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25030U - 上料机 - Google Patents

上料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25030U
CN215625030U CN202121845141.5U CN202121845141U CN215625030U CN 215625030 U CN215625030 U CN 215625030U CN 202121845141 U CN202121845141 U CN 202121845141U CN 215625030 U CN215625030 U CN 2156250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bottom plate
gear
top end
plat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4514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凯
叶会卿
吴炳堃
邢玉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oyang Rencheng Bearing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uoyang Rencheng Bearing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oyang Rencheng Bearing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Luoyang Rencheng Bearing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84514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250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250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250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warding And Storing Of Filamentary Materi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上料机,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调整固定板,所述调整固定板的内侧端均固定连接有聚四氟乙烯管固定架,所述聚四氟乙烯管的内侧之间设置有聚四氟乙烯管,所述底板的顶端左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大底板,两个所述大底板的顶端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步带输送轮,所述底板的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的顶端均设置轴承固定板,两个所述轴承固定板的顶端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涨紧轮,所述底板的顶端右侧固定连接有电机固定架。本实用新型中,仅大大提高了工件上料的工作的效率还节省了人工成本,降低了工件生产制造的安全隐患,值得大力推广。

Description

上料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输送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上料机。
背景技术
输送设备是以连续的方式沿着一定的路线从装货点到卸货点输送散装货物和成件货物的机械设备,物料输送是工件生产制造成必不可少的一环,工件输送的效率高低直接决定了工件生产加工的工作效率。
目前在进行工件上料是多使用人工进行进行操作,该过程不仅工作效率低,人工成本高,同时还存在这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上料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上料机,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调整固定板,所述调整固定板的内侧端均固定连接有聚四氟乙烯管固定架,所述聚四氟乙烯管的内侧之间设置有聚四氟乙烯管,所述底板的顶端左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大底板,两个所述大底板的顶端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步带输送轮,所述底板的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的顶端均设置轴承固定板,两个所述轴承固定板的顶端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涨紧轮,所述底板的顶端右侧固定连接有电机固定架,所述电机固定架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联轴器,所述联轴器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电机轴,所述连接电机轴的下端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外表面右侧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轴,所述第一齿轮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同步带轮,所述第二齿轮的外表面右侧啮合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轴,所述第二齿轮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同步带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聚四氟乙烯管的两端均贯穿聚四氟乙烯管固定架和调整固定板且与调整固定板的外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两个所述涨紧轮的顶端均设置有轴承锁紧盖。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齿轮轴、第二齿轮轴和连接电机轴的外部均设置有轴承且轴承均设置在底板的内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齿轮轴的顶端贯穿底板并延伸至底板的外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二齿轮轴的顶端贯穿底板并延伸至底板的外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两个所述步带输送轮、两个固定块、两个轴承固定板、两个涨紧轮、第二同步带轮和第一同步带轮均关于聚四氟乙烯管中心轴对称。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接通电源,电机启动,电机带动两条同步带进行移动,接种使工件按方向依次在聚四氟乙烯管里排列,然后工件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当移动到两条同步带之间时会被带到聚四氟乙烯管的另一端,这样工件就源源不断地在聚四氟乙烯管内堆积,然后通过管路被送到下一个工位,实现自动上料的效果,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件上料的工作的效率还节省了人工成本,降低了工件生产制造的安全隐患,值得大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上料机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上料机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上料机的第一齿轮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框架;2、底板;3、调整固定板;4、大底板;5、聚四氟乙烯管固定架;6、聚四氟乙烯管;7、固定块;8、轴承固定板;9、涨紧轮;10、轴承锁紧盖;11、第一同步带轮;12、第一齿轮轴;13、第二齿轮轴;14、连接电机轴;15、电机;16、联轴器;17、轴承;18、电机固定架;19、第一齿轮;20、第二齿轮;21、第二同步带轮;22、第三齿轮;23、步带输送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上料机,包括框架1,框架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底板2,底板2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调整固定板3,调整固定板3的内侧端均固定连接有聚四氟乙烯管固定架5,聚四氟乙烯管6的内侧之间设置有聚四氟乙烯管6,底板2的顶端左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大底板4,两个大底板4的顶端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步带输送轮步带输送轮23,底板2的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7,两个固定块7的顶端均设置轴承固定板8,两个轴承固定板8的顶端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涨紧轮9,通过涨紧轮9可以来调节步带的张力,底板2的顶端右侧固定连接有电机固定架18,电机固定架1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电机15,电机15的输出端连接有联轴器16,联轴器1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电机轴14,连接电机轴14的下端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19,第一齿轮19的外表面右侧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20,第二齿轮20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轴12,第一齿轮轴1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同步带轮11,第二齿轮20的外表面右侧啮合连接有第三齿轮22,第三齿轮2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轴13,第二齿轮轴1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同步带轮21,接通电源,电机15启动,电机15通过联轴器16带动连接电机轴14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同时固定在连接电机轴14上的第一齿轮19和第二齿轮20啮合,会同步带动第二齿轮20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同时第二齿轮20与第三齿轮22啮合并带动第三齿轮22逆时针旋转,连接在第一齿轮轴12上的第一同步带轮11通过同步带连接到步带输送轮23并做逆时针旋转,同理,第二齿轮轴13通过同步带连接到另一个步带输送轮23并做顺时针旋转,然后工件按方向依次在聚四氟乙烯管6里排列,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当移动到两条同步带之间时会被带到聚四氟乙烯管6的另一端,这样工件就源源不断地在聚四氟乙烯管6内堆积,然后通过管路被送到下一个工位,实现自动上料的效果。
聚四氟乙烯管6的两端均贯穿聚四氟乙烯管固定架5和调整固定板3且与调整固定板3的外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两个涨紧轮9的顶端均设置有轴承锁紧盖10,可以对涨紧轮9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第一齿轮轴12、第二齿轮轴13和连接电机轴14的外部均设置有轴承17且轴承17均设置在底板2的内部,轴承17可以有效的起到加固作用,第一齿轮轴12的顶端贯穿底板2并延伸至底板2的外部,第二齿轮轴13的顶端贯穿底板2并延伸至底板2的外部,两个步带输送轮23、两个固定块7、两个轴承固定板8、两个涨紧轮9、第二同步带轮21和第一同步带轮11均关于聚四氟乙烯管6中心轴对称。
工作原理:接通电源,电机15启动,电机15通过联轴器16带动连接电机轴14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同时固定在连接电机轴14上的第一齿轮19和第二齿轮20啮合,会同步带动第二齿轮20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同时第二齿轮20与第三齿轮22啮合并带动第三齿轮22逆时针旋转,连接在第一齿轮轴12上的第一同步带轮11通过同步带连接到步带输送轮23并做逆时针旋转,同理,第二齿轮轴13通过同步带连接到另一个步带输送轮23并做顺时针旋转,然后工件按方向依次在聚四氟乙烯管6里排列,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当移动到两条同步带之间时会被带到聚四氟乙烯管6的另一端,这样工件就源源不断地在聚四氟乙烯管6内堆积,然后通过管路被送到下一个工位,实现自动上料的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上料机,包括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底板(2),所述底板(2)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调整固定板(3),所述调整固定板(3)的内侧端均固定连接有聚四氟乙烯管固定架(5),所述聚四氟乙烯管(6)的内侧之间设置有聚四氟乙烯管(6),所述底板(2)的顶端左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大底板(4),两个所述大底板(4)的顶端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步带输送轮(23),所述底板(2)的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7),两个所述固定块(7)的顶端均设置轴承固定板(8),两个所述轴承固定板(8)的顶端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涨紧轮(9),所述底板(2)的顶端右侧固定连接有电机固定架(18),所述电机固定架(1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电机(15),所述电机(15)的输出端连接有联轴器(16),所述联轴器(1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电机轴(14),所述连接电机轴(14)的下端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19),所述第一齿轮(19)的外表面右侧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20),所述第二齿轮(20)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轴(12),所述第一齿轮轴(1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同步带轮(11),所述第二齿轮(20)的外表面右侧啮合连接有第三齿轮(22),所述第三齿轮(2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轴(13),所述第二齿轮轴(1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同步带轮(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四氟乙烯管(6)的两端均贯穿聚四氟乙烯管固定架(5)和调整固定板(3)且与调整固定板(3)的外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涨紧轮(9)的顶端均设置有轴承锁紧盖(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轴(12)、第二齿轮轴(13)和连接电机轴(14)的外部均设置有轴承(17)且轴承(17)均设置在底板(2)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轴(12)的顶端贯穿底板(2)并延伸至底板(2)的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轮轴(13)的顶端贯穿底板(2)并延伸至底板(2)的外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步带输送轮(23)、两个固定块(7)、两个轴承固定板(8)、两个涨紧轮(9)、第二同步带轮(21)和第一同步带轮(11)均关于聚四氟乙烯管(6)中心轴对称。
CN202121845141.5U 2021-08-09 2021-08-09 上料机 Active CN2156250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45141.5U CN215625030U (zh) 2021-08-09 2021-08-09 上料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45141.5U CN215625030U (zh) 2021-08-09 2021-08-09 上料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25030U true CN215625030U (zh) 2022-01-25

