CN215637932U - 接水盘组件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接水盘组件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637932U CN215637932U CN202121271848.XU CN202121271848U CN215637932U CN 215637932 U CN215637932 U CN 215637932U CN 202121271848 U CN202121271848 U CN 202121271848U CN 215637932 U CN215637932 U CN 21563793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r
- supporting
- water
- support
- flow gui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接水盘组件和空调器,接水盘组件可用于空调器,接水盘组件包括:接水盘,接水盘设置有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凸出于接水盘的底壁;安装结构,设置在接水盘;其中,支撑结构用于支撑空调器的换热器的底部,安装结构用于支撑换热器的安装面。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接水盘组件,可避免换热器的底部浸泡在存储于接水盘的液体中,保证了换热器的使用环境,保证了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接水盘组件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器倾斜设置的换热器的底部直接放置在接水盘内,侧边用支撑板进行支撑。
在空调器制冷时,换热器表面以及铜管表面产生的冷凝水汇聚到接水盘,使得换热器的底部长期浸泡在冷凝水中,一方面会影响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另一方面会影响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接水盘组件。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接水盘组件,用于空调器,接水盘组包括:接水盘,接水盘设置有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凸出于接水盘的底壁;安装结构,设置在支撑结构;其中,支撑结构用于支撑空调器的换热器的底部,安装结构用于支撑换热器的安装面。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接水盘组件,该接水盘组件可用于空调器中,并用于安装和承载换热器。具体地,接水盘组件包括接水盘和安装结构,接水盘设置有支撑结构。在使用时,可将换热器放置在接水盘的上方,进而通过接水盘来承接形成在换热器的冷凝水。
此外,支撑结构设置在接水盘,安装结构设置在支撑结构,安装结构可保证换热器稳定的安装位置,支撑结构可将换热器的底部支撑起一定的高度,使得接水盘的液体不会接触到安装结构。
因此,本实用新型在接水盘设置有支撑结构,并通过支撑结构将换热器的底部支撑起一定的高度,使得换热器的底部高于接水盘内液体的液面,进而避免了相关技术中换热器的底部长期浸泡在液体中的弊端,保证了换热器的使用寿命,同时极大程度上提升了换热器的换热性能,提升了空调器的工作性能。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接水盘组件,可避免换热器浸泡在接水盘内的液体中,保证了换热器的使用环境,保证了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的接水盘组件,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台,设置在接水盘,用于支撑空调器的换热器的底部。
在一些可能的技术方案中,第一支撑台包括:承载部;第一导流部,连接于承载部的第一侧;承载部与第一导流部的连接处设置有安装角,安装角小于或等于180°,换热器的底部位于安装角内,并抵接于承载部。
在一些可能的技术方案中,承载部包括支撑斜面,第一导流部包括第一导流斜面;安装角位于支撑斜面与第一导流斜面之间;其中,从承载部到第一导流部的方向,第一导流斜面的高度逐渐降低。
在一些可能的技术方案中,支撑斜面的最低位置到接水盘底壁的第一距离大于或等于5mm。
在一些可能的技术方案中,承载部包括凸部,换热器的底部抵接于凸部朝向第一导流部的一侧。
在一些可能的技术方案中,支撑斜面平行于换热器底部的抵接面。
在一些可能的技术方案中,第一支撑台还包括:第二导流部,连接于承载部的第二侧;第二导流部与接水盘的侧壁之间设置有水槽。
在一些可能的技术方案中,第二导流部包括第二导流斜面,第二导流斜面与接水盘的底壁之间形成有第一夹角,换热器与接水盘的底壁之间形成有第二夹角,第一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夹角,第二夹角小于或等于90°;其中,从承载部到第二导流部的分布方向,第二导流斜面的高度逐渐降低,换热器的高度逐渐降低。
在一些可能的技术方案中,安装结构设置在支撑结构。
在一些可能的技术方案中,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二支撑,第二支撑台用于支撑安装结构。
在一些可能的技术方案中,第二支撑台的顶部设置有支撑面,支撑面用于支撑安装结构;支撑面与接水盘底壁之间的第二距离,大于或等于8mm。
在一些可能的技术方案中,接水盘设置有接水槽,支撑结构凸出于接水槽设置。
在一些可能的技术方案中,支撑结构与接水盘为一体式结构。
在一些可能的技术方案中,支撑结构与接水盘为分体式结构。
在一些可能的技术方案中,第一支撑台设置有第一断口、或第一支撑台为整体结构。
