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47023U - 冰箱 - Google Patents

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47023U
CN215447023U CN202121966486.6U CN202121966486U CN215447023U CN 215447023 U CN215447023 U CN 215447023U CN 202121966486 U CN202121966486 U CN 202121966486U CN 215447023 U CN215447023 U CN 2154470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curtain
refrigerating
outlet
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6648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守杰
韩丽丽
张月
张升刚
闫宝升
张纪宝
赵越
孙启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Shandong Refriger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Shandong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Shandong Refriger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Shandong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96648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470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470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470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冰箱,包括箱体、冷藏门、风道组件以及风幕组件;箱体内构造出前侧开口的冷藏室;风幕组件包括形成于冷藏室顶端的风幕风道、冷藏风道、以及的风幕风机。风道组件给冷藏室提供冷量,以使得冷藏室内形成制冷环境。风幕入口贯通风幕风道和冷藏室,风幕出口设置于冷藏室的前端,风幕组件能够通过风幕风机的作用,使得冷藏室内的冷空气从风幕入口进入风幕组件内,并从风幕组件的风幕出口吹出,而形成风幕。风幕风机给风幕风道内的冷空气提供动力,增强风幕出口的出风量,以在冷藏室的前端形成出风量更大的风幕,增强风幕的隔热性能,有效的隔绝冷藏室内外的空气,增强冰箱的制冷性能。

Description

冰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冰箱。
背景技术
风幕又称空气幕,主要运用在制冷、空调、防尘、隔热的商场、剧院、宾馆、饭店等门口上方,能隔绝室内外空气,防止室内外空气进行冷热交换,同时,又具有防尘、防污染、防蚊蝇的作用。
针对风冷冰箱产品,根据现有的试验测试:当环境温度为30℃时,冰箱开门10秒钟,箱内温度会上升5℃-6℃,如果打开1-2分钟,箱内的温度将会达到外界环境温度。关上冷藏门后,若使间室温度重新回到设定温度,压缩机至少要持续运行20分钟以上。现有技术下,冰箱在开门阶段存在大量的冷量流失,冰箱开门阶段不仅会给间室带来巨大的温度波动,影响食材的保鲜效果,还会相应的增加冰箱的功耗。因此,现有技术中,通过在冰箱内设置风幕结构,以在冰箱打开后,隔绝冰箱内外的空气流动。
目前,在风幕冰箱中,冰箱内风道组件内的风扇将冷空气吹动,冷空气经过相应的风道后从冰箱的风幕的出风口穿过,而在冰箱内形成风幕。但是,风道组件内的风扇将冷空气从风道中吹动到风幕的出风口的过程中,风扇的作用力不断的衰减,使得风幕的出风口处的风幕的出风量小,使得风幕并不能很好的隔绝冰箱内外的空气。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冰箱,以增强风幕的出风口处的出风量,有效隔绝冰箱内外空气,增强冰箱的制冷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冰箱,包括箱体、冷藏门、风道组件以及风幕组件;箱体内构造出前侧开口的冷藏室;冷藏门盖合在所述箱体的前侧,并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箱体上,以能够打开或关闭所述冷藏室;风道组件设置于所述箱体内,能够给所述冷藏室提供冷量;风幕组件包括形成于所述冷藏室顶端的风幕风道、形成于所述冷藏室顶端的冷藏风道、以及设置于所述风幕风道内的风幕风机;所述风幕风道于所述冷藏室的前端设置有向下出风的风幕出口;所述风幕风道于所述风幕出口的后方设置有贯通风幕风道和冷藏室的风幕入口;所述冷藏风道的入风口和所述风道组件连通,所述冷藏风道的排风口朝向所述冷藏室并与所述冷藏室连通;所述风幕出口以及所述排风口均能够在所述冷藏室的前端形成风幕。