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17307U - 装配结构、车载显示装置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装配结构、车载显示装置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17307U
CN215417307U CN202120815106.2U CN202120815106U CN215417307U CN 215417307 U CN215417307 U CN 215417307U CN 202120815106 U CN202120815106 U CN 202120815106U CN 215417307 U CN215417307 U CN 2154173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limiting
display screen
outer frame
connecting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1510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开庭
黄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Tongjie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Tongjie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Tongjie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Tongjie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81510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173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173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173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配结构、车载显示装置及汽车。显示屏包括设置于背面的第一限位锁紧部,第一限位锁紧部包括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及第一锁紧结构的配合面,第一限位结构围绕第一锁紧结构设置;外框包括第二限位锁紧部,第二限位锁紧部包括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及第二锁紧结构的匹配面,第二限位结构围绕第二锁紧结构设置;锁紧件,用于第一锁紧结构与第二锁紧结构的锁紧;当第一锁紧结构与第二锁紧结构通过锁紧件锁紧时,配合面与匹配面配合;第一限位结构与第二限位结构相配合;第一锁紧结构与第二锁紧结构通过锁紧件锁紧。本实用新型中塑胶件尺寸公差及装配公差对外观的影响减小,进一步减小了玻璃与塑件之间发生异响的可能性。

Description

装配结构、车载显示装置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装配结构、车载显示装置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不断普及,为了给驾乘人员更好的体验,车载设备的种类不断增多并且功能不断增多。其中,车载显示装置占据了车载设备很重要的位置,车载显示装置通常由车载装屏外框及显示屏装配而成。
现有的大多数车载显示屏使用紧固装配结构进行车载装屏外框及显示屏的装配,其中紧固装配结构具体是指利用车载装屏外框的边缘与显示屏的塑框边缘进行限位,再通过螺丝进行拧紧固定。另外,也有少部分车载显示屏直接使用3M胶相接。
然而,现有的车载装屏外框与显示屏之间的紧固装配结构及胶接方式,外框与显示屏均无合理的限位,不容易控制装配后两者之间边缘的间隙尺寸,可能会使两者之间边缘的间隙尺寸过小或过大,从而导致车载显示装置不美观。同时,可能因两者之间边缘的间隙尺寸不当,塑件(车载装屏外框)与玻璃(显示屏)之间因干涉而发生异响。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车载显示装置的质量及外观要求不断提高,对使用体验感要求不断提高,而现有的车载装屏外框与显示屏之间的紧固装配结构无法满足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车载装屏外框与显示屏之间边缘的间隙尺寸不容易控制,塑件与玻璃之间存在因干涉而发生异响的可能性的问题,提供一种装配结构、车载显示装置及汽车。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装配结构,其包括:显示屏,包括设置于背面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第一限位锁紧部,每个所述第一限位锁紧部包括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及第一锁紧结构的配合面,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围绕第一锁紧结构设置;外框,包括设置于用于与所述显示屏的背面装配的内表面的第二限位锁紧部,每个所述第二限位锁紧部包括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及第二锁紧结构的匹配面,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围绕第二锁紧结构设置;锁紧件,用于第一锁紧结构与第二锁紧结构的锁紧;当第一锁紧结构与第二锁紧结构通过锁紧件锁紧时,所述配合面与所述匹配面配合;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第二限位结构相配合,以使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外框之间限位;所述第一锁紧结构与第二锁紧结构通过所述锁紧件锁紧,以使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外框之间锁紧。
