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26162U - 防磕碰工装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防磕碰工装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626162U CN215626162U CN202121394042.XU CN202121394042U CN215626162U CN 215626162 U CN215626162 U CN 215626162U CN 202121394042 U CN202121394042 U CN 202121394042U CN 215626162 U CN215626162 U CN 21562616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mping
- arm
- buffering
- buffer
- assembly pa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磕碰工装装置,该防磕碰工装装置包括:底座;支撑臂,支撑臂设于底座上,支撑臂用于支撑装配件;缓冲架设于底座上且与支撑臂间隔开,缓冲架用于承接装配件,且缓冲架用于对装配件起到缓冲作用;阻尼件套设于装配件上,阻尼件位于支撑臂和缓冲架之间,且阻尼件适于与吊装机的绳索连接,阻尼件对装配件起到缓降作用。由此,通过本申请的防磕碰工装装置,阻尼件会对装配件起到缓降作用,以使装配件缓慢降落,当装配件降落至一定位置后,缓冲架能够承接装配件,以缓冲装配件降落时产生的振动,从而可以避免装配件与其他部件发生碰撞,可以提高装配件的使用寿命,并且,不需要工作人员手扶装配件,可以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磕碰工装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整车厂总装车间装配顺序一般是:动力总成线体、前后悬线体、底盘线体(包括合装车身)、内外饰线体以及机能线体等。动力总成线体主要是装配发动机、变速器、驱动轴及其相关零件。前后悬线体主要将动力总成合装到前后悬上,并打紧驱动轴至转向节上以及安装副车架等零件。
在将动力总成合装到前后悬上之前,需要将动力总成线体装配好的动力总成带驱动轴吊装至前后悬线体上,在吊装动力总成时,为了保证动力总成装配的准确性,需要考虑动力总成在前后悬托盘上的定位,而驱动轴需要随动力总成吊装至前后悬线体,此时不能遮挡操作人员的视野,而且需要防止驱动轴与转向节的磕碰,因此需要用绳索套住驱动轴的固定节轴头,并且需要将驱动轴固定节提拉至较多的高于动力总成的高度,以便即使在动力总成已经放置于前后悬托盘上的支臂上时,驱动轴的固定节在高度方向仍然较多的高于转向节,如此可以保证转向节不会磕碰到驱动轴的固定节。
当动力总成已经放置于前后悬托盘上的支臂上后,需要摘掉套住驱动轴的固定节轴头的绳索,以便驱动轴的固定节放置在前后悬托盘上,同时吊臂会带着锁链以及绳索离开前后悬线体移动至动力总成线体继续吊装动力总成。
然而,当摘掉套住驱动轴的固定节轴头的绳索后,驱动轴在重力作用下会加速向下掉落至转向节(也包括副车架总成等)上,驱动轴的固定节会与转向节磕碰,由于转向节为铸铁件且有棱有角,并且,驱动轴的固定节的护套较为脆弱,在驱动轴的固定节与转向节磕碰后,固定节的护套会出现破口或者裂缝,从而会导致驱动轴漏油,会影响驱动轴的使用寿命。
若通过工作人员手扶驱动轴的固定节以将驱动轴的固定节轻微放置于转向节上,虽然可以避免驱动轴的固定节与转向节磕碰,但会极大的增加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工作人员手扶驱动轴也会出现驱动轴的固定节与转向节磕碰现象,从而仍会导致驱动轴漏油,会影响驱动轴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防磕碰工装装置,该防磕碰工装装置可以避免装配件与其他部件发生碰撞,可以提高装配件的使用寿命,并且,不需要工作人员手扶装配件,可以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防磕碰工装装置,包括:底座;支撑臂,所述支撑臂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支撑臂用于支撑装配件;缓冲架,所述缓冲架设于所述底座上且与所述支撑臂间隔开,所述缓冲架用于承接装配件,且所述缓冲架用于对所述装配件起到缓冲作用;阻尼件,所述阻尼件套设于装配件上,所述阻尼件位于所述支撑臂和所述缓冲架之间,且所述阻尼件适于与吊装机的绳索连接,所述阻尼件对装配件起到缓降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缓冲架包括:缓冲臂、第一弹性件和缓冲叉,所述缓冲叉的下端套设于所述缓冲臂的上端,所述第一弹性件支撑在所述缓冲叉和所述缓冲臂之间,所述缓冲叉在所述缓冲臂的轴向相对所述缓冲臂可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缓冲叉的下端设有套筒,所述缓冲臂的上端伸入所述套筒内,所述第一弹性件设于所述套筒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缓冲叉的下端表面设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伸入所述套筒内,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上端套设于所述安装柱外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缓冲臂的侧表面设有挡板,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下端套设于所述缓冲臂且与所述挡板止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挡板位于所述套筒内,且所述挡板与所述套筒之间夹设有密封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缓冲臂的下端可转动地与所述底座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阻尼件包括:多个子阻尼件,多个所述子阻尼件在所述阻尼件的周向依次设置以限定出阻尼空间,所述装配件安装于所述阻尼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每个所述子阻尼件均包括:外壳;内支架,所述外壳设于所述内支架外侧,所述外壳和所述内支架之间夹设有阻尼层,所述内支架设有可转动的阻尼球,所述阻尼球与所述阻尼层接触且部分结构伸入所述阻尼空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阻尼件还包括:锁扣基座,所述锁扣基座设于多个所述子阻尼件中的一个所述子阻尼件的外壳;锁扣,所述锁扣可转动地设于所述锁扣基座;拉锁,所述拉锁设于多个所述子阻尼件中的另一个所述子阻尼件的外壳,通过所述锁扣解锁或锁止所述拉锁实现多个所述子阻尼件的装配或拆卸。