在一些可能的技术方案中,第二支撑台设置有第二断口、或第二支撑台为整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壳体包括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接水盘组件,接水盘组件设置在壳体内;换热器,倾斜设置在壳体内,换热器朝向进风口的一端低于朝向出风口的一端,换热器通过支撑结构和安装结构支撑。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调器,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接水盘组件。因此,具有上述接水盘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论述。
此外,空调器还包括壳体、风机和换热器。其中,壳体具有相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形成有风道,风机设置在风道内,并可用于驱动气流从进风口进入到风道内,并从出风口排出风道;换热器设置在风道内,并通过接水盘组件的支撑结构和安装结构支撑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接水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接水盘组件沿A-A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空调器沿B-B的剖视图;
图5是图4所示空调器的C处局部放大图。
其中,图1至图5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2接水盘,104支撑结构,106安装结构,108第一支撑台,110第二支撑台,116承载部,118第一导流部,120第二导流部,122第一导流斜面,124支撑斜面,126抵接面,128第二导流斜面,130支撑面,132导流槽,134凸部,136安装面,138接水槽,202换热器,204壳体,206进风口,208出风口,210风机,212风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5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接水盘组件和空调器,图4中虚线箭头表示气流方向,图4和图5中右侧即为承载部116的第一侧,左侧即为承载部116的第二侧。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接水盘组件,该接水盘组件可用于空调器,并用于安装和承载换热器202。具体地,接水盘组件包括接水盘102和安装结构106;接水盘102设置有支撑结构104。
在使用时,如图3和图4所示,可将换热器202放置在接水盘102的上方,进而通过接水盘102来承接形成在换热器202的冷凝水。支撑结构104设置在接水盘102,安装结构106设置在接水盘102;安装结构106可保证换热器202的稳定安装。支撑结构104可将换热器202的底部支撑起一定的高度,进而保证换热器202高于接水盘102液体的液面,避免了相关技术中换热器长期浸泡在液体中的弊端,一方面保证了换热器202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避免了换热器202因接触接水盘102液体而导致换热效果低下的弊端,极大程度上提升了换热器202的换热性能,提升了空调器的工作性能。
因此,本实施例提出的接水盘组件,可避免换热器202浸泡在存储于接水盘102的液体中,保证了换热器202的使用环境,保证了安装结构106和换热器202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接水盘组件,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地:
如图2和图5所示,支撑结构104包括第一支撑台108。其中,第一支撑台108设置在接水盘102,并将换热器202的底部安装在第一支撑台108,保证第一支撑台108将换热器202的底部抬起一定的高度,保证换热器202的底部与存储在接水盘102的液体不接触。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当换热器202安装在第一支撑台108和安装结构106后,保证了换热器202处于倾斜的状态,并且保证了换热器202朝向空调器的出风口208的一端,高于换热器202朝向空调器的进风口206的一端。并且,第一支撑台108支撑于换热器202朝向空调器的进风口206的一端,安装结构106位于风道212的侧方支撑换热器202。这样,一方面可从相邻的两侧支撑换热器202,保证换热器202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可保证换热器202处于倾斜的状态,保证换热器202的换热面积,提升换热器202的换热效率,提升空调器的工作性能。
此外,本实施例提出的接水盘组件,具有如实施例一的接水盘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可避免换热器202浸泡在存储于接水盘102的液体中,并保证和换热器202的使用环境,保证换热器202的使用寿命,在此不再详细论述。
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接水盘组件,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进一步地:
如图2和图5所示,支撑结构104包括相连接的承载部116和第一导流部118。其中,承载部116设置在接水盘102,第一导流部118连接于承载部116的第一侧。这样,在承载部116与第一导流部118的连接处形成有一个安装区域,并且这个安装区域具有小于或等于180°的安装角α3。
如图2和图5所示,在安装换热器202的过程中,换热器202的底壁伸入到安装角α3内,并且抵接到承载部116。这样,可通过抵接部和第一导流部118的配合,使得换热器202的底部稳定位于安装角α3内,提升换热器202的安装稳定性。此外,可通过第一导流部118起到良好的导流效果,以将滴落到第一支撑台108的至少部分液体导流到接水盘102。