上述方案的装配结构,用于车载显示装置的车载装屏外框与显示屏之间的限位及锁紧。为了解决现有的紧固装配结构由于采用车载装屏外框的边缘与显示屏的塑框边缘进行限位,再通过螺丝进行拧紧固定的装配方式,而造成的外表空间的缝隙尺寸不容易控制以及塑件与玻璃之间存在因干涉导致发生异响可能性的问题。上述方案的装配结构在显示屏的背面设置有第一限位锁紧部,在外框与所述显示屏的背面装配的表面设置有第二限位锁紧部,通过第一限位锁紧部与第二限位锁紧部配合,具体地,通过第一限位锁紧部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及第一锁紧结构的配合面与第二限位锁紧部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及第二锁紧结构的匹配面相配合,完成装配。上述方案利用围绕第一锁紧结构设置的第一限位结构配合围绕第二锁紧结构设置的第二限位结构进行限位,通过锁紧件配合中部的第一锁紧结构及第二锁紧结构进行锁紧固定。基于上述结构,外框与屏玻璃可以通过相互配合的限位结构合理对应,使得塑胶件尺寸公差及装配公差对外观的影响减小,进一步减小了塑件与玻璃之间发生异响的可能性。另外,与现有技术中的通过边缘定位,再利用螺丝进行固定的装配方式相比,可节省对位时间及省略使用定位装配治具的步骤;装配结构更加,装配方法更加便捷。
下面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X方向第一限位面及与所述X方向第一限位面相互垂直的Y方向第一限位面,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与所述X方向第一限位面相互配合的X方向第二限位面及与所述Y方向第一限位面相互配合的Y方向第二限位面。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车载装屏外框的X方向两侧的边缘进行X方向限位,同时采用车载装屏外框的Y方向两侧的边缘进行Y方向限位的定位方式,由外形公差还有产品塑料变形,而造成的定位不准确问题。上述方案中在设置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第一限位锁紧部及第二限位锁紧部的基础上,每个第一限位锁紧部的第一限位结构均设置X方向第一限位面及与所述X方向第一限位面相互垂直的Y方向第一限位面,与之同时,设置相配合的X方向第二限位面与Y方向第二限位面。即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锁紧位置进行限位,并且每个锁紧位置的X方向及Y方向相互限位固定,以此来进行更准确的装配定位,进一步减小塑件与玻璃之间发生异响的可能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紧件为螺丝,所述第一锁紧结构为开设于所述显示屏的配合面上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二锁紧结构为开设于所述外框的匹配面并贯穿外框的厚度的第二螺纹孔。
需要说明的是,采用螺丝进行锁紧,紧固件的取得较为方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相对于所述配合面凹陷的凹槽;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突出于所述匹配面的凸起,所述凹槽与所述凸起相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得结构更合理,方便设置,采用相互配合的凹槽与凸起结构进行有效限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均为四分之三环状结构;所述凸起的两个端面分别为X方向第一限位面及Y方向第一限位面;所述凹槽的两端的内壁分别为X方向第二限位面及Y方向第二限位面。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得结构更合理,方便设置,较为快速定位,减少错位可能性。将第一限位结构设置为围绕着第一锁紧结构设置的四分之三环状凹槽,与之配合地,将第二限位结构设置为围绕着第二锁紧结构设置的四分之三环状凸起,四分之三环状凹槽与四分之三环状凸起配合,进行限位,具体地,凹槽的X方向第一限位面与凸起X方向第一限位面配合,凹槽的Y方向第一限位面与Y方向第二限位面配合。上述方案的设置方式更加合理,结构更加紧凑及简单。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锁紧部包括突出于所述显示屏的背面的第一连接柱,所述配合面为第一连接柱的上表面,所述第一锁紧结构开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柱的上表面;所述第二限位锁紧部包括突出于所述外框的内表面的第二连接柱,所述匹配面为第二连接柱的上表面,所述第二锁紧结构开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柱的上表面。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在保证装配可靠性的同时,尽可能减小显示屏的重量,将第一限位锁紧部设置为第一连接柱,将第二限位锁紧部设置为第二连接柱,达到限位锁紧的目的。这样的设置方式,相对于直接在显示屏的背面设置配合面,直接在外框的用于与显示屏的背面装配的表面设置匹配面,可减小显示屏需要设置的厚度,从而达到减小显示屏的重量的目的,另一方面,装配完成后,通过第一连接柱与第二连接柱的配合,外框与显示屏之间存有一定空间,有利于外框内部的散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柱的外侧表面与显示屏的背面之间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支撑筋板。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第一连接柱的可靠性,在第一连接柱的外侧表面与显示屏的背面之间设置支撑筋板,支撑筋板对第一连接柱进行支撑,提高第一连接柱与显示屏的背面之间的连接强度。其中,第一连接柱的外侧表面指的是与第一锁紧结构的内侧表面相背的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锁紧部设置为五个,分别设置于所述显示屏的背面靠近四个顶角位置及对角线交点位置;所述第二限位锁紧部设置为五个,与所述第一限位锁紧部一一对应。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得在保证限位及锁紧可靠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利用较少的第一限位锁紧部及第一限位锁紧部进行定位固定。