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09067U - 空调 - Google Patents
空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209067U CN220209067U CN202320191757.8U CN202320191757U CN220209067U CN 220209067 U CN220209067 U CN 220209067U CN 202320191757 U CN202320191757 U CN 202320191757U CN 220209067 U CN220209067 U CN 22020906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door
- outdoor
- air
- heat exchanger
- air condition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5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381 potential energ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78 waterproof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274961 Rubus repen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2 pos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包括壳体、顶板和底座,壳体在顶板和底座之间的高度方向为第一方向;空调室内机包括室内机壳体和设于室内风道内的室内风机;室内换热器设于室内机壳体的内部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空调室外机包括室外机壳体,空调室外机还包括室外风机和设于室外机壳体的内部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室外换热器;壳体包括靠近箱体的中心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侧面,室内换热器在第一侧面上的投影与室外换热器在第一侧面上的投影相重叠;壳体包括远离箱体的中心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侧面,室外出风口设于第二侧面上,室外换热器设于室外风道内,室外换热器设于室外风机远离室外出风口的一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
背景技术
随着空调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空调的换热效率和换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储能集装箱内部空间用于安装电池或其它用于储能的设备,由于储能电池在运行的过程中会散发处热量,且集装箱有时放置在室外环境中,室外环境中的温度升高而影响储能集装箱内部空间的温度,为了使集装箱内部的热量及时排出至集装箱的外部,通常配置空调来使集装箱内的温度保持在合适的运行范围内。
储能集装箱,其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包括箱体底座和箱体顶板,所述箱体在所述箱体底座和所述箱体顶板之间的高度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箱体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箱体侧面;
现有技术中,空调包括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外机沿储能集装箱的高度方向上下排布,致使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外机的高度较低,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的高度互相制约,从而使室内换热器的高度和室外换热器的高度被限制在较小的高度内,导致室内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和室外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受到限制,空调的供冷能力较弱,不能满足较大的冷量需求。
同时,由于空调室外机的高度被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空调室外机包括用于送风的室外风机,也限制了室外风机的安装空间,致使空调室外机不能安装体积较大但送风能力强的室外风机,进一步降低了空调的换热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空调,壳体包括靠近箱体的中心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侧面,室内换热器在第一侧面上的投影与室外换热器在第一侧面上的投影相重叠;壳体包括远离箱体的中心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侧面,室外出风口设于第二侧面上,室外换热器设于室外风道内,室外换热器设于室外风机远离室外出风口的一侧,以使室外换热器具有较高的高度,室外换热器从而具有较大的换热面积,增加室外换热器的换热量,进一步增加空调的制冷量。
根据本申请的空调,其与储能集装箱连接,储能集装箱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顶板和底座,顶板和底座分别连接在壳体的顶部和底部;壳体在顶板和底座之间的高度方向为第一方向;
空调室内机,其包括室内机壳体,室内机壳体上设有室内送风口和室内回风口,室内送风口和室内回风口均与箱体内部的空间连通;室内送风口和室内回风口之间形成有室内风道;空调室内机还包括:
室内风机,其设于室内风道内;
室内换热器,其设于室内机壳体的内部且沿第一方向延伸;
空调室外机,其与空调室内机连接,空调室外机包括室外机壳体,室外机壳体上设有室外送风口和室外回风口;室外送风口和室外回风口之间形成有室外风道,空调室外机还包括:
室外风机,其设于室外风道内;
室外换热器,其设于室外机壳体的内部且沿第一方向延伸;
壳体包括靠近箱体的中心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侧面,室内换热器在第一侧面上的投影与室外换热器在第一侧面上的投影相重叠;
室内风道在第一侧面上的投影与室外风道在第一侧面上的投影重叠;
壳体包括远离箱体的中心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侧面,室外出风口设于第二侧面上,室外换热器设于室外风道内,室外换热器设于室外风机远离室外出风口的一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室外送风口与箱体外部的空调连通,室外风机设于室外送风口处,室外风机为一个或多个;
