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18865U - 屏幕模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屏幕模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18865U
CN219718865U CN202321352795.3U CN202321352795U CN219718865U CN 219718865 U CN219718865 U CN 219718865U CN 202321352795 U CN202321352795 U CN 202321352795U CN 219718865 U CN219718865 U CN 2197188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een module
main body
middle frame
assembled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5279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蒙蒙
闫瑞霞
卢世伟
付满仓
潘西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5279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188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188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188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屏幕模组及电子设备。屏幕模组通过盖板的第二区域与中框及支架粘接,实现了屏幕模组的固定组装。由于组装于第一区域的显示主体悬于组装空间,使得显示主体与屏幕模组或电子设备的其他结构件不存在挤压关系,且支架加强了盖板与中框的连接强度,所以上述结构设置提升了显示主体的显示效果以及屏幕模组的组装可靠性。

Description

屏幕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屏幕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的屏幕需要通过与中框的组装实现固定,而为了提升屏幕显示占比,屏幕的显示主体通常直接与中框粘接。
在屏幕的使用过程中,采用上述固定方式的显示主体存在受压情况,导致了显示失效、漏光等一系列问题,不仅影响显示主体的使用寿命、结构强度,还影响屏幕的整体显示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屏幕模组及电子设备,以解决相关技术问题。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屏幕模组,包括:
盖板,包括第一区域和位于第一区域外围的第二区域;
显示主体,与所述第一区域组装固定;所述第一区域组装有所述显示主体的一侧设有组装空间,所述显示主体悬于所述组装空间;
支架,固定组装于电子设备的中框;所述中框和所述支架分别与所述第二区域粘接固定。
可选的,所述屏幕模组还包括主控电路板和连接所述主控电路板和所述显示主体的柔性线路板;所述支架围成容纳空间,至少一部分所述柔性线路板收容于所述容纳空间。
可选的,所述支架围成所述容纳空间的内表面设有绝缘层。
可选的,所述支架设有支撑面;
所述第二区域包括第一区段,所述第一区段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配合于所述中框,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支撑面粘接固定。
可选的,所述支架包括第一主体和相对于所述第一主体弯折的第二主体,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围成直角型容纳空间;所述支撑面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背对所述容纳空间的一侧;所述第二主体设有朝向所述容纳空间凹陷的沉台,所述沉台与所述中框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二区域包括围绕所述第一区域的框型结构;所述第一区段包括所述框型结构的任一侧边框,所述支架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区段对应的第一区域的侧边长度。
可选的,所述屏幕模组还包括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光光源;所述第二区域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相对侧边处的第一区段和第三区段;所述支架组装于所述第一区段在所述屏幕模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空间,所述背光光源组装于所述第三区段在所述屏幕模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空间。
可选的,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散热件和导光件;所述背光光源组装于所述散热件;所述背光光源朝向所述导光件的进光面设置,所述导光件的出光面与所述显示主体在所述屏幕模组厚度方向上的位置对应。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中框和第一方面所述的任一屏幕模组,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中框粘接固定,所述支架固定组装于所述中框。
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后壳;所述中框包括金属外壳、和位于所述金属外壳内侧的主体结构及金属背板;
所述金属外壳包括侧壁和设置于所述侧壁一侧且沿所述屏幕模组厚度方向排布的第一台阶结构、第二台阶结构和第三台阶结构;所述盖板的端面与所述侧壁的外表面对齐;所述第一台阶结构与所述盖板之间设有缓冲结构;所述第二台阶结构与所述金属背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台阶结构与所述后壳粘接固定;
所述主体结构与所述金属背板卡接固定,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主体结构粘接固定。
