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43291B - 空气调节器的室内单元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器的室内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43291B
CN101243291B CN2006800294066A CN200680029406A CN101243291B CN 101243291 B CN101243291 B CN 101243291B CN 2006800294066 A CN2006800294066 A CN 2006800294066A CN 200680029406 A CN200680029406 A CN 200680029406A CN 101243291 B CN101243291 B CN 1012432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ust
blower housing
indoor unit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2940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43291A (zh
Inventor
小泽哲朗
铃木秀人
佐野充邦
三岛毅睦
冈田觉
竹谷伸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arrie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arri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arrier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arrie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2432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432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432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4329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3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having two or more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exhaustion of inside air from the roo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5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in or on a wal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the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shape of the heat exchangers or of parts thereof, e.g. of their fi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7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 F24F1/007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8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dehumidification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1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90Cleaning of purification apparatu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22Centrifugal or radial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25Cross-flow or tangential fans

Abstract

吸气口(4)和(6)以及吹气口(9)装备在吸气口(4)和(6)与吹气口(9)之间的通风通道上,热交换器(10)和吹风机(13)布置在室内本体(1)上,且空气过滤器(11A和11B)安装在吸气口和热交换器之间。此外,装备有将室内空气排放到外部的通风单元(15),且空气过滤器具有清扫单元(Z),该清扫单元将粘附到空气过滤器表面的灰尘去除并将其收集在灰尘盒内。该通风单元具有风机外壳、排气风机(35)以及连接软管(55),在风机外壳上设有进气口(31)和排气口(32),连接软管(55)与清扫单元的灰尘盒和通风单元连通,其中连接软管的头端部分连接到风机外壳的排气口上游的外周界部分上。

Description

空气调节器的室内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器的室内单元,且更具体地说,涉及从空气过滤器去除灰尘并将去除的灰尘排放到外部的排放结构。
背景技术
在空气调节器的室内单元中,室内空气从吸气口吸到室内单元本体(indoor unitproper),且包含在室内空气中的空气由与吸气口相对安装的空气过滤器捕集,且室内空气被单独地引导到热交换器并进行热交换。随着空气调节继续运行,捕集的灰尘积聚在空气过滤器上,且当任其自由发展时,室内空气到热交换器的循环会中断并导致热交换效率降低。
理想的是,周期性地去除粘附到空气过滤器上的灰尘并提高热交换效率。因此,可旋转地安装构成室内单元本体的前表面的前面板,且当前面板打开时,露出空气过滤器。抓住空气过滤器的底端部分并拉下可方便地将空气过滤器从室内单元本体移除。在将粘附在空气过滤器上的灰尘去除后,将空气过滤器的顶端部分推上,使其顶端部分压抵室内单元本体,可将其放回。
但是,一般而言,广泛使用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单元是所谓的壁挂型并安装在室内墙上的较高位置。因此,例如对于老人和妇女,打开和关闭前面板以及附连和拆卸过滤器是有困难的,且很可能不去碰粘附有灰尘的空气过滤器。
