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39917U - 试管上料装置 - Google Patents

试管上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39917U
CN215339917U CN202121621584.6U CN202121621584U CN215339917U CN 215339917 U CN215339917 U CN 215339917U CN 202121621584 U CN202121621584 U CN 202121621584U CN 215339917 U CN215339917 U CN 2153399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tube
flow
feeding
limiting wheel
lim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2158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高兰
植立才
张毅立
涂贻兰
王治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Labsim Bio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Labsim Bio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Labsim Bio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Labsim Bio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2158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399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399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399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试管上料装置,包括上料输送带、料仓和挡块,上料输送带用于输送试管,试管位于上料输送带时具有输送状态;料仓的出料端和上料输送带连通,出料端设置有限流轮,限流轮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限流轮处于第一位置时,限流轮将出料端封堵,限流轮转动至第二位置时,出料端能够通过单根试管;挡块设置在上料输送带的上方,挡块能够将处于非输送状态的试管调整至输送状态。通过设置限流轮,以转动限流轮的方式控制出料端间歇性的开启与封堵,可以对位于出料端附近区域的试管提供运动导向,避免出现拥堵;在限流轮的作用下,试管可以一根一根有序地离开料仓进入上料输送带上,避免出现拥堵现象,提高了试管运输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试管上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试管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是一种针对患者的体液样本进行免疫学定量分析的仪器,其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仪器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分析速度快、检验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提高了免疫分析效率。由于其具有消除人为的主观误差、免疫检验质量稳定等优点,目前被广泛应用在现代临床免疫分析诊断和生命科学研究领域。
全自动免疫分析仪一般包含以下子系统:反应杯上料模块、样本装载模块以及试剂装载模块等模块。部分免疫分析仪内设置有试管分拣装置,操作人员将试管放置在容器内,由输送装置将容器内的试管输送到预定位置。在输送过程中,试管容易发生拥堵堆积的现象,引起免疫分析仪卡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试管上料装置,其能够将试管稳定输送至指定位置。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试管上料装置,包括:
上料输送带,所述上料输送带用于输送试管,所述试管位于所述上料输送带时具有输送状态;
料仓,所述料仓具有入料端和出料端,所述出料端和所述上料输送带连通,所述出料端设置有限流轮,所述限流轮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限流轮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限流轮将所述出料端封堵,所述限流轮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出料端能够通过单根所述试管;
挡块,所述挡块设置在所述上料输送带的上方,所述挡块能够将处于非输送状态的所述试管调整至所述输送状态。
作为试管上料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限流轮的周部设置有限流侧面,所述料仓具有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限流侧面之间形成所述出料端,所述限流轮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限流侧面和所述第一侧面呈夹角,所述限流轮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限流侧面和所述第一侧面平行。
作为试管上料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试管的直径为L1,所述限流侧面和所述第一侧面平行时,所述限流侧面和所述第一侧面之间的距离为L2,L1<L2<2L1,所述限流侧面和所述第一侧面呈夹角时,所述限流侧面和所述第一侧面之间的最小距离为L3,L3<L1。
作为试管上料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限流侧面有多个,相邻所述限流侧面之间呈夹角设置。
作为试管上料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限流侧面设置有多个,每个所述限流侧面大小相等。
