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20133U - 送风机构及户外空调 - Google Patents

送风机构及户外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20133U
CN218120133U CN202222520271.2U CN202222520271U CN218120133U CN 218120133 U CN218120133 U CN 218120133U CN 202222520271 U CN202222520271 U CN 202222520271U CN 218120133 U CN218120133 U CN 2181201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water
heat exchanger
wet film
supply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2027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一帆
刘远辉
雷朋飞
张利
吴思朗
叶景发
杨祖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PHNIX Eco Energy Solut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PHNIX Eco Energy Solut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PHNIX Eco Energy Solution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PHNIX Eco Energy Solution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2027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201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201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201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送风机构及户外空调。本实用新型的送风机构包括:遮阳棚,具有固定连接的柱体和棚体,柱体固定设置有风道,风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风机,设置于风道内;湿膜换热器,设置于风道内;回水组件,包括喷淋器、接水盘和水泵,喷淋器的一端用于连接制冷系统的蒸发器,另一端设置于湿膜换热器的顶部,接水盘设置于湿膜换热器的底部,水泵的一端用于连接接水盘,另一端用于连接蒸发器,以使湿膜换热器中换热后的水进入蒸发器降温后从喷淋器回到湿膜换热器。本申请的送风机构不仅能够遮阳降温,相比传统的管翅式换热器无需额外设计换热管路,还拥有传热路径短、传热效率高、成本低、水阻小且更换方便的优点。

Description

送风机构及户外空调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送风机构及户外空调。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暖化的严重,气温也在不断攀升,为了调节室内温度,空调的需求与日俱增。目前空调的制冷方式中,一般是采用制冷系统与换热机构进行换热连接,通过换热机构与室内空气换热,从而对室内空气进行降温。
然而,目前的换热机构通常采用管翅式换热器,存在传热路径长、传热效率低、水阻大、成本高且更换麻烦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送风机构及户外空调,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送风机构,包括:
遮阳棚,具有固定连接的柱体和棚体,所述柱体固定设置有风道,所述风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风机,设置于所述风道内,所述风机用于驱使空气从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风道并从所述出风口输出;
湿膜换热器,设置于所述风道内,所述湿膜换热器用于与所述风道中的空气换热;
回水组件,包括喷淋器、接水盘和水泵,所述喷淋器的一端用于连接制冷系统的蒸发器,另一端设置于所述湿膜换热器的顶部,所述接水盘设置于所述湿膜换热器的底部,所述水泵的一端用于连接所述接水盘,另一端用于连接所述蒸发器,以使所述湿膜换热器中换热后的水进入所述蒸发器降温后从所述喷淋器回到所述湿膜换热器。
作为送风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进风口设置于所述风道的底部,所述接水盘设置于所述进风口的底部,所述接水盘与所述进风口间隔设置,以使空气从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风道时与所述湿膜换热器滴落的水换热。
作为送风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接水盘为水箱,所述水箱的箱口宽度大于所述进风口的宽度。
作为送风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风道连接于所述柱体内部且延伸至所述棚体,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棚体的底部。
