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97767U - 一种立式暖风机加热结构及暖风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立式暖风机加热结构及暖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97767U
CN215597767U CN202120633750.8U CN202120633750U CN215597767U CN 215597767 U CN215597767 U CN 215597767U CN 202120633750 U CN202120633750 U CN 202120633750U CN 215597767 U CN215597767 U CN 2155977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element
heating
fan heater
vertical
suppor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3375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鹏飞
袁小辉
张德明
郝本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3375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977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977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977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立式暖风机加热结构及暖风机,其中暖风机包括机壳,加热结构包括设于机壳底部的进风口和顶部的出风口之间的加热元件,加热元件包括第一加热元件和设于第一加热元件下方的第二加热元件,第一加热元件和第二加热元件分别相对水平方向倾斜设置且二者的倾斜方向相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立式暖风机加热结构及暖风机,设置加热元件呈倾斜状态以及设置两个加热元件,有利于增大加热元件的设置面积,进而增大供热量,提高加热效率,有利于更好的保证供热效果;且设置第一加热元件和第二加热元件朝向相反的方向倾斜,还有利于改善出风温度不均匀,提高出风温度的均匀性,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立式暖风机加热结构及暖风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式暖风机加热结构及暖风机。
背景技术
空调和暖风机等空气处理设备通常都设有壳体、风机、加热元件、控制器等。其工作原理是风机产生风强制将加热元件的产生的热量吹出,起到制热效果。然而,随着需要加热空间的增大,导致,空调及暖风机的工作效率变低,提高空调和暖风机中鼓风电机的功率,只能提高鼓风量并不能提高加热效率。因此如何在增大风量的基础上,提高对空气的加热效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
现有暖风机存在加热效率较低,出风温度不均匀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立式暖风机加热结构及暖风机,用以解决现有暖风机存在的加热效率较低,出风温度不均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立式暖风机加热结构,其中暖风机包括机壳,加热结构包括设于机壳底部的进风口和顶部的出风口之间的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包括第一加热元件和设于所述第一加热元件下方的第二加热元件,所述第一加热元件和所述第二加热元件分别相对水平方向倾斜设置且二者的倾斜方向相反。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立式暖风机加热结构,所述第一加热元件和所述第二加热元件分别为PTC电加热总成,所述PTC电加热总成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PTC电加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立式暖风机加热结构,所述第一加热元件和所述第二加热元件关于水平方向对称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立式暖风机加热结构,所述第一加热元件相对机壳的后护板向上倾斜,所述第二加热元件相对机壳的后护板向下倾斜。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立式暖风机加热结构,所述第一加热元件和所述第二加热元件分别通过托板组件固定于所述机壳,所述托板组件包括设于两侧的托板本体,加热元件的两侧对应支撑放置于两侧的所述托板本体,且所述托板本体相对水平方向倾斜设置,所述托板本体的后端连接于所述机壳的后护板,所述托板本体的前端连接于所述机壳的前侧立柱。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立式暖风机加热结构,所述托板本体的后端弯折连接有第一连接件,所述托板本体的前端弯折连接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用于连接于后护板,所述第二连接件用于连接于前侧立柱。