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37582U - 空气处理装置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气处理装置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37582U
CN215637582U CN202121713901.7U CN202121713901U CN215637582U CN 215637582 U CN215637582 U CN 215637582U CN 202121713901 U CN202121713901 U CN 202121713901U CN 215637582 U CN215637582 U CN 2156375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air
air outlet
rotating shaft
driving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1390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杰
毛先友
张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1390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375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375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375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及包括该空气处理装置的空调器,该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壳体、第一风机、第二风机和驱动装置、转动轴,壳体内设置有容置腔,容置腔内部设置有第一风机,壳体设置有第一出风口,第一出风口连通容置腔,第一风机用于产生从第一出风口流出的气流;第二风机活动安装于第一出风口处;转动轴连接壳体和第二风机,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和连杆组件,连杆组件的一端连接驱动电机,另一端连接第二风机,以驱动第二风机绕转动轴转动,所述连杆组件与所述第二风机连接的一端为连接端,所述连接端和所述转动轴间隔设置。如此,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气处理装置体积过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空气处理装置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气处理装置以及包括所述空气处理装置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为实现空气处理装置的多方向出风,在空气处理装置内设置多个出风方向不同的风机。如存在一种两个风机通过转动轴连接,可相对转动的技术方案。但是,如果在连接两个风机的转动轴处直接安装电机,所需的驱动力较大。因此需要尺寸较大的电机提供足够的力。而过大的电机尺寸会导致空气处理装置整体存在体积较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气处理装置以及包括该空气处理装置的空调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空气处理装置体积较大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气处理装置,该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壳体、第一风机、第二风机和驱动装置、转动轴,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部设置有第一风机,所述壳体设置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容置腔,所述第一风机用于产生从所述第一出风口流出的气流;所述第二风机活动安装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处;转动轴连接所述第二风机和所述壳体,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和连杆组件,所述连杆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风机,以驱动所述第二风机绕所述转动轴转动,所述连杆组件与所述第二风机连接的一端为连接端,所述连接端和所述转动轴间隔设置。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壳身和出风组件,所述容置腔设置于所述壳身内,所述出风组件包括出风通道,所述第一出风口形成于所述出风组件,所述出风通道连通所述容置腔和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所出风通道的外侧,且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口下方。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风机,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驱动电机,所述壳体设置有转轴孔和限位导轨,所述第一端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转轴孔内,所述第二端设置有和所述限位导轨对应的限位凸起,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限位凸起沿所述限位导轨运动,从而驱动所述第二风机相对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翻转。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的一侧形成有转轴柱,另一侧凹陷形成有销接孔,所述转轴柱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转轴孔内,所述第二风机通过所述销接孔与所述第一端销接。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转轴柱中部凸起形成有限位环,所述转轴孔形成有与所述限位环对应的限位槽,所述限位环和所述限位槽间隙配合。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的一侧形成所述限位凸起,另一侧形成有铰接孔,所述连杆组件还包括第二连杆、第三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依次通过所述第二连杆、所述第三连杆连接所述驱动电机,所述第一连杆通过所述铰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杆铰接,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第三连杆铰接。