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64676U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64676U
CN217464676U CN202221362293.4U CN202221362293U CN217464676U CN 217464676 U CN217464676 U CN 217464676U CN 202221362293 U CN202221362293 U CN 202221362293U CN 217464676 U CN217464676 U CN 2174646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denser
fan
air conditioner
evapo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6229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柯
钟志尧
程超
陈中清
莫宇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6229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646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646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646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机壳,机壳设有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蒸发器组件,蒸发器组件用于驱动气体从第一进风口朝向第一出风口流动;冷凝器组件,冷凝器组件设于机壳内且用于驱动气体从第二进风口朝向第二出风口流动,且蒸发器组件和冷凝器组件在空调器的第一方向上间隔开;压缩机,压缩机设于蒸发器组件和冷凝器组件之间。由此,通过将压缩机设于蒸发器组件和冷凝器组件之间的间隙内,压缩机可以有效地利用蒸发器组件和冷凝器组件之间的空间,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使空调器的结构更紧凑,可以减小空调器的体积大小,从而可以使空调器更容易安装在狭小的空间内,进而可以提高空调器的适用范围。

Description

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现有的空调器的壳体内设有多个分隔板,分隔板将壳体内分隔为多个腔室,蒸发器组件、冷凝器组件和压缩机分别放置在不同的腔室内,每个腔室占用的机壳内空间均较大,机壳内空间利用率较低,从而造成空调器的体积过大,进而导致空调器在狭小的空间内难以安装,降低了空调器的适用范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的结构更紧凑,且该空调器的体积更小,从而可以使空调器更容易安装在狭小的空间内,进而可以提高空调器的适用范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包括:机壳,所述机壳设有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蒸发器组件,所述蒸发器组件设于所述机壳内且用于驱动气体从所述第一进风口朝向所述第一出风口流动;冷凝器组件,所述冷凝器组件设于所述机壳内且用于驱动气体从所述第二进风口朝向所述第二出风口流动,且所述蒸发器组件和所述冷凝器组件在所述空调器的第一方向上间隔开;压缩机,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组件和所述蒸发器组件配合以形成冷媒流通回路,所述压缩机设于所述蒸发器组件和所述冷凝器组件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通过将压缩机设于蒸发器组件和冷凝器组件之间的间隙内,压缩机可以有效地利用蒸发器组件和冷凝器组件之间的空间,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使空调器的结构更紧凑,可以减小空调器的体积大小,从而可以使空调器更容易安装在狭小的空间内,进而可以提高空调器的适用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蒸发器组件包括:蒸发器、第一风机和第一导风件,所述第一风机的第一风机进口与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一风机的第一风机出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风机进口的连通路径上,所述第一导风件设于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蒸发器之间且围绕所述第一风机进口布置,所述第一导风件适于将气体朝向所述第一风机进口导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导风件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一导风翻边,所述第一导风翻边围绕所述第一本体边缘设置且朝向所述蒸发器延伸,以形成第一导风空间,所述第一导风空间与所述蒸发器对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