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97176U - 电连接端子和电连接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端子和电连接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497176U CN215497176U CN202120762166.2U CN202120762166U CN215497176U CN 215497176 U CN215497176 U CN 215497176U CN 202120762166 U CN202120762166 U CN 202120762166U CN 215497176 U CN215497176 U CN 21549717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ical connection
- connection terminal
- base
- cable
- terminal accor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连接端子和电连接组件。电连接端子包括:基部;和多个插片,连接到所述基部上。所述多个插片彼此间隔开,且每个插片适于以插拔的方式与对配端子对配。在本实用新型中,电连接端子采用了多个并联的插片,因此减小了电连接端子的长度和电流流经的路径,而且电流在分流后流经的路径更短,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端子的体电阻较低,发热更小,更适应大电流应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端子和包括该电连接端子的电连接组件。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电动汽车的快速充电,用于电连接电动汽车的充电电池的电连接端子必须承载较大的电流。但是,目前的电连接端子的结构多为单一插片,单插片结构的长度较大,这会导致电流流经的路径较长,体电阻较高,发热量较大,对充电电流的大小造成了极大的限制,不能应用于更高的充电电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连接端子,包括:基部;和多个插片,连接到所述基部上,所述多个插片彼此间隔开,且每个插片适于以插拔的方式与对配端子对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多个插片沿所述基部的厚度方向朝下延伸,以适于与多个对配端子同时对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电连接端子包括并排布置的两个插片,所述两个插片分别连接到所述基部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并与所述基部的宽度方向垂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电连接端子包括三个插片,所述三个插片并排设置并与所述基部的宽度方向垂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三个插片中的两个分别连接到所述基部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剩余的一个插片连接到所述基部的宽度方向的中间部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电连接端子包括三个插片,所述三个插片中的两个并排设置并与所述基部的宽度方向垂直,所述三个插片中剩余的一个被设置成与所述基部的长度方向垂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三个插片中的两个分别连接到所述基部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剩余的一个插片连接到所述基部的长度方向的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多个插片沿所述基部的宽度方向排成一行;或者所述多个插片沿所述基部的长度方向排成一列;或者所述多个插片沿所述基部的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布置成多行多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电连接端子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基部连接并电连接到电缆的端部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连接部呈平板状,且平板状的连接部适于焊接到电缆的端部上;或者所述连接部呈圆筒状,且圆筒状的连接部适于压接到电缆的端部上;或者所述连接部呈侧翼状,且侧翼状的连接部适于压接到电缆的端部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连接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基部的长度方向平行或者与所述基部的长度方向成预定夹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电连接端子包括两个插片,所述两个插片分别连接到所述基部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使得所述电连接端子呈U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多个插片中的至少一些插片相互平行且并排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连接组件,包括:前述电连接端子;和导电件,其端部与所述电连接端子的基部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导电件的端部包括扁平状的连接表面,所述连接表面与所述基部的上表面或下表面接触并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导电件为电缆或汇流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电连接组件还包括连接器壳体;所述电连接端子固定安装在所述连接器壳体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连接组件,包括:第一电连接端子和对配端子。第一电连接端子包括:第一基部;和多个第一插片,连接到第一基部上并彼此间隔开。所述对配端子包括与所述第一插片对配的第一对配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电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二电连接端子,第二电连接端子包括:第二基部;和多个第二插片,连接到第二基部上并彼此间隔开。所述对配端子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插片对配的第二对配端。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各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电连接端子采用了多个并联的插片,因此减小了电连接端子的长度和电流流经的路径,而且电流在分流后流经的路径更短,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端子的体电阻较低,发热更小,更适应大电流应用。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各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多个插片增加了电连接端子的横截面积和表面面积,从而提高了电连接端子的等效电流截面积和有效散热面积,使得电连接端子更适应大电流应用。
