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48359U - 一种开水煲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开水煲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48359U
CN215348359U CN202120500358.6U CN202120500358U CN215348359U CN 215348359 U CN215348359 U CN 215348359U CN 202120500358 U CN202120500358 U CN 202120500358U CN 215348359 U CN215348359 U CN 2153483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ttle
main body
spout
lid
gasket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0035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孙立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0035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483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483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483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水煲,包括壶盖和壶体,壶盖盖合于壶体,壶体设有壶嘴,壶嘴的最高点高于壶体的开口端面,还包括:密封圈,密封圈设置于壶盖的盖合侧,密封圈包括主体、垫圈层和唇边,主体安装于壶盖的盖合侧,垫圈层连接并环绕主体外侧,唇边环绕并连接主体外侧;壶盖盖合于壶体时,垫圈层设置于壶盖下端面和壶体开口端面之间,垫圈层于壶嘴处开设有让位壶嘴的避空口,唇边与壶体内壁过盈抵接。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开水煲,其壶盖盖合平整、美观,倒水时水流形成自然弧线,水流集中一致性好。

Description

一种开水煲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家电,尤其是涉及一种开水煲。
背景技术
现有的玻璃开水煲,为了设计美观,在玻璃壶体上壶嘴的收口会设计成大圆角壶嘴形式,这样会使得壶嘴的最高点高于壶体的开口所处的平面,壶盖在壶嘴处会被顶起,壶盖在壶嘴处的盖合不好而且不美观;另外在壶嘴处,壶盖的边缘会凸出于壶嘴在壶体开口所处平面上边缘两点的连线,在壶盖盖合在杯体上倒水时,凸出壶嘴部分的壶盖边缘会干扰水流,而且在壶盖被壶嘴顶起处存在缝隙,倒水时水流也会从缝隙中流出,使得水流分散,出水一致性不好,甚至水流会沿壶体外壁留下,倒水体验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开水煲,其壶盖盖合平整、美观,倒水时水流形成自然弧线,水流集中一致性好。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开水煲,包括壶盖和壶体,壶盖盖合于壶体,壶体设有壶嘴,壶嘴的最高点高于壶体的开口端面,还包括:密封圈,密封圈设置于壶盖的盖合侧,密封圈包括主体、垫圈层和唇边,主体安装于壶盖的盖合侧,垫圈层连接并环绕主体外侧,唇边环绕并连接主体外侧;壶盖盖合于壶体时,垫圈层设置于壶盖下端面和壶体开口端面之间,垫圈层于壶嘴处开设有让位出倒水流道的避空口,唇边与壶体内壁过盈抵接。
进一步的,避空口贯通垫圈层,并且避空口的沿周向的宽度不小于壶体的开口端面处的壶嘴的沿周向的宽度。
进一步的,唇边于壶嘴处设有延展部,延展部向壶嘴延伸。
进一步的,延展部沿周向的宽度不小于壶嘴对应位置处沿周向的宽度。
进一步的,主体为硅胶主体。
进一步的,主体的外侧设有支撑筋,支撑筋凸出主体。
进一步的,支撑筋一端连接垫圈层另一端连接唇边。
进一步的,壶盖的盖合侧为与主体内侧连接并凸出于壶盖下端面的凸出筋,主体远离壶盖下端面处向内弯折后向上弯折形成夹持部,夹持部与主体之间形成夹持凸出筋的夹持腔;或者,所述壶嘴的最高点高于所述壶体的开口端面;或者,所述壶体的上端开口的部分向外凸出形成所述壶嘴。
进一步的,开水煲还包括内盖和提手,提手穿过壶盖与内盖相连,内盖与壶盖夹持主体。
进一步的,内盖设有环绕主体外侧的限位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密封圈的垫圈层设置于壶盖下端面和壶体开口端面之间,将壶盖整体垫起,同时垫圈层在壶嘴处开设有让位壶盖的避空口,使得壶体上的壶嘴和壶嘴处的垫圈层不会再将壶盖顶起,壶盖能够平整的盖合于壶体,更加美观;
