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66179U - 一种再生率高的汽油机颗粒捕集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再生率高的汽油机颗粒捕集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66179U
CN215566179U CN202121503578.0U CN202121503578U CN215566179U CN 215566179 U CN215566179 U CN 215566179U CN 202121503578 U CN202121503578 U CN 202121503578U CN 215566179 U CN215566179 U CN 2155661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gear
trap
main body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0357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晓
周巧燕
余勇
戎永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Kai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Kai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Kai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Kai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50357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661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661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661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haust Gas After Trea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尾气净化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再生率高的汽油机颗粒捕集器,包括捕集器主体,所述捕捉器主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隔热罩,所述第一隔热罩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导热筒。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隔热罩、第一轴承、导热筒、隔热板、连接筒、第二轴承、第一齿轮和驱动机构,其中,当驱动马达打开时,通过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配合,使导热筒能转动,并通过转动的导热筒使捕集器主体能均匀受热,进而使捕集器主体的再生能力提高,同时,通过设置链条,使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紧密接触,并使第二齿轮的位置无法改变,从而防止第二齿轮发生跳动。

Description

一种再生率高的汽油机颗粒捕集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尾气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再生率高的汽油机颗粒捕集器。
背景技术
随着国六排放法规的逐步实施,为了减少汽油机颗粒物排放,GPF已经成为其后处理系统的标准配置。GPF过滤机理与DPF基本相同,排气以一定的流速通过多孔性的壁面,这个过程称为“壁流”(Wall-Flow)。壁流式颗粒捕集器由具有一定孔密度的蜂窝状陶瓷组成,通过交替封堵蜂窝状多孔陶瓷过滤体,排气流被迫从孔道壁面通过,颗粒物分别经过扩散、拦截、重力和惯性四种方式被捕集过滤。
颗粒捕集器的再生是指在长期工作中,捕集器里的颗粒物逐渐增加会引起发动机背压升高,导致发动机性能下降,所以要定期除去沉积的颗粒物,恢复捕集器的过滤性能。目前,颗粒捕集器在进行主动再生时,通常利用外界能量来提高捕捉器内的温度,使微粒着火燃烧。当捕集器中的温度达到550℃时,沉积的颗粒物就会氧化燃烧,如果温度达不到550℃,过多的沉积物就会堵塞捕捉器,这时就需要利用外加能源(例如电加热器,燃烧器或发动机操作条件的改变)来提高颗粒捕集器的温度,使颗粒物氧化燃烧,但在对颗粒捕集器进行加热时,若颗粒捕集器未均与受热,则容易颗粒捕集器内部的温度不均匀,进而导致再生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目前,在对颗粒捕集器进行加热时,若颗粒捕集器未均与受热,则容易颗粒捕集器内部的温度不均匀,进而导致再生效率较低,而提出的一种再生率高的汽油机颗粒捕集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再生率高的汽油机颗粒捕集器,包括捕集器主体,所述捕集器主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隔热罩,所述第一隔热罩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导热筒,所述导热筒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隔热板,所述隔热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的内壁和捕集器主体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连接筒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隔热罩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第一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一隔热罩的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隔热罩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隔热罩,所述第二隔热罩的左侧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加热管,所述电加热管位于通孔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导热筒与捕集器主体之间间隙为mm。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垫块,所述垫块的底部与捕集器主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垫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马达,所述驱动马达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相互啮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轮的表面和第二齿轮的表面均套接有链条,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均与链条相互啮合。
优选的,所述捕集器主体的左侧固定连通有进气管,所述捕集器主体的右侧设置有空心盒体,所述空心盒体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内壁和捕集器主体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S形出气管,所述S形出气管的上下两侧均贴合设置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的表面和空心盒体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空心安装板。
