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09764U - 一种轮毂轴承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轮毂轴承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09764U
CN215409764U CN202120660125.2U CN202120660125U CN215409764U CN 215409764 U CN215409764 U CN 215409764U CN 202120660125 U CN202120660125 U CN 202120660125U CN 215409764 U CN215409764 U CN 2154097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magnetic encoder
wall
hub bearing
sea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6012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6012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097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097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097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轮毂轴承,包括:内圈、外圈、具有检测端的轮速传感器、磁性编码器和第一密封圈;外圈套设于内圈外,且与内圈转动连接,外圈用于与车辆的转向节固定连接,内圈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内圈的第一端用于与车轮连接;第一密封圈位于内圈和外圈之间,第一密封圈的内壁与内圈的外壁过盈配合,第一密封圈靠近第二端设置;第一密封圈包括相对的外端面和内端面,外端面远离第一端,内端面靠近第一端,磁性编码器固定套设于第一密封圈外,且远离外端面;轮速传感器固定于外圈上,轮速传感器的检测端靠近磁性编码器的外壁,磁性编码器位于轮毂轴承的内部,不暴露在外界环境中,避免了空气中的灰尘、铁屑等吸附在磁性编码器上。

Description

一种轮毂轴承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轮毂轴承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轮毂轴承是连接车轮与转向节的零件,主要作用是承载重量和为轮毂的转动提供精确引导。
轮毂轴承包括磁性编码器和轮速传感器,磁性编码器与轮速传感器间隙配合,在磁性编码器与轮速传感器相对转动时,轮速传感器可以读取到磁性编码器提供的轮速信号。轮速传感器将接收到的轮速信号发送给车辆的电子控制单元,电子控制单元根据轮速信号计算出轮速,并以此为依据来控制ABS(Anti-lock Braking System,防抱死制动系统)和ESP(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车辆电子稳定系统)的自动控制功能,从而防止车轮出现抱死和打滑现象。
在先技术中,磁性编码器通常为外置式的结构,也即,磁性编码器裸露在环境中,其极易吸附空气中的灰尘、铁屑等细小颗粒,很容易导致轮速传感器读取轮速信号失败,从而引发ABS和ESP故障,给车辆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轮毂轴承,以解决磁性编码器裸露在环境中,极易吸附空气中的灰尘、铁屑等细小颗粒,很容易导致轮速传感器读取轮速信号失败,从而引发ABS和ESP故障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轮毂轴承,应用于车辆,包括:内圈、外圈、具有检测端的轮速传感器、环形的磁性编码器和第一密封圈;
所述外圈套设于所述内圈外,且与所述内圈转动连接,所述外圈用于与所述车辆的转向节固定连接,所述内圈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内圈的第一端用于与所述车辆的车轮连接;
所述第一密封圈位于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之间,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内壁与所述内圈的外壁过盈配合,所述第一密封圈靠近所述第二端设置;
所述第一密封圈包括相对的外端面和内端面,所述外端面远离所述第一端,所述内端面靠近所述第一端,所述磁性编码器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一密封圈外,且远离所述外端面;
