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86828U - 导管 - Google Patents

导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86828U
CN215386828U CN202120359384.1U CN202120359384U CN215386828U CN 215386828 U CN215386828 U CN 215386828U CN 202120359384 U CN202120359384 U CN 202120359384U CN 215386828 U CN215386828 U CN 2153868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catheter
windings
region
longitudinal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5938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莉侠
董元利
张振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rbusneich Medical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rbusneich Medical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rbusneich Medical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Orbusneich Medical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35938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868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868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86828U/zh
Priority to PCT/IB2022/050131 priority patent/WO2022172093A1/en
Priority to JP2023547318A priority patent/JP2024506155A/ja
Priority to EP22700103.9A priority patent/EP4291275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导管,所述导管包括管状细长体,所述管状细长体在近端和远端之间沿着纵向轴线延伸,所述管状细长体具有内腔。其中,所述管状细长体的至少一部分由第一线圈限定,该第一线圈包括围绕所述纵向轴线线延伸的多个绕组。其中,所述第一线圈包括布置在所述管状细长体的远端附近的至少一个包括多个相邻绕组的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中具有从至少一个第二线圈插入的多个绕组,所述第二线圈的插入绕组定位在所述第一线圈的绕组之间;所述第一线圈还包括至少一个包括多个相邻绕组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不具有从所述第二线圈插入的绕组。

Description

导管
技术领域
本披露涉及一种医疗设备和仪器,尤其是一种导管或微导管。
背景技术
导管是一种在介入手术中使用的细的柔性管,用于辅助治疗装置前进到体内的目标位置。例如,在慢性完全阻塞(CTO)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应用中,可以将导管与导丝结合使用,以将支架推入血管的狭窄部分并形成导丝穿过的通道。
现有的介入式导管,其远端段通常由线圈层和/或编织层支撑,该线圈层和/或编织层具有相对高的柔性以提高导管的可操纵性及避免对血管壁造成损伤。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使用此类装置进行手术期间,远端段的柔性使得推送性较差,在某些血管内该柔性远端段可能难以被推动前行,使得导管不易精准到达目标位置或手术操作的时间增长。另一方面,当导管远端段阻塞在狭窄病变区域或者在其他情况(例如,从体内撤回导管)下,需要对导管施加拉力,此时柔性较高的导管远端段可能会在拉力的作用下出现拉伸变形、解旋或折弯等不良反应,而使导丝有弯曲或扭折的风险。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导管,以提供更好的支撑和更强的穿越性,解决或部分解决上述缺点并为现有产品提供替代的选择。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特征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阐明,部分内容根据该描述显而易见,或者可以通过实践本文公开的原理来获知。本公开的特征和优点可以通过所附权利要求中特别指出的手段和组合来实现和获得。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导管,所述导管包括管状细长体,所述管状细长体在近端和远端之间沿着纵向轴线延伸,所述管状细长体具有内腔。其中,所述管状细长体的至少一部分由第一线圈限定,该第一线圈包括围绕所述纵向轴线线延伸的多个绕组。其中,所述第一线圈包括布置在所述管状细长体的远端附近的至少一个包括多个相邻绕组的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中具有从至少一个第二线圈插入的多个绕组,所述第二线圈的插入绕组定位在所述第一线圈的绕组之间;所述第一线圈还包括至少一个包括多个相邻绕组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不具有从所述第二线圈插入的绕组。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细长导管的制造方法,所述细长导管具有在近端和远端之间延伸的纵向轴线并具有内腔,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导管的近端附近布置第一线圈的第一端,在导管的远端附近布置所述第一线圈的第二端;提供第二线圈;通过将所述第二线圈一端的绕组从所述第一线圈的第二端沿所述纵向轴线旋入所述第一线圈,将所述第二线圈的至少一些绕组定位在所述第一线圈的包括多个相邻线圈的区域中。
