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98945U - 车辆后轮罩总成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后轮罩总成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98945U
CN215398945U CN202121326730.2U CN202121326730U CN215398945U CN 215398945 U CN215398945 U CN 215398945U CN 202121326730 U CN202121326730 U CN 202121326730U CN 215398945 U CN215398945 U CN 2153989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cover
plate
rear wheel
outer plate
vehicle r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2673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雨轩
王洪利
程铭
蓝一洋
王娟
万旭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NIO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2673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989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989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989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车辆后轮罩总成和车辆。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车辆在后轮罩区域的结构设计难以同时满足侧碰强度需求和门洞尺寸需求的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后轮罩总成包括侧围外板、加强板、轮罩外板、门槛梁和门槛装饰板,侧围外板、加强板和轮罩外板的上端相连,加强板的一部分设置于侧围外板和轮罩外板之间,并且侧围外板的下端和加强板的下端相连,轮罩外板的下端连接至加强板的下部,门槛梁和加强板相连,门槛装饰板和侧围外板相连。本实用新型利用加强板对轮罩无法成型的区域进行补足,在得以解决轮罩成型问题的同时,还更有利于侧碰强度的提升,同时还能够减少空间的占用,以免对门洞尺寸造成影响。

Description

车辆后轮罩总成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车辆后轮罩总成和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车辆造型后门的分缝大多采用平行于后轮罩处造型的相切线从上至下完整分缝,该造型设计为保证轮罩外板和侧围外板的成型性,需要占用门槛和后轮罩区域较多空间以用于保证冲压成型所需的结构,这种结构设计显然不利于侧碰结构的布置;然而,如果想要满足侧碰结构的布置,则需要扩大该处的空间,这将会导致后侧门洞的尺寸缩小,从而影响乘客进出的方便性。现有车辆的设计往往在该处有所取舍,不能同时满足侧碰强度需求和门洞尺寸需求,进而导致用户体验不佳的问题。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车辆后轮罩总成和车辆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车辆在后轮罩区域的结构设计难以同时满足侧碰强度需求和门洞尺寸需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后轮罩总成,所述车辆后轮罩总成包括侧围外板、加强板、轮罩外板、门槛梁和门槛装饰板,所述侧围外板、所述加强板和所述轮罩外板的上端相连,所述加强板的一部分设置于所述侧围外板和所述轮罩外板之间,并且所述侧围外板的下端和所述加强板的下端相连,所述轮罩外板的下端连接至所述加强板的下部,所述门槛梁和所述加强板相连,所述门槛装饰板和所述侧围外板相连。
在上述车辆后轮罩总成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加强板的下端向内凹陷以形成弯折结构,所述侧围外板的下端向内弯折以连接至所述弯折结构的凹侧。
在上述车辆后轮罩总成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门槛梁上设置有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连接至所述弯折结构的凸侧。
在上述车辆后轮罩总成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门槛装饰板的上端连接至所述侧围外板的弯折处,以使所述门槛装饰板的外表面和所述侧围外板的外表面齐平。
在上述车辆后轮罩总成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加强板的强度大于所述轮罩外板的强度。
在上述车辆后轮罩总成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侧围外板通过焊接方式与所述轮罩外板固定连接;并且/或者所述加强板通过焊接方式与所述轮罩外板固定连接。
在上述车辆后轮罩总成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加强板和所述门槛梁通过自冲铆接方式和结构胶固定连接。
在上述车辆后轮罩总成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侧围外板和所述轮罩外板的搭接处通过焊接方式和密封胶密封连接。
