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37995U - 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 - Google Patents

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37995U
CN215437995U CN202122092118.XU CN202122092118U CN215437995U CN 215437995 U CN215437995 U CN 215437995U CN 202122092118 U CN202122092118 U CN 202122092118U CN 215437995 U CN215437995 U CN 2154379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ycling bin
door
box body
weighing platform
weig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9211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文奎
付国治
孙苗苗
孙国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ngji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ngji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ngji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ngji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9211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379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379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379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fuse Collection And Transf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包括一主控箱单体和多个用于回收不同种类物品的回收箱单体,所述主控箱单体与各所述回收箱单体并排依次对接设置;所述回收箱单体包括回收箱箱体和回收箱箱门,回收箱箱门上设置有垃圾投放口,回收箱箱体内设置有垃圾投放门,回收箱箱体与垃圾投放门之间连接有自动开门装置,各自动开门装置分别与主控制器连接,自动开门装置与垃圾投放门之间设置有弹性防卡装置;所述回收箱箱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回收桶并进行计量称重的自动称重装置,各自动称重装置分别与主控制器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安全、且可有效防止夹手。

Description

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类回收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
背景技术
随着资源匮乏现象的日益严重,再生能源回收工程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而垃圾分类是再生能源回收的先前条件之一,也是相对垃圾收集处理传统方式的改革,还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垃圾分类,指按照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使垃圾转变为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随着垃圾分类的普通推广,垃圾种类也日趋细化,这就意味着同一场所的回收桶的种类和数量需要同步增加。
目前,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主要采用积分兑换方式进行垃圾投放,来提高垃圾投放者的积极性,用户通过扫码,回收箱的投放门自动开启,用户将垃圾通过投放口投入至回收箱内,垃圾称重装置自动感应所投入回收箱内的垃圾重量,从而来兑换相应的积分。现有技术中回收箱的投放门主要是通过电动推杆进行驱动,实现投放门的自动开启与关闭。但是目前投放门不具有防夹手的功能,自动开门达到限定的时间会自动关闭,如果倒垃圾的动作还没有完成容易夹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使用安全、可有效防止夹手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包括一主控箱单体和多个用于回收不同种类物品的回收箱单体,所述主控箱单体与各所述回收箱单体并排依次对接设置,
所述主控箱单体包括主控箱箱体和主控箱箱门,所述主控箱箱体内设置有主控制器,各所述回收箱单体分别与所述主控制器电连接;所述主控箱箱门上设置有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的扫码装置,所述主控箱箱门上还设置有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的显示屏;