当室外风机为多个时,多个室外风机沿第一方向排布。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室外出风口包括第一室外出风口和第二室外出风口,第一室外出风口设于第三侧面上,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相对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室内换热器在室内机壳体内倾斜设置,室内机壳体包括设置于室内回风口处的百叶结构,百叶结构处设置有多个窄小的室内回风口,多个室内回风口呈阵列排布。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室内换热器包括至少两个端板和穿设在两个端板上的冷媒管,室内换热器包括靠近第一侧面的第一室内蒸发器侧面,第一室内蒸发器侧面位于两个端板之间;
室内回风口与第一室内蒸发器侧面之间呈角度设置,室内回风口的导风方向朝向第一室内蒸发器侧面,以使从箱体内的回风直吹第一室内蒸发器侧面。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包括室内机顶板,室内机顶板具有斜度,室内机顶板与第一侧面之间呈锐角设置,室内机顶板自靠近第一侧面的一端向远离第一侧面的一端向下倾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面上设有室内回风口和室内送风口,室内送风口位于室内回风口的靠近室内机顶板的一侧,室内风机设于室内送风口处,室内换热器设于室内风机的靠近底座的一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面的外周边缘处连接有延伸板,延伸板上设有螺钉孔,箱体包括靠近空调室内机的第一箱体侧面,第一箱体侧面上设有螺钉孔,延伸板与第一箱体侧面之间通过螺钉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延伸板包括第一延伸板、第二延伸板和第三延伸板,第一延伸板连接在第一侧面的顶部侧边处,第二延伸板和第三延伸板连接在第一侧面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两个侧边处。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包括框架,框架包括横向框架和纵向框架,端板与横向框架和/或纵向框架连接,室内换热器的靠近底座的一侧设有接水盘。
本申请至少具有以下的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包括壳体、顶板和底座,壳体在顶板和底座之间的高度方向为第一方向;空调室内机包括室内机壳体和设于室内风道内的室内风机;室内换热器设于室内机壳体的内部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空调室外机包括室外机壳体,空调室外机还包括室外风机和设于室外机壳体的内部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室外换热器;壳体包括靠近箱体的中心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侧面,室内换热器在第一侧面上的投影与室外换热器在第一侧面上的投影相重叠;壳体包括远离箱体的中心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侧面,室外出风口设于第二侧面上,室外换热器设于室外风道内,室外换热器设于室外风机远离室外出风口的一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空调和储能集装箱配合的外观的视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二的空调的外观的视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二的空调的外观的视图;
图4是图2的主视图;
图5是图4的A-A向剖视图;
图6是实施例四中空调采用蜗壳风机的剖视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二的空调的拆除部分第三侧面和部分第四侧面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二的空调的拆除部分第三侧面和部分第四侧面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二的空调的拆除部分壳体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二的空调的拆除部分壳体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二的空调的压缩机、风机支架和底座的配合视图;
图1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二的空调的压缩机、风机支架和底座的另一视角的配合视图;
图1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三的空调的外观的视图;
图1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三的空调的外观的另一视角的视图;
图15是图13的正视图;
图16是图15中的C-C向剖视图;
图17是实施例五中空调采用蜗壳风机的剖视图;
图18是实施例八和实施例九中纵向框架和底座的配合视图;
图19是实施例八和实施例九中纵向框架和底座的配合视图;
图20是图19中E处的放大图;
图21是实施例八和实施例九中纵向框架和底座的拆分视图;
图22是根据本申请空调的纵向框架的局部视图;
以上各图中:100、空调;101、储能集装箱;1011、箱体;1012、第一箱体侧面;1、壳体;11、室内机壳体;111、百叶结构;12、室外机壳体;13、第一侧面;14、第二侧面;15、第三侧面;16、第四侧面;17、第五侧面;18、第六侧面;21、顶板;22、底座;221、折弯侧边;2211、第一延伸侧面;2212、第二延伸侧面;2213、第三延伸侧面;222、底板;223、第一支撑台;224、压缩机固定座;2241、安装孔;3、空调室内机;31、室内送风口;32、室内回风口;33、室内风道;34、室内换热器;341、端板;342、冷媒管;343、第一室内蒸发器侧面;35、室内风机;351、蜗壳风机;352、离心风机;36、室内机顶板;4、空调室外机;41、室外送风口;42、室外回风口;43、室外风道;44、室外换热器;45、室外风机;5、风机支座;51、风机支架框架;52、风机安装座;6、延伸板;61、第一延伸板;62、第二延伸板;63、第三延伸板;7、框架;71、纵向框架;711、框架主体;712、框架延伸板;72、横向框架;81、接水盘;82、电控盒;821、电控盒底座;822、固定板;83、压缩机;831、固定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空调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通过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和蒸发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1-22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
定义在顶板21和底座22之间的空调的壳体1的高度方向为第一方向,即第一方向为上下方向;
定义在第三侧面15和第四侧面16之间的空调的壳体1的宽度方向为第二方向,即第二方向为左右方向;
定义在第一侧面13和第二侧面14之间的空调的壳体1的长度方向为第三方向,即第三方向为前后方向。