附图说明
为了描述可以获得本公开的上述和其他优点和特征的方式,将通过参考在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对以上简要描述的原理进行更具体的描述。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描绘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因此不应被认为是对其范围的限制,本文的原理通过使用附图以特例和细节来描述和解释。下面将通过示例并参考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其中:
图1A示出了一种示例性导管的示意图。
图1B示出了一种示例性导管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C示出了图1B中的示例性导管远端段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A示出了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两个线圈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B示出了包括图2A所示的组合线圈的导管远端段的纵向截面示意图,其中的线圈使用圆形线材。
图2C示出了示出了包括图2A所示的组合线圈的导管远端段的纵向截面示意图,其中的线圈使用扁平形线材。
图3A示出了根据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两个线圈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B示出了包括图3A所示的组合线圈的导管远端段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图4A示出了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三个线圈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B示出了包括图4A中的组合线圈的导管远端段纵向截面示意图。
图4C示出了图4A中的实施例的组合线圈透视图。
图5A示出了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四个线圈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B示出了包括图5A中的组合线圈的导管远端段纵向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讨论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虽然讨论了具体的实现方式,但是应该理解,这仅是出于说明目的。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其他组件和配置。
以下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组成部分。“近”表示导管被使用时靠近操作人员的方向,“远”表示导管被使用时远离操作人员的方向,“纵向轴线方向”表示沿纵向轴向由近端向远端延伸的方向。本说明书中的数字如“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等仅用于表示不同的组件/部分而并非对该组件/部分做出任何限制。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导管,其具有由两个或以上线圈组合形成的远端段,在提供柔性以不影响导管的可操作性的前提下,使导管远端段根据需要而具有变化的强度,由此改善导管在血管中的推进性,并防止导管在受力时导致的变形。
图1A示出了一种示例性导管100。参考图1,导管100包括针座102、连接构件104、导管主体和尖端108,其中导管主体包括近端段106和远端段110。针座102位于导管近端,连接构件104设置在针座102和导管主体之间,用于在针座102和导管主体之间进行软/硬过渡。导管主体为管状细长体,其在导管的近端和远端之间沿着纵向轴线延伸,导管内部具有内腔,用于为导丝、药物或手术工具提供通道。尖端108设置在导管主体远端,其具有足够的柔性和韧性以防止损伤与其接触的血管的内衬。
导管主体沿其纵向轴线方向具有位于导管近端附近的近端段106和位于导管远端附近的远端段110。近端段106的硬度大于远端段的硬度110,因此近端段106可以为远端段110提供一定的支持力和后坐力,使导管主体具备足够的扭推力和支撑力。