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磕碰工装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防磕碰工装装置,阻尼件会对装配件起到缓降作用,以使装配件缓慢降落,当装配件降落至一定位置后,缓冲架能够承接装配件,以缓冲装配件降落时产生的振动,从而可以避免装配件与其他部件发生碰撞,可以提高装配件的使用寿命,并且,不需要工作人员手扶装配件,可以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防磕碰工装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防磕碰工装装置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缓冲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缓冲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A的剖视图;
图6为图4中B处的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缓冲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另一个角度的装配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阻尼件的爆炸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阻尼件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阻尼件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阻尼件的半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阻尼件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C-C的剖视图;
图14为图12中D-D的剖视图;
图15为图12中E-E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防磕碰工装装置1;发动机3;变速器4;第一驱动轴5;第二驱动轴6;驱动轴支架7;固定节8;转向节9;
底座10;吊装机20;锁链21;绳索22;
支撑臂100;
缓冲架200;缓冲叉201;橡胶件202;第一弹性件203;缓冲臂204;套筒205;挡板206;密封件安装槽207;密封件208;第一销孔209;限位件210;安装柱211;
阻尼件300;子阻尼件301;阻尼空间302;外壳303;内支架304;第一安装孔305;阻尼球306;外支架307;第二安装孔308;避让孔310;阻尼层311;锁扣基座312;锁扣313;拉锁314;第三弹性件315;凸齿316;拉锁基座317;凹齿318;锁扣支柱319;第一合页320;第二合页321;第四弹性件322;延伸部323;连接轴324;吊装部325;吊装孔326;
第一连接件400;螺柱401;第二销孔402;第一翻边403;
第二连接件500;旋转槽501;第二弹性件502;连接柱503;配合件504;圆环槽505;开口销506;螺母507。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1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磕碰工装装置1包括:底座10、支撑臂100、缓冲架200和阻尼件300。
支撑臂100设置于底座10上,支撑臂100用于支撑装配件,缓冲架200设置于底座10上,缓冲架200与支撑臂100间隔开设置,缓冲架200用于承接装配件,并且缓冲架200用于对装配件起到缓冲作用,阻尼件300套设于装配件上,阻尼件300位于支撑臂100和缓冲架200之间,并且阻尼件300适于与吊装机20的绳索22连接,阻尼件300对装配件起到缓降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臂100和缓冲架200设置于底座10上,并且,缓冲架200与支撑臂100间隔开设置,吊装机20能够用来吊装装配件以将装配件放置在支撑臂100上,支撑臂100能够支撑装配件,并且,装配件的外部套设有阻尼件300,阻尼件300位于支撑臂100和缓冲架200之间,阻尼件300与吊装机20能够通过绳索22连接,在装配件的下降过程中,阻尼件300能够对装配件起到缓降作用,以使装配件缓慢降落,当装配件降落至一定位置后,缓冲架200能够承接装配件,以缓冲装配件降落时产生的振动。
可选地,阻尼件300上可以设置有吊装部325,吊装部325上可以开设有吊装孔326,绳索22可以与吊装孔326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防磕碰工装装置1可以用于其适用的任何生产线。例如,本申请的防磕碰工装装置1可以用于整车厂总装车间,可选地,本申请的防磕碰工装装置1可以用于车辆的动力总成、车辆的前后悬以及副车架的安装工位,当然,本申请的防磕碰工装装置1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工位。下面以本申请的防磕碰工装装置1应用于车辆的动力总成、车辆的前后悬以及副车架的安装工位为例进行描述,需要解释的是,下面的描述仅为示例性的,并不代表本申请的防磕碰工装装置1只能用于此工位。
