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65838U - 一种自动连通型的吹氩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连通型的吹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65838U
CN215365838U CN202121355591.6U CN202121355591U CN215365838U CN 215365838 U CN215365838 U CN 215365838U CN 202121355591 U CN202121355591 U CN 202121355591U CN 215365838 U CN215365838 U CN 2153658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tt joint
air guide
argon blowing
plat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5559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瑞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Kunyang Hanguang Energy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jiang Kunyang Metallurg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jiang Kunyang Metallurg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jiang Kunyang Metallurg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5559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658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658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658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rtical, Hearth, Or Arc Furna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连通型的吹氩装置,包括第一对接机构和第二对接机构,所述第一对接机构安装在熔炼炉底部,所述第二对接机构安装在吹氩工位上,并且第二对接机构与外界吹氩气泵输出端连通;该结构可有效节省人工对接转换接头时的体力和时间,简化操作方式,实现装置自动对接连通并输送氩气的目的,提高熔炼工艺的自动化程度,同时避免人工转换接头时,熔炼炉对工人造成烫伤,有效降低设备操作的危险性,提高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连通型的吹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连通型的吹氩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熔炼炉在对金属原料进行加热熔炼时,炉内融化后的液态金属表面容易漂浮较多钢渣,需通过鼓吹氩气的方式对炉内钢渣进行吹气赶渣处理,氩气通常是通过熔炼炉底部吹入炉内,而氩气的连接接头通常是由人工进行转换连接,由于熔炼炉温度较高,人工连接氩气接头时,高温容易对工人造成烫伤,其危险性较高,同时人工连接的操作方式较为陈旧,自动化程度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连通型的吹氩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自动连通型的吹氩装置,包括:
第一对接机构和第二对接机构,所述第一对接机构安装在熔炼炉底部,所述第二对接机构安装在吹氩工位上,并且第二对接机构与外界吹氩气泵输出端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对接机构包括圆形槽板,所述圆形槽板开口朝向下方,所述圆形槽板安装在外界熔炼炉底部,所述圆形槽板顶部连通设置有第一气管,所述第一气管与熔炼炉内连通,所述圆形槽板内部设置有导气筒,所述导气筒与所述第一气管连通,所述导气筒底部密封,所述导气筒的圆周外壁下侧均匀连通设置有多个气孔,所述导气筒的外壁上滑动套装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弹性机构,所述密封环的底部设置为锥形,并且所述密封环底部锥形面上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导气筒的底部设置有顶杆;
所述第二对接机构包括多边形底座,所述多边形底座固定在外界吹氩工位上,所述多边形底座底部设置有第二气管,所述第二气管的输入端与外界吹氩气泵输出端连通,所述多边形底座的顶部设置有顶推桶,所述多边形底座的中部设置有导气腔,所述导气腔顶部连通设置有导气通道,所述顶推桶位于所述导气通道的外侧,所述顶推桶与所述导气通道相互连通,所述导气腔内设置有第二弹性机构,所述第二弹性机构上设置有锥形活塞柱。