随着储能集装箱101的进一步广泛应用,人们对于储能集装箱101的储能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储能集装箱101内部空间用于安装电池或其它用于储能的设备,由于储能电池在运行的过程中会散发处热量,且集装箱有时放置在室外环境中,室外环境中的温度升高而影响储能集装箱101内部空间的温度,为了使集装箱内部的热量及时排出至集装箱的外部,通常配置空调来使集装箱内的温度保持在合适的运行范围内。
储能集装箱101,包括箱体1011,所述箱体1011包括箱体1011底座22和箱体1011顶板21,所述箱体1011在所述箱体1011底座22和所述箱体1011顶板21之间的高度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箱体1011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箱体侧面1012。第一箱体侧面1012与空调连接,空调可以嵌入式连接在储能集装箱101内部,也可以部分空调半嵌入式连接在第一箱体侧面1012上。储能集装箱101还包括与第一箱体侧面1012相对的第二箱体1011侧面。
空调包括空调室内机3和空调室外机4,空调室内机3与储能集装箱101箱体1011内的空间连通,空调室外机4与储能集装箱101的箱体1011外的空间连通。当用户预设的箱体1011内的温度低于室外空间的温度时,空调室内机3用于向储能集装箱101提供冷量,空调室外机4用于排出室外换热器44吸收的热量,从而将储能集装箱101箱体1011内的热量转移至室外空间,使储能集装箱101内能够保持预设的较低温度。
空调包括压缩机83、冷凝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通过压缩机83、冷凝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来执行制冷循环或制热循环。制冷循环和制热循环包括压缩过程、冷凝过程、节流过程和蒸发过程,通过制冷剂的吸热、放热过程来向室内空间提供冷量或热量,实现室内空间的温度调节。
压缩机83将制冷剂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状态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冷凝成液态制冷剂,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从冷凝器流出的液态制冷剂进入节流装置,节流装置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态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态制冷剂。从节流装置流出的低压液态制冷剂进入蒸发器,液态制冷剂流经蒸发器时吸收热量蒸发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83。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包括空调室内机3、空调室外机4和节流装置,空调室外机4包括压缩机83和室外换热器44,空调室内机3包括室内换热器34,节流装置可以设于空调室内机3或空调室外机4中。
室内换热器34和室外换热器44能够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换热器34用作冷凝器时,空调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换热器34用作蒸发器时,空调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实施例一
参照附图1-22,空调,包括位于其最外侧的壳体1,壳体1包括室内机壳体11和室外机壳体12,室内机壳体11为空调室内机3的部件,室外机壳体12为空调室外机4的部件,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室内机壳体11和室外机壳体12可以分体成型或一体成型。
空调还包括顶板21和底座22,顶板21和底座22分别连接在壳体1的顶部和底部,顶板21用于遮挡顶部的外界物体进入空调内部,底座22用于支撑空调的重量,可设置地,底座22用于连接第一箱体侧面1012和空调的壳体1,能将空调稳固的连接在储能集装箱101的箱体1011上。
壳体1在顶板21和底座22之间的高度方向为第一方向,顶板21所在的方向为空调的上方,底座22所在的方向为空调的下方。
空调室内机3包括室内机壳体11,室内机壳体11上设有室内送风口31和室内回风口32,室内送风口31和室内回风口32均与箱体1011内部的空间连通。室内送风口31和室内回风口32具有多种不同的设置方向和位置关系,在本实施例中,室内送风口31和室内回风口32上下排布设置,且室内送风口31和室内回风口32均设置在室内机壳体11的同一个侧面上。
室内送风口31和室内回风口32之间形成有室内风道33,室内风道33在室内机壳体11内。
空调室内机3还包括室内换热器34和室内风机35。室内换热器34设于室内机壳体11的内部且沿第一方向延伸,室内换热器34设于室内风道33内。
室内风机35也设于室内风道33中,室内风机35驱动箱体1011内的气流从室内回风口32进入室内风道33并与室内换热器34换热后从室内送风口31吹出,以使室内换热器34与箱体1011内的气流交换热量。
空调室外机4与空调室内机3连接,空调室外机4连接在空调室内机3远离箱体1011中心的一侧。空调室外机4包括室外机壳体12,室外机壳体12上设有室外送风口41和室外回风口42,室外送风口41和室外回风口42之间具有多种设置形式,本申请中室外回风口42设于室外送风口41的两侧;
室外送风口41和室外回风口42之间形成有室外风道43,室外风机45驱动室外空间的气流从室外回风口42进入空调室外机4的内部,并且从室外送风口41吹出至室外,当室外换热器44座冷凝器时,室外蒸发器将热量释放至室外空间中。
空调室外机4还包括室外换热器44和室外风机45,室外换热器44设于室外机壳体12的内部且沿第一方向延伸,室外风机45驱动室外的气流从室外回风口42进入室外风道43内并与室外换热器44换热后从室外送风口41吹出。
壳体1包括靠近箱体1011的中心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侧面13,室内换热器34在第一侧面13上的投影与室外换热器44在第一侧面13上的投影相重叠,从而使室内换热器34和室外换热器44可以在高度方向上重叠,室内换热器34和室外换热器44的高度之和≥空调的高度,从而使室内换热器34和室外换热器44具有更高的高度,使室内换热器34和室外换热器44具有更大的换热面积,从而使空调的换热能力更强,具有更强的供冷能力,能够适用于需要较高冷量的储能集装箱101上,由于储能集装箱101内的电池越多时,往往需要更多的冷量来进行降温,本实施例中空调的冷量较大,能够满足冷量需求大的储能集装箱101。
现有技术中,用于储能集装箱101的空调包括室内换热器34和室外换热器44,室内换热器34和室外换热器44上下排布,且室内换热器34与室外换热器44之间不相互重叠,室内换热器34和室外换热器44的高度之和小于等于空调的最高高度,导致室内换热器34和室外换热器44互相制约高度,从而使室内换热器34和室外换热器44的换热面积受到制约,导致空调的制冷量被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相比现有技术,本申请的室内风道33在第一侧面13上的投影与室外风道43在第一侧面13上的投影重叠,从而使室内风道33和室外风道43之间不相互影响位置和高度的设置,以使室内风道33能够具有较高的高度,室外风道43也能具有较高的高度,能使室内风道33内设置较高高度的室内换热器34,也能使室外风道43内设置较高高度的室外换热器44,从而增强空调的供冷量,加强空调的换热效率。