如图1所示,装配件(动力总成)可以包括:发动机3、变速器4、第一驱动轴5、第二驱动轴6以及驱动轴支架7,可选地,发动机3与变速器4可以固定在一起,驱动轴支架7可以安装在发动机3上,第一驱动轴5可以与变速器4连接,可选地,第一驱动轴5可以与变速器4的半轴齿轮连接,第二驱动轴6也可以与变速器4的半轴齿轮连接,并且,驱动轴支架7可以用来固定第二驱动轴6。
底座10上可以设置有支撑臂100,可选地,支撑臂100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三个,三个支撑臂100均可以用于支撑装配件,可选地,其中两个支撑臂100可以用于支撑发动机3,另一个支撑臂100可以用于支撑变速器4,并且,发动机3和变速器4上均可以设置有与支撑臂100配合的支撑点(例如卡槽),支撑臂100可以支撑在发动机3和变速器4的支撑点上以支撑发动机3和变速器4,可选地,支撑臂100上可以设置有与卡槽配合的支爪。
吊装机20可以用来吊装装配件(动力总成),可选地,吊装机20可以通过锁链21对发动机3和变速器4进行吊装,可选地,锁链21可以设置为三个,其中两个锁链21与发动机3连接,另一个锁链21与变速器4连接,锁链21可以通过钩子与发动机3和变速器4连接,并且,钩子朝向动力总成内侧,从而可以提高吊装时的安全性。由于,第一驱动轴5和第二驱动轴6较轻,从经济性、操作便利性角度考量,吊装机20可以采用绳索22对第一驱动轴5和第二驱动轴6进行吊装,可选地,绳索22可以设置为两个,阻尼件300的数量也可以设置为两个,两个阻尼件300可以分别套设在第一驱动轴5和第二驱动轴6的轴杆上,两个绳索22可以分别与两个阻尼件300连接以对第一驱动轴5和第二驱动轴6进行吊装。
吊装机20可以将动力总成吊装至底座10上方,以便于将动力总成与设置在底座10上的前后悬以及副车架进行安装,以便于将第一驱动轴5和第二驱动轴6与转向节9进行安装。
可选地,吊装机20可以将发动机3和变速器4吊装至支撑臂100上以使支撑臂100对发动机3和变速器4进行支撑,当吊装机20将发动机3和变速器4吊装至支撑臂100上后,因吊装机20以及转向节9的位置相对固定,绳索22以及第一驱动轴5和第二驱动轴6的长度在运动过程中不变,所以阻尼件300在驱动轴重力以及绳索22拉力的共同作用下,能够抱紧驱动轴朝向转向节9的方向缓慢降落,以使驱动轴逐渐并且缓慢的向转向节9靠近。
可以理解的是,转向节9的数量为两个,其中,第一驱动轴5上的阻尼件300能够抱紧第一驱动轴5朝向其中一个转向节9的方向缓慢降落,并且,第二驱动轴6上的阻尼件300能够抱紧第二驱动轴6朝向另一个转向节9的方向缓慢降落。
底座10上可以设置有缓冲架200,可选地,缓冲架200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两个,两个缓冲架200可以分别设置在两个转向节9附近,并且,两个两个缓冲架200和三个支撑臂100均可以间隔开设置,第一驱动轴5和第二驱动轴6在下降的过程中,阻尼件300会起到缓降作用以使第一驱动轴5和第二驱动轴6缓慢降落。
当第一驱动轴5和第二驱动轴6的固定节8即将接近转向节9的位置的时候,第一驱动轴5和第二驱动轴6的固定节8会落在缓冲架200上,缓冲架200能够承接第一驱动轴5和第二驱动轴6,以缓冲第一驱动轴5和第二驱动轴6降落时产生的振动,从而可以避免第一驱动轴5和第二驱动轴6的固定节8与转向节9磕碰,可以避免固定节8的护套出现破口或者裂缝,进而可以避免驱动轴漏油,可以提高驱动轴的使用寿命,并且,不需要工作人员手扶驱动轴,可以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可选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绳索22的长度进行调整,以满足当驱动轴的固定节8靠近转向节9时,阻尼件300刚好滑动到达轴杆内端靠近移动节处而停止,并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绳索22和锁链21的长度进行调整,以保证发动机3和变速器4落在支撑臂100上后,绳索22仍然可以将第一驱动轴5和第二驱动轴6吊高至脱离转向节9一定距离,以防止在吊装时转向节9磕碰驱动轴的固定节8。
可选地,可以对缓冲架200进行调整,具体地,可以对缓冲架200的设置位置以及设置高度进行调整,以保证缓冲架200停止运动时其位置靠近转向节9,从而可以便于将第一驱动轴5和第二驱动轴6的固定节8装配至转向节9上。
由此,通过本申请的防磕碰工装装置1,阻尼件300会对装配件起到缓降作用,以使装配件缓慢降落,当装配件降落至一定位置后,缓冲架200能够承接装配件,以缓冲装配件降落时产生的振动,从而可以避免装配件与其他部件发生碰撞,可以提高装配件的使用寿命,并且,不需要工作人员手扶装配件,可以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7所示,缓冲架200可以包括:缓冲臂204、第一弹性件203和缓冲叉201。缓冲叉201的下端可以套设于缓冲臂204的上端,第一弹性件203可以支撑在缓冲叉201和缓冲臂204之间,缓冲叉201在缓冲臂204的轴向相对缓冲臂204可以移动。
需要解释的是,缓冲叉201可以限定出开口向上的类“U”形槽,类“U”形槽可以适配第一驱动轴5和第二驱动轴6的固定节8的大小,当第一驱动轴5和第二驱动轴6的固定节8即将接近转向节9的位置的时候,第一驱动轴5和第二驱动轴6的固定节8会落在缓冲叉201限定出的类“U”形槽内,当第一驱动轴5和第二驱动轴6的固定节8落在缓冲叉201限定出的类“U”形槽内时,在缓冲臂204的轴向方向,缓冲叉201可以相对缓冲臂204移动,以对第一驱动轴5和第二驱动轴6的固定节8起到支撑和缓冲作用。
可选地,缓冲叉201限定出的类“U”形槽内可以设置有橡胶件202,可选地,橡胶件202可以完全覆盖在类“U”形槽的内壁上,可选地,橡胶件202可以通过胶粘的方式设置在类“U”形槽的内壁上,当第一驱动轴5和第二驱动轴6的固定节8落在缓冲叉201内时,橡胶件202可以对第一驱动轴5和第二驱动轴6的固定节8起到支撑和缓冲作用,以避免第一驱动轴5和第二驱动轴6的固定节8与缓冲叉201发生剧烈碰撞,从而可以避免因固定节8的护套与缓冲叉201发生剧烈碰撞而导致固定节8的护套出现破口或者裂缝,进而可以避免驱动轴漏油,可以提高驱动轴的使用寿命。
