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11518U - 溶气罐和热水器 - Google Patents

溶气罐和热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11518U
CN215311518U CN202120352890.8U CN202120352890U CN215311518U CN 215311518 U CN215311518 U CN 215311518U CN 202120352890 U CN202120352890 U CN 202120352890U CN 215311518 U CN215311518 U CN 2153115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air
inlet pipe
dissolved air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5289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新宇
吴金水
王明
李铁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Wuhu Midea Kitchen and Bath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Wuhu Midea Kitchen and Bath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Wuhu Midea Kitchen and Bath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35289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115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115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115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溶气罐和热水器,其中,溶气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包括具有溶气腔的罐体壁,所述罐体壁上设有进水孔和出水孔;进水管,设于所述进水孔,并至少部分伸入所述溶气腔内;出水管,设于所述出水孔;以及进气管,一端连通气源,另一端连通所述溶气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旨在优化溶气罐的结构,以实现溶气罐的紧凑安装,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溶气罐和热水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溶气罐和热水器。
背景技术
微气泡水指的是水中的气泡以微米级和纳米级的单位混合存在,我们平常可以用肉眼观察到的基本都是直径大于50微米的气泡,而单个的微气泡由于尺寸太小是很难被直接看到的,只有在水中大量存在微气泡的情况下,由于光的折射作用,可以观察到的水溶液呈乳白色,俗称牛奶水。微气泡水有很强的除污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具备微气泡洗浴功能的热水器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然而,在现有的具备微气泡洗浴功能的热水器中,由于增加了溶气罐的结构使热水器的管路增多,无形中增大了热水器的安装空间,导致用户在浴室的可活动空间减小,给用户带来很大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溶气罐,旨在优化溶气罐的结构,以实现溶气罐的紧凑安装,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溶气罐,包括:
罐体,所述罐体包括具有溶气腔的罐体壁,所述罐体壁上设有进水孔和出水孔;
进水管,设于所述进水孔,并至少部分伸入所述溶气腔内;
出水管,设于所述出水孔;以及
进气管,一端连通气源,另一端连通所述溶气腔。
可选地,所述罐体壁上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管设于所述进气孔,并至少部分伸入所述溶气腔内,且所述进气管的出口靠近所述进水管的出口设置。
可选地,所述进水管伸入所述溶气腔内的部分具有折弯结构,以将进水水流导向所述溶气腔内的预设位置。
可选地,所述进气管伸入所述溶气腔内的部分具有折弯结构,以将气流导向所述溶气腔内的预设位置。
可选地,所述进水孔、所述出水孔和所述进气孔设于所述罐体的同一侧或者同一端。
可选地,所述进气管连接于所述进水管位于所述罐体外的部分。
可选地,所述进水管的出口朝向并靠近所述罐体壁的顶部设置。
可选地,所述罐体还包括设于所述溶气腔顶部的挡板,所述进水管的出口朝向并靠近所述挡板设置。
可选地,所述出水管至少部分伸入所述溶气腔内,且所述出水管的进口靠近所述溶气腔的底部设置。
可选地,所述进气管位于所述罐体外的部分设有单向阀,以使所述气源向所述溶气腔单向导通。
可选地,所述进水管位于所述罐体外的部分设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用于导通或阻断所述进水管的进水流路。
可选地,所述溶气腔内还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位于所述进水管的出口与所述出水管的进口之间,用于拦截流向所述出水管的进口的大气泡。
可选地,所述隔板包括自所述溶气腔的顶部向下延伸的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靠近所述进水管的出口设置。