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立式暖风机加热结构,所述第二连接件靠近对应侧前侧立柱的一侧连接有呈悬臂状态的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用于连接于前侧立柱。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立式暖风机加热结构,所述托板本体与所述加热元件的外围对应处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用于对加热元件进行限位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立式暖风机加热结构,所述托板本体在对应所述加热元件之外的部位开设有贯穿的走线孔。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暖风机,包括上述立式暖风机加热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立式暖风机加热结构及暖风机,设置加热元件呈倾斜状态以及设置两个加热元件,有利于增大加热元件的设置面积,进而增大供热量,提高加热效率,有利于更好的保证供热效果;且设置第一加热元件和第二加热元件朝向相反的方向倾斜,还有利于改善出风温度不均匀,提高出风温度的均匀性,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式暖风机加热结构在机壳内部的安装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式暖风机加热结构在机壳内部的侧视安装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元件与托板组件连接的正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元件与托板组件连接的整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4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托板本体的整体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托板本体的正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11:后护板;12:前侧立柱;21:第一加热元件;22:第二加热元件;3:托板组件;31:托板本体;32:第一连接件;33:第二连接件;331:连接片;34:走线孔;35:加强槽;36:折弯边;37: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结合图1-图7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立式暖风机加热结构及暖风机。
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立式暖风机加热结构,其中暖风机包括机壳。加热结构包括设于机壳底部的进风口和顶部的出风口之间的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包括第一加热元件21和设于所述第一加热元件21下方的第二加热元件22,所述第一加热元件21和所述第二加热元件22分别相对水平方向倾斜设置且二者的倾斜方向相反。
即本实施例中暖风机机壳的底部设有进风口,顶部设有出风口,加热元件固定在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循环空气从机壳底部进风口进入,流经加热元件后从机壳顶部吹出。加热元件设于机壳顶部的出风口下方,即使得加热元件不与出风口对应,有利于防止用户从出风口接触到加热元件,提高安全性。
另外,设置加热元件呈倾斜状态以及设置两个加热元件,还有利于增大加热元件的设置面积,有利于增大供热量,提高加热效率,更好的保证供热效果。进一步地,本实施例设置两个加热元件,即在倾斜设置的第一加热元件21的下方再设置一个倾斜布置的第二加热元件22。参考图2,第一加热元件21和第二加热元件22相对水平方向均呈倾斜状态,且第一加热元件21和第二加热元件22相对水平反向的倾斜方向相反。即第一加热元件21和第二加热元件22相对同一水平面的倾斜方向相反;相对同一水平面,第一加热元件21和第二加热元件22位于该水平面的两侧。
因为如果单设置一个加热元件时,例如只设置第一加热元件21,第一加热元件21倾斜设置,使得第一加热元件21具有较高的一端和较低的一端,从而因为第一加热元件21的两端距离机壳出风口的间距不同,会使得气流在流动过程中受热不同步,由此会造成出风温度不均匀,即流经第一加热元件21较高端的气流出风温度较高,而流经第一加热元件21较低端的气流出风温度较低,会影响用户体验。
由此,本实施例提出设置两个相背倾斜的加热元件,使得第一加热元件21的较低端与第二加热元件22的较高端相近,第一加热元件21的较高端与第二加热元件22的较低端远离,从而可增加第一加热元件21较低端的加热量,而对第一加热元件21较高端的加热量增加不明显,从而使得第一加热元件21两端的加热量相靠近,有利于改善出风温度不均匀,提高出风温度的均匀性,提升用户体验。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立式暖风机加热结构,设置加热元件呈倾斜状态以及设置两个加热元件,有利于增大加热元件的设置面积,进而增大供热量,提高加热效率,有利于更好的保证供热效果;且设置第一加热元件21和第二加热元件22朝向相反的方向倾斜,还有利于改善出风温度不均匀,提高出风温度的均匀性,提升用户体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热元件21和所述第二加热元件22分别为PTC电加热总成,所述PTC电加热总成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PTC电加热。