所述轮速传感器固定于所述外圈上,所述轮速传感器的检测端靠近所述磁性编码器的外壁,在车辆行驶的情况下,所述车轮带动所述内圈转动,进而带动磁性编码器转动,以使所述轮速传感器与所述磁性编码器相对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密封圈包括连接的环形的主体部和挡圈部;
所述挡圈部远离所述第一端,所述主体部靠近所述第一端,所述挡圈部的直接大于所述主体部的直径;
所述主体部的内壁与所述内圈的外壁过盈配合,所述磁性编码器固定套设于所述主体部外,且位于所述主体部远离所述挡圈部的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轮毂轴承还包括:第二密封圈;
所述第二密封圈位于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外圈的内壁之间,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外壁与所述外圈的内壁过盈配合,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内壁与所述第一密封圈外壁间隙配合;
在轴向方向上,所述第二密封圈位于所述磁性编码器与所述挡圈部之间,第二密封圈的远离所述磁性编码器的端面上固定设有至少一个密封唇,所述密封唇远离所述磁性编码器的一端与所述挡圈部接触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唇为硅胶密封唇或橡胶密封唇。
进一步的,所述轮速传感器的检测端靠近所述磁性编码器的外壁的中部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外圆周表面上设有环形凹槽;
所述环形凹槽的形状与所述磁性编码器相适配,所述磁性编码器固定于所述环形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磁性编码器的厚度。
进一步的,所述轮毂轴承还包括:内法兰和外法兰;
所述内法兰固定套设于所述内圈的第一端外,所述内圈通过所述内法兰与所述车轮连接;
所述外法兰固定套设于所述外圈外,所述外圈通过所述外法兰与所述转向节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轮毂轴承还包括:多个滚动体和环形的保持架;
所述保持架位于所述内圈与所述外圈之间,所述保持架固定于所述内圈外;
所述保持架沿周向方向均匀设有多个所述放置孔,一个所述放置孔对应一个所述滚动体,各所述滚动体与对应的所述放置孔间隙配合;
所述保持架位于所述内圈的中部位置,所述第一密封圈、所述磁性编码器和所述轮速传感器均位于所述保持架远离所述内法兰的一侧。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轮毂轴承至少具有以下优势:
在本实用新型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圈位于内圈和外圈之间,外圈用于与车辆的转向节固定连接,内圈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内圈的第一端用于与所述车辆的车轮连接,第一密封圈的内壁与内圈的外壁过盈配合,第一密封圈靠近内圈的第二端设置,磁性编码器固定于第一密封圈外,且位于第一密封圈远离第一端的一端,第一密封圈包括相对的外端面和内端面,外端面远离第一端,内端面靠近第一端,磁性编码器固定套设于第一密封圈外,且远离外端面,也即,磁性编码器位于轮毂轴承的内部,不暴露在外界环境中,因此,避免了空气中的灰尘、铁屑等细小颗粒吸附在磁性编码器上,以确保轮速传感器可以读取到轮速信号,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以解决车辆轮毂轴承的磁性编码器裸露在环境中,极易吸附空气中的灰尘、铁屑等细小颗粒,很容易导致轮速传感器读取轮速信号失败,从而引发ABS和ESP故障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包括上述轮毂轴承。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至少具有以下优势:
所述车辆与上述轮毂轴承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轮毂轴承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轮毂轴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M处的局部放大图,其中,未示出轮速传感器。
附图标记说明:
1-内圈,2-外圈,3-轮速传感器,31-检测端,4-磁性编码器,5-第一密封圈,51-主体部,52-挡圈部,6-第二密封圈,61-密封唇,62-翻边,7-内法兰,71-第一安装孔,72-减重孔,8-外法兰,81-第二安装孔,9-滚动体,10-保持架,11-第三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先技术中,轮速传感器的检测端内置芯片,当车轮转动时,磁性编码器与轮速传感器相对转动,这样,磁性编码器就可以向轮速传感器发送车轮的轮速信号,检测端的芯片会读取该轮速信号。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轮毂轴承,参照图1和图2,图1示出了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轮毂轴承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轮毂轴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轮毂轴承具体可以包括:包括:内圈1、外圈2、具有检测端31的轮速传感器3、环形的磁性编码器4和第一密封圈5;外圈2套设于内圈1外,且与内圈1转动连接,外圈2用于与车辆的转向节固定连接,内圈1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内圈1的第一端用于与车辆的车轮连接;第一密封圈5位于内圈1和外圈2之间,第一密封圈5的内壁与内圈1的外壁过盈配合,第一密封圈5靠近第二端设置;第一密封圈5包括相对的外端面和内端面,外端面远离第一端,内端面靠近第一端,磁性编码器4固定套设于第一密封圈5外,且远离外端面;轮速传感器3固定于外圈2上,轮速传感器3的检测端31靠近磁性编码器4的外壁,在车辆行驶的情况下,车轮带动内圈1转动,进而带动磁性编码器4转动,以使轮速传感器3与磁性编码器4相对运动。
具体而言,如图1和图2所示,外圈2套设于内圈1的外壁上,并且与内圈1转动连接,外圈2用于与车辆的转向节固定连接,内圈1的第一端用于与车辆的车轮连接,在车辆行驶的情况下,车轮带动内圈1相对外圈2转动。也就是说,该轮毂轴承的外圈2固定不同,内圈1绕外圈2转动。
具体而言,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密封圈5位于内圈1和外圈2之间,第一密封圈5的内壁与内圈1的外壁过盈配合,也即,第一密封圈5可以随着内圈1转动。磁性编码器4固定套设于第一密封圈5外,并且,磁性编码器4远离第一密封圈5的外端面,由于外端面靠近内圈1的第一端,内端面远离内圈1的第一端,也即,磁性编码器4位于轮毂轴承的内部,不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轮速传感器3固定于外圈2上,图2中可以看出,在轴向方向上,轮速传感器3的穿过外圈2,轮速传感器3检测端31的至少部分凸出外圈2的内壁,为了使轮速传感器3可以读取到磁性编码器4发送的车轮轮速的信号,轮速传感器3的检测端31靠近磁性编码器4的外壁,这样,在车辆行驶的情况下,车轮带动内圈1转动,磁性编码器4随内圈1的转动而转动,以使轮速传感器3与磁性编码器4相对运动,从而可以实时读取磁性编码器4发送的轮速信号。可见,本实施例的磁性编码器4设置于轮毂轴承的内部,不直接外界环境接触,与现有技术相比,避免了空气中的灰尘、铁屑等细小颗粒吸附在磁性编码器4上,以确保轮速传感器3可以读取到轮速信号,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参照图3,图3示出了图2中M处的局部放大图,其中,未示出轮速传感器3,第一密封圈5包括连接的环形的主体部51和挡圈部52;挡圈部52远离第一端,主体部51靠近第一端,挡圈部52的直接大于主体部51的直径;主体部51的内壁与内圈1的外壁过盈配合,磁性编码器4固定套设于主体部51外,且位于主体部51远离挡圈部52的一端。
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由于第一密封圈5随内圈1转动,为了使第一密封圈5的转动更加顺利,第一密封圈5的外壁与外圈2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因此,为了使第一密封圈5的防尘效果更好,本实施例的第一密封圈5包括环形的主体部51和挡圈部52,挡圈部52与主体部51连接,挡圈部52远离第一端,主体部51靠近第一端,也即主体部51位于轮毂轴承的内部,挡圈部52的直接大于主体部51的直径,如图3所示,第一密封圈5的截面形状类似于台阶形。主体部51的内壁与内圈1的外壁过盈配合,磁性编码器4固定套设于主体部51的外壁上,并且位于主体部51远离挡圈部52的一端,也即,磁性编码器4位于轴承内部,这样设置可以进一步防止外界的灰尘进入轮毂轴承内部,从而影响磁性编码器4的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轮毂轴承还包括:第二密封圈6;第二密封圈6位于主体部51与外圈2的内壁之间,第二密封圈6的外壁与外圈2的内壁过盈配合,第二密封圈6的内壁与第一密封圈5外壁间隙配合;在轴向方向上,第二密封圈6位于磁性编码器4与挡圈部52之间,第二密封圈6远离磁性编码器4的端面上固定设有至少一个密封唇61,密封唇61远离磁性编码器4的一端与挡圈部52接触连接。
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第二密封圈6位于主体部51与外圈2的内壁之间,第二密封圈6的外壁与外圈2的内壁过盈配合,可以认为,第二密封圈6的外壁固定于外圈2的内壁上。第二密封圈6的内壁与第一密封圈5外壁间隙配合,外界的灰尘可能会从第一密封圈5的外壁与外圈2的内壁之间的间隙进入轴承内部,为了避免这些灰尘对磁性编码器4的性能造成不利的影响,在轴向方向(内圈1的第二端至第一端的方向)上,第二密封圈6位于磁性编码器4与挡圈部52之间,第二密封圈6远离磁性编码器4的端面上固定设有至少一个密封唇61,密封唇61远离磁性编码器4的一端与挡圈部52接触连接,这样,灰尘即使从第一密封圈5的外壁与外圈2的内壁之间的间隙进入轴承内部,也会被密封唇61挡住,灰尘不会落到磁性编码器4上。
