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97549U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97549U
CN215597549U CN202121557237.1U CN202121557237U CN215597549U CN 215597549 U CN215597549 U CN 215597549U CN 202121557237 U CN202121557237 U CN 202121557237U CN 215597549 U CN215597549 U CN 2155975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air conditioner
heat exchanger
cooling
cooling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5723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睿
万青松
李刚
巩志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55723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975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975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975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器。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的制冷效果不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包括水容器和空调外机,水容器盛装有水;空调外机包括外壳、导流管、外机换热器和冷却装置,外机换热器和冷却装置均设置在外壳内,冷却装置具有相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通过导流管与水容器连通,出水口被配置成能够将水引导至外机换热器上。通过上述设置,冷却装置采用水来冷却外机换热器,水的对流换热系数比空气的对流换热系数高,与驱动空气来降低外机换热器的温度相比,水能够带走更多的热量,有利于提高外机的散热速度,使得外机换热器能够换热充分,从而有利于提高空调器的制冷效果。

Description

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是一种对建筑物内环境空气的温度、湿度、流速等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设备。图1为相关技术中空调器的原理示意图。参照图1,目前的空调器100包括空调内机和空调外机,空调内机的内部设有内机换热器11,空调外机的内部设有散热风扇25、压缩机22和外机换热器21,外机换热器21通过第一毛细管12与内机换热器11连接,内机换热器11与压缩机22通过第二毛细管24连接,且第二毛细管24上还设有膨胀阀23。制冷时,压缩机22将高温高压的冷媒传输给外机换热器21,散热风扇25驱动室外空气流经外机换热器21,外机换热器21散热使得高温高压的冷媒成为常温高压的冷媒,常温高压的冷媒经过第一毛细管12流至内机换热器11并变成气态低温的冷媒,气态低温的冷媒吸收外界环境中的热量,以使得室内空气降温,从而实现制冷。
然而,在夏天,用户利用空调器来制冷时,散热风扇所驱动的室外空气的温度也较高,外机换热器能够被带走的热量较少,外机换热器的换热不充分,导致空调器的制冷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的制冷效果不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水容器和空调外机,水容器盛装有水;空调外机包括外壳、导流管、外机换热器和冷却装置,所述外机换热器和所述冷却装置均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冷却装置具有相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通过所述导流管与所述水容器连通,所述出水口被配置成能够将水引导至所述外机换热器上。
如上所述的空调器,其中,所述冷却装置为冷却导水管,所述冷却导水管安装在所述外机换热器的上方,所述冷却导水管的侧壁上形成有所述出水口。
如上所述的空调器,其中,所述外机换热器包括多个散热翅片,多个所述散热翅片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冷却导水管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出水口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出水口沿所述冷却导水管的中心线方向间隔的设置。
如上所述的空调器,其中,每个所述出水口与一个所述散热翅片对准,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冷却导水管的第一端。
如上所述的空调器,其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水位检测装置、排水阀和控制器,所述水位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冷却导水管内的水位,所述冷却导水管的第二端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阀设置在所述排水口内、并用于开闭所述排水口,所述排水阀以及所述水位检测装置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在所述水位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水位达到预设水位时控制所述排水阀打开。
如上所述的空调器,其中,所述水位检测装置包括位于所述冷却导水管内的浮子、以及相对设置在所述冷却导水管的内壁的光线发射器和光线接收器,且所述光线发射器和光线接收器中的一者设置在所述第一端、另一者设置在所述第二端,在所述浮子浮动到所述光线发射器和光线接收器之间时,所述冷却导水管内的水位达到预设水位。