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的屏幕模组通过盖板的第二区域与中框及支架粘接,实现了屏幕模组的固定组装。由于组装于第一区域的显示主体悬于组装空间,使得显示主体与屏幕模组或电子设备的其他结构件不存在挤压关系,且支架加强了盖板与中框的连接强度,所以上述结构设置提升了显示主体的显示效果以及屏幕模组的组装可靠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设备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设备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支撑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支撑件在沉台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设备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6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金属外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除非另作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若仅指代“一个”时会再单独说明。“多个”或者“若干”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顶部”、“底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在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的屏幕需要通过与中框的组装实现固定,而为了提升屏幕显示占比,屏幕的显示主体通常直接与中框粘接。在屏幕的使用过程中,采用上述固定方式的显示主体存在受压情况,导致了显示失效、漏光等一系列问题,不仅影响显示主体的使用寿命、结构强度,还影响屏幕的整体显示效果。
本公开提供一种屏幕模组。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设备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之一,如图1所示,屏幕模组1包括盖板11、显示主体12和支架14。盖板11包括第一区域111和位于第一区域111外围的第二区域112。显示主体12与第一区域111组装固定,第一区域111组装有显示主体12的一侧设有组装空间13,显示主体12悬于组装空间13。支架14固定组装于电子设备2的中框21,中框21和支架14分别与第二区域112粘接固定。
上述屏幕模组1通过盖板11的第二区域112与中框21及支架14粘接,实现了屏幕模组1的固定组装。由于组装于第一区域111的显示主体12悬于组装空间13,使得显示主体12与屏幕模组1或电子设备2的其他结构件不存在挤压关系,且支架14加强了盖板11与中框21的连接强度,所以上述结构设置提升了显示主体12的显示效果以及屏幕模组1的组装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模组1还包括主控电路板16和连接主控电路板16和显示主体12的柔性线路板15,支架14围成容纳空间145,至少一部分柔性线路板15收容于容纳空间145。柔性线路板15收容在容纳空间145,使得支架14能够对柔性线路板15形成保护,避免柔性线路板15在组装和使用中的损伤。
其中,盖板11第二区域112朝向柔性线路板15的内侧面可以设有遮蔽层,以覆盖柔性线路板15、支架14等内部结构,形成全面屏的外观效果。上述遮蔽层可以通过丝印、涂覆、粘接等工艺形成于第二区域112的内表面。
在上述实施例中,支架14可以是金属、硬质塑料等材质,以提升支架14的结构强度和支撑效果。例如,支架14可以为SUS材质。当支架14为导电材质时,支架14围成容纳空间145的内表面设有绝缘层,以通过绝缘层避免柔性线路板15与支架14直接接触发生短路和信号干扰等技术问题。绝缘层可以通过粘贴绝缘胶带或喷涂绝缘涂层等方式形成,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其中,如图1所示,支架14可以设有支撑面141,第二区域112包括第一区段1121和第二区段1122,第一区段1121包括第一部分1121a和第二部分1121b,第一部分1121a配合于中框21,第二部分1121b与支撑面141粘接固定,第二区段1122与中框21粘接固定。即,将盖板11第二区域112分为与中框21粘接的第二区段1122和与支撑面141粘接的第一区段1121的第二部分1121b,以在第一区域111实现与支架14和盖板11的固定。第一部分1121a可以位于第二部分1121b外侧,第一部分1121a位于第二区域112的边缘。
其中,第一部分1121a与中框21可以直接配合,例如第一部分1121a与中框21之间可以是搭接关系,也可以是因第二部分1121b与支撑面141以及第二区段1122与中框21的粘接而在第一部分1121a与中框21之间产生外部压紧力形成的抵接关系。此外,第一部分1121a与中框21之间可以设有缓冲结构,第一部分1121a与中框21通过缓冲结构实现间接配合,即,利用缓冲结构实现第一部分1121a和中框21的搭接或抵接,缓冲结构能够避免中框21与盖板11直接接触造成的硬性碰撞。
如图2所示,而对于第二区域112中第一区段1121以外的第二区段1122,可以仅通过与中框21的粘接实现固定,而不额外通过支架14进行粘接支撑。例如,第一区段1121为盖板11的底边,第二区段1122为盖板11的顶边和两个侧边。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区段1121可以位于盖板11的任一个侧边位置,由于柔性线路板15位于第一区段1121的下方,因此占用了屏幕与中框21的配合空间,利用上述支架14既能够避免与柔性线路板15之间的结构干涉、形成对柔性线路板15的保护,还能够利用支撑面141加强盖板11在该侧边位置处的组装稳固性。
例如,第二区域112包括围绕第一区域111的框型结构,第一区段1121为框型结构的任一侧边框。上述支架14的长度可以小于第一区段1121对应的第一区域111的侧边长度,以避免支架14对屏幕及电子设备2其他部件的结构干涉。其中,支架14的长度方向可以指支架14平行于盖板11任一边沿的方向,盖板11的边沿可以包括盖板11的长边或短边。例如,第一区域111对应屏幕的显示区域,第一区域111与第一区段1121对应的侧边长度为610mm时,支架14的长度可以为600mm,或支架14长度可以为小于610mm的任一数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支架14可以包括第一主体142和相对于第一主体142弯折的第二主体143,第一主体142和第二主体143围成直角型容纳空间145,支撑面141设置于第一主体142背对容纳空间145的一侧,第二主体143设有朝向容纳空间145凹陷的沉台144,沉台144与中框21固定连接。上述直角型容纳空间145既可以形成对盖板11的支撑,还能避免复杂结构对柔性线路板15的结构干涉。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直角型容纳空间145所包含的直角结构可以大体为直角,直角结构可以为相对于直角形成可允许偏差的锐角或钝角。位于第二主体143上的沉台144可以用于实现与中框21的组装,通过沉台144的深度可以形成组装空间13,避免用于连接中框21与支架14的连接件在组装和使用过程中造成额外的空间占用。此外,第二主体143上的沉台144和相对于沉台144凸起的结构可以形成凹凸的结构关系,还能够进一步加强第二主体143以及支架14的整体强度。