缓冲叉201的下端可以套设于缓冲臂204的上端,第一弹性件203可以支撑在缓冲叉201和缓冲臂204之间,当第一驱动轴5和第二驱动轴6落在缓冲叉201上时,第一弹性件203可以对第一驱动轴5和第二驱动轴6起到缓冲、减震作用,可以避免第一驱动轴5和第二驱动轴6的固定节8与其他部件发生剧烈碰撞,从而可以避免固定节8的护套出现破口或者裂缝。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7所示,缓冲叉201的下端可以设置有套筒205,缓冲臂204的上端可以伸入套筒205内,第一弹性件203可以设置于套筒205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缓冲架200的高度方向上,缓冲叉201的下端可以设置有套筒205,缓冲臂204可以设置在缓冲叉201的下方,并且,缓冲臂204的靠近缓冲叉201的一端可以伸入套筒205内,套筒205内可以设置有第一弹性件203,可选地,第一弹性件203可以构造为弹簧,第一弹性件203可以支撑在缓冲叉201和缓冲臂204之间,当第一驱动轴5和第二驱动轴6落在缓冲叉201上时,第一弹性件203可以对第一驱动轴5和第二驱动轴6起到缓冲、减震作用,如此设置可以进一步避免第一驱动轴5和第二驱动轴6的固定节8与其他部件发生剧烈碰撞,从而可以进一步避免固定节8的护套出现破口或者裂缝。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7所示,缓冲叉201的下端表面可以设置有安装柱211,安装柱211可以伸入套筒205内,第一弹性件203的上端可以套设于安装柱211外侧。
需要说明的是,缓冲叉201的靠近缓冲臂204的一端可以设置有安装柱211,安装柱211可以伸入套筒205内,并且,第一弹性件203的上端(即第一弹性件203的靠近缓冲叉201的一端)可以套设在安装柱211的外侧,可选地,第一弹性件203的上端可以与安装柱211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第一弹性件203与安装柱211同轴设置,如此设置可以保证当缓冲叉201向下运动时,第一弹性件203能够可靠的对缓冲叉201进行支撑,从而可以保证第一弹性件203能够可靠的起到缓冲、减震作用,可以保证缓冲架200的使用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7所示,缓冲臂204的侧表面可以设置有挡板206,第一弹性件203的下端可以套设于缓冲臂204并且与挡板206止抵接触。
需要解释的是,缓冲臂204的周壁上可以设置有挡板206,第一弹性件203的下端(即第一弹性件203的靠近缓冲臂204的一端)可以套设在缓冲臂204的外侧,并且,第一弹性件203的下端可以与挡板206止抵接触,具体地,第一弹性件203的下端可以与挡板206的上表面止抵接触,第一弹性件203、安装柱211、缓冲臂204同轴设置,这样设置可以保证第一弹性件203能够可靠的在缓冲叉201和缓冲臂204之间压缩或者伸展,并且,可以保证第一弹性件203始终能够沿缓冲架200的高度方向压缩或者伸展,从而可以进一步保证缓冲架200的使用可靠性。
进一步地,挡板206的周向边缘可以设置有支撑翻边,支撑翻边的一端可以与挡板206连接设置,支撑翻边的另一端可以朝向靠近缓冲叉201的方向延伸设置,支撑翻边与挡板206可以共同限定出限位槽,第一弹性件203的至少部分结构可以位于限位槽内,支撑翻边可以在挡板206的径向方向对第一弹性件203进行限位,如此设置可以避免第一弹性件203在径向方向窜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7所示,挡板206可以位于套筒205内,并且挡板206与套筒205之间可以夹设有密封件208。
需要说明的是,挡板206可以设置在套筒205内,挡板206可以开设有密封件安装槽207,密封件208可以设置在密封件安装槽207内,并且,密封件208可以夹设在挡板206与套筒205之间,密封件208可以对套筒205起到密封作用,如此设置可以避免灰尘、水汽等进入套筒205内,从而可以避免第一弹性件203被腐蚀,进而可以保证第一弹性件203的使用可靠性和第一弹性件203的使用寿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图7所示,套筒205的远离缓冲叉201的端部可以设置有限位件210,限位件210适于与挡板206止挡以防止缓冲臂204从套筒205内移出。
可选地,套筒205的远离缓冲叉201的端部可以开设有第一销孔209,限位件210可以穿设第一销孔209,并且,限位件210能够与挡板206止挡,以避免缓冲臂204移出套筒205,可选地,套筒205的远离缓冲叉201的端部可以开设有两个第一销孔209,两个第一销孔209内均可以穿设有限位件210,这样设置可以进一步避免缓冲臂204移出套筒205。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7所示,缓冲臂204的下端可转动地与底座10连接。可选地,底座10上可以设置有第一连接件400,第一连接件400可以固定设置在底座10的上表面,缓冲臂204的下端可以设置有第二连接件500,第二连接件500可以与缓冲臂204固定连接,或者,第二连接件500与缓冲臂204可以构造为一体成型件,第一连接件400和第二连接件500可转动地连接,缓冲臂204可以相对于第一连接件400转动,缓冲臂204转动时可以带动整个缓冲架200一起转动。
这样设置可以根据需要对缓冲架200进行转动,例如,可以将缓冲架200调整为与底座10垂直的状态以使缓冲架200能够可靠的承接装配件,以缓冲装配件降落时产生的振动,或者可以将缓冲架200调整为与底座10平行的状态以使缓冲架200减少其所占用的空间,从而可以便于运输防磕碰工装装置1,而且,可以腾出空间以方便其他部件进行工作,此外,还可以避免缓冲架200与其他部件发生干涉。
可以理解的是,缓冲架200并不限于与底座10垂直或者平行两种状态,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缓冲架200的位置进行调整。并且,限位件210还可以避免缓冲架200调整为与底座10平行的状态时缓冲臂204移出套筒20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图7所示所示,支撑臂100的下端也可转动地与底座10连接。可选地,支撑臂100的下端也可以设置有第二连接件500,第二连接件500可以与支撑臂100固定连接,或者,第二连接件500与支撑臂100可以构造为一体成型件,第一连接件400和第二连接件500可转动地连接,支撑臂100可以相对于第一连接件400转动。