如上所述的空调器,其中,所述外机换热器还包括第一固定支架、第二固定支架和支撑板,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与多个所述散热翅片沿第二方向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支架与多个所述散热翅片沿第二方向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所述散热翅片的上方并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及第二固定支架连接,所述冷却导水管与所述支撑板紧固连接。
如上所述的空调器,其中,所述支撑板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支撑板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且每个所述支撑板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翅片之间。
如上所述的空调器,其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空调内机,所述水容器为设置在所述空调内机内部的接水盘,所述接水盘用于承接冷凝水。
如上所述的空调器,其中,所述水容器为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水箱,所述空调器还包括输送泵,所述输送泵设置在所述导流管上、并用于驱动所述水箱内的水经所述导流管流至所述进水口。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水容器和空调外机,其中,水容器盛装有水;空调外机包括外壳、导流管、外机换热器和冷却装置,外机换热器和冷却装置均设置在外壳内,冷却装置具有相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通过导流管与水容器连通,出水口被配置成能够将水引导至外机换热器上。通过上述设置,冷却装置采用水来冷却外机换热器,水的对流换热系数比空气的对流换热系数高,与驱动空气来降低外机换热器的温度相比,水能够带走更多的热量,有利于提高外机的散热速度,使得外机换热器能够换热充分,从而有利于提高空调器的制冷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为:
图1为相关技术中空调器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空调器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冷却装置与外机换热器配合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冷却导水管的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冷却导水管的仰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外机换热器的示意图。
附图中:
100:空调器;
10:空调内机;11:内机换热器;12:第一毛细管;13:风机;14:接水盘;
20:空调外机;21:外机换热器;211:散热翅片;212:第一固定支架;213:第二固定支架;22:压缩机;23:膨胀阀;24:第二毛细管;25:散热风扇;26:喷淋头;27:导流管;28:外壳;29:冷却导水管;291:出水口;
30:冷媒管。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其次,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空调器100按照安装位置主要可以包括空调内机和空调外机,空调内机设置在室内,空调外机设置在室外。其中,空调内机的内部设置有风机13和内机换热器11,空调外机20的内部设有散热风扇25、压缩机22和外机换热器21,内机换热器11和外机换热器21均包括有供冷媒流动的管道。
压缩机22与外机换热器21的进口连接,外机换热器21的出口通过第一毛细管12与内机换热器11的进口连接,内机换热器11的出口通过第二毛细管24与压缩机22连接,且第二毛细管24上设有膨胀阀23,膨胀阀23用于调节冷媒的流量。第一毛细管12较细,第二毛细管24较粗。由此,压缩机22、外机换热器21和内机换热器11共同构成换热流道。
示例性地,在夏天,空调器100以制冷状态运行时,外机换热器21为冷凝器,内机换热器11为蒸发器。具体而言,其运行过程为:
压缩机22将高温高压的冷媒传输给外机换热器21,高温高压的冷媒在外机换热器21处、以与室外进行热交换而成为常温高压的冷媒,散热风扇25工作以驱动空气与外机换热器21进行强制对流换热,使得冷媒能够尽快降温。
常温高压的冷媒流经较细的第一毛细管12到达内机换热器11,由于内机换热器11的空间远大于第一毛细管12的空间,因此,流至内机换热器11的冷媒因空间陡然增大而降低压力,冷媒的状态转变为低温气态,风机13驱动室内空气流经内机换热器11,室内空气与低温气态的冷媒进行热交换,室内空气的温度降低,与此同时,冷媒吸收了室内空气的热量而成为高温低压的冷媒。
高温低压的冷媒流经膨胀阀23后,冷媒的压力升高而成为高温高压状态,高温高压的冷媒再流回压缩机22,以便开始下一次循环。
然而,空调外机的运行过程中,外机换热器21与室外空气进行换热,但室外空气的温度也较高,故外机换热器21能够被带走的热量较少,外机换热器21的换热不充分,导致空调器100的制冷效果不佳。
针对上述问题,发明人尝试改变外机换热器的形状,使得外机换热器与室外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以提高换热效果。但发明人遗憾的发现外机换热器的结构变得复杂,导致外机换热器的制造成本高。随后,发明人发现换热量与换热系数、以及冷却介质与待散热部件之间的温差有关,然后发明人发现水的对流换热系数远小于空气的对流换热系数,也即是说,相较于空气,水能够带走外机换热器的更多热量。其中,对流换热系数是指当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的温度差为1K时,一平方厘米的壁面面积在每秒所能传递的热量,对流换热系数的高低反映换热的强弱。
