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97739U - 接水盘组件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接水盘组件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97739U
CN215597739U CN202121271838.6U CN202121271838U CN215597739U CN 215597739 U CN215597739 U CN 215597739U CN 202121271838 U CN202121271838 U CN 202121271838U CN 215597739 U CN215597739 U CN 2155977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supporting
support
platform structure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7183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祝孟豪
谷勇
阚昌利
葛珊珊
李运志
周柏松
奚洋
韦善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7183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977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977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977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接水盘组件和空调器,接水盘组件可用于安装空调器的换热器,接水盘组件包括:盘本体;安装件,设置在盘本体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支撑件,能够安装在盘本体,并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其中,换热器可安装在盘本体和安装件,并通过支撑件进行支撑。本实用新型在盘本体的中部增设有支撑件,并通过支撑件支撑换热器的中部,保证了换热器的中部同样存在支撑位置,使得换热器至少具有三个支撑位置,提升对接水盘组件对换热器的支撑性能,提升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接水盘组件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空调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接水盘组件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在空调器中,换热器通常通过接水盘组件两端的安装件进行支撑,而在两个安装件之间的部分由于缺乏支撑,存在较大的跌落变形风险。特别是对于大箱体机型的空调器来说,换热器的尺寸较大,更加容器出现中部变形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接水盘组件。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接水盘组件,可用于安装空调器的换热器,接水盘组件包括:盘本体;安装件,设置在盘本体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支撑件,能够安装在盘本体,并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其中,换热器可安装在盘本体和安装件,并通过支撑件进行支撑。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接水盘组件可应用于空调器,并在空调器使用过程中支撑空调器的换热器,以及承接换热器上所产生的冷凝水等液体。具体地,接水盘组件包括盘本体、安装件和支撑件。其中,盘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安装件设置在盘本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进而使得换热器在安装在盘本体时,可通过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安装件进行支撑。此外,盘本体还设置有支撑件,支撑件设置在盘本体,并且位于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进而可通过支撑件支撑在换热器的中部,避免相关技术中换热器中部缺少支撑而发生形变,降低换热器损坏的可能。
特别地,安装件设置在盘本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安装件在相对的两端支撑换热器,在换热器的尺寸较大的情况下,换热器的中部位置容易因缺乏支撑而发生形变。因此,本实用新型在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设置有支撑件,并通过支撑件支撑换热器的中部,进而使得换热器至少具有三个支撑位置,有效避免了换热器中部因缺乏支撑而出现形变损坏的可能,提升对接水盘组件对换热器的支撑性能,提升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因此,本实用新型在盘本体的中部增设有支撑件,并通过支撑件支撑换热器的中部,保证了换热器的中部同样存在支撑位置,使得换热器至少具有三个支撑位置,提升对接水盘组件对换热器的支撑性能,提升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的接水盘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支撑件包括支撑柱和承台结构,支撑柱的一端支撑在盘本体的表面,支撑柱的另一端连接承台结构以支撑承台结构,承台结构用于支撑换热器的背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换热器包括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一侧面的至少部分抵靠在盘本体,换热器的背面相对于盘本体沿第一方向倾斜设置,承台结构包括第一支撑面和自第一支撑面弯折延伸的第二支撑面,第一支撑面沿第一方向倾斜,第一支撑面用于支撑换热器的背面,第二支撑面与第二侧面相对设置,并可用于与盘本体配合限制换热器沿第一方向移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支撑面的面积大于或等于10cm2,并小于或等于30cm2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换热器具有相邻的背面和第二侧面;第一支撑面支撑于背面,第二支撑面支撑于第二侧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换热器的背面和第二侧面之间形成有第一夹角;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之间形成有第二夹角;第一夹角等于第二夹角。