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02651U - 一种抓梁在非作业状态下支撑用防倾倒工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抓梁在非作业状态下支撑用防倾倒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02651U
CN215402651U CN202121665845.4U CN202121665845U CN215402651U CN 215402651 U CN215402651 U CN 215402651U CN 202121665845 U CN202121665845 U CN 202121665845U CN 215402651 U CN215402651 U CN 2154026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bbing
base frame
supporting base
supporting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6584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中奉
冯德强
魏懿峰
杨勇
周华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oneng Dadu River Jinchuan Hydropower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oneng Dadu River Jinchuan Hydropower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oneng Dadu River Jinchuan Hydropower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oneng Dadu River Jinchuan Hydropower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6584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026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026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026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d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抓梁在非作业状态下支撑用防倾倒工装,包括支撑基架,所述支撑基架的长度方向呈底宽、顶窄的梯形结构,且所述支撑基架的顶板长度大于抓梁的梁体宽度,所述抓梁的梁体底部内空高度大于所述支撑基架的高度、但小于所述支撑基架的高度与所述支撑基架的宽度之和,所述支撑基架沿着所述抓梁的宽度方向横跨所述抓梁的梁体底部内空、且与所述抓梁在俯视方向形成十字型配合。本实用新型针对于非作业状态之下的抓梁在贮放平台上放置的特殊性,能够对抓梁在贮放平台上形成稳定支撑、并有效防止抓梁倾倒,从而对抓梁起到预防倾倒的安全支撑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抓梁在非作业状态下支撑用防倾倒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撑工具,具体是一种水电站抓梁在非作业状态下支撑用的防倾倒工装。
背景技术
抓梁是水电站对水下门叶起吊作业时常见的梁式吊具,例如,水电站的深孔检修闸门(通常在水下十几米深的位置)就需要抓梁进行起吊作业。
抓梁的起吊作业是在有需求的情况下进行的,并非全天候处于起吊作业状态。也就是说,当需要对水下门叶进行起吊作业时,通过起重机将贮放平台处闲置的抓梁吊至大坝上的起吊预设位置、并进行安装固定之后,进行起吊作业;当当次起吊作业完成之后,将抓梁从大坝上的起吊预设位置拆除,再通过起重机将抓梁吊至贮放平台(设置在大坝或大坝之外区域)上闲置,此时的抓梁处于非起吊作业状态。
抓梁的主体结构呈Π型或H型,且其宽度远小于高度、长度,重达数吨、甚至十数吨。抓梁在非起吊作业状态下,也是以立式放置于贮放平台上的。基于抓梁的窄宽度结构、以及贮放特性,其在贮放平台上放置时存在倾倒的风险,这尤其是在起重机对抓梁起吊的连接过程及解除过程最为突出,此时的抓粱因在贮放平台上受到碰撞和/或挪动等影响而无法保持相对平衡,倾倒风险增高。更为特别的是,起重机对贮放平台上放置的抓梁在进行起吊的连接过程及解除过程中,需要作业人员攀爬至抓梁的顶部进行相关操作,这会进一步增大抓梁在倾倒后可能发生后的安全事故后果。
