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59140A - 冰箱 - Google Patents

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59140A
CN113959140A CN202110431226.7A CN202110431226A CN113959140A CN 113959140 A CN113959140 A CN 113959140A CN 202110431226 A CN202110431226 A CN 202110431226A CN 113959140 A CN113959140 A CN 1139591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urtain
air
refrigerating
refrigerator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3122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守杰
韩丽丽
张月
张升刚
闫宝升
孙启东
赵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Shandong Refriger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Shandong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Shandong Refriger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Shandong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3122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59140A/zh
Publication of CN1139591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591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1/00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05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in cold roo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25D17/06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 F25D17/062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in household refrigerators
    • F25D17/065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in household refrigerators with compartment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冰箱,包括箱体、冷藏门、风道组件、以及风幕组件;箱体内构造出前侧开口的冷藏室;冷藏门盖合在箱体的前侧,并可转动的连接在箱体上,以能够打开或关闭冷藏室;风道组件设置于箱体内,能够给冷藏室提供冷量;风幕组件包括形成于冷藏室顶端的风幕风道、以及设置于风幕风道内的风幕风机;风幕风道于冷藏室的前端设置有向下出风的风幕出口;风幕风道的后端设置有风幕入口;风幕入口邻近冷藏室的后侧壁。风幕风机给风幕风道内的冷空气提供动力,增强风幕风口的出风量,以在冷藏室的前端形成出风量更大的风幕,增强风幕的隔热性能,有效的隔绝冷藏室内外的空气,增强冰箱的制冷性能。

Description

冰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冰箱。
背景技术
风幕又称空气幕,主要运用在制冷、空调、防尘、隔热的商场、剧院、宾馆、饭店等门口上方,能隔绝室内外空气,防止室内外空气进行冷热交换,同时,又具有防尘、防污染、防蚊蝇的作用。
针对风冷冰箱产品,根据现有的试验测试:当环境温度为30℃时,冰箱开门10秒钟,箱内温度会上升5℃-6℃,如果打开1-2分钟,箱内的温度将会达到外界环境温度。关上冷藏门后,若使间室温度重新回到设定温度,压缩机至少要持续运行20分钟以上。现有技术下,冰箱在开门阶段存在大量的冷量流失,冰箱开门阶段不仅会给间室带来巨大的温度波动,影响食材的保鲜效果,还会相应的增加冰箱的功耗。因此,现有技术中,通过在冰箱内设置风幕结构,以在冰箱打开后,隔绝冰箱内外的空气流动。
目前,在风幕冰箱中,冰箱内风道组件内的风扇将冷空气吹动,冷空气经过相应的风道后从冰箱的风幕的出风口穿过,而在冰箱内形成风幕。但是,风道组件内的风扇将冷空气从风道中吹动到风幕的出风口的过程中,风扇的作用力不断的衰减,使得风幕的出风口处的风幕的出风量小,使得风幕并不能很好的隔绝冰箱内外的空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冰箱,以增强风幕的出风口处的出风量,有效隔绝冰箱内外空气,增强冰箱的制冷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冰箱,包括箱体、冷藏门、风道组件、以及风幕组件;箱体内构造出前侧开口的冷藏室;冷藏门盖合在所述箱体的前侧,并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箱体上,以能够打开或关闭所述冷藏室;风道组件设置于所述箱体内,能够给所述冷藏室提供冷量;风幕组件包括形成于所述冷藏室顶端的风幕风道、以及设置于所述风幕风道内的风幕风机;所述风幕风道于所述冷藏室的前端设置有向下出风的风幕出口;所述风幕风道的后端设置有风幕入口;所述风幕入口邻近所述冷藏室的后侧壁。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发明中,风道组件给冷藏室提供冷量,以使得冷藏室内形成制冷环境。风幕风机给风幕风道内的冷空气提供动力,增强风幕风口的出风量,以在冷藏室的前端形成出风量更大的风幕,增强风幕的隔热性能,有效的隔绝冷藏室内外的空气,增强冰箱的制冷性能。