作为送风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风道内设置有导风结构。
作为送风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风道固定设置于所述柱体的侧面。
作为送风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水泵的进水口设置有过滤器。
作为送风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风道(13)的内壁设置有安装结构(134),所述安装结构(134)用于可拆卸连接所述湿膜换热器(3)。作为送风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水泵为潜水泵。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户外空调,包括制冷系统及所述送风机构,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所述送风机构的水泵连接所述蒸发器。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设置具有柱体和棚体的遮阳棚,可以通过棚体来遮挡太阳,减少遮挡区域的升温。同时,还可以在柱体固定设置风道,将风机设置在风道内,由于风道中也设置有湿膜换热器,能够驱使棚体下的空气从进风口进入风道,使得风道中的空气能够与湿膜换热器换热而被冷却降温,再从出风口输出到棚体下,可以进一步降低棚体下区域的温度。
另外,还设置有包括喷淋器、接水盘和水泵的回水组件,将喷淋器的一端连接制冷系统的蒸发器,另一端设置在湿膜换热器的顶部,能够将经过蒸发器降温的水通过喷淋器输出到湿膜换热器上。而接水盘设置在湿膜换热器的底部,可以将湿膜换热器流下的水通过接水盘承接收集,然后,再将水泵的一端连接接水盘,另一端连接制冷系统的蒸发器,从而将湿膜换热器中换热后的水再输入到蒸发器进行降温,从而实现向湿膜换热器循环供给冷水的效果。
因此,本申请的送风机构不仅能够遮阳降温,还能够利用循环空气和循环冷水的直接换热而提高降温效果,而且水的比热容高,与蒸发器直接接触时能够携带更多的冷量,水与空气的直接接触也能够提高传热效果。相比传统的管翅式换热器,使用湿膜换热器的送风机构无需额外设计换热管路,湿膜换热器能够随时更换,拥有传热路径短、传热效率高、成本低、水阻小且更换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送风机构的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送风机构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图1中的A部放大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户外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遮阳棚;11、柱体;12、棚体;13、风道;131、进风口;132、出风口;133、导风结构;134、安装结构;14、底座;2、风机;3、湿膜换热器;
4、回水组件;41、喷淋器;42、接水盘;43、水泵;44、过滤器;
9、制冷系统;91、压缩机;92、冷凝器;93、节流装置;94、蒸发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送风机构,包括:
遮阳棚1,具有固定连接的柱体11和棚体12,柱体11固定设置有风道13,风道13具有进风口131和出风口132;
风机2,设置于风道13内,风机2用于驱使空气从进风口131进入风道13并从出风口132输出;
湿膜换热器3,设置于风道13内,湿膜换热器3用于与风道13中的空气换热;
回水组件4,包括喷淋器41、接水盘42和水泵43,喷淋器41的一端用于连接制冷系统9的蒸发器94,另一端设置于湿膜换热器3的顶部,接水盘42设置于湿膜换热器3的底部,水泵43的一端用于连接接水盘42,另一端用于连接蒸发器94,以使湿膜换热器3中换热后的水进入蒸发器94降温后从喷淋器41回到湿膜换热器3。
本申请通过设置具有柱体11和棚体12的遮阳棚1,可以通过棚体12来遮挡太阳,减少遮挡区域的升温。同时,还可以在柱体11固定设置风道13,将风机2设置在风道13内,由于风道13中也设置有湿膜换热器3,能够驱使棚体12下的空气从进风口131进入风道13,使得风道13中的空气能够与湿膜换热器3换热而被冷却降温,再从出风口132输出到棚体12下,可以进一步降低棚体12下区域的温度。
另外,还设置有包括喷淋器41、接水盘42和水泵43的回水组件4,将喷淋器41的一端连接制冷系统9的蒸发器94,另一端设置在湿膜换热器3的顶部,能够将经过蒸发器94降温的水通过喷淋器41输出到湿膜换热器3上。而接水盘42设置在湿膜换热器3的底部,可以将湿膜换热器3流下的水通过接水盘42承接收集,然后,再将水泵43的一端连接接水盘42,另一端连接制冷系统9的蒸发器94,从而将湿膜换热器3中换热后的水再输入到蒸发器94进行降温,从而实现向湿膜换热器3循环供给冷水的效果。
因此,本申请的送风机构不仅能够遮阳降温,还能够利用循环空气和循环冷水的直接换热而提高降温效果,而且水的比热容高,与蒸发器94直接接触时能够携带更多的冷量,水与空气的直接接触也能够提高传热效果。相比传统的管翅式换热器,使用湿膜换热器3的送风机构无需额外设计换热管路,湿膜换热器3能够随时更换,拥有传热路径短、传热效率高、成本低、水阻小且更换方便的优点。
本实施例中,可以在蒸发器94设置板式换热器,可以将送风机构中的水与蒸发器94的冷媒进行换热,以实现冷却送风机构中的水的效果。
对于风道13的具体实现中,参考图2,将进风口131设置于风道13的底部,而接水盘42设置于进风口131的底部,将接水盘42与进风口131间隔设置,可以令空气从进风口131进入风道13时还能够与湿膜换热器3滴落的水做进一步的换热,延长了空气与冷水的换热时长,从而进一步提高冷水对空气的降温效果。