PTC电加热具有加热效率高、安全可靠且便于控制的特点,用作加热元件可满足暖风机供热需求。PTC电加热总成的多个PTC电加热连接为一体,即PTC电加热总成整体为一个部件,便于安装固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参考图1和图2,所述第一加热元件21和所述第二加热元件22关于水平方向对称设置。即第一加热元件21相对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与第二加热元件22相对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一致,有利于均匀的对风道内的气流进行加热,提高加热效率且提高出风温度均匀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参考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热元件21相对机壳的后护板11向上倾斜;即第一加热元件21的较低端与后护板11连接固定,第一加热元件21的较高端与机壳的前侧连接固定。所述第二加热元件22相对机壳的后护板11向下倾斜;即第二加热元件22的较高端与后护板11连接固定,第二加热元件22的较低端与机壳的前侧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第一加热元件21的较低端和第二加热元件22的较高端之间的竖直间距小于预设值;即第一加热元件21的较低端和第二加热元件22的较高端靠近设置,第一加热元件21的较低端和第二加热元件22的较高端也可相接设置,以减少加热元件安装所需空间。
进一步地,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加热元件21相对机壳的后护板11也可向下倾斜,第二加热元件22相对机壳的后护板11向上倾斜;具体不做限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参考图1和图3,所述第一加热元件21和所述第二加热元件22分别通过托板组件3固定于所述机壳。第一加热元件21和第二加热元件22的托板组件3设置结构相同,只是倾斜方向的不同,以下将第一加热元件21和第二加热元件22统一为加热元件进行描述托板组件3的具体设置结构;该托板组件3的具体设置结构同时适用于第一加热元件21和第二加热元件22,根据第一加热元件21和第二加热元件22的具体倾斜方向做适应性调整即可。
所述托板组件3包括设于两侧的托板本体31,加热元件的两侧对应支撑放置于两侧的所述托板本体31;两侧的托板本体31相互独立对应设于加热元件的两侧。托板本体31沿机壳的前后方向设置;且所述托板本体31相对水平方向倾斜设置,所述托板本体31的后端连接于所述机壳的后护板11,所述托板本体31的前端连接于所述机壳的前侧立柱12。
即加热元件通过托板组件3支撑固定在机壳内部,且加热元件通过托板组件3倾斜固定。托板组件3可倾斜连接在机壳的壁面上,然后将加热元件放置固定在托板本体31上,实现加热元件的倾斜安装固定。在加热元件的两侧分别设置托板本体31,使得加热元件的两侧一一对应支撑在两侧的托板本体31上。通过在加热元件的两侧对应设置托板本体31实现对加热元件的支撑固定,结构简单可便于加热元件的安装,且托板本体31在加热元件的两侧,不会对加热元件造成大面积遮挡,可防止固定结构对加热元件的供热造成影响。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参考图3、图6和图7,所述托板本体31的后端弯折连接有第一连接件32,所述托板本体31的前端弯折连接有第二连接件33,所述第一连接件32用于连接于后护板11,所述第二连接件33用于连接于前侧立柱12。因为托板本体31倾斜设置,因此在托板本体31的后端弯折连接第一连接件32以及在托板本体31的前端弯折连接第二连接件33,可便于托板组件3与机壳的连接固定。弯折连接即呈一定夹角的连接。
具体的,参考图1和图4,可设置第一连接件32呈竖直状态;即使得第一连接件32与机壳的后护板11呈平行状态,可便于第一连接件32与后护板11的连接。同样可设置第二连接件33呈相对状态;即使得第二连接件33与机壳的前侧立柱12呈相对状态,可便于第二连接件33与机壳的前侧立柱12的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参考图3、图6和图7,所述第二连接件33靠近对应侧前侧立柱12的一侧连接有呈悬臂状态的连接片331,所述连接片331用于连接于前侧立柱12。第二连接件33对应侧前侧立柱12即第二连接件33靠近的前侧立柱12。两侧的托板本体31具有两个第二连接件33,其中位于一侧的托板本体31上的第二连接件33靠近该侧的前侧立柱12;位于另一侧的托板本体31上的第二连接件33靠近另一侧的前侧立柱12。第二连接件33靠近对应侧前侧立柱12的一侧即两个托板本体31上的两个第二连接件33相背的一侧。
连接片331呈悬臂状态,即连接片331只在一侧与第二连接件33相连,在其他侧无连接。设置呈悬臂状态的连接片331,可便于连接片331与前侧立柱12进行连接固定,从而将托板本体31的前端固定连接于机壳的前侧立柱12。
具体的,第二连接件33与连接片331可整体呈Z形连接结构,第二连接件33的侧边与托板本体31相连,连接片331的侧边与托板本体31之间存在间距。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参考图4和图5,所述托板本体31与所述加热元件的外围对应处设有限位块37,所述限位块37用于对加热元件进行限位固定。即加热元件支撑放置在托板本体31上,且在加热元件的外围设有限位块37,限位块37与加热元件相抵实现对加热元件的物理限位,保证加热元件的位置稳定,便于安装。
进一步地,加热元件的侧边和对应的托板本体31之间还可通过螺栓连接(图中未示出),以保证加热元件的安装固定。