作为试管上料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包括机架和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限流轮通过转动轴转动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转动轴和所述第一电机的第一输出轴通过传动带连接。
作为试管上料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限流轮的旋转轴和所述上料输送带的宽度方向平行。
作为试管上料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包括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位于所述出料端和所述上料输送带之间,所述导向斜面将所述料仓内的所述试管导向至所述上料输送带。
作为试管上料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挡块具有朝向所述出料端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呈弧面,所述第二侧面朝向所述挡块的中心凹陷。
作为试管上料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包括挡板,所述挡板位于所述上料输送带的上方,所述挡板位于所述挡块靠近所述上料输送带的输送末端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限流轮,以转动限流轮的方式控制出料端间歇性的开启与封堵,可以对位于出料端附近区域的试管提供运动导向,避免出现拥堵;限流轮处于第二位置时,出料端的大小仅能允许单根试管通过,在限流轮的作用下,试管可以一根一根有序地离开料仓进入上料输送带上,避免出现拥堵现象,提高了试管运输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试管上料装置一视角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试管上料装置又一视角示意图(料仓和限流轮未示出)。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料仓、限流轮、接转仓和上料输送带的剖视示意图(限流轮处于第一位置)。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承接组件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料仓和限流轮的剖视示意图(限流轮处于第二位置)。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料仓和限流轮的剖视示意图(限流轮处于第一位置)。
图中:
100、承接组件;
1、料仓;101、第一侧面;102、入料端;103、出料端;2、限流轮;201、限流侧面;3、接转仓;301、导向斜面;4、挡块;401、第二侧面;5、挡板;6、机架;7、第一电机;701、第一输出轴;8、上料输送带;801、输送位;802;输送始端;803、隔板;804、输送末端;9、试管;10、承接滑槽;11、推杆;12、丝杆;13、滑轨;14、滑块;15、第二电机;16、第三电机;17、转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3、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试管上料装置,包括上料输送带8、料仓1和挡块4,上料输送带8用于输送试管9,试管9位于上料输送带8时具有输送状态,料仓1具有入料端102和出料端103,出料端103和上料输送带8连通,出料端103设置有限流轮2,限流轮2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限流轮2处于第一位置时,限流轮2将出料端103封堵,限流轮2转动至第二位置时,出料端103能够允许单根试管9通过,挡块4设置在上料输送带8的上方,挡块4能够将处于非输送状态的试管9调整至输送状态。通过设置限流轮2,以转动限流轮2的方式控制出料端103间歇性的开启与封堵,可以对位于出料端103附近区域的试管9提供运动导向,避免出现拥堵;限流轮2处于第二位置时,出料端103的大小仅能允许单根试管9通过,在限流轮2的作用下,试管9可以一根一根有序地离开料仓1进入上料输送带8上,避免出现拥堵现象,提高了试管9运输的稳定性。
具体地,参照图3,上料输送带8上设置有多个输送位801,一个输送位801可以容置一根试管9,当试管9完全容置于输送位801时,试管9处于输送状态。
具体地,参照图3,限流轮2的周部设置有限流侧面201,料仓1具有第一侧面101,料仓1的第一侧面101和限流侧面201之间形成出料端103,当限流轮2处于第一位置时,限流侧面201和第一侧面101呈夹角,当限流轮2转动至第二位置时,限流侧面201和第一侧面101平行。通过设置限流侧面201,限流轮2的转动可以改变限流侧面201与第一侧面101的位置关系,从而控制出料端103的开启和封堵;限流侧面201结构简单,可以降低限流轮2的加工成本。
具体地,参照图5和图6,试管9的直径为L1,当限流轮2处于第二位置时,限流侧面201和第一侧面101平行,限流侧面201和第一侧面101之间的距离为L2,L1<L2<2L1,当限流轮2处于第一位置时,限流侧面201和第一侧面101呈夹角设置,限流侧面201和第一侧面101之间的最小距离为L3,L3<L1。通过设置L1<L2<2L1,可以保证限流侧面201与第一侧面101平行时出料端103仅能允许单根试管9通过,保证试管9可以一根一根有序地进入上料输送带8上;通过设置L3<L1,可以保证限流侧面201与第一侧面101呈夹角时,出料端103处于封堵状态,保证了限流轮2的封堵作用,避免试管9在上料输送带8的输送始端802出现拥堵。
具体地,每个限流侧面201的大小相等,这样可以保证试管9能够以相同的时间间隔离开料仓1进入上料输送带8上。
具体地,参照图3、图5和图6,限流侧面201有多个,相邻限流侧面201之间呈夹角设置。通过设置多个限流侧面201,限流轮2转动一圈时,第一侧面101可以和不同的限流侧面201之间平行,实现出料端103的多次开启和封堵,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电机1的转动速度恒定时,限流侧面201的数量越多,限流轮2转动一圈时,出料端103开启和封堵的时间间隔越短,即相邻两个试管9离开料仓1的时间间隔越小,提高了试管9的上料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限流侧面201设置有六个,限流轮2的横截面呈正六边形,也就是说,当限流轮2转动一圈时,六个试管9以相同的时间间隔离开料仓1。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限流侧面201可以设置有三个、四个、五个等等,也就是说,限流轮2的横截面可以呈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七边形等等,限流轮2横截面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