进一步地,参考图2,接水盘42可以为水箱,能够容纳更多的水,而且水箱的箱口宽度大于进风口131的宽度,可以减少因风力将落水吹斜而脱离水箱的风险。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参考图4,可以将风道13连接于柱体11内部且延伸至棚体12,而风道13的出风口132设置于棚体12的底部,从而改变风道13的出风方向。本实施例可以将出风位置从棚体12的底部垂直输出,可以提高棚体12下使用者的舒适感,而且利用冷空气会下沉的特性,可以进一步提高遮阳棚1下空气的流动性。
更优选地,参考图4,风道13内设置有导风结构133,以减少风道13中空气流动时的湍流和风阻,提高出风口132的出风率,也减少因风道13内摩擦而增加的冷风热量。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参考图1和图2,可以将风道13固定设置在柱体11的侧面,以便于拆卸和安装风道13。更优选地,将风道13的出风口132朝向背离柱体11的一侧,可以引出换热后的冷空气。
特别地,参考图2,在水泵43的进水口设置有过滤器44,可以减少空气中杂质进入接水盘42而堵塞水泵43的风险。同时,也能够阻隔从湿膜换热器3上冲下来的杂质,避免进入蒸发器94而堵塞水管和喷淋器41。
可选地,参考图4,遮阳棚1还具有底座14,底座14设置于柱体11的底部,可以固定柱体11。在一个优选的例子中,座体内可以设置有容纳水的腔体,一方面利用水的重量稳定遮阳棚1,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水的储量,减少水在空气中蒸发而缩短送风机构的工作时间。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风机2为负压风机或离心风机。其中,负压风机是利用空气对流、负压换气的降温原理,是一种由室外自然吸入新鲜空气,将室内闷热气体迅速强制排出室外,从而改善通风不良问题的机器,降温换气效果好。而离心风机冷却沉淀效果明显,通风时间短,可以提高冷水对空气的降温效果。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水泵43为潜水泵。潜水泵是一种泵体与电机连体且能够潜入液面下工作的泵类产品,具有结构紧凑且占地面积小的优点,可以缩小回水组件4的体积。
特别地,参考图1和图3,在风道13的内壁设置有安装结构134,可以通过安装结构134来可拆卸连接湿膜换热器3,以便于快速安装和拆卸湿膜换热器3。具体地,安装结构134包括固定支架、支撑托板和复位弹簧,两个固定支架固定于风道13的内壁,湿膜换热器3可以通过两个固定支架之间。支撑托板与固定支架可转动连接,复位弹簧的一端连接风道13的内壁,另一端连接于支撑托板。在安装湿膜换热器3时,可以将支撑托板相对固定支架转动至支撑托板的支撑面水平,此时将湿膜换热器3抵接在支撑托板的支撑面上,可以利用湿膜换热器3的重力来抵消复位弹簧的弹力,保持湿膜换热器3与支撑托板的连接稳定性。反之,在拆卸湿膜换热器3时,将湿膜换热器3向上移动至脱离支撑托板,此时支撑托板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向上转动,此时可以将湿膜换热器3穿过两个固定支架之间而脱离风道13,实现快速拆卸湿膜换热器3的效果。
如图4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户外空调,包括制冷系统9及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送风机构,制冷系统9包括压缩机91、冷凝器92、节流装置93和蒸发器94,送风机构的水泵43和喷淋器41连接蒸发器94。压缩机91驱使冷媒在冷凝器92、节流装置93和蒸发器94中循环流动,使得蒸发器94能够持续制冷。本实施例中的送风机构可以与上述实施例的送风机构拥有同样的结构及达到同样的效果,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优选地,参考图4,制冷系统9可以设置在移动车上,从而能够在户外环境进行就地制冷。更优选地,可以在冷凝器92表面设置散热风扇,提高制冷系统9的制冷循环效率。
可选地,移动车的蒸发器94与送风机构的回水组件4之间为软连接,比如是通过软水管连接,以便于移动车的移动,以及便于从送风机构上拆卸移动车。
另外,送风机构可以为如图4所示的密闭空间,比如是户外设置的厕所或者防疫检测屋,利用送风机构内的湿膜换热器3、回水组件4来接入移动车的制冷系统9,从而对户外的密闭空间实现制冷。当气温下降时则可以直接移除制冷系统9,提高户外空调的灵活性。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申请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申请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送风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遮阳棚(1),具有固定连接的柱体(11)和棚体(12),所述柱体(11)固定设置有风道(13),所述风道(13)具有进风口(131)和出风口(132);
风机(2),设置于所述风道(13)内,所述风机(2)用于驱使空气从所述进风口(131)进入所述风道(13)并从所述出风口(132)输出;
湿膜换热器(3),设置于所述风道(13)内,所述湿膜换热器(3)用于与所述风道(13)中的空气换热;