风幕入口贯通风幕风道和冷藏室,风幕出口设置于冷藏室的前端,风幕组件能够通过风幕风机的作用,使得冷藏室内的冷空气从风幕入口进入风幕组件内,并从风幕组件的风幕出口处吹出,而形成风幕。风幕组件形成风幕不受风道组件的影响。利用风幕风机的作用力,使得冷藏室内的冷空气能够依次通过风幕入口、风幕风道、以及风幕出口,而进入冷藏室内,使得冷藏室内的空气能够形成循环,使得冷藏室内的空气流动,从而能够对冷藏室内物品起到制冷的作用。
风幕出口位于冷藏室的前端,风幕入口邻近冷藏室的后侧壁,使得风幕组件能够在前后方向上带动整个冷藏室内的空气流动,风幕组件用于制冷时,冷藏室内的空气更加的均匀,从而能够对冷藏室更好的制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冰箱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冰箱的前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处的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冰箱第一实施例的风幕组件在冷藏室内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述结构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B处的剖面图。
图7是图6中C处的放大图。
图8是图6中D处的放大图。
图9是图6中E处的放大图。
图10是本发明冰箱第一实施例的风幕壳体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冰箱第一实施例的风幕壳体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冰箱第一实施例的风幕壳体的俯视图。
图13是图12中F-F处的剖面图。
图14是本发明冰箱第二实施例前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J-J处的剖面图。
图16是本发明冰箱第二实施例的风幕组件在冷藏室内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所述结构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中K-K处的剖面图。
图19是图18中L处的放大图。
图20是图18中M处的放大图。
图21是本发明冰箱第二实施例的风幕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冰箱第二实施例的风幕壳体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冰箱第二实施例的风幕壳体的俯视图。
图24是图23中N-N处的剖面图。
图25是本发明冰箱的冷藏门打开后的控制流程图。
图26是本发明冰箱的冷藏门关闭后的控制流程图。
图27是本发明冰箱在冷冻室和冷藏室均不需要制冷时的控制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箱体;110、冷藏室;111、凹槽部;120、冷冻室;130、冷藏门;140、搁架;200、风道组件;210、风道壳体;220、风扇;240、风腔;300、风幕组件;310、风幕壳体;311、底板;312、导风筋;313、导流筋;314、限位筋;315、导向筋;316、防凝露孔;317、挡风板;320、风幕风机;330、风幕风道;340、风幕出口;350、风幕入口;3151、水平段;3152、圆弧段;410、蒸发器;500、风幕组件;510、风幕壳体;511、底板;512、导风筋;5121、第一导风筋;5122、第二导风筋;514、限位筋;515、导向筋;520、风幕风机;530、风幕风道;540、风幕出口;550、风幕入口;5151、水平段;5152、圆弧段。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为了便于描述和理解,以冰箱面向用户的方向为前方,背向用户的方向会后方,竖向方向为上下方向,冰箱的宽度方向为左右方向。
图1是本发明冰箱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冰箱的前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A处的剖面图。
参阅图1至图3,冰箱是一种保持恒定低温以存储物品的器具。本实施例中的冰箱也可以为制冷陈列柜或酒柜,下述以冰箱为例进行说明。冰箱包箱体100、设置于箱体100内的风道组件200、设置于箱体100内的风幕组件300、以及设置于箱体100内的制冷组件。
箱体100内构造出前侧开口的冷藏室110和冷冻室120,冷藏室110和冷冻室120间隔设置,制冷组件将冷量传递给风道组件200内的空气,以能够在风道组件200内得到冷空气。风道组件200能够选择性的与冷藏室110或冷冻室120内贯通,以将风道组件200内的空气导入冷藏室110和/或冷冻室120中,以能够分别对对冷藏室110和冷冻室120制冷,保持冷藏和冷冻环境。
本实施例中,冷藏室110和冷冻室120内均内设置有与风道组件200连通的出气口和回气口,以使冷藏室110和冷冻室120内的空气能够分别和风道组件200内的空气循环,以使得风道组件200内的空气能够将冷量传递分别传递至冷藏室110和冷冻室120内。冷藏室110和冷冻室120内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以用于检测冷藏室110和冷冻室120内的实时温度。
冷藏室110的前侧设置有冷藏门130,冷藏门130盖合在箱体100的前侧,并可转动的连接在箱体100上,以能够打开或关闭冷藏室110,从而在冷藏室110内取放物品。
本实施例中,箱体100上对应冷藏门130设置有开关门传感器,用于检测冷藏门130的打开和关闭。冷藏门130的内侧设置有搁架140。冷藏门130或冷藏室110内,对应设置有用于检测搁架140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箱体100的具体结构的连接关系,参照相关技术中箱体的结构,在此不在赘述。