所述回收箱单体包括回收箱箱体和回收箱箱门,所述回收箱箱门上设置有垃圾投放口,所述回收箱箱体内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垃圾投放口开启与关闭的垃圾投放门,所述垃圾投放门的顶端铰接在所述回收箱箱体的顶壁上,所述回收箱箱体与所述垃圾投放门之间连接有驱动所述垃圾投放门转动的自动开门装置,各所述自动开门装置分别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所述自动开门装置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回收箱箱体的顶壁上,所述自动开门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垃圾投放门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弹性防卡装置,所述弹性防卡装置内还设置有用于调节预紧力的预紧调节装置,所述垃圾投放口的内侧边缘设置有与所述垃圾投放门对应的密封条;所述回收箱箱体内位于所述垃圾投放门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容纳回收桶的桶体承载腔,所述回收箱箱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回收桶并进行计量称重的自动称重装置,各所述自动称重装置分别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弹性防卡装置包括防卡安装座,所述防卡安装座内套装有外端伸出所述防卡安装座外的伸缩铰接座,所述伸缩铰接座的外端铰接在所述垃圾投放门的内壁上,所述防卡安装座内还设置有抵靠在所述伸缩铰接座内端的防卡弹簧。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预紧调节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自动开门装置端部的预紧压杆,所述预紧压杆的端部安装有延伸至所述防卡安装座内的预紧压头,所述预紧压头与所述防卡安装座螺纹连接,所述防卡弹簧压装在所述预紧压头与所述伸缩铰接座之间。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自动称重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回收箱箱体内的箱体底板上的多个称重传感器,各所述称重传感器的顶端支撑有用于置放所述回收桶的称重平台,所述箱体底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称重平台内端对应可竖向滑动的导向定位装置,所述称重平台的内端铰接在所述导向定位装置的顶端,所述称重平台的外端面上设置有可向上提起将所述称重平台绕所述称重平台与所述导向定位装置之间铰接点旋转的平台提手;所述导向定位装置上还设置有防止所述称重平台脱离的防脱限位装置,所述回收箱箱体的内侧壁与所述称重平台之间还设置有支撑卡扣装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导向定位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底板上的导向座,所述导向座内竖向滑动安装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底端与所述导向座之间压装有调节弹簧,所述称重平台的内端铰接在所述导向柱的顶端。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防脱限位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导向柱上的竖向限位滑槽,所述导向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竖向限位滑槽对应的防脱定位孔,所述防脱定位孔上安装有内端延伸至所述竖向限位滑槽内的防脱限位销。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卡扣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回收箱箱体的内侧壁上的支撑卡座,所述支撑卡座的外端设置有防止所述称重平台脱离的卡座凸起,所述称重平台上设置有与所述支撑卡座配合的支撑卡槽。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主控箱单体还包括有害垃圾分类箱。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主控箱箱体与所述回收箱箱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穿过电线的箱体过线孔。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主控箱箱体与所述回收箱箱体的顶端还分别安装有防水顶棚。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所述垃圾投放门关闭碰撞到还未及时由所述垃圾投放口抽出的手臂时,此时由于所述弹性防卡装置具有弹性伸缩功能,所述垃圾投放门受到手臂挤压,被迫向内翻转一定角度,为手臂的抽出提供一个缓冲过程,使得所述垃圾投放门不会直接硬性的夹伤手臂,避免出现现有技术中夹手现象。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安全、且可有效防止夹手。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称重平台未掀起);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实现防卡功能的效果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实现预紧调节功能的效果图;