图1B示出了一种示例性导管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1C示出了该导管的远端段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B和1C所示,其中远端段110为同心三层结构,其包括:具有中空管腔的内层112、包裹在内层之外的管状中间层114以及包裹在中间层114之外的管状外层116,其中中间层114可以包括弹簧线圈。而导管的近端段106可以为同心四层结构,除了延伸到远端段的内层112、中间层114和外层116之外,还可以在内层112和外层116之间额外包括编织层118,以提供比远端段110更高的硬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管远端段110设置在距尖端108的端部约10mm-60mm的位置,其外径的范围可以在约0.2mm至约2mm,以实现较好的侧分支介入。导管远端段110的一部分可以沿导管主体的纵向轴线以一定角度弯曲,因而当导管需要通过血管如冠状动脉中的分支病变时,可预先在体外将远端段弯曲相应的角度,以适配冠状动脉分支与主支之间的夹角,从而使导管顺利通过分支的病变。导管主体的内层中形成中空内腔,可以用于介入所需的材料,例如药物、导丝、手术工具、治疗元件等。
对导管远端段110而言,一方面其需要具备柔性和可弯曲性,以使得导管100能够通过操纵导丝进入远端脉管系统;另一方面,其需要具有一定的拉伸强度,以在导管100前行时能够被推送穿越血管中的狭窄部位,以及导管100撤回时在较大的拉力下不会产生形变。
现有的导管中,由于导管远端段110的内层112、外层116和中间层114各自由导管近端段106延伸而来,由连续且一致的材料组成,其各部分强度通常为一致的,因此,其只能提供一致的柔性或拉伸强度,在很多情况下不能够满足使用的需求。虽然可能通过改变中间层114线圈的丝线材料、丝线粗细、丝线股数以及线圈螺距等实现远端段110的拉伸强度的改变,但是这些常规手段仍然难以使导管远端段110具有随需求变化的强度。除此之外,这些改变可能会增加材料的费用、线圈卷制的难度或制造过程的复杂度,从而提高了生产成本。
本公开中,通过在导管远端段110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由两个或以上第二线圈与第一线圈进行组合,从而提高该区域的拉伸强度,而导管远端段还包括至少一个区域,其中只有第一线圈而没有第二线圈与之组合,从而使得导管远端段110在不同区域实现了不同的拉伸强度。
图2A示出了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两个线圈组合的结构示意图。图2B和图2C示出了包括图2A中的实施例的导管远端段的纵向截面示意图。其中图2B示出了使用圆形丝线的线圈,图2C示出了使用扁平丝线的线圈。如图2B和图2C所示,导管远端段110包括由第一线圈210和第二线圈220组合成的线圈230所形成的线圈层,以及位于线圈层内部的内层和位于线圈层外部的外层。
第一线圈210和第二线圈220都包括多个绕组,该绕组内部形成内腔。第一线圈210包括第一区域212和第二区域214,其中第一区域212和第二区域214分别包括多个相邻的绕组,第一区域212和第二区域214的螺距可以不同,第一区域212的螺距与第二线圈220的螺距相同,该螺距大于第二线圈220的丝线宽度。
在第一区域212中,第二线圈220的绕组与第一线圈210的绕组相互交错插入,其中第二线圈220的绕组位于第一线圈210的绕组之间,并且第二线圈220的至少一些绕组在纵向轴线方向上抵靠在第一线圈210的一些绕组上,使得第一线圈210和第二线圈220在第一区域212处组合,形成为组合线圈230。即,组合线圈230中包括强度不同的两部分:第一部分232为第一线圈的第二区域214,第二部分234为由第一线圈210的第一区域212与第二线圈220组合形成的部分。
在组合线圈230受到从导管近端段106传送的推力或拉力时,第一线圈210的绕组首先在推力或拉力的作用下移动。由于第二线圈220的绕组插入在第一线圈210的绕组之间,在第一线圈210的绕组移动后,第二线圈220的至少一些绕组被推抵在第一线圈210的一些绕组上并与第一线圈210的绕组碰撞,从而在第一线圈210的绕组推动/拉动下移动。组合线圈的绕组之间力的传递使得其在承受从导管近端段106传送的推力/拉力的作用而变形时,产生迟滞现象,组合部分的变形量减少,荷载量提高,也就是改变了弹簧受载荷后能吸收和积蓄的能量,由此组合线圈230的第二部分234表现出比未组合的单一线圈更高的轴向拉伸强度。
尽管图2A中示出了第一线圈210仅包括一个第一区域212和一个第二区域214,但是可以理解,第一线圈210可以包括多个第一区域212以及在这些第一区域之间和/或之外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区域214,其中在每个第一区域212中组合一个第二线圈220,而第二区域没有组合第二线圈,从而使得每个第一区域212具有与第二区域214不同的拉伸强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线圈210的第一区域212和第二线圈220在组合中的每个绕组具有大致相同的内径和外径,并且第一线圈210和第二线圈220的纵向轴线重合,使得形成的组合线圈230的内腔和外壁不会因为绕组的错落形成明显的凸凹。
如图2C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线圈210和第二线圈220可以为两个使用相同的扁平线材并具有相同直径的弹簧,通过将第二线圈220旋入第一线圈210,形成不间断的类似螺旋碟形弹簧的结构。这种不间断的碟形结构增加了线圈的径向承载能力与轴向拉伸强度,从而提高了线圈的耐久性,降低了线圈断裂的风险。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线圈210和第二线圈220在组合的第一区域212中具有相同的螺距,并且该螺距不小于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220的丝线宽度之和,由此使得第二线圈220的每个绕组位于第一线圈210的相邻两个绕组之间。
例如,第一线圈210和第二线圈220都为单股线圈,其丝线宽度(或线宽)相同,第一线圈210的第一区域212和第二线圈220的螺距均不小于线宽的两倍,把两个线圈通过相互螺旋进行装配来获得组合线圈,用于代替普通的两股线圈,可以提高线圈的轴向拉伸强度、抗解旋能力以及径向压缩强度。