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藏风道的排风口邻所述冷藏室前端设置,并位于所述风幕出口的后方;所述排风口和所述风幕出口均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延伸至所述冷藏室的两侧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幕组件还包括风幕壳体,所述风幕壳体盖合于所述冷藏室的上壁上,所述风幕壳体的四周和所述冷藏室的上壁密封,所述风幕壳体和所述冷藏室的上壁之间形成有空腔而构造出所述风幕风道;所述风幕壳体上设置有多个通孔而分别形成所述风幕出口和所述风幕入口;所述冷藏风道形成于所述风幕壳体内,且位于所述风幕风道的下方。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幕壳体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水平设置以分割所述风幕风道和所述冷藏风道。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幕风机的进风口竖向设置,所述风幕入口位于所述风幕风机的进风口的正下方;所述隔板和所述风幕壳体的底壁之间设置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上开设有竖向贯通的通道,而在所述导向柱内形成所述风幕入口。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藏风道的后端开口,所述冷藏风道的后端开口沿左右方向的宽度小于所述排风口的左右方向的宽度,所述冷藏风道内的后端设置有向前延伸的导引筋;所述导引筋在从前向后的方向上向左右方向倾斜设置,以使得冷藏风道的入口处的空气均匀的分布至所述排风口处。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幕风机的出风口向前设置;所述风幕壳体的上表面凸设有相对且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两导风筋,所述导风筋从所述风幕风机的出风口处向着所述风幕出口延伸;两所述导风筋之间的间距在从所述风幕风机的出风口到所述风幕出口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幕风机为蜗壳风机,所述蜗壳风机的扇叶的转动轴线竖向设置,使得所述蜗壳风机在水平面内转动;所述蜗壳风机的出风口的延伸方向和所述蜗壳风机的扇叶的转动圆周相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两所述导风筋包括位于所述蜗壳风机出风口的背离所述蜗壳风机转动轴线一侧的第一导风筋、以及位于所述蜗壳风机出风口朝向所述蜗壳风机转动轴线一侧的第二导风筋;所述第二导风筋在从后向前的方向上朝向所述箱体的外部延伸;所述第一导风筋包括挡风部、以及连接在所述挡风部的背离所述蜗壳风机一端的延伸部;所述挡风部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延伸部在从后向前的方向上朝向所述箱体的外部延伸。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幕壳体的底壁上布设有多个贯通冷藏风道和所述冷藏室的微孔。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风道组件给冷藏室提供冷量,以使得冷藏室内形成制冷环境。风幕入口贯通风幕风道和冷藏室,风幕出口设置于冷藏室的前端,风幕组件能够通过风幕风机的作用,使得冷藏室内的冷空气从风幕入口进入风幕组件内,并从风幕组件的风幕出口吹出,而形成风幕。风幕风机给风幕风道内的冷空气提供动力,增强风幕出口的出风量,以在冷藏室的前端形成出风量更大的风幕,增强风幕的隔热性能,有效的隔绝冷藏室内外的空气,增强冰箱的制冷性能。