进一步地,所述多边形底座顶部设置为锥形,所述多边形底座外壁的每处侧边上均转动设置有直角托板,所述直角托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板簧,所述第一板簧的底部安装在所述多边形底座的外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圆形槽板的圆周内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滑槽,所述滑槽方向沿所述圆形槽板轴线方向;
所述第一弹性机构包括安装在密封环外壁上的多根移动杆,所述移动杆沿所述圆形槽板的径线方向,所述移动杆的外端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安装在所述滑槽内,所述移动杆顶部设置有两张第二板簧,所述移动杆上的两张第二板簧方向相反,所述第二板簧的顶部固定在所述圆形槽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弹性机构包括位于所述导气腔内的滑筒,所述滑筒底部均匀设置有多根支撑腿,所述支撑腿底部固定在所述导气腔内壁底部,所述锥形活塞柱滑动位于所述滑筒内,所述锥形活塞柱的底部均匀设置有多根弹簧,所述弹簧的底部固定在所述滑筒内壁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多边形底座顶部设置有环形定位槽,所述环形定位槽位于所述顶推桶的外侧,所述圆形槽板的内壁顶部呈环形均匀分布有多张弧形定位板。
进一步地,所述导气通道的内壁上均匀设置有多根限位杆。
进一步地,所述滑筒的底部连通设置有气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第一对接机构和第二对接机构分离时,第一对接机构和第二对接机构均处于封闭状态,当熔炼炉熔炼金属完成后,熔炼炉移动至吹氩工位上,熔炼炉携带第一对接机构对接在第二对接机构上,此时第一对接机构和第二对接机构连通,氩气通过第二对接机构和第一对接机构排入熔炼炉内,从而实现对熔炼炉内吹氩气的工作,该结构可有效节省人工对接转换接头时的体力和时间,简化操作方式,实现装置自动对接连通并输送氩气的目的,提高熔炼工艺的自动化程度,同时避免人工转换接头时,熔炼炉对工人造成烫伤,有效降低设备操作的危险性,提高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第一对接机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第二对接机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1、第一对接机构;2、第二对接机构;3、圆形槽板;4、第一气管;5、导气筒;6、密封环;7、密封圈;8、顶杆;9、多边形底座;10、第二气管;11、顶推桶;12、导气腔;13、导气通道;14、锥形活塞柱;15、直角托板;16、第一板簧;17、滑槽;18、移动杆;19、滑块;20、第二板簧;21、滑筒;22、支撑腿;23、弹簧;24、环形定位槽;25、弧形定位板;26、限位杆;27、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属于“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本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撰写。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连通型的吹氩装置,包括:
第一对接机构1和第二对接机构2,所述第一对接机构1安装在熔炼炉底部,所述第二对接机构2安装在吹氩工位上,并且第二对接机构2与外界吹氩气泵输出端连通。
本实施例中,第一对接机构1和第二对接机构2分离时,第一对接机构1和第二对接机构2均处于封闭状态,当熔炼炉熔炼金属完成后,熔炼炉移动至吹氩工位上,熔炼炉携带第一对接机构1对接在第二对接机构2上,此时第一对接机构1和第二对接机构2连通,氩气通过第二对接机构2和第一对接机构1排入熔炼炉内,从而实现对熔炼炉内吹氩气的工作,该结构可有效节省人工对接转换接头时的体力和时间,简化操作方式,实现装置自动对接连通并输送氩气的目的,提高熔炼工艺的自动化程度,同时避免人工转换接头时,熔炼炉对工人造成烫伤,有效降低设备操作的危险性,提高实用性。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所述第一对接机构1包括圆形槽板3,所述圆形槽板3开口朝向下方,所述圆形槽板3安装在外界熔炼炉底部,所述圆形槽板3顶部连通设置有第一气管4,所述第一气管4与熔炼炉内连通,所述圆形槽板3内部设置有导气筒5,所述导气筒5与所述第一气管4连通,所述导气筒5底部密封,所述导气筒5的圆周外壁下侧均匀连通设置有多个气孔,所述导气筒5的外壁上滑动套装有密封环6,所述密封环6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弹性机构,所述密封环6的底部设置为锥形,并且所述密封环6底部锥形面上设置有密封圈7,所述导气筒5的底部设置有顶杆8;
所述第二对接机构2包括多边形底座9,所述多边形底座9固定在外界吹氩工位上,所述多边形底座9底部设置有第二气管10,所述第二气管10的输入端与外界吹氩气泵输出端连通,所述多边形底座9的顶部设置有顶推桶11,所述多边形底座9的中部设置有导气腔12,所述导气腔12顶部连通设置有导气通道13,所述顶推桶11位于所述导气通道13的外侧,所述顶推桶11与所述导气通道13相互连通,所述导气腔12内设置有第二弹性机构,所述第二弹性机构上设置有锥形活塞柱14。
