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99673U - 一种触摸框结构及红外触摸屏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触摸框结构及红外触摸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99673U
CN215599673U CN202122182227.0U CN202122182227U CN215599673U CN 215599673 U CN215599673 U CN 215599673U CN 202122182227 U CN202122182227 U CN 202122182227U CN 215599673 U CN215599673 U CN 2155996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ommodating cavity
glass
infrared
touch
frame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18222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奕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Huaxin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Huaxi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Huaxin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Huaxi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18222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996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996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996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触摸框结构及红外触摸屏,所述触摸框结构包括由四条边框组成的触摸框本体;每一边框内设有用于设置滤光条的第一容置腔、用于设置红外触控模块的第二容置腔,滤光条的上部凸出于第一容置腔的顶部开口,红外触控模块的红外光元件设于第一容置腔与第二容置腔的连通处;四条边框合围形成用于放置显示屏的第三容置腔,四条边框上的滤光条合围形成用于放置玻璃的第四容置腔,且第四容置腔的截面面积大于第三容置腔的截面面积,相对侧的边框上的滤光条之间的光路位于玻璃的上方。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红外触控模块放置在玻璃下方,并通过滤光条的反光斜面在玻璃的上方形成红外光路,大大减小了红外触摸框表面的面框宽度和面框厚度。

Description

一种触摸框结构及红外触摸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摸屏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触摸框结构及红外触摸屏。
背景技术
红外触摸屏是利用紧贴显示屏玻璃前密布X、Y方向上的红外线矩阵以实现触摸识别,通过不停的扫描是否有红外线被物体阻挡从而检测并定位用户的触摸,这种红外触摸屏通过在显示屏上装配一个红外触摸框,红外触摸框里设置有红外触摸板卡,从而在显示屏四周排布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一一对应形成横竖交叉的红外线矩阵。
现有的红外触摸框如图1所示,其内部的红外触摸板卡04的上下方通常需设置凹槽卡位进行固定,其次,基于红外识别技术原理,其内部的红外灯管05通常需要安装在玻璃01的上面,以实现红外光线的收发,再次,其内部用于对红外光进行透射的滤光条06通常需上下的型材03进行固定,因此现有的红外触摸框的结构无法有效地减小红外触摸框表面的面框宽度A和面框厚度B,导致占用过多显示屏02的显示面积,且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误触,影响用户的体验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触摸框结构及红外触摸屏,以解决现有技术无法有效减小红外触摸框表面的面框宽度和面框厚度的问题,通过将红外触控模块放置在玻璃下方,并通过滤光条的反光斜面在玻璃的上方形成红外光路,大大减小了红外触摸框表面的面框宽度和面框厚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触摸框结构,包括由四条边框组成的触摸框本体;
每一所述边框内设有用于设置滤光条的第一容置腔、用于设置红外触控模块的第二容置腔,所述滤光条的上部凸出于所述第一容置腔的顶部开口,所述红外触控模块的红外光元件设于所述第一容置腔与所述第二容置腔的连通处;
四条所述边框合围形成用于放置显示屏的第三容置腔,四条所述边框上的滤光条合围形成用于放置玻璃的第四容置腔,且所述第四容置腔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三容置腔的截面面积,相对侧的边框上的滤光条之间的光路位于所述玻璃的上方。
作为其中一种改进,每一所述边框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显示屏支撑固定件。
作为其中一种改进,所述显示屏支撑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段、第二固定段和第三固定段,所述第一固定段连接在所述边框的底部,所述第三固定段通过所述第二固定段与所述第一固定段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段的一面作为显示屏支撑面,且所述显示屏支撑面连接在所述显示屏的底部。
作为其中一种改进,所述边框内还设有用于设置转角固定件的第五容置腔,且所述第五容置腔位于所述第二容置腔的下方,四条所述边框通过所述转角固定件合围组成所述触摸框本体。
作为其中一种改进,所述滤光条的上部设有反光斜面,相对侧的边框上的反光斜面之间的光路位于所述玻璃的上方。
作为其中一种改进,所述边框的顶部表面作为玻璃支撑面,且所述玻璃支撑面连接在所述玻璃的底部。
作为其中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容置腔内壁左右两侧具有匹配卡紧所述滤光条的凹槽,且靠近所述显示屏一侧的凹槽位于所述玻璃的正下方。
作为其中一种改进,所述第二容置腔内壁左右两侧具有匹配卡紧所述红外触控模块的凹槽,且靠近所述显示屏一侧的凹槽位于所述玻璃的正下方。
作为其中一种改进,所述红外触控模块平躺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腔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红外触摸屏,包括玻璃、显示屏和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触摸框结构。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红外触控模块设置在玻璃下方,并通过滤光条的反光斜面在玻璃的上方形成红外光路,从而无需将红外光元件设置在玻璃的上方导致红外触摸框表面的面框宽度和面框厚度增大,大大减小了红外触摸框表面的面框宽度和面框厚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红外触摸框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摸框结构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红外触摸屏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触摸框结构,包括由四条边框组成的触摸框本体;