在上述车辆后轮罩总成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侧围外板的顶端边缘形状和所述轮罩外板的顶端边缘形状相匹配以通过包边胶接的方式密封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任一项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车辆后轮罩总成。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中的车辆后轮罩总成包括侧围外板、加强板、轮罩外板、门槛梁和门槛装饰板,所述侧围外板、所述加强板和所述轮罩外板的上端相连,所述加强板的一部分设置于所述侧围外板和所述轮罩外板之间,并且所述侧围外板的下端和所述加强板的下端相连,所述轮罩外板的下端连接至所述加强板的下部,所述门槛梁和所述加强板相连,所述门槛装饰板和所述侧围外板相连。基于上述结构设置,本实用新型对所述车辆后轮罩总成的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利用所述加强板对轮罩无法成型的区域进行补足,在得以解决轮罩成型问题的同时,还更有利于侧碰强度的提升,同时还能够减少空间的占用,以免对门洞的尺寸造成影响,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还有效保证了用户的乘车体验。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组成限制。此外,图中类似的数字用以表示类似的部件,其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侧后部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箭头所示方向的截面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后轮罩总成的内侧示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后轮罩总成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车辆后轮罩总成;11、侧围外板;111、弯折处;12、加强板;121、弯折结构;122、门槛装饰板安装点;13、轮罩外板; 14、门槛梁;141、安装支架;15、门槛装饰板;
2、后侧门总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例如,本实用新型不对所述车辆的类型作任何限制,所述车辆可以是轿车、商务车,也可以是客车、卡车,可以是燃油车、电动车,也可以是油电混合动力汽车。这种具体应用对象的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文中用到的方位术语如“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都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另外,在本文中用到的方位术语“外”对应车辆的外侧,方位术语“内”对应车辆的内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首先参阅图1和2,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车辆后轮罩总成1和后侧门总成2,在后侧门总成2关闭到位的情形下,车辆后轮罩总成1和后侧门总成2能够完整接合以封闭车舱内的空间。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不对车辆后轮罩总成1的具体结构和形状作任何限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只要后侧门总成2能够与车辆后轮罩总成1接合以封闭车舱内的空间即可。具体地,如图2中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后轮罩总成1包括侧围外板11、加强板12、轮罩外板13、门槛梁14和门槛装饰板15,其中,侧围外板11、加强板12和轮罩外板13的上端相连,加强板12的一部分设置于侧围外板11和轮罩外板13之间,并且侧围外板11的下端和加强板12的下端相连,轮罩外板13的下端连接至加强板12的下部,门槛梁14和加强板12相连,并且门槛装饰板15和侧围外板11相连。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不对侧围外板11、加强板 12、轮罩外板13、门槛梁14和门槛装饰板15的具体结构以及各个构件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作任何限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
作为一种优选的连接方式,侧围外板11的上端通过焊接方式与轮罩外板13的上端固定连接,并且加强板12的上端也通过焊接方式与轮罩外板13的上端固定连接,以便有效保证连接强度,并且进一步优选采用点焊的方式进行连接。同时,加强板12和门槛梁14 通过自冲铆接方式和结构胶配合以实现固定连接,优选采用SPR连接工艺配合结构胶进行固定连接,以便最大程度地保证加强板12和门槛梁14连接的可靠性。另外,侧围外板11和轮罩外板13的搭接处通过焊接方式和密封胶配合以实现密封连接,以便最大程度地保证侧围外板11和轮罩外板13连接的可靠性。此外,侧围外板11的顶端边缘形状和轮罩外板13的顶端边缘形状相匹配以通过包边胶接的方式密封连接,进而同时兼顾连接的可靠性和美观性。当然,上述连接方式仅是优选连接方式,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调整。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车辆后侧门的分缝一般都是从上至下的完整分缝,其平行于侧围轮胎区域造型相切线,由于距离轮胎较近,空间紧张,现有市面上很多车型为保证此处轮罩的冲压可行性都会在该区域布置利于冲压的拔模角和降低冲压深度的台阶。