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90404U - 一种载重子午线轮胎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载重子午线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90404U
CN215590404U CN202122468520.3U CN202122468520U CN215590404U CN 215590404 U CN215590404 U CN 215590404U CN 202122468520 U CN202122468520 U CN 202122468520U CN 215590404 U CN215590404 U CN 2155904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layer
belt
belt ply
b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6852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福香
张春颖
王君
刘连波
王传志
孙延辉
高同舜
丁海楠
王鹏君
苏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Doublestar Tire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Doublestar Tir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Doublestar Tire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Doublestar Tir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6852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904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904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904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载重子午线轮胎,属于子午线轮胎领域,该载重子午线轮胎至少包括胎冠,胎冠由外向内依次包括胎面、带束层、过渡层、胎体以及内衬层;带束层由外向内依次包括0号带束层、3号带束层、2号带束层、1号带束层;胎冠的花纹沟底部与0号带束层的上表面之间的胎冠厚度为4‑6mm;2号带束层两侧边缘处与胎体之间的垫胶厚度为0‑10mm。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载重子午线轮胎无法同时满足高强度、轻量化、低滚阻的技术问题,具有在保持现有强度基础上满足轻量化和低滚阻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载重子午线轮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子午线轮胎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载重子午线轮胎。
背景技术
由于全国高速公路发展,对车辆高速性能提出更高要求。随着汽车国六标准的推行,国内市场对节能减排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低滚动阻力轮胎可以达到节省燃油的效果。传统全钢载重子午线轮主要满足商用车耐久耐载性能要求,但是目前随着基础建设快速发展,高速公路建成,对轮胎性能要求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要求绿色环保,节能降耗,里程高。传统高油耗耐载型轮胎已经无法满足未来市场需求,需要轮胎在保持现有强度基础上进行轻量化和使用低滚阻胶料成为未来轮胎的发展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细节在以下附图和描述中提出,以使本申请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更加简明易懂。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载重子午线轮胎,解决了现有载重子午线轮胎无法同时满足高强度、轻量化、低滚阻的技术问题,具有在保持现有强度基础上满足轻量化和低滚阻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载重子午线轮胎,包括胎冠,所述胎冠由外向内依次包括胎面、带束层、过渡层、胎体以及内衬层;所述带束层由外向内依次包括0号带束层、3号带束层、2号带束层、1号带束层;所述胎冠的花纹沟底部与所述0号带束层的上表面之间的胎冠厚度为4-6mm;所述2号带束层两侧边缘处与所述胎体之间的垫胶的厚度为0-10mm。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2号带束层的宽度是胎面宽度的0.75-1.1倍。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1号带束层的宽度与3号带束层和0号带束层的宽度之和的大小差为0-20mm,且比所述2号带束层的宽度窄20-60mm。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胎圈,所述胎圈由外向内依次包括子口胶、内衬层、子口补强层、胎体、三角胶和钢丝圈;
所述子口补强层的外侧上端点与所述钢丝圈底部之间的高度为15-60 mm,所述子口补强层的内侧上端点与所述钢丝圈底部之间的高度为0-60mm。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三角胶的上端点定位在下胎侧高度的 50%-9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载重子午线轮胎,达到同时增加带束层和胎圈的张力,从而可提高轮胎操纵性能和最佳轮廓改善轮胎滚动阻力的目的,该载重子午线轮胎可以降低滚动阻力23%左右,可以使整车油耗降低4.6%,具有在保持现有强度基础上满足轻量化和低滚阻的特点。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载重子午线轮胎的胎冠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载重子午线轮胎的胎圈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载重子午线轮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1、0号带束层;2、3号带束层;3、2号带束层;4、1号带束层;5、垫胶;6、子口补强层;7、钢丝圈;8、三角胶;9、胎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基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其他类似情景。此外,还可以理解的是,虽然这种开发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可能是复杂并且冗长的,然而对于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相关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些设计,制造或者生产等变更只是常规的技术手段,不应当理解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不充分。
在本实用新型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除非另作定义,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一个”、“一种”、“该”等类似词语并不表示数量限制,可表示单数或复数。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术语“包括”、“包含”、“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模块(单元) 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以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以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连接”、“相连”、“耦接”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气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载重子午线轮胎,图1-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载重子午线轮胎的结构示意图及胎冠部位、胎圈部位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所示,该载重子午线轮胎至少包括胎冠,胎冠由外向内依次包括胎面、带束层、过渡层、胎体9以及内衬层;带束层由外向内依次包括0 号带束层1、3号带束层2、2号带束层3、1号带束层4;胎冠的花纹沟底部与0号带束层1的上表面之间的胎冠厚度a1为4-6mm;2号带束层3两侧边缘处与胎体9之间的垫胶5的厚度a2为0-10mm。该载重子午线轮胎通过调整胎冠部位材料布置以达到减小上胎侧曲率半径,增加带束层周向张力,与带束层相邻的胎体9张力减小的目的,通过减薄胎冠花纹沟底部与0号带束层1上表面胎冠胶的厚度及其2号带束层3两侧边缘与胎体9之间垫胶5的厚度,减少胎冠的胶料能量损失,降低滚阻和油耗,提高续航里程。
可选的,2号带束层3的宽度b1是胎面宽度b的0.75-1.1倍。进一步的, 1号带束层4的宽度b2与3号带束层2和0号带束层1的宽度之和b3的大小差为0-20mm,且比2号带束层3的宽度b1窄20-60mm。即1号带束层4的宽度b2比2号带束层3的宽度b1窄20-60mm,3号带束层2和0号带束层1 的宽度之和b3比2号带束层3的宽度b1窄20-60mm,且1号带束层4的宽度b2与3号带束层2和0号带束层1的宽度之和b3相差0-20mm。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在使用过程中,胎冠占比整个能量损失50%左右,该载重子午线轮胎通过胎冠、垫胶5、带束层的调整,减少能量损失10%,从而达到降低能量损失的目的。
如图2所示,还包括胎圈,胎圈由外向内依次包括子口胶、内衬层、子口补强层6、胎体9、三角胶8和钢丝圈7。如图3所示,子口补强层6的外侧上端点与钢丝圈7底部之间的高度h1为15-60mm,子口补强层6的内侧上端点与钢丝圈7底部之间的高度h2为0-60mm。进一步的,三角胶8的上端点定位在下胎侧高度H的50%-90%。该载重子午线轮胎通过弱化子口部位刚度的方式,以增大胎圈部位的曲率半径,而与胎圈相邻的胎体9张力增大,以达到在充气过程中胎圈是向轮辋边缘方向移变形动。
上述载重子午线轮胎采取以最佳张力控制理论(TCOT)指导,采用有限元分析和优化技术对轮胎结构进行优化。为了达到同时增加带束层和胎圈的张力可提高轮胎操纵性能和最佳轮廓改善轮胎滚动阻力的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最佳张力控制理论(TCOT)着重解决带束层端点和帘布层反包差级处的应力-应变集中问题。与传统法设计轮胎相比,在上胎侧的轮廓曲率半径小,而在胎圈部位的曲率半径增大;在充气过程中传统轮廓胎圈是离开轮辋边缘方向移变形动,而该轮廓是向轮辋边缘方向移变形动。采用这种理论设计轮胎轮廓,更加使用与标载,高速,高里程的目标。该载重子午线轮胎可以降低滚动阻力23%左右,可以使整车油耗降低4.6%,具有在保持现有强度基础上满足轻量化和低滚阻的特点。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5)

