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92975U - 垫片组件以及线圈模组 - Google Patents

垫片组件以及线圈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92975U
CN215592975U CN202121541200.XU CN202121541200U CN215592975U CN 215592975 U CN215592975 U CN 215592975U CN 202121541200 U CN202121541200 U CN 202121541200U CN 215592975 U CN215592975 U CN 2155929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release film
adhesive sheet
gasket assembly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4120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强
徐志恒
沈骏
王文涛
赵培文
曹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to Electronic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nto Electronic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to Electronic Ltd filed Critical Lanto Electronic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54120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929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929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929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dhesive Ta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垫片组件以及线圈模组,利用离型膜、保护膜以及与离型膜、保护膜配合的且粘性不同的第一胶粘片、第二胶粘片,同时与线圈组件进行贴装。由此,使得线圈模组在与电子设备装配的过程中,线圈模组的触点上贴设的第二胶粘片可以保持清洁;同时还可以快速去除触点上的保护膜,避免因操作失误在线圈模组装配后保护膜遗留在电子产品内部,也进一步减少了撕除保护膜的操作步骤。

Description

垫片组件以及线圈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器件装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垫片组件以及线圈模组。
背景技术
目前,无线充电技术已逐渐在各类电子产品中得到了应用,例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等设备。在无线充电模组与电子产品进行装配时,需要保证无线充电设备与电子产品安装的触点位置精度以及触点上贴设的导电胶不受灰尘污染。如何既提高装配效率,同时还能满足对于安装工艺的要求成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垫片组件以及线圈模组,以提高电子产品生产中无线充电模组的装配效率,简化了安装工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垫片组件,包括:
离型膜,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胶粘点,所述多个胶粘点位于所述离型膜的同一侧;
多个第一胶粘片,粘结于所述各胶粘点位置;
多个保护膜,与所述各胶粘点一一对应,并通过所述第一胶粘片与所述离型膜粘结在一起;
多个第二胶粘片,粘结于各所述保护膜上,并位于所述第一胶粘片的另一侧;
其中,所述第二胶粘片导电且粘性小于所述第一胶粘片。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保护膜沿所述离型膜的轮廓设置,所述第二胶粘片的面积小于所述保护膜的面积且靠近所述离型膜的轮廓外侧设置,所述保护膜与所述第一胶粘片的形状向所述离型膜的轮廓内侧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离型膜包括:多个窗口,设置于所述各胶粘点的位置,所述第一胶粘片避让于所述窗口设置,所述保护膜与所述第二胶粘片的至少部分形状与所述窗口的位置对应其中,所述保护膜(13)为透明膜。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胶粘片的至少部分形状与所述窗口的位置对应,且所述保护膜为透明膜。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胶粘点的所述窗口数量为2个,且所述第二胶粘片位于所述2个窗口中间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胶粘片的形状为T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胶粘片为压敏胶和/或所述第二胶粘片为导电胶。
进一步地,所述离型膜的形状为圆形、环形或C形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离型膜还包括:至少一个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离型膜连接且向所述离型膜的外侧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延伸部具有定位孔。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线圈模组,包括:
线圈组件,所述线圈组件具有多个引脚;以及