这些结构都会占用一定空间,从而导致无法进行加强结构的设计;但是,此区域同时又是门槛和侧后门防撞梁的中间重合区域,车辆侧碰的主传力路径,如果无法布置加强结构则会导致侧碰传力路径不连贯,侧碰中后侧门防撞梁容易倾入车舱内,从而对后排乘客的腿部造成伤害的问题。同时,如果不对现有结构进行改进,则增设加强结构就必须加大布置空间,即需要将车辆后侧门的分缝前移,这将直接导致后门的开口尺寸减小,不利于乘客进出的方便性。基于此,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特地将轮罩外板13的下端向上缩短,再用加强板12来补足轮罩外板13的下半段结构,这样不仅能够解决轮罩外板13的冲压成型问题,同时将加强板12布置在侧碰的主传力路径上,还能够有效增强该部分结构的强度,进而有效解决侧碰倾入问题。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加强板12的下端向内(即图2 中所示的右侧)凹陷以形成弯折结构121,侧围外板11的下端向内弯折以连接至弯折结构121的凹侧(即图2中所示的左侧)。弯折结构 121的凹侧形状和侧围外板11的下端形状相匹配,以使侧围外板11的下端右侧面能够贴合至弯折结构121的凹侧面上,进而有效保证侧围外板11和加强板12连接的可靠性。基于弯折结构121的设置,有效增大了加强板12和侧围外板11的重叠面积,以便有利于侧碰时后门防撞梁和门槛梁14之间的传力,进而有效防止后门防撞梁在受到侧碰式撞击时容易倾入舱内而对后排乘客造成伤害的问题。当然,这种连接方式仅是一种优选连接方式,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调整,这并不是限制性的。
接着参阅图2至4,如图2至图4所示,在本优选实施例中,门槛梁14上设置有安装支架141,并且安装支架141优选采用板状支架,参阅图4中的方位,安装支架141的左端面能够连接至加强板12的弯折结构121的凸侧,以使安装支架141能够抵接至加强板12 和门槛梁14之间。加强板12的弯折结构121上还设置有门槛装饰板安装点122,安装支架141能够为门槛装饰板安装点122提供支撑,并且门槛装饰板安装点122能够与门槛装饰板15相连,以便安装门槛装饰板15。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不对安装支架141的具体结构作任何限制,只要安装支架141能够抵接至加强板12和门槛梁14之间即可;并且本实用新型不对门槛装饰板安装点122的具体结构作任何限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只要门槛装饰板安装点122能够安装门槛装饰板15即可。
基于上述结构设置,本实用新型采用安装支架141对无法靠近门槛梁14的加强板12的悬空区域进行有效支撑,以便同时满足门槛装饰板15的安装需求和车辆侧碰的强度需求,并且还能够有效减少该部分空间的占用,进而有效减少对人机的影响。由于安装支架141 替代了门槛梁14对加强板12的支撑,门槛梁14也无需延伸至门槛装饰板15的最终端为其提供安装点,因而门槛梁14可以适当缩短,这样不仅能够达到减轻重量、降低成本的效果,而且还有利于轮胎包络周边区域的底盘管路设计,即在满足造型设计的同时,还保证了侧碰和零部件成型可行性不受影响。另外,基于门槛装饰板15布置在侧围外板11上的设置方式,而并非布置在门槛梁14上,这样更有利于侧围外板11和门槛装饰板15之间的间隙断差控制,减少了侧围外板11和门槛梁14之间的公差累计。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门槛装饰板15的上端连接至侧围外板11的弯折处111,以使门槛装饰板15的外表面(即图2中所示的左侧表面)和侧围外板11的外表面(即图2中所示的左侧表面)齐平,从而有效保证后侧门总成2的外部的整体性。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不对门槛装饰板15和侧围外板11的具体连接方式作任何限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只要门槛装饰板15能够通过侧围外板11实现固定即可。
作为一种优选设置方式,加强板12的强度设置成大于轮罩外板13的强度。本实用新型对后轮罩区域结构进行了优化,利用加强板12结构对轮罩外板13无法成型的区域进行补足,在解决了轮罩外板13难以成型问题的同时,补足区域的材料由轮罩的低强度材料更换为加强板12的高强度材料,还能够有效增强该区域的局部强度,进而有效保证侧碰的主传力路径的连贯性,更有利于侧碰。
进一步地,图2中展示了侧围外板11、加强板12和轮罩外板13之间的相互搭接关系和连接方式,不同于现有车辆所使用的一体式轮罩外板结构,本实用新型使用加强板12进行分件,既解决了轮罩外板13需要满足和侧围外板11搭接并跟随造型变化以及需要为门槛装饰板15提供安装点而导致的冲压深度过大和拔模角度过小进而导致冲压无法成型的问题,还在最需要加强的侧碰传力路径上进行了加强,满足了车辆安全性能的要求。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要求保护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的车辆后轮罩总成1。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辆后轮罩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后轮罩总成包括侧围外板、加强板、轮罩外板、门槛梁和门槛装饰板,
所述侧围外板、所述加强板和所述轮罩外板的上端相连,所述加强板的一部分设置于所述侧围外板和所述轮罩外板之间,并且所述侧围外板的下端和所述加强板的下端相连,所述轮罩外板的下端连接至所述加强板的下部,
