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12177U - 新风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新风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12177U
CN215412177U CN202121465960.7U CN202121465960U CN215412177U CN 215412177 U CN215412177 U CN 215412177U CN 202121465960 U CN202121465960 U CN 202121465960U CN 215412177 U CN215412177 U CN 2154121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sh air
switching mechanism
communication
chamber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6596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本雄
罗文君
邵家成
罗永宏
李智博
莫竣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12146596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121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121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121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风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新风系统,包括:新风管道,用于将室外新风输送至室内;排风腔室,与室内环境连通,用于将室内气流排出至室外;切换机构,切换机构位于新风管道和排风腔室之间且至少部分位置可调节地设置,以通过调节切换机构的位置使排风腔室与新风管道连通或分隔。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新风管道内容易积灰尘导致的降低新风质量的问题。

Description

新风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新风系统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风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具有新风功能的空调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室外侧的新风传递到室内侧都是通过两层物理过滤的方式完成,第一层是室外侧而定铁丝滤网,主要过滤掉室外的大块杂质,第二层是新风系统内的高效过滤网,主要是去除PM2.5等颗粒状物质。
但是,由于新风管始终是与室外环境相通,因此,管道内容易积满灰尘,长期使用会使管道内的灰尘被吹入室内,降低新风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风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新风管道内容易积灰尘导致的降低新风质量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新风系统,包括:新风管道,用于将室外新风输送至室内;排风腔室,与室内环境连通,用于将室内气流排出至室外;切换机构,切换机构位于新风管道和排风腔室之间且至少部分位置可调节地设置,以通过调节切换机构的位置使排风腔室与新风管道连通或分隔。
进一步地,新风系统还包括:连通通道,连通通道的进风端口与排风腔室连通,连通通道的出风端口与新风管道连通,切换机构的至少部分位置可调节地设置在连通通道内,以通过对连通通道进行阻挡或避让使排风腔室与新风管道连通或分隔。
进一步地,连通通道包括:过渡腔室,与排风腔室连通,切换机构的至少部分位置可调节地设置在过渡腔室与新风管道之间,通过调节切换机构的位置使过渡腔室与新风管道之间导通或分隔。
进一步地,切换机构上设置有连通部,过渡腔室和新风管道之间通过连通部连通。
进一步地,连通部为开口结构;或者,连通部为凸起结构,凸起结构上设置有开口。
进一步地,连通部位移可调节地设置,连通部具有与过渡腔室连通以使过渡腔室与新风管道连通的位置和与过渡腔室错开以使过渡腔室与新风管道分隔的位置。
进一步地,切换机构还包括:移动部件,连通部设置在移动部件上;固定部件,与移动部件相对设置并相互连接,过渡腔室位于固定部件和移动部件之间;移动部件相对于固定部件可运动地设置,以使连通部运动至连通位置或分隔位置。
进一步地,固定部件上设置有与排风腔室连通的第一连通孔,排风腔室内的气流通过第一连通孔流入至过渡腔室内。
进一步地,连通部为凸起结构,凸起结构由移动部件上朝向远离新风管道的方向凸出直至与固定部件的端面贴合,凸起结构内设置有朝向新风管道的过渡通道,凸起结构的侧面上设置有开口,过渡腔室通过开口与过渡通道连通。
进一步地,开口为多个,多个开口沿凸起结构的周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新风系统还包括:新风腔室;第二连通孔,设置在固定部件上并与新风腔室连通,凸起结构的端面与第二连通孔相对,以对第二连通孔进行阻挡。
进一步地,新风系统还包括:第一伸出管,设置在移动部件上,用于流通室外新风,第一伸出管由移动部件的端面上朝向靠近固定部件的方向伸出直至与固定部件的端面贴合。
进一步地,移动部件上还设置有第二伸出管,用于流通室内空气,第二伸出管由移动部件上朝向固定部件的方向延伸直至与固定部件的端面贴合。
进一步地,第一伸出管、连通部和第二伸出管沿移动部件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排风腔室与新风管道之间设置有连通口,切换机构可转动地设置,以遮挡或避让连通口。