可选地,所述隔板包括靠近所述出水管的进口设置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为环板结构,且所述第二隔板套设于所述出水管外。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热水器,包括前述的溶气罐。
可选地,所述热水器还包括:
冷水进水管、热水出水管;
内胆,通过所述冷水进水管连接于水源;
混水阀,连通于所述进水管,并通过所述冷水进水管连接于水源及通过所述热水出水管连接于所述内胆;以及
气泡发生器,连通于所述出水管;
所述混水阀用于将所述热水出水管中的热水与所述冷水进水管中的冷水混合形成温水,温水经所述进水管流入所述溶气腔后与空气混合,以使所述出水管输出溶气水,而使所述气泡发生器利用溶气水制成微气泡水。
可选地,所述混水阀为恒温混水阀,所述恒温混水阀包括阀芯以及与所述阀芯传动连接的电机,所述电机能驱动所述阀芯,以控制所述热水出水管输入所述恒温混水阀中的热水量、及所述冷水进水管输入所述恒温混水阀中的冷水量,从而使所述进水管中的水温维持在恒定温度。
可选地,所述气泡发生器为气泡发生龙头和/或气泡发生花洒。
可选地,所述热水器还包括防电墙罩,所述内胆收容于所述防电墙罩内,所述溶气罐横向设置,并收容于所述防电墙罩内。
可选地,所述溶气罐竖向设置,至少部分溶气罐收容于防电墙罩内。
本实用新型中,普通水通过进水管进入溶气腔内,与溶气腔内的空气充分混合,以形成溶气水,溶气水经过出水管排出溶气腔,以流到后端的其他装置,最终可在用水端产生微气泡水。而在本实用新型中,溶气罐的进水管具有深入溶气腔内的部分,进水孔与出水孔的设置位置不再局限,即使进水孔低于出水孔设置,也可通过调整进水管深入溶气腔的长度,使进水管的出口高于出水管的进口。如此,可将进水孔与出水孔靠近设置,以使进水管和出水管能够集中排布,与进水管和出水管相接的外部管路也能够集中排布,从而使该溶气罐能够紧凑安装,避免过度侵占用户的活动空间,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溶气罐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溶气罐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热水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溶气罐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溶气罐另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溶气罐另一实施例的另一剖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热水器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溶气罐 20 混水阀
30 冷水进水管 40 热水出水管
50 单向阀 60 电磁阀
70 内胆 100 罐体壁
200 溶气腔 300 进水管
400 出水管 500 挡板
510 加强筋 610 第一隔板
611 透气孔 620 第二隔板
700 进气管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溶气罐10。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该溶气罐10,包括:
罐体,所述罐体包括具有溶气腔200的罐体壁100,所述罐体壁100上设有进水孔和出水孔;
进水管300,设于所述进水孔,并至少部分伸入所述溶气腔200内;
出水管400,设于所述出水孔;以及
进气管700,一端连通气源,另一端连通所述溶气腔200。
本实用新型中,外部管路中的普通水通过进水管300进入溶气腔200内,与溶气腔200内的空气充分混合,以形成溶气水,溶气水经过出水管400排出溶气腔200,以通过外部管路流到后端的其他装置,最终可在用水端产生微气泡水。另外,进气管700连通气源与溶气腔200,以使气源能够溶气腔200内输送空气,确保溶气腔200内气体充足,从而保证溶气水中的空气浓度。
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溶气罐10中,进水管300的出口应高于出水管400的进口设置。原因在于,溶气腔200内的溶气水的液位高度不低于出水管400的进口时,溶气水才能经由出水管400排出溶气罐10,若进水管300的出口低于出水管400的进口,在溶气水的液位需要到达出水管400的进口之前,进水管300的出口就会被溶气腔200内的液位淹没,由进水管300输入溶气罐10的普通水将无法与溶气腔200内的空气充分混合,而是直接通入到溶气水中,致使溶气水中的空气浓度锐减,将大大影响用水端输出的微气泡水的微气泡效果。
现有技术中,溶气罐不设进水管与出水管,外部的管路直接通过进水孔向溶气罐内进水,溶气罐直接通过出水孔向外部管路出水,为避免上述情况,出水孔需低于进气孔设置,现有的溶气罐往往将出水孔设于罐体的底部,进水孔设于罐体的顶部。总括而言,在现有的溶气罐中,进水孔与出水孔的设置很受限,由此导致溶气罐外部的管路排布过于分散。
而在本实用新型中,溶气罐10的进水管300具有深入溶气腔200内的部分,进水孔与出水孔的设置位置不再局限,即使进水孔低于出水孔设置,也可通过调整进水管300深入溶气腔200的长度,使进水管300的出口高于出水管400的进口。如此,可将进水孔与出水孔靠近设置,以使进水管300和出水管400能够集中排布,与进水管300和出水管400相接的外部管路也能够集中排布,从而使该溶气罐10能够紧凑安装,避免过度侵占用户的活动空间,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罐体壁100上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管700设于所述进气孔,并至少部分伸入所述溶气腔200内,且所述进气管700的出口靠近所述进水管300的出口设置。可以理解,由进气管700补入溶气腔200的空气最初集中在进气管700的出口附近,而后需要一定时间在溶气罐10内扩散。本实施例中,进气管700的出口靠近进水管300的出口设置,以使进水管300输入的普通水能够直接到达空气浓度较高的区域,有利于其与空气进行充分混合,从而提升溶气水内的空气浓度。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进水管300伸入所述溶气腔200内的部分具有折弯结构,以将进水水流导向所述溶气腔200内的预设位置。如此,能够更加灵活地调整这部分进水管的走向,以使其出口能够能够设置于合适的位置,从而能够将进水水流导向所述溶气腔200内的预设位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这部分进水管也可以是直管结构,以避免水流在弯管处产生局部损失。