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出风组件还包括安装盒,所述安装盒设置于所述出风通道外侧,所述驱动装置容置于所述安装盒内,所述转轴孔、所述限位导轨均设置于所述安装盒。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盒包括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二安装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一连杆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内,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腔内。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多个所述安装盒,多个所述安装盒设置于所述出风通道相对设置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上文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所述空调器还包括主机,所述主机设置有容纳腔,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可分离的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
本实用新型通过提出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及包括该空气处理装置的空调器,具体的,壳体内有第一风机,第二风机内设置有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可活动的设置于所壳体开口处,且所述第二风机和所述第一风机通过转动轴连接,所述驱动电机通过连杆组件连接第二风机,以推动所述第二风机绕转动轴转动。这样设置更加省力,适用尺寸较小的电机。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空气处理装置体积过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处理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空气处理装置第二风机转动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空气处理装置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为图2中空气处理装置的剖视图;
图6为图5中B处的放大图;
图7为图1中出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连杆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第一连杆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中空气处理装置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C处的放大图;
图12为图1中空气处理装置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13为图12中D处的放大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3180922590000031
Figure BDA000318092259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 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图2、图4、图6,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气处理装置100。该空气处理装置100包括壳体10、第一风机、第二风机20和驱动电机15、转动轴50。所述壳体10内设置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部设置有第一风机,所述壳体10设置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容置腔,所述第一风机用于产生从所述第一出风口流出的气流。所述第二风机20活动安装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处。转动轴50连接所第二风机20和所述壳体10,驱动电机15 包括驱动电机15和连杆组件10c,所述连杆组件10c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电机15,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风机20,以驱动所述第二风机20绕所述转动轴 50转动。所述连杆组件10c与所述第二风机20连接的一端为连接端,所述连接端和所述转动轴50间隔设置。
请参阅图3至图6,值得注意的是,所述驱动电机15是通过连杆组件10c 连接所述第二风机20的,而不是直接连接转动轴50的。具体的,当所驱动电机15运行时,所述驱动电机15通过连杆组件10c,给所述第二风机20提供一个向上的推力,以推动第二风机20绕所述转动轴50运动。如若所述驱动电机15直接连接所述转动轴50,尽管也能实现驱动所述第二风机20转动的效果。但这样设置,在转动力矩相同的情况下,所需的驱动力较大,需要尺寸较大的电机。从而导致空气处理装置100整体体积较大,不利于其小型化。
具体而言,力矩表示力对物体作用时所产生的转动效应的物理量。力和力臂的向量积为力矩。力矩是矢量(vector)。力对某一点的力矩的大小为该点到力的作用线所引垂线的长度(即力臂)乘以力的大小,其方向则垂直于垂线和力所构成的平面用力矩的右手螺旋法则来确定。力对某一轴线力矩的大小,等于力对轴上任一点的力矩在轴线上的投影。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空气处理装置100,在需要第二风机20绕转动轴50转动所需的转动力矩相近的情况下,增大力臂,从而可以减小其所需的驱动力,相应的减小驱动电机15 所需要的尺寸。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机15也可通过齿轮齿条机构、或者滚珠丝杆机构连接所述第二风机20。但是,经过多次实验,尽管与驱动电机15直接连接转动轴50相比,齿轮齿条机构或者滚珠丝杆机构客观上减小了所需的驱动力,起到了省力作用。但是经过多次实验,发现与连杆组件10c相比,齿轮齿条机构或者滚珠丝杆机构具有自身体积较大,不够美观,难以灵活安装等缺陷。
请参阅图1、图2,为实现多功能出风的效果,所述空气处理装置100设置有2个所述风机,即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20。二者可分别单独工作,也可组合工作。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机为离心风机,所述第二风机20 为轴流风机。具体的,所述第一风机设置于所容置腔内,且所述第一风机的第一进风口设置于所述壳体10侧面,所述第一风机的第一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壳体10上方,即所述容置腔开口处。所述第一风机工作时,外界气流由两侧的所述第一进风口进入容置腔后,向上由所述第一出风口流出。而所述第二风机20具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风机20的上下两侧。可选的,所述出风通道16中还设置有出风格栅。