具体而言,为了提高密封唇61的挡灰效果,沿车辆的高度方向,第二密封圈6远离磁性编码器4的表面上间隔设置多个密封唇61。
具体而言,为了提高第二密封圈6的安装稳定性,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第二密封圈6的上端朝向挡圈部52的延伸有翻边62,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二密封圈6的截面形状类似于“7字型”,该翻边62的上表面与外圈2的内壁过盈配合,下表面与挡圈部52的上表面存在间隙。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使密封唇61的密封效果更好,并且,当内圈1转动的情况下,密封唇61与第一密封圈5的挡圈部52之间的产生的声音更小,本实施例的密封唇61可以为硅胶密封唇61或橡胶密封唇61。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使轮速传感器3读取磁性编码器4发送的轮速信号的精准度更高,轮速传感器3的检测端31靠近磁性编码器4的外壁的中部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圈5的外圆周表面上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的形状与磁性编码器4相适配,磁性编码器4固定于环形凹槽内。
具体而言,为了提高磁性编码器4的女装稳定性,本实施例在第一密封圈5的外圆周表面上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的形状与磁性编码器4相适配,磁性编码器4位于环形凹槽,磁性编码器4的内壁与环形凹槽的槽底固定连接,磁性编码器4的两个侧壁分别与环形凹槽对应的侧壁固定连接,此处,可以通过粘接、焊接等形式进行固定,具体可以根据两者的材质进行设定,本实施例对此可以不做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环形凹槽的深度大于磁性编码器4的厚度,这样,可以使磁性编码器4位于轴承的内部,进一步使磁性编码器4与外界环境隔绝。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轮毂轴承还包括内法兰7和外法兰8;内法兰7固定套设于内圈1的第一端外,内圈1通过内法兰7与车轮连接;外法兰8固定套设于外圈2外,外圈2通过外法兰8与转向节连接。
具体而言,如图1和图2所示,内法兰7套设于内圈1的外壁上,并且位于内圈1第一端,内法兰7与内圈1为一体成型结构,这样,内圈1的强度更高,轮毂轴承的使用寿命更长。内法兰7的周向方向上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71,多个第一安装孔71用于第一紧固件的穿设,以连接内圈1与车轮,此处的第一紧固件优选螺栓,当然,也可以选用其他的螺钉、螺柱等紧固件,本实施例对于第一紧固件的具体选型可以不做限定。并且,为了减轻内法兰7的重量,以减轻整车的重量,内法兰7沿周向方向间隔设有多个减重孔72。
具体而言,外法兰8套设于外圈2的外壁上,外法兰8与外圈2为一体成型结构,这样,外圈2的强度更高,轮毂轴承的使用寿命更长。外法兰8在周向方向上均匀设置多个第二安装孔81,第二安装孔81用于第二紧固件的穿设,已连接外圈2与转向节,此处的第一紧固件优选螺栓,当然,也可以选用其他的螺钉、螺柱等紧固件,本实施例对于第一紧固件的具体选型可以不做限定,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由于内圈1的第一端成型有内法兰7,为了使保持架10两侧的结构对称,内圈1的第二端外固定套设有小内圈1,如图2所示,第一密封圈5套设于小内圈1的外壁上。
在实际应用中,在外圈2和内圈1靠近内法兰7的一端,外圈2与内圈1之间存在间隙,为了防止灰尘从该间隙进入轮毂轴承内部影响内圈1的转动,本实施例在内圈1靠近第二端的外壁上套设有第三密封圈11,第三密封圈11与第一密封圈5对称设置,并且,第三密封圈11与第一密封圈5的结构相同,第三密封圈11与内圈1过盈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轮毂轴承还包括:多个滚动体9和环形的保持架10;保持架10位于内圈1与外圈2之间,保持架10固定于内圈1外;保持架10沿周向方向均匀设有多个放置孔,一个放置孔对应一个滚动体9,各滚动体9与对应的放置孔间隙配合;保持架10位于内圈1的中部位置,第一密封圈5、磁性编码器4和轮速传感器3均位于保持架10远离内法兰7的一侧。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保持架10位于内圈1与外圈2之间,保持架10固定于内圈1的外壁上,保持架10沿周向方向均匀设有多个放置孔,一个放置孔对应一个滚动体9,各滚动体9与对应的放置孔间隙配合;一个放置孔的孔表面包裹一个滚动体9的至少部分,在内圈1与外圈2相对转动时,保持架10可以将各滚动体9保持在其对应的放置孔内。