可设置地,室外送风口41与箱体1011外部的空调连通,室外风机45设于室外送风口41处,室外风机45为一个或多个。
当室外风机45为多个时,多个室外风机45沿第一方向排布。现有技术中,由于室内换热器34和室外换热器44之间不互相重叠,会导致空调室外机4中留给室外风机45的安装空间较小,从而导致室外风机45只能安装一个,本实施例中可以安装多个室外风机45,增加了室外风机45的排风量,使室外换热器44的换热效率增加,能够满足大面积的室外换热器44的换热需求,使空调能够快速将箱体1011内的热量转移至外部环境中。
可设置地,空调室外机4还包括风机支座5,风机支座5安装在底座22上,且风机支座5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风机支架框架751,风机支架框架751具有至少两个,两个风机支架框架751之间设有一个或多个风机安装座52,风机安装座52的位置和数量与室外风机45的位置和数量相同,以使风机安装在风机安装座52上,从而使风机在风机安装座52上安装的更加稳固。
可设置地,室内换热器34在室内机壳体11内倾斜设置,室内机壳体11包括设置于室内回风口32处的百叶结构111,百叶结构111处设置有多个窄小的室内回风口32,多个室内回风口32呈阵列排布,使从箱体1011内回到空调室内机3的气流被分为多个小气流,多个小气流从多个窄小的室内回风口32进入室内风道33并与室内换热器34换热,有利于气流与室内换热器34换热更加充分,增加室内换热器34换热的效率。
可设置地,室内换热器34包括至少两个端板341和穿设在两个端板341上的冷媒管342,室内换热器34包括靠近第一侧面13的第一室内换热器34侧面,第一室内换热器34侧面位于两个端板341之间;
室内回风口32与第一室内换热器34侧面之间呈角度设置,室内回风口32的导风方向朝向第一室内换热器34侧面,以使从箱体1011内的回风直吹第一室内换热器34侧面,以使从箱体1011内吸入室内回风口32处的气流能够直吹至室内换热器34上,气流在室内回风口32和室内蒸发器之间的流动路径较短,加快气流与室内换热器34的换热。
可设置地,空调室内机3包括室内机顶板36,室内机顶板36具有斜度,室内机顶板36与第一侧面13之间呈锐角设置,室内机顶板36自靠近第一侧面13的一端向远离第一侧面13的一端向下倾斜。当顶板21暴露在储能集装箱101的箱体1011外侧时,有雨水或露水滴落在顶板21上,可以沿着倾斜的顶板21向下流动,减少雨水长时间在顶板21上堆积的概率。
可设置地,第一侧面13上设有室内回风口和室内送风口31,室内送风口31位于室内回风口32的靠近室内机顶板36的一侧,第一侧面13为空调中最靠近箱体1011中心的侧面,室内送风口31和室内回风口32位于第一侧面13上有利于方便箱体1011内的气流与空调室内机3进行交换,能够使箱体1011内的气流方便的从室内回风口32进入空调室内机3中并从室内送风口流出。
室内风机35设于室内送风口31处,以缩短室内风机35吹出的气流到达室内送风口31之间的流动路径。室内换热器34设于室内风机35的靠近底座22的一侧,气流从位于相对下方的室内回风口32处进入室内风道33并与室内换热器34进行换热后,再从位于相对上方的室内送风口31流出至箱体1011内的空间中。
可设置地,第一侧面13的外周边缘处连接有延伸板6,延伸板6上设有螺钉孔,箱体1011包括靠近空调室内机3的第一箱体侧面1012,第一箱体侧面1012上设有螺钉孔,延伸板6与第一箱体侧面1012之间通过螺钉连接,从而使第一侧面13与储能集装箱101的箱体1011固定连接,进而使空调室内机3固定连接在箱体1011上,从而使与空调室内机3固定连接的空调室外机4与箱体1011之间的位置保持相对固定。本实施例中,延伸板6与第一箱体侧面1012平行设置,且延伸板6为薄板状,延伸板6的板面与第一箱体侧面1012之间平行设置,以增加延伸板6与第一箱体侧面1012之间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加第一箱体侧面1012与第一侧面13之间固定连接的稳定性。
可设置地,延伸板6包括第一延伸板61、第二延伸板62和第三延伸板63,第一延伸板61连接在第一侧面13的顶部侧边处,第二延伸板62和第三延伸板63连接在第一侧面13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两个侧边处。
第一延伸板61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二延伸板62和第三延伸板63均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一延伸板61上设有螺钉,第一箱体侧面1012与第一延伸板61之间通过螺钉紧固,穿设在第一延伸板61上的螺钉给空调室内机3提供朝向上方的拉力。穿设在第二延伸板62和第三延伸板63的螺钉除了提供朝向上方的支撑力给空调室内机3之外,还在左右方向上对空调室内机3进行限位,以使空调室内机3的第一侧面13能够固定在第二延伸板62和第三延伸板63之间。
可设置地,空调室内机3包括框架7,框架7包括横向框架72和纵向框架71,室内换热器34的端板341与横向框架72和/或纵向框架71连接,室内换热器34的靠近底座22的一侧设有接水盘81。
具体的,纵向框架71具有至少四个,横向框架72具有至少两个。本实施例中,底座22具有四个夹角,四个纵向框架71的底部连接在底座22的四个夹角处,两个相邻的纵向框架71之间设有空调安装板,壳体1包括空调安装板,空调安装板连接在纵向框架71的远离空调室内机3的中心的侧面上,以使空调安装板位于空调室内机3或空调室外机4的外侧,以使空调的外观更加美观。
两个横向框架72相对设置,单个横向框架72连接在两个相邻的纵向框架71之间,即横向框架72的两端与两个相邻的纵向框架71连接,横向框架72给两端的纵向框架71横向力,以使两个相邻的纵向框架71能够保持相对固定。
室内换热器34倾斜,且室内换热器34的端板341与横向框架72和/或纵向框架71连接,以使室内换热器34能够保持固定,与室内换热器34连接的横向框架72和/或纵向框架71对于室内换热器34起到支撑和固定的作用。
实施例二
参照附图1-12和附图18-22,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原理相同,其区别在于,壳体1包括远离箱体1011的中心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侧面14,室外机壳体12包括连接在第二侧面14两端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三侧面15和第四侧面16;室外换热器44具有至少两个,设于室外风道43内,两个室外换热器44分别对应设置在第三侧面15和第四侧面16的内侧。
具体地,第二侧面14位于空调的最远离箱体1011的中心的一侧,且第二侧面14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一侧面13与第二侧面14相对设置。
室外机壳体12包括连接在第二侧面14两端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三侧面15和第四侧面16,第二侧面14具有两条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侧边,第三侧面15和第四侧面16分别连接在第二侧面14的两条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侧边上,第三侧面15和第四侧面16均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室外机壳体12包括第三侧面15和第四侧面16。