2、唇边与壶体内壁过盈抵接,使得唇边与壶体内壁密封良好,倒水时水流不易从唇边与壶体内壁抵接处流出,水流集中从壶嘴处流出;
3、壶嘴处的唇边会对水流有遮挡作用,从而可以避开垫圈层与壶盖在避空口处形成的缝隙,水流不易从缝隙流出和分散,出水一致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圈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圈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6为图5所示爆炸图的组合图的剖视图。
图中,1、壶盖;2、壶体;3、密封圈;4、内盖;5、凸出筋;11、壶盖下端面;21、壶嘴;22、壶体开口端面;31、主体;32、垫圈层;33、唇边;311、支撑筋;312、夹持部;321、避空口;331、延展部;41、限位部;51、提手本体;52、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竖直”、“内”、“外”、“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开水煲,包括壶盖1和壶体2,壶盖1盖合于壶体2,壶体2设有壶嘴21,壶嘴21的最高点高于壶体2开口端面22,还包括:密封圈3,密封圈3设置于壶盖1的盖合侧,密封圈3包括主体31、垫圈层32和唇边33,主体31安装于壶盖1的盖合侧,垫圈层32连接并环绕主体31外侧,唇边33环绕并连接主体31外侧;壶盖1盖合于壶体2时,垫圈层32设置于壶盖1下端面和壶体2开口端面22之间,垫圈层32于壶嘴21处开设有让位倒水通道(或者壶嘴)的避空口321,唇边33与壶体2内壁过盈抵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壶盖1的盖合侧凸出于壶盖1的下端面,主体31套设于壶盖1的盖合侧,垫圈层32位于壶盖1下端面和壶体2开口端面22之间,支撑壶盖1远离壶体2开口端面22,从而使得壶盖1下端面远离壶嘴21凸出的部分,垫圈层32在壶嘴21处设有避空口321,在壶盖1和壶嘴21间形成让位空间,该让位空间可以使得壶嘴21凸出于壶体2开口端面22的部分进入,从而壶嘴21凸出部分不再顶起壶盖1,壶盖1能够平整的盖合;唇边33与壶体2内壁过盈抵接,在壶盖1和壶体2内壁之间形成良好的密封,可以更好地起到密封作用,倒水时水流不易从唇边33与壶体2内壁相抵接处流出,从而将水流集中于壶嘴21处流出,另外壶嘴21处的唇边33会对水流有遮挡作用,从而可以避开垫圈层32与壶盖1在避空口321处形成的缝隙,水流不易从缝隙流出和分散,出水一致性好。在一些可替换实施例中,唇边33也可采用塑料材质制成轻薄的唇边33。
如图2所示,避空口321贯通垫圈层32,并且避空口321的沿周向的宽度不小于壶体2的开口端面22处的壶嘴21的沿周向的宽度。在壶体2的壶嘴21制造成型过程中,由于现有工艺的限制,壶嘴21在沿周向的宽度上和沿竖直方向凸出于壶体2开口端面22的高度上会出现尺寸偏差,将避空口321选为沿垫圈层32厚度方向贯通垫圈层32的形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让位高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包容壶嘴21沿竖直方向凸出于壶体2开口端面22的高度上的尺寸偏差,使得壶嘴21很难在将壶盖1顶起;将避空口321设置为一个并且避空口321沿周向的宽度不小于壶体2开口端面22处的壶嘴21沿周向的宽度,避空口321沿周向的宽度足够包容壶嘴21在沿周向的宽度上的尺寸偏差,使得垫圈层32能够平整的接触壶体2开口端面22,进而使得壶盖1平整的盖合于壶体2。垫圈层32避空口321的让位高度和沿周向的宽度可以更好地容纳壶嘴21在生产过程中的偏差,适用性更强,将避空口321设置为一个并且贯通垫圈层32在生产加工上也十分方便。对于一些可替换的实施例中,避空口321也可以设置为两个,两个避空口321分别设置于垫圈层32的与壶嘴21两边凸出部分相对应的位置,从而实现让位。还对于一些可替换的实施例中,避空口321不需要完全贯通垫圈层32。
如图3、图4所示,唇边33于壶嘴21处设有延展部331,延展部331向壶嘴21延伸。唇边33的延展部331向壶嘴21延伸,在唇边33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水流起到了遮挡的作用,并且还可以对流出壶嘴21的水流起到导向作用,使水流更不易分散,出水一致性显著提高。另外,延展部331向壶嘴21延伸,对壶嘴21内的空间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遮挡,减小了壶嘴21处的出气面积,可以减少加热时间;由于延展部331的遮挡,减少了出气面积,使得蒸汽不易从壶嘴21处溢出,更多的蒸汽供给到蒸汽导管一侧,提升了开水煲在煮水断跳方面的性能。