蒸发器设于所述第一导风空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蒸发器与所述第一进风口正对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冷凝器组件包括:冷凝器、第二风机和第二导风件,所述第二风机的第二风机进口与所述第二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二风机的第二风机出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所述冷凝器位于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二风机进口的连通路径上,所述第二导风件设于所述第二风机和所述冷凝器之间且围绕所述第二风机进口布置,所述第二导风件适于将气体朝向所述第二风机进口导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导风件包括:第二本体和第二导风翻边,所述第二导风翻边围绕所述第二本体边缘设置且朝向所述冷凝器延伸,以形成第二导风空间,所述第二导风空间与所述冷凝器对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冷凝器设于所述第二导风空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冷凝器与所述第二进风口正对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的空调器还包括:第一接水盘、第二接水盘和打水件,所述第一接水盘设在所述蒸发器组件的蒸发器下方以接收冷凝水,所述第二接水盘设在所述冷凝器组件的冷凝器下方,所述第二接水盘与所述第一接水盘连通以接收所述第一接水盘的冷凝水,所述打水件用于将所述第二接水盘内的冷凝水泼洒至所述冷凝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机壳包括:底盘,所述第一接水盘和所述第二接水盘均设于所述底盘,所述底盘具有连通流道,所述连通流道连通所述第一接水盘和所述第二接水盘以将所述第一接水盘内的冷凝水引流至所述第二接水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在冷凝水的流动路径上,所述连通流道的流道底壁朝向所述第二接水盘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接水盘和所述第二接水盘均由所述底盘构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的空调器还包括:水位检测装置,所述水位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接水盘内的液位高度,且所述水位检测装置与所述空调器的电控盒通信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的空调器还包括:电控盒,所述电控盒设于所述机壳内且靠近所述蒸发器组件布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分别设于所述机壳的相邻两个侧壁,且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分别设于所述机壳的相邻两个侧壁。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的部分结构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的部分结构的俯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的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的部分结构的另一个角度的爆炸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导风件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二导风件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蜗壳风机的爆炸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底盘的俯视图;
图11是图10中A-A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空调器100;
机壳10;第一进风口101;第一出风口102;第二进风口103;第二出风口104;底盘105;侧壁106;电控盒更换口107;
蒸发器组件20;蒸发器201;第一风机202;第一导风件203;第一本体204;第一导风翻边205;第一导风空间206;
冷凝器组件30;冷凝器301;第二风机302;第二导风件303;第二本体304;第二导风翻边305;第二导风空间306;
压缩机40;
第一接水盘501;第二接水盘502;打水件503;连通流道504;
水位检测装置60;电控盒7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1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空调器100可以为一体式空调器100,且空调器100可以安装在厨房内,即空调器100可以作为厨房空调使用。通过将空调器100安装于厨房的吊顶上,空调器100可以用于调节厨房环境的温度,从而可以使用户在厨房内烹饪时更舒适。当然在另外一些用途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也可以安装于室内的其他位置,进一步地,空调器能够与室内环境、室外环境均连通。
