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97266U - 内环火盖、燃烧器及灶具 - Google Patents

内环火盖、燃烧器及灶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97266U
CN215597266U CN202121079026.1U CN202121079026U CN215597266U CN 215597266 U CN215597266 U CN 215597266U CN 202121079026 U CN202121079026 U CN 202121079026U CN 215597266 U CN215597266 U CN 2155972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ring
channel
air
auxiliary
fire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7902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晓艳
张波
俞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7902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972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972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972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环火盖、燃烧器及灶具,其中内环火盖包括内环主通道和内环副通道,内环副通道连接于内环主通道内,内环副通道的轴线与内环主通道的轴线相平行;内环副通道的一端连通燃气,内环副通道的另一端与外界相连通;内环主通道的侧壁设有内环主火孔。内环副通道采用上进风形式,采用上进风形式可以消除开关橱柜门熄火等下进风常有故障。此外,内环副通道的另一端与外界相连通,并且内环主通道和内环副通道为两个独立通道,使得内环副通道可以获得与内环主火孔不一样的点火一次空气系数,可通过设计将点火一次空气系数调整到最佳值,不受内环主火孔一次空气系数的影响,达到了提高点火适应性和点火成功率的目的。

Description

内环火盖、燃烧器及灶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环火盖、燃烧器及灶具。
背景技术
目前我们的国产灶采用下进风式,燃烧所需要的空气是通过底盘下面进入灶具内部。为符合国人猛火爆炒的烹饪习惯而增大了热负荷及燃烧器,需要橱柜开孔,或依靠较大的橱柜缝隙来补充燃烧所需的二次空气,同时用于泄漏燃气在点火时不可避免的排出。但是,橱柜开孔会造成燃烧不充分、黄焰以及一氧化碳浓度高以及开关橱柜门造成熄火,并且一旦燃气泄漏量较大,就可能造成点火爆燃,导致玻璃面板爆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只有下进风燃烧器开关橱柜门容易熄火的缺陷,提供一种内环火盖、燃烧器及灶具。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环火盖,包括内环主通道和内环副通道,所述内环副通道连接于所述内环主通道内,所述内环副通道的轴线与所述内环主通道的轴线相平行;所述内环副通道的一端连通燃气,所述内环副通道的另一端与外界相连通;所述内环主通道的侧壁设有内环主火孔。
在本方案中,内环火盖有两个独立通道。内环主通道的侧壁开设内环主火孔,并且内环主火孔与内环主通道相连通,使得内环主通道的燃气可以通过内环主火孔排出。内环主通道采用下进风形式,而内环副通道采用上进风形式,采用上进风形式可以消除开关橱柜门熄火等下进风常有故障。此外,内环副通道的另一端与外界相连通,并且内环主通道和内环副通道为两个独立通道,使得内环副通道可以获得与内环主火孔不一样的点火一次空气系数,可通过设计将点火一次空气系数调整到最佳值,不受内环主火孔一次空气系数的影响,达到了提高点火适应性和点火成功率的目的。内环副通道的轴线与内环主通道的轴线相平行,使得内环副通道的燃气均可溢出,防止部分内环副通道位于内环主通道内而使得燃气溢出不充分。
较佳地,所述内环副通道与所述内环主通道同轴。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使得内环副通道输出端溢出的燃气分布均匀。
较佳地,所述内环火盖包括第一空气通道,所述第一空气通道贯穿所述内环主通道,且所述第一空气通道的宽度小于所述内环主通道的直径;所述第一空气通道与所述内环副通道相连通。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第一空气通道贯穿内环主通道,但只与内环副通道相连通,并且第一空气通道内流通空气,燃烧过程中可以向内环副通道补充燃烧所需要的空气。第一空气通道贯穿内环主通道,并与内环副通道相紧密连通,使得内环火盖的结构更加紧凑。
较佳地,所述第一空气通道沿水平方向贯穿所述内环主通道,所述第一空气通道的侧壁开设通孔,所述通孔连通所述内环副通道,所述第一空气通道的两端均与外界相连通。
