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烹饪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微波烹饪电器。
背景技术
微波烹饪电器是指具有微波烹饪功能的电器,如微波炉、微波烤箱、微波蒸箱、微蒸烤三功能合一产品。当微波烹饪电器同时具备微、蒸及烤多种功能时,微波烹饪电器的内部就需要布置对应的加热功能器件,这会对微波烹饪电器的紧凑布局和全方位散热提出很高的要求,尤其是针对于一些小体积的微波烹饪电器产品,更是一个难点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微波烹饪电器,它能够实现结构紧凑,布置合理,体积小型化。
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微波烹饪电器,所述微波烹饪电器包括:箱体外壳和设置于所述箱体外壳内的烹饪腔体,所述箱体外壳包括底盖板,所述烹饪腔体的底壁与所述底盖板形成有底电气室,所述底电气室内设有风扇组件、电源组件、磁控管和控制电路板,所述底盖板上设有进风孔;所述磁控管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设有贯穿相对两侧的散热通道,所述风扇组件设有第一进风口与第一出风口,所述控制电路板位于所述进风孔与所述第一进风口形成的风道中,所述电源组件包括电源外壳与设置于所述电源外壳内的变频电源,所述电源外壳的入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对接连通,所述电源外壳的排风口连通所述散热通道。
上述的微波烹饪电器,风扇组件工作时,将外界的冷风通过进风孔吸入到底电气室中,进风孔进入的冷风流经控制电路板,便可以对控制电路板进行散热处理,接着经风扇组件的第一出风口排入到电源外壳中,对变频电源进行散热处理,然后流向磁控管对磁控管进行散热处理。一方面,风扇组件工作时,能分别对控制电路板、变频电源与磁控管进行散热处理;另一方面,风扇组件、控制电路板、变频电源与磁控管均布置于烹饪腔体的底壁与底盖板之间形成有底电气室内,结构布置紧凑,布置合理,体积小型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箱体外壳还包括第一侧盖板、第二侧盖板、顶盖板与后盖板;所述第一侧盖板与所述第二侧盖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盖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顶盖板、所述底盖板相连;所述第二侧盖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顶盖板、所述底盖板相连,所述后盖板分别与所述底盖板、所述第一侧盖板、所述第二侧盖板及所述顶盖板相连;所述风扇组件及所述电源组件沿着横向方向设置,所述磁控管的散热通道沿着竖向方向设置,所述风扇组件与所述第二侧盖板相邻设置,所述磁控管与所述第一侧盖板相邻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盖板包括底板及绕所述底板周向设置的侧板;所述底板和/或所述侧板上设有所述进风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盖板与所述烹饪腔体的第一侧壁形成有第一侧电气室,所述第一侧电气室与所述底电气室相连通,所述第一侧盖板上设有第一出风孔;所述底电气室内设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的一端与所述磁控管的散热器相连,所述导风板的另一端朝所述第一侧盖板方向延伸,所述导风板用于将流经所述磁控管的散热器的风导向到所述第一侧电气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扇组件还设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侧盖板与所述烹饪腔体的第二侧壁形成有第二侧电气室,所述第二侧电气室内设有侧隔热罩,所述侧隔热罩背离于所述烹饪腔体第二侧壁的侧面上罩设有第一导风罩,所述侧隔热罩对应于所述第一导风罩的部位设有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导风罩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所述烹饪腔体第二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进风口连通的第三进风口,所述烹饪腔体的第一侧壁上设有第二出风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盖板上设有第四出风孔,所述烹饪腔体第