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实用新型有全面的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电连接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显示图1所示的电缆、与电缆连接的电连接端子和与电连接端子对配的对配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显示图2所示的电缆和电连接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显示图1所示的汇流条和与汇流条连接的电连接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电缆和与电缆连接的电连接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电缆和与电缆连接的电连接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电缆和与电缆连接的电连接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电缆和与电缆连接的电连接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电缆和与电缆连接的电连接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电缆和与电缆连接的电连接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电缆和与电缆连接的电连接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电缆和与电缆连接的电连接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13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电缆和与电缆连接的电连接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14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电缆和与电缆连接的电连接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实用新型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电连接端子,包括:基部;和多个插片,连接到所述基部上,所述多个插片彼此间隔开,且每个插片适于以插拔的方式与对配端子对配。
图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电连接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如图1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该电连接组件主要包括第一电连接端子10、第二电连接端子20和多个对配端子30。
图2显示图1所示的电缆1、与电缆1连接的第一电连接端子10和与第一电连接端子10对配的对配端子30的立体示意图;图3显示图2所示的电缆1和电连接端子10的立体示意图;图4显示图1所示的汇流条20和与汇流条20连接的第二电连接端子20的立体示意图。
如图1至图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电连接端子10包括第一基部11和多个第一插片12。多个第一插片12连接到第一基部11上并彼此间隔开。
如图1至图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二电连接端子20,包括第二基部21和多个第二插片22。多个第二插片22连接到第二基部21上并彼此间隔开。
如图1至图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每个对配端子30包括与第一插片12对配的第一对配端31和与第二插片22对配的第二对配端32。第一电连接端子10的每个第一插片12适于以插拔的方式与对配端子30的第一对配端31对配。第二电连接端子20的每个第二插片22适于以插拔的方式与对配端子30的第二对配端32对配。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每个对配端子30呈H型,每个对配端子30的第一对配端31包括一对第一弹性夹持臂,第一插片12适于插入到一对第一弹性夹持臂之间并被夹持在一对第一弹性夹持臂之间。类似地,每个对配端子30的第二对配端32包括一对第二弹性夹持臂,第二插片22适于插入到一对第二弹性夹持臂之间并被夹持在一对第二弹性夹持臂之间。
如图1至图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电连接端子10包括并排布置的两个第一插片12,两个第一插片12分别连接到第一基部1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并与第一基部11的宽度方向垂直。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两个第一插片12沿第一基部11的厚度方向朝下延伸,以适于与两个对配端子30同时对配。
在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电连接端子10采用了两个并联的第一插片12,因此减小了第一电连接端子10的长度和电流流经的路径,而且电流在分流后流经的路径更短,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电连接端子10的体电阻较低,发热更小,更适应大电流应用。
此外,在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两个并排布置的第一插片12增加了第一电连接端子10的横截面积和表面面积,从而提高了第一电连接端子10的等效电流截面积和有效散热面积,使得第一电连接端子10更适应大电流应用。
如图1至图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二电连接端子20包括两个第二插片22,两个第二插片22分别连接到第二基部2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使得第二电连接端子20呈U型。两个第二插片22沿第二基部21的厚度方向朝上延伸,以适于与两个对配端子30同时对配。
在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电连接端子20采用了两个并联的第二插片22,因此减小了第二电连接端子20的长度和电流流经的路径,而且电流在分流后流经的路径更短,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电连接端子20的体电阻较低,发热更小,更适应大电流应用。
此外,在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两个并排布置的第二插片22增加了第二电连接端子20的横截面积和表面面积,从而提高了第二电连接端子20的等效电流截面积和有效散热面积,使得第二电连接端子20更适应大电流应用。
如图1至图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电连接端子10还包括连接部13,连接部13与第一基部11连接。连接部13呈平板状,并且电缆1的端部1a被预先加工成扁平状。电缆1的扁平状的端部1a被焊接到平板状的连接部13上。电缆1的端部1a的连接表面可以被焊接到连接部13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上。
如图1至图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连接部13的宽度大于第一基部11的宽度,但是,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连接部13的宽度也可以等于或小于第一基部11的宽度。
如图1至图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连接部13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基部11的长度方向平行。即,连接部13的延伸方向与电缆1的轴向平行。
如图1至图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汇流条2与第二电连接端子20的第二基部21电连接。第二电连接端子20的第二基部21以焊接、铆接或螺纹连接的方式被电连接到汇流条2上。
图5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电缆1和与电缆1连接的第一电连接端子10的立体示意图。
与图1-4所示的实施例相比,图5所示的实施例的区别主要在于第一电连接端子10的连接部13的尺寸和电缆1的焊接位置不同。
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电连接端子10的连接部13呈平板状,并且连接部13的宽度小于第一基部11的宽度。电缆1的端部1a呈扁平状并焊接到平板状的连接部13的上表面上。
图6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电缆1和与电缆1连接的第一电连接端子10的立体示意图。