又例如,第一线圈210为单股线圈,第二线圈220包括两个或以上单股线圈,其线宽相同,则在第一线圈210的第一区域212和所述多个第二线圈220的螺距均需不小于三倍或者更多倍线圈的线宽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线圈210与多个第二线圈220通过相互螺旋进行装配来获得组合线圈,用于代替普通的三股或者更多股线圈。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线圈210可以在导管主体的近端和远端之间延伸,形成从导管近端段106延伸到导管远端段110的中间层114。第一线圈210从近端到远端可以形成为直径逐渐缩小的锥形,即近端绕组的直径大于远端绕组的直径,其中第一区域212仅位于第一线圈210的远端段。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线圈210和第二线圈220可以由连续的螺旋弹簧形成,形成的组合线圈230的远端段和近端段的绕组分别具有恒定的螺距,但是其中远端段的螺距可以与近端段的螺距不同,例如远端段的螺距大于近端段的螺距。在远端段和近端段之间还可以包括过渡段,其中过渡段的线圈螺距不恒定,而是沿纵向轴线方向逐渐变化,例如从近端段的螺距逐渐增加到远端段的螺距,由此使得组合线圈230沿纵向轴向方向的形状没有明显的突变。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线圈210的第一区域212的螺距大于第二区域214的螺距,第一线圈210的第一区域212在与第二线圈220组合后形成的组合线圈230可以具有与第一线圈210的第二区域214基本相同的螺距,由此使得组合线圈230沿纵向轴向方向的形状没有明显的突变。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线圈210的第二区域214每英寸目数(PPI)为80PPI,第一区域212的PPI为40,第二线圈220的PPI为40,第一线圈210与第二线圈220组合区域234的PPI为80。其中每英寸目数PPI(number of pitch per inch)表示每英寸长度内所包含的螺距数量。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线圈210的第二区域214每英寸目数(PPI)为80PPI,第一区域212和第二线圈220的PPI为26或小于26。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组合第一区域212中,第一线圈210和第二线圈220的绕组外径范围为0.5588-0.6604mm,内径范围为0.4826mm-0.5842mm。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线圈210和第二线圈220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或不同的材料。例如,第一线圈210和第二线圈220的材料都为304不锈钢,或第一线圈210的材料为304不锈钢,而第二线圈220的材料为镍钛合金。
本公开中,第一线圈210和第二线圈220可以使用与现有导管中相同的材料和尺寸范围的线圈,因此可以在与现有技术生产成本相若的情况下,实现比现有技术性能更好的导管,从而解决了上述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
图3A示出了根据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由两个线圈组合的结构示意图。图3B示出了包括图3A中的实施例的导管远端段纵向截面示意图。
在图3A和3B中,第一线圈310的远端附近包括第一区域312和与第一区域312相邻的第二区域314,第一区域312和第二区域314都具有多个相邻绕组。与图1A不同的是,第二线圈320包括近端部分322和远端部分324,这两部分都包括多个相邻绕组并可以具有不同的螺距。第二线圈320的近端部分322具有与第一线圈310的第一区域312相同的长度和螺距,并且第二线圈320的近端部分322的绕组插入第一线圈的第一区域312中的绕组,从而使得第一线圈310与第二线圈320结合在一起。第二线圈320的远端部分324的绕组延伸超过第一线圈310。
由第一线圈310和第二线圈320形成的组合线圈330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332为第一线圈310的第二区域314,第二部分334为第一线圈310的第一区域312与第二线圈320近端部分322的组合,第三部分336为第二线圈320的远端部分324,由此可以提供三段不同的拉伸强度。
例如第一线圈310为不锈钢材料的弹簧,第二线圈320为镍钛合金的弹簧,则组合后的线圈中,第一部分的拉伸强度为不锈钢弹簧的拉伸强度,第二部分的拉伸强度为不锈钢弹簧或镍钛合金弹簧的组合拉伸强度,而第三部分为镍钛合金弹簧的拉伸强度。其中,第二部分334的拉伸强度最高,第一部分332次之,第三部分336最低,由此可以在导管远端段110形成不同弹簧刚度的部分,其中较硬的第二部分334使得导管在受力时不易变形/解旋,同时使最远端的第三部分336保持合适的柔性,为导管提供良好的可操作性。
图4A示出了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三个线圈组合的结构示意图。图4B示出了包括图4A中的实施例的导管远端段纵向截面示意图。图4C示出了图4A中的实施例的组合线圈三维透视示意图。
图4A-C中,导管的远端段110由三个线圈组合而成。其中第一线圈410与图3A中的第一线圈310类似,第一线圈410包括具有多个绕组的第一区域412和第二区域414,第一区域412的螺距大于第二区域414的螺距。第二线圈420具有与第一线圈410的第一区域412相同的螺距,以插入第一线圈410的第一区域412的绕组中。