根据上述第一方面中所述的垫片组件,所述垫片组件的多个所述保护膜与所述多个引脚一一对应,且多个所述保护膜通过所述第二胶粘片贴设于所述各引脚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垫片组件以及线圈模组,利用离型膜、保护膜以及与离型膜、保护膜配合的且粘性不同的第一胶粘片、第二胶粘片与线圈组件进行贴装。由此,使得线圈模组在与电子设备装配的过程中,线圈模组的引脚的触点上贴设的第二胶粘片可以保持清洁;同时还可以快速去除触点上的保护膜,避免因操作失误在线圈模组装配后保护膜遗留在电子产品内部,也进一步减少了撕除保护膜的操作步骤。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线圈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垫片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垫片组件的正视示意图(删除了部分零件);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垫片组件的后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线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垫片组件;11-离型膜;12-第一胶粘片;13-保护膜;14-第二胶粘片;15-延伸部;16-定位孔;17-窗口;
2-线圈组件;21-引脚;211-触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和电路并没有详细叙述。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申请文件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为易于说明,诸如“内”、“外”、“之下”、“下方”、“下部”、“上方”、“上部”等等的空间相关术语在此被用于描述图中例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将理解的是,空间相关术语可意欲包含设备在使用或操作中的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不同的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设备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元件于是将被定位为在该其它元件或特征“上方”。因而,示例术语“下方”能包含上方和下方的方位二者。设备可以以其它方式被定向(旋转 90度或处于其它方位),并且在此使用的空间相关描述词应该被相应地解释。
无线充电的感应线圈组件在与电子产品装配前,需要对线圈组件2 的引脚21上的导电胶位置进行检测,该导电胶在引脚21的触点211上,以保证对于导电胶位置精度的要求。同时,为避免导电胶受到污染,还会在导电胶表面贴设保护膜13。在现有技术中,为了满足上述要求,在保护膜13外层还会粘贴一层离型膜11,利用离型膜11可以快速的撕开保护膜13。当保护膜13没有随离型膜11从导电胶上脱离时,就需要工人手工撕除。当出现没有除去的保护膜13随线圈模组一同被装入到电子产品中时,会造成电子产品不能正常运行;同时,为了检测导电胶的位置,还需要在保压测试后撕开保护膜13,使导电胶完全暴露在外。在完成导电胶的位置测试后,为了便于装箱运输,还得再次贴上一层弱硅油的离型膜11。综上,现有技术中的工艺流程复杂,工人操作强度大。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线圈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垫片组件的删除部分零件后的正视示意图,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垫片组件1包括离型膜11、第一胶粘片12、保护膜13和第二胶粘片 14,离型膜11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胶粘点,多个胶粘点位于离型膜11 的同一侧,第一胶粘片12数量为多个,粘结于各胶粘点位置。保护膜 13的数量也为多个,多个保护膜13与各胶粘点一一对应,并通过第一胶粘片12与离型膜1粘结在一起,第二胶粘片14数量为多个,粘结于各保护膜13上,并位于第一胶粘片12的另一侧,其中第二胶粘片14 导电且粘性小于第一胶粘片1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垫片组件1,利用离型膜11、保护膜13以及与离型膜11、保护膜13配合的且粘性不同的第一胶粘片12、第二胶粘片14与线圈组件2进行贴装。使得线圈模组在与电子设备装配的过程中,线圈模组引脚21的触点211上贴设的第二胶粘片14可以保持清洁;同时还可以快速去除触点211上的保护膜13,避免因操作失误在线圈模组装配后保护膜13遗留在电子产品内部,也进一步减少了撕除保护膜13 的操作步骤。
本实施例中的垫片组件1除了可与线圈组件2配合使用,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需要对电子器件的触点211上贴设的第二胶粘片14进行防尘保护的工艺中。为此,离型膜11、保护膜13需要根据待防护的电子器件的触点211位置,进行适应性调整。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垫片组件的删除部分零件后的正视示意图,如图3所示,多个保护膜13沿离型膜11的轮廓设置,第二胶粘片 14的面积小于保护膜13的面积且靠近离型膜11的轮廓外侧设置,保护膜13与第一胶粘片12的形状向离型膜11的轮廓内侧延伸。本实施例中第二胶粘片14的面积被配置为与触点211的面积相适应,为了进一步提升保护膜13从第二胶粘片14的撕除效果,本实施例中加大了保护膜13 的面积,使得保护膜13的部分形状向内延伸(该部分没有覆盖在第二胶粘片14上),同时第一胶粘片12被配置为也同时向内延伸(与保护膜13 向内延伸部分配合),加强了离型膜11与保护膜13的粘贴效果。
图4是垫片组件的后视示意图,如图3-4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离型膜11包括多个窗口17,这些窗口17设置于各胶粘点的位置,第一胶粘片12避让于窗口17设置,保护膜13与第二胶粘片14的至少部分形状与窗口17的位置对应,其中保护膜13为透明膜。
自动光学检测(Automated Optical Inspection,英文简称AOI),是基于光学原理来对焊接生产中遇到的常见缺陷进行检测的设备。当自动检测时,机器通过摄像头自动扫描、采集图像,经过图像处理,检查出零部件上缺陷,并通过显示器或自动标志把缺陷显示/标示出来,供维修人员修整。在图4中的Ⅰ处示出了第二胶粘片14、保护膜13和第一胶粘片12粘贴在离型膜11上的正式图,Ⅱ处示出了保护膜13和第一胶粘片 12粘贴在离型膜11上的正式图,Ⅲ处示出了第一胶粘片12粘贴在离型膜11上的正式图,Ⅳ处示出了仅离型膜窗口17位置的正视图。本实施例中自动光学检测设备可利用窗口17,对保护膜13进行检测(如4图Ⅳ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保护膜13与第二胶粘片14为矩形结构,其中第二胶粘片14对应在两个窗口17的面积相等(如图3中Ⅰ处所示)。可选地,保护膜13的形状也可根据实际需求变换为不规则形状(如图3中Ⅱ处所示)。本实施例中对于第二贴胶片14的检测可以利用自动光学检测,降低了工人的操作强度。本实施例中的自动光学检测设备,采集到穿过透明的保护膜13以及窗口17的光线,进而可对贴设于触点211的第二胶粘片14的精确位置进行检测。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胶粘片的面积为15mm2-18mm2,保护膜的面积为28mm2-32mm2