本实施例中,风幕组件300设置于冷藏室110内,用于在冷藏室110打开后,在冷藏室110的前端形成风幕,以阻挡冷藏室110内外的热量交换,有效的保证冷藏室110的低温环境。
风道组件200设置于箱体100内,能够给冷藏室110和冷冻室120提供冷量。风道组件200包括风道壳体210、以及风扇220。风道壳体210贴合于冷藏室110和冷冻室120的后侧壁上,而在冷藏室110和冷冻室120之间形成风腔240。风扇220位于风腔240内,并位于冷冻室120的后侧。风道壳体上设置有冷藏风门和冷冻风门,冷藏风门连通风腔240和冷藏室110,冷冻风门连通风腔240和冷冻室120。冷藏风门和冷冻风门分别可选择性的打开,以能够控制风腔240内的空气进入冷藏室110和/或冷冻室120,从而能够选择性向冷藏室110和/或冷冻室120内供冷。风道组件200的具体结构和位置关系,参照相关技术中风道组件的结构和位置关系,在此不再赘述。
制冷组件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410、加热器以及毛血管等组件。蒸发器410和加热器设置风腔240内,蒸发器410用于给风腔240内的空气提供冷量。加热器用于加热风腔240内的空气,以用于化霜。制冷组件具体结构和连接关系参照相关技术中的制冷组件,在此不再赘述。
图4是本发明冰箱第一实施例的风幕组件300在冷藏室110内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所述结构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B-B处的剖面图。图7是图6中C处的放大图。图8是图6中D处的放大图。图9是图6中E处的放大图。
参阅图4至图9,风幕组件300设置于冷藏室110内,并位于冷藏室110的顶部。风幕组件300包括风幕壳体310、以及风幕风机320。风幕壳体310盖合于冷藏室110的上壁上,风幕壳体310的四周和冷藏室110的上壁密封,风幕壳体310和冷藏室110的上壁之间形成有空腔而构造出风幕风道330。
风幕风道330形成于冷藏室110的顶端,风幕风机320设置于风幕风道330内,风幕壳体310上设置有多个通孔而分别形成风幕出口340和风幕入口350。风幕出口340和风幕入口350贯通风幕风道330和冷藏室110,风幕入口350位于风幕出口340的后方,从而使得风幕组件300能够带动冷藏室内的空气在风幕风道330和冷藏室110之间循环流动,能够起到使得冷藏室110内的温度均匀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风幕风道330的风幕入口350设置于冷藏室110内,风幕风道330的用于形成风幕的空气来自于冷藏室110,而不是风道组件200的风腔240,有效的避免了风道组件200内的气体对冷藏室110前侧风幕的影响。风幕出口340设置于冷藏室110的前端,风幕出口340向下出风,以能够在冷藏室110的前端形成风幕。
本实施例中,风幕入口350开设于风幕壳体310的后端,且风幕入口350邻近冷藏室110的后侧壁,以使得风幕组件300最大限度和范围的带动冷藏室110内的空气流动,使得冷藏室110内的温度更加的均匀。
本实施例中,风幕风机320为轴流风机,轴流风机的扇叶的转动轴线沿前后方向设置,使得轴流风机在竖向平面内转动,轴流风机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均沿前后方向设置,轴流风机的进风口和风幕入口350相对。风幕风机320为轴流风机,且进风口和出风口的轴线共线,使得风幕风机320能够对风幕风道330内的空气具有更大的作用力,风幕出口340处的出风量更大,风幕组件300的隔热效果更好。
再次参阅图9,本实施例中,冷藏室110的上壁上向上凹陷形成有凹槽部111,该凹槽部111对应轴流风机设置,轴流风机的上端伸入凹槽部111内,从而使得风幕风道330内具有足够的间隙安装轴流风机,从而在保证轴流风机的安装的基础上,使得风幕壳体310的下表面相对于冷藏室110的上壁具有更小的距离,风幕组件300占用冷藏室110更小的体积,从而使得冷藏室110具有更大的有效容积。
图10是本发明冰箱第一实施例的风幕壳体310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发明冰箱第一实施例的风幕壳体310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发明冰箱第一实施例的风幕壳体的俯视图。图13是图12中F-F处的剖面图。
参阅图10至图13,本实施例中,风幕壳体310的包括底板311、凸设于底板311上表面的导流筋313、以及凸设于底板311上表面的导风筋312。导风筋312位于导流筋313的前端,且导风筋312的后端和导流筋313的前端相连,以使得底板311、导流筋313、导风筋312以及冷藏室110的上壁之间围合形成风幕风道330,风幕风机320位于导流筋313、导风筋312之间的连接处。
本实施例中,底板311通过紧固件固定于冷藏室110的上壁上。底板311的前端向前向上倾斜设置,底板311的后端向后向上倾斜设置,使得风幕壳体310的后侧壁在从前向后的方向上为向上倾斜的斜面,风幕入口350开设于风幕壳体310的后侧壁上,从而在方便冷藏室110内的空气通过风幕入口350进入风幕风道330内的基础上,使得风幕入口350和风幕风机320的进风口相对,使得空气在冷藏室110风幕风机320之间流动时,空气的动能损耗更低,风幕出口340处的出风量更大。
导流筋313于底板311的上表面凸设有两条,两导流筋313相对且间隔设置,使得风幕壳体310的上表面形成有两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导流筋313,导流筋313位于轴流风机的后方,两导流筋313从风幕风机320的出风口向着风幕入口350延伸,即从风幕风机320向后延伸。风幕入口350位于两导流筋313的围合范围内,以使得从风幕入口350中进入风幕风道330内的空气在导流筋313的导向作用下,导向至风幕风机320的进风口。
本实施例中,导流筋313从前向后的方向上,向着冰箱的外部倾斜设置,使得两导流筋313之间的间距在从风幕风机320的出风口到风幕入口350的方向上逐渐增大,从而将风幕入口350处进入风幕风道330内的空气在导流筋313的作用下汇聚在风幕风机320的进风口处。