如图1-图1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100包括:机壳10、蒸发器组件20、冷凝器组件30和压缩机40,机壳10外侧设有连接部,连接部用于将空调器100固定于厨房的吊顶上,其中,连接部与厨房的吊顶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螺接、铆接、卡接等。机壳10设置有第一进风口101、第一出风口102、第二进风口103和第二出风口10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6所示,机壳10可以包括:侧壁106,第一进风口101、第一出风口102、第二进风口103和第二出风口104均可以设置于机壳10的侧壁106上,机壳10内可以限定出安装空间,蒸发器组件20、冷凝器组件30和压缩机40均可以设置于机壳10的安装空间内,且第一进风口101、第一出风口102、第二进风口103和第二出风口104均可以连通外界环境和安装空间,从而可以使机壳10内与机壳10外进行气体交换。
并且,蒸发器组件20设置于机壳10内且用于驱动气体从第一进风口101朝向第一出风口102流动,蒸发器组件20可以与空气换热,第一进风口101可以与室外环境或室内环境连通,且第一出风口102可以与室内的出风面板连通,空气可以从室外环境或室内环境通过第一进风口101进入蒸发器组件20,蒸发器组件20可以与空气换热,且在蒸发器组件20内换热后的空气可以依次通过第一出风口102、出风面板排入室内环境,与蒸发器组件20换热的空气温度与室内环境的温度不同,与蒸发器组件20换热后的空气可以调节室内环境的温度。
并且,冷凝器组件30设置于机壳10内且用于驱动气体从第二进风口103朝向第二出风口104流动,冷凝器组件30可以与空气换热,第二进风口103、第二出风口104均可以与室外环境连通,空气可以从室外环境通过第二进风口103进入冷凝器组件30,空气可以与冷凝器组件30换热,且与冷凝器组件30换热后的空气可以通过第二出风口104排出到室外。
进一步地,压缩机40、冷凝器组件30和蒸发器组件20配合以形成冷媒流通回路,具体而言,压缩机40蒸发器组件20之间、压缩机40冷凝器组件30之间、冷凝器组件30和蒸发器组件20之间分别可以通过冷媒管路连通,冷媒管路内可以充入冷媒。进一步地,蒸发器组件20和冷凝器组件30之间还可以设置有节流阀。
空调器100可以具有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在制冷模式下,低温低压的冷媒气体首先被压缩机40压缩为高温高压的冷媒气体,高温高压的冷媒气体可以流动至冷凝器组件30,气态的冷媒可以在冷凝器组件30放热转变为液态的冷媒。冷媒与冷凝器组件30换热后的热量可以传导至冷凝器组件30内的空气,通过冷凝器组件30驱动气体从第二进风口103朝向第二出风口104流动,与冷凝器组件30换热后的空气可以排出至室外环境,从而可以使空气将冷凝器组件30的热量传导至室外环境中,进而可以实现通过空气降低冷凝器组件30的温度的技术效果。
并且,冷媒从冷凝器组件30流出后可以流动至节流阀,节流阀可以将冷媒由高温高压的液体节流降压后转变为低温低压的液体。同时,冷媒从节流阀流出后可以流动至蒸发器组件20,冷媒可以与蒸发器组件20换热,冷媒可以吸收蒸发器组件20的热量,从而可以使低温低压的冷媒液体转变为低温低压的气体冷媒,且蒸发器组件20的温度降低,蒸发器组件20可以冷却蒸发器组件20内的空气,通过蒸发器组件20驱动气体从第二进风口103朝向第二出风口104流动,与蒸发器组件20换热后的空气可以排出至室内环境中,与蒸发器组件20换热后的空气可以降低室内环境的温度,从而可以实现空调器100调节室内环境温度的技术效果。最后,冷媒可以流回压缩机40,从而可以实现冷媒在冷媒流通回路中循环流动的技术效果。
在制热模式下,通过控制冷媒反向流动,可以使蒸发器组件20加热空气,与蒸发器组件20换热后的空气可以提高室内环境的温度,从而可以实现空调器100调节室内环境温度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蒸发器组件20和冷凝器组件30在空调器100的第一方向上间隔开,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空调器100的第一方向可以指空调器100的长度方向,即图1中的左右方向,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器100的第一方向可以指空调器100的宽度方向(即图1中的前后方向),或者空调器100的第一方向可以指空调器100的厚度方向,通过使蒸发器组件20和冷凝器组件30间隔开设置,蒸发器组件20和冷凝器组件30之间存在避让间隙,避让间隙可以避免蒸发器组件20和冷凝器组件30之间发生干涉,从而可以保证蒸发器组件20和冷凝器组件30均顺利安装在机壳10内。