将第一限位锁紧部设置于显示屏的背面靠近四个顶角位置与对角线交点位置,与之配合地,将第二限位锁紧部设置在与显示屏的背面装配的表面的靠近四个顶角位置与对角线交点位置。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从四个靠近顶角的位置与对角线交点位置进行定位,使得车载装屏外框与显示屏之间的定位更加准确,锁紧更加可靠。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载显示装置,其包括如上所述的装配结构。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汽车,其包括如上所述的车载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装配结构的装配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装配结构(完成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显示屏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外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装配结构(完成装配后)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装配结构(完成装配后)的主视图;
图9为图8中C-C的剖面图;
图10为图9中I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装配结构(完成装配后)的侧视图;
图12为图11中D-D的剖面图;
图13为图12中II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1、车载显示装置;10、显示屏;100、第一限位锁紧部;110、第一限位结构;111、X方向第一限位面;112、Y方向第一限位面;120、第一锁紧结构;130、配合面;140、第一连接柱;150、支撑筋板;20、外框;200、第二限位锁紧部;210、第二限位结构;211、X方向第二限位面;212、Y方向第二限位面;220、第二锁紧结构;230、匹配面;240、第二连接柱;30、锁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装配结构,参见图1-图13,其包括显示屏10、外框20及锁紧件30,其用于车载显示装置1的车载装屏用的外框20与显示屏10之间的限位及锁紧,具体的装配步骤为,将显示屏10安装至外框20的内部,利用相互配合的限位结构进行扣位组装,再通过锁紧件30对车载装屏用外框20与显示屏10进行锁紧固定。参见图1、图3、图4,显示屏10包括设置于背面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第一限位锁紧部100,每个第一限位锁紧部100包括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110及第一锁紧结构120的配合面130,第一限位结构110围绕第一锁紧结构120设置。另参见图5、图6,外框20包括设置于用于与显示屏10的背面装配的内表面的第二限位锁紧部200,每个第二限位锁紧部200包括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210及第二锁紧结构220的匹配面230,第二限位结构210围绕第二锁紧结构220设置。另参见图7-图13,锁紧件30,用于第一锁紧结构120与第二锁紧结构220的锁紧。当第一锁紧结构120与第二锁紧结构220通过锁紧件30锁紧时,配合面130与匹配面230配合;第一限位结构110与第二限位结构210相配合,以使显示屏10与外框20之间限位;第一锁紧结构120与第二锁紧结构220通过锁紧件30锁紧,以使显示屏10与外框20之间锁紧。
上述方案的装配结构,在显示屏10的背面设置有第一限位锁紧部100,在外框20与显示屏10的背面装配的表面设置有第二限位锁紧部200,通过第一限位锁紧部100与第二限位锁紧部200配合,具体地,通过第一限位锁紧部100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110及第一锁紧结构120的配合面130与第二限位锁紧部200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210及第二锁紧结构220的匹配面230相配合,进一步地,利用围绕第一锁紧结构120设置的第一限位结构110配合围绕第二锁紧结构220设置的第二限位结构210进行限位,通过锁紧件30配合中部的第一锁紧结构120及第二锁紧结构220进行锁紧固定,完成装配。外框20与显示屏10可以通过相互配合的限位结构合理对应,使得塑胶件尺寸公差及装配公差对外观的影响减小,进一步减小了塑件(外框20)与玻璃(显示屏10)之间发生异响的可能性。另外,与现有技术中的通过边缘定位再利用螺丝进行固定的装配方式相比,利用第一限位结构110及相配合的第二限位结构210,先完成外框20与显示屏10之间的定位后,再利用锁紧件30锁紧,可减少锁紧步骤进行中才发现错位需要拆除已安装的锁紧件30,重新定位后再锁紧的现象,节省了装配时间。另一方面,利用显示屏10的配合面130与外框20的匹配面230进行内部限位锁紧,可省略使用定位装配治具的步骤,装配方法更加便捷。
参见图3、图4、图5及图6,第一限位结构110包括X方向第一限位面111及与X方向第一限位面111相互垂直的Y方向第一限位面112,第二限位结构210包括与X方向第一限位面111相互配合的X方向第二限位面211及与Y方向第一限位面112相互配合的Y方向第二限位面212。
上述方案中,相互配合是指装配完成后,X方向第一限位面111与X方向第二限位面211贴合,Y方向第一限位面112与Y方向第二限位面212贴合。在设置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第一限位锁紧部100及第二限位锁紧部200的基础上,每个第一限位锁紧部100的第一限位结构110均设置X方向第一限位面111及与X方向第一限位面111相互垂直的Y方向第一限位面112,与之同时,第二限位锁紧部200设置相配合的X方向第二限位面211与Y方向第二限位面212。即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锁紧位置进行限位,并且每个锁紧位置的X方向及Y方向相互限位固定,以此来进行更准确的装配定位,进一步减小塑件(外框20)与玻璃(显示屏10)之间发生异响的可能性。