在托板本体31上设置限位块37对加热元件进行限位固定,在安装加热元件时可将加热元件放置在限位块37围合的空间范围内再进行加热元件的紧固安装,大大提高了加热元件安装的便捷性,便于操作,降低安装难度。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参考图7,托板本体31在对应加热元件之外的部位开设有贯穿的走线孔34。托板本体31对应加热元件的部位即托板本体31与加热元件接触对加热元件进行支撑的部位。托板本体31对应加热元件之外的部位即不与加热元件接触支撑的部位。走线孔34贯穿托板本体31,可用于导线等线束的穿过,便于导线等线束的安装连接。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可在托板本体31上设置一个呈长条状的走线孔34,如图7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也可设置两个或其他数量的走线孔34,走线孔34的形状也可为圆形等任何形状,具体不做限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托板组件3为钣金件;具有较高的耐热性,可适用于对高温的加热元件进行支撑固定。托板组件3也可为其他金属件,以能实现对加热元件的稳定支撑且能适应加热元件的高温为目的,具体不做限定。托板本体31、第一连接件32和第二连接件33可为一体连接结构。
两个加热元件对应的托板本体31与后护板11之间的夹角可分别为33-65°。即托板本体31和加热元件相对竖直面的倾斜角度为33-65°。设置加热元件的倾斜度在该角度范围内可有效增大设置面积,且有利于更好的与气流接触换热,从而提高供热效率。
参考图7,托板本体31上构造有呈凹凸状的加强结构。具体的,可在托板本体31上设置加强槽35,托板本体31在加强槽35处呈凹凸结构,即在加热槽位置托板本体31一侧呈槽状,另一侧呈凸出状。本实施例中可在托板本体31上设置一个长条状的加强槽35。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设置两个或其他数量的加强槽35,加强槽35的形状也可为其他,具体不做限定。加强结构还可包括加强筋条等结构,具体不做限定。
参考图4和图6,托板本体31的两侧设有折弯边36。加强结构和折弯边36的设置可起到增加托板组件3强度的作用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暖风机,该暖风机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立式暖风机加热结构。该暖风机还包括机壳,机壳包括围合形成容纳腔体的前面板、两侧板和后护板11,加热元件通过托板组件3固定于容纳腔体内。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暖风机在容纳腔体的底部设有蜗壳风道,机壳的底部设有进风口,机壳的顶部设有出风口,蜗壳风道内设有风机,且蜗壳风道的风道进口与进风口连通,蜗壳风道的风道出口向上朝向加热元件,加热元件固定于所述风道出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即该空气处理设备从机壳底部的进风口进风,在风机的驱动下,气流经风道进口进入蜗壳风道中,然后从风道出口吹出吹向加热元件,流经加热元件加热升温后从机壳顶部的出风口吹出。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一种空气处理设备可为暖风机。本实施例基于目前市场针对西南西北地区柜机快速制热功率不足的问题,提出一款大功率暖风机。该暖风机包括机壳、设于机壳内部下方的蜗壳风道以及设于机壳内部蜗壳风道上方的加热元件。本实施例中加热元件可为PTC电加热总成。PTC电加热总成通过托板组件3固定在机壳内部。
托板组件3固定方式具体为柜机内左右两个钣金件,左托板前端与左侧板螺钉紧固定,后端与后护板11固定;右托板前端与右侧板螺钉紧固定,后端与后护板11固定。电加热固定在左右钣金上。左右托板前端距蜗壳风道的风道出口距离与左右托板后端距出风口距离相近,电加热托板组件3与后护板11夹角33°-65°。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基于方柜暖风机PTC电加热安放在传统柜机内部,电加热多排情况下,倾斜放置,导致出风温度不均的问题,提出一种暖风机电加热呈V型设计,电加热的设置,两块呈V型,可实现温度补偿,优化温度,避免上下出风不均。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立式暖风机加热结构,其中暖风机包括机壳,其特征在于,加热结构包括设于机壳底部的进风口和顶部的出风口之间的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包括第一加热元件和设于所述第一加热元件下方的第二加热元件,所述第一加热元件和所述第二加热元件分别相对水平方向倾斜设置且二者的倾斜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暖风机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元件和所述第二加热元件分别为PTC电加热总成,所述PTC电加热总成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PTC电加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暖风机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元件和所述第二加热元件关于水平方向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暖风机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元件相对机壳的后护板向上倾斜,所述第二加热元件相对机壳的后护板向下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立式暖风机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元件和所述第二加热元件分别通过托板组件固定于所述机壳,所述托板组件包括设于两侧的托板本体,加热元件的两侧对应支撑放置于两侧的所述托板本体,且所述托板本体相对水平方向倾斜设置,所述托板本体的后端连接于所述机壳的后护板,所述托板本体的前端连接于所述机壳的前侧立柱。