同时,压缩机40设置于蒸发器组件20和冷凝器组件30之间,具体而言,压缩机40设置于蒸发器组件20和冷凝器组件30之间的避让间隙内,如此可以使压缩机40充分利用蒸发器组件20和冷凝器组件30之间的空间,可以提高机壳10内空间的利用率,从而可以使空调器100的结构更紧凑,可以有效地减小空调器100的体积大小,从而可以使空调器100更轻薄,空调器100对安装空间的尺寸需求更小,空调器100更容易安装在狭小的空间内,进而可以提高空调器100的适用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6所示,蒸发器组件20包括:蒸发器201、第一风机202和第一导风件203,第一风机202的第一风机进口与第一进风口101连通,第一风机202的第一风机出口与第一出风口102连通,第一风机202适于驱动蒸发器组件20内的气流从第一进风口101朝向第一风机出口流动,蒸发器201位于第一进风口101和第一风机进口的连通路径上,这样当室内环境或者室外环境的空气在蒸发器组件20内流动时,蒸发器201可以与空气换热以冷却或者加热空气,从而可以使空调器100向室内提供冷风或者热风。
并且,第一导风件203可以设置于第一风机202和蒸发器201之间且围绕第一风机进口布置,第一导风件203适于将气体朝向第一风机进口导流。蒸发器201内的空气可以沿着第一导风件203的表面流动,第一导风件203可以使蒸发器201内的空气汇流,从而可以使第一风机进口处的气流流速增大,进而可以提高空调器100的出风风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图7所示,第一导风件203可以包括:第一本体204和第一导风翻边205,第一本体204设置于第一风机202和蒸发器201之间,且第一本体204形成有第一导风部,第一导风部可以对第一风机202和蒸发器201之间的气流进行导流。第一导风翻边205围绕第一本体204边缘设置且朝向蒸发器201延伸设置,第一导风件203可以形成第一导风空间20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风翻边205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一导风翻边205设置于第一本体204的周向且形成闭环结构,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风翻边205在第一本体204的周向方向也可以形成开环结构。
并且,第一导风空间206可以与蒸发器201对应,蒸发器201内的空气可以汇流于第一导风空间206内,且第一本体204可以对第一导风空间206内的空气进行导流,通过在第一导风件203内形成第一导风空间206,可以使空气汇流效果更好,从而可以提高第一导风件203的导流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5-图7所示,其特征在于,蒸发器201可以设置于第一导风空间206内。也就是说,第一导风空间206可以收纳蒸发器201,进一步地,第一导风件203可以与第一进风口101密封连接,且第一导风件203可以与第一风机进口密封连接,第一导风空间206可以形成密封空间,从第一进风口101进入蒸发器组件20的空气可以在第一导风空间206内与蒸发器201换热,且与蒸发器201换热后的空气可以通过第一导风空间206流动至第一风机202,将蒸发器201设置于第一导风空间206内可以使蒸发器组件20的结构更紧凑,从而可以进一步地减小空调器100的体积。另外,第一导风空间206与机壳10内的空间可以间隔开,与蒸发器201换热后的空气不能进入机壳10内,从而可以避免与蒸发器201换热后的空气在机壳10内散失能量,进而可以提高空调器100调节室内环境温度的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导风翻边205在第一本体204的周向方向不能形成闭环结构时,第一本体204的周向方向还可以连接有边板,边板可以密封第一导风空间206,从而可以避免第一导风空间206内的空气逸散到机壳10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蒸发器201与第一进风口101正对设置。进一步地,蒸发器201与第一风机进口可以正对设置,例如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当第一进风口101设置于机壳10的后侧壁106时,蒸发器201可以沿空调器100的长度方向延伸以使蒸发器201与第一进风口101正对设置,在第一进风口101和第一风机进口的连通路径上,如此设置可以使气流与蒸发器201的接触面积更大,气流与蒸发器201之间可以充分地换热,从而可以提高气流与蒸发器201之间的换热效率。
并且,第一风机202可以构造为蜗壳风机,在第一风机202的轴向方向上,第一风机202的第一风机进口可以设置于第一风机202的端部,且在第一风机202的径向方向上,第一风机202的第一风机出口可以设置于第一风机202的侧壁106。通过使蒸发器201与第一风机进口正对设置,可以使气流流动至第一风机进口时不需要换向,也可以减小第一风机进口与蒸发器201之间的间隔距离,从而可以避免与蒸发器201换热后的空气在第一风机进口与蒸发器201之间逸散过多的能量。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风机进口与蒸发器201正对设置,且第一风机进口的截面面积和形状与蒸发器201的截面面积和形状不相同时,通过在第一风机进口与蒸发器201之间设置第一导风件203,第一本体204的一端可以与第一风机进口的截面面积和形状适配,且第一本体204的另外一端可以与蒸发器201的截面面积和形状适配,从而可以使第一本体204和蒸发器201间接地适配,进而可以使第一风机进口的截面面积和形状、蒸发器201的截面面积和形状设计时更灵活,有利于降低空调器100的设计成本。