基于此,发明人尝试水冷散热的方式,也即引导水流至外机换热器上,利用水来冷却外机换热器,使得外机换热器能够更快的散热,以使外机换热器的换热充分,有利于提高空调器的制冷效果。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空调器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100,用于调节环境温度。该空调器100包括空调内机10和空调外机20,空调内机10与空调外机20通过冷媒管30连接,冷媒沿冷媒管30在空调内机10和空调外机20之间流动,以与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换热。这里,空调内机10可以为壁挂式空调内机,也可以为柜式空调内机,柜式空调内机又称柜机。并且,室内的墙壁上设有穿墙孔,冷媒管30从穿墙孔穿过以延伸至室外。
空调器100还包括水容器,水容器用于盛装水;空调外机20包括外壳28、导流管27、外机换热器21和冷却装置,导流管27的进水端与水容器连通,外机换热器21和冷却装置均安装在外壳28内,冷却装置具有相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291,进水口与导流管27的出水端连通,出水口291被配置成能够将水引导至外机换热器21上。可以理解,水容器、导流管27、进水口和出水口291依次连通并共同限定出冷却流道,从冷却流道流出的水能够流到外机换热器21上。
本实施例中空调器100的一种示例性的制冷过程为:水容器能够为冷却装置提供水,冷却装置将水导引至外机换热器21上;压缩机22将高温高压的冷媒传输给外机换热器21,落到外机换热器21上的水流经外机换热器21的表面后落至外壳28底面上,外机换热器21的热量被水带走,外机换热器21散热使得高温高压的冷媒成为常温高压的冷媒,常温高压的冷媒经过第一毛细管12流至内机换热器11并变成气态低温的冷媒,气态低温的冷媒吸收外界环境中的热量,以使得室内空气降温,从而实现制冷。
通过上述设置,冷却装置采用水来冷却外机换热器21,水的对流换热系数比空气的对流换热系数高,与驱动空气来降低外机换热器21的温度相比,水能够带走更多的热量,有利于提高外机的散热速度,使得外机换热器21能够换热充分,从而有利于提高空调器100的制冷效果。比如,在某一情形下,空气的对流换热系数为20~100W/m2·K时,水的对流换热系数能够达到1000~5000W/m2·K。
较佳的,导流管27上可以设置有流量控制阀,流量控制阀用于调节输送给冷却装置的水流量。通过流量控制阀来控制水流量,可以使得冷却装置导流至外机换热器21上的水形成为水珠,而不是成股流下的水。如此,一方面,不会有大量的水从外机换热器21上流至外壳28内,以免外壳28内积聚有过多的水;另一方面,空调器100制冷时,散热风扇25驱动室外空气流经外机换热器21,使得水珠能够蒸发至室外空气中,水珠从液态变为气态的相变过程能够带走更多的热量,进一步改善了外机换热器21的散热效果。需要指出的是,在某一情形下,水沸腾的对流换热系数为2500~35000W/m2·K,可以看出,水沸腾的对流换热系数远高于空气和水的对流换热系数,使得外机换热器21能够充分换热。
可以理解,水容器的实现方式存在以下可能的情形:
在第一种情形中,水容器可以为设置在外壳28内部的水箱,空调器100还包括输送泵,输送泵设置在导流管27上,输送泵用于驱动水箱内的水经导流管27流至进水口内。在该示例中,外壳28被构造成能够为水箱加水,以确保水容器始终能够提供水给冷却装置,使得冷却装置能够发挥作用。例如,外壳28呈长方体状,长方体状的外壳28包括前板、后板和设置在前板与后板之间的围壁,前板与后板相对设置,后板与围壁可拆卸连接。当空调器100运行一段时间、需要为水箱加水时,可以将后壳从围壁上拆卸下来,取出水箱进行加水。
在第二种情形中,如图2所示,水容器也可以为设置在空调内机10内部的接水盘14,空调器100运行时,接水盘14能够承接空调内机10形成的冷凝水。可以理解,该示例尤其适用于空调内机10为柜机的情形,柜机内部设有接水盘14。由此,利用空调内机10形成的冷凝水来冷却外机换热器21,使得冷凝水能够被循环利用。而且,与第一种情形相比,无需单独设置水箱,简化了空调器100的结构。
此时,导流管27可以与冷媒管30穿过同一个穿墙孔,导流管27从室内延伸至室外,以连接水容器和冷却装置。由此,室内的墙壁上只需设置一个穿墙孔即可,有利于减少墙壁上的开孔数量,进而有利于降低用户安装空调器100的成本。
下面结合附图来对冷却装置的结构和安装方式进行介绍。
在一种可能的情形中,如图2所示,冷却装置可以为喷淋头26,喷淋头26固定在外壳28的内壁上并位于外机换热器21的上方,喷淋头26将水喷洒在外机换热器21上。具体的,围壁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底壁和顶壁,喷淋头26安装在顶壁上。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冷却装置与外机换热器配合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冷却导水管的正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冷却导水管的仰视图。结合图3至图5,在另一种可能的情形中,冷却装置可以为冷却导水管29,冷却导水管29安装在外机换热器21的上方,出水口291形成在冷却导水管29的侧壁上。与喷淋头26相比,冷却导水管29更不容易使水流至外机换热器21之外,有利于确保从出水口291流出的水均能流至外机换热器21上。
可以理解,冷却导水管29与外机换热器21之间可以存在一定的距离,或者,冷却导水管29也可以与外机换热器21相接触。后一种示例中,有利于避免水从出水口291落到外机换热器21的过程中飞溅至外机换热器21外。
本实施例对冷却导水管29的延伸方向不做限制,例如,冷却导水管29可以沿第一方向延伸,也可以沿第二方向延伸。其中,外机换热器21包括多个散热翅片211,多个散热翅片211沿第一方向间隔的设置,每个散热翅片211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也就是说,冷却导水管29可以沿多个散热翅片211排列的方向延伸,也可以沿垂直于散热翅片211的排列方向延伸。
具体的,当散热翅片211沿外壳28的长度方向排列时,则第一方向即为外壳28的长度方向,第二方向即为外壳28的宽度方向;相反的,当散热翅片211沿外壳28的宽度方向排列时,则第一方向即为外壳28的宽度方向,第二方向即为外壳28的长度方向。
较佳的,冷却导水管29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且出水口291设置有多个,多个出水口291沿冷却导水管29的中心线方向间隔的设置。这样设置,多个出水口291能够沿散热翅片211的排布方向分布,则从出水口291流出的水能够引导至多个散热翅片211上,而不是集中引导至一个散热翅片211上,提高了多个散热翅片211的散热效果,进而有利于提升空调器100的制冷效果。