在本实施例中,内圈1与外圈2的相对运动指的是,外圈2固定,内圈1转动,内圈1转动带动滚珠转动,这样,内圈1和外圈2之间为滚动摩擦,能够保证旋转精度。需要说明的是,滚动体9可以为圆珠、滚针、圆柱和圆锥,本实施例对于滚动体9的具体选型可以不做限定,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保持架10位于内圈1的中部位置,第一密封圈5、磁性编码器4和轮速传感器3均位于保持架10远离内法兰7的一侧,第一密封圈5和第三密封圈11相对保持架10对称设置。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轮毂轴承至少具有以下优势:
在本实用新型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圈位于内圈和外圈之间,外圈用于与车辆的转向节固定连接,内圈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内圈的第一端用于与所述车辆的车轮连接,第一密封圈的内壁与内圈的外壁过盈配合,第一密封圈靠近内圈的第二端设置,磁性编码器固定于第一密封圈外,且位于第一密封圈远离第一端的一端,第一密封圈包括相对的外端面和内端面,外端面远离第一端,内端面靠近第一端,磁性编码器固定套设于第一密封圈外,且远离外端面,也即,磁性编码器位于轮毂轴承的内部,不暴露在外界环境中,因此,避免了空气中的灰尘、铁屑等细小颗粒吸附在磁性编码器上,以确保轮速传感器可以读取到轮速信号,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本实施例中,还提出一种车辆,车辆包括上述轮毂轴承。
具体而言,轮毂轴承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前文已经详述,此处不再赘述。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至少具有以下优势:
所述车辆与上述轮毂轴承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轮毂轴承,应用于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圈(1)、外圈(2)、具有检测端(31)的轮速传感器(3)、环形的磁性编码器(4)和第一密封圈(5);
所述外圈(2)套设于所述内圈(1)外,且与所述内圈(1)转动连接,所述外圈(2)用于与所述车辆的转向节固定连接,所述内圈(1)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内圈(1)的第一端用于与所述车辆的车轮连接;
所述第一密封圈(5)位于所述内圈(1)和所述外圈(2)之间,所述第一密封圈(5)的内壁与所述内圈(1)的外壁过盈配合,所述第一密封圈(5)靠近所述第二端设置;
所述第一密封圈(5)包括相对的外端面和内端面,所述外端面远离所述第一端,所述内端面靠近所述第一端,所述磁性编码器(4)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一密封圈(5)外,且远离所述外端面;
所述轮速传感器(3)固定于所述外圈(2)上,所述轮速传感器(3)的检测端(31)靠近所述磁性编码器(4)的外壁,在车辆行驶的情况下,所述车轮带动所述内圈(1)转动,进而带动磁性编码器(4)转动,以使所述轮速传感器(3)与所述磁性编码器(4)相对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圈(5)包括连接的环形的主体部(51)和挡圈部(52);
所述挡圈部(52)远离所述第一端,所述主体部(51)靠近所述第一端,所述挡圈部(52)的直接大于所述主体部(51)的直径;
所述主体部(51)的内壁与所述内圈(1)的外壁过盈配合,所述磁性编码器(4)固定套设于所述主体部(51)外,且位于所述主体部(51)远离所述挡圈部(52)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毂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轴承还包括:第二密封圈(6);
所述第二密封圈(6)位于所述主体部(51)与所述外圈(2)的内壁之间,所述第二密封圈(6)的外壁与所述外圈(2)的内壁过盈配合,所述第二密封圈(6)的内壁与所述第一密封圈(5)外壁间隙配合;
在轴向方向上,所述第二密封圈(6)位于所述磁性编码器(4)与所述挡圈部(52)之间,第二密封圈(6)远离所述磁性编码器(4)的端面上固定设有至少一个密封唇(61),所述密封唇(61)远离所述磁性编码器(4)的一端与所述挡圈部(52)接触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毂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唇(61)为硅胶密封唇或橡胶密封唇。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毂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轮速传感器(3)的检测端靠近所述磁性编码器(4)的外壁的中部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圈(5)的外圆周表面上设有环形凹槽;