因此,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No.2004-138329和No.2004-278923所揭示的那样,空气调节器装备有用于通过空气过滤器捕集包含在室内空气中的灰尘的装置,该装置是除尘装置,且该装置不仅自动去除粘附到该空气过滤器上的灰尘,而且还将去除的灰尘排放到外部,如已经提出的那样。
根据上述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No.2004-138329的技术,在室内单元本体内部,安装有用于将主体内空气的一部分排放到外部的排放装置,且收集粘附到空气过滤器上的灰尘的集尘盒安装在该排放装置的排放通道上。粘附到空气过滤器上的灰尘被收集到集尘盒内且集尘盒内的灰尘布置成通过排放装置排到外部。
为了进一步详细解释,需要将集尘盒分成与空气过滤器相对的多个盒,并将这些集尘盒从排放装置的排放通道的上游侧到下游侧连续地彼此连通。通过构成排放装置的排气风机,将积聚在集尘盒中的灰尘引导到排气管并进一步引导到所要排放的外部。
但是,通过上述技术,积聚在集尘盒内的灰尘被从排气风机馈送的空气吹出并引导到排气管内。即,由于排气风机的空气压力直接施加到集尘盒内部的灰尘上,它吹动并搅动集尘盒内的灰尘。在该情况下,灰尘不能被顺利地引导到横截面积比集尘盒小的排气管,并可能阻塞在集尘盒和排气管之间的连接处。
一旦灰尘阻塞在该连接处,随后馈送的灰尘也同样积聚,且最终该连接处被完全阻塞。因为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排气风机也继续运行,排气风机的空气压力施加到毛刷上,该毛刷是除尘装置。这使毛刷去除的灰尘吹回到壳体内部,且壳体内部充满粘附到热交换器和排气风机的灰尘,或者灰尘从吸气口或排气口分散到房间内。
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No.2004-278923中,在至少由热交换器和吹风机组成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单元中,布置有吸入和排放空气的吸气-排气装置,且同时安装有与吸气-排气装置连通的吸气管和从吸气-排气装置向外排放空气的排气管,且吸气-排气装置形成有带内置电动机的离心式吹风机和围绕该离心式吹风机的外壳。
通过将吸气-排气装置布置在室内单元的侧表面上,通过使空气能够按照以下顺序穿过吸气管、包含有离心式吹风机的吸气-排气装置、排气管而将室内的污染空气排放到外部,同时可去除粘附到过滤器的灰尘并可自动进行过滤器的清洗。
但是,在使用这种离心式吹风机排放灰尘的方法中,考虑到想要的使用,不可能考虑到将专用的过滤器安装到装备有离心式吹风机的吸气-排气装置的吸气侧上。因而,从过滤器去除的灰尘被引导到吸气-排气装置内且灰尘很可能粘附到装置和离心式吹风机的内壁表面上。
当装置长期使用时,大量的灰尘粘附到并积聚在构成离心式吹风机的离心式风机的叶片上。具体地说,由于离心式风机是具有大量叶片且叶片间间隙较窄的多叶片型,该风机倾向于被叶片之间积聚的灰尘所阻塞,由于这种影响产生了不能确保初始想要的排气量和排气特性的问题。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情况作出了本发明,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气调节器的室内单元,该室内单元自动地去除粘附到空气过滤器上的灰尘,使通风单元能够吸气并将去除的灰尘排放到外部,由此实现在排放中间没有阻塞的顺利排气操作,并防止包括热交换器和吹风机的通风单元被灰尘所污染。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单元包括:室内单元本体,该室内单元本体装备有吸气口和吹气口;空气过滤器,所述空气过滤器布置在室内单元本体中的吸气口和吹气口之间的通风通道中,并捕集包含在室内空气中的灰尘;排气单元,该排气单元将室内空气吸入室内单元本体并排放到外部;以及空气过滤器清扫机构,该空气过滤器清扫机构将粘附到空气过滤器表面上的灰尘去除。排气单元包括:进气口,该进气口吸入用于通风的空气,并装在侧表面上;风机外壳,用于该风机外壳的排气口装在周界端部上;排气风机,该排气风机容纳在外壳中;以及风机电动机,该风机电动机联接到排气风机并驱动排气风机旋转。空气过滤器清扫机构包括:去除装置,该去除装置用于将捕集在空气过滤器上的灰尘从空气过滤器去除;以及连接软管,该连接软管用于排放通过该去除装置去除的灰尘,连接软管的头端部分在排气风机的吹出侧连接到风机外壳的外周界表面部分上,该外周界表面部分与排气口相比,处于由排气风机送风而产生的气流的上游侧。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单元包括:吸气口和吹气口;空气过滤器,该空气过滤器安装在吸气口和吹气口之间的通风通道中,并捕集包含在室内空气中的灰尘;空气过滤器清扫机构,该空气过滤器清扫机构将粘附到空气过滤器表面上的灰尘去除,以及排气单元,该排气单元将去除的灰尘排放到外部。
排气单元包括:排气风机,所述排气风机由离心式风机构成,所述离心式风机从中心轴线方向吸气并周界方向排气;风机外壳,该风机外壳由在排气风机的离心方向形成的周界表面、经过排气风机而在中心轴线方向对置形成的侧表面构成,具有排气口和开口,所述排气口在周界端部与室外连通,开口设置在侧表面上的在排气风机的中心轴线方向对置的、除了投影平面之外的表面部分上,该风机外壳沿周界表面形成卷形;排气风机,该排气风机由离心式风机构成并容纳在风机外壳内;以及风机电动机,该风机电动机联接到排气风机并驱动排气风机旋转。空气过滤器清扫机构包括:连接软管,该连接软管用于排放灰尘,并与排气单元的所述风机外壳连通。
根据本发明,可实现将粘附到空气过滤器上的灰尘去除、快速且顺利地将去除的灰尘排放到外部、通过通风单元防止灰尘污染的效果以及其它效果,其中通风单元包括热交换器和吹风机。
在以下说明书中会阐述本发明的优点,且一部分会从说明书中显而易见,或可通过本发明的实践而了解到。借助于下文具体指出的方法和组合能够实现和得到本发明的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包含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以上给出的总体说明和下文给出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关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室内单元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是关于该实施例的室内单元的一侧的立体图;
