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03786U - 穿戴物品 - Google Patents

穿戴物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03786U
CN215503786U CN202120221300.8U CN202120221300U CN215503786U CN 215503786 U CN215503786 U CN 215503786U CN 202120221300 U CN202120221300 U CN 202120221300U CN 215503786 U CN215503786 U CN 2155037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main body
absorbent main
wearing article
art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2130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沖坂浩一
川口宏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037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037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穿戴物品(1)中,外装片(3)为在腰身区域(11)中在吸收性主体(2)的前后端区域(2A,2B)接合,在它们之间的区域(2C)与吸收性主体(2)不接合的状态。俯视最大伸长状态的穿戴物品(1)时,外装片(3)的下端缘(3d)处于与吸收性主体(2)的下端(2d)相同的位置或超过下端(2d)。外装片(3)的第一弹性化区域(51)的宽度为15mm以上且35mm以下。穿戴穿戴物品时的腰部开口部(WH)的压力比第一弹性化区域(51)的压力低。俯视最大伸长状态时,吸收性主体(2)的从下端(2d)到第一弹性化区域(51)的宽度的中心位置的距离(K)为100mm以上且200mm以下。

Description

穿戴物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次性尿布等穿戴物品。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次性尿布的外装体形成为裙子型的外装体。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带裙部的一次性尿布,其包括将吸收性主体的两端部接合的前侧带部件和后侧带部件,在比这些带部件靠下侧的位置具有前侧裙部和后侧裙部。
本申请人之前提出了一种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包括矩形的腹侧片部件、矩形的背侧片部件、架设于这些部件并固定的吸收性主体,腹侧片部件和背侧片部件分别具有:主体部,其在左右两侧具有侧封部;和延伸部,其从该主体部向裆部侧延伸(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20167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480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穿戴物品,其具有腰部开口部、一对腿部开口部、位于该腰部开口部与该腿部开口部之间的腰身区域。
所述穿戴物品包括:吸收性主体,其具有长度方向和与该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和外装片,其配置于该吸收性主体的外表面而覆盖该吸收性主体。
所述外装片形成为在所述腰身区域与所述吸收性主体的沿着所述长度方向的前端区域和后端区域接合,并且在该前端区域与该后端区域之间的区域与该吸收性主体不接合的状态。
所述外装片在所述腰身区域具有沿着所述穿戴物品的所述宽度方向可伸缩的弹性化区域。
在将所述穿戴物品放置成平坦的状态且使其为最大伸长状态时,在俯视时,所述外装片的下端缘处于与所述吸收性主体的下端相同的位置,或超过该吸收性主体的下端。
穿戴所述穿戴物品时的所述腰部开口部的压力比穿戴该穿戴物品时的所述弹性化区域的压力低,
所述弹性化区域的宽度为15mm以上且35mm以下,