具体地,参照图1至图3,试管上料装置包括机架6,上料输送带8、料仓1均安装在机架6上,机架6上安装有第一电机7,限流轮2通过第一电机7驱动进行转动,限流轮2通过转动轴17和机架6转动连接,限流轮2的转轴和电机7的第一输出轴701之间通过皮带连接,第一电机7的第一输出轴701通过传动带带动限流轮2转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机7位于限流轮2的下方。
具体地,参照图1和图3,试管上料装置包括接转仓3,接转仓3的仓底设置有导向斜面301,导向斜面301位于料仓1的出料端103和上料输送带8之间,导向斜面301倾斜设置,导向斜面301将位于料仓1的出料端103的试管9导向至上料输送带8的输送始端802。通过设置导向斜面301,导向斜面301可以对试管9起到移动导向的作用,离开料仓1的试管9可以通过导向斜面301滚动至上料输送带8的输送位801内。
具体地,参照图2和图3,试管9沿上料输送带8输送方向间隔排布,试管9的长度方向和上料输送带8的宽度方向平行,限流轮2的旋转轴和上料输送带8的宽度方向平行,此时,试管9可以以平行于上料输送带8宽度方向的状态离开出料端103并进入接转仓3内,经导向斜面301滚落入输送位801内,这样可以降低调整试管9方向的难度,提高试管9的输送效率。
具体地,参照图1至图3,上料输送带8倾斜设置,在竖直方向上,上料输送带8的输送末端804位于其输送始端802的上方。通过设置倾斜的上料输送带8,可以将料仓1放置在上料输送带8输送始端802的上方,这样可以提高空间的利用率;上料输送带8上处于非输送状态的试管9位置偏移较大时,在挡块4的作用下,试管9能够被打落至导向斜面301上,然后再次滚入输送位801内,降低了试管9位置调整难度。
具体地,参照图3,上料输送带8上相邻两个输送位801之间设置有隔板803,隔板803可以对试管9起到限位作用,使试管9能够被输送至上料输送带8的输送末端804。
具体地,参照图2,试管上料装置包括挡板5,挡板5位于上料输送带8的上方,挡板5位于挡块4靠近上料输送带8的输送末端804的一侧。通过设置挡板5,可以再一次对试管9进行位置调整,确保上料输送带8上的试管9均处于输送状态。
参照图2,具体地,挡块4具有朝向出料端103的第二侧面401,第二侧面401呈弧面,第二侧面401朝向挡块4的中心凹陷。可以理解的是,第二侧面401为挡块4的工作面,处于非输送状态下的试管9均由第二侧面401进行位置调整,设置呈弧面的第二侧面401,可以增大第二侧面401的面积,从而提高挡块4对试管9的位置调整效果;通过设置内凹的第二侧面401,可以减小挡块4的体积,从而降低挡块4的生产成本。
参照图1、图2和图4,具体地,上料输送带8的输送末端804连接有承接组件100,承接组件100包括承接滑槽10,承接滑槽10的长度方向与上料输送带8的宽度方向平行,试管9的外表面周部设置有凸圈,凸圈邻近于试管9的管口,位于上料输送带8输送末端804的试管9落入承接滑槽10后,在重力的作用下,试管9的管底朝下,管口朝上,凸圈搭接在承接滑槽10的槽口上,实现试管9的角度调整。
具体地,承接滑槽10靠近上料输送带8的一端设置有推杆11,推杆11能够推动试管9朝向远离上料输送带8的一端移动,这样可以避免试管9出现拥堵。
具体地,参照图1、图2和图4,上料输送带8通过第二电机15驱动进行输送转动,机架6上转动连接有主动轮和从动轮,上料输送带8套设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上,第二电机15的第二输出轴和主动轮连接,第二电机15通过第二输出轴驱动主动轮转动,从而带动上料输送带8进行输送作业;推杆11通过第三电机16进行驱动,机架6上设置有滑轨13,推杆11通过滑块14滑动设置在滑轨13上,第三电机16的第三输出轴连接有丝杆12,滑块14和丝杆12螺纹连接,在滑块14、丝杆12以及滑轨13的配合下,第三电机16的第三输出轴转动可以带动丝杆12转动,丝杆12上的滑块14在滑轨13的作用下将旋转运动变为沿滑轨13的长度方向的直线移动,从而带动推杆11进行直线运动,保证推杆11能够推动试管9移动。

Claims (10)

1.一种试管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料输送带,所述上料输送带用于输送试管,所述试管位于所述上料输送带时具有输送状态;
料仓,所述料仓具有入料端和出料端,所述出料端和所述上料输送带连通,所述出料端设置有限流轮,所述限流轮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限流轮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限流轮将所述出料端封堵,所述限流轮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出料端能够通过单根所述试管;
挡块,所述挡块设置在所述上料输送带的上方,所述挡块能够将处于非输送状态的所述试管调整至所述输送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管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轮的周部设置有限流侧面,所述料仓具有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限流侧面之间形成所述出料端,所述限流轮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限流侧面和所述第一侧面呈夹角,所述限流轮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限流侧面和所述第一侧面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试管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管的直径为L1,所述限流侧面和所述第一侧面平行时,所述限流侧面和所述第一侧面之间的距离为L2,L1<L2<2L1,所述限流侧面和所述第一侧面呈夹角时,所述限流侧面和所述第一侧面之间的最小距离为L3,L3<L