优选的,所述进气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十字安装架,所述十字安装架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右端为检测端,且温度传感器的右端位于捕集器主体的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隔热罩、第一轴承、导热筒、隔热板、连接筒、第二轴承、第一齿轮和驱动机构,其中,当驱动马达打开时,通过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配合,使导热筒能转动,并通过转动的导热筒使捕集器主体能均匀受热,进而使捕集器主体的再生能力提高,同时,通过设置链条,使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紧密接触,并使第二齿轮的位置无法改变,从而防止第二齿轮发生跳动。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空心盒体、S形出气管、散热片和空心安装板,其中,散热片对S形出气管起到散热作用,进而通过散热片使S形出气管内尾气的温度降低,从而降低高温尾气对环境的影响,同时,由于S形出气管与散热片之间接触面积较大,进而使散热片能吸收尾气中较多的热量,从而使尾气能降低至较低的温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B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C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正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隔热罩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空心盒体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十字安装架的侧视图。
图中:1、捕集器主体;2、第一隔热罩;3、第一轴承;4、导热筒;5、隔热板;6、连接筒;7、第二轴承;8、第一齿轮;9、驱动机构;91、垫块;92、驱动马达;93、转轴;94、第二齿轮;10、通孔;11、第二隔热罩;12、安装孔;13、电加热管;14、链条;15、进气管;16、空心盒体;17、连接孔;18、S形出气管;19、散热片;20、空心安装板;21、十字安装架;22、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参照图1-6,一种再生率高的汽油机颗粒捕集器,包括捕集器主体1,捕集器主体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隔热罩2,第一隔热罩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3,第一轴承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导热筒4,导热筒4与捕集器主体1之间间隙为1mm,导热筒4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隔热板5,隔热板5分别与第一隔热罩2和捕集器主体1接触,并且,隔热板5与第一隔热罩2之间和隔热板5与捕集器主体1之间的摩擦力均较小,进而使隔热板5、第一隔热罩2和捕集器主体1的磨损均较小,隔热板5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筒6,连接筒6的内壁和捕集器主体1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7,连接筒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8,第一隔热罩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机构9,驱动机构9与第一齿轮8相互啮合,第一隔热罩2的底部开设有通孔10,第一隔热罩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隔热罩11,第二隔热罩11的左侧开设有安装孔12,安装孔1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加热管13,电加热管13位于通孔10的下方,通过第一隔热罩2、第二隔热罩11和隔热板5,对电加热管13发生的热量进行阻隔,进而减小电加热管13的热量流失。
驱动机构9包括垫块91,垫块91的底部与捕集器主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垫块9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马达92,驱动马达9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93,转轴9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94,第二齿轮94与第一齿轮8相互啮合,第一齿轮8的表面和第二齿轮94的表面均套接有链条14,第一齿轮8和第二齿轮94均与链条14相互啮合,通过设置链条14,使第一齿轮8与第二齿轮94之间紧密接触,并使第二齿轮94的位置无法改变,从而防止第二齿轮94发生跳动。
实施例二
参照图1-8,捕集器主体1的左侧固定连通有进气管15,捕集器主体1的右侧设置有空心盒体16,空心盒体16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连接孔17,连接孔17的内壁和捕集器主体1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S形出气管18,S形出气管18的上下两侧均贴合设置有散热片19,散热片19的表面和空心盒体16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空心安装板20,通过设置空心盒体16、S形出气管18、散热片19和空心安装板20,其中,散热片19对S形出气管18起到散热作用,进而通过散热片19使S形出气管18内尾气的温度降低,从而降低高温尾气对环境的影响,同时,由于S形出气管18与散热片19之间接触面积较大,进而使散热片19能吸收尾气中较多的热量,从而使尾气能降低至较低的温度。
进气管1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十字安装架21,十字安装架2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22,温度传感器22的右端为检测端,且温度传感器22的右端位于捕集器主体1的内部,通过温度传感器22对捕集器主体1内的温度进行检测,并且,温度传感器22、电加热管13和驱动马达92均与车内的控制器电连接在一起,当捕集器主体1的温度达到一定值时,温度传感器22将信号传递给车内的控制器,通过控制器将电加热管13和驱动马达92关闭,从而使捕集器主体1的温度不会过高。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者使用该装置时,先通过进气管15使尾气进入捕集器主体1内,并通过捕集器主体1对尾气进行过滤,然后,通过S形出气管18,使过滤后的尾气排出,并且,通过散热片19使尾气的温度降低,当需要对捕集器主体1进行加热时,通过驱动马达92使第二齿轮94转动,然后,通过第一齿轮8和第二齿轮94的配合,使导热筒4转动,同时,通过电加热管13对转动的导热筒4对进行加热,再然后,通过加热后的导热筒4对捕集器主体1,此时,由于导热筒4能均匀受热,进而使捕集器主体1也能均匀受热,当捕集器主体1的温度达到一定值时,温度传感器22将信号传递给车内的控制器,通过控制器将电加热管13和驱动马达92关闭,从而使捕集器主体1的温度不会过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Claims (6)