进一步地,当冷却导水管29上设置有多个出水口291时,每个出水口291可以分别与一个散热翅片211对准。由此,细长的冷却导水管29能够占满整个外机换热器21宽度或者长度,各出水口291流出的水能够分别流至各散热翅片211上,使得每个散热翅片211的热量均能被水带走,有利于改善外机换热器21的换热效果。而且,水不会从相邻两个散热翅片211之间流走,有利于确保从出水口291流出的水能够发挥散热作用。
具体的,进水口可以设置在冷却导水管29的侧壁上、也可以设置在冷却导水管29的第一端。当冷却导水管29沿外壳28的长度方向延伸时,第一端可以是指冷却导水管29的左端或者右端。
另外,冷却导水管29的第二端还设有排水口,空调器100还可以包括排水阀、水位检测装置和设置在冷却导水管29的外壁上的控制器,排水阀设置在排水口内,以用于开闭排水口,水位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冷却导水管29内的水位,排水阀以及水位检测装置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用于在水位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水位达到预设水位时控制排水阀打开。其中,预设水位是非限制性的,例如,当预设水位可以是冷却导水管29内快充满了水时的水位。
这样设计,当冷却导水管29内的水较多时,控制器可以通过控制排水阀来打开排水口,进而使得冷却导水管29内的水能够从排水口排出,以免在冷却导水管29内具有较多的水时还继续往冷却导水管29内注入水,尤其是在冷却导水管29内充满水时。还需指出的是,通过将排水口设置在冷却导水管29的第二端,冷却导水管29的一端进水、另一端出水,则冷却导水管29内的水较多时,水容易从排水口排出。
例如,水位检测装置可以为水位传感器、浮球式液位传感器等。
再例如,水位检测装置也可以包括浮子、光线发射器和光线接收器,浮子位于冷却导水管29内,光线发射器和光线接收器均设置在冷却导水管29的内壁上,光线发射器和光线接收器中的一者设置在冷却导水管29的第一端、另一者设置在冷却导水管29的第二端,使得光线发射器和光线接收器相对。并且,在浮子浮动到光线发射器和光线接收器之间时,冷却导水管29内的水位达到预设水位。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检测水位,与水位传感器相比,检测原理简单,且有利于避免水位传感器占据冷却导水管内的储存空间。
这里,初始状态下,排水阀处于关闭排水口的状态。当光线发射器所发出的光线能够被相对的光线接收器接收到时,则表明冷却导水管29内的水位未达到预设水位,控制器不控制排水阀操作。浮子在水的浮力作用下向上运动,当浮子浮动至预设水位时,浮子挡在光线发射器和光线接收器之间,则光线发射器所发出的光线不能够被光线接收器接收到,则表明冷却导水管29内的水位达到预设水位,此时,控制器控制排水阀打开,以排出冷却导水管29内的水。
此外,冷却导水管29上还可以设置有压力阀,通过启闭压力阀可以调节冷却导水管29内的压力。当冷却导水管29内的压力过大时,打开压力阀,使得冷却导水管29的压力降低,以确保水容器能够成功将水注入到冷却导水管29内。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外机换热器的示意图。可选的,如图6所示,外机换热器21还可以包括第一固定支架212和第二固定支架213,第一固定支架212与多个散热翅片211沿第二方向的一端连接,第二固定支架213与多个散热翅片211沿第二方向的另一端连接。通过在散热翅片211的两端设置固定支架,固定支架将多个散热翅片211连接起来,使其形成为一个整体。
其中,第一固定支架212和第二固定支架213均可以为板状结构,且板状的第一固定支架212以及第二固定支架213的顶端均超出散热翅片211的顶部。在此基础上,外机换热器21还可以包括支撑板,支撑板设置在散热翅片211的上方并沿第二方向延伸,支撑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支架212及第二固定支架213连接,冷却导水管29与支撑板紧固连接。如此设置,支撑板为冷却导水管29的安装提供了机会,使得冷却导水管29能够稳固的设置在外机换热器21的上方。
示例性地,冷却导水管29可以与支撑板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或者,支撑板上可以设有卡爪,卡爪用于卡住冷却导水管29,与焊接连接相比,本实施例中冷却导水管29能够与外机换热器21分离,则外机换热器21能够单独进行维护,便于维修。支撑板可以设有多个,多个支撑板沿第一方向间隔的设置。由此,冷却导水管29能与外机换热器21的连接关系增强,提高了冷却导水管29的安装稳定性。
进一步地,当支撑板设置有多个时,每个支撑板都可以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散热翅片211之间。如此,支撑板不会对散热翅片211形成遮挡,以使从出水口291流出的水能够流到散热翅片211上,以利于确保外机换热器21能够充分换热。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导水管29还可以与外壳28进行连接。举例来说,顶壁的内表面凸出设置有朝向下延伸的连接杆,连接杆背离顶壁的一端与冷却导水管29的表面连接,以使得冷却导水管29吊挂在外机换热器21的上方。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容器,盛装有水;
空调外机,包括外壳、导流管、外机换热器和冷却装置,所述外机换热器和所述冷却装置均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冷却装置具有相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通过所述导流管与所述水容器连通,所述出水口被配置成能够将水引导至所述外机换热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为冷却导水管,所述冷却导水管安装在所述外机换热器的上方,所述冷却导水管的侧壁上形成有所述出水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机换热器包括多个散热翅片,多个所述散热翅片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冷却导水管