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33267U - 一种新型催化器前端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催化器前端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33267U
CN215633267U CN202121672869.2U CN202121672869U CN215633267U CN 215633267 U CN215633267 U CN 215633267U CN 202121672869 U CN202121672869 U CN 202121672869U CN 215633267 U CN215633267 U CN 2156332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end cone
way catalyst
air inlet
carrier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7286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飞
侯夏玲
芦俊洁
陈柄林
王芳君
田志松
王瑞平
肖逸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Ningbo Geely Royal Engine Components Co Ltd
Yiwu Geely Powertrain Co Ltd
Aurob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wu Geely Engine Co ltd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Ningbo Geely Royal Engine Components Co Ltd
Aurob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wu Geely Engine Co ltd,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Ningbo Geely Royal Engine Components Co Ltd, Aurob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wu Geely Eng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7286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332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332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332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xhaust Gas After Treat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新型催化器前端锥结构,包括前端锥壳体和载体壳;所述前端锥壳体安装在所述载体壳的一侧;所述载体壳内设置有用于催化尾气的三元催化器、和用于吸附尾气颗粒的颗粒捕集器;所述颗粒捕集器与所述三元催化器连接;所述前端锥壳体内设置有弯曲的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的一端与所述三元催化器连通;所述前端锥壳体与三元催化器连接的一端上设置有向进气通道处凹陷的弧形部,本申请中通过前端锥结构的设计,可以提高尾气在颗粒捕集器和三元催化器处的均匀性,从而提高颗粒捕集器的颗粒捕捉效率,并以此提高颗粒捕集器的过滤效果,同时可以提高三元催化器的催化效率,加速三元催化器的起燃,并以此达到发动机减排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催化器前端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催化器前端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国六排放法规的颁布与实施,其中不仅增加了排放限值,而且对尾气颗粒物质量(Particulate Mass,PM)和颗粒物数量(Particulate Number,PN)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因此传统的尾气后处理系统已经不能满足最新的法规要求,而在尾气后处理系统中增加汽油机颗粒捕集器(Gasoline Particulate Filter,GPF)已成为最有效的处理手段。
但目前的尾气颗粒捕集器安装后,由于相应安装结构的设计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使得尾气颗粒捕集器无法很好地进行过滤作用,所以存在过滤效果低的问题,此外,还使得尾气颗粒捕集器后面的三元催化器催化效率低的情况。
因而,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优化、以提高颗粒捕集器的过滤效果以及三元催化器的催化效率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催化器前端锥结构,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结构优化、以提高颗粒捕集器的过滤效果以及三元催化器的催化效率的新型催化器安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催化器前端锥结构,包括前端锥壳体和载体壳;所述前端锥壳体安装在所述载体壳的一侧;
所述载体壳内设置有用于催化尾气的三元催化器、和用于吸附尾气颗粒的颗粒捕集器;所述颗粒捕集器与所述三元催化器连接;
所述前端锥壳体内设置有弯曲的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的一端与所述三元催化器连通;所述前端锥壳体与三元催化器连接的一端上设置有向进气通道处凹陷的弧形部,以使进气通道的尾气更加均匀地流向三元催化器和颗粒捕集器中。
进一步的,还包括后端锥壳体;所述后端锥壳体安装在所述载体壳与前端锥壳体相对的一侧上;
所述后端锥壳体内设置有弯曲的出气通道;所述出气通道连通所述颗粒捕集器。
进一步的,所述出气通道远离载体壳的一端的端口形成出气口;所述出气通道的通道空间由靠近载体壳的一端向出气口处逐渐减小。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出气通道垂直。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通道远离载体壳的一端的端口形成进气口;所述进气口的高度高于所述载体壳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通道的通道空间在进气口处向另一端逐渐增大。
进一步的,所述前端锥壳体上设置有前氧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载体壳上设置有后氧传感器;所述后氧传感器位于所述颗粒捕集器和所述三元催化器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中通过前端锥结构的设计,可以提高尾气在颗粒捕集器和三元催化器处的均匀性,从而提高颗粒捕集器的颗粒捕捉效率,并以此提高颗粒捕集器的过滤效果,同时可以提高三元催化器的催化效率,加速三元催化器的起燃,并以此达到发动机减排的目的。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载体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各部件内部空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各部件内部空间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注说明:1、前端锥壳体;11、进气口;12、进气通道;13、弧形部;2、载体壳;21、颗粒捕集器;22、三元催化器;3、后端锥壳体;31、出气口;32、出气通道;4、前氧传感器;5、后氧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催化器前端锥结构,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结构优化、以提高颗粒捕集器的过滤效果以及三元催化器的催化效率的新型催化器安装结构。
