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84311U - 一种可调控导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调控导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84311U
CN215384311U CN202120300796.8U CN202120300796U CN215384311U CN 215384311 U CN215384311 U CN 215384311U CN 202120300796 U CN202120300796 U CN 202120300796U CN 215384311 U CN215384311 U CN 2153843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heter
outer sheath
inner catheter
adjustable
pu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0079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平方
熊辉
马琼
方坤
卢耀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wai Hospital of CAMS and PUMC
Original Assignee
Fuwai Hospital of CAMS and PUM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wai Hospital of CAMS and PUMC filed Critical Fuwai Hospital of CAMS and PUMC
Priority to CN20212030079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843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843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843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控导管。本实用新型的可调控导管,包括外鞘管和穿设于所述外鞘管内的内导管,所述内导管始端和末端分别设为置入部和操作部,所述置入部端口的直径大于所述内导管的管径,并可从所述外鞘管的始端伸出张开,所述操作部延伸至所述外鞘管的末端外。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可调控导管时,可以先将导丝穿入内导管,然后在手术中将外鞘管置入患者术区,推动内导管,Ⅹ内导管的置入部的端口于外鞘管的始端处张开,推动导丝,导丝沿内导管精准进入患者术区中的预设位置。本实用新型的可调控导管,能够有效提高腹主动脉瘤腔内修补手术髂支置入的成功率、减少射线暴露、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创伤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Description

一种可调控导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调控导管。
背景技术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微创手术方式,据不完全统计,全球该类手术每年约有100000例,其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基本与开放手术相同,其特点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低,尤其对于一些有严重合并症、预期不能耐受传统开腹手术或手术后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高危病例提供了治疗的机会,EVAR手术已经成为肾下型腹主动脉瘤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随着开窗技术、烟囱技术等的成熟和带分支支架及多层支架的出现,使得越来越多原本需要行开腹手术治疗的复杂腹主动脉瘤倾向于腔内治疗。临床上分叉型覆膜支架的短腿需要衔接髂支,对侧髂支的置入操作过程时,存在导丝不容易置入主体短腿的困境,目前EVAR手术过程大多数术者在DSA下瘤体内主体支架短腿下方通过调整导管方向位置尝试将泥鳅导丝送入主体支架短腿内来建立操作路径。特别是瘤体巨大、瘤体扭曲或不规则、瘤颈成角、髂动脉扭曲等复杂类型的腹主动脉瘤,要想将直径3.5英寸的细小导丝穿入主体短腿并不那么容易,这个操作步骤的进展顺利程度会大大影响手术时间的长短、和射线是否暴露以及暴露的程度,甚至需经肱动脉入路置入导丝再经主体短腿穿出,然后利用抓捕器套抓导丝来建立操作路径,该步骤延长了手术时间以及增加了手术创伤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因此,临床上急需一种能够有效提高髂支的置入成功率、减少射线暴露、缩短手术时间的可调控导管。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控导管,能够有效提高腹主动脉瘤腔内修补手术髂支置入的成功率、降低手术创伤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射线暴露、以及缩短手术时间,且本实用新型的可调控导管,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生产成本低廉,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一种可调控导管,包括外鞘管和穿设于所述外鞘管内的内导管,所述内导管始端和末端分别设为置入部和操作部,所述置入部端口的直径大于所述内导管的管径,并可从所述外鞘管的始端伸出张开,所述操作部延伸至所述外鞘管的末端外。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可调控导管时,可以先将导丝穿入内导管,然后在手术中将本实用新型的可调控导管置入患者术区(例如腹主动脉瘤内分叉型支架短腿下方),通过内导管的操作部推动内导管,使得内导管相对外鞘管移动,内导管的置入部的端口于外鞘管的始端处张开,呈喇叭状,对接分叉型支架短腿,继续推动导丝,导丝沿内导管精准进入患者术区中的预设位置。
通过上述穿设有导丝的可调控导管能够实现该介入操作:在EVAR手术过程中,手术医师先在腹主动脉瘤腔置入主体支架,然后将本实用新型的可调控导管置入该主体支架下缘处,继而通过内导管的操作部推动内导管,使得内导管相对外鞘管移动,使得内导管的置入部的端口张开并与主体支架下端的开口交汇,然后继续推动导丝,将导丝送入主体支架内。
本实用新型的可调控导管,能够有效提高腹主动脉瘤腔内修补手术髂支置入的成功率、降低手术创伤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射线暴露、以及缩短手术时间,且本实用新型的可调控导管,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生产成本低廉,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置入部由软质材料制成。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置入部呈喇叭状。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置入部端口的直径大于所述外鞘管的内径。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内导管的操作部设有推拉件,用于推动所述内导管。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推拉件为推拉套筒,所述推拉套筒套设于所述操作部表面。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推拉件侧壁设有推拉凸条。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外鞘管末端设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可与所述推拉件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固定件为固定套筒,所述固定套筒套设于所述外鞘管末端。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外鞘管设置有止血阀。