所述门槛梁和所述加强板相连,所述门槛装饰板和所述侧围外板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轮罩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的下端向内凹陷以形成弯折结构,所述侧围外板的下端向内弯折以连接至所述弯折结构的凹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后轮罩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槛梁上设置有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连接至所述弯折结构的凸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后轮罩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槛装饰板的上端连接至所述侧围外板的弯折处,以使所述门槛装饰板的外表面和所述侧围外板的外表面齐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轮罩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的强度大于所述轮罩外板的强度。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后轮罩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外板通过焊接方式与所述轮罩外板固定连接;并且/或者
所述加强板通过焊接方式与所述轮罩外板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后轮罩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和所述门槛梁通过自冲铆接方式和结构胶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后轮罩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外板和所述轮罩外板的搭接处通过焊接方式和密封胶密封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后轮罩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外板的顶端边缘形状和所述轮罩外板的顶端边缘形状相匹配以通过包边胶接的方式密封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后轮罩总成。
CN202121326730.2U 2021-06-15 2021-06-15 车辆后轮罩总成和车辆 Active CN2153989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26730.2U CN215398945U (zh) 2021-06-15 2021-06-15 车辆后轮罩总成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26730.2U CN215398945U (zh) 2021-06-15 2021-06-15 车辆后轮罩总成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98945U true CN215398945U (zh) 2022-01-04

Family

ID=796392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26730.2U Active CN215398945U (zh) 2021-06-15 2021-06-15 车辆后轮罩总成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989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85134B2 (en) Vehicle body lower structure
CN109204527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211494267U (zh) 汽车侧围总成及汽车
US11235811B2 (en) Side sill rigidity reinforcement structure of vehic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9204464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11301535A (zh) C柱门槛梁连接结构及汽车
CN215398945U (zh) 车辆后轮罩总成和车辆
CN108163055B (zh) 用于车辆的门槛结构
KR102067746B1 (ko) 측부 충격의 경우에 중앙 필러 구조물의 변형을 안내할 수 있는 추가 보강부를 포함하는 자동차
CN213799905U (zh) 一种汽车a柱总成及汽车
KR20200120164A (ko) 차량의 차체
CN109204529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04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212243575U (zh) 一种后围板总成结构及汽车
CN212637669U (zh) 汽车b柱及汽车
CN110920757B (zh) 车辆的下部结构
CN211223612U (zh) 一种新型车身后围结构
JP2019014355A (ja) 自動車の側部車体構造
CN113302072A (zh) 汽车的侧部构造及汽车
CN219056394U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211308742U (zh) 机舱前围结构及车辆
CN211308735U (zh) 侧围前部连接板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9406602U (zh) 车身前部结构及车辆
CN212172362U (zh) 一种用于车辆的b柱结构
CN209814124U (zh) 车辆驾驶室的顶盖骨架以及车辆运输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