室外换热器44具有至少两个,设于室外风道43内,两个室外换热器44分别对应设置在第三侧面15和第四侧面16的内侧。
第三侧面15和第四侧面16上分别设有室外回风口42,室外空间的气流在室外风机45的卷吸作用下从室外回风口42出进入室外机壳体12内,由于室外换热器44设置在第三侧面15和第四侧面16的内侧,室外空间流入的气流能快速接触到室外换热器44。当室外换热器44做冷凝器时,从外界空间进入的冷气流能够快速的与室外换热器44进行换热,加快了室外换热器44的换热效率。
相比现有技术,室外换热器44与室内换热器34之间的高度上不互相限制,室外换热器44的高度和室内换热器34的高度和≥空调的高度,且本实施例中,室外换热器44具有两个,两个室外换热器44相比一个室外换热器44具有更大的换热面积,能使空调的换热能力增强,从而使空调的供冷量较大,能够满足储能集装箱101对于大量冷量的需求。
可设置地,壳体1为长方体,长方体的壳体1包括室内机壳体11和室外机壳体12,室内机壳体11靠近储能集装箱101的中心设置,室外机壳体12远离储能集装箱101的中心设置,室内机壳体11中形成有靠近底部的较小的长方体安装空间,室外机壳体12安装在室内机壳体11的长方体安装空间的内部,以使室内机壳体11和室外机壳体12可以一体成型,以减少室内机壳体11和室外机壳体12的生产步骤。
实施例三
参照附图13-22,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原理相同,其区别在于,壳体1包括远离箱体1011的中心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侧面14,室外出风口设于第二侧面14上,室外换热器44设于室外风道43内,室外换热器44设于室外风机45远离室外出风口的一侧。
具体地,第二侧面14位于空调的最远离箱体1011的中心的一侧,且第二侧面14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一侧面13与第二侧面14相对设置。
第二侧面14上设有室外出风口,从空调室外机4吹出的空调风从室外出风口吹出,室外风机45对应设置在室外出风口处。
室外换热器44设于室外风道43中,室外风机45旋转以形成低压驱动室外空间的气流从室外回风口42流入室外风道43中,室外换热器44沿第一方向延伸且设于室外风机45远离室外吹风口的一端,进入室外风道43中的室外空间的气流与室外换热器44进行换热后从室外出风口吹出。
室外换热器44为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与第二侧面14的延伸方向相同。
室外机壳体12包括连接在第二侧面14两端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五侧面17和第六侧面18,第二侧面14具有两条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侧边,第五侧面17和第六侧面18分别连接在第二侧面14的两条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侧边上,第五侧面17和第六侧面18均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室外机壳体12包括第五侧面17和第六侧面18。
空调室内机3和空调室外机4之间通过第一隔板隔开,第一隔板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板和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板,第二板连接在第一板的上方。第一隔板的靠近储能集装箱101的箱体1011的中心的一侧为空调室内机3,第一隔板的远离储能集装箱101的箱体1011的中心的一侧为空调室外机4。
空调室内机3包括室内机壳体11,室内机壳体11包括与第一侧面13相对设置的第七侧面,第七侧面沿上下方向延伸,室外换热器44对应设置在第七侧面的内侧。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室外换热器44与室内换热器34之间的高度上不互相限制,室外换热器44的高度和室内换热器34的高度和≥空调的高度,室外换热器44的高度较高,室外换热器44的高度较高,室外换热器44的换热面积较大,室内换热器34的换热面积较大,提高了单个空调的制冷量,能满足储能集装箱101对于大冷量空调的需求。
实施例四
参照附图1-12和附图18-22,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二的原理相同,其区别在于,室内风机35为蜗壳风机351,蜗壳风机351转动以形成低压以驱动箱体1011内的气流进入室内风道33。
蜗壳风机351为分体式结构,包括直流/交流电机和蜗壳。与其他类型的风机相比,蜗壳风机351在大风量输出时,噪声和功率相对其他类型的风机更小,使空调整体的功率保持在较小的状态,使空调的整机能效比更高,整体产生的噪声更低。
蜗壳风机351设置在室内换热器34的上方,且设置在室内送风口处。
现有技术中,由用于储能集装箱101的空调包括室内换热器34和室外换热器44,室内换热器34和室外换热器44上下排布,且室内换热器34与室外换热器44之间不相互重叠,室内换热器34和室外换热器44的高度之和小于等于空调的最高高度,导致室内换热器34和室外换热器44互相制约高度,从而使室内换热器34和室外换热器44的换热面积受到制约,也导致室外风机45的安装空间被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会导致室内风机35只能具有较小的体积,不方便安装大风量的室内风机35。
相比现有技术,室外换热器44与室内换热器34之间的高度上不互相限制,室外换热器44的高度和室内换热器34的高度和≥空调的高度,室内风机35具有更多的安装空间。本实施例中的蜗壳风机351能在大风量的时候保持较低功率运行,既能够满足空调较大面积的室内换热器34的散热需求,又能使空调整体能效比更高,使空调整体产生的噪音更低。
实施例五
参照附图13-22,实施例五与实施例三的原理相同,其区别在于,室内风机35为蜗壳风机351,蜗壳风机351转动以形成低压以驱动箱体1011内的气流进入室内风道33。
蜗壳风机351为分体式结构,包括直流/交流电机和蜗壳。与其他类型的风机相比,蜗壳风机351在大风量输出时,噪声和功率相对其他类型的风机更小,使空调整体的功率保持在较小的状态,使空调的整机能效比更高,整体产生的噪声更低。
蜗壳风机351设置在室内换热器34的上方,且设置在室内送风口处。
本实施例中的蜗壳风机351能在大风量的时候保持较低功率运行,既能够满足空调较大面积的室内换热器34的散热需求,又能使空调整体能效比更高,使空调整体产生的噪音更低。
现有技术中,由用于储能集装箱101的空调包括室内换热器34和室外换热器44,室内换热器34和室外换热器44上下排布,且室内换热器34与室外换热器44之间不相互重叠,室内换热器34和室外换热器44的高度之和小于等于空调的最高高度,导致室内换热器34和室外换热器44互相制约高度,从而使室内换热器34和室外换热器44的换热面积受到制约,也导致室外风机45的安装空间被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会导致室内风机35只能具有较小的体积,不方便安装大风量的室内风机35。
相比现有技术,室外换热器44与室内换热器34之间的高度上不互相限制,室外换热器44的高度和室内换热器34的高度和≥空调的高度,室内风机35具有更多的安装空间。本实施例中的蜗壳风机351能在大风量的时候保持较低功率运行,既能够满足空调较大面积的室内换热器34的散热需求,又能使空调整体能效比更高,使空调整体产生的噪音更低。
