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21026U - 一种带有限位结构的压差取气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有限位结构的压差取气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21026U
CN215521026U CN202121640768.7U CN202121640768U CN215521026U CN 215521026 U CN215521026 U CN 215521026U CN 202121640768 U CN202121640768 U CN 202121640768U CN 215521026 U CN215521026 U CN 2155210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fferential pressure
pressure gas
silica gel
gas taking
gel ho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4076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涛
江游洋
林浩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Weifu Lida Catalytic Conver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Weifu Lida Catalytic Conver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Weifu Lida Catalytic Conver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Weifu Lida Catalytic Conver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4076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210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210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210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Measuring Fluid Press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限位结构的压差取气管,包括压差取气管,压差取气管的一端与颗粒捕捉器固连,另一端与硅胶软管可拆卸连接,硅胶软管远离压差取气管的一端通过第二喉箍与压差传感器可拆卸连接,压差取气管远离颗粒捕捉器的一端插入硅胶软管的内部,压差取气管插入硅胶软管的一端部外周壁上具有镦头,镦头与硅胶软管的内周壁过盈配合且密封;压差取气管的外周壁上还具有限位台,限位台位于硅胶软管靠近颗粒捕捉器的一侧,用于限制压差取气管的插入深度;镦头以及限位台与压差取气管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有限位结构的压差取气管,实现了硅胶软管的有效限位,不必反复调整装配位置,进而提升了生产效率,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带有限位结构的压差取气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尾气后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限位结构的压差取气管。
背景技术
现在汽车尾气后处理系统越来越完善,为实现颗粒捕捉器再生控制及节能减排作用,需要使用压差传感器测量颗粒捕捉器两端的压差,测量的数值用于计算颗粒捕捉器的负载情况。
相关技术中,压差传感器与颗粒捕捉器的连接方式为:在颗粒捕捉器两端分别布置两根取气管,取气管与硅胶软管一侧通过喉箍固定,硅胶软管另一侧与压差传感器通过喉箍固定。现有连接结构在取气管与硅胶软管装配时,取气管插入深度通过目视控制,需多次调整方能满足要求,生产效率低。另外,由于通过目视装配,装配误差大,导致后续硅胶软管与压差传感器装配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限位结构的压差取气管,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硅胶软管的有效限位,不必反复调整装配位置,进而提升生产效率。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带有限位结构的压差取气管,包括压差取气管,所述压差取气管的一端与颗粒捕捉器固连,另一端与硅胶软管可拆卸连接,所述硅胶软管远离所述压差取气管的一端通过第二喉箍与压差传感器可拆卸连接,所述压差取气管远离所述颗粒捕捉器的一端插入所述硅胶软管的内部,所述压差取气管插入所述硅胶软管的一端部外周壁上具有镦头,所述镦头与所述硅胶软管的内周壁过盈配合且密封;所述压差取气管的外周壁上还具有限位台,所述限位台位于所述硅胶软管靠近所述颗粒捕捉器的一侧,用于限制所述压差取气管的插入深度;所述镦头以及所述限位台与所述压差取气管一体成型。
可选的,所述镦头为锥形凸起,所述镦头的最大外径与所述硅胶软管的内径比为11/10~3/2。
可选的,所述限位台为环形凸起,所述限位台的最大外径与所述硅胶软管的内径比为13/10~9/5。
可选的,所述镦头、所述限位台以及所述压差取气管均同轴。
可选的,所述硅胶软管的外周壁上还连接有第一喉箍,所述第一喉箍位于所述镦头与所述限位台之间,所述压差取气管通过所述第一喉箍与所述硅胶软管可拆卸连接。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有限位结构的压差取气管,一方面实现了硅胶软管的有效限位,不必反复调整装配位置,进而提升了生产效率;另一方面无需新增零件,有助于汽车轻量化,并且模具成型简单,一次成型,大大降低了模具成本,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有限位结构的压差取气管的主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有限位结构的压差取气管的图1的A处放大剖视图;
图中:1、压差取气管;2、镦头;3、限位台;4、硅胶软管;5、第一喉箍;6、压差传感器;7、第二喉箍;8、颗粒捕捉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为一种带有限位结构的压差取气管,包括压差取气管1,压差取气管1的一端与颗粒捕捉器8固连,另一端与硅胶软管4可拆卸连接,硅胶软管4远离压差取气管1的一端通过第二喉箍7与压差传感器6可拆卸连接,压差取气管1远离颗粒捕捉器8的一端插入硅胶软管4 的内部,压差取气管1插入硅胶软管4的一端部外周壁上具有镦头2,镦头2与硅胶软管4的内周壁过盈配合且密封;压差取气管1的外周壁上还具有限位台3,限位台3位于硅胶软管4靠近颗粒捕捉器8的一侧,用于限制压差取气管1的插入深度L;镦头2以及限位台3与压差取气管1一体成型。
在本实施例中,一方面,该插入深度L可以通过调整一体成型模具中限位台3的位置灵活调整插入深度L的距离;另一方面,无需新增零件,有助于汽车轻量化,并且模具成型简单,一次成型,大大降低了模具成本;另一方面,该限位台3的设置实现了硅胶软管4的有效限位,不必反复调整装配位置,进而提升了生产效率。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镦头2为锥形凸起,镦头2的最大外径与硅胶软管4的内径比为11/10~3/2。