两导流筋313的后端间距更大,使得风幕入口350在左右方向上可以设置的更大,以使得单位时间内具有更多的空气从冷藏室110进入风幕风道330内,以使得风幕出口340的出风量更大。
本实施例中,导风筋312于底板311的上表面凸设有两条,两导风筋312相对且间隔设置,使得风幕壳体310的上表面形成有两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导风筋312,导风筋312从风幕风机320的出风口处向着风幕出口340延伸,风幕出口340位于两导风筋312的围合范围内。
本实施例中,导风筋312从后向前的方向上,向着冰箱的外部倾斜设置,使得两导风筋312之间的间距在从风幕风机320的出风口到风幕出口340的方向上逐渐增大,以使得风幕出口340在左右方向上能够设置的更长。
本实施例中,风幕出口340沿左右方向延伸,风幕出口340在风幕壳体310的前端沿前后方向设置为两组,以能够在冷藏室110的前端形成两组风幕,从而更好的隔绝冷藏室110内外的空气,更有效的隔绝冷藏室110内外的热量交换。
风幕壳体310的底板311上设置有与风幕风机320的外周相适配的限位筋314,限位筋314凸设于底板311的上表面,以用于将风幕风机320固定在风幕壳体310上。限位筋314位于导流筋313和导风筋312之间的连接处。
本实施例中,风幕壳体310于两组风幕出口340之间设置有导向筋315,导向筋315沿左右方向延伸,导向筋315包括水平设置的水平段3151以及连接在水平段3151的前端的圆弧段3152;圆弧段3152在前后方向上呈弧形结构,且两端分别连接风幕壳体310的底板311的和水平段3151。导向筋315将风幕风道330前端的空气分割成两个部分,以使得风幕风道330内的空气能够更加均匀的从两组风幕出口340中冲出。
本实施例中,风幕壳体310的底板311的前侧壁在从后向前的方向上为向上倾斜的斜面,风幕壳体310的底板311的前侧壁上设置有贯通风幕风道330和冷藏室110的防凝露孔316,从而有效的避免风幕风道330的前端的空气发生凝露现象。防凝露孔316的孔径小于风幕出口340的孔径。
防凝露孔316设置于风幕出口340的前方,风幕壳体310内于风幕出口340和防凝露孔316之间设置有挡风板317,挡风板317沿左右方向延伸;挡风板317的下端连接在风幕壳体310上,挡风板317的上端超出防凝露孔316,且与冷藏室110的上壁具有间隙,挡风板317能够避免防凝露孔316的出风量过多,避免风幕出口340的出风量减少,有效的保证风幕出口340的出风量。
再次参阅图1至图13,本实施例中,风道组件200给冷藏室110提供冷量,以使得冷藏室110内形成制冷环境。风幕风机320给风幕风道330内的冷空气提供动力,增强风幕出口340的出风量,以在冷藏室110的前端形成出风量更大的风幕,增强风幕的隔热性能,有效的隔绝冷藏室110内外的空气,增强冰箱的制冷性能。
风幕入口350贯通风幕风道330和冷藏室110,风幕出口340设置于冷藏室110的前端,风幕组件300能够通过风幕风机320的作用,使得冷藏室110内的冷空气从风幕入口350进入风幕组件300内,并从风幕组件300的风幕出口340吹出,而形成风幕。风幕组件300形成风幕不受风道组件200的影响。利用风幕风机320的作用力,使得冷藏室110内的冷空气能够依次通过风幕入口350、风幕风道330、以及风幕出口340,而进入冷藏室110内,使得冷藏室110内的空气能够形成循环,使得冷藏室110内的空气流动,从而能够对冷藏室110内物品起到制冷的作用。
风幕组件300的风幕入口350位于冷藏室110内,在冰箱化霜且打开冷藏室110时,利用冷藏室110自身内部的空气而在冷藏室110的前端形成风幕,从而在冰箱化霜且冷藏室110打开时,能够有效的隔绝冷藏室110内外的空气,对冷藏室110起到更好的保温左右,增强冰箱的制冷性能。
风幕出口340位于冷藏室110的前端,风幕入口350邻近冷藏室110的后侧壁,使得风幕组件300能够在前后方向上带动整个冷藏室110内的空气流动,风幕组件300用于制冷时,冷藏室110内的空气更加的均匀,从而能够对冷藏室110更好的制冷。
图14是本发明冰箱第二实施例前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14中J-J处的剖面图。
参阅图14和图15,本实施例中,冰箱包箱体100、设置于箱体100内的风道组件200、设置于箱体100内的风幕组件500、以及设置于箱体100内的制冷组件。
箱体100内构造出前侧开口的冷藏室110和冷冻室120,冷藏室110和冷冻室120间隔设置,制冷组件将冷量传递给风道组件200内的空气,以能够在风道组件200内得到冷空气。风道组件200能够选择性的与冷藏室110或冷冻室120内贯通,以将风道组件200内的空气导入冷藏室110和/或冷冻室120中,以能够分别对对冷藏室110和冷冻室120制冷,保持冷藏和冷冻环境。
本实施例中,冷藏室110和冷冻室120内均内设置有与风道组件200连通的出气口和回气口,以使冷藏室110和冷冻室120内的空气能够分别和风道组件200内的空气循环,以使得风道组件200内的空气能够将冷量传递分别传递至冷藏室110和冷冻室120内。冷藏室110和冷冻室120内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以用于检测冷藏室110和冷冻室120内的实时温度。
冷藏室110的前侧设置有冷藏门130,冷藏门130盖合在箱体100的前侧,并可转动的连接在箱体100上,以能够打开或关闭冷藏室110,从而在冷藏室110内取放物品。
本实施例中,箱体100上对应冷藏门130设置有开关门传感器,用于检测冷藏门130的打开和关闭。冷藏门130的内侧设置有搁架140,冷藏门130或冷藏室110内,对应设置有用于检测搁架140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箱体100的具体结构的连接关系,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箱体的结构,在此不在赘述。
本实施例中,风幕组件500设置于冷藏室110内,用于在冷藏室110打开后,在冷藏室110的前端形成风幕,以阻挡冷藏室110内外的热量交换,有效的保证冷藏室110的低温环境。
风道组件200设置于箱体100内,能够给冷藏室110和冷冻室120提供冷量。风道组件200的具体结构和位置关系,参照上述实施中风道组件200的结构和位置关系,在此不再赘述。
