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22554U - 一种顶板结构及悬挂式轨道列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顶板结构及悬挂式轨道列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22554U
CN215322554U CN202120858977.2U CN202120858977U CN215322554U CN 215322554 U CN215322554 U CN 215322554U CN 202120858977 U CN202120858977 U CN 202120858977U CN 215322554 U CN215322554 U CN 2153225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of
plate
plates
middle roof
rece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5897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卞彬宇
张翔
曾介心
王志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Machinery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Machinery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Machinery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Machinery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85897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225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225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225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of Covering Us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顶板结构及悬挂式轨道列车,用于设置于悬挂式轨道列车的车顶,包括多个中顶板,中顶板的一端相对于中顶板的长度方向倾斜设置有搭接件,中顶板相对的另一端相对于中顶板的长度方向倾斜设置有承接件,相邻中顶板的搭接件和承接件贴合设置,以使多个中顶板的底端面平齐。本实用新型具有保证中顶板安装后的平整度和提高中顶板铺设后的整体性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顶板结构及悬挂式轨道列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顶板结构及悬挂式轨道列车。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交通压力大,特别在上下班高峰期,路面交通经常发生拥堵的情况,空轨列车通过悬挂在轨道梁上运行,不受路面车辆的影响,有效减缓路面的交通压力。由于空轨列车的独特运行方式,空轨列车还可作为观光车使用。车厢内部一般通过中顶板和侧顶板进行美化,而将车厢顶部进行遮挡,由于中顶板之间为独立安装,安装后的中顶板之间的整体性较差,且相邻中顶板之间的平整度难以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保证中顶板安装后的平整度和提高中顶板铺设后的整体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顶板结构,用于设置于悬挂式轨道列车的车顶,包括多个中顶板,所述中顶板的一端相对于所述中顶板的长度方向倾斜设置有搭接件,所述中顶板相对的另一端相对于所述中顶板的长度方向倾斜设置有承接件,相邻所述中顶板的所述搭接件和所述承接件贴合设置,以使多个所述中顶板的底端面平齐。
可选地,相邻所述中顶板的所述搭接件和所述承接件适于沿第一方向抵触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中顶板的长度方向相交。
可选地,所述承接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承接板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和所述承接板呈角度设置,所述中顶板的所述承接板适于与相邻所述中顶板的所述搭接件贴合设置。
可选地,所述搭接件包括搭接板,所述搭接板位于所述承接板的下方,所述搭接板朝向所述承接板的端面适于与所述承接板贴合设置。
可选地,所述中顶板上设有减重结构,所述减重结构用于减轻所述中顶板的重量。
可选地,所述减重结构包括减重小孔,多个所述减重小孔呈阵列分布。
可选地,还包括侧顶板,所述侧顶板位于所述中顶板的相对两侧。
可选地,所述侧顶板上设有通风结构,所述通风结构用于供气体穿过所述侧顶板。
