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51594U - 一种电池模组和两轮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模组和两轮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451594U CN215451594U CN202120767662.7U CN202120767662U CN215451594U CN 215451594 U CN215451594 U CN 215451594U CN 202120767662 U CN202120767662 U CN 202120767662U CN 215451594 U CN215451594 U CN 21545159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ttery
- battery module
- management circuit
- heating
- heating me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和两轮车,电池模组包括外层壳体、内层壳体、电池组和多个加热件;内层壳体设置在外层壳体内;电池组包括多个电池单体,电池组设置在内层壳体内;多个加热件包括至少一个内侧加热件,内侧加热件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电池单体之间。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能够实现温度调节,有效地提高了电池模组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和两轮车。
背景技术
电池是一种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的储能器。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电池的性能、寿命和安全性等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温度对于电池的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例如,对于锂离子电池来说,在低温环境下,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会降低、电极反应的速度也会减缓,由此会导致电池的容量和放电功率下降,同时对电池的寿命也有着不良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和两轮车,能够提升电池模组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外层壳体、内层壳体、电池组和多个加热件;所述内层壳体设置在所述外层壳体内;所述电池组包括多个电池单体,所述电池组设置在所述内层壳体内;所述多个加热件包括至少一个内侧加热件,所述内侧加热件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电池单体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件还包括至少一个外侧加热件,所述外侧加热件设置在至少一个所述电池单体的与所述内层壳体的内壁相对的侧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电池管理电路,所述电池管理电路设置在所述内层壳体内并与所述电池组电连接,所述电池组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电池管理电路设置在所述电池组的第一端,至少一个所述外侧加热件设置在所述电池组的第二端。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电池管理电路,所述电池管理电路设置在所述内层壳体内并与所述电池组电连接。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电池单体沿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电池管理电路设置于所述电池组的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至少一个所述加热件靠近所述电池管理电路并与所述电池管理电路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至少一个隔热件,所述隔热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间隙进一步地,所述加热件包括发热层和至少一组设置在所述发热层的侧面的导热片。
进一步地,所述发热层包括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以及/或者相变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模组还具有接插件,所述接插件与所述外层壳体可拆卸地连接并与所述电池组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模组还具有填充材料,所述填充材料填充在所述电池组与所述内层壳体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单体的边缘突出于所述内侧加热件的边缘。