所述第二风机20可相对所第一出风口翻转,即可调节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的相对位置。以避免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20一同工作时,二者的气流相互影响。在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二风机20具有覆盖所述第一出风口的第一位置,以及和所述第一出风口之间形成一定角度的第二位置。当所第一风机开启,所述第二风机20同时开启时,将所述第二风机20调节至第二位置。这样,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之间形成有一定的夹角,由所述第一出风口流出的风大部分不会直接进入第二进风口中,干扰所述第二风机20工作。此外,所述第二风机20还能起到引导由所述第一出风口吹出的气流的流向的作用,是得所述第一风机产生斜向上方向的气流。而所述第一风机或者所述第二风机20单独开启时,也可调节所述第二风机20的位置,从而调节该空气处理装置100吹出的气流流向。
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二风机20和所述第一出风口之间的夹角可根据需要设置。此外,也可预设多个不同角度,以实现所述第一风机、所述第二风机20不同方向的送风。
请参阅图7,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包括壳身10a和出风组件 10b,所述容置腔设置于所述壳身10a内,所述出风组件10b包括出风通道16,所述第一出风口形成于所述出风组件10b,所述出风通道16连通所述容置腔和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驱动电机15安装于所出风通道16的外侧,且所述驱动电机15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口下方。
所述出风组件10b的设置方便了所述驱动电机15和所述第二风机20的安装。具体的,所述壳身10a上形成有和容置腔连通的安装口,所述出风通道16的一端伸入所述安装口内,另一端形成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外周向外延伸形成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连接所述安装口边缘。所驱动电机15设置于所述出风口下侧,即所述安装板面向所述容置腔的一侧,而所述第一出风口上侧的安装板上有供转动轴50安装的孔,所述第二风机20通过所述转动轴50连接所述安装板。由于所述连杆组件10c连接的位置和转动轴 50的安装位之间存在一定距离。这样有效减小了所需的驱动力,从而有效减小所述驱动电机15体积。同时,所述驱动电机15隐藏于所述第二风机20下方,使得该空气处理装置100更加美观。
请参阅图8至图9,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连杆组件10c包括第一连杆 12,所述第一连杆12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121和第二端122,所述第一端 121连接所述第二风机20,所述第二端122连接所述驱动电机15,所述壳体 10设置有转轴孔112和限位导轨111,所述第一端121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转轴孔112内,所述第二端122设置有和所述限位导轨111对应的限位凸起122a,所述驱动电机15驱动所述限位凸起122a沿所述限位导轨111运动,从而驱动所述第二风机20绕所述转动轴50转动,以使所述第二风机20相对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翻转。
如此,相对壳体10,所述驱动电机15驱动所述第一连杆12的第二端122 绕所述第一端121转动,而所述第一端121、所述第二端122之间设置有连接部123。为转动更加稳定。所述连接部123呈弧形设置。而又所述第一端121 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风机20,即在所述第一连杆12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二风机20被顶起,以实现所述第二风机20相对所述第一出风口翻转。在一可选实施例中,除和所第二端122固定连接外,所述第二风机20还包括转动连接部123,所述转动连接部123转动连接所述壳体10。当所述驱动电机15运动时,所述第二风机20连接所述第二端122的位置和所述转动连接部123发生相对运动,以实现所述第二风机20的翻转。
在上一可选实施例的基础上,如若所述驱动电机15直接通过第一连杆12 连接所述第二风机20。所述第一连杆12的运动轨迹依靠驱动电机15的驱动,以及连杆组件10c的预设位置决定。这样在运动过程中,容易出现转动卡滞,或者连杆组件10c倾斜的情况。即不利于实现所述第二风机20转动的稳定性。因此,所述限位导轨111和所述限位凸起122a的设置是有必要的。这样设置限定了所述第一连杆12的运动轨迹,减少转动倾斜、卡滞的情况。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122的一侧形成所述限位凸起122a,另一侧形成有铰接孔122b,所述连杆组件10c还包括第二连杆13、第三连杆14,所述第一连杆12依次通过所述第二连杆13、所述第三连杆14连接所述驱动电机15,所述第一连杆12通过所述铰接孔122b和所述第二连杆13铰接,所述第二连杆13和所述第三连杆14铰接。而所述驱动电机15和所述第三连杆 14可拆卸连接。铰接是一种较为稳定的转动连接方式。其有助于所述其可实现两个物体有条件的相对运动。在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三连杆14的一端连接驱动电机15,另一端与第二连杆13铰接。以使该电机驱动所述第三连杆14 (也称主动杆)转动,而所述第三连杆14带动所述第二连杆13转动,从而使得第一连杆12运动,也带动所述限位凸起122a沿所述限位轨迹运动。具体的,所述驱动电机15通过多个相互铰接的连杆驱动所述第二风机20相对第一出风口转动,这样设置可以在保证运动稳定性的前提下,增加所述驱动电机15和所述第二风机20之间的距离,从而进一步的减小转动所需的驱动力,以达到减小驱动电机15尺寸的效果。
请参阅图10至图11,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121的一侧形成有转轴柱121a,另一侧凹陷形成有销接孔121b,所述转轴柱121a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转轴孔112内,所述第二风机20通过所述销接孔121b与所述第一端 121销接。所述销接孔121b呈多边形设置。所述第二风机20上设置有对应的销柱。所述销柱21伸入所述销接孔121b中,以实现所述第二风机20和所述第一传动轴的销接。销接是一种较为常用的固定连接方式。其具有易于维修和更换的特点。而转轴柱121a和转轴孔112内壁之间是间隙配合的,当所述驱动电机15运行时,所述转轴柱121a可在所述转轴孔112内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二风机20转动。