与图3A所示不同的是,第二线圈420的长度大于第一区域412的长度,因此第二线圈420的近端从第一线圈410的远端旋入直至与第一线圈410在第一区域412完全结合后,第二线圈420的远端附近的仍有一部分延伸超出第一线圈410的远端。
第三线圈430,其具有不同螺距的两部分,近端部分432的螺距与第二线圈420相同,以旋入第二线圈420并与第二线圈420延伸超过第一线圈410的部分相结合。第三线圈的远端部分434的螺距可以小于第一部分的螺距,其延伸超过第二线圈420。
由此,组合线圈440可以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442为第一线圈410的第二区域414、第二部分444为第一线圈410与第二线圈420的组合部分、第三部分446为第二线圈420与第三线圈430的组合部分、第四部分448为第三线圈430的远端部分434,由此最多可以提供四段不同的拉伸强度。
例如第一线圈410和第二线圈420为不锈钢材料的弹簧,第三线圈430为镍钛合金的弹簧,则组合线圈440中,第一部分的拉伸强度为不锈钢弹簧的拉伸强度,第二部分的拉伸强度为两个不锈钢弹簧结合的拉伸强度,第三部分为不锈钢弹簧与镍钛合金弹簧结合的拉伸强度,而第四部分为镍钛合金弹簧的拉伸强度。
图5A示出了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由四个线圈的组合远端段结构示意图。图5B示出了包括图5A中的实施例的导管远端段纵向截面示意图。
图5A中,导管的远端段110由四个线圈组合而成。其中第一线圈510包括具有多个绕组的第一区域512和第二区域514,第一区域512和第二区域514的螺距不同。第二线圈520与第一线圈510的第一区域512的螺距相同,因此,第二线圈520可以从第一线圈510远端旋入以在第一区域512组合。
第三线圈530包括螺距不同的近端部分532和远端部分534,其中近端部分532的螺距与第二线圈520相同,因此,第三线圈530的近端部分532可以由第二线圈520的远端旋入,从而与第二线圈520以及第一线圈510组合。
第四线圈540包括螺距逐渐减小的近端部分542、中间部分544和远端部分546,其中近端部分542的螺距与第三线圈的近端部分532相同,中间部分544的螺距与第三线圈的远端部分534相同,因此,第四线圈540的近端部分542和中间部分544可以从第三线圈的远端旋入,而与第三线圈530以及第二线圈520组合。其中第四线圈540的远端部分546延伸超出第三线圈530而不与任何线圈组合,该远端部分546可以具有较小的螺距。
其中,第一线圈510的第一区域512的螺距大于第二线圈520和第三线圈530的线宽之和,使得第二线圈520和第三线圈530能够同时旋入第一区域512。
其中,第四线圈540的绕组位于第二线圈520和第三线圈530的绕组之间,而不位于第一线圈510的绕组之间。
组合线圈550具有五个不同的组成部分:第一部分551为第一线圈510的第二区域514;第二部分553为第一线圈510的第一区域512与第二线圈520以及第三线圈的近端部分532组合的部分;第三部分555为第二线圈520以及第三线圈的近端部分532以及第四线圈的近端部分542组合的部分;第四部分557为第三线圈530的远端部分534与第四线圈的中间部分544的组合部分;第五部分559为第四线圈540的远端部分546。由此,组合线圈550可以具有五段不同的强度。
在以上实施例中,所示出的线圈为单股丝线圈,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任一线圈也可以为多股丝线圈,即采用至少两股以上相等尺寸线材卷绕而成的线圈。在采用多股丝线圈进行组合时,线圈的螺距应根据多股丝线的宽度进行相应设置,使用于组合的线圈的螺距不小于用于组合的线圈的线宽之和,以将线圈旋合形成不重叠且不间断的绕组结构。
在以上实施例中,由于导管主体为大致圆柱形,因此所示出的线圈为圆柱形螺旋式弹簧,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任一线圈也可以是适应导管主体形状的其他形状的弹簧。
示例性实施例的图示中,线圈的线材显示为圆形丝线或扁平形丝线。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线圈的线材为扁平丝线,但是不限于此,线圈的线材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的丝线。线圈的材料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不同线圈的材料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以获得不同的柔性或满足不同的拉伸强度要求。
以上将多个线圈组合的实施例仅为本披露的示例性实施例,在实际使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不同数目的线圈在不同区域以不同的螺距进行组合,以达到在指定区域具有所需强度的线圈层。
发明人测量了在单个线圈的参数(包括内径、外径、截面积、材料特性)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单个线圈和组合线圈的弹簧刚度,测量结果如表I所示。
表I不同线圈的弹簧刚度对比表
Figure BDA0002939796710000101
由表I可以看出,在其他参数相近的情况下,两个单股线圈形成的组合线圈的弹簧刚度远高于单股线圈或多股线圈(超过单股线圈的10倍或14股线圈的1.5倍)。由此可见组合线圈在承受载荷时,由于迟滞效应使得变形量减少,从而提高了单位形变的载荷,即提高了弹簧刚度。
本披露中,使用两个个或多个单股线圈彼此相互螺旋组合来获得螺旋状的新型线圈,用这种组合方式代替多股线圈,由于线圈间的互相接触推抵,使组合后的线圈的轴向拉伸强度和径向压缩强度得到提升,在轴向上抗解旋的能力也会得到增强,从而具有提高导管的承载能力、可靠性和坚固耐用性。