冷藏风道入口和风道组件连通,以能够给冷藏室补充冷量,并能够在冷藏门打开时,形成风幕。通过冷藏风道和风幕风道的组合形成多层风幕,以能够更加有效的隔绝冷藏室和外界的热量交换,提高冷藏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冰箱实施例前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处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冰箱实施例风幕组件在冷藏室内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述结构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B处的剖面图。
图6是图5中C处的放大图。
图7是图5中D处的放大图。
图8是图5中E处的放大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冰箱实施例的风幕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冰箱实施例的风幕壳体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冰箱实施例的风幕壳体的俯视图。
图12是图11中F-F处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0、箱体;110、冷藏室;120、冷冻室;130、冷藏门;140、搁架;200、风道组件;210、风道壳体;220、风扇;240、风腔;300、风幕组件;310、风幕壳体;311、底板;312、隔板;313、导风筋;3131、第一导风筋;3132、第二导风筋;314、前侧板;315、限位筋;316、导向筋;3161、水平段;3162、圆弧段;317、防凝露孔;318、挡风板;319、微孔;320、风幕风机;330、风幕风道;331、风幕入口;332、风幕出口;333、导向柱;340、冷藏风道;341、入风口;342、排风口;343、挡板;344、导引筋;410、蒸发器。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目前,在风幕冰箱中,冰箱内风道组件内的风扇将冷空气吹动,冷空气经过相应的风道后从冰箱的风幕的出风口穿过,而在冰箱内形成风幕。但是,风道组件内的风扇将冷空气从风道中吹动到风幕的出风口的过程中,风扇的作用力不断的衰减,使得风幕的出风口处的风幕的出风量小,使得风幕并不能很好的隔绝冰箱内外的空气。
为了便于描述和理解,以冰箱面向用户的方向为前方,背向用户的方向会后方,竖向方向为上下方向,冰箱的宽度方向为左右方向。
图1是本实用新型冰箱实施例前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处的剖面图。
参阅图1和图2,冰箱是一种保持恒定低温以存储物品的器具。本实施例中的冰箱也可以为制冷陈列柜、酒柜、冷柜以及医疗冷藏室等,下述以冰箱为例进行说明。冰箱包箱体100、设置于箱体100内的风道组件200、设置于箱体100内的风幕组件300、以及设置于箱体100内的制冷组件。
箱体100内构造出前侧开口的冷藏室110和冷冻室120,冷藏室110和冷冻室120间隔设置,制冷组件将冷量传递给风道组件200内的空气,以能够在风道组件200内得到冷空气。风道组件200能够选择性的与冷藏室110或冷冻室120内贯通,以将风道组件200内的空气导入冷藏室110和/或冷冻室120中,以能够分别对对冷藏室110和冷冻室120制冷,保持冷藏和冷冻环境。
本实施例中,冷藏室110和冷冻室120内均内设置有与风道组件200连通的出气口和回气口,以使冷藏室110和冷冻室120内的空气能够分别和风道组件200内的空气循环,以使得风道组件200内的空气能够将冷量传递分别传递至冷藏室110和冷冻室120内。冷藏室110和冷冻室120内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以用于检测冷藏室110和冷冻室120内的实时温度。
冷藏室110的前侧设置有冷藏门130,冷藏门130盖合在箱体100的前侧,并可转动的连接在箱体100上,以能够打开或关闭冷藏室110,从而在冷藏室110内取放物品。
本实施例中,箱体100上对应冷藏门130设置有开关门传感器,用于检测冷藏门130的打开和关闭。冷藏门130的内侧设置有搁架140,冷藏门130或冷藏室110内,对应设置有用于检测搁架140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箱体100的具体结构的连接关系,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箱体的结构,在此不作赘述。
本实施例中,风幕组件300设置于冷藏室110内,用于在冷藏室110打开后,在冷藏室110的前端形成风幕,以阻挡冷藏室110内外的热量交换,有效的保证冷藏室110的低温环境。