在俯视时,在所述最大伸长状态时从所述吸收性主体的下端到所述弹性化区域的宽度的中心位置的距离为100mm以上且200mm以下。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穿戴物品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将图1所示的尿布展开且使其最大程度伸长了的伸长状态下的肌肤相对面侧(内表面侧)的展开俯视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将尿布放置成平坦的状态,且使其为最大伸长状态时的尿布的俯视图,图3的(a)和(b)是说明外装片的下端缘和吸收性主体的下端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将尿布放置成平坦的状态,且使其为自然状态时的尿布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髂骨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穿戴者的腰部的滑落力的计算方法的说明图。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穿戴物品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带裙部的一次性尿布中,前侧裙部和后侧裙部各自的下端的位置比吸收性主体的下端的位置高,因此,当穿戴该文献中记载的一次性尿布时,会从裙部的下端看到吸收性主体。因此,在穿戴着该文献中记载的一次性尿布的状态下外出时,外观看来不好,不适合外出。
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是代替内衣来穿戴的物品,不考虑其代替外部衣物来穿戴的情况。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即使在穿戴它的状态外出,外观也良好的穿戴物品。
以下,对于本实用新型,基于其优选的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进行说明。图1和图2中表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裙型一次性尿布1。如图1和图2所示,尿布1包括吸收性主体2和配置于其外表面的外装片3。尿布1具有腰部开口部WH和一对腿部开口部LH、LH。外装片3在腰部开口部WH与腿部开口部LH之间具有腰身区域11,沿着腰部开口部WH具有腰部区域12。腰部区域12形成于腰部开口部WH的开口缘与腰身区域11的上端之间。另外,外装片3除了腰部区域12和腰身区域11之外,还具有位于比腰身区域11靠下方的下方区域13。
本说明书中,“肌肤相对面”是着眼于尿布或其构成部件(例如吸收性主体)时,在穿戴尿布时面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的面,即相对靠近穿戴者的肌肤的一侧,“非肌肤相对面”是尿布或其构成部件中的、穿戴尿布时面向肌肤侧的相反侧的面,即相对远离穿戴者的肌肤的一侧。
吸收性主体2是在穿戴尿布1的状态下以覆盖穿戴者的胯裆部的方式配置的部件。吸收性主体2在穿戴者的腰围方向上是非伸缩性的。此外,以下的说明中,将尿布1的腰围方向均称为宽度方向,图中,以符号Y表示。另外,将与腰围方向正交的方向均称为纵向或长度方向,图中,以符号X表示。
吸收性主体2具有长度方向X和宽度方向Y,如图2所示,在最大伸长状态下形成纵长的大致矩形形状。本说明书中,“最大伸长状态”是指,使尿布1为展开状态,使该展开状态的尿布1扩展至使各部分的弹性部件最大程度地伸长而成为设计尺寸(与在排除一切弹性部件的影响的状态下平面状扩展时的尺寸相同)的状态。吸收性主体2划分成位于沿着长度方向X的两端区域的前端区域2A和后端区域2B以及位于它们之间的区域的中央区域2C。穿戴尿布1时,前端区域2A和后端区域2B位于穿戴者的腹侧部和背侧部。另一方面,中央区域2C位于穿戴者的胯裆部。
如图2所示,吸收性主体2包括形成肌肤相对面的液体透过性的正面片21、形成非肌肤相对面的液体不透过性或液体难透过性的背面片(未图示)、和介于两个片之间的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22,通过将它们由粘接剂等公知的接合手段一体化而构成。