本说明书中,线圈的“轴向拉伸强度”可以由线圈的弹簧刚度表示,其中弹簧刚度为弹簧载荷量与变形量之比或产生单位变形所需的载荷。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细长导管的制造方法,所述细长导管具有在近端和远端之间延伸的纵向轴线并具有内腔,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导管的近端附近布置第一线圈的第一端,在导管的远端附近布置所述第一线圈的第二端;提供第二线圈;通过将所述第二线圈一端的绕组从所述第一线圈的第二端沿所述纵向轴线旋入所述第一线圈,将所述第二线圈的至少一些绕组定位在所述第一线圈的包括多个相邻线圈的第一区域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线圈的长度大于第二线圈的长度,第一线圈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区域,在该第二区域中不具有第二线圈插入的绕组。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线圈和多个第二线圈的组合第一区域的绕组中,在一些位置上将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的绕组进行连接,以防止线圈可能出现的旋合的两端头部出现偏位移位的情况。例如对互相抵靠的第一线圈绕组和第二线圈绕组在两端和中间部位或者其他合适部位通过激光焊接的方法进行局部点焊操作,以确保多个线圈旋合后的轮廓同心地重叠在一起,从而获得稳定统一的外部直径和内部直径,并降低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在受力时相互分离的风险。
其中第一线圈可以是由导管的近端延伸到远端的弹簧层,第二线圈在第一线圈的远端段的某一区域与第一线圈组合,从而增强该特定区域的轴向拉伸强度和径向弯曲强度,第二线圈并不延伸至导管的近端段。
使用本公开中的组合线圈作为弹簧层的导管,可用于经皮插入血管中,在穿过血管局部狭窄病变的过程中支撑导引导丝,以防导引导丝无法穿过狭窄病变部位,或用于交换另一根导引导丝。例如,该导管可以作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器械。
本文仅通过示例描述了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如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能有许多变化。尽管使用各种示例和其他信息来解释所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的各个方面,但是不应以此类示例中的特定功能或设置来作为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因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能够使用这些权利要求书示例以导出各种实现方式。
此外,尽管本文可能以特定的结构特征和/或方法步骤的示例性的语言描述了一些主题,但是应该理解,权利要求中定义的主题不必限于这些所描述的特征或动作。例如,这种功能可以不同地分布或在除本文所标识的组件之外的组件中执行。所描述的特征和步骤仅被公开为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系统和方法的组件的示例。

Claims (16)

1.一种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状细长体,所述管状细长体在近端和远端之间沿着纵向轴线延伸,所述管状细长体具有内腔;
其中,所述管状细长体的至少一部分由第一线圈限定,所述第一线圈包括围绕所述纵向轴线线延伸的多个绕组,
其中,所述第一线圈包括布置在所述管状细长体的远端附近的至少一个包括多个相邻绕组的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中具有从至少一个第二线圈插入的多个绕组,所述第二线圈的插入绕组定位在所述第一线圈的绕组之间,
所述第一线圈还包括至少一个包括多个相邻绕组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不具有从所述第二线圈插入的绕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中,在所述第一区域中,所述第二线圈的至少一些绕组抵靠在所述第一线圈的一些绕组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管,其中,在沿所述管状细长体的所述纵向轴线方向推或拉导管时,在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线圈的至少一些绕组被配置为被推抵在所述第一线圈的一些绕组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中,在所述第一区域处,所述第二线圈的绕组具有与所述第一线圈的绕组大致相同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中,通过沿所述纵向轴线将所述第二线圈旋入第一线圈,以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圈的绕组插入所述第一线圈的绕组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中,所述第一区域沿所述纵向轴线设置在所述第一线圈的预定位置,以为所述管状细长体提供在轴向变化的强度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线圈,所述第三线圈具有多个绕组,