图7是图3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图3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称重平台掀起后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D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1是图9中E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称重平台的俯视示意图;
图中:100-主控箱单体;101-主控箱箱体;102-主控箱箱门;103-扫码装置;104-显示屏;200-回收箱单体;201-回收箱箱体;202-回收箱箱门;203-垃圾投放口;204-垃圾投放门;205-自动开门装置;206-防卡安装座;207-伸缩铰接座;208-防卡弹簧;209-预紧压杆;210-预紧压头;211-箱体底板;212-称重传感器;213-称重平台;214-平台提手;215-导向座;216-导向柱;217-调节弹簧;218-竖向限位滑槽;219-防脱限位销;220-支撑卡座;221-卡座凸起;222-支撑卡槽;300-回收桶;400-有害垃圾分类箱;500-防水顶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12所示,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包括一主控箱单体100和多个用于回收不同种类物品的回收箱单体200,所述主控箱单体100与各所述回收箱单体200并排依次对接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一个主控箱单体100,在主控箱单体100的两侧分别有两个回收箱单体200,各个箱体并排依次对接,构成一个整体结构,即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各所述回收箱单体200的结构相同,相互独立,区别主要为用于回收不同种类的物品,所述回收箱单体200根据回收种类不同将各回收箱分别定位为可回收垃圾箱、厨余垃圾箱、玻璃制品回收箱以及其他垃圾回收箱。
所述主控箱单体100包括主控箱箱体101和主控箱箱门102,所述主控箱箱体101内设置有主控制器,各所述回收箱单体200分别与所述主控制器电连接,即各个所述回收箱单体200相互独立,分别由所述主控制器的控制;所述主控箱箱门102上设置有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的扫码装置103,所述扫码装置103包括与所述主控制器电连接的扫码器,所述扫码器设置在所述主控箱箱门102上,且朝外设置,利于用户扫码操作。所述扫码器为二维码扫码器,识别码为二维码,为现有技术,属于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在此不再赘述。所述主控箱箱门102上还设置有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的显示屏104,所述显示屏104上可以用于播放广告视频,例如播放回收投放操作流程,使得用户可以更加方便、清楚的进行操作。
参见图3至图6,所述回收箱单体200包括回收箱箱体201和回收箱箱门202,所述回收箱箱门202上设置有垃圾投放口203,所述回收箱箱体201内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垃圾投放口203开启与关闭的垃圾投放门204,所述垃圾投放门204的顶端铰接在所述回收箱箱体201的顶壁上,所述垃圾投放门204大于所述垃圾投放口203,可以将所述垃圾投放口203完全封堵。所述回收箱箱体201与所述垃圾投放门204之间连接有驱动所述垃圾投放门204转动的自动开门装置205,所述自动开门装置205为电动推杆。各所述自动开门装置205分别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所述自动开门装置205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回收箱箱体201的顶壁上,所述自动开门装置205的另一端与所述垃圾投放门204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弹性防卡装置,所述弹性防卡装置内还设置有用于调节预紧力的预紧调节装置,所述垃圾投放口203的内侧边缘设置有与所述垃圾投放门204对应的密封条。
参见图3、图9-图12,所述回收箱箱体201内位于所述垃圾投放门204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容纳回收桶300的桶体承载腔,所述回收箱箱体20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回收桶300并进行计量称重的自动称重装置,各所述自动称重装置分别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