每一所述边框内设有用于设置滤光条3的第一容置腔、用于设置红外触控模块4的第二容置腔,所述滤光条3的上部凸出于所述第一容置腔的顶部开口,所述红外触控模块4的红外光元件设于所述第一容置腔与所述第二容置腔的连通处;
四条所述边框合围形成用于放置显示屏7的第三容置腔,四条所述边框上的滤光条3合围形成用于放置玻璃1的第四容置腔,且所述第四容置腔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三容置腔的截面面积,相对侧的边框上的滤光条之间的光路位于所述玻璃的上方。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铝型材5作为触摸框结构的边框,并在所述铝型材内开设用于放置器件的容置腔。
具体的,所述红外触控模块4为焊接有一排红外光元件的电路板卡,所述红外光元件为红外发射管或红外接收管,可以理解的是,当一侧的红外触控模块4焊接有一排红外发射管,则相对侧的红外触控模块4焊接有一排红外接收管,从而在玻璃1的上方形成红外线矩阵。
作为其中一种改进,每一所述边框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显示屏支撑固定件6。
作为其中一种改进,所述显示屏支撑固定件6包括第一固定段、第二固定段和第三固定段,所述第一固定段连接在所述边框的底部,所述第三固定段通过所述第二固定段与所述第一固定段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段的一面作为显示屏支撑面,且所述显示屏支撑面连接在所述显示屏7的底部。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钣金件作为显示屏支撑固定件6。
作为其中一种改进,所述边框内还设有用于设置转角固定件的第五容置腔,且所述第五容置腔位于所述第二容置腔的下方,四条所述边框通过所述转角固定件合围组成所述触摸框本体。
作为其中一种改进,所述滤光条3的上部设有反光斜面,相对侧的边框上的反光斜面之间的光路位于所述玻璃1的上方。
可以理解的是,一侧边框的红外发射管将红外光线发射至该侧边框的反光斜面上,该侧边框的反光斜面将红外光线反射至相对侧边框的反光斜面上,相对侧边框的反光斜面将红外光线反射至相对侧边框的红外接收管,从而形成了一条红外光路。
具体的,为了增强红外光线的反射率,可对滤光条3的反光斜面进行镜面电镀,或者在滤光条3的反光斜面上粘贴反光材质。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红外触摸屏的原理是利用紧贴玻璃1的红外线矩阵以实现触摸识别的,因此通过相对侧的反光斜面所形成的光路需在玻璃1的上方,才能在红外触摸屏使用过程中对用户的触摸进行识别。
采用反光斜面实现红外光线的收发,无需将红外光元件安装在玻璃1的上方,大大减小了面框厚度,最大可减小至2.5mm,除此之外,也可降低触摸高度,触摸高度为由相对侧的反光斜面所形成的光路到玻璃1的距离。
作为其中一种改进,所述边框的顶部表面作为玻璃支撑面,且所述玻璃支撑面连接在所述玻璃的底部。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粘胶2(如双面胶)将所述玻璃支撑面与所述玻璃1的底部贴合,采用该方式对玻璃1进行固定,节省了型材压紧玻璃1所占用的位置,有效减小了面框宽度和面框厚度。
作为其中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容置腔内壁左右两侧具有匹配卡紧所述滤光条3的凹槽,且靠近所述显示屏7一侧的凹槽位于所述玻璃1的正下方。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容置腔内壁靠近所述显示屏7一侧的凹槽位于所述玻璃1的正下方,使得滤光条3一部分放置在玻璃1的正下方,从而使得面框宽度和面框厚度减小。
作为其中一种改进,所述第二容置腔内壁左右两侧具有匹配卡紧所述红外触控模块4的凹槽,且靠近所述显示屏7一侧的凹槽位于所述玻璃1的正下方。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二容置腔内壁靠近所述显示屏7一侧的凹槽位于所述玻璃1的正下方,使得红外触控模块4一部分放置在玻璃1的正下方,从而使得面框宽度减小。
作为其中一种改进,所述红外触控模块4平躺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腔内。
需要说明的是,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将红外触控板立式放置的方式,该方式由于红外触控板本身的器件厚度和器件长度而使得面框宽度和面框宽度增加。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红外触控模块4平躺放置在第二容置腔内,相比于倾斜放置和立式放置的方式,能节省容置腔内部空间,还能使得面框宽度和面框宽度大大减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摸框结构,将红外触控电路板放置于玻璃的下方,有效减小了触摸框表面的面框宽度和面框厚度,并通过滤光条上部的反光镜面实现红外光线的收发,避免了将红外光元件安装在玻璃的上方,大大减小了面框宽度和面框厚度,此外还通过粘胶的方式将边框与玻璃相连接,节省了型材压紧玻璃所占用的位置,有效减小了面框宽度和面框厚度。
请参见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红外触摸屏,包括玻璃、显示屏和如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触摸框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红外触摸屏,由于采用了如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触摸框结构,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红外触摸屏所能够达到的技术效果与采用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触摸框结构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对应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触摸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四条边框组成的触摸框本体;
每一所述边框内设有用于设置滤光条的第一容置腔、用于设置红外触控模块的第二容置腔,所述滤光条的上部凸出于所述第一容置腔的顶部开口,所述红外触控模块的红外光元件设于所述第一容置腔与所述第二容置腔的连通处;