一侧壁外设有第二导风罩,所述第二导风罩罩设于所述第二出风孔,所述第二导风罩的出风口对着所述后盖板与所述烹饪腔体的后壁所形成的后电气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隔热罩的外侧表面上安装有灯板组件;所述灯板组件包括固定在侧隔热罩上的灯板固定架、固定在所述灯板固定架内的LED灯板,所述灯板固定架为透光架,所述灯板固定架设有与所述LED灯板上的LED灯位置对应的导光柱,所述侧隔热罩上设有窗口,所述导光柱穿过所述窗口伸入到所述侧隔热罩内,所述导光柱与所述第三进风口相邻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灯板固定架上设有第五出风孔,所述第二侧盖板上设有第六出风孔,所述第五出风孔分别与所述第六出风孔、所述窗口相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扇组件包括电机、风扇叶、底盖体、与所述底盖体相连的顶盖体、设置于所述底盖体与所述顶盖体之间的隔板;所述电机固定在底盖体上且位于隔板的下方,所述风扇叶位于隔板上方,所述隔板对应于所述风扇叶的部位设有贯穿口,所述电机的转轴穿过所述贯穿口后与所述风扇叶相连,所述顶盖体设有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烹饪腔体的底壁下方设有下隔热板,所述风扇组件、所述电源组件、所述磁控管和所述控制电路板均位于下隔热板的下方;所述风扇组件的顶盖体与所述下隔热板固定连接,所述风扇组件的底盖体与所述底盖板固定连接。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微波烹饪电器的顶盖板、第一侧盖板及第二侧盖板与烹饪腔体相分离时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微波烹饪电器的顶盖板、第一侧盖板及第二侧盖板去掉后的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微波烹饪电器的底盖板与烹饪腔体相分离时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微波烹饪电器的分解结构图;
图5为图4中底电气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微波烹饪电器的分解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微波烹饪电器的分解结构图;
图8为图7在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微波烹饪电器中的风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的风扇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0、箱体外壳;11、底盖板;111、进风孔;112、底板;113、侧板;12、底电气室;121、导风板;13、第一侧盖板;131、第一出风孔;14、第二侧盖板;141、第六出风孔;15、顶盖板;16、后盖板;161、第四出风孔;17、第一侧电气室;18、第二侧电气室;181、侧隔热罩;182、第一导风罩;183、第二进风口;184、窗口;20、烹饪腔体;21、第三进风口;22、第二出风孔;23、下隔热板;24、第二导风罩;30、风扇组件;31、第一进风口;32、第一出风口;33、第二出风口;34、电机;35、风扇叶;36、底盖体;37、顶盖体;38、隔板;381、贯穿口;40、电源组件;41、电源外壳;42、变频电源;50、磁控管;60、控制电路板;61、电路板固定支架;70、灯板组件;71、灯板固定架;711、导光柱;712、第五出风孔;72、LED灯板;80、发热管组件;91、波导盒;92、蒸汽发生器;93、门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参阅图1,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微波烹饪电器的顶盖板、第一侧盖板及第二侧盖板与烹饪腔体相分离时一视角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波烹饪电器,微波烹饪电器包括箱体外壳10和设置于箱体外壳10内的烹饪腔体20。
请参阅图3至图5,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微波烹饪电器的底盖板与烹饪腔体相分离时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微波烹饪电器的分解结构图;图5示出了图4中底电气室的结构示意图。箱体外壳10包括底盖板11,烹饪腔体20的底壁与底盖板11形成有底电气室12。底电气室12内设有风扇组件30、电源组件40、磁控管50和控制电路板60。底盖板11上设有进风孔111。