风道组件200设置于箱体100内,能够给冷藏室110和冷冻室120提供冷量。风道组件200包括风道壳体210、以及风扇220。风道壳体210贴合于冷藏室110和冷冻室120的后侧壁上,而在冷藏室110和冷冻室120之间形成风腔240。风扇220位于风腔240内,并位于冷冻室120的后侧。风道壳体210上设置有冷藏风门和冷冻风门,冷藏风门连通风腔240和冷藏室110,冷冻风门连通风腔240和冷冻室120。冷藏风门和冷冻风门分别可选择性的打开,以能够控制风腔240内的空气进入冷藏室110和/或冷冻室120,从而能够选择性向冷藏室110和/或冷冻室120内供冷。风道组件200的具体结构和位置关系,参照相关技术中风道组件的结构和位置关系,在此不再赘述。
制冷组件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410、加热器以及毛血管等组件。蒸发器410和加热器设置风腔240内,蒸发器410用于给风腔240内的空气提供冷量。加热器用于加热风腔240内的空气,以用于化霜。制冷组件具体结构和连接关系参照相关技术中的制冷组件,在此不作赘述。
图3是本实用新型冰箱实施例风幕组件300在冷藏室110内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述结构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B-B处的剖面图。图6是图5中C处的放大图。图7是图5中D处的放大图。图8是图5中E处的放大图。
参阅图3至图8,风幕组件300设置于冷藏室110内,并位于冷藏室110的顶部。
本实施例中,风幕组件300包括风幕壳体310、以及风幕风机320。风幕壳体310盖合于冷藏室110的上壁上,风幕壳体310的四周和冷藏室110的上壁密封,风幕壳体310和冷藏室110的上壁之间形成有空腔而构造出风幕风道330,风幕壳体310于风幕风道330的下方设置有冷藏风道340。冷藏风道340位于风幕风道330的下方,并与风幕风道330间隔设置。
风幕风道330形成于冷藏室110的顶端,风幕风机320设置于风幕风道330内,风幕壳体310上设置有多个通孔而分别形成风幕出口332和风幕入口331。风幕出口332和风幕入口331贯通风幕风道330和冷藏室110,风幕入口331位于风幕出口332的后方,从而使得风幕组件300能够带动冷藏室110内的空气在风幕风道330和冷藏室110之间循环流动,能够起到使得冷藏室110内的温度均匀的作用。
风幕风道330的风幕入口331设置于冷藏室110内,风幕风道330的用于形成风幕的空气来自于冷藏室110,而不是风道组件200的风腔240,有效的避免了风道组件200内的气体对冷藏室110前侧风幕的影响。风幕出口332设置于冷藏室110的前端,风幕出口332向下出风,以能够在冷藏室110的前端形成风幕。
本实施例中,风幕风机320为蜗壳风机,蜗壳风机的扇叶的转动轴线竖向设置,使得所述蜗壳风机在水平面内转动;蜗壳风机的出风口的延伸方向和蜗壳风机的扇叶的转动圆周相切。蜗壳风机的转动轴向竖向设置,使得蜗壳风机的扇叶水平设置,从而蜗壳风机在竖向方向上的高度更窄,蜗壳风机设置于风幕风道330内后,在竖向方向上占用的空间更下,从而在保证蜗壳风机的安装的基础上,使得风幕壳体310的下表面相对于冷藏室110的上壁具有更小的距离,风幕组件300占用冷藏室110更小的体积,从而使得冷藏室110具有更大的有效容积。
蜗壳风机的进风口竖向设置,风幕入口331位于蜗壳风机的进风口的正下方,以方便蜗壳风机从冷藏室110内吸气,使得冷藏室110内的空气到蜗壳风机的进风口之间的路劲更短,动能损失更小,从而使得风幕出口332处的出风量更大。
冷藏风道340的入风口341和风道组件200连通,冷藏风道340的排风口342朝向冷藏室110并与冷藏室110连通;风幕出口332以及排风口342均能够在冷藏室110的前端形成风幕。
图9是本实用新型冰箱实施例的风幕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冰箱实施例的风幕壳体的底面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冰箱实施例的风幕壳体的俯视图。图12是图11中F-F处的剖面图。
参阅图3至图12,本实施例中,风幕壳体310的包括底板311、间隔设置于底板311上方的隔板312、以及凸设于隔板312上表面的导风筋313。隔板312、导风筋313以及冷藏室110的上壁之间围合形成风幕风道330,风幕风机320位于导风筋313后端。
隔板312水平设置以将风幕壳体310和冷藏室110的上壁之间的空间分割成上下间隔设置的风幕风道330和冷藏风道340。冷藏风道340设置于风幕风道330的下方。
本实施例中,隔板312通过紧固件固定于冷藏室110的上壁上。风幕壳体310的前侧板314向前向上倾斜设置,隔板312的后端向后向上倾斜设置,并密封连接在冷藏室110的上侧壁上,使得风幕壳体310的后侧壁在从前向后的方向上为向上倾斜的斜面。