与图5所示的实施例相比,图6所示的实施例的区别主要在于电缆1的焊接位置不同。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电缆1的端部1a焊接到平板状的连接部13的下表面上。
图7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电缆1和与电缆1连接的第一电连接端子10的立体示意图。
与图5所示的实施例相比,图7所示的实施例的区别主要在于取消了第一电连接端子10的连接部13。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电连接端子10没有连接部13,电缆1的端部1a直接焊接到第一电连接端子10的第一基部11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上。
图8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电缆1和与电缆1连接的第一电连接端子10的立体示意图。
与图5所示的实施例相比,图8所示的实施例的区别主要在于第一电连接端子10的连接部13的结构不同。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电连接端子10的连接部13呈侧翼状,包括一对侧翼。电缆1的端部1a呈扁平状。连接部13的一对侧翼被压接到电缆1的端部1a上。
图9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电缆1和与电缆1连接的第一电连接端子10的立体示意图。
与图5所示的实施例相比,图9所示的实施例的区别主要在于第一电连接端子10的连接部13的结构不同。在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电连接端子10的连接部13呈圆筒状。电缆1的端部1a呈圆柱状并插入圆筒状的连接部13中。圆筒状的连接部13被压接到电缆1的端部1a上。
图10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电缆1和与电缆1连接的第一电连接端子10的立体示意图。
与图9所示的实施例相比,图10所示的实施例的区别主要在于第一电连接端子10上的第一插片11的数量不同。在图1至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电连接端子10包括并排布置的两个第一插片11,但是在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电连接端子10包括并排布置的三个第一插片11。
在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电连接端子10包括三个第一插片12。三个第一插片12并排设置并与第一基部11的宽度方向垂直。三个第一插片12中的两个分别连接到第一基部1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剩余的一个第一插片12连接到第一基部11的宽度方向的中间部位。
图1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电缆1和与电缆1连接的第一电连接端子10的立体示意图。
与图10所示的实施例相比,图11所示的实施例的区别主要在于第一电连接端子10的连接部13的结构不同。在图1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电连接端子10包括三个第一插片12,三个第一插片12中的两个并排设置并与第一基部11的宽度方向垂直,三个第一插片12中剩余的一个的插片12被设置成与第一基部11的长度方向垂直。
在图11所示的实施例中,三个第一插片12中的两个分别连接到第一基部1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三个第一插片12中剩余的一个的插片12连接到第一基部1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
图12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电缆1和与电缆1连接的第一电连接端子10的立体示意图。
与图10所示的实施例相比,图12所示的实施例的区别主要在于第一电连接端子10的连接部13的结构不同。在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电连接端子10包括六个第一插片12,并且六个第一插片12沿第一基部11的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布置成2行3列。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连接端子10上的第一插片12的数量和布置不局限于图示的实施例,例如,第一电连接端子10上的第一插片12的数量可以为四个、五个、七个或更多个,并且多个第一插片12也可以采用纵横交错布置。
图13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电缆1和与电缆1连接的第一电连接端子10的立体示意图。
与图5所示的实施例相比,图13所示的实施例的区别主要在于第一电连接端子10的连接部13的延伸方向不同。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电连接端子10的连接部13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基部11的长度方向平行。但是,在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电连接端子10的连接部13被相对于第一基部11弯折大约90度,使得第一电连接端子10的连接部13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基部11的长度方向成大约90度的夹角。请注意,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图示的实施例,例如,第一电连接端子10的连接部13的延伸方向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改变,例如,第一电连接端子10的连接部13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基部11的长度方向可以成10度、20度或30度等合适的夹角。
图14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电缆1和与电缆1连接的第一电连接端子10的立体示意图。
与图5所示的实施例相比,图14所示的实施例的区别主要在于电缆1的形状不同。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电缆1为普通的圆形电缆。在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电缆1为扁平电缆,因此,扁平的电缆1的端部可以直接焊接到第一电连接端子10的连接部13上,无需预先加工成扁平状。
尽管未图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还公开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壳体和容纳在该壳体中的第一电连接端子10。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面所描述的实施例都是示例性的,并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其进行改进,各种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结构在不发生结构或者原理方面的冲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自由组合,这些变化理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是附图中公开的实施例旨在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总体构思的一些实施例已被显示和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总体构思的原则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以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应注意,措词“包括”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措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另外,权利要求的任何元件标号不应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Claims (19)