在本方案中,第一空气通道沿水平方向贯穿内环主通道,并且第一空气通道与外界相连通,使得外界空气更容易进入第一空气通道。第一空气通道的侧壁开设通孔,并且通孔与内环副通道的输入端相配合,第一空气通道和内环副通道通过通孔相连通。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使得内环副通道的结构紧凑,连接更为紧密。第一空气通道的两端均与外界相连通,使得外界空气可以充分进入第一空气通道,进而进入内环副通道中。
较佳地,所述内环火盖的上表面还具有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内环主通道间具有间隙。
在本方案中,内环主通道内的燃气受盖板阻力作用,燃气通过盖板与内环主通道间的间隙沿盖板外径溢出。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使得燃气分布更加均匀和稳定。
较佳地,所述盖板的直径大于所述内环火盖上表面的直径,所述内环火盖上表面的边缘设有倒角。
在本方案中,盖板的直径大于内环火盖上表面的直径,盖板上大部分的溢液可以因自身重力由盖板的边缘向下流,并且内环火盖上表面的边缘设有倒角,即使溢液进入间隙中,靠近内环火盖外边缘的溢液也可以通过倒角流出。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保证了溢液不堵住盖板与内环主通道间的间隙。
较佳地,所述内环火盖的上表面开设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内环主通道与所述内环副通道之间,所述凹槽沿所述内环火盖周向分布,所述凹槽靠近所述内环副通道一侧的上端高于所述凹槽远离所述内环副通道一侧的上端。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当溢液大到进入间隙,凹槽就充当盛液槽,防止溢液进入内环火盖内。另外,因凹槽靠近内环副通道一侧的上端高于凹槽远离内环副通道一侧的上端,使得凹槽的溢液多到一定程度,也会先流向内环火盖外侧,进一步避免了溢液进入内环火盖。再者,凹槽沿内环火盖周向分布,可以更大程度地防止溢液进入内环火盖。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燃烧器,包括主进气通道、副进气通道、喷嘴和内环火盖,所述副进气通道设置于所述主进气通道内,所述副进气通道的轴线与所述主进气通道的轴线相互平行,所述主进气通道的两端分别与燃气和所述内环主通道连接并连通,所述副进气通道的一端与燃气连通,所述副进气通道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喷嘴与所述内环副通道相连通。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主进气通道和副进气通道为两个独立的通道,主进气通道与内环主通道相连通,副进气通道与内环副通道相连通。两个独立通道同时输送燃气,保证从主进气通道和副进气通道进入,并由内环主火孔及盖板与内环主通道间的间隙流出的燃气量充足,增大内环火盖处燃气燃烧时火焰大小的调节范围。副进气通道的轴线与主进气通道的轴线相互平行,使得副进气通道的燃气均可溢出,防止部分副进气通道位于主进气通道内而使燃气溢出不充分。
较佳地,所述内环火盖包括第一空气通道;所述喷嘴设置于所述副进气通道靠近所述内环副通道一侧,且位于所述内环副通道的正下方;所述喷嘴的进气端位于所述副进气通道内,所述喷嘴的出气端伸出所述副进气通道外,且所述喷嘴的输出端低于所述第一空气通道与所述内环副通道的连接处。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喷嘴设置于副进气通道靠近内环副通道一侧,且位于内环副通道的正下方,方便喷嘴中的气体进入内环副通道中。喷嘴的进气端位于副进气通道内,方便安装喷嘴,以及密封喷嘴与副进气通道的连接处。喷嘴的出气端伸出所述副进气通道外,使得喷嘴中空气更好地进入内环副通道的同时,防止燃气由第一空气通道溢到外界。喷嘴的输出端低于第一空气通道与内环副通道的连接处,防止喷嘴堵塞通孔,使得外界空气无法通过第一空气通道进入副进气通道内。
较佳地,所述燃烧器还包括外环火盖,所述内环火盖设置于所述外环火盖内;所述外环火盖设有第二空气通道,所述第二空气通道正对所述第一空气通道,所述第一空气通道的底面高于所述第二空气通道的底面。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第一空气通道相对于第二空气通道更靠近喷嘴,当有溢液出现在混气室处时,由于第一空气通道的底面高于第二空气通道的底面,溢液可以及时地通过第二空气通道往外流掉,防止第一空气通道堆积过多的溢液而堵塞喷嘴。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灶具,包括内环火盖或包括燃烧器。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将内环火盖或者燃烧器应用于灶具中,提高灶具的点火适应性和点火成功率,避免只有下进风形式,而造成开关橱柜门熄火。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内环副通道采用上进风形式,采用上进风形式可以消除开关橱柜门熄火等下进风常有故障。此外,内环副通道的另一端与外界相连通,并且内环主通道和内环副通道为两个独立通道,使得内环副通道可以获得与内环主火孔不一样的点火一次空气系数,可通过设计将点火一次空气系数调整到最佳值,不受内环主火孔一次空气系数的影响,达到了提高点火适应性和点火成功率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燃烧器剖视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的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燃烧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燃烧器1