本实施例中,自然状态下,第一弹性机构推动密封环6移动至导气筒5上气孔的外侧,密封环6内壁对气孔进行封堵处理,第二弹性机构推动锥形活塞柱14移动至导气通道13内,锥形活塞柱14对导气通道13进行封堵处理,当第一对接机构1和第二对接机构2对接时,圆形槽板3扣设在多边形底座9的外侧,顶推桶11顶部推动密封环6在导气筒5上向上移动并使密封环6远离气孔,此时导气筒5内部通过气孔与顶推桶11内部连通,顶杆8底部穿过导气通道13并推动锥形活塞柱14向下移动,锥形活塞柱14远离导气通道13,此时导气通道13与导气腔12内部连通,外界氩气通过第二气管10进入导气腔12内,导气腔12内的氩气通过导气通道13、顶推桶11、气孔、导气筒5和第一气管4排入至熔炼炉内,从而实现对熔炼炉内自动供应氩气的目的,当第一对接机构1与第二对接机构2分离时,第一弹性机构推动密封环6重新对导气筒5上的气孔进行封堵,此时第一对接机构1处于封闭状态,第二弹性机构推动锥形活塞柱14重新对导气通道13进行封堵,此时第二对接机构2处于封闭状态,从而实现装置对接时自动连通的目的。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所述多边形底座9顶部设置为锥形,所述多边形底座9外壁的每处侧边上均转动设置有直角托板15,所述直角托板15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板簧16,所述第一板簧16的底部安装在所述多边形底座9的外壁上。
本实施例中,第一板簧16对直角托板15始终产生弹性推力,自然状态下,直角托板15的上侧立边倾斜并与多边形底座9的顶部锥形面外壁接触,此时直角托板15整体处于倾斜状态,当第一对接机构1和第二对接机构2对接时,圆形槽板3套设在每个直角托板15上侧立边的外侧,同时圆形槽板3的底部与直角托板15上的横边接触,圆形槽板3推动直角托板15转动并使直角托板15上侧立边与圆形槽板3的内壁贴紧,直角托板15推动第一板簧16产生弹性变形,此时多个直角托板15上侧立边同步对圆形槽板3内壁进行顶推固定处理,从而使圆形槽板3通过多个直角托板15固定在多边形底座9上,避免圆形槽板3与多边形底座9产生相对晃动,提高第一对接机构1和第二对接机构2对接的牢固性。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所述圆形槽板3的圆周内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滑槽17,所述滑槽17方向沿所述圆形槽板3轴线方向;
所述第一弹性机构包括安装在密封环6外壁上的多根移动杆18,所述移动杆18沿所述圆形槽板3的径线方向,所述移动杆18的外端设置有滑块19,所述滑块19滑动安装在所述滑槽17内,所述移动杆18顶部设置有两张第二板簧20,所述移动杆18上的两张第二板簧20方向相反,所述第二板簧20的顶部固定在所述圆形槽板3上。
本实施例中,第二板簧20始终对移动杆18产生弹性推力,移动杆18可带动滑块19在滑槽17内滑动,同时移动杆18可带动密封环6在导气筒5上滑动,从而对密封环6产生弹性推力并方便使密封环6复位,滑槽17可对其内滑动的滑块19进行限位,从而对移动杆18和密封环6上下移动位置进行限位。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所述第二弹性机构包括位于所述导气腔12内的滑筒21,所述滑筒21底部均匀设置有多根支撑腿22,所述支撑腿22底部固定在所述导气腔12内壁底部,所述锥形活塞柱14滑动位于所述滑筒21内,所述锥形活塞柱14的底部均匀设置有多根弹簧23,所述弹簧23的底部固定在所述滑筒21内壁底部。
本实施例中,弹簧23始终对锥形活塞柱14产生向上弹性推力,当第一对接机构1与第二对接机构2分离时,弹簧23推动锥形活塞柱14上移至导气通道13内,此时锥形活塞柱14对导气通道13进行封堵,当顶杆8推动锥形活塞柱14下移时,锥形活塞柱14对弹簧23进行挤压并使弹簧23产生弹性变形,滑筒21同步对锥形活塞柱14进行导向处理。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所述多边形底座9顶部设置有环形定位槽24,所述环形定位槽24位于所述顶推桶11的外侧,所述圆形槽板3的内壁顶部呈环形均匀分布有多张弧形定位板25。
本实施例中,当第一对接机构1和第二对接机构2对接时,弧形定位板25底部插入环形定位槽24内,通过设置环形定位槽24和弧形定位板25,可方便对第一对接机构1和第二对接机构2进行定位处理,避免第一对接机构1和第二对接机构2对接时发生偏移,提高其对接位置的准确性,同时环形定位槽24和弧形定位板25可对第一对接机构1和第二对接机构2进行支撑处理,避免第一对接机构1在第二对接机构2上发生倾斜。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所述导气通道13的内壁上均匀设置有多根限位杆26。