此外,目前作业人员攀爬至抓梁顶部用的攀爬工具为普通攀梯,该攀梯与抓梁为相对独立结构,攀爬过程中易发生攀梯相对于抓梁而滑动、跑位、甚至侧翻等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抓梁在贮放平台上放置的特殊性、抓梁与起重机之间连接/解除等操作的必要性,以及所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对非作业状态之下(包括在贮放平台上正常闲置状态、以及与起重机之间的连接/接触等操作状态,下同)的抓梁形成可靠支撑、有效防止抓梁在非作业状态之下发生倾倒的防倾倒工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抓梁在非作业状态下支撑用防倾倒工装,所述防倾倒工装包括支撑基架,所述支撑基架的长度方向呈底宽、顶窄的梯形结构,且所述支撑基架的顶板长度大于抓梁的梁体宽度,所述抓梁的梁体底部内空高度大于所述支撑基架的高度、但小于所述支撑基架的高度与所述支撑基架的宽度之和,所述支撑基架沿着所述抓梁的宽度方向横跨所述抓梁的梁体底部内空、且与所述抓梁在俯视方向形成十字型配合。该技术措施针对于非作业状态之下的抓梁在贮放平台上放置的特殊性,以特定高度配合关系的梯形结构支撑基架,在抓梁的梁体内空处与抓梁在俯视方向上形成十字型配合,从而使支撑基架和抓梁相互制约,支撑基架在贮放平台上支撑稳定、并有效防止抓梁倾倒,对抓梁起到预防倾倒的安全支撑效果。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支撑基架的长度方向两端处分别通过伸缩轮架连接有行走机构,所述伸缩轮架在收缩至最小行程时所述行走机构向下的最大高度齐平于所述支撑基架的底板底面;所述行走机构主要由沿着所述支撑基架的宽度方向排布的传动轴、及装配于所述传动轴两端处的行走轮组成。进一步的,所述伸缩轮架为电动推杆结构。该技术措施既赋予了支撑基架在贮放平台上的稳定支撑功能,又赋予了支撑基架在贮放平台上便于行走的位移功能,从而使支撑基架与抓梁之间的配合位置易于灵活调节。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支撑基架的一侧或两侧腰板上设置有爬梯结构。该技术措施使支撑基架在对抓梁实现支撑、防倾倒技术效果的同时,还使支撑基架的倾斜腰板上形成“缓坡”状的攀梯,便于作业人员通过支撑基架攀爬至抓梁顶部处进行相关操作;基于支撑基架的支撑稳定性,相较于普通攀梯,不会发生普通攀梯所存在的滑动、跑位、甚至侧翻等技术问题,便利性和安全性均好。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支撑基架的长度方向为底宽、顶窄的等腰梯形结构。该技术措施的支撑基架,无论自身在贮放平台上的支撑、还是其对贮放平台上的抓梁支撑,均使支撑效果更为稳定。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支撑基架为内空结构,所述支撑基架内设置有伸缩结构的限位架,且所述支撑基架的顶板上沿着长度方向开设有两组能够使所述限位架向上延伸出的限位穿孔,两组限位穿孔之间的最小间距对应于抓梁的梁体宽度;所述限位架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基架的底板上,所述限位架的顶部具有能够对应于所述支撑基架的顶板上的两组限位穿孔的两组防倾立柱,两组防倾立柱之间的间距能够使抓梁的梁体以宽度方向嵌入;所述限位架收缩下降至最低位时,所述防倾立柱隐藏于所述支撑基架的内空内;所述限位架延伸上升至最高位时,所述防倾立柱对应穿出所述支撑基架的顶板上的限位穿孔并向上凸起,且所述防倾立柱顶端至所述支撑基架的底板之间高度大于所述抓梁的梁体底部内空的高度。该技术措施在支撑基架上形成了能够相对夹持、阻挡抓梁倾倒的限位结构,支撑基架稳定支撑之下的限位架在抓梁的梁体宽度两侧形成限位支撑,对抓梁的支撑、防倾倒效果更为优异,安全效果更好。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架主要由伸缩立柱、承载板和两组防倾立柱组成,所述伸缩立柱的底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基架的底板上、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承载板,两组防倾立柱对应于所述支撑基架的顶板长度方向而间距排布在所述承载板上,且每组防倾立柱的底端在所述承载板上固定连接。再进一步的,所述伸缩立柱为电动推杆结构。该技术措施的限位架既便于成型,又能有效地配合支撑基架。
进一步的,所述防倾立柱相背于所述抓梁的梁体一侧设置有爬梯结构。该技术措施有利于支撑基架顶板处的作业人员,攀爬至抓梁顶部处进行相关操作;基于支撑基架的支撑稳定性、以及支撑基架与限位架之间的配合结构,相较于普通攀梯,不会发生普通攀梯所存在的滑动、跑位、甚至侧翻等技术问题,便利性和安全性均好。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抓梁的主体结构呈Π型或H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上述技术措施针对于非作业状态之下的抓梁在贮放平台上放置的特殊性,以特定高度配合关系的梯形结构支撑基架,在抓梁的梁体内空处与抓梁在俯视方向上形成十字型配合,从而使支撑基架和抓梁相互制约,支撑基架在贮放平台上支撑稳定、并有效防止抓梁倾倒,对抓梁起到预防倾倒的安全支撑效果,这尤其是在限位架的配合之下更为显著;此外,支撑基架和限位架上的爬梯结构,有利于作业人员方便、安全的攀爬至抓梁顶部处进行相关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图2中的A-A截面图。