内环火盖10
内环主通道101
内环主火孔1011
内环副通道102
第一空气通道103
盖板104
凹槽105
倒角106
主进气通道20
副进气通道30
喷嘴40
外环火盖50
第二空气通道501
外环主火孔502
点火针60
第一引射管70
第二引射管8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环火盖10,包括内环主通道101和内环副通道102。内环主通道101和内环副通道102为两个独立通道,并且内环副通道102采用上进风形式,采用上进风形式可以消除开关橱柜门熄火等下进风常有故障。
如图1至图4所示,由于内环副通道102的一端连通燃气,内环副通道102的另一端与外界相连通,而内环副通道102的轴线于内环主通道101的轴线相平行,使得内环副通道102的燃气垂直向上流出,避免内环副通道102的输出端位于内环主通道101内造成燃气溢出不充分。内环主通道101的侧壁开设内环主火孔1011,并且内环主火孔1011与内环主通道101相连通,使得内环主通道101的燃气可以通过内环主火孔1011排出。内环副通道102的另一端与外界相连通,并且内环主通道101和内环副通道102为两个独立通道,内环副通道102可以获得与内环主火孔1011不一样的点火一次空气系数,可通过设计将点火一次空气系数调整到最佳值,不受内环主火孔1011一次空气系数的影响,达到了提高点火适应性和点火成功率的目的。
在具体使用时,内环主通道101采用常规的下进风形式,具有火头大、热负荷高以及符合中国家庭猛火爆炒的烹饪习惯的特点。为了使燃气的输出分布更为均匀,内环主火孔101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并且内环主火孔1011沿内环主通道101的侧壁周向分布。内环副通道102与内环主通道101的轴线方向均为竖直方向,燃气的流动方向与内环副通道102和内环主通道101的轴线方向一致,也为竖直方向。采用上述结构形式,方便对内环火盖10中流出的气体进行点燃。本实施例作为一种示意性表达,采用内环副通道102与内环主通道101的轴线方向均为竖直方向。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例中,也可采用任何适用于此的方式。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由于内环副通道102的延伸方向为竖直方向,而内环副通道102与内环主通道101同轴,使内环副通道102输出端溢出的燃气分布更均匀。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使得火焰分布更均匀,烹饪时炊具的底部受热更均匀。本实施例作为一种示意性表达,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实现炊具底部受热更均匀。在其他可代替的实施例中,也可采用任何适用于此的方式。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进行理解,内环火盖10还可以包括第一空气通道103,为内环火盖10输出端提供燃气燃烧所需要的空气。第一空气通道103贯穿内环主通道101,但只与内环副通道102相连通,并且第一空气通道103的宽度小于内环主通道101的直径,燃烧过程中可以向内环副通道102补充燃烧所需要的空气。第一空气通道103贯穿内环主通道101,并与内环副通道102相紧密连通,使得内环火盖10的结构更加紧凑。本实施例作为一种示意性表达,采用第一空气通道103贯穿内环主通道101,但只与内环副通道102相连通的方式为内环火盖10燃烧提供空气。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任何适用于此的方式。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进行理解,第一空气通道103沿水平方向贯穿内环主通道101,并且第一空气通道103与外界相连通,使外界空气更容易进入第一空气通道103。第一空气通道103的侧壁开设通孔,并且通孔与内环副通道102的输入端相配合,进而第一空气通道103和内环副通道102通过通孔相连通。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内环副通道102具有结构紧凑,连接更为紧密的特点。第一空气通道103的两端均与外界相连通,外界空气可以充分进入第一空气通道103,进而进入内环副通道102中。本实施例作为一种示意性表达,采用第一空气通道103的侧壁开设通孔的方式实现第一空气通道103与内环主通道101的连通。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例中,也可采用任何适用于此的方式。