图3是关于实施例的室内单元的侧视图,其中移除了室内单元本体;
图4是关于该实施例的清扫单元的连接软管连接件的放大立体图;
图5是关于该实施例的清扫单元的一侧部分局部剖开的立体图;
图6是关于该实施例的通风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关于该实施例的通风单元和其围绕部分的剖视图;
图8是关于该实施例的通风单元的一表面侧的立体图;
图9是选择副侧空气通风模式时关于该实施例的通风单元的正视图;
图10是选择通风阻尼器完全关闭模式时(也是清扫单元运行时)关于该实施例的通风单元内部的正视图;
图11A是关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通风单元的示意性构造图;
图11B是关于该实施例的通风单元的风机外壳的局部纵向剖视图;
图12是关于该实施例的通风单元的局部纵向剖视图;
图13是关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通风单元的示意性构造图;
图14A是解释该实施例的运行的视图;
图14B是解释该实施例运行的对照图;
图15A是关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通风单元的局部立体图;以及
图15B是省略了通风单元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参见附图,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
图1是部分示意地示出空气调节器的室内单元的示意性纵向剖视图。
图2是移除了室内单元本体1的前面板2以示出内部的立体图,图3是移除了室内单元本体1的后面板壳体3的侧视图。(对没有给出附图标记的部件在说明书中不予说明。下文适用同样原则。)
室内单元本体1由前面板2和后面板壳体3构成并形成水平的长形。在前面板2的前侧的一部分上,开有前部吸气口4并装配有支承到打开/关闭驱动机构的可移动面板。当运行停止时,可移动面板与前面板2平齐并关闭前吸气口4。在运行期间,可移动面板受控以突出并移动到前侧以与主体侧形成间隙,并打开前吸气口4。
上吸气口6设置在前面板2和后面板壳体3的上方。框架形式的栅栏7装在上部吸气口6上,且通过该栅栏7形成多个开口空间。在可移动面板的底部,平行安装有两片吹气百叶窗8a和8b。每个吹气百叶窗8a和8b打开和关闭安装在室内单元本体1的前底部的吹气口9并根据运行状况设置经过热交换的空气的吹气方向。
在室内单元本体1中,设置了通过几乎倒V字形布置的前侧热交换器单元10A和后侧热交换器单元10B形成的热交换器10。前侧热交换器单元10A形成与前面板2平行的几乎弯曲的形状,在其间形成间隙,且后侧热交换器单元10B形成几乎笔直的并倾斜地面向上部吸气口6。
另一方面,在前吸气口4和前侧热交换单元10A之间,设置有吸气框架组件Sa,该框架组件Sa装备有前部空气过滤器11A。在上部吸气口6和上侧热交换器单元10B之间,安装有顶部框架组件Sb,该框架组件Sb装备有上部空气过滤器11B。这些框架组件Sa和Sb形成有主框架部分和空气过滤器保持件框架,并彼此装配,使相关空气过滤器11A和11B插入在其中。
在与每个框架组件Sa和Sb的纵向方向垂直的方向的两端部分上,沿着纵向方向可旋转地支承有一对辊50,且在这对辊50上方安装有装在空气过滤器11A和11B的两侧端部分的馈送带。在每个框架组件Sa和Sb的侧端部分,有驱动机构连接到一个辊50上,以响应于控制信号转动和驱动辊50。
上述馈送带具有所谓的带形并随着辊50旋转而环形行进。每个空气过滤器11A和11B各相对于馈送带的整个圆周仅安装半圈,并形成与每个吸气口4和6相对的区域形状。且沿着吸气框架组件Sa的顶端部分和顶部框架组件Sb的前端部分之间的间隙安装有稍后进行讨论的空气过滤器清扫机构(此后称为“清扫单元”)。
电集尘器安装成与热交换器10的前侧热交换器单元10A的前表面侧的一部分紧密接触。该电集尘器构造有充电侧电极和集尘侧电极,充电侧电极给循环空气中的灰尘充电且集尘侧电极吸收并捕集充电的灰尘。
在形成伞状的热交换器10的前侧和后侧热交换器单元10A和10B之间,布置有室内吹风机13。室内吹风机13由风机电动机和横向风机组成,该横向风机的一个心轴机械地联接到该风机电动机的旋转轴上。
稍后讨论的排气单元(此后称为“通风单元”)15靠近室内吹风机13的一侧端安装,其中心轴线位于该中心轴线的延伸部上。(在图1中,示意地指出了通风单元15)。
前侧热交换器单元10A的底端部分位于前部放泄底盘16a上,且后侧热交换器单元10B的底端部分位于后部放泄底盘16b上以接纳从相关热交换单元10A和10B滴下的放泄水,并通过放泄软管(未示出)将水排放到外部。
前部和后部放泄底盘16a和16b的一部分侧壁外表面安装在靠近室内吹风机13的位置,由这些形成室内吹风机13的横向风机的喷气口(nose)。吹气口9和形成喷气口的前部和后部放泄底盘16a和16b的侧壁部分的边缘之间的间隙通过隔壁件17连接。由隔壁件17环绕的空间形成吹气通风管18,该通风管与具有吹气口9的喷气口连通。
首先将详细描述通风单元15。
图6是关于实施例的通风单元15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关于该实施例的通风单元15以及其围绕的部分的剖视图,以及图8是关于该实施例的通风单元15的一表面侧的立体图。
通风单元15的一侧部分由单元基部20形成,而另一侧部分由吹风机机构30形成。在单元基部20和吹风机机构30之间,中间地安装有阻尼器40和阻尼器驱动机构45,且由这些形成通风单元15。
上述单元基部20装备有垂直部分20a、倾斜部分20b和水平部分20c。垂直部分20a可突出地形成从侧面看几乎三角形,并与组成热交换器10的前侧热交换器单元10A和后侧热交换器单元10B的伞状装配形状相符。使得放置在水平部分20c上的热交换器10的侧端部分能够在与倾斜部分20b相对的部分处形成间隙。
几乎在垂直部分20a的中心处设置有圆形固定开口21,且沿着该开口的周界表面,安装有向垂直部分20a的内表面侧突出的肋22。在沿着固定开口21的周界边缘的外表面侧上,径向地安装有加强肋23。在垂直部分20a的内表面侧,沿着固定开口21的几乎半个圆安装有总封盖24的多个(7件)分段部件,它们之间设有特定的间距。总封盖24的分段部件的一部分开口,且该开口成为副通风口25。
在垂直部分20a的固定开口21固定有轴承26,由这些构成轴承部分27。该轴承部分27可枢转地支承横向风机13F的一个心轴h,该横向风机13F构成了室内吹风机13。在垂直部分20a的内表面侧,可突出地安装有两个撑杆28a,且这些撑杆28a上可旋转地安装有小齿轮46,小齿轮构成了阻尼器驱动机构45。
在撑杆28a附近安装有多个撑杆28b。从每个撑杆28b的突出的端面安装有螺纹孔,并驱动安装和固定吹风机机构30的固定螺钉m。仅总封盖24的分段部分附近的撑杆28b具有相邻于周界部分一体式安装的接纳部分29。在接纳部分29上安装和固定有构成阻尼器驱动机构45的驱动电动机47,并还可旋转地支承有联接到驱动电动机的旋转轴上的驱动齿轮48。