在本实施例中,镦头2的最大外径与硅胶软管4的内径比为11/10,且镦头2直径大的一端靠近该颗粒捕捉器8;当镦头2的最大外径与硅胶软管4的内径比为11/10时,能保证压差取气管1与硅胶软管4的密封性能的情况下,还能较轻松的插入;在另一示例中,镦头2的最大外径与硅胶软管4的内径比为13/10,此时能保证压差取气管1与硅胶软管4的密封性能的情况下,插入时较费劲;在另一示例中,镦头2的最大外径与硅胶软管4的内径比为3/2,此时能保证压差取气管1与硅胶软管4的密封性能的情况下,插入时非常费劲。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限位台3为环形凸起,限位台 3的最大外径与硅胶软管4的内径比为13/10~9/5。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台3的最大外径与硅胶软管4的内径比为11/8;可选的,限位台3的最大外径与硅胶软管4的内径比可以在13/10~9/5范围内灵活调整,均可实现硅胶软管4的有效限位。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镦头2、限位台3以及压差取气管1均同轴。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硅胶软管4的外周壁上还连接有第一喉箍5,第一喉箍5位于镦头2与限位台3之间,压差取气管1通过第一喉箍5与硅胶软管4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带有限位结构的压差取气管的工作原理:
首先,压差取气管1插入硅胶软管4;然后,硅胶软管4顶到限位台 3时停止插入;最后,将套设于硅胶软管4上的第一喉箍5收紧,此时镦头2、限位台3以及第一喉箍5的收紧配合在一起,即保证了压差取气管 1与硅胶软管4的密封性能,还实现了硅胶软管4的有效限位,不必反复调整装配位置,提升了生产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有限位结构的压差取气管,一方面实现了硅胶软管的有效限位,不必反复调整装配位置,进而提升了生产效率;另一方面无需新增零件,有助于汽车轻量化,并且模具成型简单,一次成型,大大降低了模具成本,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带有限位结构的压差取气管,包括压差取气管(1),所述压差取气管(1)的一端与颗粒捕捉器(8)固连,另一端与硅胶软管(4)可拆卸连接,所述硅胶软管(4)远离所述压差取气管(1)的一端通过第二喉箍(7)与压差传感器(6)可拆卸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差取气管(1)远离所述颗粒捕捉器(8)的一端插入所述硅胶软管(4)的内部,所述压差取气管(1)插入所述硅胶软管(4)的一端部外周壁上具有镦头(2),所述镦头(2)与所述硅胶软管(4)的内周壁过盈配合且密封;所述压差取气管(1)的外周壁上还具有限位台(3),所述限位台(3)位于所述硅胶软管(4)靠近所述颗粒捕捉器(8)的一侧,用于限制所述压差取气管(1)的插入深度;
所述镦头(2)以及所述限位台(3)与所述压差取气管(1)一体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限位结构的压差取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镦头(2)为锥形凸起,所述镦头(2)的最大外径与所述硅胶软管(4)的内径比为11/10~3/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限位结构的压差取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台(3)为环形凸起,所述限位台(3)的最大外径与所述硅胶软管(4)的内径比为13/10~9/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限位结构的压差取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镦头(2)、所述限位台(3)以及所述压差取气管(1)均同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限位结构的压差取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软管(4)的外周壁上还连接有第一喉箍(5),所述第一喉箍(5)位于所述镦头(2)与所述限位台(3)之间,所述压差取气管(1)通过所述第一喉箍(5)与所述硅胶软管(4)可拆卸连接。
CN202121640768.7U 2021-07-19 2021-07-19 一种带有限位结构的压差取气管 Active CN2155210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40768.7U CN215521026U (zh) 2021-07-19 2021-07-19 一种带有限位结构的压差取气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40768.7U CN215521026U (zh) 2021-07-19 2021-07-19 一种带有限位结构的压差取气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21026U true CN215521026U (zh) 2022-01-14

Family

ID=79813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40768.7U Active CN215521026U (zh) 2021-07-19 2021-07-19 一种带有限位结构的压差取气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210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521026U (zh) 一种带有限位结构的压差取气管
CN209588398U (zh) 一种燃气热水器的壳体结构
CN208181034U (zh) 一种自带压力测试接头的制动气室装置
CN204941743U (zh) 一种轻型汽车用可调式空滤器进气连接管
CN209212373U (zh) 一种中冷管路消音器以及中冷管路总成
CN212616909U (zh) 一种汽车进气系统的进气端锥壳体结构
CN205938260U (zh) 一种通风管道连接器
CN203271891U (zh) 半壳式排气歧管
CN203783689U (zh) 一种汽车增压发动机泄气噪音消音装置
CN208416961U (zh) 一种具有密封机构的螺杆空压机排气端
CN219570192U (zh) 一种高强度中冷器气室
CN216952074U (zh) 氧气袋快充接头
CN206562955U (zh) 超薄型中冷器气室
CN205341676U (zh) 与主管连接的分管连接端成型模具
CN202108624U (zh) 变截面气体导通管
CN205064144U (zh) 一种集成中冷器的发动机进气歧管
CN208456853U (zh) 一种螺杆空压机排气端
CN212400051U (zh) 一种抽真空的芯棒
CN204568361U (zh) 冷媒连接管的封口塞
CN213579953U (zh) 一种气室试压堵头
CN220185212U (zh) 一种挖掘机消声器
CN209896805U (zh) 一种电机电容罩
CN211175837U (zh) 一种sf6气室用充气和校验装置
CN210660857U (zh) 一种半圆形铝模连接件
CN217681939U (zh) 一种排气系统传感器基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