如图3、图4所示,延展部331沿周向的宽度不小于壶嘴21对应位置处沿周向的宽度。延展部331可以很大程度上,甚至完全对壶嘴21对应位置处沿周向宽度上进行遮挡,进一步减小了壶嘴21处的出气面积,减少加热所用的时间,更多的壶体2内的蒸汽由于延展部331的遮挡供给到蒸汽导管一侧,进一步提升了煮水断跳性能。
图1-图6中,主体31为硅胶主体31。主体31套设于壶盖1的盖合侧,将主体31选为硅胶材质,由于硅胶的特性,如具有弹性,可以使主体31和壶盖1的盖合侧安装后实现更好的贴合,不易脱落。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31也可以是其他材质,如塑料、橡胶。本实施例中,主体31、垫圈层32和唇边33均为硅胶材质且一体成型。在一些可替换的实施例中,主体31、垫圈层32和唇边33也可为塑料材质,三者也可为分体结构。
如图2、图4所示,主体31的外侧设有支撑筋311,支撑筋311凸出主体31。支撑筋311设有多个,呈直条状分布在主体31的外侧,在壶盖1盖合于壶体2时,支撑筋311可以在主体31和壶体2内壁间起支撑作用,使得主体31和壶盖1的盖合侧更紧密的贴合,支撑筋311使主体31和壶体2内壁的接触更加牢靠。另外,在壶盖1盖合于壶体2过程中,由于唇边33与壶体2内壁过盈抵接,唇边33会向主体31方向发生弯折,支撑筋311可以在唇边33向主体31弯折时支撑唇边33,使唇边33和壶体2内壁抵接更紧密,密封性更好。在一些可替换的实施例中,支撑筋311也可以为环绕主体31外侧一周的凸起,并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的直条状。
如图2、图4所示,支撑筋311一端连接垫圈层32另一端连接唇边33。在壶盖1盖合于壶体2的过程中,壶体2内壁与唇边33接触会产生摩擦力,唇边33可能会沿摩擦力方向运动,从而带动主体31沿摩擦力方向产生褶皱,直条状的支撑筋311一端连接垫圈层32,另一端连接唇边33,支撑筋311可以对垫圈层32和唇边33起到支撑作用,使得唇边33不易在于壶体2内壁的摩擦力作用下向盖合方向的的相反方向移动。
如图5、图6所示,壶盖1的盖合侧为与主体31内侧连接并凸出于壶盖1下端面11的凸出筋5,主体31远离壶盖1下端面11处向内弯折后向上弯折形成夹持部312,夹持部312与主体31之间形成夹持凸出筋5的夹持腔。凸出筋为环状,在壶盖1从壶身上掀起时,主体31由于受到壶体内壁摩擦力的影响,易于从壶盖1的盖合侧滑落;或者在拿放壶盖1时,由于重力的影响,主体31也有可能从壶盖1的盖合侧滑落,主体31和夹持部312形成夹持凸出筋5的夹持腔,主体31和夹持部312分别从凸出筋5的外侧和内侧夹持凸出筋5,可以使主体31的安装更加牢靠稳定,不易从壶盖1的盖合侧滑落;另外,夹持部312与主体31一体成型,并形成有夹持腔,在对主体31进行安装时,由于夹持腔的存在,安装定位更加方便,直接将环形凸出筋5插入夹持腔即可。
如图5、图6所示,开水煲还包括内盖4和提手,提手穿过壶盖1与内盖4相连,内盖4与壶盖1夹持主体31。提手包括提手本体51和连接件52,所述连接件52穿过内盖4和壶盖1并连接提手本体51,将内盖4安装于壶盖1,壶盖1和内盖4将主体31夹持,防止主体31从壶盖1的盖合侧脱落。在一些可替换的实施例中,所述提手只包括提手本体51,内盖4设有连接部,在提手本体51上开设安装孔,提手本体51穿过壶盖1,内盖4的连接部插入或者旋入安装孔完成内盖4的安装。
如图6所示,内盖4设有环绕主体31外侧的限位部41。内盖4设有限位部41,在进行安装时,可以对内盖4进行定位,使得安装更加简单。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Claims (10)

1.一种开水煲,包括壶盖和壶体,所述壶盖盖合于所述壶体,所述壶体设有壶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壶盖的盖合侧,所述密封圈包括主体、垫圈层和唇边,所述主体安装于所述壶盖的盖合侧,所述垫圈层连接并环绕所述主体外侧,所述唇边环绕并连接所述主体外侧;所述壶盖盖合于所述壶体时,所述垫圈层设置于所述壶盖下端面和所述壶体开口端面之间,所述垫圈层于所述壶嘴处开设有让位所述倒水流道的避空口,所述唇边与所述壶体内壁过盈抵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水煲,其特征在于,所述避空口贯通所述垫圈层,并且所述避空口的沿周向的宽度不小于所述壶体的开口端面处的所述壶嘴的沿周向的宽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水煲,其特征在于,所述唇边于所述壶嘴处设有延展部,所述延展部向所述壶嘴延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开水煲,其特征在于,所述延展部沿周向的宽度不小于所述壶嘴对应位置处沿周向的宽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水煲,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为硅胶