相对于现有技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可调控导管时,可以先将导丝穿入内导管,然后在手术中将本实用新型的可调控导管置入患者术区,通过内导管的操作部推动内导管,或者后撤外鞘管,使得内导管相对外鞘管移动,内导管的置入部的端口于外鞘管的始端处张开,呈喇叭状,对接主动脉主体支架短腿,继续推动导丝,导丝沿内导管精准进入患者术区中的预设位置。本实用新型的可调控导管,能够有效提高腹主动脉瘤腔内修补手术髂支置入的成功率、降低手术创伤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射线暴露、以及缩短手术时间,且本实用新型的可调控导管,结构简单且稳固、操作方便、生产成本低廉,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可调控导管的整体示意图,其中内导管的置入部从外鞘管的始端伸出并张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可调控导管的透视图,其中内导管的置入部位于外鞘管内。
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可调控导管的内导管的置入部可呈现的各种形状。
附图说明:1、外鞘管;11、固定件;2、内导管;21、置入部;211、漏口;22、操作部;221、推拉件;2211、推拉凸条;3、导丝。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其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方法的例子。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本实用新型的可调控导管,如图1所示,包括外鞘管1和穿设于所述外鞘管1内的内导管2,所述内导管2始端和末端分别设为置入部21和操作部22,所述置入部21端口的直径大于所述内导管2的管径,并可从所述外鞘管1的始端伸出张开,所述操作部22延伸至所述外鞘管1的末端外。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可调控导管时,可以先将导丝3穿入内导管2,然后在手术中将本实用新型的可调控导管置入患者术区,通过内导管2的操作部22推动内导管2,使得内导管2相对外鞘管1移动,内导管2的置入部21的端口于外鞘管1的始端处张开,继续推动导丝3,导丝3沿内导管2精准进入患者术区中的预设位置。
通过上述穿设有导丝3的可调控导管能够实现该介入操作:在EVAR手术过程中,手术医师先在腹主动脉瘤腔置入主体支架,经侧股动脉入路,在对侧股动脉逆行穿刺,然后将本实用新型的可调控导管置入该主体支架下缘处,继而通过内导管2的操作部22推动内导管2,使得内导管2相对外鞘管1移动,使得内导管2的置入部21的端口张开并与主体支架下端的开口交汇,然后继续推动导丝3,将导丝3送入主体支架内。
本实用新型的可调控导管,能够有效提高腹主动脉瘤腔内修补手术髂支置入的成功率、降低手术创伤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射线暴露、以及缩短手术时间,且本实用新型的可调控导管,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生产成本低廉,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具体地,所述外鞘管1包括外层、夹层、以及内层,其中,所述外层优选为聚乙烯塑料层,所述夹层优选为钢丝编织层,所述内层优选为尼龙聚四氟乙烯(PTFE)涂层。优选地,所述外鞘管1长度取值范围为45-100厘米,始端形状为直线形或弯头形。
如此设计的外鞘管1使用寿命长,便于适应各种形状或位置的患者术区,且生产成本低廉。
具体地,所述内导管2侧壁由具有良好的可塑性的镍钛合金制成,内壁依次涂覆有底层材料和表层材料,所述底层材料优选为含钨的聚氨酯,其硬度好、抗氧化性强,所述表层材料优选为半酯甲基乙烯醚-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
如此设计的内导管2可塑性良好,便于其沿外鞘管1移动,使得操作过程更顺利。
优选地,所述置入部21由软质材料制成。
具体地,所述置入部21优选由塑料薄膜制成,利于在透视下对金属导丝显影定位。
置入部21虽然由软质材质制成,但是其还是具备一定的刚性的。当推动内导管2使得置入部21伸出外鞘管1始端时,置入部21能够自动张开,与患者术区接触,为导丝3在患者术区限制接触区域,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优选地,所述置入部21呈喇叭状。
呈喇叭状的置入部21便于其顺利张开,导丝3在内导管2内的行进更加顺利,且导丝3能够在呈喇叭状的置入部21的中央穿出,从而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
优选地,参见图3,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还可以将所述置入部21设计成其它各种形状。
优选地,所述置入部21从外鞘管1始端伸出张开后与所述内导管2主体成一定角度,该角度的取值范围为30°至60°,便于控制导丝与患者术区的相对位置,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
优选地,所述置入部21外壁前部(小弯侧)设有“二”或“8”的标记,内壁前部(大弯侧)设有“1”或“∞”的标记,用于标记定位。
优选地,所述置入部21远离端口的一端设有漏口211。
具体地,4个或6个所述漏口211对称设于所述置入部21远离端口的一端的侧壁。
漏口211可以让血流通过,防止下肢缺血影响内导管的操作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置入部21端口的直径大于所述外鞘管1的内径。
置入部21端口的直径大于外鞘管1的内径,能够进一步增大置入部21与患者术区接触的面积,为导丝3提供更加灵活的活动区域。
优选地,所述内导管2的操作部22设有推拉件221,用于推动所述内导管2。
推拉件221便于手术医师推动和调节内导管2相对于外鞘管1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推拉件221为推拉套筒,所述推拉套筒套设于所述操作部22表面。
推拉件221直接套设于内导管2表面,方便操控操作部22,有效避免影响导丝3在内导管2内的行进。
优选地,所述推拉件221侧壁设有推拉凸条2211。
具体地,所述推拉凸条2211对称设于所述推拉件221侧壁,形成所述推拉件221的翼部。
推拉凸条2211能够增大手术医师与推拉件221之间的摩擦,更加有利于手术医师稳定地推动内导管2,防止推拉件221脱手。
优选地,所述外鞘管1末端设有固定件11,所述固定件11可与所述推拉件221连接。
当通过推拉件221将内导管2推动到一定位置时,可以将推拉件221与固定件11连接,以固定推拉件221的位置,防止内导管2从外鞘管1中脱落。
优选地,所述固定件11为固定套筒,所述固定套筒套设于所述外鞘管1末端。
具体地,所述固定套筒的结构可与所述推拉套筒的结构相似,固定套筒与推拉套筒之间可以通过套接实现固定,从而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可调控导管的结构稳固性,也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优选地,所述外鞘管1设置有止血阀。
具体地,止血阀可以设于外鞘管1的末端。
止血阀可以避免血流从外鞘管1末端流出。