进一步地,第一进风口101和第一出风口102分别可以设置于机壳10的相邻两个侧壁106,当第一风机202构造为蜗壳风机时,如此设置可以使气流从第一进风口101流动至第一风机进口、或者气流从第一风机出口流动至第一出风口102的过程中不需要换向,从而可以减小气流受到的阻碍,进而可以提高气流在蒸发器组件20内的流动速度,可以提高空调器100的出风速度。并且,将第一进风口101和第一出风口102分别设置于机壳10的相邻两个侧壁106还可以使第一进风口101和第一出风口102分别充分地利用相邻两个侧壁106的结构,从而可以增大第一进风口101和第一出风口102的截面面积,进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蒸发器组件20在单位时间内的进风量和出风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6所示,冷凝器组件30包括:冷凝器301、第二风机302和第二导风件303,第二风机302的第二风机进口与第二进风口103连通,第二风机302的第二风机出口与第二出风口104连通,第二风机302适于驱动冷凝器组件30内的气流从第二进风口103朝向第二风机出口流动,冷凝器301位于第二进风口103和第二风机进口的连通路径上,这样当室外环境的空气在冷凝器组件30内流动时,冷凝器301可以与空气换热以冷却或者加热空气,从而可以使空调器100将蒸发器201与空气换热后的能量通过冷凝器组件30内的空气传导至室外环境中。
并且,第二导风件303可以设置于第二风机302和冷凝器301之间且围绕第二风机进口布置,第二导风件303适于将气体朝向第二风机进口导流。冷凝器301内的空气可以沿着第二导风件303的表面流动,第二导风件303可以使冷凝器301内的空气汇流,从而可以使第二风机进口处的气流流速增大,进而可以提高空调器100的制冷或者制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图6、图8所示,第二导风件303包括:第二本体304和第二导风翻边305,第二本体304设置于第二风机302和冷凝器301之间,且第二本体304形成有第二导风部,第二导风部可以对第二风机302和冷凝器301之间的气流进行导流。第二导风翻边305围绕第二本体304边缘设置且朝向冷凝器301延伸设置,第二导风件303可以形成第二导风空间30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导风翻边305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二导风翻边305设置于第二本体304的周向且形成闭环结构,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导风翻边305在第二本体304的周向方向也可以形成开环结构。
并且,第二导风空间306与冷凝器301对应,冷凝器301内的空气可以汇流于第二导风空间306内,且第二本体304可以对第二导风空间306内的空气进行导流,通过在第二导风件303内形成第二导风空间306,可以使空气汇流效果更好,从而可以提高第二导风件303的导流效果。
进一步地,冷凝器301可以设置于第二导风空间306内,也就是说,第二导风空间306可以收纳冷凝器301,进一步地,第二导风件303可以与第二进风口103密封连接,且第二导风件303可以与第二风机进口密封连接,第二导风空间306可以形成密封空间,从第二进风口103进入冷凝器组件30的空气可以在第二导风空间306内与冷凝器301换热,且与冷凝器301换热后的空气可以通过第二导风空间306流动至第二风机302,将冷凝器301设置于第二导风空间306内可以使冷凝器组件30的结构更紧凑,从而可以进一步地减小空调器100的体积。另外,第二导风空间306与机壳10内的空间可以间隔开,与冷凝器301换热后的空气不能进入机壳10内,从而可以避免与冷凝器301的换热效率降低,进而可以避免空调器100的制冷或者制热效率下降。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二导风翻边305在第二本体304的周向方向不能形成闭环结构时,第二本体304的周向方向还可以连接有边板,边板可以密封第二导风空间306,从而可以避免第二导风空间306与机壳10内交换空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冷凝器301与第二进风口103正对设置。进一步地,冷凝器301与第二风机进口可以正对设置,例如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当第二进风口103设置于机壳10的前侧壁106时,冷凝器301可以沿空调器100的长度方向延伸以使冷凝器301与第二进风口103正对设置,在第二进风口103和第二风机进口的连通路径上,如此设置可以使气流与冷凝器301的接触面积更大,气流与冷凝器301之间可以充分地换热,从而可以提高气流与冷凝器301之间的换热效率。
并且,第二风机302可以构造为蜗壳风机,在第二风机302的轴向方向上,第二风机302的第二风机进口可以设置于第二风机302的端部,且在第二风机302的径向方向上,第二风机302的第二风机出口可以设置于第二风机302的侧壁106。通过使冷凝器301与第二风机进口正对设置,可以使气流流动至第二风机进口时不需要换向,也可以减小第二风机进口与冷凝器301之间的间隔距离,从而可以避免与冷凝器301换热后的空气在第二风机进口与冷凝器301之间逸散过多的能量。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二风机进口与冷凝器301正对设置,且第二风机进口的截面面积和形状与冷凝器301的截面面积和形状不相同时,通过在第二风机进口与冷凝器301之间设置第二导风件303,第二本体304的一端可以与第二风机进口的截面面积和形状适配,且第二本体304的另外一端可以与冷凝器301的截面面积和形状适配,从而可以使第二本体304和冷凝器301间接地适配,进而可以使第二风机进口的截面面积和形状、冷凝器301的截面面积和形状设计时更灵活,有利于降低空调器100的设计成本。