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安装件具有安装面,换热器的背面安装在安装面;安装面与盘本体的底壁之间形成第一倾斜角;第一支撑面与盘本体的底壁之间形成第二倾斜角;第一倾斜角等于第二倾斜角。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支撑件还包括:过流口,设置在支撑柱和承台结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过流口贯穿于支撑柱和第一支撑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支撑件还包括:加强筋,设置在支撑柱和承台结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加强筋设置在支撑柱背离换热器的一侧、以及承台结构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风道;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接水盘组件;换热器,设置在风道内,换热器安装在盘本体和安装件,换热器的中部通过支撑件进行支撑。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调器,因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接水盘组件。因此,具有上述接水盘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详细论述。
此外,空调器还包括壳体和换热器。其中,壳体内设置有通风的风道,将换热器安装在风道内,并将换热器的端部与盘本体的安装件相连接,换热器中部通过盘本体的承台结构进行支撑,保证对换热器的稳定支撑。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的空调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壳体上设置有安装位,支撑件还能够安装在安装位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空调器还包括:加强件,设置在换热器上,并在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延伸。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接水盘组件结构示意图(支撑换热器);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接水盘组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结构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1所示接水盘组件中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是图1所示接水盘组件中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是图1所示接水盘组件中支撑件与盘本体的连接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调器中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7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2盘本体,104加强筋,106第一端,108第二端,110支撑件,112支撑柱,114承台结构,116支撑空位,118第一支撑面,120第二支撑面,122过流口,200换热器,202背面,204第二侧面,206加强件,208第一侧面,300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7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接水盘组件和空调器。图1中箭头表示气体流向,图2和图3中线条L表示水平面,图2和图3中箭头表示第一方向。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接水盘组件,还接水盘组件可应用于空调器,并在空调器使用过程中支撑空调器的换热器200,以及承接换热器200上所产生的冷凝水等液体。
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接水盘组件包括盘本体102、安装件(图中未示出)和支撑件110。盘本体102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06和第二端108,安装件设置在盘本体102的第一端106和第二端108,进而使得换热器200在安装在盘本体102时,可通过位于第一端106和第二端108的安装件进行支撑。
此外,如图1和图2所示,盘本体102还设置有支撑件110,支撑件110设置在盘本体102,并且位于第一端106与第二端108之间,进而可通过支撑件110支撑在换热器200的中部,避免相关技术中换热器200中部缺少支撑而发生形变,降低换热器200损坏的可能。特别地,安装件设置在盘本体102的第一端106和第二端108,安装件在相对的两端支撑换热器200,在换热器200的尺寸较大的情况下,换热器200的中部位置容易因缺乏支撑而发生形变。
因此,本实施例在盘本体102的第一端106与第二端108之间设置有支撑件110,并通过支撑件110支撑换热器200的中部,进而使得换热器200至少具有三个支撑位置,有效避免了换热器200中部因缺乏支撑而出现形变损坏的可能,提升对接水盘组件对换热器200的支撑性能,提升换热器200的使用寿命。
因此,本实施例提出的接水盘组件,可通过支撑件110支撑换热器200的中部,保证了换热器200的中部同样存在支撑位置,使得换热器200至少具有三个支撑位置,提升对接水盘组件对换热器200的支撑性能,提升换热器200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接水盘组件,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地:
如图4和图5所示,支撑件110包括支撑柱112与承台结构114,支撑柱112的一端支撑在盘本体102的表面,以将支撑件110固定在盘本体102;支撑柱112的另一端连接承台结构114,使得承台结构114通过支撑柱112固定在盘本体102,支撑柱112可用于支撑承台结构114,承台结构114可对换热器200的背面202进行支撑。此外,承台结构114支撑换热器200的背面202的中部,防止换热器200的中部缺少支撑位置而发生形变。
具体实施例中,支撑柱112可用于整个支撑件110的安装固定。具体地,支撑柱112可安装在接水盘组件的盘本体102上,也可以安装在空调器的壳体上,可实现多个安装位置的固定,均是可以实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是可以理解的。
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支撑柱112上可以设置有安装孔,以通过紧固件进行固定。此外,支撑柱112上可以设置有卡扣、以通过卡接的方式进行固定。此外,支撑柱112上还可以设置有卡钩等,只要是可以保证支撑件110自身的连接固定,均是可以实现的,在此不再一一论述,本领域技术人员是可以理解的。
具体实施例中,承台结构114是支撑件110与换热器200的接触,并且是直接接触支撑换热器200的部件。其中,承台结构114与换热器200之间并不需要设置连接关系,只要保证承台结构114对换热器200的稳定支撑,均是可以实现的,在此并不做出具体解释,本领域技术人员是可以理解的。
此外,本实施例提出的接水盘组件,具有如实施例一提出的接水盘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可保证了换热器200的中部同样存在支撑位置,使得换热器200至少具有三个支撑位置,提升对接水盘组件对换热器200的支撑性能,提升换热器200的使用寿命,在此不再具体论述。
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接水盘组件,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进一步地:
如图4和图5所示,承台结构114设置有支撑空位116,支撑空位116为适应于换热器200端部的设计,根据换热器200端部形状而进行仿形设计,保证换热器200与承台结构114更好的接触,实现了支撑换热器200时,换热器200更好的适配支撑件110,有效防止换热器200放置的位置偏差,提升支撑效果。
具体地,如图4和图5所示,支撑空位116是适应换热器200进行的仿形设计,保证支撑空位116的形态与换热器200被承台结构114位的形态相吻合。这样,可保证换热器200与支撑空位116之间的接触面积,同时可保证支撑空位116并不存在尖点等结构,保证了对换热器200的均匀支撑。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承台结构114设置有包括第一支撑面118和第二支撑面120,通过第一支撑面118和第二支撑面120形成上述支撑空位116。支撑空位116的结构形状是根据第一支撑面118和第二支撑面120而确定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满足使用要求。
具体地,换热器200一般均采用长方体形状,并且倾斜支撑在接水盘组件的上方。因此,本实施例在承台结构114设置有相连接的第一支撑面118和第二支撑面120,并直接通过上述第一支撑面118和第二支撑面120之间的空间限定出支撑空位116。当换热器200安装完成后,换热器200被支撑的一端位于支撑空位116内,并通过上述第一支撑面118和第二支撑面120进行支撑,保证了对换热器200的支撑效果。
此外,换热器200包括相对的第一侧面208和第二侧面204,换热器200的背面202位于第一侧面208和第二侧面204之间,并且换热器200的背面202沿第一方向倾斜设置;承台结构114的第一支撑面118沿第一方向倾斜,承台结构114的第二支撑面120自第一支撑面118弯折延伸。
在换热器200安装完毕后,换热器200的第一侧面208的至少部分抵靠在盘本体102,换热器200的背面202抵靠于承台结构114的第一支撑面118,换热器200的第二侧面204与承台结构114的第二支撑面120相对设置。这样,通过倾斜设置的第一支撑面118来支撑换热器200的背面,可保证换热器200整体处于倾斜的状态,进而有效提升换热器200的换热面积,进而提升空调器的制冷和制热能力。
此外,由于换热器200的第一侧面208与盘本体102相抵靠,换热器200的第二侧面204与承台结构114的第二支撑面120对应设置,保证了盘本体102与第二支撑面120可从相对的两侧来对换热器200进行限位,进而保证换热器200在第一方向上的稳定安装,避免换热器在使用过程中在第一方向上发生位移。
此外,本实施例提出的接水盘组件,具有如实施例一提出的接水盘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可保证了换热器200的中部同样存在支撑位置,使得换热器200至少具有三个支撑位置,提升对接水盘组件对换热器200的支撑性能,提升换热器200的使用寿命,在此不再具体论述。
本实用新型第四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接水盘组件,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进一步地: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对第一支撑面118的面积进行优化,保证第一支撑面118的面积大于或等于10cm2,并小于或等于30cm2。具体地,第一支撑面118位于换热器200的下方,并与换热器200的背面202相抵靠,第一支撑面118是起到主要支撑作用的一个壁面。因此,设置第一支撑面118的面积大于10cm2,保证第一支撑面118与换热器200之间的接触面积和支撑面积,进而在换热器200重量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增加支撑面积的方式来减小压强,避免换热器200出现损坏,特别是避免换热器200中翅片出现倒片的情况。
此外,在保证对换热器200支撑效果,同时保证换热器200不会损坏的情况下,设计第一支撑面118的面积小于或等于30cm2。这样,可减少承台结构114的用量,降低支撑件110自身的重量和价格,也降低支撑件110对盘本体102的负荷。
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面118的面积可以为10cm2、15cm2、20cm2、25cm2、30cm2等,只要可以在支撑换热器200的同时,保证换热器200不受到损害,都是可以实现的。
此外,本实施例提出的接水盘组件,具有如实施例一提出的接水盘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可保证了换热器200的中部同样存在支撑位置,使得换热器200至少具有三个支撑位置,提升对接水盘组件对换热器200的支撑性能,提升换热器200的使用寿命,在此不再具体论述。