在肋22的外周界表面上,可转动地配合有安装在阻尼器40的中心部分的孔部分41。该阻尼器40从孔部分41沿径向方向形成以具有大致盘形的横截面,且沿着圆形周界边缘安装有齿轮单元42。两个小齿轮46和驱动齿轮48与齿轮单元42啮合。
在孔部分41和阻尼器40中外周界齿轮单元42之间,沿周界方向的一部分上装备有多个引导通风口43。这些引导通风口43具有与安装到单元基部垂直部分20a上的副通风口25完全一致的开口尺寸和形状。相关引导通风口43之间的栅栏n在其间的间距设置成与总封盖24的分段部分的相互间距相同。
当阻尼器40配合到肋22上时,阻尼器40与垂直部分20a内表面形成间隙,且阻尼器40的一侧表面通常可滑动地与总封盖24的分段部分的端边缘接触。因此,除了阻尼器40的引导通风口43面向垂直部分20a的副通风口25的状态之外,每个副通风口25被阻尼器40所堵塞。
吹风机机构30具有向阻尼器40侧上的侧表面开口的进气口31,且同时吹风机机构30由风机外壳33、风机电动机34以及风机35构成,风机外壳33具有沿其周界端部分可突出地安装的矩形排气口32,风机电动机34安装在该风机外壳的进气口31的相对侧表面上,风机35安装在该风机电动机旋转轴上。
该风机35是所谓的离心式风机类型(多叶片型),该风机随其旋转沿中心轴线方向吸入空气并沿周界方向吹出空气,且风机外壳33的周界表面形成卷形。因此,风机35工作以从风机外壳33的进气口31吸入空气并从排气口32送出空气。
由于吹风机机构30通过阻尼器40和阻尼器驱动机构45安装到单元基部20的垂直部分20a上,所以吹风机机构30和垂直部分20a之间存在间隙。此外,吹风机机构30的周界表面安装在单元基部20的倾斜部分20b和水平部分20c上,设有间隙,且具体地说在单元基部20的三角形突出部分处具有较大间隙。
另一方面,风机外壳33的排气口32插入通风嘴51,该通风嘴51可突出地安装到室内单元本体1的底端背侧角上,如图2所示。排气软管(未示出)联接到该通风嘴51的外周界表面上,且该排气软管延伸到外部。在通风嘴51附近,平行地安装有放泄排气嘴52,联接到前部放泄底盘16a的放泄软管插入到该排气嘴52上。在该放泄排气嘴52上还连接有延伸到外部的放泄软管。
接着对清扫单元Z进行解释。图2和3示出了清扫单元Z的一部分。图4是清扫单元Z的连接软管和连接件56的放大立体图,且图5是示出了连接件56横截面的立体图。
清扫单元Z由转动刷B、灰尘盒57(部分示出)、和连接软管55构成,转动刷B联接到旋转驱动机构,灰尘盒57是围绕该转动刷B的灰尘壳体单元,且连接软管55安装成跨接灰尘盒57的一侧端部和通风单元15。
灰尘盒57是通过将分成多件的分开部分装配而形成的,且该灰尘盒57围绕吸气框架组件Sa顶端部分和顶部框架组件Sb前端部分。在该灰尘盒57中可旋转地容纳有刷子B。刷子B在整个侧向方向与空气过滤器11A和上部空气过滤器11B的一部分完全接触。
在清扫单元Z中,驱动转动刷B的转动驱动机构安装到与图2和3中所示部分相对的侧部分(右侧部分)。在每幅图中所示的侧部分上还连接有连接软管55的一端部分。
即,沿纵向方向可突出地安装有灰尘盒57的一侧端底部,且在该底部上一体式地安装有单元端部连接件58和端部连接件固定件58。单元端部连接件58与灰尘盒57内部连通,连接软管的一端部分与该连接件58配合。端部连接件固定件59通过固定件安装并固定到通风单元15的单元基部20。
连接软管55在中间具有弯曲部a,另一端部插入地穿入通风单元15的单元基部20。这样,在图8至10中,通过双点划线示意地示出了连接软管55到单元基部20的位置。插入地穿过单元基部20的连接软管55面向吹风机机构30的风机外壳33。在该风机外壳33的周界表面的一部分上安装有引导口,且排放外壳60安装在风机外壳33的周界表面上同时围绕引导口。
由于排放外壳60装备有与风机外壳33的周界形状一致的固定部件c,没有空气从与引导口的间隙泄漏。在与排放外壳60的固定部分c相对的表面上一体地可突出地安装有端部连接件b,该端部连接件b还连接有连接软管55的另一端部。在排放外壳60内,在固定部分c和端部连接件b之间安装有阻尼器盖d,在阻尼器盖d上装有防回流阻尼器61。该防回流阻尼器61使气流能够从连接软管55流动到引导口(固定部分c)侧,并妨碍气流从引导口到连接软管55侧的流动。
在这样构造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单元中,将遥控器操作开关转变到开使得可移动面板将前吸气口4打开,且装备至吹气口9的吹气百叶窗8a和8b摇摆,并响应于冷却运行和加热运行的方向设置其状态。同时,室内吹风机13实施空气分布操作,同时驱动室内单元的压缩机以开始运行制冷循环。
引导室内空气从上部吸气口6和前部吸气口4到室内单元本体1的内部,并穿过前部空气过滤器11A和上部空气过滤器11B。包含在室内空气中的灰尘被这些空气过滤器11A和11B所捕集,去除了灰尘的室内空气穿过热交换器10,在该处发生热交换。此后,沿着吹气通风管18引导经过热交换的空气,然后从吹气口9引导到吹气百叶窗8a和8b,并能够吹出到房间,并继续高效运行空气调节。
通风单元15设计成在三种模式下变化:“副侧空气通风模式”、“主侧空气通风模式”、以及“通风阻尼器完全关闭模式”。应当指出副侧和主侧是以所使用的热交换器10作为参考来标示的,且副侧空气意思是已经穿过热交换器10的空气,且主侧空气意思是循环到热交换器10之前的空气。
当完成空气调节运行时选择清洁运行模式使“副侧空气通风模式”能够自动运行。即,就在完成和停止冷却操作或除湿操作时,粘附到热交换器10和室内单元本体1内部的湿气(放泄水)变成了湿度高的空气。对室内单元本体放任不管会导致粘附到热交换器10的湿气含量以及其它成份停留在那里而不会蒸发,形成腐蚀或发霉的原因。因此,通过选择清洁运行模式,可进行室内单元本体1的内部的干燥和杀菌操作。
如图9所示,通风单元15的阻尼器驱动机构45运行以摆动阻尼器40并将阻尼器40的引导通风口43面向单元基部20的副通风口25。然后,通风单元15的吹风机机构30运行,通过副通风口25和引导通风口43以及进气口31吸入副侧空气,并从排气口32吹出。
具体地说,如图7中的点划线所示,副侧空气循环到副通风口25和引导通风口43,从单元基部20的倾斜部分20b的外表面和热交换器10之间的间隙,经由垂直部分20a的外表面和横向风机13F的端面之间的缝隙,并通过风机外壳33的进气口31吸入,并从排气口32吹出。
选择装备到遥控器的通风模式能够自动进行“主侧空气通风模式”。可在运行空气调节的同时选择上述通风模式,或者也可在空气调节运行停止时进行选择。即,在运行冷却运行或加热运行的同时,当室内进行通风时选择通风模式。
阻尼器驱动机构45可摇动地驱动阻尼器40,且引导通风口43不在与单元基部20的副通风口25相对的位置时,停止阻尼器驱动机构45的运行。阻尼器40表面与单元基部的总封盖24的分段部分的端部接触,且副通风口25被阻尼器关闭。另一方面,在吹风机机构30的周界表面和单元基部20的面向阻尼器40的侧表面的每个内表面之间形成缝隙,且引导通风口43与这些缝隙相通。