图中代号含义:1—抓梁;2—支撑基架;21—底板;22—腰板;23—顶板;24—支撑侧爬梯;25—伸缩轮架;26—传动轴;27—翼子板;28—行走轮;29—限位穿孔;3—限位架;31—伸缩立柱;32—承载板;33—防倾立柱;34—限位侧爬梯;4—贮放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撑工具,具体是一种水电站抓梁在非作业状态下支撑用的防倾倒工装,下面以多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主体技术内容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实施例1结合说明书附图-即图1、图2和图3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内容进行清楚、详细的阐释;其它实施例虽未单独绘制附图,但其主体结构仍可参照实施例1的附图。
在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附图是示意性的,其为了清楚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已经简化了不必要的细节,以避免模糊了本实用新型贡献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针对的抓梁1主体结构呈Π型(或H型),放置在贮放平台4上时,梁体的底部形成内空。当然,抓梁1的主体结构之上还存在其它起吊作业用的结构,这尤其是在自动抓梁的结构上最为常见。
本实用新型对抓梁1的防倾倒工装,包括支撑基架2和限位架3。
支撑基架2为内空的等腰(基本上呈现)梯形结构。具体的,支撑基架2主要由一组底板21、两组腰板22、一组顶板23和两组侧板组成;底板21的宽度和顶板23的宽度相对应、但底板21的长度大于顶板23,如此使所组成的支撑基架2在长度方向上形成底宽、顶窄的梯形结构;两组腰板22对应连接在底板21和顶板23的两端之间、呈倾斜排布;两组侧板对应连接在底板21、顶板23和腰板22所围空间的两侧。顶板23长度大于抓梁1的梁体宽度,当抓梁1的梁体宽度中心与顶板23的长度中心基本对应时,侧翻的抓梁1应当能够承座在顶板23上、而非腰板22上。此外,支撑基架2的高度(即底板21底面至顶板23顶面之间的垂直高度)与抓梁1的梁体底部内空高度(即梁体底面至贮放平台4表面之间的垂直高度)形成如下配合关系:
-支撑基架2的高度小于抓梁1的梁体底部内空高度;
-支撑基架2的高度与支撑基架2的宽度(即顶板23宽度)之和,大于抓梁1的梁体底部内空高度。
上述支撑基架2在对抓梁1支撑、防倾倒时,支撑基架2沿着抓梁1的宽度方向横跨在抓梁1的梁体底部内空内,此时支撑基架2与抓梁1在俯视方向上形成十字型配合。
上述支撑基架2的两侧腰板22上分别设置有爬梯结构-即支撑侧爬梯24。每侧的支撑侧爬梯24沿着底板21与顶板23之间的高度基本等间距排布,能够使作业人员从贮放平台1沿着腰板22攀爬至顶板23处。
为了便于调节支撑基架2与贮放平台4上所放置的抓梁1之间相对位置关系,上述支撑基架2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两组行走机构,两组行走机构的设置结构基本对称,现就以其中一组(即左侧的)为例详细说明。
左侧行走机构通过左侧伸缩轮架25安装在支撑基架2的左侧内空内,左侧伸缩轮架25的上端固定连接在左侧腰板22的中部处,左侧伸缩轮架25的下端通过轴承组件与左侧行走机构的传动轴26连接。左侧行走机构的传动轴26沿着支撑基架2的左侧宽度方向排布,在传动轴26的两端处通过轴承组件分别装配有延伸出支撑基架2左侧宽度两侧的行走轮28。在左侧伸缩轮架25的伸缩过程中,左侧行走机构的行走轮28应当能够在支撑基架2上实现高度位置调节,这就要求支撑基架2的底板21左侧处形成能够使左侧行走机构高度调节的空间,因而,在底板21左侧处以向上内凹结构形成能够排布左侧行走机构的左侧翼子板27。该左侧翼子板27的轮廓应当确保左侧行走机构的行走轮28自由旋转,而且还应当确保,当左侧伸缩轮架25在收缩至最小行程时行走轮28向下的最大高度齐平于支撑基架2的底板21底面,也就是说,当左侧伸缩轮架25在收缩至最小行程时行走轮28向下的最大高度通常是高于支撑基架2的底板21底面的。前述伸缩轮架25可以为液压伸缩杆,也可以为电动推杆结构;优选电动推杆结构,便于灵活、快捷调节,且能够相对减少支撑基架2的成型结构。
上述带行走机构的支撑基架2,按如下过程进行相应作业:
-在需要支撑基架2在贮放平台4上行走、位移时,调节伸缩轮架25伸出,使伸缩轮架25伸出至最大行程;此时,行走机构的行走轮28向下的最大高度低于支撑基架2的底板21底面,从而将支撑基架2在贮放平台4表面支撑悬空,形成车辆状态;在外力推动之下通过行走轮28在贮放平台4上行走、位移;
-在需要支撑基架2在贮放平台4上固定支撑时,调节伸缩轮架25收缩,使伸缩轮架25收缩至最小行程;此时,行走机构的行走轮28向下的最大高度高于支撑基架2的底板21底面,从而使支撑基架2的底板21在贮放平台4表面支撑,行走机构的行走轮28在贮放平台4上处于悬空状态,支撑基架2无法在贮放平台4上行走、位移。
上述支撑基架2的顶板23上沿着长度方向开设有两组能够使限位架3向上延伸出的限位穿孔29,两组限位穿孔29之间的最小间距对应于抓梁1的梁体宽度。
限位架3为伸缩结构,安装在上述支撑基架2的内空内。
具体的,限位架3主要由两组伸缩立柱31、一块承载板32和两组防倾立柱33组成。两组伸缩立柱31对应于支撑基架2的顶板23长度方向而间距排布,两组伸缩立柱31的升/降动作同步,每组伸缩立柱31的底端固定连接在支撑基架2的底板21顶面。承载板32以固定结构共同连接在两组伸缩立柱31的顶端。两组防倾立柱33对应于支撑基架2的顶板23长度方向而间距排布在承载板32上,且这两组防倾立柱33的排布位置对应于上述顶板23上的两组限位穿孔29;每组防倾立柱33的底端在承载板32上固定连接。前述伸缩立柱31可以为液压伸缩杆,也可以为电动推杆结构;优选电动推杆结构,便于灵活、快捷调节,且能够相对减少支撑基架2的成型结构。
限位架3在支撑基架2内,按如下过程进行相应作业:
-当限位架3无需对抓梁1的梁体两侧进行防倾倒时,调节伸缩立柱31收缩至最小行程;此时,两组防倾立柱33通过顶板23上的对应限位穿孔29下降并隐藏在支撑基架2的内空内,在支撑基架2的顶板23处对抓梁1梁体无阻挡;
-当限位架3需要对抓梁1的梁体两侧进行防倾倒时,调节抓梁1的梁体与两组限位穿孔29之间的对应位置,调节伸缩立柱31伸出至最大行程;此时,两组防倾立柱33通过顶板23上的对应限位穿孔29上升并凸起于顶板23顶面,两组防倾立柱33之间使抓梁1的梁体以宽度方向嵌入,两组防倾立柱33分处在抓梁1的梁体两侧,对抓梁1形成防倾倒限位,防倾立柱33顶端至支撑基架2的底板21之间的高度大于抓梁1的梁体底部内空的高度。
上述限位架3的防倾立柱33相背于抓梁1的梁体一侧,设置有爬梯结构-即限位侧爬梯34。每侧的限位侧爬梯34沿着防倾立柱33的高度方向基本等间距排布,能够使支撑基架2的顶板23处作业人员,沿着防倾立柱33攀爬至抓梁1的梁体顶部处。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所针对的抓梁主体结构呈Π型(或H型),放置在贮放平台上时,梁体的底部形成内空。当然,抓梁的主体结构之上还存在其它起吊作业用的结构,这尤其是在自动抓梁的结构上最为常见。
本实用新型对抓梁的防倾倒工装为支撑基架。
支撑基架为内空的等腰(基本上呈现)梯形结构。具体的,支撑基架主要由一组底板、两组腰板、一组顶板和两组侧板组成;底板的宽度和顶板的宽度相对应、但底板的长度大于顶板,如此使所组成的支撑基架在长度方向上形成底宽、顶窄的梯形结构;两组腰板对应连接在底板和顶板的两端之间、呈倾斜排布;两组侧板对应连接在底板、顶板和腰板所围空间的两侧。顶板长度大于抓梁的梁体宽度,当抓梁的梁体宽度中心与顶板的长度中心基本对应时,侧翻的抓梁应当能够承座在顶板上、而非腰板上。此外,支撑基架的高度(即底板底面至顶板顶面之间的垂直高度)与抓梁的梁体底部内空高度(即梁体底面至贮放平台表面之间的垂直高度)形成如下配合关系:
-支撑基架的高度小于抓梁的梁体底部内空高度;
-支撑基架的高度与支撑基架的宽度(即顶板宽度)之和,大于抓梁的梁体底部内空高度。
上述支撑基架在对抓梁支撑、防倾倒时,支撑基架沿着抓梁的宽度方向横跨在抓梁的梁体底部内空内,此时支撑基架与抓梁在俯视方向上形成十字型配合。
上述支撑基架的两侧腰板上分别设置有爬梯结构-即支撑侧爬梯。每侧的支撑侧爬梯沿着底板与顶板之间的高度基本等间距排布,能够使作业人员从贮放平台沿着腰板攀爬至顶板处。
为了便于调节支撑基架与贮放平台上所放置的抓梁之间相对位置关系,上述支撑基架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两组行走机构,两组行走机构的设置结构基本对称,现就以其中一组(即左侧的)为例详细说明。
左侧行走机构通过左侧伸缩轮架安装在支撑基架的左侧内空内,左侧伸缩轮架的上端固定连接在左侧腰板的中部处,左侧伸缩轮架的下端通过轴承组件与左侧行走机构的传动轴连接。左侧行走机构的传动轴沿着支撑基架的左侧宽度方向排布,在传动轴的两端处通过轴承组件分别装配有延伸出支撑基架左侧宽度两侧的行走轮。在左侧伸缩轮架的伸缩过程中,左侧行走机构的行走轮应当能够在支撑基架上实现高度位置调节,这就要求支撑基架的底板左侧处形成能够使左侧行走机构高度调节的空间,因而,在底板左侧处以向上内凹结构形成能够排布左侧行走机构的左侧翼子板。该左侧翼子板的轮廓应当确保左侧行走机构的行走轮自由旋转,而且还应当确保,当左侧伸缩轮架在收缩至最小行程时行走轮向下的最大高度齐平于支撑基架的底板底面,也就是说,当左侧伸缩轮架在收缩至最小行程时行走轮向下的最大高度通常是高于支撑基架的底板底面的。前述伸缩轮架可以为液压伸缩杆,也可以为电动推杆结构;优选电动推杆结构,便于灵活、快捷调节,且能够相对减少支撑基架的成型结构。