进一步地,所述外层壳体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外层半壳,所述外层半壳具有第一开口,所述两个外层半壳以所述第一开口相对设置的方式固定连接;以及/或者,所述内层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内层半壳,所述内层半壳具有第二开口,所述两个内层半壳以所述第二开口相对设置的方式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件与所述电池单体可拆卸地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单体为方形电池或软包电池,多个所述电池单体沿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电池单体的厚度方向;所述外层壳体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外层半壳,所述外层半壳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设置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所述两个外层半壳以所述第一开口相对设置的方式固定连接;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提手组件,所述提手组件固定于所述外层壳体并与两个所述外层半壳分别连接;所述内层壳体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内层半壳,所述内层半壳具有第二开口,两个所述内层半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开口的设置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所述两个内层半壳以所述第二开口相对设置的方式固定连接;所述内层壳体内具有与所述电池单体对应的定位槽,所述电池单体定位于对应的所述定位槽中;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电池管理电路,所述电池管理电路设置在所述内层壳体内并与所述电池组电连接,所述电池组具有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顶部和底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二开口的设置方向均相垂直,所述电池管理电路设置在所述电池组的顶部;所述加热件还包括至少一个外侧加热件,所述外侧加热件设置在至少一个所述电池单体的与所述内层壳体的内壁相对的侧面上;所述外侧加热件包括至少一个底部加热件,所述底部加热件设置在所述电池组的底部并与多个所述电池单体相连接;所述外侧加热件还包括至少一个侧面加热件,所述侧面加热件设置在最外侧的电池单体上并与内层壳体的内壁相对,所述侧面加热件与所述内侧加热件相平行;至少一个所述加热件靠近所述电池管理电路并与所述电池管理电路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多个隔热件,所述隔热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间隙;所述内侧加热件包括多个,所述电池单体与所述内侧加热件沿所述第一方向交替排列;所述电池组与所述内层壳体之间通过粘胶层粘合连接;所述加热件为片状,所述电池单体的边缘突出于所述内侧加热件的边缘,所述加热件包括发热层和两组分别设置在所述发热层两侧的导热片,所述发热层包括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以及/或者相变材料;所述内层壳体还具有出线口,所述出线口与所述电池管理电路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接插件和连接线,所述接插件与所述外层壳体连接,所述接插件与所述出线口相对,所述连接线穿过所述出线口并电连接所述接插件与所述电池管理电路。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两轮车,包括车体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池模组;所述车体具有至少一个用电装置,所述电池模组与所述用电装置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车体还具有两个车轮,所述用电装置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至少一个所述车轮传动连接,所述电池模组与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和两轮车,电池模组包括外层壳体、内层壳体、电池组和多个加热件;内层壳体设置在外层壳体内;电池组包括多个电池单体,电池组设置在内层壳体内;多个加热件包括至少一个内侧加热件,内侧加热件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电池单体之间。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能够实现温度调节,有效地提高了电池模组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安装关系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组与内层壳体的安装关系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层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组与加热件和电池管理电路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热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两轮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DIR1-第一方向;DIR2-第二方向;X-电池模组;Y-驱动电机;Z-车轮;