具体地,在该接水盘组件应用于空调器后,第一导流部118连接于承载部116朝向出风口的一侧。也即,承载部116的第一侧为承载部116朝向出风口的一侧。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5所示,承载部116包括支撑斜面124,第一导流部118包括第一导流斜面122。其中,支撑斜面124与第一导流壁面相连接;并且,在从承载部116到第一导流部118的方向第一导流斜面122的高度逐渐降低,支撑斜面124的高度逐渐降低,并且支撑斜面124的坡度大于第一导流斜面122的坡度。这样,可直接通过上述支撑斜面124和第一导流斜面122之间的空间形成上述安装区域,并且直接将支撑斜面124和第一导流斜面122之间形成的夹角作为安装角α3。
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5所示,从承载部116到第一导流部118的方向,支撑斜面124的高度逐渐降低;从承载部116到第一导流部118的方向,第一导流斜面122的高度逐渐降低。并且,支撑斜面124的坡度大于第一导流部118的坡度,使得安装角α3小于或等于180°。
此外,如图2所示,接水盘102设置有导流槽132,第一导流斜面122自承载部116向导流槽132延伸,并且第一导流斜面122在延伸方向上高度逐渐降低。这样,滴落到第一导流斜面122上的液体会在重力作用下流动,并流向导流槽132内,流向导流槽132内的液体会继续在接水盘102流动,并最终排出。这样,通过第一导流斜面122和导流槽132的配合,可保证形成在换热器202上的冷凝水顺畅流动。
特别地,换热器202的底部设置有抵接面126,并且支撑斜面124平行于换热器202底部的抵接面126。这样,可保证换热器202与承载部116的接触面积,同时保证了承载部116对换热器202的稳定支撑。此外,换热器202的抵接面126可直接抵接到承载部116的支撑斜面124,也可在支撑斜面124与抵接面126之间设置弹性件(图中未示出),以对换热器202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支撑斜面124与第一导流斜面122相连接的位置为支撑斜面124的最低位置,本实用新型保证支撑斜面124的最低位置到接水盘102底壁的第一距离大于或等于5mm。这样,在换热器202安装完毕后,可保证换热器202最低的位置与接水盘102的底壁之间至少存在5mm的高度差。这样,保证了在接水盘102存储有一定液体的情况下,仍可保证换热器202高于液体的液面,保证了换热器202与存储在接水盘102的液体相分离,进而保证了换热器202的使用环境,保证了换热器202的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例中,支撑斜面124的最低位置到接水盘102底壁的第一距离可以为5mm、8mm、10mm、12mm、15mm、18mm、20mm等,在此并不做就具体限定。此外,第一距离的取值越大,对于换热器202的保护效果越好,以不影响空调器的风道内气流效果为设计准则,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再次并不做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是可以理解的。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5所示,承载部116包括凸部134。其中,凸部134位于承载部116于第一导流部118的连接处,换热器202的上侧面位于凸部134的上方。这样,形成在换热器202的冷凝水在流到换热器202位置较低的一端后,会滴落到凸部134所在的位置,凸部134对滴落的液体有一定的分流作用,使得一部分液体从沿着第一导流部118流向接水盘102。
此外,本实施例提出的接水盘组件,具有如实施例一的接水盘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可避免换热器202浸泡在存储于接水盘102的液体中,并保证和换热器202的使用环境,保证换热器202的使用寿命,在此不再详细论述。
本实用新型第四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接水盘组件,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进一步地:
如图2和图5所示,第一支撑台108还包括第二导流部120。其中,第二导流部120连接于承载部116的第二侧,使得第一导流部118和第二导流部120位于承载部116的两侧。具体地,在该接水盘组件应用于空调器后,第二导流部120连接于承载部116朝向进风口的一侧。也即,承载部116的第二侧为承载部116朝向进风口的一侧。特别地,第一导流部118和第二导流部120位于承载部116的两侧,以分别从两个方向进行导流,以将换热器202产生的冷凝水从承载部116的两侧引流到接水盘102。
此外,第二导流部120与接水盘102的侧壁之间形成有水槽(图中未示出)。这样,形成在换热器202的冷凝水在滴落到接水盘102后,会经由水槽排出,避免接水盘102长时间留存液体。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5所示,第二导流部120包括第二导流斜面128,从承载部116到第二导流部120的分布方向,第二导流斜面128的高度逐渐降低,以保证滴落在第二导流斜面128的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第二导流斜面128流向接水盘102。
此外,如图5所示,第二导流斜面128与接水盘102的底壁之间形成有第一夹角α1,换热器202与接水盘102的底壁之间形成有第二夹角α2。并且,第一夹角α1小于或等于第二夹角α2,第一夹角α1和第二夹角α2均小于或等于90°。这样,在该接水盘组件应用于空调器时,可极大程度上减小第二导流斜面128的对风道内气流的阻碍,进而降低第二导流部120在风道内产生风阻,保证了气流在风道内顺畅流动,进而保证了空调器的工作效率。
此外,本实施例提出的接水盘组件,具有如实施例一的接水盘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可避免换热器202浸泡在存储于接水盘102的液体中,并保证和换热器202的使用环境,保证换热器202的使用寿命,在此不再详细论述。