相对于现有技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可调控导管时,可以先将导丝3穿入内导管2,然后在手术中将外鞘管1的长鞘和鞘心置入患者术区,然后撤出鞘芯,通过内导管2的操作部22推动内导管2,使得内导管2相对外鞘管1移动,内导管2的置入部21的端口于外鞘管1的始端处张开,呈喇叭状,继续推动导丝3,导丝3沿内导管2精准进入患者术区中的预设位置。本实用新型的可调控导管,能够有效提高腹主动脉瘤腔内修补手术髂支置入的成功率、降低手术创伤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射线暴露、以及缩短手术时间,且本实用新型的可调控导管,结构简单且稳固、操作方便、生产成本低廉,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可调控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鞘管和穿设于所述外鞘管内的内导管,所述内导管始端和末端分别设为置入部和操作部,所述置入部端口的直径大于所述内导管的管径,并可从所述外鞘管的始端伸出张开,所述操作部延伸至所述外鞘管的末端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控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置入部由软质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控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置入部呈喇叭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控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置入部端口的直径大于所述外鞘管的内径。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可调控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管的操作部设有推拉件,用于推动所述内导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调控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件为推拉套筒,所述推拉套筒套设于所述操作部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调控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件侧壁设有推拉凸条。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调控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鞘管末端设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可与所述推拉件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调控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固定套筒,所述固定套筒套设于所述外鞘管末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可调控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鞘管设置有止血阀。
CN202120300796.8U 2021-02-02 2021-02-02 一种可调控导管 Active CN2153843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00796.8U CN215384311U (zh) 2021-02-02 2021-02-02 一种可调控导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00796.8U CN215384311U (zh) 2021-02-02 2021-02-02 一种可调控导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84311U true CN215384311U (zh) 2022-01-04

Family

ID=796665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00796.8U Active CN215384311U (zh) 2021-02-02 2021-02-02 一种可调控导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8431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86628A (zh) * 2022-05-17 2022-08-12 恒壹(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膨胀球囊导管及使用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86628A (zh) * 2022-05-17 2022-08-12 恒壹(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膨胀球囊导管及使用方法
CN114886628B (zh) * 2022-05-17 2022-11-18 恒壹(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膨胀球囊导管及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67991B (zh) 输送鞘管
US20170333060A1 (en) Catheter assembly for blood clots removal
CN105407836B (zh) 升主动脉支架植体系统
CA3061624C (en) Fenestration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AU2012324006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ercutaneous intravascular access and guidewire placement
US8506614B2 (en) Endoscopic stent delivery system and method
US5769821A (en) Catheter tip retainer
JP6261339B2 (ja) グラフトまたはグラフトシステムの配置の器具および方法
TR201815773T4 (tr) Anevrizmalar için tıbbi cihaz.
JPH0759802A (ja) 多カプセル管腔内移植装置
EP2633828B1 (en) Introducer assembly
JPH11511363A (ja) 管腔内脈管移植片の送出装置
JP5655230B2 (ja) ステントグラフト送達装置
US10434287B2 (en) Transradial celiac artery catherer
CN215384311U (zh) 一种可调控导管
CN107320216B (zh) 一种用于主髂动脉的一体式支架
CN213283248U (zh) 一种可调弯鞘管
CN107874877A (zh) 主动脉覆膜支架
CN108652786B (zh) 支架开窗装置以及支架系统
CN112006811B (zh) 一种血管重建装置
CN206534738U (zh) 主动脉覆膜支架
JP2003530132A (ja) 指向性ガイドワイヤ
US20240156585A1 (en) Endovascular devices
CN212037829U (zh) 覆膜支架
CN215351427U (zh) 一种可短时阻断血管的血管介入用导管鞘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