1-外层壳体;11A-外层半壳;11B-外层半壳;111-第一开口;
2-内层壳体;21A-内层半壳;21B-内层半壳;211-第二开口;212- 定位槽;213-出线口;
31-电池单体;32-顶部;33-底部;
4a-内侧加热件;4b-外侧加热件;41-发热层;42-导热片;
5-电池管理电路;
6-隔热件;
7-接插件;
8-提手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和电路并没有详细叙述。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申请文件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易于说明,诸如“内”、“外”、“之下”、“下方”、“下部”、“上方”、“上部”等等的空间相关术语在此被用于描述图中例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元件或特征的关系。设备可以以其它方式被定向(旋转90 度或处于其它方位),并且在此使用的空间相关描述词应该被相应地解释。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安装关系示意图,其中,为便于展示电池模组的安装关系,图2中隐藏了一部分的内层壳体。参照图1和图2,电池模组包括外层壳体1、内层壳体2、电池组和多个加热件4a、4b。外层壳体1具有能够容置内层壳体2的第一空腔,内层壳体2设置在外层壳体1内。内层壳体2具有第二空腔,电池组和多个加热件4a(和/ 或4b)设置在内层壳体2内。电池组包括多个电池单体31,多个电池单体31按照一定的排列方式组成电池组,加热件4a(和/或4b)用于对相应的一个或多个电池单体31加热。
外层壳体1的形状可以根据电池模组的应用场景的需要设计为便于进行放置的形状,如圆柱、棱柱、球形等。例如,参照图1和图2,在部分实施例中,外层壳体1的形状基本为长方体。外层壳体1的大小可以根据内层壳体2的大小进行相应的设计。外层壳体1的内侧可以设置内层壳体定位结构,便于内层壳体2与外层壳体1之间的定位装配。外层壳体1的内侧还可以设置多个支撑筋,且外层壳体1可以采用抗冲击性能较好的材料制成,可以增强外层壳体1的整体强度。
在部分实施例中,外层壳体1包括两个外层半壳,即外层半壳11A 和外层半壳11B。外层半壳11A和11B均具有第一开口111,两个外层半壳的第一开口111相对设置。外层半壳11A和外层半壳11B之间可以通过卡扣连接、螺钉连接、粘接或其他连接方式固定连接,从而形成完整的外层壳体1,并将内层壳体2容置在内。两个外层半壳的形状可以相同,由此可以减少电池模组生产过程中需要加工的部件的种类。当然,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的需要,两个外层半壳的形状也可以不同,例如,可以将两个外层半壳设置为具有不同的深度。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外层半壳11A和11B的第一开口111的大小基本相同且形状相对应,由此,两个外层半壳以第一开口111相对的方式连接时,第一开口111处可以实现良好的连接和/或密封,避免外层壳体1具有较大的缝隙而使灰尘、液体等进入外层壳体1内。
在部分实施例中,电池模组还可以具有提手组件8,提手组件8固定在外层壳体1上,供用户提握,便于用户取用和搬运电池模组。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提手组件8设置在外层半壳11A和外层半壳11B的连接处,外层半壳11A、11B连接后,提手组件8与两个外层半壳均固定连接,可以对两个外层半壳起到辅助连接作用。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组与内层壳体的安装关系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层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内层壳体2的形状可以根据电池组以及设置在内层壳体2内的其他部件的形状进行设置,例如可以是圆柱、棱柱、球形等。参照图1-图4,在部分实施例中,内层壳体2的形状基本为长方体。内层壳体2的大小可以与设置在内层壳体2内的电池组和其他器件的大小相对应,使电池模组的结构更加紧凑。内层壳体2的内侧或外侧还可以设置多个支撑筋,可以增强内层壳体2 的整体强度。内层壳体2的内壁上还可以设置电池组定位结构,便于对电池组进行定位安装,避免电池组在内层壳体2内发生大幅度的晃动。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内层壳体2内具有与电池单体31一一对应的多个定位槽212,各个电池单体31定位于对应的定位槽212中。
内层壳体2与电池组之间可以通过机械连接件、粘胶层粘接等方式实现固定。在部分实施例中,粘胶层填充电池组与内层壳体2之间的缝隙,且粘胶层选用具有较好的隔热性能的材料,能够有效地对电池组进行保温。
在部分实施例中,电池模组还具有填充材料(未图示),填充材料填充在电池组与内层壳体2之间。根据电池模组的使用场景的需要,填充材料可以是隔热材料,用于防止热量散失;填充材料也可以是柔性缓冲材料,避免电池组在内层壳体2内晃动而与内层壳体2的内壁发生碰撞;填充材料也可以是粘结剂,用于将电池组和内层壳体2进行连接。