本实用新型第五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接水盘组件,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地: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支撑结构104还包括第二支撑台110。第二支撑台110设置在接水盘102,并将安装结构106安装于第二支撑台110,保证第一支撑台108将安装结构106抬起一定的高度,保证安装结构106与存储在接水盘102的液体不接触,同时保证了安装在安装结构106的换热器202与存储在接水盘102的液体不接触。
此外,本实施例提出的接水盘组件,具有如实施例一的接水盘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可避免安装结构106和换热器202浸泡在存储于接水盘102的液体中,并保证安装结构106和换热器202的使用环境,保证安装结构106和换热器202的使用寿命,在此不再详细论述。
此外,本实施例提出的接水盘组件,具有如实施例一的接水盘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可避免换热器202浸泡在存储于接水盘102的液体中,并保证和换热器202的使用环境,保证换热器202的使用寿命,在此不再详细论述。
本实用新型第六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接水盘组件,在实施例五的基础上,进一步地:
如图2所示,第二支撑台110的顶部设置有支撑面130,安装结构106设置于支撑面130,以起到支撑安装结构106的作用。此外,支撑面130与接水盘102的底壁之间的第二距离大于或等于8mm。这样,在安装结构106安装完毕后,可保证安装结构106与接水盘102的底壁之间至少存在8mm的高度差。这样,保证了在接水盘102存储有一定液体的情况下,仍可保证安装结构106高于液体的液面,保证了安装结构106与存储在接水盘102的液体相分离,进而保证了安装结构106的安装环境,保证了安装结构106的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例中,支撑面130与接水盘102的底壁之间的第二距离可以为8mm、10mm、12mm、15mm、18mm、20mm等,在此并不做就具体限定。此外,第二距离的取值越大,对于安装结构106的保护效果越好,以不影响空调器的风道内气流效果为设计准则,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再次并不做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是可以理解的。
此外,本实施例提出的接水盘组件,具有如实施例一的接水盘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可避免换热器202浸泡在存储于接水盘102的液体中,并保证和换热器202的使用环境,保证换热器202的使用寿命,在此不再详细论述。
在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六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接水盘102形成有接水槽。其中,接水槽位于换热器202的下方,并可用于承接换热器202形成的冷凝水。此外,支撑结构104凸出于接水槽设置;这样,保证了安装在支撑结构104的换热器202和安装结构106被支撑起一定的高度,进而保证了换热器202和安装结构106不会浸到接水槽内部的液体中,保证了换热器202和安装结构106的使用寿命。
在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六的基础上,支撑结构104可以与接水盘102设计为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其中,当支撑结构104与接水盘102为一体式结构时,可采用整体注塑工艺等来制备接水盘102,进而简化接水盘组件的整体结构,降低接水盘组件的制造工序。当支撑结构104与接水盘102为分体式结构时,支撑结构104与接水盘102为可拆卸式连接,这样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更换支撑结构104,甚至是更换不同高度的支撑结构104,以适用于不同的空调器和不同的工况。
在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六的基础上,第一支撑台108可设计为分体结构或整体结构。其中,当第一支撑台108设计为分体结构时,在第一支撑台108设置有第一断口,以通过第一断口将第一支撑台108分割为多个部分。当第一支撑台108设计为整体结构时,直接设置一个完整的支撑台即可。
在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六的基础上,第二支撑台110可设计为分体结构或整体结构。其中,当第二支撑台110设计为分体结构时,在第二支撑台110设置有第二断口,以通过第二断口将第二支撑台110分割为多个部分。当第二支撑台110设计为整体结构时,直接设置一个完整的支撑台即可。
本实用新型第七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接水盘组件。因此,具有上述接水盘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论述。
此外,如图3和图4所示,空调器还包括壳体204、风机210和换热器202。其中,壳体204具有相连通的进风口206和出风口208,进风口206与出风口208之间形成有风道212,风机210设置在风道212内,并可用于驱动气流从进风口206进入到风道212内,并从出风口208排出风道212;换热器202设置在风道212内,并通过接水盘组件的支撑结构104和安装结构106支撑固定。
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在空调器使用过程中,风机210运行并将外部空气从进风口206吸入到风道212内,空气流经换热器202后从出风口208排出。