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试管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侧面有多个,相邻所述限流侧面之间呈夹角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试管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侧面设置有多个,每个所述限流侧面大小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管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和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限流轮通过转动轴转动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转动轴和所述第一电机的第一输出轴通过传动带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管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轮的旋转轴和所述上料输送带的宽度方向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管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位于所述出料端和所述上料输送带之间,所述导向斜面将所述出料端的所述试管导向至所述上料输送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管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具有朝向所述出料端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呈弧面,所述第二侧面朝向所述挡块的中心凹陷。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管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挡板,所述挡板位于所述上料输送带的上方,所述挡板位于所述挡块靠近所述上料输送带的输送末端的一侧。
CN202121621584.6U 2021-07-16 2021-07-16 试管上料装置 Active CN2153399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21584.6U CN215339917U (zh) 2021-07-16 2021-07-16 试管上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21584.6U CN215339917U (zh) 2021-07-16 2021-07-16 试管上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39917U true CN215339917U (zh) 2021-12-28

Family

ID=79567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21584.6U Active CN215339917U (zh) 2021-07-16 2021-07-16 试管上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3991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43010A (zh) * 2022-02-23 2022-06-21 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 一种营养液喂养配比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43010A (zh) * 2022-02-23 2022-06-21 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 一种营养液喂养配比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57890B (zh) 一种体液试管输送方法及系统
EP2860137B1 (en) Apparatus for separating cuvettes
CN215339917U (zh) 试管上料装置
CN208470905U (zh) 一种用于快速高精度配料的挡料装置、配料装置及智能加料生产线
CN112193810A (zh) 一种棒料自动输送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齿轮生产线
US3858708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ipulating rod-like articles
CN108557289A (zh) 一种带有破栱装置的快速高精度配料装置
CN209259091U (zh) 杆状物料自动传送装置
CN208953446U (zh) 一种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自动进样设备
CN112433061A (zh) 一种反应杯上料装置及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CN209815219U (zh) 卸货输送系统
CN116552909A (zh) 一种灌装装置
CN208087202U (zh) 一种用于灌装机的输送机构
CN216686235U (zh) 一种管体运输装置
CN102774636A (zh) 西林瓶自动排序输送装置
CN109775015A (zh) 一种双尖灯泡包装机
JP2001072192A (ja) 液体自動充填機のボトルガイド装置
CN221238964U (zh) 理杯模块及样本分析仪
CN221238965U (zh) 物料整理模块及样本分析仪
CN208882181U (zh) 一种双尖灯泡包装机
CN208265024U (zh) 一种带有破栱装置的快速高精度配料装置
CN208453265U (zh) 一种绵糖和砂糖两用自动包装装置
CN217025288U (zh) 器件投放装置
CN219407096U (zh) 一种bga锡球自动灌装机
CN215325802U (zh) 上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