实际使用时,用户通过手机等终端设备在预先下载的垃圾分类回收APP上,根据点击不同回收物品类型产生不同的识别码,然后将识别码对准扫码器,主控制器根据扫码器上得到的识别信息打开对应的所述回收箱单体200,对应的所述自动开门装置205启动带动对应所述垃圾投放门204向内翻转,此时所述垃圾投放口203被开启,用户可以通过所述垃圾投放门204朝所述回收桶300内投放物品,物品投放前,对应的所述自动称重装置会传递给所述主控制器一个重量值G1,物品投放后,对应的所述自动称重装置会传递给所述主控制器一个重量值G2,此时所述主控制器会计算出此次投入至所述回收桶300内的物品重量,等于两者差值G2-G1,然后根据差值进行积分兑换返回至用户;当所述垃圾投放门204开启一段时间后,所述垃圾投放门204被所述自动开门装置205带动向外翻转至竖直状态时,此时所述垃圾投放口203被关闭,无法继续向所述回收桶300内投放物品。
所述密封条固定安装在所述回收箱箱门202的内壁上且围绕所述垃圾投放门204的内周边缘设置,当所述垃圾投放门204关闭时,所述垃圾投放门204刚好接触抵靠在所述密封条上,用于保证所述垃圾投放门204与所述垃圾投放口203之间的密封连接效果。所述密封条为橡胶条,未在图中示出。
当所述垃圾投放门204关闭碰撞到还未及时由所述垃圾投放口203抽出的手臂时,此时由于所述弹性防卡装置具有弹性伸缩功能,所述垃圾投放门204受到手臂挤压,被迫向内翻转一定角度,为手臂的抽出提供一个缓冲过程,使得所述垃圾投放门204不会直接硬性的夹伤手臂,避免出现现有技术中夹手现象。
现有技术中所述垃圾投放门204的关闭位置是由所述自动开门装置205控制的,为了保证所述垃圾投放门204的完全密封效果,就需要使得所述自动开门装置205可以准确的控制所述垃圾投放门204的关闭位置,如果所述电动推杆过渡伸长时,使得所述垃圾投放门204强制抵靠在所述垃圾投放口203,会对所述电动推杆造成冲击发生损坏,如果所述电动推杆伸长的不足时,所述垃圾投放门204与所述垃圾投放口203之间会存在间隙,因此现有技术中对所述电动推杆的精度要求较高,而本装置中所述垃圾投放门204与所述电动推杆之间设置有所述弹性防卡装置,此时所述电动推杆可以过渡伸长,由于所述弹性防卡装置具有弹性伸缩效果,可以用于缓解对所述电动推杆的冲击,降低了所述电动推杆的关闭位置的精度,且还能保证密封效果。
此外,所述弹性防卡装置上还设置有所述预紧调节装置,可以调节所述弹性防卡装置的弹性伸缩效果,用于适用于不同的使用条件。
所述弹性防卡装置包括防卡安装座206,所述防卡安装座206为两端开口的筒形结构,所述防卡安装座206内套装有外端伸出所述防卡安装座206外的伸缩铰接座207,所述伸缩铰接座207的外端铰接在所述垃圾投放门204的内壁上,所述防卡安装座206内还设置有抵靠在所述伸缩铰接座207内端的防卡弹簧208。
所述预紧调节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自动开门装置205端部的预紧压杆209,所述预紧压杆209的端部安装有延伸至所述防卡安装座206内的预紧压头210,所述预紧压头210与所述防卡安装座206螺纹连接,所述防卡弹簧208压装在所述预紧压头210与所述伸缩铰接座207之间。
弹性防卡装置的工作原理为:
当所述垃圾投放门204正常开启与关闭时,所述伸缩铰接座207在所述防卡弹簧208的弹力作用下处于向外伸缩状态,参见图4中状态;
当所述垃圾投放门204关闭过程中触碰到手臂时,此时所述垃圾投放门204会受到一个向内翻转的力,所述伸缩铰接座207会克服所述防卡弹簧208的弹力向内滑动,使得所述防卡弹簧208压缩,参见图5中状态,此时所述垃圾投放门204可以向内翻转一定角度,通过所述防卡弹簧208的设置,可以使得所述垃圾投放门204具有一定的缓冲翻转角度,用于避免所述垃圾投放门204直接夹伤手臂;当手臂及时松开所述垃圾投放门204时,所述伸缩铰接座207会在所述防卡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复位,不影响所述垃圾投放门204的正常开启与关闭;
当所述垃圾投放门204关闭即将封堵所述垃圾投放口203,所述电动推杆可以过渡伸长一定位移量,所述垃圾投放门204挤压在所述垃圾投放口203时,所述伸缩铰接座207向内挤压所述防卡弹簧208,使得所述防卡弹簧208压缩,用于弥补所述电动推杆的过渡伸长量,不仅可以保证所述垃圾投放口203的密封效果,同时不会对所述电动推杆造成冲击,降低所述电动推杆的关闭位置的精度;
当需要调节所述防卡弹簧208的预紧力时,转动所述防卡安装座206,由于所述防卡安装座206与所述预紧压头210之间为螺纹连接,因此可以改变所述预紧压头210与所述伸缩铰接座207之间的距离,即实现所述防卡弹簧208的伸长与压缩,所述防卡弹簧208压缩的状态参见图6。实际使用时,通过调节所述防卡弹簧208的压缩预紧力,用于同时实现不会夹伤手臂又可以保证所述垃圾投放口203的密封效果。
所述防卡弹簧208为压缩弹簧。在此,所述防卡安装座206、伸缩铰接座207、防卡弹簧208、预紧压杆209的长度、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属于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在此不再赘述。