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接水盘组件和换热器202设置在风道212内。其中,接水盘组件位于换热器202的下方,换热器202的底部支撑在接水盘102的第一支撑台108,换热器202的侧方通过安装结构106进行固定。特别地,在空调器使用过程中,换热器202会形成冷凝水,冷凝水滴落到接水盘102,并存储在接水盘102的接水槽。特别地,由于第一支撑台108将换热器202的底部支撑起一定的高度,保证了换热器202的最低处高于冷凝水的液面,进而避免了相关技术中换热器202长期浸泡在液体中的弊端,保证了换热器202的使用寿命。此外,由于安装结构106安装在第二支撑台110,保证了第二支撑台110将安装结构106支撑起一定的高度,保证了安装结构106高于冷凝水的液面,进而避免了相关技术中安装结构106长期浸泡在液体中的弊端,保证了安装结构106的使用寿命。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具体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接水盘组件,该接水盘组件可用于空调器,并用于安装和承载换热器202。具体地,接水盘组件包括接水盘102、支撑结构104和安装结构106。在使用时,可将换热器202放置在接水盘102的上方,进而通过接水盘102来承接形成在换热器202的冷凝水。支撑结构104设置在接水盘102,安装结构106设置在支撑结构104,并通过支撑结构104支撑起一定的高度,保证安装结构106与接水盘102的底壁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使得接水盘102内的液体不会接触到安装结构106。换热器202的底端可通过支撑结构104进行支撑,换热器202的侧端可通过安装结构106进行支撑,这样,保证了换热器202与接水盘102的底壁之间同样存在一定的距离,使得接水盘102内的液体不会接触到换热器202。这样,可避免安装结构106和换热器202浸泡在存储于接水盘102的液体中,保证了安装结构106和换热器202的使用环境,保证了安装结构106和换热器202的使用寿命。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5所示,支撑结构104包括第一支撑台108和第二支撑台110。第一支撑台108设置在接水盘102,并将换热器202的底部安装在第一支撑台108,保证第一支撑台108将换热器202的底部抬起一定的高度,保证换热器202的底部与存储在接水盘102的液体不接触。第二支撑台110设置在接水盘102,并将安装结构106安装于第二支撑台110,保证第一支撑台108将安装结构106抬起一定的高度,保证安装结构106与存储在接水盘102的液体不接触。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5所示,支撑结构104包括相连接的承载部116和第一导流部118,在承载部116与第一导流部118的连接处形成有一个安装区域,并且这个安装区域具有小于或等于180°的安装角α3,换热器202的底壁伸入到安装角α3内,并且抵接到承载部116。此外,承载部116包括支撑斜面124,第一导流部118包括第一导流斜面122,支撑斜面124与第一导流壁面相连接,直接通过上述支撑斜面124和第一导流斜面122之间的空间形成上述安装区域,并且直接将支撑斜面124和第一导流斜面122之间形成的夹角作为安装角α3。此外,支撑斜面124与第一导流斜面122相连接的位置为支撑斜面124的最低位置,保证支撑斜面124的最低位置到接水盘102底壁的第一距离大于或等于5mm。此外,承载部116包括凸部134,形成在换热器202的冷凝水在流到换热器202位置较低的一端后,会滴落到凸部134所在的位置,凸部134对滴落的液体有一定的分流作用。此外,第一支撑台108还包括第二导流部120,第二导流部120连接于承载部116的第二侧,第一导流部118和第二导流部120位于承载部116的两侧,以分别从两个方向进行导流,以将换热器202产生的冷凝水从承载部116的两侧引流到接水盘102。此外,第二导流部120与接水盘102的侧壁之间形成有水槽。此外,第二导流部120包括第二导流斜面128,以保证滴落在第二导流斜面128的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第二导流斜面128流向接水盘102。此外,第二导流斜面128与接水盘102的底壁之间形成有第一夹角α1,换热器202与接水盘102的底壁之间形成有第二夹角α2。并且,第一夹角α1小于或等于第二夹角α2,第一夹角α1和第二夹角α2均小于或等于90°,进而降低第二导流部120在风道内产生风阻,保证了气流在风道内顺畅流动,进而保证了空调器的工作效率。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第二支撑台110的顶部设置有支撑面130,安装结构106设置于支撑面130,支撑面130与接水盘102的底壁之间的第二距离大于或等于8mm。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接水盘102形成有接水槽,支撑结构104凸出于接水槽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支撑结构104可以与接水盘102设计为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第一支撑台108可设计为分体结构或整体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第二支撑台110可设计为分体结构或整体结构。
具体实施例中,目前风管机等空调器的倾斜设置的换热器大都一端直接放置在接水盘的底部,侧边用支撑板进行支撑,支撑板的一端与换热器连接,另一端直接放置在接水盘的底部。在空调器制冷时,换热器202表面、铜管表面的冷凝水汇聚到接水盘,而换热器与接水盘接触的部分会长期浸泡在冷凝水中,影响换热器的换热效率;相应地,支撑板长期浸泡在冷凝水中,影响支撑板的使用寿命,同时增加支撑板的制造成本。