然后,运行吹风机机构30并从通常打开状态的上部吸气口6吸入室内空气进入室内单元本体1。室内空气穿过空气过滤器11A和11B,并在灰尘被捕集后(如图7中的虚线箭头标记和实线箭头标记所示那样)直接将其作为主空气引导到通风单元15,然后穿过热交换器10并从排气口32排放到外部。
应当注意,在“副侧空气通风模式”和“主侧通风模式”中,即使当从构成吹气机机构30的风机外壳33向排放外壳60施加风压,装备到排放外壳60的防回流阻尼器61也可防止气流流到连接软管55侧。因此,没有从连接软管55到灰尘盒57的气流回流。
应当注意,通风单元15直接通过连接到通风嘴51的软管与外部连通。在极大量的灰尘释放到外部或在夜间产生很大噪声的情况下,这些灰尘通过软管侵入通风单元15,且有可能灰尘通过室内单元本体1进入室内环境。在这种情况下,选择“通风阻尼器完全关闭模式”,该模式使通风单元15进入完全关闭状态。
图10表示当选择通风阻尼器完全关闭模式时阻尼器40的状态。即,阻尼器驱动机构45作为阻塞装置摇摆阻尼器40并当引导通风口43之间的栅栏n面向单元基部垂直部分20a的总封盖24的分段部分的端部边缘的位置时停止阻尼器的摇摆。所有的引导通风口43都由用于单元基部20的总封盖24的分段部分和肋22围绕并被完全封闭,且单元基部20的副通风口25由阻尼器40完全关闭。即,风机外壳33的进气口31被阻塞。
在这种情况下,可明确地防止室外灰尘、噪声等通过通风单元15和室内单元本体1进入房间,并可提高舒适度。在完成上述主体内的清洁运行模式之后,且在完成常规的空气调节运行之后,空气调节器可被设置成自动实现上述完全关闭模式。此外,在空气调节运行期间选择完全关闭模式可实现与常规空气调节运行相同的状态。
且在使用者操作遥控器(遥控面板)并选择“空气过滤器清扫模式”之后,在特定时间间隔、在预设时间或在预定时间区间等完成空气调节运行后,进行“空气过滤器清扫模式”。
为了配合定时启动该空气过滤器清扫模式,选择通风阻尼器完全关闭模式。即,驱动上部空气过滤器11B以朝向清扫单元Z行进,且同时驱动刷子B摆动,好像刷子表面沿与上部空气过滤器11B的行进表面相同的方向摆动。刷子B的转动速度设置成大于上部空气过滤器11B的行进速度。
因为刷子B转动比上部空气过滤器11B快,且两者的接触表面转动(行进)以沿相同方向摆动,在两者之间不产生阻力,并可顺利地刮去上部粘附在空气过滤器11B上的灰尘。
当完成从上部空气过滤器11B去除灰尘时,然后反向驱动刷子B,且同时驱动前部空气过滤器11A以沿与刷子的移动表面相同的方向行进,并将粘附到前部空气过滤器11A上的灰尘去除。在该情况下,也因为刷子B转动比前部空气过滤器11A快,且两者的接触表面转动(行进)以沿相同方向摆动,在两者之间没有阻力并顺利地刮去灰尘。
当完成从空气过滤器11A和11B去除灰尘后,吹风机机构30运行并驱动排气风机35旋转。同时,由于风机外壳33的进气口31被通风阻尼器完全关闭模式阻塞,使风机外壳33的内部进入负压状态。
由于这种影响,通过风机外壳33的引导口安装的排气外壳60的内部进入负压状态。安装在排气外壳60内的防回流阻尼器61能够使气流从端部连接件b被引导到引导端口侧,并对收集在灰尘盒57内的灰尘施加负压。灰尘盒57内的灰尘移动到灰尘盒57内的连接软管55侧,并从一侧端部分被引导到连接软管55。
连接软管55内的灰尘穿过防回流阻尼器61,并通过引导口将其从排放外壳60引导到风机外壳33,并从排气口32吹出。所有的灰尘都通过通风嘴51和排放管顺利地排放到外部。
这样,清扫单元Z从前部和上部空气过滤器11A和11B去除并收集在灰尘盒57内的灰尘通过使用通风单元15的排气风机35而排放。换言之,通风装置15能够进行室内通风操作以及将收集的灰尘排放到外部的操作并可有效地使用。
装备到清扫单元Z的连接软管55到通风单元15的连接位置,即排放外壳60的位置设置在排气风机35的吹出侧且在风机外壳33的排气口32的上游位置。因此,由通风风机35旋转时产生的吹气的负压移动的灰尘不与排气风机35直接接触,且不会被气流的流动所吸引和引导。
在风机外壳33内,灰尘沿着排气风机35的离心侧流动,且不会粘附到构成排气风机35的叶片上。因此,能够防止灰尘损害排气风机的性能或引起故障,并可有效地排放灰尘。
应当注意,在排气风机35(是容纳在卷形风机外壳33中的离心式风机,常规离心式风机)中,排气风机35旋转,使得连接到喇叭口的通道(唯一的进气口31)完全关闭。在该情况下,不会产生从初始排气风机35的内周界改变方向到外周界的离心气流,而是围绕排气风机35产生随着排气风机35旋转的感应气流。
排气风机35的外周界侧上的感应气流在风机外壳33的喷气口部分保持大部分离开排气风机35,并产生排气气流。然后,通过排气流使风机外壳33内部进入负压,且安装到风机外壳33的卷形周界表面33a上的连接软管55可获得吸气能力。
充分利用这种现象,通过将从前部空气过滤器11A和上部空气过滤器11B去除的灰尘落入连接到排放外壳60的连接软管55,可将排气空气排放到外部而不会使灰尘与构成通风风机35的叶片接触。即,即使当排气风机35仅限于灰尘排气排放应用时,在叶片处也不会产生灰尘阻塞,并可在长时期内维持通风风机35的空气输送性能。
此外,通风单元15装备有阻塞风机外壳33的进气口31的装置(驱动阻尼器40的阻尼器驱动机构45),在运行清扫单元Z以去除粘附到前部和上部空气过滤器11A和11B的灰尘并排放到外部时,将进气口31阻塞。因此,防回流阻尼器61和联接到排气口32上游侧的外周界表面上的连接软管55的负压程度、吸尘能力增加,并还能够进行更有效的灰尘排放。
应当注意到,在上述实施例中,前部空气过滤器11A和上部空气过滤器11B分别形成卷形,且在清扫空气过滤器以去除灰尘时分别驱动相关空气过滤器11A和11B的清扫单元Z分别转动刷子B,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例如,前部空气过滤器和上部空气过滤器形成平坦片状,剪裁成吸气口的截面形状,并可装备有相对于可旋转驱动的刷子往复地连续驱动每个空气过滤器并去除灰尘的空气过滤器清扫机构,或可接受的任何其它构造。简言之,可使用其中从每个空气过滤器去除灰尘并将其收集到灰尘盒57中、并将灰尘盒57中的灰尘通过连接软管55引导到通风单元15的任何构造。
图11A和11B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且具体地说,分别是,用于解释连接软管55要连接到风机外壳33的位置的通风单元15的示意构造图,以及风机外壳33的局部纵向剖视图。
上述风机外壳33沿周界表面33a形成卷形,并装备有进气口31以吸入空气进行侧表面上的通风,并在周界端部分上具有排气口32,该排气口32与外部连通。在该风机外壳33中容纳有上述离心式风机型排气风机35,并如图11B中用双点划线所示,空气从与进气口31相对的中心轴线方向吸入并从周界方向排放。