在部分实施例中,内层壳体2包括两个内层半壳,即内层半壳21A 和内层半壳21B,每个内层半壳均具有第二开口211,内层半壳21A的第二开口211和内层半壳21B的第二开口211相对设置。内层半壳21A、 21B的第二开口211的方向可以与外层半壳11A、11B的第一开口111 的方向相同,也可以不同。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开口211的设置方向与多个电池单体31的排列方向相垂直。所述第二开口211的设置方向是指第二开口211的朝向,或者说,当第二开口211的端面为平面时,所述第二开口211的设置方向是指该端面的法线方向。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内层半壳21A和内层半壳21B之间可以通过卡扣连接、螺钉连接、粘接或其他连接方式固定连接,从而形成完整的内层壳体2,将电池组容置在内。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电池组的两端分别与内层半壳21A和内层壳体21B通过螺钉连接、粘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从而将两个内层半壳21A和21B与电池组连接成一体。
两个内层半壳21A、21B的形状可以相同,由此可以减少电池模组生产过程中需要加工的部件的种类。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的需要,两个内层半壳的形状也可以不同,例如,可以将两个内层半壳设置为具有不同的深度。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内层半壳21A、21B的第二开口211的大小基本相同且形状相对应,由此,两个内层半壳以第二开口211相对的方式连接时,第二开口211处可以实现良好的连接和/或密封,避免内层壳体2具有较大的缝隙而使灰尘、液体等进入内层壳体2内影响电池组的正常工作。
内层壳体2的结构和材料可以根据电池模组的工作环境进行相应的选择。当电池模组的工作环境温度较低时,内层壳体2采用隔热性能较好的材料制成,且内层壳体2基本为密封,可以防止热量散失。内层壳体2也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孔洞,便于电池模组在较高的环境温度下工作时进行散热。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组与加热件和电池管理电路的连接关系示意图。电池单体31可以是圆柱电池、方形硬壳电池、软包电池,等等。在部分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3以及图5,电池单体31为形状近似于矩形块状的软包电池,多个电池单体31沿第一方向DIR1排列,其中,第一方向DIR1为电池单体31的厚度方向。也就是说,多个电池单体31沿厚度方向排列。
参照图1-图3以及图5,加热件的形状可以与电池单体31的形状相适应。加热件与相应的电池单体31之间可以采用固定连接方式或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例如,加热件与相应的电池单体31可以通过导热粘胶进行粘接;也可以采用机械连接件进行连接;电池模组还可以设置保持架,将多个电池单体31和相应的加热件按照一定的排列方式装入保持架中,实现电池单体31与加热件的相对固定;或者,也可以将多个电池单体 31和相应的加热件按照一定的方式排列完成后,采用扎带等进行捆扎固定。加热件可以与相应的电池单体31紧密贴合,也可以在加热件4a、 4b和相应的电池单体31之间设置导热中间层(例如导热胶等);或者,也可以根据需要使加热件和相应的电池单体31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加热件通过热辐射的方式对电池单体31进行加热。
加热件包括至少一个内侧加热件4a,内侧加热件4a夹设在相邻的两个电池单体31之间,能够对相邻的两个电池单体31进行加热。
在部分实施例中,内侧加热件4a的数量与电池单体31的数量相对应,当电池组包括N个电池单体31时,内侧加热件4a的数量为N-1个,其中,N为不小于2的整数。例如,当电池组包括4个电池单体31时,内侧加热件4a的数量为3个。每两个相邻的电池单体31之间均设置有对应的内侧加热件4a,换言之,电池单体31与内侧加热件4a沿第一方向DIR1交替排列。由此可以使各个电池单体31均能得到加热。
在部分实施例中,内侧加热件4a的尺寸与电池单体31基本一致或比电池单体31略小。换言之,内侧加热件4a与电池单体31连接后,内侧加热件4a的边缘不超出相应的电池单体31的边缘,或者说,电池单体31的边缘略突出于内侧加热件4a的边缘。由此可以在对相应的电池单体31实现均匀加热的同时,节约制造内侧加热件4a所使用的材料,同时能够避免过高的热量对设置在电池组外部的电路、器件等造成不良影响。
在部分实施例中,加热件还包括至少一个外侧加热件4b。外侧加热件4b设置在至少一个电池单体31的与内层壳体2的内壁相对的侧面上,也就是说,外侧加热件4b设置在电池组与内层壳体2的内壁之间。外侧加热件4b可以完全覆盖电池组的整个外侧表面,也可以仅覆盖电池组的部分外侧表面。通过设置内侧加热件4a和外侧加热件4b,可以对电池组的各个部分进行较为均衡的加热。根据实际应用场合的需要,也可以仅设置内侧加热件4a或仅设置外侧加热件4b。
在部分实施例中,外侧加热件4b包括两个与内侧加热件4a的形状相同的侧面加热件,侧面加热件设置在沿第一方向DIR1排列的多个电池单体31中最外侧的两个电池单体31上,并与内层壳体2的内壁相对。也就是说,侧面加热件与内侧加热件4a相平行。由此,最外侧的两个电池单体31能够得到充分的加热。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热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加热件的类型结构可以根据对加热温度、耗能要求、体积等的需求进行选择和设计。在部分实施例中,加热件4a、4b为片状,便于与电池单体31进行连接。参照图6,加热件包括发热层41和至少一组导热片42,导热片42设置在发热层41的侧面,用于将发热层41产生的热量向外传导或辐射。发热层41和导热片42可以为片状、瓦状、蜂窝状等有利于向电池单体31 传导热量的形状。