在具体使用时,通孔与内环副通道102的输入端重合,具有结构紧凑的特点。外界空气从第一空气通道103的两端进入第一空气通道103,通孔和内环副通道102的输入端位于第一空气通道103的上表面,当燃气通过内环副通道102的输入端进入内环通道时,也会携带从第一空气通道103进入的空气,提高了燃气中空气的含量,进而提高了燃气一次燃烧的充分性。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进行理解,内环火盖10的上表面具有盖板104,使得内环主通道101内的燃气受盖板104阻力作用,改变了燃气的流动方向,而盖板104与内环主通道101间具有间隙,燃气可以通过盖板104与内环主通道101间的间隙沿盖板104外径溢出。燃气由内环副通道102的输入端进入,沿内环副通道102的轴线方向竖直向上运动到达内环副通道102的输出端。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可以使燃气分布更加均匀和稳定。本实施例作为一种示意性表达,通过盖板104来改变燃气的流动方向以及可以使燃气分布更加均匀和稳定。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任何适用于此的方式。
在具体使用时,盖板104下方连接连接柱,内环火盖10的上表面开设连接孔,连接柱的下端伸入连接孔中与连接孔连接,连接柱的上端伸出连接孔,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使得盖板104与内环火盖10的上表面连接,并具有间隙。间隙的大小为连接柱伸出连接孔的高度,可通过调节连接柱的高度以及连接孔的深度,调节间隙的大小。本实施例作为一种示意性表达,通过连接柱实现盖板104与内环火盖10的连接,并形成间隙。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例中,也可采用任何适用于此的方式。为了使盖板104与内环火盖10上表面连接更为可靠,连接柱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并且连接柱可以沿盖板104的周向分布。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进行理解,炊具中溢出的液体到达盖板104后,由于盖板104的直径大于内环火盖10上表面的直径,盖板104上大部分的溢液可以因自身重力由盖板104的边缘向下流,并且内环火盖10上表面的边缘设有倒角106,即使溢液进入间隙中,靠近内环火盖10外边缘的溢液也可以通过倒角106流出。本实施例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的实施方式,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保证溢液不堵住间隙。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任何适用于此的方式。
在具体使用时,盖板104与内环火盖10同轴,进一步保证了溢液不堵住盖板104与内环主通道101间的间隙。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进行理解,内环火盖10的上表面开设凹槽105,并且凹槽105位于内环主通道101和内环副通道102之间,当溢液大到进入环缝,凹槽105就充当盛液槽,防止溢液进入内环火盖10内。另外,因凹槽105靠近内环副通道102一侧的上端高于凹槽105远离内环副通道102一侧的上端,使得凹槽105的溢液多到一定程度,也会先往外流,进一步避免了溢液进入内环火盖10。再者,凹槽105沿内环火盖10周向分布,可以更大程度地防止溢液进入内环火盖10。本实施例作为一种示意性表达,通过凹槽105防止溢液进入内环火盖10内。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任何适用于此的方式。
在具体使用时,内环火盖10上表面的靠近内环副通道102的一侧也设有第二倒角,可以更进一步防止溢液进入内环火盖10内。
请参阅图4进行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燃烧器1,包括主进气通道20、副进气通道30、喷嘴40和内环火盖10。副进气通道30设置于主进气通道20内,并且副进气通道30的轴线与主进气通道20的轴线相互平行,使得副进气通道30的燃气均可溢出,防止部分副进气通道30位于主进气通道20内而使燃气溢出不充分。主进气通道20和副进气通道30为两个独立的通道,并且主进气通道20的两端分别与燃气和内环主通道101连接并连通,而副进气通道30的一端与燃气连通,另一端通过喷嘴40与内环副通道102相连通。两个独立通道同时输送燃气,保证从主进气通道20和副进气通道30进入,并由内环主火孔1011及盖板104与内环主通道101间的间隙流出的燃气量充足,增大内环火盖10处燃气燃烧时火焰大小的调节范围。副进气通道30的轴线与主进气通道20的轴线相互平行,使得副进气通道30的燃气垂直向上流入副进气通道30。
在具体使用时,由于内环主通道101和内环副通道102的轴线同轴,为了更好地使副进气通道30与内环副通道102相连通,主进气通道20与内环主通道101相连通,需要副进气通道30和主进气通道20同轴。主进气通道20和副进气通道30的轴线均为竖直方向,具有进气方便,结构简单的特点,并且燃气的流动方向与主进气通道20和副进气通道30的轴线方向一致。在其他实施例中,主进气通道20和副进气通道30的轴线的延伸方向也可以为其他方向。