进一步地,新风系统还包括:驱动部件,驱动部件具有绕预定轴线可转动的驱动轴,驱动轴与切换机构驱动连接,通过驱动部件驱动切换机构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新风系统和机体,新风系统的至少部分安装在机体内,新风系统为上述的新风系统。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新风系统包括新风管道、排风腔室和切换机构,新风管道用于将室外新风输送至室内;排风腔室与室内环境连通,用于将室内气流排出至室外;切换机构位于新风管道和排风腔室之间且至少部分位置可调节地设置,以通过调节切换机构的位置使排风腔室与新风管道连通或分隔。这样当排风腔室与新风管道通时,利用排风腔室的排风作用,将气流出入至新风管道,使新风管道的杂物随气流被吹出室外,以实现新风管道的清洁作用,当排风腔室新风管道隔时,新风系统进行正常的新风循环操作。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新风系统处于清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新风系统处于新风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新风系统处于新风状态时切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新风系统处于清洁状态时切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新风系统中转动部件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新风系统中转动部件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新风系统中固定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新风系统处于清洁状态时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新风系统处于清洁状态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新风管道;2、排风腔室;3、切换机构;30、移动部件;301、开口;31、连通部;310、过渡通道;32、固定部件;33、过渡腔室;321、第一连通孔;4、第一伸出管;5、新风腔室;6、第二伸出管;322、第二连通孔;7、排风管道;8、驱动部件;80、驱动轴;9、连通通道;10、连通口。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风系统,请参考图1至图9,包括:新风管道1,用于将室外新风输送至室内;排风腔室2,与室内环境连通,用于将室内气流排出至室外;切换机构3,切换机构3位于新风管道1和排风腔室2之间且至少部分位置可调节地设置,以通过调节切换机构3的位置使排风腔室2与新风管道1连通或分隔。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风系统,包括新风管道1、排风腔室2和切换机构3,新风管道1用于将室外新风输送至室内;排风腔室2与室内环境连通,用于将室内气流排出至室外;切换机构3位于新风管道1和排风腔室2之间且至少部分位置可调节地设置,以通过调节切换机构3的位置使排风腔室2与新风管道1连通或分隔。这样当排风腔室2与新风管道1连通时,利用排风腔室2的排风作用,将气流出入至新风管道1内,使新风管道1内的杂物随气流被吹出室外,以实现新风管道1的清洁作用,当排风腔室2与新风管道1分隔时,新风系统进行正常的新风循环操作。
具体地,新风系统还包括:连通通道9,连通通道9的进风端口与排风腔室2连通,连通通道9的出风端口与新风管道1连通,切换机构3的至少部分位置可调节地设置在连通通道9内,以通过对连通通道9进行阻挡或避让使排风腔室2与新风管道1连通或分隔。利用切换机构3的移动,使切换机构3对连通通道9进行阻挡或避让,以实现排风腔室2与新风管道1之间的通断,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利于控制新风系统在清洁状态和新风状态之间的切换。
在具体实施时,连通通道9包括:过渡腔室33,与排风腔室2连通,切换机构3的至少部分位置可调节地设置在过渡腔室33与新风管道1之间,通过调节切换机构3的位置使过渡腔室33与新风管道1之间导通或分隔。通过设置过渡腔室33,对排风腔室2内的气流进行过渡作用,气流在由排风腔室2内吹出后,通过过渡腔室33吹入新风管道1内。
如图3至图7所示,为了进一步地便于切换排风腔室2与新风管道1之间的连通状态,切换机构3上设置有连通部31,过渡腔室33和新风管道1之间通过连通部31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连通部31为开口结构;或者,连通部31为凸起结构,凸起结构上设置有开口。
具体地,连通部31位移可调节地设置,连通部31具有与过渡腔室33连通以使过渡腔室33与新风管道1连通的位置和与过渡腔室33错开以使过渡腔室33与新风管道1分隔的位置。这样通过切换机构3带动连通部31移动,以调节过渡腔室33与新风管道1之间的连通状态,进而切换新风系统的运行模式。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切换机构3还包括:移动部件30,连通部31设置在移动部件30上;固定部件32,与移动部件30相对设置并相互连接,过渡腔室33位于固定部件32和移动部件30之间;移动部件30相对于固定部件32可运动地设置,以使连通部31运动至连通位置或分隔位置。这样设置通过固定部件32和移动部件30的共同作用,对过渡腔室33进行密封,避免过渡腔室33内的气流与外界气流发生紊乱,同时使排风腔室2内流出的气流能够更加集中地通过连通部31吹至新风管道1内,以提高新风管道1的清洁质量。
其中,固定部件32上设置有与排风腔室2连通的第一连通孔321,排风腔室2内的气流通过第一连通孔321流入至过渡腔室33内。通过第一连通孔321与排风腔室2连通,使排风腔室2内的气流通过第一连通孔321吹入过渡腔室33,对排风腔室2与过渡腔室33之间进行衔接,避免气流在由排风腔室2内流出时泄漏至机体内部。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连通部31为凸起结构,凸起结构由移动部件30上朝向远离新风管道1的方向凸出直至与固定部件32的端面贴合,凸起结构内设置有朝向新风管道1的过渡通道310,凸起结构的侧面上设置有开口301,过渡腔室33通过开口301与过渡通道310连通。这样通过凸起结构对新风腔室5进行阻挡,避免新风流入至新风腔室5,并且由于在凸起结构的侧面上设置了开口301,当新风系统处于清洁状态时,不会影响气流的正常流通
优选地,开口301为多个,多个开口301沿凸起结构的周向间隔设置。通过设置多个开口301,以使气流流经开口301后进行加压,以增大对新风管道1内杂物的清洁度。