上述第二主体143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沉台144。当第二主体143设有多个沉台144时,多个沉台144可以间隔设置在第二主体143上,柔性线路板15的不同部分可以分别组装在相邻两个沉台144之间。进一步的,可以在第二主体143的两端分别设置沉台144,以提升支架14与中框21的组装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屏幕模组1可以是液晶屏幕、OLED屏幕等,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上述显示主体12和盖板11可以通过光学胶层粘接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当屏幕模组1为液晶屏幕或其他需要背光显示的屏幕时,屏幕模组1还可以包括背光模组17,背光模组17包括背光光源171。第二区域112包括位于第一区域111相对侧边处的第一区段1121和第三区段1123,支架14组装于第一区段1121在屏幕模组1厚度方向上的投影空间,背光光源171组装于第三区段1123在屏幕模组1厚度方向上的投影空间。将背光光源171和支架14设置在屏幕模组1的对侧,不仅可以优化结构布局,还能够避免背光光源171和位于支架14容纳空间145中的柔性线路板15共同散热造成的发热集中、以及屏幕模组1受到压迫形变而导致的漏光问题,提升散热及显示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7还可以包括散热件172和导光件173,背光光源171组装于散热件172,背光光源171朝向导光件173的进光面设置,导光件173的出光面与显示主体12在屏幕模组1厚度方向上的位置对应。通过散热件172可以提升背光模组17的散热效果,散热件172和导光件173的结构布局优化了屏幕模组1的整体结构布局。
本公开进一步提供一种电子设备2,电子设备2包括中框21和上述屏幕模组1,第二区域112与中框21粘接固定,支架14固定组装于中框21。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电子设备2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车载终端、医疗终端等。
由于上述屏幕模组1通过盖板11的第二区域112与中框21及支架14粘接,实现了屏幕模组1的固定组装。由于组装于第一区域111的显示主体12悬于组装空间13,使得显示主体12与屏幕模组1或电子设备2的其他结构件不存在挤压关系,且支架14加强了盖板11与中框21的连接强度,所以上述结构设置提升了显示主体12的显示效果以及屏幕模组1的组装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电子设备2还包括后壳22,中框21包括金属外壳212、和位于金属外壳212内侧的主体结构211及金属背板213。金属外壳212包括侧壁2124和设置于侧壁2124一侧且沿屏幕模组1厚度方向排布的第一台阶结构2121、第二台阶结构2122和第三台阶结构2123,盖板11的端面与侧壁2124的外表面对齐,第一台阶结构2121与盖板11之间设有缓冲结构,第一台阶结构2121与盖板11通过缓冲结构实现搭接或抵接,第二台阶结构2122与金属背板213固定连接,第三台阶结构2123与后壳22粘接固定。主体结构211与金属背板213卡接固定,第二区域112与主体结构211粘接固定。
金属外壳212为沿电子设备2厚度方向上设置的三段台阶式结构,位于中间的第二台阶结构2122与金属背板213固定连接后,位于第二台阶结构2122上方的第一台阶结构2121靠近盖板11,因而能够与盖板11通过缓冲结构实现搭接或抵接,缓冲结构能够避免金属外壳212与盖板11直接接触造成的硬性碰撞。侧壁2124的外表面与玻璃盖板11端面平齐以形成全面屏的外观效果。位于第二台阶结构2122下方的第三台阶结构2123靠近后壳22,因而能够与后壳22固定连接。上述金属外壳212的各处壁厚可以相同,以增加金属外壳212强度。第二台阶结构2122可以通过螺钉等连接件与金属背板213固定连接。
此外,主体结构211的侧边2111和金属背板213的侧边2131中的一个可以设有卡槽,另一个可以设有卡勾,通过卡勾与卡槽的卡接将主体结构211和金属背板213固定在一起,连接方式简单且可靠。其中,主体结构211可以为注塑成型的塑胶材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缓冲结构可以为缓冲垫片,金属外壳212可以为铝壳,后壳22的材质可以为玻璃、陶瓷、金属等。
在本公开中涉及的粘接固定可以为点胶固定,也可以是通过双面胶等胶层实现的固定,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屏幕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板,包括第一区域和位于第一区域外围的第二区域;
显示主体,与所述第一区域组装固定;所述第一区域组装有所述显示主体的一侧设有组装空间,所述显示主体悬于所述组装空间;
支架,固定组装于电子设备的中框;所述中框和所述支架分别与所述第二区域粘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幕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控电路板和连接所述主控电路板和所述显示主体的柔性线路板;所述支架围成容纳空间,至少一部分所述柔性线路板收容于所述容纳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屏幕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围成所述容纳空间的内表面设有绝缘层。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屏幕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设有支撑面;