本实施例中,当锥形活塞柱14对导气通道13进行封堵时,锥形活塞柱14的顶部与限位杆26接触,通过设置限位杆26,可方便对锥形活塞柱14在导气通道13内的移动位置进行限位和定位,避免锥形活塞柱14与滑筒21发生脱离。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所述滑筒21的底部连通设置有气口27。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气口27,可方便对滑筒21内部与导气腔12内部连通,当锥形活塞柱14在滑筒21内下移时,滑筒21内锥形活塞柱14底部的空气可通过气口27排入导气腔12内,同时方便使滑筒21内气压与导气腔12内气压保持均衡,方便使导气腔12内的氩气对锥形活塞柱14上侧锥形外壁的作用力与滑筒21内氩气对锥形活塞柱14底部的作用力相互抵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连通型的吹氩装置,其安装方式、连接方式或设置方式均为常见机械方式,只要能够达成其有益效果的均可进行实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自动连通型的吹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对接机构(1)和第二对接机构(2),所述第一对接机构(1)安装在熔炼炉底部,所述第二对接机构(2)安装在吹氩工位上,并且第二对接机构(2)与外界吹氩气泵输出端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连通型的吹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机构(1)包括圆形槽板(3),所述圆形槽板(3)开口朝向下方,所述圆形槽板(3)安装在外界熔炼炉底部,所述圆形槽板(3)顶部连通设置有第一气管(4),所述第一气管(4)与熔炼炉内连通,所述圆形槽板(3)内部设置有导气筒(5),所述导气筒(5)与所述第一气管(4)连通,所述导气筒(5)底部密封,所述导气筒(5)的圆周外壁下侧均匀连通设置有多个气孔,所述导气筒(5)的外壁上滑动套装有密封环(6),所述密封环(6)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弹性机构,所述密封环(6)的底部设置为锥形,并且所述密封环(6)底部锥形面上设置有密封圈(7),所述导气筒(5)的底部设置有顶杆(8);
所述第二对接机构(2)包括多边形底座(9),所述多边形底座(9)固定在外界吹氩工位上,所述多边形底座(9)底部设置有第二气管(10),所述第二气管(10)的输入端与外界吹氩气泵输出端连通,所述多边形底座(9)的顶部设置有顶推桶(11),所述多边形底座(9)的中部设置有导气腔(12),所述导气腔(12)顶部连通设置有导气通道(13),所述顶推桶(11)位于所述导气通道(13)的外侧,所述顶推桶(11)与所述导气通道(13)相互连通,所述导气腔(12)内设置有第二弹性机构,所述第二弹性机构上设置有锥形活塞柱(1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连通型的吹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边形底座(9)顶部设置为锥形,所述多边形底座(9)外壁的每处侧边上均转动设置有直角托板(15),所述直角托板(15)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板簧(16),所述第一板簧(16)的底部安装在所述多边形底座(9)的外壁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连通型的吹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槽板(3)的圆周内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滑槽(17),所述滑槽(17)方向沿所述圆形槽板(3)轴线方向;
所述第一弹性机构包括安装在密封环(6)外壁上的多根移动杆(18),所述移动杆(18)沿所述圆形槽板(3)的径线方向,所述移动杆(18)的外端设置有滑块(19),所述滑块(19)滑动安装在所述滑槽(17)内,所述移动杆(18)顶部设置有两张第二板簧(20),所述移动杆(18)上的两张第二板簧(20)方向相反,所述第二板簧(20)的顶部固定在所述圆形槽板(3)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动连通型的吹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机构包括位于所述导气腔(12)内的滑筒(21),所述滑筒(21)底部均匀设置有多根支撑腿(22),所述支撑腿(22)底部固定在所述导气腔(12)内壁底部,所述锥形活塞柱(14)滑动位于所述滑筒(21)内,所述锥形活塞柱(14)的底部均匀设置有多根弹簧(23),所述弹簧(23)的底部固定在所述滑筒(21)内壁底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动连通型的吹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边形底座(9)顶部设置有环形定位槽(24),所述环形定位槽(24)位于所述顶推桶(11)的外侧,所述圆形槽板(3)的内壁顶部呈环形均匀分布有多张弧形定位板(25)。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动连通型的吹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通道(13)的内壁上均匀设置有多根限位杆(26)。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自动连通型的吹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筒(21)的底部连通设置有气口(27)。