本实施例中,导风筋313于隔板312的上表面凸设有两条,两导风筋313相对且间隔设置,使得风幕壳体310的上表面形成有两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导风筋313,导风筋313从风幕风机320的出风口处向着风幕出口332延伸,风幕出口332位于两导风筋313的围合范围内。
两导风筋313之间的间距在从风幕风机320的出风口到风幕出口332的方向上逐渐增大,以使得风幕出口332在左右方向上能够设置的更长。
本实施例中,两导风筋313的包括位于蜗壳风机出风口的背离蜗壳风机转动轴线一侧的第一导风筋3131、以及位于蜗壳风机出风口朝向蜗壳风机转动轴线一侧的第二导风筋3132;第二导风筋3132在从后向前的方向上朝向箱体100的外部延伸;第一导风筋3131包括挡风部、以及连接在挡风部的背离蜗壳风机一端的延伸部;挡风部沿前后方向延伸,延伸部在从后向前的方向上朝向箱体100的外部延伸。
第一导风筋3131位于蜗壳风机出风口的背离蜗壳风机转动轴线的一侧,且挡风部前后延伸。从蜗壳风机吹出的空气具有离心力,挡风部的设置能够阻挡从蜗壳风机吹出的空气,从而抵消从蜗壳风机吹出的空气的离心力,从而使得吹向风幕出口332的方向上的空气在左右方向上的动力相等,以保证从风幕出口332处形成的风幕的左右两侧的出风量相等,保证风幕的均匀。
本实施例中,隔板312和风幕壳体310的底壁之间设置有导向柱333;即隔板312和底板311之间设置有导向柱333,导向柱333上开设有竖向贯通的通道,而在导向柱333内形成风幕入口331。通过导向柱333的设置,使得冷藏风道340和风幕风道330内的空气互不干扰。
风幕出口332沿左右方向延伸,风幕出口332在风幕壳体310的前端沿前后方向设置为两组,以能够在冷藏室110的前端形成两组风幕,从而更好的隔绝冷藏室110内外的空气,更有效的隔绝冷藏室110内外的热量交换。
本实施例中,冷藏风道340的前端设置有挡板343,风幕出口332于挡板343的前方依次贯穿隔板312和底板311。排风口342设置于挡板343的后方。
风幕壳体310的隔板312上设置有与风幕风机320的外周相适配的限位筋315,限位筋315凸设于隔板312的上表面,以用于将风幕风机320固定在风幕壳体310上。限位筋315位于导风筋313的后端。
本实施例中,风幕壳体310于两组风幕出口332之间设置有导向筋316,导向筋316沿左右方向延伸,导向筋316包括水平设置的水平段3161以及连接在水平段3161的前端的圆弧段3162;圆弧段3162在前后方向上呈弧形结构,且两端分别连接风幕壳体310的隔板312的和水平段3161。导向筋316将风幕风道330前端的空气分割成两个部分,以使得风幕风道330内的空气能够更加均匀的从两组风幕出口332中冲出。
再次参阅图3至图12,本实施例中,风道组件200给冷藏室110提供冷量,以使得冷藏室110内形成制冷环境。风幕风机320给风幕风道330内的冷空气提供动力,增强风幕出口332的出风量,以在冷藏室110的前端形成出风量更大的风幕,增强风幕的隔热性能,有效的隔绝冷藏室110内外的空气,增强冰箱的制冷性能。同时,冷藏风道340也能够在冷藏室110的前端形成风幕,冷藏风道340中的入风口341和风道组件200连通,冷藏风道340中的空气来自风道组件200,从而能够将风道组件200内的冷量,通过冷藏风道340的排风口342传递至冷藏室110中,给冷藏室110补充冷量。
风幕入口331贯通风幕风道330和冷藏室110,风幕出口332设置于冷藏室110的前端,风幕组件300能够通过风幕风机320的作用,使得冷藏室110内的冷空气从风幕入口331进入风幕组件300内,并从风幕组件300的风幕出口332吹出,而形成风幕。风幕组件300形成风幕不受风道组件200的影响。利用风幕风机320的作用力,使得冷藏室110内的冷空气能够依次通过风幕入口331、风幕风道330、以及风幕出口332,而进入冷藏室110内,使得冷藏室110内的空气能够形成循环,使得冷藏室110内的空气流动,从而能够对冷藏室110内物品起到制冷的作用。
风幕组件300的风幕入口331位于冷藏室110内,在冰箱化霜且打开冷藏室110时,利用冷藏室110自身内部的空气而在冷藏室110的前端形成风幕,从而在冰箱化霜且冷藏室110打开时,能够有效的隔绝冷藏室110内外的空气,对冷藏室110起到更好的保温左右,增强冰箱的制冷性能。
本实施例中,风幕壳体310的前侧板314在从后向前的方向上为向上倾斜的斜面,风幕壳体310的前侧板314上设置有贯通风幕风道330和冷藏室110的防凝露孔317,从而有效的避免风幕风道330的前端的空气发生凝露现象。防凝露孔317的孔径小于风幕出口332的孔径。