不失一般性,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进水管300的出口朝向并靠近罐体壁100设置,可以理解,进水管300的出口输出的水流具备一定的流速,因此,当水流到达其朝向的罐体壁100上时,水流将四散喷射,相当于增加了水流与溶气腔200内空气的接触面积,以使水流能充分混合溶气腔200内的空气,从而提升出水管400输出的溶气水中的空气浓度。而溶气水中的空气浓度越高,用水端输出的微气泡水的气泡效果越好。
特别地,进水管300的出口与朝向的所述罐体壁100之间的距离为1mm-10mm。一方面,进水管300的出口与朝向的罐体壁100之间的距离越近,从进水管300的出口喷射的水流在达到罐体壁100后将更分散地射向四周,更有利于空气溶解于水;另一方面,进水管300的出口与朝向的罐体壁100之间的距离越近,出射水流受到的阻力越大,对进水管300的出口的进水流量的影响越大。本实施例中,进水管300的出口与朝向的罐体壁100之间的距离为1mm-10mm,既能使水流有很好的发散效果,又不至于对进水管300的出口的进水流量产生过大影响。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进气管700伸入所述溶气腔200内的部分具有折弯结构,以将气流导向所述溶气腔200内的预设位置。如此,能灵活调整这部分进气管的走向,以确保进气管700的出口能靠近进水管300的出口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这部分进气管也可为直管结构,以避免气流在弯管处产生局部损失,另外通过调整进气孔的位置,以使进气管700的出口能靠近进水管300的出口设置。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水孔、所述出水孔和所述进气孔设于所述罐体的同一侧。也即,如图1和图4所示,进水管300、出水管400及进气管700与罐体壁100外侧连接的位置在同一侧,如此,溶气罐10外的进水管300、出水管400、进气管700能够更集中地排布,溶气罐10外部的管路排布将更加合理,从而使该溶气罐10能够更加紧凑地与热水器的其他结构相配合。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进水管300的出口朝向并靠近所述罐体壁100的顶部设置。也即,溶气腔200内部的进水管300弯折向上,以使进水管300的出口设于所述溶气腔200的顶部,而使进水管300的出射水流能喷射在罐体壁100的顶部。一方面,出射水流的初速度的方向背离重力加速度的方向,另一方面,出射水流自溶气腔200的顶部开始下落,如此,可在最大程度增加出射水流在溶气腔200内与空气进行混合的路程与时间,从而有效提升溶气水中的空气浓度,溶气罐10因而能持续不断地供给空气浓度高的溶气水。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溶气腔200的顶部设有挡板500,进水管300的出口朝向并靠近所述挡板500设置。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出水管400至少部分伸入所述溶气腔200内,且所述出水管400的进口靠近所述溶气腔200的底部设置。如此,出水孔可不必靠近罐体的底部设置,通过延伸其伸入溶气腔200内的部分,能确保出水管400的进口低于进水管300的出口。本实施例中,不失一般性,出水孔设于溶气罐10的中部位置,进水孔及进气孔与出水孔设于罐体的同一侧,以避免底部开孔,从而确保罐体壁100底部的密封性,避免溶气罐10底部漏水。而出水管400的进口应尽量靠近溶气腔200底部设置,以使低液位的溶气水仍能通过出水口排出溶气罐10,但是,出水管400的进口也不可过分靠近罐体壁100,以避免溶气水在向出水管400的进口汇聚的过程中受到罐体壁100的阻碍。特别地,本实施例中,出水管400的进口与罐体壁100之间的距离为1mm-10mm,以使溶气水能顺畅地通过出水管400排出溶气腔200。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出水孔也可以设于底部的罐体壁,再另行做好密封,以避免溶气罐的底部漏水即可。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进气管700位于所述罐体外的部分设有单向阀50,以使所述气源向所述溶气腔200单向导通,也即空气只能从气源流向溶气罐10,如此,可避免溶气罐10内的气体通过进气管700倒流回气源,保障了气源的补气效果,从而保证溶气罐10内空气充足。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进水管300位于所述罐体外的部分设有电磁阀60,所述电磁阀60用于导通或阻断所述进水管300的进水流路。为避免气源的补气过程与温水的进水过程发生干扰,当气源开始向溶气罐10内补气时,使电磁阀60动作,以阻断所述进水管300的进水流路,停止向溶气罐10内进水;当气源停止向溶气罐10内补气时,再使电磁阀60动作,以导通所述进水管300的进水流路,恢复向溶气罐10内进水。可以理解,因进水时的动压过大,气源无法向溶气罐10内补气,而当气源空转不补气时,不仅会噪音过大,而且还将造成能源的浪费,因此,补气过程与进水过程分开进行,可使溶气罐10的补气过程不至于被进水过程干扰,还可降低气源噪音的干扰以及减少能源的浪费。另外,因只有在用户使用微气泡水时,电磁阀60需在进水管300向溶气腔200内进水时开启,故可将电磁阀60设置为常闭式电磁阀60,以减小电磁阀60消耗的电量,从而起到节约能源的作用。