本实用新型第五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接水盘组件,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进一步地:
如图2和图3所示,换热器200的背面202为靠近底部的壁面,换热器200的第二侧面204为背面202相邻的壁面。在支撑件110支撑换热器200的过程中,背面202与第一支撑面118贴合,第二侧面204与第二支撑面120贴合。
也即,如图3所示,在换热器200安装完毕后,可保证换热器200相邻的背面202与支撑件110的第一支撑面118相贴合,保证换热器200相邻的第二侧面204与支撑件110的第二支撑面120相贴合。这样,在换热器200被支撑的一端,保证背面202和第二侧面204均被贴合支撑。特别地,背面202为换热器200的底壁,第二侧面204为换热器200的侧壁。这样,第一支撑面118与背面202相贴合,保证了对换热器200的有效支撑,第二支撑面120与第二侧面204相贴合,保证了对换热器200的横向限位,同时壁面了换热器200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位移。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背面202和第二侧面204形成的夹角为第一夹角α1,第一支撑面118和第二支撑面120形成的夹角称为第二夹角α2。本实施例设置第二夹角α2等于第一夹角α1,保证在换热器200安装完毕后,背面202与第一支撑面118紧密贴合的同时,第二侧面204与第二支撑面120紧密贴合。也即,保证支撑空位116与换热器200被支撑端的结构相匹配,实现了支撑空位116的仿形设计,保证了对换热器200的精准支撑。
此外,本实施例提出的接水盘组件,具有如实施例一提出的接水盘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可保证了换热器200的中部同样存在支撑位置,使得换热器200至少具有三个支撑位置,提升对接水盘组件对换热器200的支撑性能,提升换热器200的使用寿命,在此不再具体论述。
本实用新型第六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接水盘组件,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进一步地:
安装件具有安装面(图中未示出),该安装面为用于支撑换热器200的壁面。并且,安装面与盘本体102的底壁之间形成第一倾斜角β1,在将换热器200安装到安装件后,换热器200整体呈倾斜的状态。
此外,如图3所示,第一支撑面118与盘本体102的底壁之间形成第二倾斜角β2。本实施例设计第二倾斜角β2等于第一夹角α1。这样,保证了第一支撑面118相较于水平面L的倾斜程度等于换热器200相较于水平面L的倾斜程度。保证了换热器200的背面202与支撑件110的第一支撑壁面之间紧密贴合,有效避免支撑换热器200受力不均匀;并且,第一倾斜角β1与第二倾斜角β2保持一致也可以使换热器200更加平稳。
此外,本实施例提出的接水盘组件,具有如实施例一提出的接水盘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可保证了换热器200的中部同样存在支撑位置,使得换热器200至少具有三个支撑位置,提升对接水盘组件对换热器200的支撑性能,提升换热器200的使用寿命,在此不再具体论述。
本实用新型第七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接水盘组件,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进一步地:
如图4和图5所示,支撑件110还包括过流口122。其中,过流口122设置在支撑件110的支撑柱112和承台结构114,进而保证空调器的风道内的气体可从过流口122穿过,降低支撑件110在风道内产生的风阻,以保证与换热器200相接触的气体的流速和流量,进而保证了换热器200的换热效率,保证了空调器的制冷和制热性能。
具体地,在空调器使用过程中,换热器200设置在空调器的风道内,并可与风道内的空气接触换热。因此,本实施例在额外设计支撑件110来支撑换热器200的中部的基础上,对支撑件110的支撑柱112和承台结构114进行了过流口122设计,保证风道内的空气可经过支撑件110时,可直接通过过流口122穿过,降低支撑件110对空调器内气流的阻挡,有效降低了风阻,进一步提升了应用该接水盘组件的空调器的性能。
并且,过流口122的设计也可以使支撑件110节省材料,降低支撑件110自身的重量,进而减轻盘本体102的负载。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支撑件110会带来风阻的主要位置是支撑柱112和第一支撑面118。因此,本实施例在支撑柱112和第一支撑面118设置有上述过流口122,有效降低支撑柱112和第一支撑面118带来的风阻,保证气流可从过流口122穿过。此外,仅在支撑柱112和第一支撑面118设置上述过流口122,可降低支撑件110的加工难度,减少支撑件110的加工工序,便于提升支撑件110的制造效率。
此外,本实施例提出的接水盘组件,具有如实施例一提出的接水盘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可保证了换热器200的中部同样存在支撑位置,使得换热器200至少具有三个支撑位置,提升对接水盘组件对换热器200的支撑性能,提升换热器200的使用寿命,在此不再具体论述。
本实用新型第八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接水盘组件,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进一步地:
如图4和图5所示,支撑件110还包括加强筋104。其中,加强筋104设置在支撑柱112和承台结构114,进而有效提升支撑柱112和承台结构114的强度,保证支撑柱112和承台结构114自身的使用寿命,同时保证支撑柱112和承台结构114可稳定支撑换热器200,避免在支撑过程中出现支撑柱112和承台结构114损坏的情况发生。
具体实施例中,在空调器运行一端时间后,换热器200上会产生冷凝水,这导致换热器200的重量增加。并且,对于一些大尺寸的换热器200而言,其自身的重量本就很大。因此,本实用新型在支撑柱112和承台结构114上设置有加强筋104,以通过加强筋104来提升支撑柱112和承台结构114的强度,保证支撑件110具有足够的支撑能力,避免在支撑过程中出现支撑柱112和承台结构114损坏的情况发生。