实施例六
参照附图1-12和附图18-22,实施例六与实施例二的原理相同,其区别在于,室内风机35为离心风机352,离心风机352转动形成低压以驱动箱体1011内的气流进入室内风道33。
离心风机352朝向储能集装箱101的箱体1011的中心吹风,离心风机352对应设置在室内送风口处,当室内换热器34作为蒸发器时,从储能集装箱101的箱体1011内进入空调室内机3的气体与室内换热器34进行换热后,在离心风机352的作用下从室内送风口吹出。离心风机352可以设置为较大的风量,能够满足较大面积的室内换热器34的换热需求。
离心风机352包括离心风机352机壳、主轴、叶轮、轴承和电机等。根据动能转换成势能的原理,利用告诉旋转的叶轮将气体加速,然后减速,改变流向,使动能转换成势能,气体从叶轮的轴向进入叶轮,并且气体在流经叶轮时改变成沿叶轮的径向流动,然后气体进入扩压器,在扩压器中,气体改变了流动方向并且离心风机352根据管道的断面增大使气流减速,这种减速作用将动能转换成压力能。
现有技术中,用于储能集装箱101的空调包括室内换热器34和室外换热器44,室内换热器34和室外换热器44上下排布,且室内换热器34与室外换热器44之间不相互重叠,室内换热器34和室外换热器44的高度之和小于等于空调的最高高度,导致室内换热器34和室外换热器44互相制约高度,从而使室内换热器34和室外换热器44的换热面积受到制约,也导致室外风机45的安装空间被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会导致室内风机35只能具有较小的体积,不方便安装大风量的室内风机35。
相比现有技术,室外换热器44与室内换热器34之间的高度上不互相限制,室外换热器44的高度和室内换热器34的高度和≥空调的高度,室内风机35具有更多的安装空间。离心风机352可以设置为较大的风量,能够满足较大面积的室内换热器34的换热需求。
实施例七
参照附图13-22,实施例七与实施例三的原理相同,其区别在于,室内风机35为离心风机352,离心风机352转动形成低压以驱动箱体1011内的气流进入室内风道33。
离心风机352朝向储能集装箱101的箱体1011的中心吹风,离心风机352对应设置在室内送风口处,当室内换热器34作为蒸发器时,从储能集装箱101的箱体1011内进入空调室内机3的气体与室内换热器34进行换热后,在离心风机352的作用下从室内送风口吹出。离心风机352可以设置为较大的风量,能够满足较大面积的室内换热器34的换热需求。
离心风机352包括离心风机352机壳、主轴、叶轮、轴承和电机等。根据动能转换成势能的原理,利用告诉旋转的叶轮将气体加速,然后减速,改变流向,使动能转换成势能,气体从叶轮的轴向进入叶轮,并且气体在流经叶轮时改变成沿叶轮的径向流动,然后气体进入扩压器,在扩压器中,气体改变了流动方向并且离心风机352根据管道的断面增大使气流减速,这种减速作用将动能转换成压力能。
现有技术中,由用于储能集装箱101的空调包括室内换热器34和室外换热器44,室内换热器34和室外换热器44上下排布,且室内换热器34与室外换热器44之间不相互重叠,室内换热器34和室外换热器44的高度之和小于等于空调的最高高度,导致室内换热器34和室外换热器44互相制约高度,从而使室内换热器34和室外换热器44的换热面积受到制约,也导致室外风机45的安装空间被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会导致室内风机35只能具有较小的体积,不方便安装大风量的室内风机35。
相比现有技术,室外换热器44与室内换热器34之间的高度上不互相限制,室外换热器44的高度和室内换热器34的高度和≥空调的高度,室内风机35具有更多的安装空间。离心风机352可以设置为较大的风量,能够满足较大面积的室内换热器34的换热需求。
实施例八
参照附图1-12和附图18-22,实施例八与实施例二的原理相同,其区别在于,底座22包括折弯侧边221和底板222,折弯侧边221连接在底板222的外周边缘处,折弯侧边221包括第一延伸侧面2211、第二延伸侧面2212和第三延伸侧面2213,第二延伸侧面2212与底板222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一延伸侧面2211连接在第二延伸侧面2212和底板222的外周边缘之间,第三延伸侧面2213与第二延伸侧面2212连接且沿第一方向延伸。
具体地,第一延伸侧面2211、第二延伸侧面2212和第三延伸侧面2213之间一体成型,第一延伸侧面2211与底板222的边缘固定连接,当外界有液体到达第一延伸侧面2211时,第一延伸侧面2211能够阻挡外界的液体进入底座22的底板222,能够起到防水的作用。可设置的,第一延伸侧面2211沿上下方向延伸,底板222沿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延伸,第一延伸侧面2211和底板222之间呈90°夹角。
第二延伸侧面2212连接在第一延伸侧面2211的上端,第二延伸侧面2212用于支撑纵向框架71,纵向框架71的底部具有与第二延伸侧面2212相配合的框架7底面,框架7底面与第二延伸侧面2212之间相接触且贴合,以增加纵向框架71的底部与第二延伸侧面2212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使纵向框架71能够稳定的连接在第二延伸侧面2212上。
第三延伸侧面2213连接在第二延伸侧面2212的内侧边上,第二延伸侧面2212包括外侧边和内侧面,第二延伸侧面2212的外侧边与第一延伸侧面2211之间连接,从而使第二延伸侧面2212能够稳定的被第一延伸侧面2211支撑。第三延伸侧面2213与第一延伸侧面2211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三延伸侧面2213自第二延伸侧面2212的内侧边上朝向上方延伸。纵向框架71上设有框架延伸板712,纵向框架71的底部也设有连接,纵向框架71和第三延伸侧面2213之间通过框架延伸板712固定连接,从而使纵向框架71与底座22之间的连接更稳固。
现有技术中,底座22通常不设置折弯侧边221,底座22包括底板222和连接在底板222边缘处的向上延伸的延伸侧板,延伸侧板不与底板222连接的侧边上设有沿底板222方向延伸的安装侧边,空调的纵向框架71连接在安装侧边上。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施例在底板222的边缘处设有折弯侧边221,折弯侧边221包括第一延伸侧面2211、第二延伸侧面2212和第三延伸侧面2213,第一延伸侧面2211与底板222的边缘直接接触并连接,第一延伸侧面2211用于支撑第二延伸侧面2212和第三延伸侧面2213。第二延伸侧面2212沿底板222的方向延伸,且第二延伸侧面2212与纵向框架71的底部相固定,以增加第二延伸侧面2212与纵向框架71的接触面积,使纵向框架71与底座22上的折弯侧边221固定更稳固。第三延伸侧面2213连接在第二延伸侧面2212的不与第一延伸侧面2211连接的侧边上,第三延伸侧面2213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三延伸侧面2213与纵向框架71之间通过框架延伸板712固定,进一步增强了纵向框架71与底座22的折弯侧边221的连接的稳固性。
纵向框架71具有至少四个,四个纵向框架71分别连接在底座22的四个夹角处。
可设置地,底座22还包括形成在相邻两个第二延伸侧面2212的夹角处的第一支撑台223,空调内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纵向框架71,纵向框架71的底部连接在第一支撑台223处,以使第一支撑台223对纵向框架71产生朝向上方的支撑力。