请参阅图1-4,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本实施例的新型催化器前端锥结构,包括前端锥壳体1和载体壳2;所述前端锥壳体1安装在所述载体壳2的一侧,且两者设置为可拆卸连接,以方便内部部件的维修或更换;
所述载体壳2内设置有颗粒捕集器21和三元催化器22;所述颗粒捕集器21与所述三元催化器22连接;其中,颗粒捕集器21用于吸附尾气中的颗粒,三元催化器22用于催化处理尾气,本实用新型中,尾气从前端锥壳体1处进入,然后先经过三元催化器22处,在此对尾气进行催化处理,接着再排放到颗粒捕集器21中,在此进行尾气中的颗粒捕集过滤,在经过上述处理步骤后,尾气便可达到相应要求,从而在排放出去后减少环境污染;
所述前端锥壳体1内设置有进气通道12,进气通道12连接于排气管道,以此让尾气进入内部,并输送到三元催化器22和颗粒捕集器21中,而进气通道12设计为弯曲结构,以此让尾气沿前端锥壳体1的内部壁面进入载体壳2中,并以此减少进气通道12附近的流速死区,实现尾气在载体壳2内的高均匀性和低偏心率;所述进气通道12的一端与所述三元催化器22连通,以此吸附经过的尾气;所述前端锥壳体1与三元催化器22连接的一端上设置有向进气通道12处凹陷的弧形部13,弧形部13使进气通道12的下部形成一凸起结构,从而对进气通道12的尾气形成一定程度的导流,以使尾气更加均匀地流向三元催化器22和颗粒捕集器21。
本申请中通过前端锥结构的设计,可以提高尾气在颗粒捕集器21和三元催化器22处的均匀性,从而提高颗粒捕集器21的颗粒捕捉效率,并以此提高颗粒捕集器21的过滤效果,同时可以提高三元催化器22对发动机尾气的催化效率,加速三元催化器22的起燃,并以此达到发动机减排的目的。
同时,三元催化器22和颗粒捕集器21集成安装在载体壳2上,以此优化安装结构,可以为结构紧凑的机舱节省空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后端锥壳体3;所述后端锥壳体3安装在所述载体壳2与前端锥壳体1相对的一侧上;其中,经过颗粒捕集器21的尾气会从后端锥壳体3中排放出去;
所述后端锥壳体3内设置有弯曲的出气通道32;所述出气通道32连通所述颗粒捕集器21,经过颗粒捕集器21的尾气在出气通道32处排放出去,而出气通道32设计为弯曲结构,以此有利于产生湍动能,从而加快尾气排放,并以此加快前端锥壳体1以及载体壳2内的气体流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气通道32远离载体壳2的一端的端口形成出气口31;所述出气通道32的通道空间由靠近载体壳2的一端向出气口31处逐渐减小,以此形成类似于锥形的结构,从而有利于让出气通道32产生较强的湍动能,以此加快尾气的排放,提高排气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气通道12与所述出气通道32垂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气通道12远离载体壳2的一端的端口形成进气口11;所述进气口11的高度高于所述载体壳2的高度,以此让排气管道的尾气可以更加方便地沿前端锥壳体1的内部壁面进入载体壳2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气通道12的通道空间在进气口11处向另一端逐渐增大,以此形成类似于锥形的结构,从而加快尾气的流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端锥壳体1上设置有前氧传感器4,前氧传感器4用于监测进气通道12内的氧气浓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载体壳2上设置有后氧传感器5;所述后氧传感器5位于所述颗粒捕集器21和所述三元催化器22之间,后氧传感器5用于监测载体内的氧气浓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前端锥壳体1的结构设计和后端锥壳体3的结构设计,可以提高尾气的排气效率,从而可以提高尾气的处理效果,并以此有效避免排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流动死区,且可实现尾气在颗粒捕集器21和三元催化器22处的高均匀性和高流量系数,以此提高催化效率和颗粒捕捉效率,同时,对于降低再生频率、延长颗粒捕集器21的使用寿命也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此外,由于本实用新型各部件集成安装,对于后氧传感器5的安装位置要求更低,使得后氧传感器5的安装位置更加灵活。
本实用新型的产品方案经测试结果验证,尾气在颗粒捕集器21和三元催化器22处的均匀性能达到96%以上,具有非常积极的效果。
只要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思想,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实施例进行任意组合,均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对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的变型及不同实施例进行的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思想的任意组合,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新型催化器前端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锥壳体和载体壳;所述前端锥壳体安装在所述载体壳的一侧;
所述载体壳内设置有用于催化尾气的三元催化器、和用于吸附尾气颗粒的颗粒捕集器;所述颗粒捕集器与所述三元催化器连接;
所述前端锥壳体内设置有弯曲的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的一端与所述三元催化器连通;所述前端锥壳体与三元催化器连接的一端上设置有向进气通道处凹陷的弧形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催化器前端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端锥壳体;所述后端锥壳体安装在所述载体壳与前端锥壳体相对的一侧上;
所述后端锥壳体内设置有弯曲的出气通道;所述出气通道连通所述颗粒捕集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催化器前端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通道远离载体壳的一端的端口形成出气口;所述出气通道的通道空间由靠近载体壳的一端向出气口处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催化器前端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出气通道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催化器前端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远离载体壳的一端的端口形成进气口;所述进气口的高度高于所述载体壳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催化器前端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的通道空间在进气口处向另一端逐渐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催化器前端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锥壳体上设置有前氧传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催化器前端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壳上设置有后氧传感器;所述后氧传感器位于所述颗粒捕集器和所述三元催化器之间。
CN202121672869.2U 2021-07-21 2021-07-21 一种新型催化器前端锥结构 Active CN2156332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72869.2U CN215633267U (zh) 2021-07-21 2021-07-21 一种新型催化器前端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72869.2U CN215633267U (zh) 2021-07-21 2021-07-21 一种新型催化器前端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33267U true CN215633267U (zh) 2022-01-25