CN202121355591.6U 2021-06-17 2021-06-17 一种自动连通型的吹氩装置 Active CN2153658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55591.6U CN215365838U (zh) 2021-06-17 2021-06-17 一种自动连通型的吹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55591.6U CN215365838U (zh) 2021-06-17 2021-06-17 一种自动连通型的吹氩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65838U true CN215365838U (zh) 2021-12-31

Family

ID=79635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55591.6U Active CN215365838U (zh) 2021-06-17 2021-06-17 一种自动连通型的吹氩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658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365838U (zh) 一种自动连通型的吹氩装置
CN102240993A (zh) 浮动支撑装置
CN113814638A (zh) 一种锅体焊接夹持工装
CN114434129A (zh) 一种用于蓄电池加酸壶的套环安装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CN216758271U (zh) 管坯定心钻头对中调整装置
CN218592851U (zh) 一种胶圈夹爪张开装配装置
KR20090036793A (ko) 전해액 공급 노즐 장치
CN215288873U (zh) 一种钢包自动吹氩对接装置
CN212085128U (zh) 一种圆柱电池真空注液机
CN111238798A (zh) 一种精密阀的气密性检测装置
CN214889584U (zh) 一种吹氩对接机构
CN111853405A (zh) 一种气体管路接头自动对接装置
CN213261205U (zh) 一种具有聚四氟乙烯内衬的收缩节压缩装置
CN211135032U (zh) 整形夹具
CN217819190U (zh) 一种气密工装
CN218874226U (zh) 一种定位结构及可移动式无轨焊缝自动跟踪机器人
CN211565209U (zh) 一种机加工用定位装置
CN219160978U (zh) 耐用干熄焦炉盖
CN213371102U (zh) 一种建筑设计用展示架
CN209272859U (zh) 一种槽型撑口机构
CN218294859U (zh) 一种钢包底吹氩自动连接装置
CN218769858U (zh) 负压组件与电池托盘的拆装机构和拆装设备
CN220217260U (zh) 一种罐体焊接工装
CN219873983U (zh) 电池注液装置及电池注液系统
CN210531655U (zh) 一种精准度高的工业用阀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188, Huaxing Road, Chengbe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Sanmao street, Yangzhong City, Zhenjia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2299

Patentee after: Kunyanghan optical energy technology (Jiangsu) Co.,Ltd.

Address before: 399 Chunliu North Road, Sanmao street, Yangzhong City, Zhenjia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njiang Kunyang Metallurgical Equipment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188, Huaxing Road, Chengbe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Sanmao Street, Yangzhong City, Zhenjia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2200

Patentee after: Jiangsu Kunyang Hanguang Energy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188, Huaxing Road, Chengbe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Sanmao street, Yangzhong City, Zhenjia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2299

Patentee before: Kunyanghan optical energy technology (Jiangsu)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