如图2所示,吸收性主体2在肌肤相对面的沿着长度方向X的两侧缘部25、25具有一对防漏翻边23、23。在各防漏翻边23的自由端部的附近,沿着纵向X以伸长状态配置有一条以上的线状的防漏翻边形成用的弹性部件24。防漏翻边23通过以伸长状态配置的弹性部件24在穿戴尿布1时收缩而至少在裆部立起。由此,阻止尿等排泄物向宽度方向Y外侧流出。
作为形成正面片21、背面片(未图示)、吸收体22、防漏翻边23的片和弹性部件24,能够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与目前用于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相同的材料。例如,作为正面片21,能够使用单层或多层结构的无纺布、开孔膜等。作为背面片(未图示),能够使用透湿性的树脂膜等。作为吸收体22,能够使用包括由吸收性聚合物的颗粒或纤维材料等构成的吸收性材料的吸收性芯被棉纸包覆的结构。作为形成防漏翻边23的片,能够使用液体抵抗性或拨水性且透气性的片。作为弹性部件24,能够使用橡胶线等。
吸收体22也可以形成为由上层和下层构成的双层结构。此时,优选上层的吸收性材料含有吸收性聚合物和纤维材料。作为纤维材料,优选为吸水性纤维。作为吸水性纤维,例如能够举出:针叶树浆、阔叶树浆等木浆、棉浆、麻浆等非木浆等天然纤维;阳离子化浆、丝光化浆等改性浆(以上是纤维素类纤维);亲水性合成纤维等,能够单独使用它们的一种或混合两种以上使用。作为吸收性聚合物,一般使用颗粒状的聚合物,但也可以是纤维状的聚合物。颗粒状的吸收性聚合物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为球状、块状、袋状、无定形状。典型而言,吸收性聚合物将丙烯酸或丙烯酸碱金属盐的聚合物或共聚物作为主体。下层的吸收性材料优选含有吸收性聚合物,优选下层的吸收性材料中含有80%以上且100%以下的吸收性聚合物。上层和下层分别被包芯片夹持。
如图1和图2所示,外装片3是覆盖吸收性主体2的部件,也是形成尿布1的外形的部件。外装片3包括穿戴尿布1时配置于穿戴者的腹侧的前侧片部件即腹侧片部件3A、配置于穿戴者的背侧的后侧片部件即背侧片部件3B。如图2所示,腹侧片部件3A和背侧片部件3B在最大伸长状态下分别形成为在宽度方向Y上较长的大致矩形形状。腹侧片部件3A在腰身区域11与吸收性主体2的前端区域2A接合,背侧片部件3B在腰身区域11与吸收性主体2的后端区域2B接合。腹侧片部件3A和背侧片部件3B在下方区域13分别为与吸收性主体2不接合的状态。另外,在吸收性主体2的中央区域2C,成为与腹侧片部件3A和背侧片部件3B分别不接合的状态。该接合中使用例如粘接剂等公知的接合手段。
接合了吸收性主体2的腹侧片部件3A和背侧片部件3B中,如图2所示,腹侧片部件3A的沿着纵向X的两侧缘部3a、3a和背侧片部件3B的沿着纵向X的两侧缘部3b、3b沿着纵向X接合,由此如图1所示,在尿布1形成有一对侧封部4、4。侧封部4遍及外装片3的纵向X的全长地延伸。该接合中使用例如热封、高频封合、超声波封合、粘接剂等公知的接合手段。通过该接合,在尿布1中,与侧封部4一起形成腰部开口部WH和一对腿部开口部LH、LH。
如图3的(a)所示,尿布1在将其放置成平坦的状态且使其为最大伸长状态时的俯视图中,外装片3的下端缘3d处于与吸收性主体2的下端2d相同的位置,或如图3的(b)所示,下端缘3d超过吸收性主体2的下端2d。下端2d和下端缘3d是在上述的俯视图中、纵向X的最下方的位置。外装片3的下端缘3d和吸收性主体2的下端2d为这样的配置关系,因此在穿戴尿布1时,不易从外装片3的下端缘3d看到吸收性主体2。因此,尿布1能够代替外部衣物穿着,即使在穿戴的状态下外出,外观也良好。
如图4所示,在将尿布1放置成平坦的状态且使其为自然状态时的尿布1的俯视图中,外装片3中的、下方区域13的宽度方向Y的长度随着向纵向X的下方去而逐渐增加。其结果是,外装片3呈现裙子样式的外观。自然状态是不施加外力的状态。在自然状态下,外装片3呈现裙子样式的外观,因此,能够将尿布1作为外部衣物的代替品而没有抵抗心理地使用。
如图4所示,腹侧片部件3A和背侧片部件3B在腰身区域11具有可沿着宽度方向Y伸缩的第一弹性化区域51,在第一弹性化区域51与腿部开口部LH之间还具有可沿着宽度方向Y伸缩的第二弹性化区域52。腹侧片部件3A和背侧片部件3B除了腰身区域11之外,在腰部区域12还进一步具有可沿着宽度方向Y伸缩的第三弹性化区域53。尿布1在下方区域13的整个区域、即腰身区域11的下端与外装片3的下端缘3d之间的区域,为不配置可沿着宽度方向Y伸缩的弹性化区域的状态。如图3的(a)和(b)所示,腰部区域12是腹侧片部件3A和背侧片部件3B的各个中,从纵向X上的腰部开口部WH的开口缘1e起、直至向下方离开30mm的位置的区域。如该图所示,腰身区域11是腹侧片部件3A和背侧片部件3B的各个中,纵向X上的腰部区域12与腿部开口部LH的开口缘上端1f之间的区域。