可选地,所述通风结构包括通风槽,多个所述通风槽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悬挂式轨道列车,包括如上述所述的顶板结构。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中顶板铺设时,一个中顶板的搭接件与相邻中顶板的承接件贴合,使得相邻中顶板具有连接关系,便于对照已安装好的中顶板进行铺设需安装的中顶板,而方便调节安装中的中顶板的位置而使其与安装好的中顶板平齐,以此使得相邻中顶板的底端面平齐,提高了中顶板铺设的质量,提升了中顶板铺设后的美感,同时,由于相邻中顶板之间均通过搭接件和承接件贴合,提高了中顶板之间的整体性,中顶板安装完成后,中顶板的连接处受力时,中顶板不易变形,而维持中顶板的正常形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中顶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中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中顶板和侧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中顶板、101-减重小孔;2-搭接件、201-搭接板、202-搭接面;3-承接件、301-承接板、302-连接板、303-承接面;4-侧顶板、401-通风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附图中“X”的正向代表右方,相应地,“X”的反向代表左方;“Y”的正向代表前方,相应地,“Y”的反向代表后方;“Z”的正向代表上方,相应地,“Z”的反向代表下方,术语“X”、“Y”、“Z”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说明书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应当说明的是,各实施例中的术语名词例如“上”、“下”、“前”、“后”等指示方位的词语,只是为了简化描述基于说明书附图的位置关系,并不代表所指的元件和装置等必须按照说明书中特定的方位和限定的操作及方法、构造进行操作,该类方位名词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并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顶板结构,用于设置于悬挂式轨道列车的车顶,包括多个中顶板1,中顶板1的一端相对于所述中顶板1的长度方向倾斜设置有搭接件2,中顶板1相对的另一端相对于所述中顶板1的长度方向倾斜设置有承接件3,相邻中顶板1的搭接件2和承接件3贴合设置,以使多个中顶板1的底端面平齐。
可选地,相邻中顶板1的搭接件2和承接件3适于沿第一方向抵触设置,第一方向与中顶板1的长度方向相交。
参照图1和图2,其中,顶板结构包括多个中顶板1,中顶板1安装在车顶时,多个中顶板1首尾相接设置。中顶板1呈矩形设置,中顶板1铺设时,中顶板1沿其长度方向依次铺设。在其他实施例中,中顶板1也可为方形板、三角形板等。中顶板1的一端设有搭接件,搭接件2相对于中顶板1的长度方向倾斜设置,中顶板1的另一端设有承接件3,且承接件3相对于中顶板1的长度方向倾斜设置。本实施例中,优选为中顶板1的一端弯折形成搭接件2,中顶板1相对的另一端弯折形成承接件3,承接件3和搭接件2均由中顶板1朝同侧弯折而成型,本实施例中,承接件3和搭接件2均位于中顶板1的上侧。承接件3上设有承接面303,承接面303朝向中顶板1设置。搭接件2上设有搭接面202,搭接面202背离中顶板1设置。中顶板1铺设安装时,此时相邻中顶板1的搭接件2的搭接面202与承接件3的承接面303贴合,此时相邻中顶板1之间通过承接件3和搭接面202连接起来,搭接件2与承接件3贴合后,相邻中顶板1的底端面平齐。
参照图1和图2,相邻中顶板1连接时,相邻中顶板1的搭接件2和承接件3沿第一方向抵触设置,本实施例中,搭接件2和承接件3的长度方向均沿第一方向设置,以此搭接件2和承接件3的抵触处的长度方向为第一方向。第一方向与中顶板1的长度方向相交,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与中顶板1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即第一方向为中顶板1的宽度方向,即承接件3和搭接件2的长度方向与中顶板1的宽度方向一致。
这样设置,安装中顶板1时,中顶板1的搭接件2与相邻中顶板1的承接件3贴合,此时承接面303与搭接面202贴合,使得相邻中顶板1具有连接关系,便于对照已安装好的中顶板1进行铺设需安装的中顶板1,而方便调节安装中的中顶板1的位置而使其与安装好的中顶板1平齐,以此使得相邻中顶板1的底端面平齐,提高了中顶板1铺设的质量,提升了中顶板1铺设后的美感,同时,由于相邻中顶板1之间均通过搭接件2和承接件3贴合,提高了中顶板1之间的整体性,中顶板安装完成后,中顶板的连接处受力时,中顶板不易变形,而维持中顶板的正常形状。
可选地,承接件3包括依次连接的承接板301和连接板302,连接板302和承接板301呈角度设置,中顶板1的承接板301适于与相邻中顶板1的搭接件2贴合设置。