防凝露孔317设置于风幕出口332的前方,风幕壳体310内于风幕出口332和防凝露孔317之间设置有挡风板318,挡风板318沿左右方向延伸;挡风板318的下端连接在风幕壳体310上,挡风板318的上端超出防凝露孔317,且与冷藏室110的上壁具有间隙,挡风板318能够避免防凝露孔317的出风量过多,避免风幕出口332的出风量减少,有效的保证风幕出口332的出风量。
本实施例中,排风口342和风幕出口332均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延伸至冷藏室110的两侧壁,以能够分别在冷藏室110的前端形成风幕。冷藏风道340的排风口342邻近冷藏室110前端设置,并位于风幕出口332的后方,在风幕出口332和排风口342同时形成风幕时,风幕出口332的风幕能够有效的割炬外界环境中的空气和排风口342的风幕之间的热交换,减少冷量的流失。
冷藏风道340的后端开口,冷藏风道340的后端开口沿左右方向的宽度小于排风口342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冷藏风道340内的后端设置有向前延伸导引筋344;导引筋344在从前向后的方向上向左右方向倾斜设置,以在从后向前的方向上两个导引筋344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以使得冷藏风道340的入口处的空气均匀的分布至排风口342处。
风幕壳体310的底壁上布设有多个贯通冷藏风道340和冷藏室110的微孔319,微孔319开设于底板311上,以使得冷藏风道340内的冷空气能够通过微孔319进风冷藏室110的顶端,避免冷藏室110的底部温度过高,提高冷藏室110的温度的均匀性。
基于上述冰箱的结构,在冰箱的冷藏门130打开且冰箱未处于化霜状态时,风幕风机320以及风道组件200同时工作,以使得风幕出口332和排风口342分别形成风幕,以减少减缓冷藏室110内外的空气交换。排风口342处形成的风幕能够有效的补充冷藏室110的冷量。
在冰箱的冷藏门130打开且冰箱处于化霜状态时,切断风道组件200内的空气流入冷藏风道340内,冷藏风道340的排风口342处不形成风幕,避免风道组件200内的热量进入冷藏室110内。风幕风机320工作,以使得风幕出口332处形成风幕。
在冰箱冷藏门130关闭时,根据冷藏室110的制冷需求,选择性的将风道组件200内的空气排放冷藏风道340内,并通过排风口342排放至冷藏室110内,对冷藏室110制冷。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其内构造出前侧开口的冷藏室;
冷藏门,盖合在所述箱体的前侧,并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箱体上,以能够打开或关闭所述冷藏室;
风道组件,其设置于所述箱体内,能够给所述冷藏室提供冷量;
风幕组件,其包括形成于所述冷藏室顶端的风幕风道、形成于所述冷藏室顶端的冷藏风道、以及设置于所述风幕风道内的风幕风机;所述风幕风道于所述冷藏室的前端设置有向下出风的风幕出口;所述风幕风道于所述风幕出口的后方设置有贯通风幕风道和冷藏室的风幕入口;所述冷藏风道的入风口和所述风道组件连通,所述冷藏风道的排风口朝向所述冷藏室并与所述冷藏室连通;所述风幕出口以及所述排风口均能够在所述冷藏室的前端形成风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冷藏风道的排风口邻所述冷藏室前端设置,并位于所述风幕出口的后方;所述排风口和所述风幕出口均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延伸至所述冷藏室的两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幕组件还包括风幕壳体,所述风幕壳体盖合于所述冷藏室的上壁上,所述风幕壳体的四周和所述冷藏室的上壁密封,所述风幕壳体和所述冷藏室的上壁之间形成有空腔而构造出所述风幕风道;所述风幕壳体上设置有多个通孔而分别形成所述风幕出口和所述风幕入口;所述冷藏风道形成于所述风幕壳体内,且位于所述风幕风道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幕壳体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水平设置以分割所述风幕风道和所述冷藏风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幕风机的进风口竖向设置,所述风幕入口位于所述风幕风机的进风口的正下方;所述隔板和所述风幕壳体的底壁之间设置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上开设有竖向贯通的通道,而在所述导向柱内形成所述风幕入口。