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发热层41和导热片42为片状,导热片42为两组,两组导热片42分别设置在发热层41的两侧,也即,发热层41设置在两组导热片42之间。每组导热片4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发热层41包括能够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热量的元器件或材料,导热片42将发热层41产生的热量传导至电池单体31。导热片42采用导热性能较好的材料制成,例如导热硅胶、铝片等。可选地,导热片42 可以采用绝缘性能较好的材料,可以防止电池组与导热片42之间发生短路。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发热层41包括正温度系数(PTC,PositiveTemperature Coefficient)热敏电阻。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指正温度系数很大的半导体材料或元器件,对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施加电压后升温,其温度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本身的居里温度和外加电压有关,由此可以实现恒温加热的效果,便于对加热件的表面温度进行控制。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发热层41包括相变材料(PCM,Phase ChangeMaterial)。相变材料是一种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而改变物质状态并能提供潜热的材料。以固-液相变材料为例,相变材料在加热到熔化温度时产生从固态到液态的相变,熔化的过程中,相变材料吸收并储存大量的潜热;当相变材料冷却时,储存的热量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散发到环境中,进行从液态到固态的逆相变。发热层采用的相变材料种类可以根据所预想的对电池组进行加热时的温度,选择相变温度与之相适应的相变材料。可选地,发热层所采用的相变材料为固-固相变材料,可以避免相变过程中存在液态或气态而导致对相变材料的密封难度增大。电池组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使相变材料达到相变温度以上时,相变材料能够将热量储存起来;电池组处于低温环境下(低于相变温度)时,相变材料能够将储存的潜热释放出来,对电池组加热升温。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发热层41既包括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也包括相变材料。在电池模组的使用环境温度较低、相变材料释放的潜热不足以将电池组加热至理想的温度时,可以通过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对电池组进行辅助加热,使电池组被加热至理想的温度。由此,可以扩大加热件对温度的调节范围。
参照图1-图3以及图5,在部分实施例中,电池模组还包括电池管理电路5,电池管理电路5与电池组中的至少一部分电池单体31电连接,用于监控和管理电池组的使用状态。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电池管理电路 5与电池组中的全部电池单体31均相连接,能够较好地对电池组的状态进行监测和管理。
电池管理电路5可以设置在一层或多层PCB电路板上,便于有效地利用电池模组内部的空间。电池管理电路5可以设置在外层壳体1与内层壳体2之间,也可以设置在内层壳体2内。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电池管理电路5设置在内层壳体2内,便于与电池组连接。
在部分实施例中,电池组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处不设置外侧加热件4b,电池管理电路5设置在电池组的第一端,至少一个外侧加热件4b设置在电池组的第二端,由此可以减少加热件产生的热量对电池管理电路5产生的不良影响,同时也能够对电池组进行较为均衡的加热。
在部分实施例中,多个电池单体31沿第一方向DIR1排列,第一方向DIR1可以根据电池单体31的形状和结构确定。例如,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电池单体31为矩形块状,第一方向DIR1为电池单体31 的厚度方向。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电池单体为圆柱状,第一方向DIR1垂直于圆柱状电池单体的轴线方向。
进一步地,在部分实施例中,电池管理电路5设置在电池组的第二方向DIR2上,其中,第二方向DIR2与第一方向DIR1相交。由此,部分内侧加热件4a和/或外侧加热件4b的端部可能与电池管理电路5相靠近。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方向DIR2与第一方向DIR1相垂直,也即,电池管理电路5与多个电池单体31和内侧加热件4a以及部分的外侧加热件4b的端部相垂直,便于电池管理电路5与多个电池单体31进行电连接。内侧加热件4a和/或部分的外侧加热件4b与电池管理电路之间具有第一间隙,电池模组还包括隔热件6,隔热件6设置在第一间隙,阻隔在电池管理电路5与靠近电池管理电路5的加热件之间,避免加热件产生的热量影响电池管理电路5的正常工作。隔热件6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当多个加热件的端部与电池管理电路5相对时,可以设置一个较大的隔热件6遮挡在多个加热件与电池管理电路5之间;也可以设置多个隔热件6,每个隔热件6遮挡在对应的一个加热件与电池管理电路5之间。