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所述出水口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出水口沿所述冷却导水管的中心线方向间隔的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出水口与一个所述散热翅片对准,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冷却导水管的第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水位检测装置、排水阀和控制器,所述水位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冷却导水管内的水位,所述冷却导水管的第二端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阀设置在所述排水口内、并用于开闭所述排水口,所述排水阀以及所述水位检测装置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在所述水位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水位达到预设水位时控制所述排水阀打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检测装置包括位于所述冷却导水管内的浮子、以及相对设置在所述冷却导水管的内壁的光线发射器和光线接收器,且所述光线发射器和光线接收器中的一者设置在所述第一端、另一者设置在所述第二端,在所述浮子浮动到所述光线发射器和光线接收器之间时,所述冷却导水管内的水位达到预设水位。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机换热器还包括第一固定支架、第二固定支架和支撑板,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与多个所述散热翅片沿第二方向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支架与多个所述散热翅片沿第二方向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所述散热翅片的上方并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及第二固定支架连接,所述冷却导水管与所述支撑板紧固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支撑板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且每个所述支撑板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翅片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空调内机,所述水容器为设置在所述空调内机内部的接水盘,所述接水盘用于承接冷凝水。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容器为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水箱,所述空调器还包括输送泵,所述输送泵设置在所述导流管上、并用于驱动所述水箱内的水经所述导流管流至所述进水口。
CN202121557237.1U 2021-07-08 2021-07-08 空调器 Active CN2155975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57237.1U CN215597549U (zh) 2021-07-08 2021-07-08 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57237.1U CN215597549U (zh) 2021-07-08 2021-07-08 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97549U true CN215597549U (zh) 2022-01-21

Family

ID=798778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57237.1U Active CN215597549U (zh) 2021-07-08 2021-07-08 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975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98869A (zh) 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
CN104246377B (zh) 空调装置的热交换器及空调装置
CN101354160A (zh) 空调装置
JP2013119989A (ja) フリークーリングチラー
CN105444283A (zh) 一种窗式空调器
CN2929540Y (zh) 水冷式空调一体室外机
CN215597549U (zh) 空调器
JP2010169273A (ja) ヒートポンプ式温水暖房装置
KR20140063931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201488141U (zh) 热泵型节能一体空调器
CN214949408U (zh) 吊顶空调器
CN101619878A (zh) 水膜式空调机及其所用室内换热器
CN210128440U (zh) 座吊式空调器
JP6808059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機
CN102401451A (zh) 窗式空调器
CN220021312U (zh) 空调
CN220065786U (zh) 空调
CN217464676U (zh) 空调器
CN220065844U (zh) 空调
CN220209067U (zh) 空调
CN110848818A (zh) 散热器和具有其的电控组件、空调器
CN219350380U (zh) 空调
CN218120133U (zh) 送风机构及户外空调
CN219435970U (zh) 空调
CN219457760U (zh) 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