清扫单元Z与通风单元15通过连接软管55彼此连通。这样,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在构成通风单元15的风机外壳33上装有排放外壳60,且在该排放外壳60上连接有连接软管55,但是在该情况下,为了简化解释,省略了排放外壳60。
如图11A所示,通过驱动逆时针旋转排气风机35而左右并行吸入并收集在灰尘盒57内的从前部空气过滤器11A和上部空气过滤器11B去除的灰尘从灰尘盒57出去,并被引导到连接软管,然后吸入风机外壳33。
通过上述操作将灰尘引导到保持远离排气风机35的叶片部分的位置,并将灰尘从排气口32排放到外部。因此,灰尘不会堵塞排气风机35的叶片部分,并可以上述相同方式保持长时期的高的空气分布性能。
在该实施例中,在风机外壳33的形成卷形的周界表面33a上连接有连接软管55。即,由于进气口31位于风机外壳33的侧表面部分上,所以不能将连接软管35的头端部分连接到该进气口31。此外,连接软管55不应连接到与进气口31相对的侧表面上,或图11B中细阴影线示出的排气风机35的投影平面X上。
连接软管55到风机外壳35的连接位置应该设定到风机外壳33的除了这些进气口31和排气风机35的投影平面X之外的表面部分。因此,通过连接软管55从清扫单元Z引导到通风单元15的灰尘被引导到远离风机外壳33中排气风机35的位置,且既不会粘附到排气风机35上也不会阻塞叶片部分。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且是通风单元Z的局部纵向剖视图以确定连接软管55连接到通风单元15的风机外壳33上的位置。
如上文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的那样,连接到风机外壳33的连接软管55的头端部分应当连接到除了风机外壳33的进气口31、与进气口31相对的侧表面以及排气风机35的投影平面X之外的表面部分。由于该原因,在该情况下,连接软管55的头端部分连接到风机外壳33的一(右)侧表面部分33b,该表面部分33b远离排气风机35的投影平面X。或者如图中的双点划线所示,连接软管55的头端部分可连接到另一(左)侧表面部分33c。在任何一种情况下,都能实现与第二实施例相同的工作效果。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且是通风单元15的示意性构造图,以确定连接软管55到通风单元15的风机外壳33的连接位置。
在该情况下,连接软管55的头端部分连接到风机外壳33的形成卷形的周界表面33a上,同时连接方向朝外以沿着排气风机35旋转时在风机外壳33内产生的气流的流动方向K行进。
即,基本上在风机外壳33内,空气可从任何部分吸入,但由于这不是离心式风机的预定使用,减小了即使在相同旋转速度下产生的负压或排气空气体积。
为了改进灰尘的排放性能,有必要在流入物汇合到风机外壳33时使压力损失减小到最小。即,应当使空气能够从几乎相同的方向流入,以沿着在风机外壳33内产生的气流的流动方向K行进,该方向是排气风机35的旋转方向。
图14A是解释不考虑上述情况的其中连接有连接软管55的情况的运行的视图,且图14B是解释考虑上述情况的当连接有连接软管55时外部力的运行的视图。
首先解释图14A。当去除的灰尘被引导到连接管55内时,当驱动排气风机35旋转时在风机外壳33内产生朝向排气口32的气流。只要引导到连接软管55的灰尘进入风机外壳33,它就撞击在风机外壳33内循环的气流。
即,由于在风机外壳33内循环的气流的流动方向K相对于灰尘被引导到连接软管55的流动方向N是约90度或几乎90度的角,所以撞击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从连接软管55引导到风机外壳33内部的弯段损失增加,且同时,产生流动的脱落物并产生大量的小涡流,增加压力损失。
与此相反,如图14B所示,设置将灰尘引导到连接软管的流动方向N,该方向是连接软管55到风机外壳33的连接方向,以沿着在排气风机35旋转时风机外壳33内产生的气流的流动方向K行进,这样能够使从连接软管55引导到风机外壳33的灰尘在平稳的状态下与气流汇合。可获得无上述弯段损失和流动脱落物的增加的负压和增加的排气空气体积,并将压力损失保持在最小。
图15A是第四实施例中通风单元15部分放大的通风单元15的局部立体图,且图15B是拆下通风单元15的风机外壳33侧表面部分的立体图。
连接到驱动源(未示出)的防回流阻尼器61A安装到排放外壳60上。防回流阻尼器61A具有根据来自控制部分的驱动信号经受驱动控制的驱动源,并运行以打开和关闭排放外壳60内部。
选择上述主侧空气通风模式和副侧空气通风模式,使控制部分向放回流阻尼器61A发送关闭信号并完全关闭连接软管55。因此,可防止空气从连接软管55到清扫单元Z的回流。
此外,当选择空气过滤器清扫模式时,通过改变对防回流阻尼器61的打开信号和关闭信号来进行控制。即,在清扫单元Z运行的过程中,将灰尘从前部和上部空气过滤器11A和11B去除并收集到灰尘盒57中,控制部分向防回流阻尼器61A发送关闭信号并完全关闭连接软管55。
当对每个空气过滤器11A和11B完成灰尘去除并驱动排气风机35旋转,且风机外壳33的进气口31关闭时,将打开信号发送到防回流阻尼器61A。因此,通过防回流阻尼器61A顺利地将收集在清扫单元Z中的灰尘从连接软管55引导到风机外壳33。
在该情况下,使用最初选择热交换器的主侧空气和副侧空气、引导并通风的通风单元15,将收集在清扫单元Z中的灰尘排放到外部。因此,根据驱动信号进行打开/关闭操作的防回流阻尼器61A对防止任何用于通风的空气回流到清扫单元Z以及对于通过通风单元15顺利地将灰尘从清扫单元Z排放到外部是有必要的。
应当注意,容纳防回流阻尼器61和61A的排放外壳60由透明材料构成,从而可从外部检查安装在内部的防回流阻尼器61和61A的运行。
这是为了在室内单元的制造过程中或在售后服务检查时确定防回流阻尼器61和61A是否正确运行。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在实施过程中,可在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界限内对组成要素进行更改和变化来实施本发明。通过将上述实施例中揭示的多个组成要素进行适当的组合,可形成各种发明。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容易地发现其它优点和更改。因此,在其更宽泛方面的本发明并不限于本文示出和描述的具体细节和代表性实施例。因此,可在不背离所附权利要求书和其同等物限定的总体发明概念的精神和范围内进行各种更改。

Claims (6)

1.一种空气调节器的室内单元,该室内单元包括:
室内单元本体,所述室内单元本体装备有吸气口和吹气口;
空气过滤器,所述空气过滤器布置在所述室内单元本体中的所述吸气口和所述吹气口之间的通风通道中,并捕集包含在室内空气中的灰尘;