所述第二区域包括第一区段,所述第一区段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配合于所述中框,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支撑面粘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屏幕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第一主体和相对于所述第一主体弯折的第二主体,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围成直角型容纳空间;所述支撑面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背对所述容纳空间的一侧;所述第二主体设有朝向所述容纳空间凹陷的沉台,所述沉台与所述中框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屏幕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域包括围绕所述第一区域的框型结构;所述第一区段包括所述框型结构的任一侧边框,所述支架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区段对应的第一区域的侧边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屏幕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光光源;所述第二区域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相对侧边处的第一区段和第三区段;所述支架组装于所述第一区段在所述屏幕模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空间,所述背光光源组装于所述第三区段在所述屏幕模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屏幕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散热件和导光件;所述背光光源组装于所述散热件;所述背光光源朝向所述导光件的进光面设置,所述导光件的出光面与所述显示主体在所述屏幕模组厚度方向上的位置对应。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框和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屏幕模组,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中框粘接固定,所述支架固定组装于所述中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壳;所述中框包括金属外壳、和位于所述金属外壳内侧的主体结构及金属背板;
所述金属外壳包括侧壁和设置于所述侧壁一侧且沿所述屏幕模组厚度方向排布的第一台阶结构、第二台阶结构和第三台阶结构;所述盖板的端面与所述侧壁的外表面对齐;所述第一台阶结构与所述盖板之间设有缓冲结构;所述第二台阶结构与所述金属背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台阶结构与所述后壳粘接固定;
所述主体结构与所述金属背板卡接固定,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主体结构粘接固定。
CN202321352795.3U 2023-05-30 2023-05-30 屏幕模组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97188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52795.3U CN219718865U (zh) 2023-05-30 2023-05-30 屏幕模组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52795.3U CN219718865U (zh) 2023-05-30 2023-05-30 屏幕模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18865U true CN219718865U (zh) 2023-09-19

Family

ID=879812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52795.3U Active CN219718865U (zh) 2023-05-30 2023-05-30 屏幕模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188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60054B2 (en)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cover layers mounted to displays
US9098242B2 (en)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cover layers mounted to displays
US6806920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US8508684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CN110045530B (zh) 显示装置
US6806919B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coupled fram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US10187974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3625480A (zh) 显示装置
WO2018126569A1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框架结构以及包括该框架结构的移动终端
CN105938272A (zh) 一种超薄背光模组及基于其的触摸一体机
KR101372815B1 (ko) 액정표시모듈
CN108319074A (zh) 电子装置及其显示组件、背光模组
CN113625488A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8303825A (zh) 电子装置及其显示组件、背光模组及其装配方法
CN219718865U (zh) 屏幕模组及电子设备
JP2007264365A (ja) 両面表示型液晶モジュール
JP2001014923A (ja) 面光源ユニットならびにそれを備える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TW201947296A (zh) 顯示裝置
KR100568019B1 (ko) 액정표시장치의 디스플레이 모듈 및 조립 방법
KR20090082640A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211905923U (zh) 显示装置
KR20010015310A (ko) 플랫 패널 디스플레이 모듈과 그것을 구비하는 표시 유니트
CN219372527U (zh) 电子设备
WO2024093560A1 (zh) 电子设备
CN113885257B (zh) 背光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