穿戴尿布1时的腰部开口部WH的压力比穿戴尿布1时的第一弹性化区域51的压力低。第一弹性化区域51优选配置于在穿戴尿布1时,与从穿戴者的髂嵴到髂前上棘的部位(以下称为髂骨区域)抵接的部位。髂嵴和髂前上棘是解剖学的术语。髂嵴是图5中以Q1表示的部位,髂前上棘是该图中以Q2表示的部位。尿布1中,与提高腰部开口部的束紧压力相比,与穿戴者的髂骨区域对应的第一弹性化区域51的束紧压力较高,因此,与腰部开口部WH相比,第一弹性化区域51容易与穿戴者的身体贴紧,能够防止腰部开口部WH的下滑。尿布1对于腹部突出的婴儿是特别有效的。
图6表示将婴儿身体看作圆锥的状态。图中,θ表示相对于腰部(点A)的切线的垂线和朝向身体中心的水平线所构成的角度,F表示弹性体的束紧力,P表示F引起的摩擦力,f1表示F引起的滑落力,f2表示垂直阻力。在此,f1=Fsinθ,另外,P=νN=νf2=νFcosθ(ν表示摩擦系数),因此,点A的朝向下方的滑落力Z以下式表示。
Z=f1-P=Fsinθ-νFcosθ=F(sinθ-νcosθ)
根据该式能够理解,在腰部开口部WH处于发生滑落的状态时,束紧力(F)越大,滑落力越大。
第一弹性化区域51的尿布1的穿戴时的压力优选为1.1kPa以上且2.5kPa以下。当第一弹性化区域51的穿戴时的压力低于1.1kPa时,难以将第一弹性化区域51固定于穿戴者的髂骨区域,其结果导致尿布1滑落,穿戴状态下的尿布1的外观非常差。特别是在吸收性主体2的中央区域2C,垂晃显著,成为尿和大便泄漏的原因。另一方面,当第一弹性化区域51的穿戴时的压力超过2.5kPa时,过度束紧穿戴者的身体,尿布1的穿戴操作变得困难。从更有效地防止尿布1的滑落,且进一步提高穿戴状态下的尿布1的外观和尿布1的穿戴操作性的观点看,第一弹性化区域51的穿戴时的压力优选为1.1kPa以上且2.0kPa以下,更优选为1.2kPa以上且1.8kPa以下。
第一弹性化区域51的穿戴时的压力能够通过例如调整第一弹性部件5a的原材料、纤度(粗细度)、伸长率、或配设间隔来控制。
就第一弹性化区域51的穿戴时的压力而言,在周长为500mm的圆筒穿戴尿布1,利用穿戴压测量装置((株)Ami-tec制的接触压测量器(AMI3037-2))测量。具体的测量方法如下。
〔第一弹性化区域51的压力的测量方法〕
使用
Figure BDA0002918329940000071
的气袋,以气袋的中心位于腰部开口部的前端部的方式放置,测量穿戴压(P1)。放置气袋的尿布宽度方向的位置设为一对侧封部4、4与吸收性主体2的两侧缘部25、25的大致中心。接着,在尿布1的纵向上移动5mm气袋的中心并测量穿戴压(P2)。同样,以5mm间隔进行测量,得到P3、P4、P5、……、Pn。P1至Pn的测量是在外装片3的从腰部开口部到腿部开口部的形成有侧封部的范围中进行的。关于P1至Pn,在腹侧片部件3A中,左右各两个点地进行合计4个点的测量。将它们的平均值设为腹侧片部件3A的穿戴压。同样,背侧片部件3B中,也进行合计4个点的测量,将平均值设为背侧片部件3B的穿戴压。将P1至Pn的值中连续符合1.1kPa以上且2.5kPa以下的范围的部位间的距离设为第一弹性化区域51的宽度。例如,在从P3到P6符合的情况下,设为区域的宽度=(6-3)×5=15mm。另外,此时的第一弹性化区域51中的宽度的中心设为测量点3与测量点6的中点。
将圆筒的周长设为500mm的原因在于,作为穿戴尿布1的主要对象者的婴儿的腹部长度的平均值约为500mm。此外,这里所说的腹部的长度是考虑了婴儿的姿势变化时的腹部的周长的变化,在站立和坐姿进行了测量的腹部的平均值。
穿戴尿布时的腰部开口部WH的压力比第一弹性化区域51的压力低,优选设为0.3kPa以上且1.5kPa以下,更优选为0.4kPa以上且1.2kPa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4kPa以上且1.0kPa以下。该压力优选比穿戴尿布时的第一弹性化区域51的压力的平均值低0.5kPa以上且1.0kPa以下。通过将腰部开口部WH的压力设在上述范围内,在穿戴尿布1时容易扩开腰部开口部WH,容易进行穿戴操作。腰部开口部WH的压力能够通过与已叙述的第一弹性化区域51的压力一样的方法测量。腰部开口部WH的压力能够通过例如调整腰部弹性部件5c的原材料、纤度、伸长率、或配设间隔来控制。此外,在腰部开口部WH的压力进入第一弹性化区域51的压力的范围的情况下,该位置包含于第一弹性化区域51。