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式暖风机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本体的后端弯折连接有第一连接件,所述托板本体的前端弯折连接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用于连接于后护板,所述第二连接件用于连接于前侧立柱。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式暖风机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靠近对应侧前侧立柱的一侧连接有呈悬臂状态的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用于连接于前侧立柱。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式暖风机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本体与所述加热元件的外围对应处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用于对加热元件进行限位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式暖风机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本体在对应所述加热元件之外的部位开设有贯穿的走线孔。
10.一种暖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立式暖风机加热结构。
CN202120633750.8U 2021-03-29 2021-03-29 一种立式暖风机加热结构及暖风机 Active CN2155977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33750.8U CN215597767U (zh) 2021-03-29 2021-03-29 一种立式暖风机加热结构及暖风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33750.8U CN215597767U (zh) 2021-03-29 2021-03-29 一种立式暖风机加热结构及暖风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97767U true CN215597767U (zh) 2022-01-21

Family

ID=798713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33750.8U Active CN215597767U (zh) 2021-03-29 2021-03-29 一种立式暖风机加热结构及暖风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977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01799B (zh) 洗碗机
CN113091316B (zh) 暖风机内部加热组件、暖风机及暖风机加热控制方法
CN215597767U (zh) 一种立式暖风机加热结构及暖风机
CN113091317B (zh) 一种暖风机的加热元件安装结构及暖风机
CN113218081B (zh) 空气处理设备加热元件固定结构及空气处理设备
CN105546815B (zh) 暖风机
CN214841724U (zh) 一种具有底部温度补偿的加热结构及暖风机
CN214841725U (zh) 暖风机电加热安装组件
CN214841678U (zh) 暖风机内部固定安装结构及暖风机
CN111380110B (zh) 电加热器走线结构、柜式空调器
CN212413573U (zh) 导风组件和导风装置
CN215597797U (zh) 一种暖风机加热组件及暖风机
CN215597766U (zh) 一种立式暖风机
CN212305701U (zh) 微波烹饪电器
CN210688494U (zh) 加湿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3231398U (zh) 一种取暖器
CN210861408U (zh) 空调器
CN215336747U (zh) 一种底盘电加热装置和空调器
CN213178528U (zh) 一种导热机构、暖气机和热气扇
CN218158888U (zh) 一种一体式散热电脑
CN216253466U (zh) Pcs模块化三电平逆变模组安装结构
CN217235888U (zh) 风机支架、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11022533U (zh) 一种发热器、热风装置及安装有该热风装置的洗碗机
CN216048065U (zh) 一种电辅热装置、风管机以及空调
CN217131397U (zh) 辅热装置及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