排气单元,所述排气单元将室内空气吸入所述室内单元本体并排放到外部;以及
空气过滤器清扫机构,所述空气过滤器清扫机构将粘附到所述空气过滤器表面上的灰尘去除,
其中所述排气单元包括:
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吸入用于通风的空气,并装在侧表面上;以及风机外壳,用于所述风机外壳的排气口装在周界端部上;
排气风机,所述排气风机容纳在所述外壳中;以及
风机电动机,所述风机电动机联接到所述排气风机并驱动所述排气风机旋转,并且
所述空气过滤器清扫机构包括:
去除装置,所述去除装置用于将捕集在所述空气过滤器上的灰尘从所述空气过滤器去除;以及
连接软管,所述连接软管用于排放通过该去除装置去除的灰尘,
所述连接软管的头端部分在排气风机的吹出侧连接到所述风机外壳的外周界表面部分上,该外周界表面部分与所述排气单元的所述风机外壳上的所述排气口相比,处于由排气风机送风而产生的气流的上游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单元包括阻塞装置,所述阻塞装置用于以可自由打开和关闭的方式阻塞所述风机外壳的所述进气口,且在将由所述空气过滤器清扫机构去除的灰尘排放到外部的运行过程中,所述排气单元运行所述阻塞装置以阻塞进气口,且同时驱动所述排气单元的所述排气风机旋转。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软管的所述头端部分上装备有防回流阻尼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回流阻尼器容纳在排放外壳中,所述排放外壳与所述风机外壳连通,且所述排放外壳由透明材料制成。
5.一种空调过滤器的室内单元,该室内单元包括:
室内单元本体,所述室内单元本体包括吸气口和吹气口,
空气过滤器,所述空气过滤器安装在所述室内单元本体内的所述吸气口和所述吹气口之间的通风通道中,并捕集包含在室内空气中的灰尘;
空气过滤器清扫机构,所述空气过滤器清扫机构将粘附到所述空气过滤器表面上的灰尘去除;以及
排气单元,所述排气单元将去除的灰尘排放到外部,
其中所述排气单元包括:
排气风机,所述排气风机由离心式风机构成,所述离心式风机从中心轴线方向吸气并周界方向排气;
风机外壳,所述风机外壳由在排气风机的离心方向形成的周界表面、经过排气风机而在中心轴线方向对置形成的侧表面构成,具有排气口和开口,所述排气口在周界端部与室外连通,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侧表面上的在所述排气风机的中心轴线方向上对置的、除了所述排气风机的投影平面之外的表面部分上,所述风机外壳沿所述周界表面形成卷形并容纳所述排气风机;以及
风机电动机,所述风机电动机联接到所述排气风机并驱动所述排气风机旋转,以及
所述空气过滤器清扫机构包括:
连接软管,所述连接软管用于排放灰尘,并与所述排气单元的所述风机外壳的所述开口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软管的头端部分连接到所述风机外壳的卷形周界表面,同时,连接方向沿着所述排气风机旋转时在所述风机外壳内产生的气流的流动方向行进。
CN2006800294066A 2005-08-12 2006-07-31 空气调节器的室内单元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432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34759 2005-08-12
JP234759/2005 2005-08-12
JP2005352565 2005-12-06
JP352565/2005 2005-12-06
PCT/JP2006/315544 WO2007020827A1 (en) 2005-08-12 2006-07-31 Indoor unit of air-condition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43291A CN101243291A (zh) 2008-08-13
CN101243291B true CN101243291B (zh) 2010-09-08

Family

ID=377574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29406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43291B (zh) 2005-08-12 2006-07-31 空气调节器的室内单元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1922515B1 (zh)
JP (1) JP5031729B2 (zh)
KR (1) KR100917725B1 (zh)
CN (1) CN101243291B (zh)
WO (1) WO200702082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84152B1 (ko) * 2006-12-08 2014-04-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JP2008224138A (ja) * 2007-03-13 2008-09-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の排気排塵ダンパー
JP5326534B2 (ja) * 2008-12-10 2013-10-30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JP6600811B2 (ja) * 2015-12-17 2019-11-0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PL232075B1 (pl) * 2016-08-10 2019-05-31 Revolvent Spolka Akcyjna Urządzenie do sterowania przepływem powietrza w kanale powietrznym
CN106823180A (zh) * 2017-02-28 2017-06-13 上海朗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空气净化器
CN110446893B (zh) * 2017-03-29 2021-05-18 夏普株式会社 过滤器清扫装置以及空气调和机
CN115013875B (zh) * 2022-06-16 2023-12-15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6076A (zh) * 2000-05-25 2001-12-12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