穿戴尿布时的第二弹性化区域52的压力优选设为0.2kPa以上且0.8kPa以下,进一步优选设为0.3kPa以上且0.6kPa以下。由此,能够使尿布1以适度的压力与穿戴者的身体贴紧,能够有效地防止漏液。第二弹性化区域52在穿戴了尿布1的情况下,与穿戴者的比髂骨区域靠下侧的区域(下腹部)抵接。第二弹性化区域52的压力能够通过与之前叙述的第一弹性化区域51的压力一样的方法测量。与此相关联,在尿布1中,优选在比较穿戴尿布时的、腰部开口部WH、第一弹性化区域51和第二弹性化区域52的压力时,第一弹性化区域51的压力最高,腰部开口部WH的压力次高,第二弹性化区域52的压力最低。通过对各部位的压力设置这种排序,不仅能够有效地防止穿戴中的尿布1的滑落,而且能够使得尿布1舒适地与穿戴者的身体贴合,有效地防止漏液。
穿戴者的从髂嵴到髂前上棘的部位具有一定的宽度,通过将第一弹性化区域51在该宽度的范围内固定于该部位,能够有效地防止尿布1的滑落。从该观点来看,第一弹性化区域51的宽度W(参照图3),即沿着尿布1的纵向X的第一弹性化区域51的长度为15mm以上且35mm以下。当该宽度W为20mm以上且35mm以下,特别是25mm以上且30mm以下时,能够有效地防止尿布1的滑落,而且能够进一步提高尿布1的穿戴操作性(穿戴容易度等)。从同样的观点来看,第二弹性化区域52的宽度优选为40mm以上且70mm以下,特别优选为45mm以上且65mm以下。如果第一弹性化区域51的宽度W满足15mm以上且35mm以下,则在腹侧片部件3A和背侧片部件3B中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穿戴了尿布1的状态下,为了使第一弹性化区域51与穿戴者的从髂嵴到髂前上棘的部位抵接,尿布1的尺寸和穿戴者的体格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考虑作为短裤型尿布的主要穿戴对象的婴儿时,俯视设为图3所示的最大伸长状态时的尿布1时,从吸收性主体2的下端2d到第一弹性化区域51的宽度的中心的位置的距离K为100mm以上且200mm以下。此外,腹侧片部件3A和背侧片部件3B的任一者中,优选从下端2d到第一弹性化区域51的中心位置的距离K相同。通过将距离K设为120mm以上且180mm以下,特别是设为130mm以上且160mm以下,能够使第一弹性化区域51更顺利地抵接于穿戴者的髂骨区域。如果距离K满足100mm以上且200mm以下,则在腹侧片部件3A和背侧片部件3B中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如图2和图5所示,外装片3的腹侧片部件3A和背侧片部件3B分别具有外层无纺布31、内层无纺布32和配置于这些无纺布31、32间的多条弹性部件。可沿着宽度方向Y伸缩的弹性化区域通过利用外层无纺布31和内层无纺布32这两个片,夹持固定在宽度方向Y上为伸长状态的弹性部件而形成。外层无纺布31形成尿布1的外表面。内层无纺布32配置于外层无纺布31的肌肤相对面侧。在腰身区域11的第一弹性化区域51中配置有第一弹性部件5a,在第二弹性化区域52中配置有第二弹性部件5b。在腰部区域12中配置有腰部弹性部件5c。
外层无纺布31和内层无纺布32可以是同种类,或者也可以是不同种类。典型而言,无纺布31、32是非伸缩性的,但也可以具有伸缩性。作为非伸缩性的片,例如可举出各种制法的无纺布。具体而言,能够示例纺粘无纺布、热风无纺布、针刺无纺布。作为弹性部件5a、5b、5c,能够使用与之前叙述的弹性部件24同样的部件。
如图2所示,外层无纺布31具有比由外层无纺布31和内层无纺布32夹持固定腰部弹性部件5c的部位进一步延伸出的长度,外层无纺布31中的比内层无纺布32延伸出的延伸区域31A、31A被折回至吸收性主体2侧。吸收性主体2的长度方向X两端部被延伸区域31A分别覆盖。延伸区域31A经由例如粘接剂(未图示)固定于吸收性主体2的长度方向X的两端部。此外,延伸区域31A也可以是与外层无纺布31分体的区域。
如图2所示,第一弹性部件5a和第二弹性部件5b在腹侧片部件3A和背侧片部件3B的各个中,均遍及吸收性主体2的侧缘部25与侧封部4之间地、且以在宽度方向Y上伸长的状态配置。其结果是,第一弹性化区域51和第二弹性化区域52形成于侧缘部25与侧封部4之间。利用形成于这种位置的第一弹性化区域51和第二弹性化区域52,能够有效地防止穿戴中的尿布1的滑落。在吸收性主体2的两侧缘部25、25彼此之间、即存在吸收性主体2的部位,没有配置弹性部件5a、5b,成为不配置弹性化区域51、52的状态。由此,即使在穿戴状态下,存在吸收性主体2的部位也不会由于弹性部件5a、5b的收缩而导致外装片3收缩,尿布1在外观上、且在吸收性能上均良好。