四条所述边框合围形成用于放置显示屏的第三容置腔,四条所述边框上的滤光条合围形成用于放置玻璃的第四容置腔,且所述第四容置腔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三容置腔的截面面积,相对侧的边框上的滤光条之间的光路位于所述玻璃的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边框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显示屏支撑固定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摸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支撑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段、第二固定段和第三固定段,所述第一固定段连接在所述边框的底部,所述第三固定段通过所述第二固定段与所述第一固定段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段的一面作为显示屏支撑面,且所述显示屏支撑面连接在所述显示屏的底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内还设有用于设置转角固定件的第五容置腔,且所述第五容置腔位于所述第二容置腔的下方,四条所述边框通过所述转角固定件合围组成所述触摸框本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条的上部设有反光斜面,相对侧的边框上的反光斜面之间的光路位于所述玻璃的上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的顶部表面作为玻璃支撑面,且所述玻璃支撑面连接在所述玻璃的底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壁左右两侧具有匹配卡紧所述滤光条的凹槽,且靠近所述显示屏一侧的凹槽位于所述玻璃的正下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壁左右两侧具有匹配卡紧所述红外触控模块的凹槽,且靠近所述显示屏一侧的凹槽位于所述玻璃的正下方。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触控模块平躺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腔内。
10.一种红外触摸屏,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显示屏和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触摸框结构。
CN202122182227.0U 2021-09-09 2021-09-09 一种触摸框结构及红外触摸屏 Active CN2155996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82227.0U CN215599673U (zh) 2021-09-09 2021-09-09 一种触摸框结构及红外触摸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82227.0U CN215599673U (zh) 2021-09-09 2021-09-09 一种触摸框结构及红外触摸屏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99673U true CN215599673U (zh) 2022-01-21

Family

ID=79885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82227.0U Active CN215599673U (zh) 2021-09-09 2021-09-09 一种触摸框结构及红外触摸屏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9967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45595A1 (zh) * 2021-09-26 2023-03-30 深圳市华胜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触控屏和显示装置
WO2023226511A1 (zh) * 2022-05-25 2023-1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红外触控装置、红外触控系统和显示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45595A1 (zh) * 2021-09-26 2023-03-30 深圳市华胜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触控屏和显示装置
WO2023226511A1 (zh) * 2022-05-25 2023-1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红外触控装置、红外触控系统和显示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599673U (zh) 一种触摸框结构及红外触摸屏
CN109863507B (zh)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1554956U (zh) 指纹感测模块与电子装置
CN110361807B (zh) 电子设备、背光模组及背光模组的制备方法
KR20220079994A (ko) 터치 프레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치 스크린
CN108205170B (zh)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2302156U (zh) 显示屏及显示设备
CN211479090U (zh) 触控显示装置
JP7141483B2 (ja) 支持フレーム、バックライトモジュール及び組立方法、ディスプレイスクリーン並びに電子機器
CN216083647U (zh) 一种红外触摸边框组件以及红外触摸显示器
JPH1041540A (ja) 赤外線送受信モジュールの構造
CN211928356U (zh)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CN114758452A (zh) 一种快件箱
KR100222966B1 (ko)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의 시트 고정구조
CN211349378U (zh) 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7115259U (zh) 终端
CN112866443A (zh) 电子设备的中框及电子设备
CN219718865U (zh) 屏幕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9574538U (zh) 显示屏结构及红外触摸交互平板
CN219107552U (zh) 摄像头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218037974U (zh) 显示装置
CN219738077U (zh) 显示设备和触摸边框组件
KR20210063752A (ko) 휴대형 솔리드 스테이트 드라이브 모듈
CN220509243U (zh) 背板及显示屏
CN209860965U (zh) 中框和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