可设置地,纵向框架71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框架主体711和框架延伸板712,框架主体711的两侧连接有框架延伸板712,当纵向框架71的底部连接在第一支撑台223时,两个框架延伸板712与第三延伸侧面2213固定连接,以使纵向框架71的在前后方向上被固定在第三延伸侧面2213上。
可设置地,空调室内机3还包括电控盒82,电控盒82的底部设有电控盒底座821,电控盒底座821盒与第三延伸侧面2213之间通过固定板822连接,固定板822具有至少两个侧板,其中一个侧面连接电控盒底座821,另一个侧面连接第三延伸侧面2213,从而使电控盒底座821能够稳定的固定在第三延伸侧面2213上。
可设置地,底座22还包括压缩机83固定座224,空调室内机3还包括压缩机83,压缩机83具有多个固定柱831,固定住压缩机83固定座224上设有安装孔2241,固定柱831连接在安装孔2241内,以使压缩机83的运行过程中的振动先传递至压缩机83固定座224再传递给底座22,以减少压缩机83振动对于底座22的冲击的程度,使底座22可以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减少损坏的概率。
实施例九
参照附图13-22,实施例九与实施例三的原理相同,其区别在于,实施例八与实施例二的原理相同,其区别在于,底座22包括折弯侧边221和底板222,折弯侧边221连接在底板222的外周边缘处,折弯侧边221包括第一延伸侧面2211、第二延伸侧面2212和第三延伸侧面2213,第二延伸侧面2212与底板222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一延伸侧面2211连接在第二延伸侧面2212和底板222的外周边缘之间,第三延伸侧面2213与第二延伸侧面2212连接且沿第一方向延伸。
具体地,第一延伸侧面2211、第二延伸侧面2212和第三延伸侧面2213之间一体成型,第一延伸侧面2211与底板222的边缘固定连接,当外界有液体到达第一延伸侧面2211时,第一延伸侧面2211能够阻挡外界的液体进入底座22的底板222,能够起到防水的作用。可设置的,第一延伸侧面2211沿上下方向延伸,底板222沿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延伸,第一延伸侧面2211和底板222之间呈90°夹角。
第二延伸侧面2212连接在第一延伸侧面2211的上端,第二延伸侧面2212用于支撑纵向框架71,纵向框架71的底部具有与第二延伸侧面2212相配合的框架7底面,框架7底面与第二延伸侧面2212之间相接触且贴合,以增加纵向框架71的底部与第二延伸侧面2212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使纵向框架71能够稳定的连接在第二延伸侧面2212上。
第三延伸侧面2213连接在第二延伸侧面2212的内侧边上,第二延伸侧面2212包括外侧边和内侧面,第二延伸侧面2212的外侧边与第一延伸侧面2211之间连接,从而使第二延伸侧面2212能够稳定的被第一延伸侧面2211支撑。第三延伸侧面2213与第一延伸侧面2211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三延伸侧面2213自第二延伸侧面2212的内侧边上朝向上方延伸。纵向框架71上设有框架延伸板712,纵向框架71的底部也设有连接,纵向框架71和第三延伸侧面2213之间通过框架延伸板712固定连接,从而使纵向框架71与底座22之间的连接更稳固。
现有技术中,底座22通常不设置折弯侧边221,底座22包括底板222和连接在底板222边缘处的向上延伸的延伸侧板,延伸侧板不与底板222连接的侧边上设有沿底板222方向延伸的安装侧边,空调的纵向框架71连接在安装侧边上。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施例在底板222的边缘处设有折弯侧边221,折弯侧边221包括第一延伸侧面2211、第二延伸侧面2212和第三延伸侧面2213,第一延伸侧面2211与底板222的边缘直接接触并连接,第一延伸侧面2211用于支撑第二延伸侧面2212和第三延伸侧面2213。第二延伸侧面2212沿底板222的方向延伸,且第二延伸侧面2212与纵向框架71的底部相固定,以增加第二延伸侧面2212与纵向框架71的接触面积,使纵向框架71与底座22上的折弯侧边221固定更稳固。第三延伸侧面2213连接在第二延伸侧面2212的不与第一延伸侧面2211连接的侧边上,第三延伸侧面2213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三延伸侧面2213与纵向框架71之间通过框架延伸板712固定,进一步增强了纵向框架71与底座22的折弯侧边221的连接的稳固性。
纵向框架71具有至少四个,四个纵向框架71分别连接在底座22的四个夹角处。
可设置地,底座22还包括形成在相邻两个第二延伸侧面2212的夹角处的第一支撑台223,空调内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纵向框架71,纵向框架71的底部连接在第一支撑台223处,以使第一支撑台223对纵向框架71产生朝向上方的支撑力。
可设置地,纵向框架71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框架主体711和框架延伸板712,框架主体711的两侧连接有框架延伸板712,当纵向框架71的底部连接在第一支撑台223时,两个框架延伸板712与第三延伸侧面2213固定连接,以使纵向框架71的在前后方向上被固定在第三延伸侧面2213上。
可设置地,空调室内机3还包括电控盒82,电控盒82的底部设有电控盒底座821,电控盒底座821盒与第三延伸侧面2213之间通过固定板822连接,固定板822具有至少两个侧板,其中一个侧面连接电控盒底座821,另一个侧面连接第三延伸侧面2213,从而使电控盒底座821能够稳定的固定在第三延伸侧面2213上。
可设置地,底座22还包括压缩机83固定座224,空调室内机3还包括压缩机83,压缩机83具有多个固定柱831,固定住压缩机83固定座224上设有安装孔2241,固定柱831连接在安装孔2241内,以使压缩机83的运行过程中的振动先传递至压缩机83固定座224再传递给底座22,以减少压缩机83振动对于底座22的冲击的程度,使底座22可以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减少损坏的概率。
可设置地,固定柱831具有三个,压缩机83固定座224为三角形压缩机83固定座224,安装孔2241具有三个,三个安装孔2241分别设于在三角形压缩机83固定座224的夹角处,三角形压缩机83固定座224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可设置地,第一侧面13的外周边缘处连接有延伸板6,延伸板6上设有螺钉孔,箱体1011包括靠近空调室内机3的第一箱体侧面1012,第一箱体侧面1012上设有螺钉孔,延伸板6与第一箱体侧面1012之间通过螺钉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其与储能集装箱连接,所述储能集装箱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顶板和底座,所述顶板和底座分别连接在所述壳体的顶部和底部;所述壳体在所述顶板和底座之间的高度方向为第一方向;
空调室内机,其包括室内机壳体,所述室内机壳体上设有室内送风口和室内回风口,所述室内送风口和所述室内回风口均与所述箱体内部的空间连通;所述室内送风口和所述室内回风口之间形成有室内风道;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