如图2所示,腰部弹性部件5c在腹侧片部件3A和背侧片部件3B的各个中,遍及一对侧封部4、4彼此之间地且以在宽度方向Y伸长的状态配置。其结果是,腰部区域12中,第三弹性化区域53形成于一对侧封部4、4之间。
如上所述,在尿布1的下方区域13的整个区域中,弹性化区域成为非配置状态。其结果是,如图4所示俯视自然状态的尿布1时,外装片3容易呈现裙子样式的外观。
接着,参照图7对本实用新型的穿戴物品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B进行说明。关于另一实施方式的尿布1B,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尿布1的不同点进行说明。未特别说明的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尿布1同样,适用尿布1的说明。
如图7所示,尿布1B的外装片3的下端缘3d超过吸收性主体2的下端2d。尿布1B的外装片3在包含其下端缘3d的下端区域,具有使腹侧片部件3A的宽度方向Y中央部和背侧片部件3B的宽度方向Y中央部相互接合的固定部36。在固定部36形成有从下端缘3d起沿着纵向X向上方延伸的狭缝37。通过具有固定部36,外装片3中,在包含下端缘3d的下端区域形成向下方开口的一对开口部KH、KH。
在将尿布1B放置成平坦的状态且俯视自然状态的尿布1B时,外装片3的下方区域13中的、与吸收性主体2不接合的区域的宽度方向Y的长度随着向纵向X的下方去而逐渐增加。其结果是,具有一对开口部KH、KH的外装片3呈现短裤样式的外观。外装片3在自然状态下呈现短裤样式的外观,因此能够将尿布1B作为外部衣物的代替品而没有抵抗心理地使用。
图1所示的尿布1和图7所示的尿布1B的第一弹性化区域51和第二弹性化区域52在腰身区域11中没有配置于吸收性主体2的两侧缘部25、25之间。代替该结构,也可以在吸收性主体2的两侧缘部25、25间配置第一弹性化区域51和第二弹性化区域52。在腰身区域11中,可以与腰部区域12一样,也遍及一对侧封部4、4间的宽度方向Y整体地配置第一弹性化区域51和第二弹性化区域52。通过这样配置,能够有效地防止穿戴中的尿布1的滑落。
另外,图1所示的尿布1和图7所示的尿布1B在下方区域13中,成为不配置可沿着宽度方向Y伸缩的弹性化区域的状态。代替该结构,也可以在下方区域13中遍及一对侧封部4、4间的宽度方向Y整体地配置弹性化区域。当这样配置弹性化区域时,成为手感在下方区域13中也良好的尿布。从提高尿布整体的手感的观点来看,在下方区域13配置弹性化区域时,优选在腰部区域12和腰身区域11中也遍及一对侧封部4、4间的整体地配置弹性化区域。在比较穿戴尿布时的、下方区域13、腰部开口部WH、第一弹性化区域51和第二弹性化区域52的压力时,优选下方区域13的压力最低。下方区域13的压力能够通过与已经叙述的第一弹性化区域51的压力同样的方法测量。
图1所示的尿布1和图7所示的尿布1B能够通过依据例如日本特开2014-221097号公报中记载的横向流动方式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的制造方法的方法来制造。例如该制造方法中,在利用分割机构切断而形成的腹侧片部件的连续体和背侧片部件的连续体上固定吸收性主体时,在腹侧片部件的连续体的切断部和背侧片部件的连续体的切断部彼此接触的状态下,或在两切断部重叠的状态下进行固定,由此,能够制造尿布1、1B。
以上,对于本实用新型基于其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制于上述实施方式,可适当变更。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侧封部4遍及外装片3的纵向X的全长地延伸。代替该结构,侧封部4也可以遍及腰部区域12和腰身区域11地延伸,而不在下方区域13形成侧封部4。
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外装片3包括腹侧片部件3A和背侧片部件3B这两个部件。代替该结构,外装片3也可以用一个片部件形成。具体而言,也可以使用一个宽度方向Y上较长的带状的片部件,将其宽度方向Y的两端缘沿着纵向X接合,由此形成具有一个部位的接合部的外装片。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穿戴物品除了婴儿用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以外,也可以是其它的吸收性物品。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穿戴物品,能够代替外部衣物而穿着,即使在穿戴的状态下外出,外观也良好。