JP2002340395A (ja) * 2001-05-18 2002-11-27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WO2004013540A1 (ja) * 2002-08-02 2004-02-12 Toshiba Carrier Corporation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2004278923A (ja) * 2003-03-17 2004-10-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05147546A (ja) * 2003-11-17 2005-06-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
WO2006046404A1 (ja) * 2004-10-27 2006-05-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エアフィルタの自動清掃機能付き室内ユニット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08418A (ja) * 2000-01-25 2001-08-03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室内ユニット及び空気調和機
JP4269141B2 (ja) * 2002-10-18 2009-05-27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6076A (zh) * 2000-05-25 2001-12-12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
JP2002340395A (ja) * 2001-05-18 2002-11-27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WO2004013540A1 (ja) * 2002-08-02 2004-02-12 Toshiba Carrier Corporation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2004278923A (ja) * 2003-03-17 2004-10-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05147546A (ja) * 2003-11-17 2005-06-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
WO2006046404A1 (ja) * 2004-10-27 2006-05-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エアフィルタの自動清掃機能付き室内ユニット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917725B1 (ko) 2009-09-15
JP5031729B2 (ja) 2012-09-26
KR20080025206A (ko) 2008-03-19
CN101243291A (zh) 2008-08-13
EP1922515B1 (en) 2011-10-19
EP1922515A1 (en) 2008-05-21
WO2007020827A1 (en) 2007-02-22
EP1922515A4 (en) 2010-08-11
JP2009505032A (ja) 2009-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43291B (zh) 空气调节器的室内单元
KR101967279B1 (ko) 실내 공기청정 환기시스템
KR101049433B1 (ko) 공기 조화기
JP4433083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KR101921271B1 (ko) 환기시스템의 급기구필터 자동청소장치
KR102170721B1 (ko) 공기정화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공기청정 겸용 환기장치
KR102094306B1 (ko) 필터 역세척이 가능한 천장형 공기조화기
KR20050111161A (ko) 환기시스템
KR100867953B1 (ko) 공기조화기
JP4909699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WO2007145254A1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WO2017092156A1 (zh) 除尘模块及挂壁式空调器
KR102257376B1 (ko) 프리필터 청소장치를 갖는 전열교환기
JP2007127289A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8175512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4393168B2 (ja) 空気調和機
JP4709039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KR100729010B1 (ko) 공기 조화기의 실내기
KR20210055984A (ko) 환기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공기조화기
JP2004347282A (ja) 空気調和機
CN213016851U (zh) 贯流风机和空调室内机
CN111735113B (zh) 用于空气处理设备的集尘装置和空调室内机
CN210089053U (zh) 一种可防堵塞的家用新风机设备
JP2008157507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N115264600A (zh) 风道清洁组件、空调器及其风道清洁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908

Termination date: 201807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