参见图7至图12,所述自动称重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回收箱箱体201内的箱体底板211上的多个称重传感器2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称重传感器212设置有四个,均匀布置在箱体底板211上,所述称重传感器212的底端固定在所述箱体底板211上;各所述称重传感器212的顶端支撑有用于置放所述回收桶300的称重平台213,所述称重传感器212与所述称重平台213之间无固定连接关系,所述箱体底板211上设置有与所述称重平台213内端对应可竖向滑动的导向定位装置,所述称重平台213的内端铰接在所述导向定位装置的顶端,所述称重平台213的外端面上设置有可向上提起将所述称重平台213绕所述称重平台213与所述导向定位装置之间铰接点旋转的平台提手214;所述导向定位装置上还设置有防止所述称重平台213脱离的防脱限位装置,所述回收箱箱体201的内侧壁与所述称重平台213之间还设置有支撑卡扣装置。
称重状态时:状态参见图3,本装置与现有技术的称重装置使用原理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称重传感器212的顶端支撑在所述称重平台213的底面上,所述称重平台213的位置由所述导向定位装置限制无法发生左右、前后方向的窜动,使得与箱体侧壁之间的间隙不发生改变。称重时,将所述回收桶300推放至所述称重平台213上即可,在此所述导向定位装置还具有可上下滑动的特性,用于保证不影响所述称重传感器212与所述称重平台213之间的位置关系,尤其是称重过程中,随着垃圾数量不断增多,所述称重平台213会发生上下方向的位移变化,此时可竖向滑动的所述导向定位装置可以适应所述称重平台213的上下位移变化,来提高所述称重传感器212的测量结果准确性;
当需要对本装置进行清理时,首先将所述回收桶300取出,然后向上拉动所述平台提手214,使得所述称重平台213绕所述称重平台213与所述导向定位装置之间的铰接点旋转,即使得所述称重平台213的外端向上掀起翻转,向上提起所述称重平台213过程中,由于所述防脱限位装置的设置,可以避免所述称重平台213的内端由所述导向定位装置脱离;随着所述称重平台213的不断翻转接近竖向位置时,此时通过所述支撑卡扣装置可以将所述称重平台213的外端(竖直状态下的上端)支撑固定,使得所述称重平台213保持在竖向位置,所述称重平台此时处于清理状态,状态参见图9,此时操作者无需继续对所述称重平台213支撑扶持,即可方便的对所述称重平台213下部散落的垃圾进行清理;
当垃圾清理完成后,将所述称重平台213由所述支撑卡扣装置上释放,然后向下转动所述称重平台213,使得所述称重平台213的底面支撑在所述称重传感器212上,所述称重平台213复位过程中,所述导向定位装置用于限制所述称重平台213的左右、前后位置,方便所述称重平台213完成定位。
所述平台提手214铰接在所述称重平台213外端面上,用于方便操作者手持。
所述导向定位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底板211上的导向座215,所述导向座215的底端固定在所述回收箱箱体201的内部,且设置有至少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称重平台213的两侧,参见图12,用于与所述称重平台213之间具有多个连接点,所述导向座215内竖向滑动安装有导向柱216,所述导向柱216的底端与所述导向座215之间压装有调节弹簧217,所述调节弹簧217压装在所述导向柱216与所述导向座215之间,用于支撑所述导向柱216,所述称重平台213的内端铰接在所述导向柱216的顶端。
所述防脱限位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导向柱216上的竖向限位滑槽218,所述竖向限位滑槽218设置在所述导向柱216的表面,所述导向座215上设置有与所述竖向限位滑槽218对应的防脱定位孔,所述防脱定位孔上安装有内端延伸至所述竖向限位滑槽218内的防脱限位销219。
所述支撑卡扣装置包括水平固定在所述回收箱箱体201的内侧壁上的支撑卡座220,所述支撑卡座220的外端设置有防止所述称重平台213脱离的卡座凸起221,所述卡座凸起221的顶端高度高于所述支撑卡座220,所述称重平台213上设置有与所述支撑卡座220配合的支撑卡槽222。
自动称重装置的具体工作原理为:
当需要清理散落的垃圾时,操作者向上拉起所述平台提手214,使得所述称重平台213的外端向上翻转,向上翻转过程中,所述称重平台213的内端绕所述称重平台213与所述导向柱216之间的铰接点旋转,随着所述称重平台213逐渐达到竖向位置时,此时所述称重平台213的重量作用到所述调节弹簧217上,使得所述调节弹簧217向下压缩使得所述导向柱216向下滑动一段距离,此时操作者用力向上提起所述称重平台213,即使得所述导向柱216沿所述导向座215向上滑动,当所述支撑卡槽222顶端高度高于所述卡座凸起221后,即可以越过所述卡座凸起221套在所述支撑卡座220上,此时操作者不再施力,所述称重平台213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克服所述调节弹簧217的弹力使得所述导向柱216向下滑动,此时所述支撑卡槽222低于所述卡座凸起221,参见图10,所述卡座凸起221将所述称重平台213卡住,使所述称重平台213保持在此竖直的掀起翻转状态,此时操作者可以更加方便的称重平台213下部散落的垃圾进行清理;