Family

ID=79891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72869.2U Active CN215633267U (zh) 2021-07-21 2021-07-21 一种新型催化器前端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332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804908U (zh) 一种汽车尾气净化器
CN201884097U (zh) 柴油机尾气多效净化器
CN215633267U (zh) 一种新型催化器前端锥结构
CN109322726A (zh) 排气净化与消声复合装置
CN212337411U (zh) 一种高效后处理封装scr混合器系统
CN207960731U (zh) 一种带扰流孔板的紧耦合净化器
CN111764989B (zh) 一种高效后处理封装scr混合器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CN206276184U (zh) 一种微光谐振废气净化器
CN212079440U (zh) 一种后处理总成及车辆
CN211851961U (zh) 一种多级净化的汽车尾气净化管
CN210531021U (zh) 一种无电源环保节能器
CN211524929U (zh) 一种类消声器型黑烟净化器装置
CN208918665U (zh) 进气导流管组件
CN211258758U (zh) 一种双排气管用的消声器
CN208918632U (zh) 一种后置式尾气后处理系统及收获机
CN111441886A (zh) 一种可降噪除尘的车载发电机组进排气装置
CN206016919U (zh) 一种带导流隔板的汽车净化器
CN111255550A (zh) 一种柴油国六后处理器总成
CN201354667Y (zh) 发动机尾气净化消声器
CN109882273A (zh) 轻型柴油车紧凑型后处理筒式封装结构
CN210289882U (zh) 一种集成一字型国六后处理器总成
CN213235193U (zh) 机动车尾气颗粒捕捉装置
CN214145629U (zh) 一种新型国六排放标准的doc系统进气混合扰流装置
CN220791340U (zh) 一种柴油发动机废气末端处理装置
CN109184880A (zh) 进气导流管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10

Address after: 322000 No.6 Jixiang Road, Chian Town, Yiwu City, Jinhua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Yiwu Geely power assembly Co.,Ltd.

Patentee after: NINGBO GEELY ROYAL ENGINE COMPONENTS Co.,Ltd.

Patentee after: Aurobay Technology Co., Ltd.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322000 No.6 Jixiang Road, Chian Town, Yiwu City, Jinhua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YIWU GEELY ENGINE Co.,Ltd.

Patentee before: NINGBO GEELY ROYAL ENGINE COMPONENTS Co.,Ltd.

Patentee before: Aurobay Technology Co., Ltd.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