如此设置可以根据需要对支撑臂100进行转动,例如,可以将支撑臂100调整为与底座10垂直的状态以使支撑臂100能够可靠的支撑装配件,或者可以将支撑臂100调整为与底座10平行的状态以使支撑臂100减少其所占用的空间,从而可以便于运输防磕碰工装装置1,而且,可以腾出空间以方便其他部件进行工作,此外,还可以避免支撑臂100与其他部件发生干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图7所示,第一连接件400上可以设置有螺柱401,螺柱401可以与第一连接件400固定连接,或者,螺柱401与第一连接件400可以为一体成型件,螺柱401可以朝向远离第一连接件400的方向延伸设置,螺柱401的表面可以设置有外螺纹,并且,螺柱401上可以开设有贯穿螺柱401的第二销孔402,螺柱401上可以设置有第一翻边403。
第二连接件500上可以开设有旋转槽501,旋转槽501内可以设置有第二弹性件502,可选地,第二弹性件502可以构造为弹簧,旋转槽501的底壁可以设置有连接柱503,第二弹性件502的下端可以套设在连接柱503的外表面,可选地,第二弹性件502的下端可以与连接柱503焊接连接,第二弹性件502的上端可以设置有配合件504,配合件504的靠近第二弹性件502的一端可以构造为圆柱状结构,第二弹性件502的上端可以套设在配合件504的圆柱状结构的外表面,可选地,第二弹性件502的上端可以与配合件504的圆柱状结构焊接连接,配合件504的远离第二弹性件502的一端可以限定出圆环槽505。
当第一连接件400和第二连接件500连接在一起时,第一连接件400上的螺柱401可以穿过第二连接件500的旋转槽501,并且,螺柱401上设置的第一翻边403可以位于配合件504的远离第二弹性件502的一端限定出的圆环槽505内,可选地,配合件504与螺柱401的接触面大于螺柱401的1/2圆柱面,这样设置可以避免配合件504与螺柱401分离。可选地,可以通过螺母507与螺柱401配合以将第一连接件400和第二连接件500连接在一起,并且,可以通过将开口销506穿设于第一销孔209,以避免螺母507返松。
可选地,旋转槽501的周壁与配合件504可以采用形位间隙配合,以保证第一连接件400和第二连接件500相对转动时,能够满足第一连接件400和第二连接件500的相互位置需求,并且,螺母507与第二连接件500之间可以存在一定的间隙,以保证第一连接件400和第二连接件500能够顺畅的实现相对转动。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第二弹性件502,可以比较省力的控制第二连接件500相对于第一连接件400转动,从而可以比较省力的调整缓冲架200和/或支撑臂100的位置。
可选地,当第一连接件400和第二连接件500相对转动时,第二连接件500与第一连接件400接触的表面可以构造为圆柱面,这样设置可以保证第二连接件500能够平滑、顺畅的相对于第一连接件400转动,可以避免出现第一连接件400与第二连接件500卡住的现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第一连接件400与第二连接件500上均可以开设有枢转孔,枢转轴可以穿过第一连接件400与第二连接件500上开设的枢转孔,第二连接件500能够绕着枢转轴的轴线相对于第一连接件400转动,这样设置也可以实现缓冲臂204可转动的与底座10连接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图15所示,阻尼件300可以包括:多个子阻尼件301,多个子阻尼件301可以在阻尼件300的周向方向依次设置以限定出阻尼空间302,装配件可以安装于阻尼空间302。
需要说明的是,在阻尼件300的周向方向,多个子阻尼件301可以依次排布设置,并且,多个子阻尼件301可以共同限定出阻尼空间302,第一驱动轴5和第二驱动轴6可以分别设置在阻尼件300的阻尼空间302内。可选地,阻尼件300可以包括两个子阻尼件301,两个子阻尼件301可以在阻尼件300的周向方向依次排布设置以限定出阻尼空间302,第一驱动轴5和第二驱动轴6可以分别设置在两个阻尼件300的阻尼空间302内,阻尼件300能够对第一驱动轴5和第二驱动轴6起到缓降作用,如此设置可以避免第一驱动轴5和第二驱动轴6与其他部件发生碰撞,可以提高第一驱动轴5和第二驱动轴6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图15所示,每个子阻尼件301均可以包括:外壳303和内支架304。外壳303可以设置于内支架304外侧,外壳303和内支架304之间可以夹设有阻尼层311,内支架304内可以设置有可转动的阻尼球306,阻尼球306与阻尼层311可以接触并且部分结构可以伸入阻尼空间302内。
需要解释的是,内支架304设置于外壳303的内侧,也可以理解为,内支架304比外壳303更靠近阻尼空间302,可选地,内支架304上可以开设有第一安装孔305,第一安装孔305可以通过机械加工的方式形成,并且,内支架304与外壳303之间可以设置有阻尼层311,可选地,阻尼层311可以构造为阻尼橡胶,第一安装孔305内可以设置有阻尼球306,阻尼球306可以在第一安装孔305内转动,具体地,阻尼球306与第一安装孔305可以为球面配合,这样可以保证阻尼球306能够在第一安装孔305内保持转动,即阻尼球306转动时与第一安装孔305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并且,阻尼球306的部分结构能够伸入内支架304和外壳303之间并与阻尼层311接触,以满足阻尼球306的转动需求,而且,阻尼球306的部分结构可以通过第一安装孔305伸入阻尼空间302内,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驱动轴5和第二驱动轴6可以分别设置在两个阻尼件300的阻尼空间302内,阻尼球306可以与设置在阻尼空间302内的驱动轴接触,由于阻尼球306与阻尼层311接触,因此,阻尼球306需要克服阻尼后才可以转动,从而会使与驱动轴接触的阻尼球306缓慢转动。
因吊装机20以及转向节9的位置相对固定,绳索22以及第一驱动轴5和第二驱动轴6的长度在运动过程中不变,所以阻尼件300在驱动轴重力以及绳索22拉力的共同作用下,能够抱紧驱动轴朝向转向节9的方向缓慢降落,以使驱动轴逐渐并且缓慢的向转向节9靠近(可以理解的是,此时无需人工摘除绳索22),以避免驱动轴的固定节8与转向节9发生磕碰,可以避免固定节8的护套出现破口或者裂缝,从而可以避免驱动轴漏油,可以提高驱动轴的使用寿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8-图15所示,每个子阻尼件301均还可以包括:外支架307,外支架307可以设置于外壳303与内支架304之间,外壳303与外支架307之间、外支架307与内支架304之间均可以夹设有阻尼层311,外支架307可以设置有与第一安装孔305对应的第二安装孔308,阻尼球306的部分结构可以通过第二安装孔308伸入外支架307和外壳303之间。