进一步地,第二进风口103和第二出风口104分别可以设置于机壳10的相邻两个侧壁106,当第二风机302构造为蜗壳风机时,如此设置可以使气流从第二进风口103流动至第二风机进口、或者气流从第二风机出口流动至第二出风口104的过程中不需要换向,从而可以减小气流受到的阻碍,进而可以提高气流在冷凝器组件30内的流动速度,可以提高空调器100的制冷或者制热效率。并且,将第二进风口103和第二出风口104分别设置于机壳10的相邻两个侧壁106还可以使第二进风口103和第二出风口104分别充分地利用相邻两个侧壁106的结构,从而可以增大第二进风口103和第二出风口104的截面面积,进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冷凝器组件30在单位时间内的进风量和出风量。
进一步地,第一风机202与第二风机302可以为相同型号的蜗壳电机,如此可以提高蜗壳电机的通用性,从而可以减小空调器100的生产成本,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器100内也可以根据冷凝器301和蒸发器201的换热需求分别选取适配的蜗壳电机,从而可以使冷凝器301和蒸发器201均保持良好的换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器100还可以包括:第一接水盘501、第二接水盘502和打水件503,第一接水盘501设在蒸发器组件20的蒸发器201下方以接收冷凝水,在空调器100的制冷模式下,空气与蒸发器201换热时,蒸发器201可以冷却空气,空气内的水分可以析出,且冷凝水可以沿着蒸发器201的表面流动至第一接水盘501,第一接水盘501可以收集蒸发器201产生的冷凝水,从而可以避免冷凝水在机壳10内造成空调器100的用电器短路损坏。
并且,第二接水盘502可以设置在冷凝器组件30的冷凝器301下方,第二接水盘502与第一接水盘501连通以接收第一接水盘501的冷凝水,打水件503用于将第二接水盘502内的冷凝水泼洒至冷凝器301。具体而言,打水件503可以包括打水电机和打水轮,打水电机与打水轮可以传动连接,打水电机可以驱动打水轮转动以将第二接水盘502内的冷凝水泼洒至冷凝器301。在空调器100的制冷模式下,冷凝器301内的冷媒放热,冷凝器301的温度升高,通过在冷凝器301上泼洒冷凝水,冷凝水可以吸收冷凝器301的热量后蒸发,从而可以提高冷凝器301的换热效率,进而可以提高空调器100的制冷性能,有效地提升了空调器100的产品品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图6、图10、图11所示,机壳10可以包括:底盘105,第一接水盘501和第二接水盘502均可以设置于底盘105,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第一接水盘501、第二接水盘502和底盘105均可以为独立的部件,第一接水盘501和第二接水盘502均可以安装于底盘105的靠近机壳10内部的表面,第一接水盘501、第二接水盘502分别与蒸发器201、冷凝器301正对设置。底盘105具有连通流道504,连通流道504连通第一接水盘501和第二接水盘502以将第一接水盘501内的冷凝水引流至第二接水盘502,从而可以保证第一接水盘501和第二接水盘502之间能够交换冷凝水,可以使第二接水盘502能够获取冷凝水以冷却冷凝器301,也可以避免第一接水盘501内的冷凝水溢出造成空调器100内电器件短路损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图11所示,底盘105可以限定出向下凹陷的流通槽,流通槽内可以形成连通流道504,流通槽的一端可以延伸至第一接水盘501以使连通流道504与第一接水盘501连通,流通槽的另外一端可以延伸至第二接水盘502以使连通流道504与第二接水盘502连通。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底盘105可以安装有流通管,流通管内可以限定出连通流道504,流通管的一端可以与第一接水盘501配合连接,流通管的另外一端可以与第二接水盘502配合连接,从而可以使第一接水盘501与第二接水盘502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在冷凝水的流动路径上,连通流道504的流道底壁可以朝向第二接水盘502倾斜,连通流道504的流道底壁与空调器100的水平方向之间存在夹角,通过使连通流道504的流道底壁朝向第二接水盘502倾斜,在重力的作用下,冷凝水可以沿着连通流道504的流道底壁从第一接水盘501流动至第二接水盘502,由此可以使第一接水盘501与第二接水盘502之间不需要设置抽水泵等驱动件以驱动冷凝水在第一接水盘501和第二接水盘502之间流动,从而可以减少空调器100内的零部件数量,进而可以使空调器100的结构更紧凑,也可以降低空调器100的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设连通流道504的流道底壁与空调器100的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α,满足关系式α≥3°,如此设置可以保证第一接水盘501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顺利地流动至第二接水盘502。