制冷组件具体结构和连接关系参照相关技术中的制冷组件,在此不再赘述。
图16是本发明冰箱第二实施例的风幕组件500在冷藏室110内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17是图16所述结构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18是图17中K-K处的剖面图。图19是图18中L处的放大图。图20是图18中M处的放大图。
参阅图16至图20,风幕组件500设置于冷藏室110内,并位于冷藏室110的顶部。风幕组件500包括风幕壳体510、以及风幕风机520。风幕壳体510盖合于冷藏室110的上壁上,风幕壳体510的四周和冷藏室110的上壁密封,风幕壳体510和冷藏室110的上壁之间形成有空腔而构造出风幕风道530。
风幕风道530形成于冷藏室110的顶端,风幕风机520设置于风幕风道530内,风幕壳体510上设置有多个通孔而分别形成风幕出口540和风幕入口550。风幕出口540和风幕入口550贯通风幕风道530和冷藏室110,风幕入口550位于风幕出口540的后方,从而使得风幕组件500能够带动冷藏室110内的空气在风幕风道530和冷藏室110之间循环流动,能够起到使得冷藏室110内的温度均匀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风幕风道530的风幕入口550设置于冷藏室110内,风幕风道530的用于形成风幕的空气来自于冷藏室110,而不是风道组件200的风腔240,有效的避免了风道组件200内的气体对冷藏室110前侧风幕的影响。风幕出口540设置于冷藏室110的前端,风幕出口540向下出风,以能够在冷藏室110的前端形成风幕。
本实施例中,风幕风机520为蜗壳风机,蜗壳风机的扇叶的转动轴线竖向设置,使得所述蜗壳风机在水平面内转动;蜗壳风机的出风口的延伸方向和蜗壳风机的扇叶的转动圆周相切。蜗壳风机的转动轴向竖向设置,使得蜗壳风机的扇叶水平设置,从而蜗壳风机在竖向方向上的高度更窄,蜗壳风机设置于风幕风道530内后,在竖向方向上占用的空间更下,从而在保证蜗壳风机的安装的基础上,使得风幕壳体510的下表面相对于冷藏室110的上壁具有更小的距离,风幕组件500占用冷藏室110更小的体积,从而使得冷藏室110具有更大的有效容积。
蜗壳风机的进风口竖向设置,风幕入口550位于蜗壳风机的进风口的正下方,以方便蜗壳风机从冷藏室110内吸气,使得冷藏室110内的空气到蜗壳风机的进风口之间的路劲更短,动能损失更小,从而使得风幕出口540处的出风量更大。
图21是本发明冰箱第二实施例的风幕壳体510的结构示意图。图22是本发明冰箱第二实施例的风幕壳体510的底面结构示意图。图23是本发明冰箱第二实施例的风幕壳体510的俯视图。图24是图23中N-N处的剖面图。
参阅图21至图24,本实施例中,风幕壳体510的包括底板511、以及凸设于底板511上表面的导风筋512。底板511、导风筋512以及冷藏室110的上壁之间围合形成风幕风道530,风幕风机520位于导风筋512后端。
本实施例中,底板511通过紧固件固定于冷藏室110的上壁上。底板511的前端向前向上倾斜设置,底板511的后端向后向上倾斜设置,使得风幕壳体510的后侧壁在从前向后的方向上为向上倾斜的斜面,风幕入口550开设于风幕壳体510的下侧壁上。
本实施例中,导风筋512于底板511的上表面凸设有两条,两导风筋512相对且间隔设置,使得风幕壳体510的上表面形成有两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导风筋512,导风筋512从风幕风机520的出风口处向着风幕出口540延伸,风幕出口540位于两导风筋512的围合范围内。
两导风筋512之间的间距在从风幕风机520的出风口到风幕出口540的方向上逐渐增大,以使得风幕出口540在左右方向上能够设置的更长。
本实施例中,两导风筋512的包括位于蜗壳风机出风口的背离蜗壳风机转动轴线一侧的第一导风筋5121、以及位于蜗壳风机出风口朝向蜗壳风机转动轴线一侧的第二导风筋5122;第二导风筋5122在从后向前的方向上朝向箱体100的外部延伸;第一导风筋5121包括挡风部、以及连接在挡风部的背离蜗壳风机一端的延伸部;挡风部沿前后方向延伸,延伸部在从后向前的方向上朝向箱体100的外部延伸。
第一导风筋5121位于蜗壳风机出风口的背离蜗壳风机转动轴线的一侧,且挡风部前后延伸。从蜗壳风机吹出的空气具有离心力,挡风部的设置能够阻挡从蜗壳风机吹出的空气,从而抵消从蜗壳风机吹出的空气的离心力,从而使得吹向风幕出口540的方向上的空气在左右方向上的动力相等,以保证从风幕出口540处形成的风幕的左右两侧的出风量相等,保证风幕的均匀。
本实施例中,风幕出口540沿左右方向延伸,风幕出口540在风幕壳体510的前端沿前后方向设置为两组,以能够在冷藏室110的前端形成两组风幕,从而更好的隔绝冷藏室110内外的空气,更有效的隔绝冷藏室110内外的热量交换。
风幕壳体510的底板511上设置有与风幕风机520的外周相适配的限位筋514,限位筋514凸设于底板511的上表面,以用于将风幕风机520固定在风幕壳体510上。限位筋514位于导风筋512的后端。
本实施例中,风幕壳体510于两组风幕出口540之间设置有导向筋515,导向筋515沿左右方向延伸,导向筋515包括水平设置的水平段5151以及连接在水平段5151的前端的圆弧段5152;圆弧段5152在前后方向上呈弧形结构,且两端分别连接风幕壳体510的底板511的和水平段5151。导向筋515将风幕风道530前端的空气分割成两个部分,以使得风幕风道530内的空气能够更加均匀的从两组风幕出口540中冲出。
再次参阅图14至图24,本实施例中,风道组件200给冷藏室110提供冷量,以使得冷藏室110内形成制冷环境。风幕风机520给风幕风道530内的冷空气提供动力,增强风幕出口540的出风量,以在冷藏室110的前端形成出风量更大的风幕,增强风幕的隔热性能,有效的隔绝冷藏室110内外的空气,增强冰箱的制冷性能。
风幕入口550贯通风幕风道530和冷藏室110,风幕出口540设置于冷藏室110的前端,风幕组件500能够通过风幕风机520的作用,使得冷藏室110内的冷空气从风幕入口550进入风幕组件500内,并从风幕组件500的风幕出口540吹出,而形成风幕。风幕组件500形成风幕不受风道组件200的影响。利用风幕风机520的作用力,使得冷藏室110内的冷空气能够依次通过风幕入口550、风幕风道530、以及风幕出口540,而进入冷藏室110内,使得冷藏室110内的空气能够形成循环,使得冷藏室110内的空气流动,从而能够对冷藏室110内物品起到制冷的作用。