所述环形凹槽的形状与所述磁性编码器(4)相适配,所述磁性编码器(4)固定于所述环形凹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磁性编码器(4)的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轴承还包括:内法兰(7)和外法兰(8);
所述内法兰(7)固定套设于所述内圈(1)的第一端外,所述内圈(1)通过所述内法兰(7)与所述车轮连接;
所述外法兰(8)固定套设于所述外圈(2)外,所述外圈(2)通过所述外法兰(8)与所述转向节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轴承还包括:多个滚动体(9)和环形的保持架(10);
所述保持架(10)位于所述内圈(1)与所述外圈(2)之间,所述保持架固定于所述内圈(1)外;
所述保持架(10)沿周向方向均匀设有多个所述放置孔,一个所述放置孔对应一个所述滚动体(9),各所述滚动体(9)与对应的所述放置孔间隙配合;
所述保持架(10)位于所述内圈(1)的中部位置,所述第一密封圈(5)、所述磁性编码器(4)和所述轮速传感器(3)均位于所述保持架(10)远离所述内法兰(7)的一侧。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轮毂轴承。
CN202120660125.2U 2021-03-31 2021-03-31 一种轮毂轴承及车辆 Active CN2154097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60125.2U CN215409764U (zh) 2021-03-31 2021-03-31 一种轮毂轴承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60125.2U CN215409764U (zh) 2021-03-31 2021-03-31 一种轮毂轴承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09764U true CN215409764U (zh) 2022-01-04

Family

ID=79670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60125.2U Active CN215409764U (zh) 2021-03-31 2021-03-31 一种轮毂轴承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097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862453B2 (ja) 車輪軸受装置
US7108427B2 (en) Wheel end with rotation sensor
JP2752343B2 (ja) パッキン装置
JPH05273222A (ja) 磁性インクで被覆したトーンリングを備えた回転速度センサー
JP2004198378A (ja) 転がり軸受装置
CN100520127C (zh) 带传感器的密封装置以及利用带传感器密封装置的滚动轴承装置
JPS62249069A (ja) センサ−内蔵形軸受装置
CN215409764U (zh) 一种轮毂轴承及车辆
JPH11118816A (ja) 回転速度検出装置付転がり軸受ユニット
JP4221944B2 (ja) 密封装置
JP3979151B2 (ja) 車輪用回転検出装置
CN101633296B (zh) 汽车轮毂轴承abs传感器固定装置及轴承单元
US20100135605A1 (en) Sensor device and sensor-integrated rolling bearing device
JP2003307229A (ja) パルス生成環内蔵軸受およびハブユニット軸受
JP2689465B2 (ja) 車輪用軸受ユニット
JP2007292143A (ja) 多極磁石エンコーダ付き密封装置該密封装置を備えた転がり軸受及び車輪支持用軸受ユニット
JP2001301590A (ja) 駆動車輪用軸受装置
JP4952035B2 (ja) エンコーダ付シールリングの製造方法とエンコーダ付転がり軸受ユニット
KR100795829B1 (ko) 무선 복합 휠센서
KR20070110641A (ko) 더스트 쉴드 기능을 구비하는 abs 브레이크용 센서링
JP3790375B2 (ja) ホイール用軸受
CN114083939B (zh) 一种刹车制动防抱死系统、轮边总成及车辆
JPH0527329Y2 (zh)
KR20050101549A (ko) 센서 조립체, 시일 장치 및 차량용 구름 베어링 장치
JP3035425B2 (ja) 自動車のホイ−ル用軸受ユニ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