参照图1和图2,其中,承接件3包括一体成型的承接板301和连接板302,连接板302和承接板301呈角度设置,本实施例中,连接板302与中顶板1垂直设置,且连接板302与承接板301之间呈直角设置,且承接板301伸至中顶板1之外。其中承接面303即为承接板301朝向中顶板1的下侧面。连接板302和承接板301的长度方向均与中顶板1的宽度方向一致,且连接板302和承接板301长度方向的两端面与中顶板1的宽度方向的相对两侧面分别平齐。中顶板1的承接板301的下侧面适于与相邻中顶板1的搭接件2贴合设置。
可选地,搭接件2包括搭接板201,搭接板201位于承接板301的下方,搭接板201朝向承接板301的端面适于与承接板301贴合设置。
参照图1和图2,其中,搭接板201由中顶板1的一端弯折而成型,搭接板201的垂直于中顶板1设置,且中顶板1位于中顶板1的上侧。搭接板201的长度方向与中顶板1的宽度方向一致,且搭接板201长度方向的相对两端面分别与中顶板1宽度方向的相对两侧面平齐。搭接板201相对于中顶板1的高度与连接板302相对于中顶板1的高于一致,搭接板201的上侧面即为搭接面202,搭接板201朝向承接板301的端面适于与承接板301贴合设置。
这样设置,中顶板1安装时,需要安装的中顶板1的搭接板201抵触在已安装好的中顶板1的承接板301上,此时承接面303与搭接面202贴合,而方便将需要安装的中顶板1调整至与已安装的中顶板1平齐。中顶板1安装完成后,相邻中顶板1之间均通过搭接板201与承接板301的抵接而连接,使得中顶板1之间的整体性更好,不易存在单独的中顶板1脱落的可能。调节需要安装的中顶板1的搭接板201距离已安装好的中顶板1的连接板302之间的距离,而方便使得中顶板1之间的缝隙调整至一致,提升了中顶板1安装后的美感。
可选地,中顶板1上设有减重结构,减重结构用于减轻中顶板1的重量。
参照图3,其中,中顶板1上设有减重结构,减重结构包括减重小孔101、减重槽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本实施例中,减重结构形成矩形区域。在其他实施例中,减重结构也可形成三角形区域或圆形区域。减重结构以减轻中顶板1的重量。
这样设置,在中顶板1上设有的减重结构,一方面使得中顶板1的造型独特,提升了中顶板1的美观性;另一方面,减重结构减轻了中顶板1的重量,方便了中顶板1的安装,且中顶板1不易由于自身重量而脱离车顶,提高了中顶板1的安装稳定性。
可选地,减重结构包括减重小孔101,多个减重小孔101呈阵列分布。
参照图3,其中,减重结构包括减重小孔101,减重小孔101为圆形孔、方形孔、三角形孔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实施例中优选为减重小孔101为圆形孔,且多个减重小孔101呈矩阵分布。
这样设置,减重小孔101的设置,减重小孔101减少了制作中顶板1所需的材料,以此减轻了中顶板1自身重量。矩阵分布的减重小孔101,分布规则,具有美感。
可选地,还包括侧顶板4,侧顶板4位于中顶板1的相对两侧。
参照图3,其中,该顶板结构还包括侧顶板4,中顶板1的相对两侧均设有侧顶板4,侧顶板4用于遮挡而装饰车顶。侧顶板4的长度方向与中顶板1的长度方向一致,且侧顶板4安装至车顶后,侧顶板4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面分别与中顶板1长度方向的两侧面平齐,中顶板1和侧顶板4安装完成后,中顶板1和侧顶板4之间的缝隙均匀。
这样设置,侧顶板4和中顶板1一并将车顶进行遮挡,侧顶板4的设置,可缩短中顶板1的宽度大小,减小了中顶板1的尺寸大小,而方便中顶板1的安装,方便了对车顶的遮挡与美化。
可选地,侧顶板4上设有通风结构,通风结构用于供气体穿过侧顶板4。
参照图3,其中,侧顶板4上设有通风结构,通风结构包括通风孔、通风槽401中的一种或多种。通风结构连通侧顶板4的上下两侧,方便气体经过通风结构而流动至侧顶板4下方,而便于给车厢内换气,提升了车厢内的舒适度。
可选地,通风结构包括通风槽401,多个通风槽401间隔设置。
参照图3,其中,通风结构包括通风槽401,通风槽401呈长条状设置。本实施例中,通风槽401的长度方向与侧顶板4的长度方向一致。通风槽401设有多条,多条通风槽401之前均匀间隔分布。
这样设置,通风槽401的设置,方便了气体从侧顶板4的上侧流动至侧顶板4的下侧,因此方便给车厢内供给新鲜气体。同时,通风槽401减轻了侧顶板4的重量,节约了制造侧顶板4的材料,方便了侧顶板4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悬挂式轨道列车,包括如上述所描述的顶板结构。
虽然本实用新型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顶板结构,用于设置于悬挂式轨道列车的车顶,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中顶板(1),所述中顶板(1)的一端相对于所述中顶板(1)的长度方向倾斜设置有搭接件(2),所述中顶板(1)另一端相对于所述中顶板(1)的长度方向倾斜设置有承接件(3),相邻所述中顶板(1)的所述搭接件(2)和所述承接件(3)贴合设置,以使多个所述中顶板(1)的底端面平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板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中顶板(1)的所述搭接件(2)和所述承接件(3)适于沿第一方向抵触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中顶板(1)的长度方向相