Family

ID=79896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45141.5U Active CN215625030U (zh) 2021-08-09 2021-08-09 上料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250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502892U (zh) 一种蓄电池自动码垛机
CN207765568U (zh) 一种锂电池自动入壳机
CN214779032U (zh) 一种换向输送装置
CN215625030U (zh) 上料机
CN217172408U (zh) 一种玻璃加工用原料上下料机械手
CN216632356U (zh) 一种自动化程度高的辊矫机
CN211846378U (zh) 一种搬运码垛机器人
CN209739620U (zh) 一种直流传动组合装置
CN113003190A (zh) 一种空心稳定杆输送系统
CN220164893U (zh) 一种包装袋水平输送装置
CN215323737U (zh) 一种包装机连接盒机的连线装置
CN207121250U (zh) 一种硅碎片用振动式传送装置
CN220200501U (zh) 一种用于制药生产线的上料机
CN218618565U (zh) 一种大米上料提升装置
CN219636198U (zh) 一种用于纸箱包装用的输送装置
CN219729637U (zh) 一种钢桶翻转机构
CN216334596U (zh) 一种管桩生产输送链
CN109809235A (zh) 箱式储料设备用的托板更换装置及方法
CN213503260U (zh) 一种智能控制柔性传送带
CN220921815U (zh) 一种玻璃磨边机的传输装置
CN219525130U (zh) 一种出料接驳台
CN220093917U (zh) 锚链加工用大型圆钢自动上料装置
CN212750954U (zh) 一种碱性电池的封口设备
CN213230675U (zh) 一种刮板输送装车机
CN214652080U (zh) 一种机械加工用带有收集功能的提升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