风幕组件500的风幕入口550位于冷藏室110内,在冰箱化霜且打开冷藏室110时,利用冷藏室110自身内部的空气而在冷藏室110的前端形成风幕,从而在冰箱化霜且冷藏室110打开时,能够有效的隔绝冷藏室110内外的空气,对冷藏室110起到更好的保温左右,增强冰箱的制冷性能。
图25是本发明冰箱的冷藏门打开后的控制流程图。图26是本发明冰箱的冷藏门关闭后的控制流程图。
参阅图25和图26,基于上述冰箱的结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冰箱的控制方法:
获取冷藏门130的开闭状态信息和冰箱的化霜状态信息;在冷藏门130处于开门状态且冰箱处于化霜状态时,使风道组件200停止向冷藏室110内导入空气,启动风幕组件(300,500),以在冷藏室110的前端形成风幕。
本实施例中,在开关门传感器检测到冷藏门130打开后,获取冰箱的化霜状态信息。在冰箱处于化霜状态时,控制风扇220停止转动,启动风幕风机(320,520),使得风幕风机(320,520)利用冷藏室110内的空气在冷藏室110的前端形成风幕,并记录风幕风机(320,520)的启动时间。
在冷藏门130打开,冰箱处于化霜状态,且风幕风机(320,520)启动第一预设时间后,关闭风幕风机(320,520)。在冷藏门130打开,冰箱处于化霜状态,且风幕风机(320,520)启动预设时间后,冷藏室110内的温度和外界环境的温度趋于相等,此时风幕已经不能起到保持低温的作用,因此,关闭风幕风机(320,520)。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时间为5分钟。
在冷藏门130处于开门状态,冰箱未处于化霜状态时,控制所述风道组件200分别向冷藏室110和冷冻室供冷,启动风幕组件(300,500),以在冷藏室110的前端形成风幕。
本实施例中,冷藏门130打开后,冰箱未处于化霜状态,风道组件200的风扇220运行,冷藏风门和冷冻风门打开,以对冷藏室110和冷冻室120制冷。同时启动风幕风机(320,520),使得风幕风机(320,520)利用冷藏室110内的空气在冷藏室110的前端形成风幕,并记录风幕风机(320,520)的启动时间。
在冷藏门130打开,冰箱未处于化霜状态,且风幕风机(320,520)启动第二预设时间后,冷藏室110内的温度和外界环境的温度趋于相等,此时风幕已经不能起到保持低温的作用,因此,关闭风幕风机(320,520)。本实施例中,第二预设时间为5分钟。
在冷藏门130处于关门状态,获取冷藏室110内的冷藏实时温度,根据获取的冷藏实时温度和冷藏室110的冷藏预设温度比对,以选择性的控制风道组件200向冷藏室110供冷。
本实施例中,在开关门传感器检测到冷藏门130关闭后或冷藏门130处于关闭状态时,通过冷藏室110内温度传感器,获取冷藏室110的冷藏实时温度,将冷藏实时温度和冷藏室110的冷藏预设温度进行比对,以判断冷藏室是否需要制冷。具体为,将冷藏实时温度减去冷藏预设温度的值是否大于预设冷藏容差值。
在冷藏实时温度减去冷藏预设温度的值大于预设冷藏容差值时,判断需要对冷藏室110制冷,控制风道组件200向冷藏室供冷。具体为,风扇220和冷藏风门打开,以对冷藏室110制冷。
在冷藏实时温度减去冷藏预设温度的值小于预设冷藏容差值时,判断不需要对冷藏室110制冷,控制冷藏风门关闭,停止风道组件200向冷藏室110供冷。
在对冷藏室110制冷的过程中,实时监测冷藏室110的温度,在冷藏实时温度减去冷藏预设温度的值小于预设冷藏容差值时,判断不需要对冷藏室110制冷,关闭冷藏风门,停止风道组件200向冷藏室供冷。
本实施例中,预设冷藏容差值为2℃。
在判断冷藏室110是否需要制冷,并启动相应的制冷作业后,判断冷藏门110的相应位置是否需要制冷。在冷藏门130处于关门状态时,获取冷藏门130内侧预设位置的门体实时温度,根据获取的门体实时温度和门体预设温度比对,以选择性的启动或关闭风幕组件(300,500),使风幕组件(300,500)的风幕对搁架140制冷。
本实施例中,冷藏门130从打开状态转换成关闭转态后,检测搁架140温度的温度传感器间室检测到搁架140的实时温度,本实施例中,门体的于是位置为搁架140,搁架140的实时温度为门体于是位置的门体实时温度。将门体实时温度和门体预设温度比对进行比对,以判断搁架140是否需要制冷。具体为,将门体实时温度减去门体预设温度的值是否大于预设门体容差值。
在门体实时温度减去门体预设温度的值大于预设门体容差值时,判断搁架140需要制冷,风幕风机(320,520)启动,以启动风幕组件(300,500)。
在对搁架140制冷的过程中,实时监测搁架140的温度,在门体实时温度减去门体预设温度的值小于预设门体容差值时,保持风幕组件(300,500)关闭。
本实施例中,预设门体容差值为2℃。
在冰箱未处于化霜状态,且冷藏室110和搁架140不需要制冷后,判断冷冻室120是否需要制冷。
本实施例中,在冷藏实时温度减去冷藏预设温度的值小于预设冷藏容差值时,且保持风道组件200停止向冷藏室110供冷后,获取冷冻室120的状态,根据获取的冷冻室120的状态,选择性的控制风道组件200向冷冻室120供冷。
在冷冻室120处于制冷状态,利用冷冻室120内的温度传感器获取冷冻室120的冷冻实时温度。
在冷冻实时温度减去冷冻预设温度的值大于预设冷冻容差值时,保持风扇220运行,打开冷冻风门,控制风道组件200向冷冻室120供冷。
在对冷冻室120制冷的过程中,实时监测冷冻室120的温度,在冷冻实时温度减去冷冻预设温度的值大于预设冷冻容差值时,关闭风扇220和冷冻风门,保持风道组件200停止向冷冻室120供冷。
本实施例中,预设冷冻容差值为2℃。
图27是本发明冰箱在冷冻室和冷藏室均不需要制冷时的控制流程图。
参阅图27,本实施例中,冷藏门110关闭,且冷藏室110和冷冻室120均不需要制冷时,检测搁架140温度的温度传感器间室检测到门体实时温度,将门体实时温度和门体预设温度比对进行比对,以判断搁架140是否需要制冷。
在门体实时温度减去门体预设温度的值大于预设门体容差值时,判断搁架140需要制冷,风幕风机(320,520)启动,以启动风幕组件(300,500)。
在对搁架140制冷的过程中,实时监测搁架140的温度,在门体实时温度减去门体预设温度的值小于预设门体容差值时,保持风幕组件(300,500)关闭。