请参阅图12至图13,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转轴柱121a中部凸起形成有限位环121c,所述转轴孔112形成有与所述限位环121c对应的限位槽,所述限位环121c和所述限位槽间隙配合。具体的,所述转轴孔112具有第一孔段、第二孔段。所述第二孔段设置于所述第一孔段中部,且所述第一孔段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孔段的直径。所述限位环121c位于所述第二孔段内。如此设置,可以防止在转动过程中,所述转轴柱121a和所述转轴孔112之间发生较大幅度轴向位移。从而导致在转动过程中,所述第二风机20左右移动。
请参阅图7,所述出风组件10b还包括安装盒11,所述安装盒11设置于所述出风通道16外侧,所述驱动电机15容置于所述安装盒11内,所述转轴孔112、所述限位导轨111均设置于所述安装盒11上。所述安装盒11可直接形成于壳身10a,也可形成于出风通道16上。所述安装盒11设置于所述出风组件10b上,而出风组件10b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壳身10a开口处。如此设置,易于所述驱动电机15的维修和更换。
请参阅图7,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处理装置100包括多个所述安装盒11,多个所述安装盒11设置于所述出风通道16相对设置的两侧边上。所述安装盒11可以是和所述出风通道16一体化设置的,也可是和所述出风通道16可拆卸连接的。在上一可选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空气处理装置100 包括2个所述安装盒11,2个所述安装盒11分别设置于所述出风通道16相对设置的两侧边上。进一步的,2个所述安装盒11呈对称设置,且2个所述安装盒11连接所述第二风机20的一条侧边相对的两端,或者连接所述第二风机20相对设置的两侧边。这样设置方便所述第二风机20的转动。值得注意的是,所述转动轴可安装于所述出风通道16上,也可安装于所述壳身10a 上。而为使所述第二风机20转动更加稳定,所述空气处理装置100包括至少 2个安装盒11,且2个安装盒11设置于所述转动轴50的两端。
请参阅图7,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盒11包括第一安装腔11a、第二安装腔11b,所述第一安装腔11a、所述第二安装腔11b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一连杆12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腔11a内,所述驱动电机15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腔11b内。且驱动电机15容置部和连杆容置槽二者之间是相互连通的。第二连杆13、第三连杆14设置于二者之间。而所述限位导轨111、所述转轴孔112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腔11a所对应的安装盒 11处。所述安装盒11还包括过线部,所述过线部设置有过线槽113。所述过线槽113用于电机,显示屏,语音等器件的线体走线。在一可选实施例中,为方便走线,所述过线槽113和所述转轴孔112同轴设置。
请参阅图14、图15,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上文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100,所述空调器还包括主机200,所述主机200设置有容纳腔,所述空气处理装置100可分离的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具体的,所述主机200具有室内换热模块。而所述主机200的具体换热模块结构可参照空调室内机,尤其是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现有技术。而所述空气处理装置100 具有出风功能,以实现对室内的空气进行吹风调节的效果。并且,所述空气处理装置100可分离的连接所述主机200。从而使得所述空气处理装置100对室内的空气调节即可相互连通,也可相互独立,从而使得所述空气处理装置 100在连接和脱离所述主机200时均不会影响室内换热模块的换热效果。从而保证主机200的换热稳定性。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空调室外机。
在上一可选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空气处理装置100具有容纳于容纳腔和脱离容纳腔的两种状态。可选地,空气处理装置100和主机200的具体连接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卡接、磁吸、连接或者插接等。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处理装置100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所述空气处理装置100完全被收容于容纳腔内。当然,也可使所述空气处理装置100部分位于容纳腔内,部分位于容纳腔外,即部分外露于所述主机20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处理装置100装设于所述主机200的下部。在上一可选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空气处理装置100设置有智能移动底盘30和避障模块40,可选的,所述空气处理装置100上还装设有摄像头。所述避障模块40和所述摄像头的设置能够有效的避免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在移动过程中受障碍物的阻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部设置有第一风机,所述壳体设置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容置腔,所述第一风机用于产生从所述第一出风口流出的气流;
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活动安装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处;
转动轴,连接所述壳体和所述第二风机;