继续参见图7-图13,在一实施例中,锁紧件30为螺丝,第一锁紧结构120为开设于显示屏10的配合面130上的第一螺纹孔,第二锁紧结构220为开设于外框20的匹配面230并贯穿外框20的厚度的第二螺纹孔。采用螺丝进行锁紧,锁紧件30的取得较为方便。需要说明的是,锁紧件30除了螺丝以外,还可以采用螺栓、螺柱、自攻螺钉等连接件进行外框20与显示屏10之间的固定。
参见图3、图4、图5及图6,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结构110包括相对于配合面130凹陷的凹槽;第二限位结构210包括突出于匹配面230的凸起,凹槽与凸起相配合。以上的凹槽配合凸起的结构,可通过注塑成型工艺得到,设置较为方便。需要说明的是,除了上述的设置方式,还可以将第一限位结构110设置为凸起,将第二限位结构210设置为与第一限位结构110相配合的凹槽,另外,凹槽与凸起的设置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设置一个以上,例如围绕着锁紧结构设置两个相对设置的圆弧状的凸起/凹槽,只要包括X方向限位面及Y方向限位面即可。
请参见图3-图6,图9-图13,在一实施例中,凸起与凹槽均为四分之三环状结构;凸起的两个端面分别为X方向第一限位面111及Y方向第一限位面112;凹槽的两端的内壁分别为X方向第二限位面211及Y方向第二限位面212。需要说明的是,四分之三环状结构是指圆心角为270°的扇环。上述实施例中,将第一限位结构110设置为围绕着第一锁紧结构120设置的四分之三环状凹槽,与之配合地,将第二限位结构210设置为围绕着第一锁紧结构120设置的四分之三环状凸起,四分之三环状凹槽与四分之三环状凸起配合,进行限位,具体地,凹槽的X方向第一限位面111与凸起的X方向第二限位面211配合,凹槽的Y方向第一限位面112与凸起的Y方向第二限位面212配合。上述技术方案将限位结构设置为一个整体的凸起/凹槽,结构更加紧凑及简单,设置更加便捷。需要说明的是,凹槽与凸起的设置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设置一个以上,例如围绕着锁紧结构设置两个相对的圆心角为90°的扇环凸起/凹槽,此种设置方式每个扇环凸起/凹槽包括两个X方向限位面及两个Y方向限位面。
请参见图3、图4,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锁紧部100包括突出于显示屏10的背面的第一连接柱140,配合面130为第一连接柱140的远离显示屏10的背面的上表面,第一锁紧结构120开设于第一连接柱140的上表面;第二限位锁紧部200包括突出于外框20的内表面的第二连接柱240,匹配面230为第二连接柱240的上表面,第二锁紧结构220开设于第二连接柱240的上表面。请继续参见图3、图4,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柱140的外侧表面与显示屏10的背面之间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支撑筋板150。其中,第一连接柱140的外侧表面指的是与第一锁紧结构120的内侧表面相背的表面。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锁紧结构120及第一限位结构110均开设于的第一连接柱140的上表面,同时,将第二锁紧结构220及第二限位结构210均开设于的第二连接柱240的上表面,通过第一连接柱140的上表面形成的配合面130与第二连接柱240的上表面形成的匹配面230相配合,达到限位的目的。这样的设置方式,相对于直接在显示屏10的背面设置配合面130,直接在外框20的用于与显示屏10装配的表面设置匹配面230,可减小显示屏10需要设置的厚度,从而达到减小显示屏10的重量的目的,另一方面,装配完成后,通过第一连接柱140与第二连接柱240的配合,外框20与显示屏之间存有一定空间,有利于外框20内部的散热。进一步地,在第一连接柱140的外侧表面与显示屏10的背面之间设置支撑筋板150,支撑筋板150对第一连接柱140进行支撑,提高第一连接柱140与显示屏10的背面之间的连接强度。
请参见图3、图5,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锁紧部100设置为五个,分别设置于显示屏10的背面靠近四个顶角位置及对角线交点位置;第二限位锁紧部200设置为五个,与第一限位锁紧部100一一对应。上述技术方案将五个第一限位锁紧部100设置于显示屏10的背面靠近四个顶角位置及对角线交点位置,与之配合地,将第二限位锁紧部200设置在与显示屏10装配的表面的靠近四个顶角位置及对角线交点位置。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从四个靠近顶角位置及对角线交点位置进行定位,使得车载装屏用外框20与显示屏10之间的定位更加准确,锁紧更加可靠。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限位锁紧部100也可以设置在显示屏10的背面的其他位置,例如包括但不限于设置在显示屏10靠近四个边缘中部的位置及对角线交点位置。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载显示装置1,其包括如上的装配结构。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汽车,其包括如上的车载显示装置1。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屏,包括设置于背面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第一限位锁紧部,每个所述第一限位锁紧部包括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及第一锁紧结构的配合面,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围绕第一锁紧结构设置;
外框,包括设置于用于与所述显示屏的背面装配的内表面的第二限位锁紧部,每个所述第二限位锁紧部包括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及第二锁紧结构的匹配面,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围绕第二锁紧结构设置;
锁紧件,用于第一锁紧结构与第二锁紧结构的锁紧;