参照图3和图5,在部分实施例中,外层壳体1的第一开口111的设置方向与第一方向DIR1相垂直,内层壳体2的第二开口211的设置方向也与第一方向DIR1相垂直。进一步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内层壳体2的第二开口211的设置方向与第二方向DIR2相垂直。电池组具有沿第二方向DIR2相对设置的顶部32和底部33,也即,顶部32和底部33的法线方向(也即第二方向DIR2)与第一方向DIR1(即电池单体 31的厚度方向)以及所述第二开口211的设置方向均相垂直。也即,电池组的顶部32和底部33与内层半壳21A和内层半壳21B之间的接缝处相对。电池组的顶部32和底部33包括多个电池单体31的相对应的顶端和底端。电池单体31的顶端为具有触点的一端,电池组的顶部32与各个电池单体31的触点相对应,电池管理电路5设置在电池组的顶部32 并与各个电池单体31的触点电连接。外侧加热件4b包括至少一个底部加热件,底部加热件设置在电池组的底部,用于对电池组的底部进行加热。底部加热件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底部加热件的大小可以与一个或多个电池单体31的底端大小相匹配。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底部加热件为一个,且底部加热件的大小与整个电池组的底部大小相匹配,该底部加热件能够对多个电池单体31进行加热。进一步地,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电池模组还包括多个隔热件6,隔热件6设置在电池组的顶部32并设置在对应的内侧加热件4a与电池管理电路5之间。
电池模组还包括接插件7,接插件7与电池组电连接,用于将电池模组与外部电路实现电连接。接插件7可以设置在外层壳体1并露出于外层壳体1,便于进行充/放电。接插件7可以与外层壳体1固定连接而与外层壳体1之间不可拆卸,也可以与外层壳体1可拆卸地连接。电池模组可以包括一个用于对电池组充电的充电接插件和一个用于供电池组对外放电的放电接插件,也可以包括一个可充电也可放电的充放电接插件。
在部分实施例中,接插件7固定在外层壳体1的一端,电池模组还包括连接线,内层壳体2具有供连接线穿过的出线口213,连接线穿过出线口213并实现接插件7与电池组的电连接。电池管理电路5设置在内层壳体2内,电池组与电池管理电路5电连接,则出线口213的位置可以与电池管理电路5的位置相对应,便于连接线与电池管理电路5上相应的触点或接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池模组可以应用在多种使用场景中,例如交通工具、生产设备、建筑等领域。可选地,本实用新型至少部分实施例中的电池模组可以应用到两轮车中。在本申请中,两轮车包括但不限于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滑板车、两轮平衡车,等等。
两轮车包括车体和本实用新型至少部分实施例中的电池模组。车体具有至少一个用电装置,用电装置包括但不限于仪表、车灯、扬声器、电机,等等。电池模组与用电装置电连接,为用电装置提供电能。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两轮车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7,以两轮车具体为电动车为例,两轮车包括前后两个车轮Z,用电装置可以包括驱动电机Y,驱动电机Y与至少一个车轮Z传动连接,例如,可以与后轮连接以驱动后轮转动。电池模组X可以作为动力电池与驱动电机Y 电连接,为驱动电机Y提供电能。同时,电池模组X还可以与两轮车上的其他用电装置(例如车灯、车锁等)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和两轮车,电池模组包括外层壳体、内层壳体、电池组和多个加热件;内层壳体设置在外层壳体内;电池组包括多个电池单体,电池组设置在内层壳体内;多个加热件包括至少一个内侧加热件,内侧加热件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电池单体之间。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能够实现温度调节,有效地提高了电池模组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层壳体(1);
内层壳体(2),设置在所述外层壳体(1)内;
电池组,包括多个电池单体(31),所述电池组设置在所述内层壳体(2)内;以及
多个加热件(4a、4b),包括至少一个内侧加热件(4a),所述内侧加热件(4a)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电池单体(31)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4a、4b)还包括至少一个外侧加热件(4b),所述外侧加热件(4b)设置在至少一个所述电池单体(31)的与所述内层壳体(2)的内壁相对的侧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电池管理电路(5),所述电池管理电路(5)设置在所述内层壳体(2)内并与所述电池组电连接,所述电池组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电池管理电路(5)设置在所述电池组的第一端,至少一个所述外侧加热件(4b)设置在所述电池组的第二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电池管理电路(5),所述电池管理电路(5)设置在所述内层壳体(2)内并与所述电池组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电池单体(31)沿第一方向(DIR1)排列,所述电池管理电路(5)设置于所述电池组的第二方向(DIR2)上,所述第二方向(DIR2)与所述第一方向(DIR1)相交,至少一个所述加热件(4a、4b)靠近所述电池管理电路(5)并与所述电池管理电路(5)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至少一个隔热件(6),所述隔热件(6)设置于所述第一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4a、4b)包括发热层(41)和至少一组设置在所述发热层(41)的侧面的导热片(4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层(41) 