当散落的垃圾清理完成后,操作者向上提动所述称重平台213,使得所述导向柱216沿所述导向座215向上滑动,来使得所述支撑卡槽222高于所述卡座凸起221,然后由所述卡座凸起221、所述支撑卡座220上脱离,脱离后向下翻转所述称重平台213,将所述称重平台213的底端支撑在所述称重传感器212上即可,所述称重平台213翻转过程中,所述导向柱216与所述导向座始终配合,用于限制所述称重平台213的左右、前后位置,保证不与箱体内壁发生触碰;
称重过程中,当所述称重平台213具有上下位移变化时,由于所述导向柱216可以沿所述导向座上下滑动,可以适应所述称重平台213的上下位移变化,避免影响所述称重传感器212的测量结果准确性;向上提起所述称重平台213时,所述防脱限位销219与所述竖向限位滑槽218配合,避免所述导向柱216由所述导向座215脱落,当所述防脱限位销219取出后,当向上提起所述称重平台213时,所述导向柱216会由所述导向座215内脱离。
所述主控箱单体100还包括有害垃圾分类箱400,所述有害垃圾分类箱400包括多个用于收集有害垃圾的小型分类箱,例如废旧电池箱、温度计箱、过期药品箱、灯管灯泡箱等,通过此种小型分类箱将有害垃圾进行细分。所述有害垃圾分类箱400设置在所述主控箱箱体101的下部,充分利用空间,实现垃圾分类。
所述主控箱箱体101与所述回收箱箱体201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穿过电线的箱体过线孔,所述箱体过线控设置在所述回收箱箱体201的两侧侧壁的上部,用于避免与其他结构造成干涉。由于各所述回收箱单体200需要通过电源线或控制线与所述主控箱箱体101内的主控制器进行连接,因此为了避免从箱体外部走线,因此在箱体侧壁上设置箱体过线控,利于电源线与控制线的穿过,提供使用的安全性。所述主控箱箱体101与所述回收箱箱体201的顶端还分别安装有防水顶棚500,当各个箱体依次对接后,各个箱体的所述防水顶棚500也是依次对接的,用于防水,避免有雨水通过箱体过线孔或其他开口进入至箱体内,影响到设备使用安全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包括一主控箱单体和多个用于回收不同种类物品的回收箱单体,所述主控箱单体与各所述回收箱单体并排依次对接设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控箱单体包括主控箱箱体和主控箱箱门,所述主控箱箱体内设置有主控制器,各所述回收箱单体分别与所述主控制器电连接;所述主控箱箱门上设置有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的扫码装置,所述主控箱箱门上还设置有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的显示屏;
所述回收箱单体包括回收箱箱体和回收箱箱门,所述回收箱箱门上设置有垃圾投放口,所述回收箱箱体内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垃圾投放口开启与关闭的垃圾投放门,所述垃圾投放门的顶端铰接在所述回收箱箱体的顶壁上,所述回收箱箱体与所述垃圾投放门之间连接有驱动所述垃圾投放门转动的自动开门装置,各所述自动开门装置分别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所述自动开门装置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回收箱箱体的顶壁上,所述自动开门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垃圾投放门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弹性防卡装置,所述弹性防卡装置内还设置有用于调节预紧力的预紧调节装置,所述垃圾投放口的内侧边缘设置有与所述垃圾投放门对应的密封条;所述回收箱箱体内位于所述垃圾投放门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容纳回收桶的桶体承载腔,所述回收箱箱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回收桶并进行计量称重的自动称重装置,各所述自动称重装置分别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防卡装置包括防卡安装座,所述防卡安装座内套装有外端伸出所述防卡安装座外的伸缩铰接座,所述伸缩铰接座的外端铰接在所述垃圾投放门的内壁上,所述防卡安装座内还设置有抵靠在所述伸缩铰接座内端的防卡弹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紧调节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自动开门装置端部的预紧压杆,所述预紧压杆的端部安装有延伸至所述防卡安装座内的预紧压头,所述预紧压头与所述防卡安装座螺纹连接,所述防卡弹簧压装在所述预紧压头与所述伸缩铰接座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称重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回收箱箱体内的箱体底板上的多个称重传感器,各所述称重传感器的顶端支撑有用于置放所述回收桶的称重平台,所述箱体底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称重平台内端对应可竖向滑动的导向定位装置,所述称重平台的内端铰接在所述导向定位装置的顶端,所述称重平台的外端面上设置有可向上提起将所述称重平台绕所述称重平台与所述导向定位装置之间铰接点旋转的平台提手;所述导向定位装置上还设置有防止所述称重平台脱离的