Claims (11)

1.一种穿戴物品,其具有腰部开口部、一对腿部开口部、位于该腰部开口部与该腿部开口部之间的腰身区域,该穿戴物品的特征在于:
所述穿戴物品包括:吸收性主体,其具有长度方向和与该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和外装片,其配置于该吸收性主体的外表面而覆盖该吸收性主体,
所述外装片形成为在所述腰身区域与所述吸收性主体的沿着所述长度方向的前端区域和后端区域接合,并且在该前端区域与该后端区域之间的区域与该吸收性主体不接合的状态,
所述外装片在所述腰身区域具有沿着所述穿戴物品的所述宽度方向可伸缩的弹性化区域,
在将所述穿戴物品放置成平坦的状态且使其为最大伸长状态时,在俯视时,所述外装片的下端缘处于与所述吸收性主体的下端相同的位置,或超过该吸收性主体的下端,
穿戴所述穿戴物品时的所述腰部开口部的压力比穿戴该穿戴物品时的所述弹性化区域的压力低,
所述弹性化区域的宽度为15mm以上且35mm以下,
在俯视时,在所述最大伸长状态时从所述吸收性主体的下端到所述弹性化区域的宽度的中心位置的距离为100mm以上且200mm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穿戴物品放置成平坦的状态且使其为自然状态时,在俯视时,所述外装片中的、位于比所述腰身区域靠下方的位置、且与所述吸收性主体不接合的区域的宽度随着向所述穿戴物品的下方去而逐渐增加,该外装片呈现裙子样式的外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装片的下端缘超过所述吸收性主体的下端,
在所述外装片的包含下端缘的下端区域,前侧的所述穿戴物品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和后侧的所述穿戴物品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彼此接合,
在将所述穿戴物品放置成平坦的状态且使其为自然状态时,在俯视时,所述外装片中的、位于比所述腰身区域靠下方的位置、且与所述吸收性主体不接合的区域的宽度随着向所述穿戴物品的下方去而逐渐增加,该外装片呈现裤子样式的外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装片包括接合了所述吸收性主体的前端区域的前侧片部件和接合了所述吸收性主体的后端区域的后侧片部件,
所述穿戴物品具有使所述前侧片部件和所述后侧片部件的两侧缘部彼此接合而形成的一对侧封部,
所述弹性化区域配置于所述前侧片部件的所述腰身区域中的所述吸收性主体的两侧缘部与所述一对侧封部之间,以及所述后侧片部件的所述腰身区域中的所述吸收性主体的两侧缘部与所述一对侧封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戴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装片在所述前侧片部件的所述腰身区域中的所述吸收性主体的两侧缘部彼此之间,以及所述后侧片部件的所述腰身区域中的所述吸收性主体的两侧缘部彼此之间,不存在所述弹性化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戴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化区域还配置于所述前侧片部件的所述腰身区域中的所述吸收性主体的两侧缘部彼此之间,以及所述后侧片部件的所述腰身区域中的所述吸收性主体的两侧缘部彼此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化区域配置于穿戴所述穿戴物品时与穿戴者的从髂嵴到髂前上棘的部位抵接的部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装片在比所述腰身区域靠下方的区域中,不存在沿着所述穿戴物品的所述宽度方向可伸缩的弹性化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装片在比所述腰身区域靠下方的区域中,还具有沿着所述穿戴物品的所述宽度方向可伸缩的弹性化区域,该下方的区域的该弹性化区域的穿戴所述穿戴物品时的压力比穿戴该穿戴物品时的所述腰部开口部的压力低。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化区域的穿戴所述穿戴物品时的压力为1.1kPa以上且2.5kPa以下。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腰部开口部的穿戴所述穿戴物品时的压力为0.3kPa以上且1.5kPa以下。