新风系统还包括:第一伸出管4,设置在移动部件30上,用于流通室外新风,第一伸出管4由移动部件30的端面上朝向靠近固定部件32的方向伸出直至与固定部件32的端面贴合。这样通过固定部件32和移动部件30的共同作用,分别对第一伸出管4的两个端口进行阻挡,以避免室外新风被吸入室内侧,影响新风管道1的清洁。
其中,新风系统还包括:新风腔室5;第二连通孔322,设置在固定部件32上并与新风腔室5连通,凸起结构的端面与第二连通孔322相对,以对第二连通孔322进行阻挡。直接利用凸起结构对第二连通孔322的阻挡作用,以使新风腔室5与新风管道1之间阻隔,避免室外新风流入新风管道1内与排风腔室2内的气流相互对抗。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移动部件30上还设置有第二伸出管6,用于流通室内空气,第二伸出管6由移动部件30上朝向固定部件32的方向延伸直至与固定部件32的端面贴合。通过移动部件30和固定部件32的共同作用,对第二伸出管6的两个端口进行阻挡,以避免排风腔室2内的气流流出至排风管道7内。
优选地,第一伸出管4、连通部31和第二伸出管6沿移动部件30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实施例中,排风腔室2与新风管道1之间设置有连通口10,切换机构3可转动地设置,以遮挡或避让连通口10。这样设置结构简单且便于实施,方便控制排风腔室2与新风管道1之间的通断。
具体地,新风系统还包括:驱动部件8,驱动部件8具有绕预定轴线可转动的驱动轴80,驱动轴80与切换机构3驱动连接,通过驱动部件8驱动切换机构3转动。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移动部件30绕预定轴线可转动地设置,当移动部件30转动至第一位置时,凸起结构对第二连通孔322进行阻挡,第一伸出管4与新风管道1错开,第二伸出管6与排风管道7错开,此时,过渡通道310与新风管道1连通,第一连通孔321与排风腔室2连通,排风腔室2内的气流依次流经第一连通孔321、过渡腔室33和过渡通道310后,吹入至新风管道1内,以对新风管道1清洁;当移动部件30转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连通孔321与第二伸出管6相对并连通,第二伸出管6与排风管道7连通,第二连通孔322与第一伸出管4相对并连通,第一伸出管4与新风管道1连通,此时过渡腔室33与新风管道1处于分隔位置,排风腔室2内的气流通过第一连通孔321流入至第二伸出管6内后,通过排风管道7排出,室外新风通过第一伸出管4和第二连通孔322流入至室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新风系统和机体,新风系统的至少部分安装在机体内,新风系统为上述实施例的新风系统。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风系统,包括新风管道1、排风腔室2和切换机构3,新风管道1用于将室外新风输送至室内;排风腔室2与室内环境连通,用于将室内气流排出至室外;切换机构3位于新风管道1和排风腔室2之间且至少部分位置可调节地设置,以通过调节切换机构3的位置使排风腔室2与新风管道1连通或分隔。这样当排风腔室2与新风管道1连通时,利用排风腔室2的排风作用,将气流出入至新风管道1内,使新风管道1内的杂物随气流被吹出室外,以实现新风管道1的清洁作用,当排风腔室2与新风管道1分隔时,新风系统进行正常的新风循环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新风管道(1),用于将室外新风输送至室内;
排风腔室(2),与室内环境连通,用于将室内气流排出至室外;
切换机构(3),所述切换机构(3)位于所述新风管道(1)和所述排风腔室(2)之间且至少部分位置可调节地设置,以通过调节所述切换机构(3)的位置使所述排风腔室(2)与所述新风管道(1)连通或分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系统还包括:
连通通道(9),所述连通通道(9)的进风端口与所述排风腔室(2)连通,所述连通通道(9)的出风端口与所述新风管道(1)连通,所述切换机构(3)的至少部分位置可调节地设置在所述连通通道(9)内,以通过对所述连通通道(9)进行阻挡或避让使所述排风腔室(2)与所述新风管道(1)连通或分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通道(9)包括:
过渡腔室(33),与所述排风腔室(2)连通,所述切换机构(3)的至少部分位置可调节地设置在所述过渡腔室(33)与所述新风管道(1)之间,通过调节所述切换机构(3)的位置使所述过渡腔室(33)与所述新风管道(1)之间导通或分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机构(3)上设置有连通部(31),所述过渡腔室(33)和所述新风管道(1)之间通过所述连通部(31)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部(31)为开口结构;或者,
所述连通部(31)为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上设置有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部(31)位移可调节地设置,所述连通部(31)具有与所述过渡腔室(33)连通以使所述过渡腔室(33)与所述新风管道(1)连通的位置和与所述过渡腔室(33)错开以使所述过渡腔室(33)与所述新风管道(1)分隔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机构(3)还包括:
移动部件(30),所述连通部(31)设置在所述移动部件(30)上;
固定部件(32),与所述移动部件(30)相对设置并相互连接,所述过渡腔室(33)位于所述固定部件(32)和所述移动部件(30)之间;移动部件(30)相对于固定部件(32)可运动地设置,以使所述连通部(31)运动至连通位置或分隔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32)上设置有与所述排风腔室(2)连通的第一连通孔(321),所述排风腔室(2)内的气流通过所述第一连通孔(321)流入至所述过渡腔室(33)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部(31)为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由所述移动部件(30)上朝向远离所述新风管道(1)的方向凸出直至与所述固定部件(32)的端面贴合,所述凸起结构内设置有朝向所述新风管道(1)的过渡通道(310),所述凸起结构的侧面上设置有开口(301),所述过渡腔室(33)通过所述开口(301)与所述过渡通道(310)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301)为多个,多个所述开口(301)沿所述凸起结构的周向间隔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系统还包括:
新风腔室(5);
第二连通孔(322),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件(32)上并与所述新风腔室(5)连通,所述凸起结构的端面与所述第二连通孔(322)相对,以对所述第二连通孔(322)进行阻挡。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系统还包括:
第一伸出管(4),设置在所述移动部件(30)上,用于流通室外新风,所述第一伸出管(4)由所述移动部件(30)的端面上朝向靠近所述固定部件(32)的方向伸出直至与所述固定部件(32)的端面贴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部件(30)上还设置有第二伸出管(6),用于流通室内空气,所述第二伸出管(6)由所述移动部件(30)上朝向所述固定部件(32)的方向延伸直至与所述固定部件(32)的端面贴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出管(4)、所述连通部(31)和所述第二伸出管(6)沿所述移动部件(30)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腔室(2)与所述新风管道(1)之间设置有连通口(10),所述切换机构(3)可转动地设置,以遮挡或避让所述连通口(10)。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系统还包括:
驱动部件(8),所述驱动部件(8)具有绕预定轴线可转动的驱动轴(80),所述驱动轴(80)与所述切换机构(3)驱动连接,通过所述驱动部件(8)驱动所述切换机构(3)转动。
17.一种空调器,包括新风系统和机体,所述新风系统的至少部分安装在所述机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系统为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新风系统。
CN202121465960.7U 2021-06-29 2021-06-29 新风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Active CN2154121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65960.7U CN215412177U (zh) 2021-06-29 2021-06-29 新风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65960.7U CN215412177U (zh) 2021-06-29 2021-06-29 新风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12177U true CN215412177U (zh) 2022-01-04

Family

ID=79643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65960.7U Active CN215412177U (zh) 2021-06-29 2021-06-29 新风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121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6337015A (ja) 全熱交換器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換気システム
JP2017044365A (ja) 給排気型換気装置
CN115021104B (zh) 一种高低压开关柜的轴流式清洁装置
CN101243291B (zh) 空气调节器的室内单元
JP2005043032A (ja) 空気清浄機
CN215412177U (zh) 新风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JP5163236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3783015B2 (ja) 換気機能付き空気清浄装置
JP7482350B2 (ja) 集塵装置
CN113310114A (zh) 新风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JP4932491B2 (ja) エアフィルタの自動清掃機能付き室内ユニット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CN217844170U (zh) 一种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CN217210542U (zh) 一种储球室中置的端盖式胶球清洗装置
KR102189251B1 (ko) 회전식 열교환기
KR102257376B1 (ko) 프리필터 청소장치를 갖는 전열교환기
JP2007127289A (ja) 空気調和機
CN111156678A (zh) 风管结构、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JP7432823B2 (ja) 集塵装置
JP7432822B2 (ja) 集塵装置
CN215738683U (zh) 转换阀和吸尘器
KR102555065B1 (ko) 지하철 역사의 공기여과 시스템
JP2001153414A (ja) 循環型クリーンルーム
CN213016851U (zh) 贯流风机和空调室内机
JP6888865B1 (ja) エアコン吸気清浄システム
CN218915128U (zh) 新风模块及新风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