需要解释的是,外壳303与内支架304之间可以设置有外支架307,并且,外壳303与外支架307之间可以设置有阻尼层311,外支架307与内支架304之间也可以设置有阻尼层311,外支架307上可以开设有第二安装孔308,第二安装孔308可以与第一安装孔305对应设置,并且,设置在外支架307与内支架304之间的阻尼层311可以开设有避让孔310,避让孔310、第二安装孔308和第一安装孔305可以对应设置,阻尼球306的部分结构可以通过避让孔310和第二安装孔308伸入外支架307和外壳303之间,以满足阻尼球306的转动需求,具体地,阻尼球306伸入外支架307和外壳303之间的部分结构可以与外支架307和外壳303之间的阻尼层311接触,并且,阻尼球306的另一部分结构可以通过第一安装孔305伸入阻尼空间302内。
其中,阻尼球306与第二安装孔308可以为球面配合,可以理解的是,内支架304和外支架307可以共同构成阻尼球306的保持架,以避免阻尼球306脱落,由于阻尼球306与第一安装孔305和第二安装孔308均为球面配合,从而可以保证阻尼球306可以在内支架304和外支架307共同构成的保持架内转动,可以保证阻尼件300的工作可靠性。
可选地,阻尼件300可以包括两个子阻尼件301,两个子阻尼件301可以在阻尼件300的周向方向依次排布设置以限定出阻尼空间302,并且,每个子阻尼件301均可以包括八个阻尼球306,内支架304上可以开设有八个第一安装孔305,外支架307上可以开设有八个第二安装孔308,位于内支架304和外支架307之间的阻尼层311可以开设有八个避让孔310,八个第一安装孔305、八个第二安装孔308、八个避让孔310和八个阻尼球306可以一一对应设置,这样设置可以保证阻尼件300能够对装配件起到良好的缓降作用。
可选地,内支架304、外支架307和外壳303可以通过铆钉连接,可选地,铆钉可以依次穿过外壳303、外支架307,铆钉依次穿过外壳303、外支架307后可以固定在内支架304上,例如,铆钉与内支架304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可选地,内支架304、外支架307和外壳303可以通过多个铆钉连接,这样设置可以保证内支架304、外支架307和外壳303的安装牢固性,可以避免内支架304、外支架307和外壳303分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外壳303和内支架304之间可以夹设有阻尼层311,内支架304内可以设置有阻尼圆柱,阻尼圆柱可以在内支架304内绕其自身的轴线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内支架304上可以开设有第一安装孔305,内支架304与外壳303之间可以设置有阻尼层311,第一安装孔305内可以设置有阻尼圆柱,阻尼圆柱可以在第一安装孔305内转动,阻尼圆柱的部分结构能够伸入内支架304和外壳303之间并与阻尼层311接触,具体地,阻尼圆柱的部分侧面能够与阻尼层311接触,并且,阻尼圆柱的部分结构可以通过第一安装孔305伸入阻尼空间302内,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驱动轴5和第二驱动轴6可以分别设置在两个阻尼件300的阻尼空间302内,阻尼圆柱可以与设置在阻尼空间302内的驱动轴接触,具体地,阻尼圆柱的部分侧面能够与驱动轴接触。
如此设置也能够对驱动轴起到缓降作用,从而可以避免驱动轴的固定节8与转向节9发生磕碰,可以避免固定节8的护套出现破口或者裂缝,可以避免驱动轴漏油,可以提高驱动轴的使用寿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阻尼件300可以包括阻尼滚轮,阻尼滚轮可以设置与第一驱动轴5和第二驱动轴6接触设置,绳索22的一端可以与吊装机20连接设置,绳索22的另一端可以与阻尼滚轮连接设置,这样设置也能够对驱动轴起到缓降作用,从而可以避免驱动轴的固定节8与转向节9发生磕碰,可以避免固定节8的护套出现破口或者裂缝,可以避免驱动轴漏油,可以提高驱动轴的使用寿命。
需要强调的是,上面所描述的阻尼件300仅为示例性描述,并不代表本申请的阻尼件300仅限于上述形式,只要能起到缓降作用的部件属于本申请所要求的保护的范围,例如,阻尼件300还可以构造为阻尼套,阻尼套可以套设在驱动轴的外侧,阻尼套的内部设置有阻尼材料,例如橡胶,阻尼套可以与绳索22连接设置,如此设置也能够对驱动轴起到缓降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图15所示,阻尼件300还可以包括:锁扣基座312、锁扣313和拉锁314。其中,锁扣基座312可以设置于多个子阻尼件301中的一个子阻尼件301的外壳303,锁扣313可转动地设置于锁扣基座312,拉锁314可以设置于多个子阻尼件301中的另一个子阻尼件301的外壳303,通过锁扣313解锁或者锁止拉锁314可以实现多个子阻尼件301的装配或拆卸。
需要说明的是,锁扣基座312可以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多个子阻尼件301中的一个子阻尼件301的外壳303上,或者,锁扣基座312也可以通过铆钉或者焊接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多个子阻尼件301中的一个子阻尼件301的外壳303上。锁扣基座312上可以设置有弹簧座,可选地,弹簧座可以构造为圆柱体。
锁扣313可以设置在锁扣基座312上,并且,锁扣313相对于锁扣基座312可以转动,可选地,锁扣313和锁扣基座312上均可以开设有连接孔,锁扣支柱319可以穿过锁扣313和锁扣基座312上开设的连接孔以将锁扣313和锁扣基座312可转动的连接在一起,可选地,锁扣313和锁扣基座312上的连接孔均可以开设在靠近第三弹性件315的一端。锁扣313的一端可以设置有弹簧座,锁扣313的另一端可以设置有凸齿316。
可选地,弹簧座可以构造为圆柱体,锁扣基座312和锁扣313之间可以设置有第三弹性件315,可选地,第三弹性件315可以构造为弹簧,第三弹性件315的一端可以套设于锁扣313上的弹簧座的外表面,第三弹性件315的另一端可以套设于锁扣基座312上的弹簧座的外表面,可选地,第三弹性件315的两端可以分别与其套设的弹簧座焊接连接。