CN202120221300.8U 2020-01-28 2021-01-27 穿戴物品 Active CN21550378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12022 2020-01-28
JP2020012022A JP2021115329A (ja) 2020-01-28 2020-01-28 着用物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03786U true CN215503786U (zh) 2022-01-14

Family

ID=771754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21300.8U Active CN215503786U (zh) 2020-01-28 2021-01-27 穿戴物品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1115329A (zh)
CN (1) CN215503786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115329A (ja) 2021-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55592B1 (ko) 일회용 기저귀
JP5608089B2 (ja) パンツ型の失禁用品
TWI386192B (zh) Underwear type disposable diaper
JP5389042B2 (ja) パンツ型の失禁用品
JP4627018B2 (ja)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MXPA06005745A (es) Prenda desechable tipo calzon.
JP4519021B2 (ja)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MX2013000421A (es) Pañal desechable.
SK7062000A3 (en) Disposable underpants
US20130144243A1 (en) Absorbent Product
JP2011502730A (ja) 縁弾性部を備える成形吸収用品
US7396350B2 (en) Disposable diaper
JP5144229B2 (ja)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US7316675B2 (en) Disposable pants-type wearing article
JP6577802B2 (ja) 陰唇間パッド
JP5832150B2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5887258B2 (ja) 吸収性物品
CN215503786U (zh) 穿戴物品
JP3240734U (ja) 着用物品
JP5020362B2 (ja)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JP3211689U (ja) 吸収性物品
JP4519027B2 (ja)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CN215425549U (zh) 穿戴物品
JP6450103B2 (ja)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TWI648038B (zh) Wearing method of shorts type diaper and shorts type diap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