包括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以及/或者相变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还具有接插件(7),所述接插件(7)与所述外层壳体(1)可拆卸地连接并与所述电池组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还具有填充材料,所述填充材料填充在所述电池组与所述内层壳体(2)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体(31)的边缘突出于所述内侧加热件(4a)的边缘。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壳体(1)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外层半壳(11A、11B),所述外层半壳(11A、11B)具有第一开口(111),所述两个外层半壳(11A、11B)以所述第一开口(111)相对设置的方式固定连接;以及/或者,
所述内层壳体(2)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内层半壳(21A、21B),所述内层半壳(21A、21B)具有第二开口(211),所述两个内层半壳(21A、21B)以所述第二开口(211)相对设置的方式固定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4a、4b)与所述电池单体(31)可拆卸地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体(31)为方形电池或软包电池,多个所述电池单体(31)沿第一方向(DIR1)排列,所述第一方向(DIR1)为所述电池单体(31)的厚度方向;
所述外层壳体(1)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外层半壳(11A、11B),所述外层半壳(11A、11B)具有第一开口(111),所述第一开口(111)的设置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DIR1)相垂直,所述两个外层半壳(11A、11B)以所述第一开口(111)相对设置的方式固定连接;
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提手组件(8),所述提手组件(8)固定于所述外层壳体(1)并与两个所述外层半壳(11A、11B)分别连接;
所述内层壳体(2)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内层半壳(21A、21B),所述内层半壳(21A、21B)具有第二开口(211),两个所述内层半壳(21A、21B)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开口(211)的设置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DIR1) 相垂直,所述两个内层半壳(21A、21B)以所述第二开口(211)相对设置的方式固定连接;
所述内层壳体(2)内具有与所述电池单体(31)对应的定位槽(212),所述电池单体(31)定位于对应的所述定位槽(212)中;
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电池管理电路(5),所述电池管理电路(5)设置在所述内层壳体(2)内并与所述电池组电连接,所述电池组具有沿第二方向(DIR2)相对设置的顶部(32)和底部(33),所述第二方向(DIR2)与所述第一方向(DIR1)以及所述第二开口(211)的设置方向均相垂直,所述电池管理电路(5)设置在所述电池组的顶部;
所述加热件(4a、4b)还包括至少一个外侧加热件(4b),所述外侧加热件(4b)设置在至少一个所述电池单体(31)的与所述内层壳体(2)的内壁相对的侧面上;
所述外侧加热件(4b)包括至少一个底部加热件,所述底部加热件设置在所述电池组的底部并与多个所述电池单体(31)相连接;
所述外侧加热件(4b)还包括至少一个侧面加热件,所述侧面加热件设置在最外侧的电池单体(31)上并与内层壳体(2)的内壁相对,所述侧面加热件与所述内侧加热件(4a)相平行;
至少一个所述加热件(4a、4b)靠近所述电池管理电路(5)并与所述电池管理电路(5)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多个隔热件(6),所述隔热件(6)设置于所述第一间隙;
所述内侧加热件(4a)包括多个,所述电池单体(31)与所述内侧加热件(4a)沿所述第一方向(DIR1)交替排列;
所述电池组与所述内层壳体(2)之间通过粘胶层粘合连接;
所述加热件(4a、4b)为片状,所述电池单体(31)内侧加热件(4a)的边缘不突出于所述电池单体(31)的边缘,所述加热件(4a、4b)包括发热层(41)和两组分别设置在所述发热层(41)两侧的导热片(42),所述发热层(41)包括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以及/或者相变材料;