燃烧器1还包括第一引射管70,并且第一引射管70的两端分别与主进气通道20和燃气连接并连通。第一引射管70内的燃气可以进入主进气通道20中,为内环主通道101的燃烧提供燃气。副进气通道30内的空气并不是由第一引射管70流入,而是可以直接接入外界的燃气。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使得进入主进气通道20和副进气通道30的空气可以互不影响。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内环火盖10包括第一空气通道103。喷嘴40设置于副进气通道30靠近内环副通道102一侧,且位于内环副通道102的正下方,方便喷嘴40中的气体进入内环副通道102中。喷嘴40的进气端位于副进气通道30内,方便安装喷嘴40,以及密封喷嘴40与副进气通道30的连接处。喷嘴40的出气端伸出副进气通道30外,使得喷嘴40中空气更好地进入内环副通道102的同时,防止燃气由第一空气通道103溢到外界。喷嘴40的输出端低于第一空气通道103与内环副通道102的连接处,防止喷嘴40堵塞通孔,使得外界空气无法通过第一空气通道103进入副进气通道30内。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进行理解,燃烧器1还包括外环火盖50。内环火盖10设置于外环火盖50内,并且在外环火盖50的侧壁设有外环主火孔502,并且外环主火孔502与外环火盖50连通。外环火盖50设有第二空气通道501,第二空气通道501正对第一空气通道103,外界空气可以由第二空气通道501进入第一空气通道103。第一空气通道103相对于第二空气通道501更靠近喷嘴40,当有溢液出现在混气室处时,由于第一空气通道103的底面高于第二空气通道501的底面,溢液可以及时地通过第二空气通道501往外流掉,防止第一空气通道103堆积过多的溢液而堵塞喷嘴40。本实施例作为一种示意性表达,采用上述方式防止溢液堵塞喷嘴40。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例中,也可采用任何适用于此的方式。
燃烧器1还包括点火针60,并且点火针60设置于内环火盖10内。点火针60的点火端与间隙平行,方便点燃间隙内流出的燃气,并且点火针60也可以实现内环火孔和外环火孔内流出燃气的点燃。燃烧器1还包括第二引射管80,并且第二引射管80的两端分别与副进气通道30和燃气连接并连通。第二引射管80内为外环火盖50的燃烧提供燃气。第一引射管70和第二引射管80为两个独立的管道,两个管道内的燃气流量互补影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灶具,将内环火盖10或者燃烧器1应用于灶具中,提高灶具的点火适应性和点火成功率,避免只有下进风形式,而造成开关橱柜门熄火。
在具体实施时,第二引射管80接入燃气,燃气可以由外环主火孔502流出。第一引射管70也接入燃气,燃气通过主进气通道20进入内环主通道101进而由内环主火孔1011流出。副进气通道30自行接入燃气,燃气到达副进气通道30的输出端,通过喷嘴40进入内环副通道102,最后由间隙溢出。由外环主火孔502流出的燃气、内环主火孔1011流出的燃气以及间隙处流出的空气均可通过点火针60点燃。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内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火盖包括内环主通道和内环副通道,所述内环副通道连接于所述内环主通道内,所述内环副通道的轴线与所述内环主通道的轴线相平行;所述内环副通道的一端连通燃气,所述内环副通道的另一端与外界相连通;所述内环主通道的侧壁设有内环主火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副通道与所述内环主通道同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火盖包括第一空气通道,所述第一空气通道贯穿所述内环主通道,且所述第一空气通道的宽度小于所述内环主通道的直径;所述第一空气通道与所述内环副通道相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气通道沿水平方向贯穿所述内环主通道,所述第一空气通道的侧壁开设通孔,所述通孔连通所述内环副通道,所述第一空气通道的两端均与外界相连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火盖的上表面还具有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内环主通道间具有间隙。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直径大于所述内环火盖上表面的直径,所述内环火盖上表面的边缘设有倒角。
7.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内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火盖的上表面开设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内环主通道与所述内环副通道之间,所述凹槽沿所述内环火盖周向分布,所述凹槽靠近所述内环副通道一侧的上端高于所述凹槽远离所述内环副通道一侧的上端。