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冷藏风道的后端开口,所述冷藏风道的后端开口沿左右方向的宽度小于所述排风口的左右方向的宽度,所述冷藏风道内的后端设置有向前延伸的导引筋;所述导引筋在从前向后的方向上向左右方向倾斜设置,以使得冷藏风道的入口处的空气均匀的分布至所述排风口处。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幕风机的出风口向前设置;所述风幕壳体的上表面凸设有相对且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两导风筋,所述导风筋从所述风幕风机的出风口处向着所述风幕出口延伸;两所述导风筋之间的间距在从所述风幕风机的出风口到所述风幕出口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幕风机为蜗壳风机,所述蜗壳风机的扇叶的转动轴线竖向设置,使得所述蜗壳风机在水平面内转动;所述蜗壳风机的出风口的延伸方向和所述蜗壳风机的扇叶的转动圆周相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导风筋包括位于所述蜗壳风机出风口的背离所述蜗壳风机转动轴线一侧的第一导风筋、以及位于所述蜗壳风机出风口朝向所述蜗壳风机转动轴线一侧的第二导风筋;所述第二导风筋在从后向前的方向上朝向所述箱体的外部延伸;所述第一导风筋包括挡风部、以及连接在所述挡风部的背离所述蜗壳风机一端的延伸部;所述挡风部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延伸部在从后向前的方向上朝向所述箱体的外部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幕壳体的底壁上布设有多个贯通冷藏风道和所述冷藏室的微孔。
CN202121966486.6U 2021-08-20 2021-08-20 冰箱 Active CN2154470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66486.6U CN215447023U (zh) 2021-08-20 2021-08-20 冰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66486.6U CN215447023U (zh) 2021-08-20 2021-08-20 冰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47023U true CN215447023U (zh) 2022-01-07

Family

ID=79695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66486.6U Active CN215447023U (zh) 2021-08-20 2021-08-20 冰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470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992171A (en) Refrigerator freezer forced air system
US4353223A (en) Refrigerator with a large refrigeration chamber cooled by natural convection
JP2002130910A (ja) 冷蔵庫
CN215447023U (zh) 冰箱
US5154066A (en) Cooling a compressor and condenser of a refrigerator
CN113959168A (zh) 冰箱的控制方式
KR100901033B1 (ko) 그릴팬 어셈블리
JP3647343B2 (ja) 冷蔵庫
JP4033888B2 (ja) 冷蔵庫
JP5895145B2 (ja) 冷蔵庫
KR101052971B1 (ko) 냉장고
CN115451632A (zh) 冰箱和车辆
CN113932517A (zh) 冰箱
CN113959140A (zh) 冰箱
CN211424809U (zh) 冰箱
JP2001245759A (ja) 低温ショーケース
KR101519136B1 (ko) 냉장고
CN113028711A (zh) 冰箱
JP3714715B2 (ja) 冷却貯蔵庫
KR100382480B1 (ko) 냉장고의 냉기순환구조
CN219913605U (zh) 冰箱
JPH1026457A (ja) 冷蔵庫
JP2001056175A (ja) 冷蔵庫
CN216522589U (zh) 冰箱
KR200157962Y1 (ko) 냉장고용 에어커튼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