所述内层壳体(2)还具有出线口(213),所述出线口(213)与所述电池管理电路(5)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接插件(7)和连接线,所述接插件(7)与所述外层壳体(1)连接,所述接插件(7)与所述出线口(213)相对,所述连接线穿过所述出线口(213)并电连接所述接插件(7)与所述电池管理电路(5)。
14.一种两轮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体,具有至少一个用电装置;以及
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X),与所述用电装置电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两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还具有两个车轮(Z),所述用电装置包括驱动电机(Y),所述驱动电机(Y)与至少一个所述车轮(Z)传动连接,所述电池模组(X)与所述驱动电机(Y)电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767662.7U CN215451594U (zh) | 2021-04-14 | 2021-04-14 | 一种电池模组和两轮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767662.7U CN215451594U (zh) | 2021-04-14 | 2021-04-14 | 一种电池模组和两轮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451594U true CN215451594U (zh) | 2022-01-07 |
Family
ID=79704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767662.7U Active CN215451594U (zh) | 2021-04-14 | 2021-04-14 | 一种电池模组和两轮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45159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007219A1 (zh) * | 2022-07-06 | 2024-01-11 |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 |
-
2021
- 2021-04-14 CN CN202120767662.7U patent/CN21545159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007219A1 (zh) * | 2022-07-06 | 2024-01-11 |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240072324A1 (en) | Battery module | |
JP6456508B2 (ja) | 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 | |
US9444123B2 (en) | Battery pack assembly | |
KR101106103B1 (ko) | 안전성이 향상된 전지모듈 | |
CA2533447C (en) | Polymer batteries having thermal exchange apparatus | |
US20140011059A1 (en) | Power supply device and vehicle equipped therewith | |
US20070292751A1 (en) | Battery Apparatus with Heat Absorbing Body | |
CN108140916A (zh) | 电池模块以及包括该电池模块的电池组和车辆 | |
KR101960922B1 (ko) | 배터리 모듈 | |
WO2012141191A1 (ja) | 蓄電デバイス | |
JP2002373708A (ja) | 電池パック | |
CN214898695U (zh) | 电池和用电装置 | |
CN215451594U (zh) | 一种电池模组和两轮车 | |
JPH10340740A (ja) | リチウム電池 | |
JP2006092935A (ja) | 電池パック | |
CA3207365A1 (en) | Thermal management of a battery module and of a battery pack | |
KR20190129555A (ko) | 열 전달부를 포함하는 전지 모듈 | |
KR102056364B1 (ko) | 배터리 모듈 | |
KR20220018124A (ko) | 상변화 물질에 의해 온도가 관리되는 배터리 | |
JP6863455B2 (ja) | 蓄電装置、電池パック、電動車両、電力貯蔵システム、電動工具および電子機器 | |
CN220652107U (zh) | 一种软包电池组散热组件及电池箱 | |
CN221427806U (zh) | 锂离子电池组及电动设备 | |
JP2011181574A (ja) | 蓄電モジュール | |
CN112542607A (zh) | 一种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 | |
CN221783386U (zh) | 电池装置及用电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