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和连杆组件,所述连杆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风机,以驱动所述第二风机绕所述转动轴转动,所述连杆组件与所述第二风机连接的一端为连接端,所述连接端和所述转动轴间隔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壳身和出风组件,所述容置腔设置于所述壳身内,所述出风组件包括出风通道,所述出风通道连通所述容置腔和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所出风通道的外侧,且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口下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风机,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驱动电机,所述壳体设置有转轴孔和限位导轨,所述第一端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转轴孔内,所述第二端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限位凸起沿所述限位导轨运动,从而驱动所述第二风机绕所述转动轴转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一侧形成有转轴柱,另一侧凹陷形成销接孔,所述转轴柱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转轴孔内,所述第二风机通过所述销接孔与所述第一端销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柱中部凸起形成有限位环,所述转轴孔形成有限位槽,所述限位环伸入所述限位槽内,并和所述限位槽间隙配合。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组件还包括第二连杆、第三连杆,所述第二端的一侧形成所述限位凸起,另一侧和所述第二连杆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杆铰接,另一端连接所述驱动电机。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出风通道外侧的安装盒,所述驱动装置容置于所述安装盒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盒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上下两侧的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一连杆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内,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腔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多个所述安装盒,多个所述安装盒设置于所述出风通道相对的两侧边。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所述空调器还包括主机,所述主机设置有容纳腔,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可分离的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
CN202121713901.7U 2021-07-26 2021-07-26 空气处理装置及空调器 Active CN2156375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13901.7U CN215637582U (zh) 2021-07-26 2021-07-26 空气处理装置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13901.7U CN215637582U (zh) 2021-07-26 2021-07-26 空气处理装置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37582U true CN215637582U (zh) 2022-01-25

Family

ID=79892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13901.7U Active CN215637582U (zh) 2021-07-26 2021-07-26 空气处理装置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375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490066B1 (ko) 공기조화기
EP1607690B1 (en) Air conditioner
US6913443B2 (en) Oscillating means for multi-fan assembly
WO2022222441A1 (zh) 空调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壁挂式室内机
CN215637582U (zh) 空气处理装置及空调器
US5458462A (en) Swivel mechanism for electrical fan
CN115682125A (zh) 空气处理装置及空调器
CN112484147B (zh) 空调器
CN108626783B (zh) 用于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板组件、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0601916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3757796A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JPH09166349A (ja) 空気調和機の送風装置
CN111076304A (zh) 进出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JP2006300460A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8190809A (ja) 空気調和機
CN112484153A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2880013A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2484154A (zh) 导风组件、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6592184U (zh) 导风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JP2005331186A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3240326A (ja) 空気調和機
CN211476089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JP3458798B2 (ja) 空気調和機の風向変更装置
CN113932437B (zh) 用于空调导风的装置和空调
JPH09126539A (ja) フラップ駆動モータの絶縁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