本发明中,在冰箱处于化霜状态时,风道组件200停止向冷藏室110内导入空气,以避免将风道组件200内的热量导入到冷藏室110内。冷藏室110打开后,风幕组件(300,500)启动,风幕组件(300,500)抽取冷藏室110内的空气,冷藏室110内的空气经过风幕组件(300,500)的作用后,在冷藏室110的前端形成风幕。风幕组件(300,500)利用冷藏室110内自身的冷空气,在冷藏室110的前端形成风幕,从而隔绝冷藏室110内外的空气,在冷藏室110前端形成有效的风幕,保持冷藏室110的存储温度。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发明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发明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其内构造出前侧开口的冷藏室;
冷藏门,盖合在所述箱体的前侧,并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箱体上,以能够打开或关闭所述冷藏室;
风道组件,其设置于所述箱体内,能够给所述冷藏室提供冷量;
风幕组件,其包括形成于所述冷藏室顶端的风幕风道、以及设置于所述风幕风道内的风幕风机;所述风幕风道于所述冷藏室的前端设置有向下出风的风幕出口;所述风幕风道的后端设置有风幕入口;所述风幕入口邻近所述冷藏室的后侧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幕组件还包括风幕壳体,所述风幕壳体盖合于所述冷藏室的上壁上,所述风幕壳体的四周和所述冷藏室的上壁密封,所述风幕壳体和所述冷藏室的上壁之间形成有空腔而构造出所述风幕风道;所述风幕壳体上设置有多个通孔而分别形成所述风幕出口和所述风幕入口;所述风幕入口开设于所述风幕壳体的后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幕风机为轴流风机,所述轴流风机的扇叶的转动轴线沿前后方向设置,使得所述轴流风机在竖向平面内转动,所述轴流风机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均沿前后方向设置,所述轴流风机的进风口和所述风幕入口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幕壳体的上表面凸设有相对且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两导流筋,所述导流筋位于所述轴流风机的后方,两所述导流筋从所述风幕风机的出风口向着所述风幕入口延伸,两所述导流筋之间的间距在从所述风幕风机的出风口到所述风幕入口的方向上逐渐增大;所述风幕入口位于两导流筋的围合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幕壳体的后侧壁在从前向后的方向上为向上倾斜的斜面,所述风幕入口开设于所述风幕壳体的后侧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幕壳体的上表面凸设有相对且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两导风筋,所述导风筋从所述风幕风机的出风口处向着所述风幕出口延伸;两所述导风筋之间的间距在从所述风幕风机的出风口到所述风幕出口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幕壳体的前端沿前后方向设置有两组风幕出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幕壳体于两组所述风幕出口之间设置有导向筋,所述导向筋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导向筋包括水平设置的水平段以及连接在所述水平段的前端的圆弧段,所述水平段水平设置,所述圆弧段在前后方向上呈弧形结构,且两端分别连接风幕壳体和所述水平段。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幕壳体的前侧壁在从后向前的方向上为向上倾斜的斜面,所述风幕壳体的前侧壁上设置有贯通所述风幕风道和所述冷藏室的防凝露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凝露孔设置于所述风幕出口的前方,所述风幕壳体内于所述风幕出口和所述防凝露孔之间设置有挡风板,所述挡风板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挡风板的下端连接在所述风幕壳体上,所述挡风板的上端超出所述防凝露孔,且与所述冷藏室的上壁具有间隙。
CN202110431226.7A 2021-04-21 2021-04-21 冰箱 Pending CN1139591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31226.7A CN113959140A (zh) 2021-04-21 2021-04-21 冰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31226.7A CN113959140A (zh) 2021-04-21 2021-04-21 冰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59140A true CN113959140A (zh) 2022-01-21

Family

ID=794601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31226.7A Pending CN113959140A (zh) 2021-04-21 2021-04-21 冰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59140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949425U (zh) * 2014-06-03 2014-11-19 宁波华彩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风冷冰箱