优选地,每个胶粘点的窗口17数量为2个,且第二胶粘片14位于 2个窗口中间位置。本实施例中的窗口17布置形式可有效的为检测第二胶粘片14提供合适的区域,保证有足够的区域进行检测。同时两个窗口 17中间的区域还可以贴设第一胶粘片12,第一胶粘片12的面积的增大,可进一步使保护膜13的面积增加,此时保护膜13既能够盖住第二胶粘片14,又实现了与第一胶粘片12的大面积接触,极大地降低了保护膜 13无法一次性的从第二胶粘片14上撕下的情况发生。
容易理解,如图3中所示的2个窗口大致呈圆周分布,此时第二胶粘片14的沿圆周方向的尺寸更容易被检测到。当两个窗口17呈圆周的径向分布时,第二胶粘片14沿圆周径向部分的尺寸会更容易被检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待测工件触点211的具体布置形式进行选择。
如图3中Ⅲ处所示,进一步地,第一胶粘片12的形状为T形结构。为了第一胶粘片12避让开窗口17位置同时尽量保证粘贴面积,第一胶粘片12围绕着窗口周围设置,并充分利用了窗口17之间的面积,以及具有向离型膜11内轮廓方向延伸的部分形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胶粘片12为压敏胶和/或第二胶粘片14为导电胶。本实施例中在利用离型膜11撕开多个保护膜13的过程中,需要第一胶粘片12的粘度要高于第二胶粘片14的粘度,避免在离型膜11 撕开的过程中第二胶粘片12随着保护膜13被一同撕下,亦或是出现仅第一胶粘片12被撕下,而保护膜13仍留在第一胶粘片12上。为此,本实施例中第一胶粘片12被配置为压敏胶,第二胶粘片14被配置为导电胶。压敏胶是压敏胶粘剂的简称,工业上常用的压敏胶通常由丙烯酸异辛酯(IOA)或丙烯酸2-乙基己基酯(2-EHA)等单体通过共聚而成。这类压敏胶对大部分粘接表面都有比较理想的剥离强度,故而粘接效率极高。导电胶是一种固化或干燥后具有一定导电性的胶粘剂。它可以将多种导电材料连接在一起,使被连接材料间形成电的通路。本实施例中利用压敏胶相比于导电胶有更好的剥离强度,可以很好的实现离型膜11与保护膜13的粘贴效果。同时导电胶可以很好的实现线圈模组的引脚21与电子器件的电路导通效果,还可保证在保护膜13被撕下时,第二胶粘片 14还保留在引脚21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离型膜11的形状为圆形、环形或C形中的一种。本实施例中的离型膜11的形状可以根据线圈组件2中引脚21的位置进行适应性的改变。当多个引脚21呈圆形分布时,离型膜11可对应设置为圆形,还可以为了便于测量组装后的线圈模组的厚度,把离型膜 11设置为环形,此时环形暴露出了线圈模组中心区域,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利用该区域与线圈模组另一侧的区域,对线圈模组进行厚度检测。当引脚21之间距离较小且数量较少时,离型膜11可进一步减少材料,减少环形的部分区域,此时离型膜11为C型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对离型膜11的形状进行定制。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离型膜11还包括至少一个延伸部 15,延伸部15与离型膜11连接且向离型膜11的外侧延伸。当对离型膜 11进行撕除操作时,延伸部15可以为撕除动作提供着力点。优选地,延伸部数量为2个,且对称分布。此时在离型膜11撕除的过程中,发现有保护膜13没有跟随离型膜11一起撕除,可以选择另一个延伸部15 从另一个方向撕除,从而提升效率。
进一步地,延伸部15具有定位孔16。当对贴装好离型膜11的线圈模组进行运输、检测时,需要对其进行固定。延伸部15上的定位孔16 可以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同时当离型膜11从线圈模组上撕除后,为了便于回收利用,可以把多个离型膜11用定位孔16穿连起来堆放。
图5是线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和5所示,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线圈模组,包括线圈组件2以及上述实施例中的垫片组件1。其中,线圈组件2具有多个引脚21,垫片组件1中的多个保护膜13与多个引脚21一一对应,且多个保护膜13 通过第二胶粘片12贴设于各引脚21上。本实施例的线圈模组,利用离型膜11、保护膜13以及与离型膜11、保护膜13配合的且粘性不同的第一胶粘片12、第二胶粘片14,同时与线圈组件2进行贴装。使得线圈模组在与电子设备装配的过程中,线圈模组引脚21的触点211上贴设的第二胶粘片14可以保持清洁;同时还可以快速去除触点211上的保护膜 13,避免因操作失误在线圈模组装配后保护膜13遗留在电子产品内部,也进一步减少了撕除保护膜13的操作步骤。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引脚21数量为5个,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线圈组件2的引脚21数量还可为其他数量,例如3个、8个等。为此,垫片组件1上对应的保护膜13的数量也应适应性改变,以保证保护膜 13与引脚21一一对应。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垫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组件包括:
离型膜(11),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胶粘点,所述多个胶粘点位于所述离型膜(11)的同一侧;
多个第一胶粘片(12),粘结于所述各胶粘点位置;
多个保护膜(13),与所述各胶粘点一一对应,并通过所述第一胶粘片(12)与所述离型膜(11)粘结在一起;
多个第二胶粘片(14),粘结于各所述保护膜(13)上,并位于所述第一胶粘片(12)的另一侧;
其中,所述第二胶粘片(14)导电且粘性小于所述第一胶粘片(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垫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保护膜(13)沿所述离型膜(11)的轮廓设置,所述第二胶粘片(14)的面积小于所述保护膜(13)的面积且靠近所述离型膜(11)的轮廓外侧设置,所述保护膜(13)与所述第一胶粘片(12)的形状向所述离型膜(11)的轮廓内侧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垫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型膜包括:
多个窗口(17),设置于所述各胶粘点的位置,所述第一胶粘片(12)避让于所述窗口(17)设置,所述保护膜(13)与所述第二胶粘片(14)的至少部分形状与所述窗口(17)的位置对应,其中,所述保护膜(13)为透明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垫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胶粘点的所述窗口(17)数量为2个,且所述第二胶粘片(14)位于所述2个窗口(17)中间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垫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粘片(12)的形状为T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垫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粘片(12)为压敏胶和/或所述第二胶粘片(14)为导电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垫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型膜(11)的形状为圆形、环形或C形中的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垫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型膜(11)还包括:至少一个延伸部(15),所述延伸部(15)与所述离型膜(11)连接且向所述离型膜(11)的外侧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垫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15)具有定位孔(16)。
10.一种线圈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模组包括:
线圈组件(2),所述线圈组件(2)具有多个引脚(21);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垫片组件,所述垫片组件(1)的多个所述保护膜(13)与所述多个引脚(21)一一对应,且多个所述保护膜(13)通过所述第二胶粘片(14)贴设于所述各引脚(21)。
CN202121541200.XU 2021-07-07 2021-07-07 垫片组件以及线圈模组 Active CN2155929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41200.XU CN215592975U (zh) 2021-07-07 2021-07-07 垫片组件以及线圈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41200.XU CN215592975U (zh) 2021-07-07 2021-07-07 垫片组件以及线圈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92975U true CN215592975U (zh) 2022-01-21

Family

ID=79877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41200.XU Active CN215592975U (zh) 2021-07-07 2021-07-07 垫片组件以及线圈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9297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16921A (zh) * 2022-04-15 2022-07-08 博硕科技(江西)有限公司 一种垫片组件及线圈模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16921A (zh) * 2022-04-15 2022-07-08 博硕科技(江西)有限公司 一种垫片组件及线圈模组
CN114716921B (zh) * 2022-04-15 2023-05-26 博硕科技(江西)有限公司 一种垫片组件及线圈模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70629B2 (en) Display substrate, light-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testing alignment of light-on testing pin
US9377635B2 (en) Display device capable of detecting bonding defect
CN103329646B (zh) 下支承销配置确定设备和下支承销配置确定方法
US7724019B2 (en) Active device array substrate
CN215592975U (zh) 垫片组件以及线圈模组
JP2006332419A (ja) 固体撮像デバイス保護用粘着テープ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映像センサの実装方法
US9689656B2 (en) Workpiece holder and method using same for detecting lateral displacement of workpiece
CN111010805B (zh) 一种led灯珠固定方法、led灯带及移动终端
CN101059605B (zh) 检查显示板的装置和方法
CN102122478A (zh) 显示器及其接合阻抗的检测系统以及检测方法
CN103533771A (zh) 一种贴片机视觉系统
CN109102772A (zh) 驱动电路板和显示装置
CN105759472A (zh) 面板检测单元、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10060954B (zh) 显示基板及制作方法
KR102057921B1 (ko) 평판표시패널의 보호필름 박리장치
CN109079307A (zh) 一种新型焊接机及其焊接工艺
CN110102492B (zh) 电路板电性能检测冶具
CN105182013A (zh) 一种显示面板测试夹具
CN101170096A (zh) 电子组件及其基板
CN116386488B (zh) 电子纸阵列基板的检测方法以及检测设备
CN205910304U (zh) 一种基于射频探针和旋转关节基座的射频印制板测试装置
US20240110974A1 (en) Probe card and method for repairing probe card
KR20060047532A (ko) 영상 센서의 실장 방법 및 그것에 이용하는 점착 테이프
CN216432863U (zh) 一种汽车技术服务用贴片检测设备
CN112074103B (zh) 贴片组件、金属片以及贴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