上述带行走机构的支撑基架,按如下过程进行相应作业:
-在需要支撑基架在贮放平台上行走、位移时,调节伸缩轮架伸出,使伸缩轮架伸出至最大行程;此时,行走机构的行走轮向下的最大高度低于支撑基架的底板底面,从而将支撑基架在贮放平台表面支撑悬空,形成车辆状态;在外力推动之下通过行走轮在贮放平台上行走、位移;
-在需要支撑基架在贮放平台上固定支撑时,调节伸缩轮架收缩,使伸缩轮架收缩至最小行程;此时,行走机构的行走轮向下的最大高度高于支撑基架的底板底面,从而使支撑基架的底板在贮放平台表面支撑,行走机构的行走轮在贮放平台上处于悬空状态,支撑基架无法在贮放平台上行走、位移。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其它内容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限位架的伸缩立柱为一组。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对其限制。
尽管参照上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抓梁在非作业状态下支撑用防倾倒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倾倒工装包括支撑基架(2),所述支撑基架(2)的长度方向呈底宽、顶窄的梯形结构,且所述支撑基架(2)的顶板(23)长度大于抓梁(1)的梁体宽度,所述抓梁(1)的梁体底部内空高度大于所述支撑基架(2)的高度、但小于所述支撑基架(2)的高度与所述支撑基架(2)的宽度之和,所述支撑基架(2)沿着所述抓梁(1)的宽度方向横跨所述抓梁(1)的梁体底部内空、且与所述抓梁(1)在俯视方向形成十字型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抓梁在非作业状态下支撑用防倾倒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基架(2)的长度方向两端处分别通过伸缩轮架(25)连接有行走机构,所述伸缩轮架(25)在收缩至最小行程时所述行走机构向下的最大高度齐平于所述支撑基架(2)的底板(21)底面;所述行走机构主要由沿着所述支撑基架(2)的宽度方向排布的传动轴(26)、及装配于所述传动轴(26)两端处的行走轮(28)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抓梁在非作业状态下支撑用防倾倒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轮架(25)为电动推杆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抓梁在非作业状态下支撑用防倾倒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基架(2)的一侧或两侧腰板(22)上设置有爬梯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4所述抓梁在非作业状态下支撑用防倾倒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基架(2)的长度方向为底宽、顶窄的等腰梯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4所述抓梁在非作业状态下支撑用防倾倒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基架(2)为内空结构,所述支撑基架(2)内设置有伸缩结构的限位架(3),且所述支撑基架(2)的顶板(23)上沿着长度方向开设有两组能够使所述限位架(3)向上延伸出的限位穿孔(29),两组限位穿孔(29)之间的最小间距对应于抓梁(1)的梁体宽度;所述限位架(3)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基架(2)的底板(21)上,所述限位架(3)的顶部具有能够对应于所述支撑基架(2)的顶板(23)上的两组限位穿孔(29)的两组防倾立柱(33),两组防倾立柱(33)之间的间距能够使抓梁(1)的梁体以宽度方向嵌入;所述限位架(3)收缩下降至最低位时,所述防倾立柱(33)隐藏于所述支撑基架(2)的内空内;所述限位架(3)延伸上升至最高位时,所述防倾立柱(33)对应穿出所述支撑基架(2)的顶板(23)上的限位穿孔(29)并向上凸起,且所述防倾立柱(33)顶端至所述支撑基架(2)的底板(21)之间高度大于所述抓梁(1)的梁体底部内空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抓梁在非作业状态下支撑用防倾倒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架(3)主要由伸缩立柱