因此,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接水盘组件,在接水盘102设置第一支撑台108和第二支撑台110,换热器202一端搭靠在第一支撑台108,安装结构106搭接在第二支撑台110;其中,第一支撑台108包括第一导流部118、承载部116和第二导流部120。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5所示,第二导流部具有第二导流斜面,第二导流斜面向进风口一侧倾斜,并连接到接水盘的底壁,第二导流部与接水盘的侧壁形成水槽。此外,第二导流斜面所在的平面与接水盘的底壁之间形成的第一夹角α1,小于换热器与接水盘的底壁之间形成的第二夹角α2。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5所示,承载部和第一导流部相连形成一个凸部,承载部的支撑斜面与换热器底部的抵接面平行,承载部的下端点距离接水盘底壁之间的第一距离大于或等于5mm。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5所示,第一导流部具有第一导流斜面,第一导流斜面与换热器的抵接面相连接,并朝向出风口一侧倾斜;并且,第一导流斜面与接水盘设置的导流槽相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第二支撑台的顶壁形成有支撑面,安装结构设置在支撑面;在第二支撑台的支撑下,安装结构与接水盘底壁之间的第二距离大于或等于8mm。
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调器为风管机。
本实施例巧妙地在接水盘102设置有支撑结构104,并通过支撑结构104将安装换热器202的安装结构106支撑起一定的高度,安装结构106高于接水盘102液体的液面,进而避免了相关技术中安装结构长期浸泡在液体中的弊端,保证了安装结构106的使用寿命,同时降低对安装结构106的材质和结构要求,降低安装结构106的成本。并且,支撑结构104和安装结构106共同配合,可保证换热器202高于接水盘102液体的液面,进而避免了相关技术中换热器长期浸泡在液体中的弊端,一方面保证了换热器202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避免了换热器202因接触接水盘102液体而导致换热效果低下的弊端,极大程度上提升了换热器202的换热性能,提升了空调器的工作性能。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接水盘组件隔绝了换热器202、安装结构106与接水盘102内冷凝水直接接触,增加了换热器202底部的换热效率,提高了安装结构106与换热器202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接水盘组件,用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盘组件包括:
接水盘,所述接水盘设置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凸出于所述接水盘的底壁;
安装结构,设置在所述支撑结构;
其中,所述支撑结构用于支撑所述空调器的换热器的底部,所述安装结构用于支撑所述换热器的安装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水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
第一支撑台,设置在所述接水盘,用于支撑所述换热器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水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台包括:
承载部;
第一导流部,连接于所述承载部的第一侧;
所述承载部与所述第一导流部的连接处设置有安装角,所述安装角小于或等于180°,所述换热器的底部位于所述安装角内,并抵接于所述承载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水盘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部包括支撑斜面,所述第一导流部包括第一导流斜面;
所述安装角位于所述支撑斜面与所述第一导流斜面之间;
其中,从所述承载部到所述第一导流部的方向,所述第一导流斜面的高度逐渐降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水盘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斜面的最低位置到所述接水盘底壁的第一距离大于或等于5m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水盘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部包括凸部,所述换热器的底部抵接于所述凸部朝向所述第一导流部的一侧;和/或
所述支撑斜面平行于所述换热器底部的抵接面。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水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台还包括:
第二导流部,连接于所述承载部的第二侧;
所述第二导流部与所述接水盘的侧壁之间设置有水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水盘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导流部包括第二导流斜面,所述第二导流斜面与所述接水盘的底壁之间形成有第一夹角,所述换热器与所述接水盘的底壁之间形成有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小于或等于90°;
其中,从所述承载部到所述第二导流部的分布方向,所述第二导流斜面的高度逐渐降低,所述换热器的高度逐渐降低。