室内风机,其设于所述室内风道内;
室内换热器,其设于所述室内机壳体的内部且沿第一方向延伸;
空调室外机,其与所述空调室内机连接,所述空调室外机包括室外机壳体,所述室外机壳体上设有室外送风口和室外回风口;所述室外送风口和所述室外回风口之间形成有室外风道,所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
室外风机,其设于所述室外风道内;
室外换热器,其设于所述室外机壳体的内部且沿第一方向延伸;
所述壳体包括靠近所述箱体的中心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侧面,所述室内换热器在所述第一侧面上的投影与所述室外换热器在所述第一侧面上的投影相重叠;
所述室内风道在所述第一侧面上的投影与所述室外风道在所述第一侧面上的投影重叠;
所述壳体包括远离所述箱体的中心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侧面,所述室外送风口设于所述第二侧面上,所述室外换热器设于所述室外风道内,所述室外换热器设于所述室外风机远离所述室外送风口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送风口与所述箱体外部的空调连通,所述室外风机设于所述室外送风口处,所述室外风机为一个或多个;
当所述室外风机为多个时,多个所述室外风机沿第一方向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机壳体包括连接在第二侧面两端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所述室外送风口包括第一室外出风口和第二室外出风口,所述第一室外出风口设于所述第三侧面上,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换热器在所述室内机壳体内倾斜设置,所述室内机壳体包括设置于所述室内回风口处的百叶结构,所述百叶结构处设置有多个窄小的室内回风口,多个室内回风口呈阵列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换热器包括至少两个端板和穿设在两个所述端板上的冷媒管,所述室内换热器包括靠近所述第一侧面的第一室内蒸发器侧面,所述第一室内蒸发器侧面位于两个所述端板之间;
所述室内回风口与所述第一室内蒸发器侧面之间呈角度设置,所述室内回风口的导风方向朝向所述第一室内蒸发器侧面,以使从所述箱体内的回风直吹所述第一室内蒸发器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室内机顶板,所述室内机顶板具有斜度,所述室内机顶板与所述第一侧面之间呈锐角设置,所述室内机顶板自靠近所述第一侧面的一端向远离所述第一侧面的一端向下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上设有所述室内回风口和所述室内送风口,所述室内送风口位于所述室内回风口的靠近所述室内机顶板的一侧,所述室内风机设于所述室内送风口处,所述室内换热器设于所述室内风机的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的外周边缘处连接有延伸板,所述延伸板上设有螺钉孔,所述箱体包括靠近所述空调室内机的第一箱体侧面,所述第一箱体侧面上设有螺钉孔,所述延伸板与所述第一箱体侧面之间通过螺钉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的外周边缘处连接有延伸板,所述延伸板包括第一延伸板、第二延伸板和第三延伸板,所述第一延伸板连接在所述第一侧面的顶部侧边处,所述第二延伸板和所述第三延伸板连接在所述第一侧面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两个侧边处。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包括横向框架和纵向框架,所述端板与所述横向框架和/或所述纵向框架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的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接水盘。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191757.8U CN220209067U (zh) | 2023-02-08 | 2023-02-08 | 空调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191757.8U CN220209067U (zh) | 2023-02-08 | 2023-02-08 | 空调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209067U true CN220209067U (zh) | 2023-12-19 |
Family
ID=891521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191757.8U Active CN220209067U (zh) | 2023-02-08 | 2023-02-08 | 空调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209067U (zh) |
-
2023
- 2023-02-08 CN CN202320191757.8U patent/CN22020906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20190106560A (ko) | 이동형 공기조화기 | |
CN101769567A (zh) | 分体式变频空调室外机 | |
CN102141270B (zh) | 窗式空调器 | |
CN219624176U (zh) | 空调室外机 | |
CN102455023A (zh) | 一体型窗式空调器 | |
CN220209067U (zh) | 空调 | |
CN219350380U (zh) | 空调 | |
CN220021312U (zh) | 空调 | |
CN219457760U (zh) | 空调 | |
CN219476819U (zh) | 空调 | |
CN220065786U (zh) | 空调 | |
CN220065844U (zh) | 空调 | |
CN220042032U (zh) | 空调 | |
CN219435970U (zh) | 空调 | |
CN215570832U (zh) | 一种室内空调器 | |
CN214891562U (zh) | 空调室外机 | |
CN213841119U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
CN214148148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01881487A (zh) | 一体式空调器 | |
KR102458497B1 (ko) | 이동형 공기조화기 | |
CN112212408A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06160309U (zh) | 厨房空调器 | |
CN220205920U (zh) | 一种侧出风室外机及空调 | |
CN218672368U (zh) | 单面出风的天花机室内机 | |
CN215597447U (zh) | 一种室内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