阻尼件300还可以包括拉锁基座317,拉锁基座317可以设置在子阻尼件301的外壳303上,可以理解的是,锁扣基座312和拉锁基座317设置在不同的子阻尼件301的外壳303上,拉锁基座317可以通过螺栓、焊接或者铆钉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子阻尼件301的外壳303上。
拉锁314的一端可以固定设置在拉锁基座317上,拉锁314上可以设置有多个凹齿318,拉锁314上的凹齿318可以选择性的与锁扣313上的凸齿316配合,可以理解的是,第三弹性件315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即第三弹性件315始终能够对锁扣313施加弹性力以使锁扣313上的凸齿316能够与拉锁314上的凹齿318锁紧(锁止)配合,这样设置可以防止拉锁314返松,从而可以将多个子阻尼件301与第一驱动轴5或者第二驱动轴6装配在一起,可以将第一驱动轴5或者第二驱动轴6牢固的限定在阻尼空间302内,可以避免第一驱动轴5或者第二驱动轴6与阻尼件300分离,从而可以保证阻尼件300能够可靠的对装配件起到缓降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当按压锁扣313的与第三弹性件315连接的一端时,由于锁扣313与锁扣基座312可以相对转动,锁扣313的另一端会朝向远离拉锁314的方向转动,从而锁扣313上的凸齿316会与拉锁314上的凹齿318分离(解锁),这样设置可以实现多个子阻尼件301与第一驱动轴5或者第二驱动轴6的拆卸,从而当第一驱动轴5或者第二驱动轴6降落至缓冲架200后,可以便于对将多个子阻尼件301进行拆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8-图15所示,阻尼件300还可以包括:第一合页320、第二合页321和第四弹性件322。其中,第一合页320可以设置在多个子阻尼件301中的一个子阻尼件301的外壳303上,第二合页321可以设置在多个子阻尼件301中的另一个子阻尼件301的外壳303上,可选地,第一合页320和第二合页321可以通过铆钉固定在子阻尼件301的外壳303上,可选地,铆钉与子阻尼件301的外壳303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可选地,第一合页320和第二合页321均可以通过多个铆钉与子阻尼件301的外壳303连接。
可选地,第一合页320和第二合页321可转动的连接设置,例如,第一合页320和第二合页321均可以设置有延伸部323,延伸部323上可以开设有通孔,第一合页320和第二合页321的延伸部323的通孔可以同轴设置,并且,阻尼件300还可以包括连接轴324,连接轴324可以穿过第一合页320和第二合页321的延伸部323的通孔以将第一合页320和第二合页321可转动的连接在一起。
可选地,第四弹性件322可以构造为胀开簧,胀开簧可以套设在连接轴324上,胀开簧可以设置在第一合页320和第二合页321的延伸部323之间。可选地,第一合页320和第二合页321均可以包括两个延伸部323,这样设置可以保证第一合页320和第二合页321的连接牢固性,可以避免第一合页320和第二合页321分离。
可选地,第四弹性件322的数量可以设置为多个,两个第四弹性件322均可以设置在第一合页320和第二合页321的延伸部323之间,并且,第四弹性件322的两端可以分别套设在第一合页320和第二合页321上的铆钉上,第四弹性件322始终存在一定的张力,也可以理解为,第四弹性件322始终处于被压缩的状态,当多个子阻尼件301不受外力时(即锁扣313上的凸齿316与拉锁314上的凹齿318分离时),在第四弹性件322的作用下,第一合页320和第二合页321可以相对转动(即第一合页320和第二合页321可以朝向彼此远离的方向转动)。
第一合页320和第二合页321相对转动时可以带动其连接的两个子阻尼件301的外壳303相对转动,从而可以带动两个子阻尼件301相对转动,如此设置当按压锁扣313时,多个子阻尼件301可以自动分离,从而可以更加便于工作人员将阻尼件300从驱动轴上拆卸下来,可以保证阻尼件300的使用便捷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防磕碰工装装置1可以用于其适用的任何生产线(工位),并且,本申请的阻尼件300并不仅限于使用在驱动轴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防磕碰工装装置(1),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0);
支撑臂(100),所述支撑臂(100)设于所述底座(10)上,所述支撑臂(100)用于支撑装配件;
缓冲架(200),所述缓冲架(200)设于所述底座(10)上且与所述支撑臂(100)间隔开,所述缓冲架(200)用于承接装配件,且所述缓冲架(200)用于对所述装配件起到缓冲作用;
阻尼件(300),所述阻尼件(300)套设于装配件上,所述阻尼件(300)位于所述支撑臂(100)和所述缓冲架(200)之间,且所述阻尼件(300)适于与吊装机(20)的绳索(22)连接,所述阻尼件(300)对装配件起到缓降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磕碰工装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架(200)包括:缓冲臂(204)、第一弹性件(203)和缓冲叉(201),所述缓冲叉(201)的下端套设于所述缓冲臂(204)的上端,所述第一弹性件(203)支撑在所述缓冲叉(201)和所述缓冲臂(204)之间,所述缓冲叉(201)在所述缓冲臂(204)的轴向相对所述缓冲臂(204)可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磕碰工装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叉(201)的下端设有套筒(205),所述缓冲臂(204)的上端伸入所述套筒(205)内,所述第一弹性件(203)设于所述套筒(205)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磕碰工装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叉(201)的下端表面设有安装柱(211),所述安装柱(211)伸入所述套筒(205)内,所述第一弹性件(203)