9.根据权利要求2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接水盘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结构设置在所述支撑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水盘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二支撑台,所述第二支撑台用于支撑所述安装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接水盘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支撑台的顶部设置有支撑面,所述支撑面用于支撑所述安装结构;
所述支撑面与所述接水盘底壁之间的第二距离,大于或等于8mm。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接水盘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水盘设置有接水槽,所述支撑结构凸出于所述接水槽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接水盘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接水盘为一体式结构;或
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接水盘为分体式结构。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接水盘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台设置有第一断口、或所述第一支撑台为整体结构;和/或
所述第二支撑台设置有第二断口、或所述第二支撑台为整体结构。
15.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
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接水盘组件,所述接水盘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换热器,倾斜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换热器朝向所述进风口的一端低于朝向所述出风口的一端,所述换热器通过所述支撑结构和所述安装结构支撑。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271848.XU CN215637932U (zh) | 2021-06-08 | 2021-06-08 | 接水盘组件和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271848.XU CN215637932U (zh) | 2021-06-08 | 2021-06-08 | 接水盘组件和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637932U true CN215637932U (zh) | 2022-01-25 |
Family
ID=79941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271848.XU Active CN215637932U (zh) | 2021-06-08 | 2021-06-08 | 接水盘组件和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637932U (zh) |
-
2021
- 2021-06-08 CN CN202121271848.XU patent/CN21563793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068070B (zh) | 窗式空调器 | |
CN108361957B (zh) | 一种上层接水盘及具有该接水盘的移动空调 | |
CN107091523B (zh) | 冷凝水收集装置、换热组件和空调器 | |
CN215637932U (zh) | 接水盘组件和空调器 | |
CN211926103U (zh) | 一种冷凝水引流装置及空调器 | |
CN209819729U (zh) | 移动空调器 | |
CN110986184A (zh) |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 |
CN112361867B (zh) | 蒸发器端板结构、蒸发器组件、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 |
CN212005962U (zh) | 风管机 | |
CN213453947U (zh) | 窗机底盘结构和窗机空调器 | |
CN210141686U (zh) | 一种接水盘及空调器 | |
CN215597479U (zh) | 天花机及空调器 | |
CN221684766U (zh) | 接水盘及空调器 | |
CN112197419A (zh) | 接水盘及空调器 | |
CN111720894A (zh) | 加湿单元、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20236820U (zh) | 热泵洗碗机 | |
CN113028629A (zh) | 一种冷凝水引流装置及空调器 | |
CN220958712U (zh) | 一种底盘、侧出风室外机及空调 | |
CN211781505U (zh) | 换热器组件、风管机及空调器 | |
CN213119307U (zh) | 空气调湿装置 | |
CN110068069B (zh) | 布水装置和空气处理装置 | |
CN215337011U (zh) | 一种蒸发器导水结构、风管机及空调器 | |
CN212842162U (zh) | 支撑结构及空调器 | |
CN217464854U (zh) | 接水盘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5597739U (zh) | 接水盘组件和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