并且,当支撑件110的支撑柱112和承台结构114设置有过流口122时,过流口122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支撑件110自身的强度。此时,通过加强筋104可极大程度上提升支撑件110自身的支撑性能,进而保证支撑件110的支撑效果,保证换热器200安装口的稳定性。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支撑件110支撑柱112背离换热器200的一侧设置有加强筋104,加强筋104用于提高支撑柱112的强度;承台结构114的两侧同样设有加强筋104,加强筋104用于提高承台结构114的强度,承台结构114与支撑柱112的加强筋104可以是相对独立结构,或是连接为整体的结构,提升整体性,有利于加工制造。
此外,本实施例提出的接水盘组件,具有如实施例一提出的接水盘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可保证了换热器200的中部同样存在支撑位置,使得换热器200至少具有三个支撑位置,提升对接水盘组件对换热器200的支撑性能,提升换热器200的使用寿命,在此不再具体论述。
在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八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支撑件11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当支撑件110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支撑件110在对盘本体102的第一端106和第二端108之间间隔分布。这样,多个支撑在可在盘本体102的第一端106和第二端108之间,从多个位置支撑换热器200,进一步提升换热器200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第九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如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八中任一个实施例的接水盘组件、以及壳体和换热器200。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空调器,包括如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八中任一个实施例的接水盘组件。因此,具有上述接水盘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可保证了换热器200的中部同样存在支撑位置,使得换热器200至少具有三个支撑位置,提升对接水盘组件对换热器200的支撑性能,提升换热器200的使用寿命,在此不再具体论述。
此外,如图1和图2所示,空调器还包括壳体和换热器200。其中,壳体内设置有通风的风道,将换热器200安装在风道内,并将换热器200的端部与盘本体102的安装件相连接,换热器200中部通过盘本体102的承台结构114进行支撑,保证对换热器200的稳定支撑。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壳体上设置有供连接支撑件110连接的安装位(图中未示出),壳体与支撑件110相连接时,可以通过安装位进行连接,保证安置的位置准确,且有效防止换热器200滑落位移等。
也即,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调器,支撑件110除了可以安装在盘本体102,还可安装在壳体的安装位,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根据情况进行安装。
具体实施例中,壳体包括横梁、侧板等。上述横梁和侧板均设置有安装位。也即,支撑件110可以安装在横梁和侧板。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换热器200设置有加强件206。其中,加强件206在盘本体102的第一端106和第二端108之间延伸,并且至少位于换热器200的中部。
这样,可通过加强件206提升换热器200自身的强度。也即,在通过支撑件110支撑换热器200中部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加强件206加强换热器200自身的强度,进一步避免换热器200出现中部弯曲形变的情况。
特别地,接水盘组件的支撑件110可通过中部支撑的方式来避免换热器200中部发生形变,而加强件206可通过提升换热器200自身强度的方式来避免换热器200中部发生形变。因此,上述支撑件110与加强筋104可配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
具体实施例中,支撑件110可以为钣金。钣金具有良好的强度和硬度,可极大程度上提升换热器200自身的强度和硬度。并且,钣金结构简单,便于安装,钣金价格较低,有利于控制换热器200和空调器的成本。
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具体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接水盘组件,接水盘组件包括盘本体102、安装件和支撑件110。盘本体102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06和第二端108,安装件设置在盘本体102的第一端106和第二端108,进而使得换热器200在安装在盘本体102时,可通过位于第一端106和第二端108的安装件进行支撑。此外,盘本体102还设置有支撑件110,支撑件110设置在盘本体102,并且位于第一端106与第二端108之间,进而可通过支撑件110支撑在换热器200的中部,避免相关技术中换热器200中部缺少支撑而发生形变,降低换热器200损坏的可能。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支撑件110包括支撑柱112与承台结构114,通过支撑柱112与盘本体102相连接,将支撑件110固定在盘本体102上,承台结构114通过支撑柱112固定在盘本体102后,对换热器200进行支撑,支撑位置为换热器200中部,防止换热器200的中部缺少支撑位置而发生形变。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承台结构114设置有承台结构114,承台结构114为适应于换热器200端部的设计,根据换热器200端部形状而进行仿形设计。其中,承台结构114设置有相连接的第一支撑面118和第二支撑面120,通过第一支撑面118和第二支撑面120形成支撑空位116。当换热器200安装完成后,换热器200被支撑的一端位于支撑空位116内,并通过上述第一支撑面118和第二支撑面120进行支撑,保证了对换热器200的支撑效果。进一步地,第一支撑面118的面积大于或等于10cm2,并小于或等于30cm2,避免换热器200出现损坏,特别是避免换热器200中翅片出现倒片的情况。