同时,当空调器100在吊顶上安装偏斜时,通过将连通流道504的流道底壁与空调器100的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设置为3°及以上,可以避免冷凝水不能通过重力在第一接水盘501与第二接水盘502之间流动,从而可以提高空调器100的工作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水盘501和第二接水盘502均由底盘105构成,也可以理解为,第一接水盘501、第二接水盘502和底盘105可以共同构成一体成型件,如此设置可以提高底盘105的集成度,也可以增加底盘105的功能性,并且,底盘105构成第一接水盘501和第二接水盘502也可以减少空调器100内的零部件数量,从而可以降低空调器100的生产成本,还可以使空调器100的结构更紧凑,进一步地缩小了空调器100的体积尺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空调器100还可以包括:水位检测装置60,水位检测装置60用于检测第二接水盘502内的液位高度,且水位检测装置60与空调器100的电控盒70通信连接。其中,水位检测装置60可以为液位传感器,当第二接水盘502倾斜设置时,水位检测装置60可以检测第二接水盘502的液位最高处的液位高度。
水位检测装置60能够产生液位信号,在空调器100的制冷模式下,当电控盒70根据水位检测装置60检测的液位信号判断第二接水盘502内的液位高度过高时,为了避免冷凝水从第二接水盘502内溢出造成空调器100内的电器件短路损坏,电控盒70可以控制第二风机302停止工作或者降低功率,冷凝器组件30产生的大部分热量不再通过室外环境的空气传导至室外环境,冷凝器301的热量可以通过泼洒至冷凝器301上的冷凝水吸收,从而可以提高冷凝水的蒸发速度,可以加快冷凝水的消耗速度,进而可以降低第二接水盘502内的液位高度,有效地保证了空调器100的工作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4所示,空调器100还可以包括:电控盒70,电控盒70可以设置于机壳10内且靠近蒸发器组件20布置。优选地,如图4所示,电控盒70可以设置于蒸发器组件20与机壳10的侧壁106之间的间隙内,如此可以使电控盒70充分地利用蒸发器组件20与机壳10的侧壁106之间的空间,进而可以使空调器100的结构更紧凑。并且,蒸发器组件20冷却空气后,冷却后的空气会不可避免地损失能量,会造成蒸发器组件20的周围环境温度降低,通过将电控盒70靠近蒸发器组件20布置,有利于空调器100对电控盒70散热,从而可以避免电控盒70的工作温度过高造成电控盒70内的电控元件烧损。
进一步地,机壳10的与电控盒70相对的侧壁106可以设置有电控盒更换口107,电控盒更换口107可以避让电控盒70,当空调器100需要更换电控盒70内的零部件时,通过在机壳10的侧壁106设置电控盒更换口107,维修人员不需要将空调器100拆开,从而可以提高空调器100的维修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6)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设有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
蒸发器组件,所述蒸发器组件设于所述机壳内且用于驱动气体从所述第一进风口朝向所述第一出风口流动;
冷凝器组件,所述冷凝器组件设于所述机壳内且用于驱动气体从所述第二进风口朝向所述第二出风口流动,且所述蒸发器组件和所述冷凝器组件在所述空调器的第一方向上间隔开;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组件和所述蒸发器组件配合以形成冷媒流通回路,所述压缩机设于所述蒸发器组件和所述冷凝器组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组件包括:蒸发器、第一风机和第一导风件,所述第一风机的第一风机进口与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一风机的第一风机出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风机进口的连通路径上,所述第一导风件设于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蒸发器之间且围绕所述第一风机进口布置,所述第一导风件适于将气体朝向所述第一风机进口导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件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一导风翻边,所述第一导风翻边围绕所述第一本体边缘设置且朝向所述蒸发器延伸,以形成第一导风空间,所述第一导风空间与所述蒸发器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设于所述第一导风空间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与所述第一进风口正对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组件包括:冷凝器、第二风机和第二导风件,所述第二风机的第二风机进口与所述第二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二风机的第二风机出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所述冷凝器位于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二风机进口的连通路径上,所述第二导风件设于所述第二风机和所述冷凝器之间且围绕所述第二风机进口布置,所述第二导风件适于将气体朝向所述第二风机进口导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风件包括:第二本体和第二导风翻边,所述第二导风翻边围绕所述第二本体边缘设置且朝向所述冷凝器延伸,以形成第二导风空间,所述第二导风空间与所述冷凝器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设于所述第二导风空间内。