1.一种电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部;和
多个插片,连接到所述基部上,
所述多个插片彼此间隔开,且每个插片适于以插拔的方式与对配端子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插片沿所述基部的厚度方向朝下延伸,以适于与多个对配端子同时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连接端子包括并排布置的两个插片,所述两个插片分别连接到所述基部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并与所述基部的宽度方向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连接端子包括三个插片,所述三个插片并排设置并与所述基部的宽度方向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三个插片中的两个分别连接到所述基部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剩余的一个插片连接到所述基部的宽度方向的中间部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连接端子包括三个插片,所述三个插片中的两个并排设置并与所述基部的宽度方向垂直,所述三个插片中剩余的一个被设置成与所述基部的长度方向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三个插片中的两个分别连接到所述基部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剩余的一个插片连接到所述基部的长度方向的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插片沿所述基部的宽度方向排成一行;或者
所述多个插片沿所述基部的长度方向排成一列;或者
所述多个插片沿所述基部的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布置成多行多列。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连接端子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基部连接并电连接到电缆的端部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呈平板状,且平板状的连接部适于焊接到电缆的端部上;或者
所述连接部呈圆筒状,且圆筒状的连接部适于压接到电缆的端部上;或者
所述连接部呈侧翼状,且侧翼状的连接部适于压接到电缆的端部上。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基部的长度方向平行或者与所述基部的长度方向成预定夹角。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连接端子包括两个插片,所述两个插片分别连接到所述基部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使得所述电连接端子呈U型。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插片中的至少一些插片相互平行且并排布置。
14.一种电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端子;和
导电件,其端部与所述电连接端子的基部电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件的端部包括扁平状的连接表面,所述连接表面与所述基部的上表面或下表面接触并电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件为电缆或汇流条。
17.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器壳体;
所述电连接端子固定安装在所述连接器壳体内。
18.一种电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电连接端子,包括:
第一基部;和
多个第一插片,连接到第一基部上并彼此间隔开;和
对配端子,所述对配端子包括与所述第一插片对配的第一对配端。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电连接端子,包括:
第二基部;和
多个第二插片,连接到第二基部上并彼此间隔开,所述对配端子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插片对配的第二对配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762166.2U CN215497176U (zh) | 2021-04-14 | 2021-04-14 | 电连接端子和电连接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762166.2U CN215497176U (zh) | 2021-04-14 | 2021-04-14 | 电连接端子和电连接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497176U true CN215497176U (zh) | 2022-01-11 |
Family
ID=79774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762166.2U Active CN215497176U (zh) | 2021-04-14 | 2021-04-14 | 电连接端子和电连接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497176U (zh) |
-
2021
- 2021-04-14 CN CN202120762166.2U patent/CN21549717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011100B (zh) | 电连接器矩形簧片插孔端子 | |
CN202772303U (zh) | 电连接器和电连接器组件 | |
JP2009081144A (ja) | 電力コネクタ | |
US20170279105A1 (en) | Terminal assembly with a multi-wire planar cable | |
CN106329230B (zh) | 电连接器 | |
TWI767624B (zh) | 電流傳輸組件與電流傳輸系統 | |
JP2013187163A (ja) | コネクタ端子用接触ばね及び雌端子、雄端子、コネクタ | |
CN115732956A (zh) | 一种大电流端子及其制造方法 | |
JP4171873B2 (ja) | 電池の接続構造及び接続方法 | |
JP6190894B2 (ja) | 電線接続構造 | |
CN215497176U (zh) | 电连接端子和电连接组件 | |
US9490566B2 (en) | Terminal holder | |
CN115224514A (zh) | 电连接端子和电连接组件 | |
CN214542580U (zh) | 电流传输组件与电流传输系统 | |
US11837825B2 (en) | Connector for bus bar plug assembly | |
KR102615842B1 (ko) | 전기자동차 커넥터용 접촉 스프링 및 이를 구비한 전기자동차 커넥터 | |
CN109935988B (zh) | 一种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 |
CN110034439B (zh) | 一种插套及插座 | |
CN106384901B (zh) | 汽车用激光焊接端子 | |
CN205752672U (zh) | 电连接器和电连接器的安装装置 | |
CN219811676U (zh) | 电连接组件和充电座组件 | |
CN220066147U (zh) | 一种大电流电源连接器 | |
US11387602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wire connection method therefor | |
CN219677603U (zh) | 一种连接器及其导电结构 | |
CN116487972B (zh) | 一种大电流连接器母端子的制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