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件(3)包括依次连接的承接板(301)和连接板(302),所述连接板(302)和所述承接板(301)呈角度设置,所述中顶板(1)的所述承接板(301)适于与相邻所述中顶板(1)的所述搭接件(2)贴合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件(2)包括搭接板(201),所述搭接板(201)位于所述承接板(301)的下方,所述搭接板(201)朝向所述承接板(301)的端面适于与所述承接板(301)贴合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顶板(1)上设有减重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顶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重结构包括减重小孔(101),多个所述减重小孔(101)呈阵列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侧顶板(4),所述侧顶板(4)位于所述中顶板(1)的相对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顶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顶板(4)上设有通风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顶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结构包括通风槽(401),多个所述通风槽(401)间隔设置。
10.一种悬挂式轨道列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顶板结构。
CN202120858977.2U 2021-04-25 2021-04-25 一种顶板结构及悬挂式轨道列车 Active CN2153225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58977.2U CN215322554U (zh) 2021-04-25 2021-04-25 一种顶板结构及悬挂式轨道列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58977.2U CN215322554U (zh) 2021-04-25 2021-04-25 一种顶板结构及悬挂式轨道列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22554U true CN215322554U (zh) 2021-12-28

Family

ID=79595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58977.2U Active CN215322554U (zh) 2021-04-25 2021-04-25 一种顶板结构及悬挂式轨道列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225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37475B (zh) 一种建筑结构纸面石膏板吊顶施工方法
CN102587229A (zh) 一种轨排接头及制造安装方法
CN215322554U (zh) 一种顶板结构及悬挂式轨道列车
CN107499323A (zh) 一种轨道车辆及其车体
CN218373408U (zh) 一种用于填筑站台的全预制装配式站台墙
CN210789673U (zh) 一种激光焊接房墙板型材
CN105507554A (zh) 一种架空地板的连接结构及架空地板
CN107882292A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砂塑地板
CN209924421U (zh) 一种后移式悬臂模板
CN210105052U (zh) 一种隔音降噪的单元幕墙
JP6348389B2 (ja) 支持装置、太陽光パネル設置装置及び搬送装置
CN215322562U (zh) 一种底封板安装结构、车体结构及悬挂式车辆
CN215322556U (zh) 一种中顶板结构及悬挂式轨道列车
CN214461521U (zh) 一种室内轻钢龙骨隔墙
CN206031591U (zh) 座椅安装组件及其应用的电动三轮车
CN220924312U (zh) 一种轻型载货车底板结构及汽车
CN212210381U (zh) 一种电缆桥架
CN215990152U (zh) 一种专用于隧道的电缆支架
CN215245135U (zh) 一种表面耐磨的汽车用木地板
CN216467811U (zh) 一种悬挂式空轨的上边梁及悬挂式空轨列车
CN220434220U (zh) 一种梁侧模板与板底龙骨的连接结构
CN211447294U (zh) 一种新型挡水板
CN218597585U (zh) 一种装配式石材干挂系统
CN215322549U (zh) 一种地板安装机构、车体结构及悬挂式车辆
CN216076085U (zh) 一种装配式墙面调平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