回水组件(4),包括喷淋器(41)、接水盘(42)和水泵(43),所述喷淋器(41)的一端用于连接制冷系统(9)的蒸发器(94),另一端设置于所述湿膜换热器(3)的顶部,所述接水盘(42)设置于所述湿膜换热器(3)的底部,所述水泵(43)的一端用于连接所述接水盘(42),另一端用于连接所述蒸发器(94),以使所述湿膜换热器(3)中换热后的水进入所述蒸发器(94)降温后从所述喷淋器(41)回到所述湿膜换热器(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131)设置于所述风道(13)的底部,所述接水盘(42)设置于所述进风口(131)的底部,所述接水盘(42)与所述进风口(131)间隔设置,以使空气从所述进风口(131)进入所述风道(13)时与所述湿膜换热器(3)滴落的水换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盘(42)为水箱,所述水箱的箱口宽度大于所述进风口(131)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13)连接于所述柱体(11)内部且延伸至所述棚体(12),所述出风口(132)设置于所述棚体(12)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送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13)内设置有导风结构(13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13)固定设置于所述柱体(11)的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送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43)的进水口设置有过滤器(44)。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送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13)的内壁设置有安装结构(134),所述安装结构(134)用于可拆卸连接所述湿膜换热器(3)。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送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43)为潜水泵。
10.一种户外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系统(9)及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送风机构,所述制冷系统(9)包括压缩机(91)、冷凝器(92)、节流装置(93)和蒸发器(94),所述送风机构的水泵(43)和喷淋器(41)连接所述蒸发器(94)。
CN202222520271.2U 2022-09-21 2022-09-21 送风机构及户外空调 Active CN2181201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20271.2U CN218120133U (zh) 2022-09-21 2022-09-21 送风机构及户外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20271.2U CN218120133U (zh) 2022-09-21 2022-09-21 送风机构及户外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20133U true CN218120133U (zh) 2022-12-23

Family

ID=845313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20271.2U Active CN218120133U (zh) 2022-09-21 2022-09-21 送风机构及户外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201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930663B1 (en) Air conditioner
CN102022787A (zh) 一体型空调器
CN105444283A (zh) 一种窗式空调器
CN101631991B (zh) 空调的减振结构
CN114992799A (zh)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2921662Y (zh) 嵌入式一体化精密空调
CN218120133U (zh) 送风机构及户外空调
CN102141270A (zh) 窗式空调器
CN110986184A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16976964U (zh) 空气净化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1957031A (zh) 一体式空调
CN101881487A (zh) 一体式空调器
CN205174604U (zh) 一种窗式空调器
CN101619878A (zh) 水膜式空调机及其所用室内换热器
CN218065138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109787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6693783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7876168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6620025U (zh) 空调器
CN218379635U (zh) 空调室内机
CN220021312U (zh) 空调
CN219350380U (zh) 空调
CN220209067U (zh) 空调
CN217082710U (zh) 空调器
CN215808849U (zh) 空调器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