1.一种载重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胎冠,所述胎冠由外向内依次包括胎面、带束层、过渡层、胎体以及内衬层;所述带束层由外向内依次包括0号带束层、3号带束层、2号带束层、1号带束层;所述胎冠的花纹沟底部与所述0号带束层的上表面之间的胎冠厚度为4-6mm;所述2号带束层两侧边缘处与所述胎体之间的垫胶的厚度为0-1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重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2号带束层的宽度是胎面宽度的0.75-1.1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载重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1号带束层的宽度与3号带束层和0号带束层的宽度之和的大小差为0-20mm,且比所述2号带束层的宽度窄20-6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重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胎圈,所述胎圈由外向内依次包括子口胶、内衬层、子口补强层、胎体、三角胶和钢丝圈;
所述子口补强层的外侧上端点与所述钢丝圈底部之间的高度为15-60mm,所述子口补强层的内侧上端点与所述钢丝圈底部之间的高度为0-60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载重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胶的上端点定位在下胎侧高度的50%-90%。
CN202122468520.3U 2021-10-13 2021-10-13 一种载重子午线轮胎 Active CN2155904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68520.3U CN215590404U (zh) 2021-10-13 2021-10-13 一种载重子午线轮胎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68520.3U CN215590404U (zh) 2021-10-13 2021-10-13 一种载重子午线轮胎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90404U true CN215590404U (zh) 2022-01-21

Family

ID=798709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68520.3U Active CN215590404U (zh) 2021-10-13 2021-10-13 一种载重子午线轮胎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904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00086A (zh) 低纵横比卡车轮胎
KR101274462B1 (ko) 공기입 타이어
US7559349B2 (en) Pneumatic tire with circumferential and transversal reinforcement layers
CN108909374A (zh) 乘用全钢子午线轮胎及其成型过程中的反包方法
US20050133140A1 (en) Steel cord having ultrafine steel filaments to reinforce tire carcass and radial tire for passenger car using the same
US6672351B1 (en) Vehicle tire with continously reducing vertical spacing of tread surface with respect to breaker
JP4270928B2 (ja)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CN215590404U (zh) 一种载重子午线轮胎
JPS63166604A (ja) ラジアルタイヤ
CN211222914U (zh) 一种耐沟底裂的载重用轮胎
JPWO2012066766A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H06156022A (ja)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H1035219A (ja) 重荷重用ラジアルタイヤ
CN109278478A (zh) 一种低断面全钢子午线轮胎
CN214688885U (zh) 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的增强型胎圈结构
JP4279018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6640860B1 (en) Vehicle pneumatic tire with specified carcass length and/or curvature
CN215590403U (zh) 一种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
JP2002127713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212737640U (zh) 轮胎的胎唇结构及载重汽车全钢子午线轮胎
CN101541565B (zh) 充气轮胎
CN100411891C (zh) 全钢丝子午线结构轻型卡车胎
CN212219801U (zh) 备用轮胎
CN215153687U (zh) 一种新型带束层结构的轮胎
CN219618843U (zh) 一种半钢子午线轮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