1.一种再生率高的汽油机颗粒捕集器,包括捕集器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捕集器主体(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隔热罩(2),所述第一隔热罩(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3),所述第一轴承(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导热筒(4),所述导热筒(4)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隔热板(5),所述隔热板(5)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筒(6),所述连接筒(6)的内壁和捕集器主体(1)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7),所述连接筒(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8),所述第一隔热罩(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机构(9),所述驱动机构(9)与第一齿轮(8)相互啮合,所述第一隔热罩(2)的底部开设有通孔(10),所述第一隔热罩(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隔热罩(11),所述第二隔热罩(11)的左侧开设有安装孔(12),所述安装孔(1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加热管(13),所述电加热管(13)位于通孔(10)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率高的汽油机颗粒捕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筒(4)与捕集器主体(1)之间间隙为1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率高的汽油机颗粒捕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9)包括垫块(91),所述垫块(91)的底部与捕集器主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垫块(9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马达(92),所述驱动马达(9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93),所述转轴(9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94),所述第二齿轮(94)与第一齿轮(8)相互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再生率高的汽油机颗粒捕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8)的表面和第二齿轮(94)的表面均套接有链条(14),所述第一齿轮(8)和第二齿轮(94)均与链条(14)相互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率高的汽油机颗粒捕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捕集器主体(1)的左侧固定连通有进气管(15),所述捕集器主体(1)的右侧设置有空心盒体(16),所述空心盒体(16)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连接孔(17),所述连接孔(17)的内壁和捕集器主体(1)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S形出气管(18),所述S形出气管(18)的上下两侧均贴合设置有散热片(19),所述散热片(19)的表面和空心盒体(16)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空心安装板(2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再生率高的汽油机颗粒捕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1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十字安装架(21),所述十字安装架(2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22),所述温度传感器(22)的右端为检测端,且温度传感器(22)的右端位于捕集器主体(1)的内部。
CN202121503578.0U 2021-07-01 2021-07-01 一种再生率高的汽油机颗粒捕集器 Active CN2155661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03578.0U CN215566179U (zh) 2021-07-01 2021-07-01 一种再生率高的汽油机颗粒捕集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03578.0U CN215566179U (zh) 2021-07-01 2021-07-01 一种再生率高的汽油机颗粒捕集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66179U true CN215566179U (zh) 2022-01-18

Family

ID=798231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03578.0U Active CN215566179U (zh) 2021-07-01 2021-07-01 一种再生率高的汽油机颗粒捕集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661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566179U (zh) 一种再生率高的汽油机颗粒捕集器
CN210637139U (zh) 一种柴油发动机尾气颗粒捕集器的再生净化装置
WO2007107078A1 (fr) Dispositif de purification d'echappement par infrarouges et procede associe pour moteur diesel
JPH10121941A (ja) 排気ガス浄化装置
CN201554529U (zh) 柴油机尾气颗粒捕捉器燃油辅助加热再生系统
CN212508478U (zh) 一种柴油机排气微粒捕集与再生装置
CN112610308A (zh) 一种电加热驱动的颗粒捕捉器
CN206111288U (zh) 一种菫青石壁流式多孔蜂窝陶瓷微粒捕集器
JP3216218U (ja) ディーゼルフィルター汚染リサイクルシステム排出構成
CN2911201Y (zh) 柴油机尾气净化器
CN216617624U (zh) 一种柴油机dpf被动再生设备
CN208073589U (zh) 柴油机微粒捕捉器
CN201554528U (zh) 柴油机尾气颗粒捕捉器辅热再生系统的燃油燃烧室
CN217129625U (zh) 一种发动机尾气后处理装置
CN114856782B (zh) 一种基于废气涡流加热与电加热相结合的dpf再生装置
CN214836633U (zh) 一种柴油车后处理器电炉烘烤再生清灰装置
JPH04301130A (ja) 内燃機関の排気ガス浄化用フィルタ
CN212430889U (zh) 一种余热利用率高的废气处理装置
JPH04279715A (ja) 内燃機関の排気浄化装置
JP2516113Y2 (ja) 排出ガス後処理装置
CN114294079A (zh) 一种防爆发动机用尾气净化器
JPH0430329Y2 (zh)
JP3111828B2 (ja) 内燃機関の排気微粒子処理装置
JPS6320806Y2 (zh)
JPS58214316A (ja) 排気ガス浄化用フイル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