防脱限位装置,所述回收箱箱体的内侧壁与所述称重平台之间还设置有支撑卡扣装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定位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底板上的导向座,所述导向座内竖向滑动安装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底端与所述导向座之间压装有调节弹簧,所述称重平台的内端铰接在所述导向柱的顶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限位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导向柱上的竖向限位滑槽,所述导向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竖向限位滑槽对应的防脱定位孔,所述防脱定位孔上安装有内端延伸至所述竖向限位滑槽内的防脱限位销。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卡扣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回收箱箱体的内侧壁上的支撑卡座,所述支撑卡座的外端设置有防止所述称重平台脱离的卡座凸起,所述称重平台上设置有与所述支撑卡座配合的支撑卡槽。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箱单体还包括有害垃圾分类箱。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箱箱体与所述回收箱箱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穿过电线的箱体过线孔。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箱箱体与所述回收箱箱体的顶端还分别安装有防水顶棚。
CN202122092118.XU 2021-09-01 2021-09-01 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 Active CN2154379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92118.XU CN215437995U (zh) 2021-09-01 2021-09-01 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92118.XU CN215437995U (zh) 2021-09-01 2021-09-01 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37995U true CN215437995U (zh) 2022-01-07

Family

ID=79698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92118.XU Active CN215437995U (zh) 2021-09-01 2021-09-01 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379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187016U (zh) 一种智能分类回收垃圾箱
CN206345286U (zh) 多功能智能垃圾桶
CN105540095B (zh) 一种自动开门的智能分类回收垃圾箱
CN208199474U (zh) 一种垃圾回收分类装置
CN112623562B (zh) 一种瓶类物品分类回收方法
CN107867510A (zh) 一种智能瓶罐回收机
CN213922513U (zh) 自动垃圾桶伸缩手臂转换器
CN215437995U (zh) 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
CN111921907A (zh) 一种饮料瓶分拣回收设备
CN112455958A (zh) 一种生活垃圾的智能分类装置
CN206320670U (zh) 一种带垃圾桶的景区监测路灯
CN110171648A (zh) 一种智能垃圾站、垃圾分类系统及其方法
CN111776519B (zh) 一种垃圾分类智能辅助设备
CN109051406A (zh) 一种智能垃圾桶
CN109230063A (zh) 一种垃圾分类方法
CN211686664U (zh) 一种带称重和压缩功能的回收站
CN215437997U (zh) 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投放门密封驱动装置
CN209321715U (zh) 一种多功能垃圾投放装置
CN111017437A (zh) 一种分类收集的垃圾箱
CN210150035U (zh) 一种智能回收机及其控制系统
CN110654752B (zh) 一种智能街道垃圾箱
CN215624319U (zh) 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用分类称重装置
CN217199987U (zh) 一种垃圾分类智能投放站
CN211711673U (zh) 一种分类收集的垃圾箱
CN214932715U (zh) 一种垃圾分类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