其中,所述第三线圈的一些绕组位于所述第二线圈的绕组之间,而不位于所述第一线圈的绕组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导管,其中,所述任一线圈的线材为扁平形丝线。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其中,所述任一线圈为螺旋式弹簧。
10.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其中,所述任一线圈为单股丝弹簧或多股丝弹簧。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中,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由相同的材料制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中,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由不同的材料制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中,所述第一线圈的螺距从所述近端沿所述纵向轴线从第一每英寸目数逐渐过渡到第二每英寸目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导管,其中,第一每英寸目数为80,第二每英寸目数为40或26以下。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导管,其中,所述第二线圈的螺距为每英寸目数40或26以下。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中,在所述第一区域处,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的外径范围为0.5588-0.6604mm,内径范围为0.4826-0.5842mm。
CN202120359384.1U 2021-02-09 2021-02-09 导管 Active CN2153868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59384.1U CN215386828U (zh) 2021-02-09 2021-02-09 导管
PCT/IB2022/050131 WO2022172093A1 (en) 2021-02-09 2022-01-10 Cathet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JP2023547318A JP2024506155A (ja) 2021-02-09 2022-01-10 カテーテ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EP22700103.9A EP4291275A1 (en) 2021-02-09 2022-01-10 Cathet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59384.1U CN215386828U (zh) 2021-02-09 2021-02-09 导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86828U true CN215386828U (zh) 2022-01-04

Family

ID=796669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59384.1U Active CN215386828U (zh) 2021-02-09 2021-02-09 导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868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60240B2 (en) Twisted ribbon wire guidewire coil
US20210015517A1 (en) Catheter
US9782561B2 (en) Catheter tip
US20110160680A1 (en) Wire guide with cannula
US8043232B2 (en) High performance wire guide
JP6179995B2 (ja) 強化型の伸長医療機器および製造方法
EP3468652B1 (en) Catheter
EP2450077A1 (en) Micro catheter
JP2011167387A (ja) ガイドワイヤ
JP5142230B2 (ja) ガイドワイヤ
CN104968390A (zh) 可操纵的导丝及使用方法
US20100087780A1 (en) Wire Guide having Variable Flexibility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KR20160034254A (ko) 대형 루멘 안내 카테터
JP2024500098A (ja) 医療用カテーテ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220016395A1 (en) Intraluminal device with looped core wire
CN215386828U (zh) 导管
CN114904120A (zh) 导管及其制造方法
WO2022172093A1 (en) Cathet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JP2013176488A (ja) ガイドワイヤ
EP4279113A2 (en) Multi-filar catheter body construction
WO2022158366A1 (ja) 多層コイ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