请参阅图3至图5,磁控管50包括散热器,散热器设有贯穿相对两侧的散热通道。风扇组件30设有第一进风口31与第一出风口32。控制电路板60位于进风孔111与第一进风口31形成的风道中。电源组件40包括电源外壳41与设置于电源外壳41内的变频电源42。电源外壳41的入风口与第一出风口32对接连通,电源外壳41的排风口与散热通道连通。
上述的微波烹饪电器,风扇组件30工作时,将外界的冷风通过进风孔111吸入到底电气室12中,进风孔111进入的冷风流经控制电路板60,便可以对控制电路板60进行散热处理,接着经风扇组件30的第一出风口32排入到电源外壳41中,对变频电源42进行散热处理,然后流向磁控管50的散热通道对磁控管50的散热器进行散热处理。一方面,风扇组件30工作时,能分别对控制电路板60、变频电源42与磁控管50进行散热处理;另一方面,风扇组件30、控制电路板60、变频电源42与磁控管50均布置于烹饪腔体20的底壁与底盖板11之间形成有底电气室12内,结构布置紧凑,布置合理,体积小型化。
请参阅图4至图6,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微波烹饪电器的分解结构图。进一步地,箱体外壳10还包括第一侧盖板13、第二侧盖板14、顶盖板15与后盖板16。第一侧盖板13与第二侧盖板14相对设置,第一侧盖板13的两端分别与顶盖板15、底盖板11相连。第二侧盖板14的两端分别与顶盖板15、底盖板11相连,后盖板16分别与底盖板11、第一侧盖板13、第二侧盖板14及顶盖板15相连。风扇组件30及电源组件40沿着横向方向设置。磁控管50的散热通道沿着竖向方向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横向方向为垂直于第一侧盖板13的方向,竖向方向则为与第一侧盖板13相平行的方向。
请参阅图4至图6,此外,风扇组件30与第二侧盖板14相邻设置,磁控管50与第一侧盖板13相邻设置。具体而言,第一侧盖板13、第二侧盖板14与顶盖板15为一体化结构,形成U形盖板。
请参阅图4至图6,进一步地,底盖板11包括底板112及绕底板112周向设置的侧板113。底板112和/或侧板113上设有进风孔111。具体而言,底板112为不平整的凹凸板,这样微波烹饪电器放置于平整的桌面上时,底板112与桌面形成有通风间隔,风扇组件30工作时,箱体外壳10的空气能便于通过通风间隔、进风孔111进入到底电气室12中。此外,可选地,底盖板11上位于门体93下方的侧板113(也就是前侧的侧板113)上设有进风孔111,这样风扇组件30工作时,底盖板11的前侧进风,底盖板11的前侧无遮挡,容易实现进风。当然,也可以是底盖板11上的左侧部位、右侧部位或其它侧部位的侧板113上设置进风孔111,在此不进行限定。
请参阅图4至图6,进一步地,第一侧盖板13与烹饪腔体20的第一侧壁形成有第一侧电气室17,第一侧电气室17与底电气室12相连通。第一侧盖板13上设有第一出风孔131。底电气室12内设有导风板121,导风板121的一端与磁控管50的散热器相连,导风板121的另一端朝第一侧盖板13方向延伸。导风板121用于将流经磁控管50的散热器的风导向到第一侧电气室17。如此,电源外壳41的排风口排出的风经过磁控管50的散热器,带走磁控管50的散热器上的热量后沿着导风板121流动,并流入到第一侧电气室17,接着从第一出风孔131排出到箱体外壳10外。导风板121能有利于流经磁控管50的散热器的风导向到第一侧电气室17,避免回流到底电气室12中,从而能实现较好的散热效果。
请参阅图1、图2、图7及图8,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微波烹饪电器的分解结构图;图8示出了图7在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进一步地,风扇组件30还设有第二出风口33。第二侧盖板14与烹饪腔体20的第二侧壁形成有第二侧电气室18。第二侧电气室18内设有侧隔热罩181。侧隔热罩181背离于烹饪腔体20第二侧壁的侧面上罩设有第一导风罩182,侧隔热罩181对应于第一导风罩182的部位设有第二进风口183。第一导风罩182与第二出风口33连通,烹饪腔体20的第二侧壁上设有与第二进风口183连通的第三进风口21,烹饪腔体20的第一侧壁上设有第二出风孔22。如此,风扇组件30的第二出风口33吹出的风流过第一导风罩182、侧隔热罩181的第二进风口183、第三进风口21、腔体内部及第二出风孔22,再从箱体外壳10的出风孔排放到箱体外壳10的外部,以排出烹饪腔体20内加热时产生的水蒸汽到箱体外壳10。
请参阅图6,进一步地,后盖板16上设有第四出风孔161。烹饪腔体20第一侧壁外设有第二导风罩24,第二导风罩24罩设于第二出风孔22。第二导风罩24的出风口对着后盖板16与烹饪腔体20的后壁所形成的后电气室。如此,第二出风孔22排出的热气流经过第二导风罩24导向排放到后电气室中,并从第四出风孔161排放到箱体外壳10的外部。