主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开水煲,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外侧设有支撑筋,所述支撑筋凸出所述主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开水煲,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筋一端连接所述垫圈层另一端连接所述唇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水煲,其特征在于,所述壶盖的盖合侧为与所述主体内侧连接并凸出于所述壶盖下端面的凸出筋,所述主体远离所述壶盖下端面处向内弯折后向上弯折形成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与所述主体之间形成夹持所述凸出筋的夹持腔;或者,所述壶嘴的最高点高于所述壶体的开口端面;或者,所述壶体的上端开口的部分向外凸出形成所述壶嘴。
9.如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一种开水煲,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水煲还包括内盖和提手,所述提手穿过所述壶盖与所述内盖相连,所述内盖与所述壶盖夹持所述主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开水煲,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设有环绕所述主体外侧的限位部。
CN202120500358.6U 2021-03-09 2021-03-09 一种开水煲 Active CN2153483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00358.6U CN215348359U (zh) 2021-03-09 2021-03-09 一种开水煲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00358.6U CN215348359U (zh) 2021-03-09 2021-03-09 一种开水煲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48359U true CN215348359U (zh) 2021-12-31

Family

ID=796239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00358.6U Active CN215348359U (zh) 2021-03-09 2021-03-09 一种开水煲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483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618007U (zh) 无菌灌装阀
WO2019056671A1 (zh) 洗衣机
CN215348359U (zh) 一种开水煲
KR20220002473U (ko) 휜 목형 보온컵
CN108613309B (zh) 一种加湿器
WO2020192559A1 (zh) 带升降吸管的杯盖及其杯子
CN211324378U (zh) 壶身组件、食物处理装置及液体加热容器
CN205338635U (zh) 一种电热水壶
CN2367644Y (zh) 一种地漏
CN219962583U (zh) 一种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05568755U (zh) 一种烹饪器具的排气防积水结构及烹饪器具
KR20220069069A (ko) 성형 종이 펄프 컵 커버 및 컵 커버판과 플립 커버의 연결 구조
JP3155671U (ja) 携帯用飲料容器
CN219734208U (zh) 密封结构、盖体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CN210383625U (zh) 一种防溢水壶
CN217744009U (zh) 一种电水壶
CN209285103U (zh) 家电产品用的盖体改进结构
CN218710420U (zh) 一种具有导流功能的生物炭培菌基床
CN213454018U (zh) 加湿器的上盖组件
CN217792532U (zh) 一种养生壶
CN218942882U (zh) 一种电水壶
CN220675734U (zh) 一种杯子
CN209331649U (zh) 一种咖啡壶
CN211609207U (zh) 一种压力烹饪器具
CN213909568U (zh) 一种可更换壶嘴造型的水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