(31)、承载板(32)和两组防倾立柱(33)组成,所述伸缩立柱(31)的底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基架(2)的底板(21)上、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承载板(32),两组防倾立柱(33)对应于所述支撑基架(2)的顶板(23)长度方向而间距排布在所述承载板(32)上,且每组防倾立柱(33)的底端在所述承载板(32)上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抓梁在非作业状态下支撑用防倾倒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立柱(31)为电动推杆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抓梁在非作业状态下支撑用防倾倒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倾立柱(33)相背于所述抓梁(1)的梁体一侧设置有爬梯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抓梁在非作业状态下支撑用防倾倒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梁(1)的主体结构呈Π型或H型。
CN202121665845.4U 2021-07-21 2021-07-21 一种抓梁在非作业状态下支撑用防倾倒工装 Active CN2154026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65845.4U CN215402651U (zh) 2021-07-21 2021-07-21 一种抓梁在非作业状态下支撑用防倾倒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65845.4U CN215402651U (zh) 2021-07-21 2021-07-21 一种抓梁在非作业状态下支撑用防倾倒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02651U true CN215402651U (zh) 2022-01-04

Family

ID=79651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65845.4U Active CN215402651U (zh) 2021-07-21 2021-07-21 一种抓梁在非作业状态下支撑用防倾倒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026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10329B2 (en) Lift unit for ascending and descending a scaffold
JP5032787B2 (ja) 重量物の架設装置
CN110904863A (zh) 具有可折叠换梁机的换梁方法
US4274542A (en) Method for transfer of crane from tower
CN212403394U (zh) 检修作业平台
CN215402651U (zh) 一种抓梁在非作业状态下支撑用防倾倒工装
GB1589693A (en) Climbing device for a climbing crane
CN111675112A (zh) 一种高度可调式桥墩吊装机、施工方法及过天桥方法
CN211813303U (zh) 一种剪叉式升降装置和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
CN114655901A (zh) 悬挂式单轨施工车作业平台
CN211997929U (zh) 一种移动式登车桥用高度调节装置
CN114314375A (zh) 一种内爬式塔吊支承装置和爬升方法
CN218453792U (zh) 一种移动式液压翻板
CN219489422U (zh) 一种内爬式塔吊
CN211004251U (zh) 一种行车起重机总成
CN220012008U (zh) 一种可移动式变速箱升降拆卸平台
CN217812236U (zh) 一种装配式可升降水上操作平台
CN217535386U (zh) 悬挂式单轨施工车作业平台
CN220013419U (zh) 一种桥梁用移动台架
CN219297103U (zh) 空冷塔展宽平台安装工具
CN214527986U (zh) 一种承载平台可移动的施工用升降机
CN220845383U (zh) 堆垛机维修装置
CN214613654U (zh) 一种桥梁养护装置
CN218751494U (zh) 一种车载折叠甲板系统
CN216406165U (zh) 模板结构及模板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