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换热器200包括相邻的背面202和第二侧面204,在支撑件110支撑换热器200的过程中,背面202与第一支撑面118贴合,第二侧面204与第二支撑面120贴合。进一步地,背面202和第二侧面204形成的夹角为第一夹角α1,第一支撑面118和第二支撑面120形成的夹角称为第二夹角α2,第二夹角α2等于第一夹角α1,保证在换热器200安装完毕后,背面202与第一支撑面118紧密贴合的同时,第二侧面204与第二支撑面120紧密贴合。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安装件具有安装面,该安装面为用于支撑换热器200的壁面,第一支撑面118与盘本体102的底壁之间形成第二倾斜角β2。本实施例设计第二倾斜角β2等于第一夹角α1。这一,保证第一支撑面118相较于水平面L的倾斜程度等于换热器200相较于水平面L的倾斜程度。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对支撑件110的支撑柱112和承台结构114进行了过流口122设计,保证风道内的空气可经过支撑件110时,可直接通过过流口122穿过,降低支撑件110对空调器内气流的阻挡,有效降低了风阻。具体地,支撑柱112和第一支撑面118设置有上述过流口122。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在支撑柱112和承台结构114上设置有加强筋104,以通过加强筋104来提升支撑柱112和承台结构114的强度,保证支撑件110具有足够的支撑能力。具体地,支撑件110支撑柱112背离换热器200的一侧设置有加强筋104,承台结构114的两侧同样设有加强筋104。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支撑件11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当支撑件110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支撑件110在对盘本体102的第一端106和第二端108之间间隔分布。
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具体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述第一个具体实施例提出的接水盘组件、以及壳体和换热器200。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壳体上设置有供连接支撑件110连接的安装位,使得支撑件110除了可以安装在盘本体102,还可安装在壳体的安装位,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根据情况进行安装。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换热器200设置有加强件206,加强件206在盘本体102的第一端106和第二端108之间延伸,并且至少位于换热器200的中部,进一步通过加强件206加强换热器200自身的强度,进一步避免换热器200出现中部弯曲形变的情况。
具体实施例中,空调器的换热器200通常通过接水盘组件两端的安装件进行支撑,而在两个安装件之间的部分由于缺乏支撑,存在较大的跌落变形风险。特别是对于大箱体机型的空调器来说,换热器200的尺寸较大,更加容器出现中部变形的情况。
因此,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具体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接水盘组件和具有该接水盘组件的空调器。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将支撑件110安装在盘本体102的中部,并与盘本体102固定连接,通过支撑件110来支撑换热器200的中部。此外,如图4和图5所示,支撑件110的承台结构114设置有支撑空位116,支撑空位116进行仿形设计,提升对换热器200的支撑效果。并且,支撑件110上设置有镂空区域形成过流口122,减小风阻以及对换热器200的阻挡。
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支撑件110的支撑柱112通过两颗螺钉300与盘本体102紧固连接,支撑件110的承台结构114与换热器200之间无紧固连接。
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支撑件110的支撑空位116进行仿形设计。具体地,承台结构114上设置有相连接的第一支撑面118和第二支撑面120,第一支撑面118和第二支撑面120限定出支撑空位116;如图3所示,换热器200具有相邻的背面202和第二侧面204,设计背面202和第二侧面204之间形成的第一夹角α1,等于第一支撑面118和第二支撑面120之间形成的第二夹角α2;此外,安装件具有安装面,换热器200安装在安装面,设计安装面与盘本体102的底壁之间的第一倾斜角β1,等于第一支撑面118与盘本体102的底壁之间形成的第二倾斜角β2。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夹角α1与第二夹角α2均为90°。
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对第一支撑面118和支撑柱112进行镂空设计。在支撑柱112和第一支撑面118设置有过流口122,减少风阻以及对换热器200的遮挡。
具体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对第一支撑面118背离换热器200的一侧、以及承台结构114的两侧设计有加强筋104,增强换热器200的支撑强度。
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增大支撑件110与换热器200的接触面积,设计第一支撑面118的面积大于或等于10cm2,并小于或等于30cm2,减少换热器200出现倒片现象。
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支撑面118和第二支撑面120均为平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接水盘组件,可用于安装空调器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盘组件包括:
盘本体;
安装件,设置在所述盘本体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支撑件,能够安装在所述盘本体,并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