CN106820789A (zh) * 2017-03-24 2017-06-13 宣城市艺雪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双蒸发器立式制冷展示柜
CN206600961U (zh) * 2017-02-10 2017-10-31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冰箱
CN206875795U (zh) * 2017-07-03 2018-01-12 宣城市艺雪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蒸发加湿风道的立式制冷展示柜
CN207247666U (zh) * 2017-03-20 2018-04-17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冰箱
CN110513948A (zh) * 2019-09-05 2019-11-29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风幕组件和制冷设备
CN209893762U (zh) * 2019-01-18 2020-01-03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具有除露装置的门体及具有其的冰箱
CN210783707U (zh) * 2019-07-08 2020-06-19 南通艾卡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分层式出风结构的冷冻冷藏陈列柜
CN212390680U (zh) * 2020-06-03 2021-01-22 江苏星星家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三合一挤塑挡风板的冷柜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949425U (zh) * 2014-06-03 2014-11-19 宁波华彩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风冷冰箱
CN206600961U (zh) * 2017-02-10 2017-10-31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冰箱
CN207247666U (zh) * 2017-03-20 2018-04-17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冰箱
CN106820789A (zh) * 2017-03-24 2017-06-13 宣城市艺雪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双蒸发器立式制冷展示柜
CN206875795U (zh) * 2017-07-03 2018-01-12 宣城市艺雪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蒸发加湿风道的立式制冷展示柜
CN209893762U (zh) * 2019-01-18 2020-01-03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具有除露装置的门体及具有其的冰箱
CN210783707U (zh) * 2019-07-08 2020-06-19 南通艾卡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分层式出风结构的冷冻冷藏陈列柜
CN110513948A (zh) * 2019-09-05 2019-11-29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风幕组件和制冷设备
CN212390680U (zh) * 2020-06-03 2021-01-22 江苏星星家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三合一挤塑挡风板的冷柜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001846B2 (ja) 間冷式冷蔵庫の冷気吐出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3992171A (en) Refrigerator freezer forced air system
US5692383A (en) Cool air discharge controller for refrigerator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US20080000242A1 (en) Refrigerator having a temperature controlled compartment
US8302424B2 (en) Refrigerator
WO2018064866A1 (zh) 冰箱
CN113959168A (zh) 冰箱的控制方式
KR100235441B1 (ko) 냉장고의 냉기공급구조 및 냉기제어방법
US5154066A (en) Cooling a compressor and condenser of a refrigerator
CN113959140A (zh) 冰箱
CN113932517A (zh) 冰箱
CN215447023U (zh) 冰箱
JP3647343B2 (ja) 冷蔵庫
KR101052971B1 (ko) 냉장고
KR100901033B1 (ko) 그릴팬 어셈블리
KR100379482B1 (ko) 진공 냉장고의 급속냉각장치
KR20190019428A (ko) 냉장고
JP3714715B2 (ja) 冷却貯蔵庫
KR101519136B1 (ko) 냉장고
CN112074699A (zh) 冰箱
JPH1026457A (ja) 冷蔵庫
KR100232148B1 (ko) 냉장고
KR100595434B1 (ko) 냉장고
KR200281215Y1 (ko) 업소용 냉장고
JP3198567B2 (ja) 冷蔵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