8.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包括主进气通道、副进气通道、喷嘴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内环火盖,所述副进气通道设置于所述主进气通道内,所述副进气通道的轴线与所述主进气通道的轴线相互平行,所述主进气通道的两端分别与燃气和所述内环主通道连接并连通,所述副进气通道的一端连通燃气,所述副进气通道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喷嘴与所述内环副通道相连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火盖包括第一空气通道;所述喷嘴设置于所述副进气通道靠近所述内环副通道一侧,且位于所述内环副通道的正下方;所述喷嘴的进气端位于所述副进气通道内,所述喷嘴的出气端伸出所述副进气通道外,且所述喷嘴的输出端低于所述第一空气通道与所述内环副通道的连接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还包括外环火盖,所述内环火盖设置于所述外环火盖内;所述外环火盖设有第二空气通道,所述第二空气通道正对所述第一空气通道,所述第一空气通道的底面高于所述第二空气通道的底面。
11.一种灶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内环火盖;或,包括如权利要求8-10任一项所述的燃烧器。
CN202121079026.1U 2021-05-19 2021-05-19 内环火盖、燃烧器及灶具 Active CN2155972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79026.1U CN215597266U (zh) 2021-05-19 2021-05-19 内环火盖、燃烧器及灶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79026.1U CN215597266U (zh) 2021-05-19 2021-05-19 内环火盖、燃烧器及灶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97266U true CN215597266U (zh) 2022-01-21

Family

ID=798733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79026.1U Active CN215597266U (zh) 2021-05-19 2021-05-19 内环火盖、燃烧器及灶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972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804673U (zh) 一种灶具燃烧器
CN215597266U (zh) 内环火盖、燃烧器及灶具
CN109959004B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111256126B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111878811A (zh) 一种三回程立式燃气锅炉
CN111256127B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111121034A (zh)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以及应用有该上进风燃烧器的灶具
CN209840089U (zh) 一种燃气灶燃烧器
CN111256125B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211372414U (zh) 一种灶具燃烧器的外环火盖
CN209944322U (zh)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以及应用有该上进风燃烧器的灶具
CN210861100U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火盖
CN108730979A (zh) 一种燃烧器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13777714U (zh) 一种灶具燃烧器及灶具
CN110657429B (zh) 一种用于灶具的燃烧器
CN111121027A (zh)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以及应用有该上进风燃烧器的灶具
CN111256137B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217441700U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219550520U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218721486U (zh) 灶具燃烧器及包括其的灶具
CN111121026A (zh) 一种火盖以及应用有该火盖的上进风燃烧器和灶具
CN213237520U (zh)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以及应用有该上进风燃烧器的灶具
CN111121037A (zh)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以及应用有该上进风燃烧器的灶具
CN111256136B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117663134A (zh) 一种燃烧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