请参阅图6与图8,进一步地,侧隔热罩181的外侧表面上安装有灯板组件70。灯板组件70包括固定在侧隔热罩181上的灯板固定架71、固定在灯板固定架71内的LED灯板72。灯板固定架71为透光架,灯板固定架71设有与LED灯板72上的LED灯位置对应的导光柱711。侧隔热罩181上设有窗口184,导光柱711穿过窗口184伸入到侧隔热罩181内,导光柱711与第三进风口21相邻设置。如此,导光柱711对着第三进风口21,将LED灯板72上的LED灯发出的光线导入烹饪腔体20的内部,同时灯板固定架71还可以隔绝烹饪腔体20内的热量传递到LED灯板72上,从而能提高LED灯板72的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6与图8,进一步地,灯板固定架71上设有第五出风孔712。第二侧盖板14上设有第六出风孔141。第五出风孔712分别与第六出风孔141、窗口184相通。如此,第一导风罩182的冷风通过第二进风口183进入到侧隔热罩181内后,侧隔热罩181内的一部分冷风经过第三进风口21进入到烹饪腔体20的内部,侧隔热罩181内的另一部分冷风经过窗口184、第五出风孔712以及第六出风孔141向外排放到箱体外壳10的外部。另一部分冷风经过窗口184流入到第五出风孔712的过程中,另一部分冷风流经灯板固定架71上的LED灯板72,能对LED灯板72进行散热,从而能提高LED灯板72的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9与图10,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微波烹饪电器中的风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0示出了图9所示的风扇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进一步地,风扇组件30包括电机34、风扇叶35、底盖体36、与底盖体36相连的顶盖体37、设置于底盖体36与顶盖体37之间的隔板38。电机34固定在底盖体36上且位于隔板38的下方,风扇叶35位于隔板38上方,隔板38对应于风扇叶35的部位设有贯穿口381。电机34的转轴穿过贯穿口381后与风扇叶35相连,顶盖体37设有第一出风口32和第二出风口33。
请参阅图5、图9与图10,进一步地,烹饪腔体20的底壁下方设有下隔热板23。风扇组件30、电源组件40、磁控管50和控制电路板60均位于下隔热板23的下方。风扇组件30的顶盖体37与下隔热板23固定连接,风扇组件30的底盖体36与底盖板11固定连接。如此,风扇的重心稳定,不易产生晃动或共振,噪音小。具体而言,底盖体36与底盖板11采用例如螺丝、销钉、铆钉、卡接件等安装件进行连接固定,顶盖体37与下隔热板23同样采用例如螺丝、销钉、铆钉、卡接件等安装件进行连接固定。
请再参阅图4,进一步地,烹饪腔体20的底壁与下隔热板23之间设有波导盒91。波导盒91将磁控管50产生的微波导入到烹饪腔体20内。
请再参阅图6,进一步地,微波烹饪电器还包括蒸汽发生器92。蒸汽发生器92设置于烹饪腔体20的第二侧壁外。
请再参阅图5,进一步地,下隔热板23上设有电路板固定支架61。控制电路板60装设于电路板固定支架61上。具体而言,电路板固定支架61设有第一安装槽,控制电路板60装设于第一安装槽中。
请再参阅图1,进一步地,灯板固定架71上设有第二安装槽,LED灯板72装设于第二安装槽中。具体而言,第二安装槽中设有卡位,LED灯板72可拆卸地卡设于第二安装槽中。如此,能便于将LED灯板72装设于灯板固定架71上。当然,LED灯板72也可以是其它的安装方式装设于第二安装槽中,例如通过螺丝、销钉等等安装件装设于灯板固定架71上,在此不进行限定。此外,需要说明的是,第五出风孔712与第二安装槽相连通,这样侧隔热罩181内的冷风通过窗口184、第五出风孔712进入到第二安装槽中后,便直接接触LED灯板72,从而便能够带走LED灯板72的热量,起到散热作用。此外,进一步地,烹饪腔体20的顶壁上设有发热管组件80。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进风孔111、第一出风孔131、第二出风孔22、第三出风孔、第四出风孔161、第五出风孔712、第六出风孔141的数量及形状均不进行限定。
同样地,上述的第一进风口31、第二进风口183、第三进风口21、第一出风口32、第二出风口33的形状不进行限定,只要能实现进风或出风即可。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烹饪电器正常放置于桌面上,面向烹饪电器的门体时观察到的方位,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