的上端套设于所述安装柱(211)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磕碰工装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臂(204)的侧表面设有挡板(206),所述第一弹性件(203)的下端套设于所述缓冲臂(204)且与所述挡板(206)止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磕碰工装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206)位于所述套筒(205)内,且所述挡板(206)与所述套筒(205)之间夹设有密封件(20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磕碰工装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臂(204)的下端可转动地与所述底座(10)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磕碰工装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件(300)包括:多个子阻尼件(301),多个所述子阻尼件(301)在所述阻尼件(300)的周向依次设置以限定出阻尼空间(302),所述装配件安装于所述阻尼空间(30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磕碰工装装置(1),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子阻尼件(301)均包括:
外壳(303);
内支架(304),所述外壳(303)设于所述内支架(304)外侧,所述外壳(303)和所述内支架(304)之间夹设有阻尼层(311),所述内支架(304)设有可转动的阻尼球(306),所述阻尼球(306)与所述阻尼层(311)接触且部分结构伸入所述阻尼空间(302)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磕碰工装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件(300)还包括:
锁扣基座(312),所述锁扣基座(312)设于多个所述子阻尼件(301)中的一个所述子阻尼件(301)的外壳(303);
锁扣(313),所述锁扣(313)可转动地设于所述锁扣基座(312);
拉锁(314),所述拉锁(314)设于多个所述子阻尼件(301)中的另一个所述子阻尼件(301)的外壳(303),通过所述锁扣(313)解锁或锁止所述拉锁(314)实现多个所述子阻尼件(301)的装配或拆卸。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394042.XU CN215626162U (zh) | 2021-06-22 | 2021-06-22 | 防磕碰工装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394042.XU CN215626162U (zh) | 2021-06-22 | 2021-06-22 | 防磕碰工装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626162U true CN215626162U (zh) | 2022-01-25 |
Family
ID=799447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394042.XU Active CN215626162U (zh) | 2021-06-22 | 2021-06-22 | 防磕碰工装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626162U (zh) |
-
2021
- 2021-06-22 CN CN202121394042.XU patent/CN21562616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155705B (zh) | 一种模具搬运用机械手 | |
US5820333A (en) | Twin gripping apparatus for loading component | |
CN215626162U (zh) | 防磕碰工装装置 | |
CN106239398B (zh) | 一种前控制臂衬套耐久性试验夹具 | |
CN106429827A (zh) | 一种转子翻转吊装装置 | |
CN210029191U (zh) | 一种模具搬运用机械手 | |
CN207774620U (zh) | 用于较重工件垂直安装的自闭合机构 | |
CN112777478B (zh) | 航空发动机翻转工装及其吊具 | |
CN106335559A (zh) | 一种备胎升降器组件 | |
JPWO2011132294A1 (ja) | エレベータの非常停止装置 | |
JP2018080001A (ja) | ワーク吊具 | |
CN220116025U (zh) | 空气包吊装工装 | |
CN214490577U (zh) | 一种万能集装箱锁具抓取夹具 | |
CN219885475U (zh) | 吊具工装 | |
KR101820670B1 (ko) | 차량중장물 이송용 호이스트에 조립되는 충격흡수장치 | |
CN212609381U (zh) | 一种隧道衬砌快速检测车 | |
KR20120041244A (ko) | 엘리베이터의 메인로프 고정장치 | |
CN105236261A (zh) | 一种外圆用夹紧吊具 | |
CN211174985U (zh) | 一种摆臂球头 | |
CN220283417U (zh) | 一种支腿装置及工程机械 | |
JP6733684B2 (ja) | シーブカバーを備えるエレベータ用かご及びそれを備えるエレベータ | |
CN211174983U (zh) | 一种摆臂球头 | |
CN211166289U (zh) | 一种耐久的摆臂球头 | |
KR102365385B1 (ko) | 천장 크레인용 새들 고정장치 | |
CN221716963U (zh) | 一种钻杆抓取机器人末端被动柔顺机械手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