当第一锁紧结构与第二锁紧结构通过锁紧件锁紧时,所述配合面与所述匹配面配合;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第二限位结构相配合,以使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外框之间限位;所述第一锁紧结构与第二锁紧结构通过所述锁紧件锁紧,以使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外框之间锁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X方向第一限位面及与所述X方向第一限位面相互垂直的Y方向第一限位面,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与所述X方向第一限位面相互配合的X方向第二限位面及与所述Y方向第一限位面相互配合的Y方向第二限位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件为螺丝,所述第一锁紧结构为开设于所述显示屏的配合面上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二锁紧结构为开设于所述外框的匹配面并贯穿外框的厚度的第二螺纹孔。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相对于所述配合面凹陷的凹槽;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突出于所述匹配面的凸起,所述凹槽与所述凸起相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均为四分之三环状结构;所述凸起的两个端面分别为X方向第一限位面及Y方向第一限位面;所述凹槽的两端的内壁分别为X方向第二限位面及Y方向第二限位面。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锁紧部包括突出于所述显示屏的背面的第一连接柱,所述配合面为第一连接柱的上表面,所述第一锁紧结构开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柱的上表面;所述第二限位锁紧部包括突出于所述外框的内表面的第二连接柱,所述匹配面为第二连接柱的上表面,所述第二锁紧结构开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柱的上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柱的外侧表面与显示屏的背面之间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支撑筋板。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锁紧部设置为五个,分别设置于所述显示屏的背面靠近四个顶角位置及对角线交点位置;所述第二限位锁紧部设置为五个,与所述第一限位锁紧部一一对应。
9.一种车载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装配结构。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载显示装置。
CN202120815106.2U 2021-04-20 2021-04-20 装配结构、车载显示装置及汽车 Active CN2154173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15106.2U CN215417307U (zh) 2021-04-20 2021-04-20 装配结构、车载显示装置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15106.2U CN215417307U (zh) 2021-04-20 2021-04-20 装配结构、车载显示装置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17307U true CN215417307U (zh) 2022-01-04

Family

ID=796721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15106.2U Active CN215417307U (zh) 2021-04-20 2021-04-20 装配结构、车载显示装置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173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591747U (zh) 一种前保险杠总成支撑组件及车辆
CN215417307U (zh) 装配结构、车载显示装置及汽车
CN210083347U (zh) 一种用于转向支撑构件总成的安装结构
CN209008463U (zh) 汽车喇叭支架及汽车
CN210734011U (zh) 车载屏幕安装支架
CN113978382A (zh) 一种兼容低中高配车型的中控安装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CN219192094U (zh) 车载摄像头组件及汽车
CN112096659A (zh) 一种简易快装的自扣风扇及其安装方法
CN219550298U (zh) 背光模组安装机构及显示设备
CN216508182U (zh) 一种用于大货车导航一体机的安装板
CN210941574U (zh) 一种车用行李架安装支座
CN210555635U (zh) 侧壁内饰带板连接结构
CN107650828B (zh) 一种新型牌照支架
CN213399169U (zh) 一种投影仪外壳组件及投影仪
CN218585529U (zh) 车载显示装置及车辆
CN208469672U (zh) 一种汽车外后视镜
CN220947803U (zh) 一种汽车衣帽架固定结构及汽车
CN216162957U (zh) 便于组装的车载主动安全监控盒
CN212195337U (zh) 一种顶棚支撑装置及汽车
CN219950150U (zh) 一种电梯操纵盘
CN110803118B (zh) 一种车用雷达安装结构、安装方法及汽车
CN218751181U (zh) 一种摩托车仪表上盖结构
CN217515036U (zh) 一种腿托骨架与罩壳的连接结构
CN216159896U (zh) 一种稳定安装的车载导航仪校正安装壳
CN218750603U (zh) 一种车载显示屏主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