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与所述第二进风口正对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接水盘、第二接水盘和打水件,所述第一接水盘设在所述蒸发器组件的蒸发器下方以接收冷凝水,所述第二接水盘设在所述冷凝器组件的冷凝器下方,所述第二接水盘与所述第一接水盘连通以接收所述第一接水盘的冷凝水,所述打水件用于将所述第二接水盘内的冷凝水泼洒至所述冷凝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包括:底盘,所述第一接水盘和所述第二接水盘均设于所述底盘,所述底盘具有连通流道,所述连通流道连通所述第一接水盘和所述第二接水盘以将所述第一接水盘内的冷凝水引流至所述第二接水盘。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在冷凝水的流动路径上,所述连通流道的流道底壁朝向所述第二接水盘倾斜。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水盘和所述第二接水盘均由所述底盘构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位检测装置,所述水位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接水盘内的液位高度,且所述水位检测装置与所述空调器的电控盒通信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控盒,所述电控盒设于所述机壳内且靠近所述蒸发器组件布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分别设于所述机壳的相邻两个侧壁,且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分别设于所述机壳的相邻两个侧壁。
CN202221362293.4U 2022-05-31 2022-05-31 空调器 Active CN2174646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62293.4U CN217464676U (zh) 2022-05-31 2022-05-31 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62293.4U CN217464676U (zh) 2022-05-31 2022-05-31 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64676U true CN217464676U (zh) 2022-09-20

Family

ID=832352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62293.4U Active CN217464676U (zh) 2022-05-31 2022-05-31 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646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453926U (zh) 机柜空调
CN217464676U (zh) 空调器
CN112004374A (zh) 一种机柜空调
WO2023109807A1 (zh) 制冷机组及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CN215062947U (zh) 蒸发冷却式直膨机组
CN215295169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
CN117190323A (zh) 空调器
CN218972784U (zh) 一种整体式水源变频风管式空调
CN218821173U (zh) 一种制冷设备
CN217979432U (zh) 一种应用于风冷冷柜的制冷系统
CN219390180U (zh) 半导体制冷的制冷设备
CN217929005U (zh) 一种厨房用一体式空调
CN220871038U (zh) 一种厨房空调集成灶
CN221197530U (zh) 空调器
CN219063862U (zh) 制冷设备
CN213454004U (zh) 双重制冷的新型冷风机
CN220582593U (zh) 一种风冷储能制冷设备
CN219457760U (zh) 空调
CN220065786U (zh) 空调
CN219476819U (zh) 空调
CN21991324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9976616U (zh) 一种空调器
CN212457173U (zh) 空调一体机
CN219222966U (zh) 嵌入式的制冷设备
CN220065844U (zh) 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