其中,所述换热器可安装在所述盘本体和所述安装件,并通过所述支撑件进行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水盘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柱和承台结构,所述支撑柱的一端支撑在所述盘本体的表面,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承台结构以支撑所述承台结构,所述承台结构用于支撑所述换热器的背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水盘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器包括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的至少部分抵靠在所述盘本体,所述换热器的背面相对于所述盘本体沿第一方向倾斜设置,所述承台结构包括第一支撑面和自所述第一支撑面弯折延伸的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沿所述第一方向倾斜,所述第一支撑面用于支撑所述换热器的背面,所述第二支撑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相对设置,并可用于与所述盘本体配合限制所述换热器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水盘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面的面积大于或等于10cm2,并小于或等于30cm2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接水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还包括:
过流口,设置在所述支撑柱和所述承台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水盘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流口贯穿于所述支撑柱和所述第一支撑面。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接水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还包括:
加强筋,设置在所述支撑柱和所述承台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水盘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筋设置在所述支撑柱背离所述换热器的一侧、以及所述承台结构的两侧。
9.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风道;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接水盘组件;
换热器,设置在所述风道内,所述换热器安装在所述盘本体和所述安装件,所述换热器的中部通过所述支撑件进行支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安装位,所述支撑件还能够安装在所述安装位。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加强件,设置在所述换热器上,并在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延伸。
CN202121271838.6U 2021-06-08 2021-06-08 接水盘组件和空调器 Active CN2155977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71838.6U CN215597739U (zh) 2021-06-08 2021-06-08 接水盘组件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71838.6U CN215597739U (zh) 2021-06-08 2021-06-08 接水盘组件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97739U true CN215597739U (zh) 2022-01-21

Family

ID=798747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71838.6U Active CN215597739U (zh) 2021-06-08 2021-06-08 接水盘组件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977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56029B1 (en) Air conditioner
CN111059627A (zh) 挂墙式空调柜机
CN215597739U (zh) 接水盘组件和空调器
CN107957129B (zh) 一种风管机接水盘限位卡板及风管机
EP3452771B1 (en) Heat exchanger arrangement
CN110986184A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115402059A (zh) 用于空调的底盘组件、空调和房车
CN212005962U (zh) 风管机
CN111132519B (zh) 一种列间空调结构
CN212618756U (zh)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CN211345550U (zh) 一种天花机
CN216645036U (zh) 一种斜u翅片换热器组件
CN218328462U (zh) 储能柜冷水空调
CN216769573U (zh) 柜式空调器
CN218328463U (zh) 储能柜冷水空调
CN217082711U (zh) 空调器
CN215637932U (zh) 接水盘组件和空调器
CN218328410U (zh) 一种前横梁及室外机
CN216522080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11822776U (zh) 挂墙式空调柜机
CN220624361U (zh) 接水盘及空调室内机
CN218583315U (zh) 加湿器模块及其空调系统
CN218120043U (zh) 储能柜冷水空调
CN212842173U (zh) 换热装置组件和空调器
CN218972787U (zh) 空调器室外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