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溶气腔200内还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位于所述进水管300的出口与所述出水管400的进口之间,用于拦截流向所述出水管400的进口的大气泡,以避免自所述出水管400流出的溶气水中混有大气泡。可以理解,具备一定动能的水冲到罐内的液位界面时,会产生大量的大气泡,这部分大气泡并不是微纳米气泡,且大气泡中的空气没有溶解于水中,若出水管400输出的溶气水中含有大量大气泡,不仅会过度消耗溶气罐10内的空气,而且当大气泡中的空气在后端被释放出来时,用户在用水端会听到刺耳的大气泡破裂声,极大地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本实施例中,隔板能起到拦截大气泡的作用,不但减少了溶气罐10内空气的消耗量,也提升了用户在用水端的用水体验。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隔板包括自所述溶气腔200的顶部向下延伸的第一隔板610,所述第一隔板610靠近所述进水管300的出口设置。为方便描述,称更靠近出水管400的一侧为左侧,更靠近进水管300的一侧为右侧。由于第一隔板610的阻拦,散射的水流只能在溶气腔200的右下角落入积水中,因此大气泡也只能在该处产生,而又因为水流源源不断地落于此处,产生的大气泡基本能被水流冲破,即使残留少部分的大气泡,在其流向位于溶气腔200左下角的出水管400的进口的过程中,因距离较远,大气泡来不及到达即会上升并破裂,从而使输出的溶气水中不会有大气泡的存在。
可选地,所述隔板还包括设于所述出水管400附近的第二隔板,用于拦截出水口附近的大气泡,避免大气泡通过出水口流出溶气罐10。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隔板610上端设有透气孔611。可以理解,第一隔板610在起到拦截大气泡的作用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自身左右两侧的溶气腔200的空气流通,第一隔板610上设置的透气孔611可使其左右两侧的空气流通。具体地,当进气管700向第一隔板610右侧溶气腔200内补充空气时,右侧的空气能够通过透气孔611补充到左侧,以使气源能向溶气腔200内补入更多的空气;而当进水管300进入的水流不断地溶解第一隔板610右侧溶气腔200内的空气时,第一隔板610左侧的空气能通过透气孔611补充到右侧,从而保证有充足的空气以供进水口的水流溶解。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7所示,所述进气管700连接于所述进水管300位于所述罐体外的部分。本实施中,罐体壁100上不设进气孔,进气管700连接于进水管300上,共有进水管300的部分管路进行补气。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溶气罐10的补气过程与进水过程分开进行,因此,即使进水过程与进气过程涉及到公共的管道,也不会对两个过程产生影响。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电磁阀60应设置于进气管700与进水管300的连接处远离罐体的一侧,以确保在电磁阀60阻断进水管300的进水流路时,进气管700还能通过共用进水管300的部分进行补气。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罐体还包括设于所述溶气腔200顶部的挡板500,所述进水管300的出口朝向并靠近所述挡板500设置。同样地,当水流到达朝向的挡板500上时,水流亦将四散喷射,水流与溶气腔200内空气的接触面积得以增加,水流能够充分混合溶气腔200内的空气,从而提升溶气罐10输出的溶气水中的空气浓度。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挡板500设于所述溶气腔200的顶部,所述进水管300的出口朝向并靠近所述挡板500设置,以使水流到达设于溶气腔200顶部的挡板500上时,水流亦将在溶气腔200的顶部四散喷射,如此,同样可使四散的水流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能与空气充分混合,从而能使溶气罐10从出水口向下游端持续不断地供给空气浓度高的溶气水。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溶气罐10内不设挡板500,进水管300朝罐体壁100的顶壁喷射水流,同样可使水流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进行空气的溶解。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挡板500竖直设于所述溶气腔200的顶部,如图所示,进水管300穿过溶气罐10上部的侧壁达到溶气腔200的顶部,以使进水管300的出口能朝向溶气腔200顶部的挡板500喷射水流,如此,进水管300不用弯折,可避免水流在弯管处产生局部损失,进水管300的出口的出射水流的流速能够进一步增大,因此,当其到达挡板500时,能产生更发散的散射水流,可使水流与溶气腔200内的空气进一步混合充分。当然,在竖置溶气罐10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挡板500横向设置在溶气腔200的顶部,进水管300穿过溶气罐10的顶壁,以使进水管300的出口朝向挡板500设置,如此,进水管300不必额外设置弯管结构,进水管300的出口出射的水流也不会产生流速损失。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挡板500表面设有加强筋510,以加强挡板500的结构强度。可以理解,因从进水管300的出口出射的水流具有一定流速,当其喷射到挡板500时,会对挡板500产生一定的冲击力,挡板500表面的加强筋510可增强挡板500的结构强度,从而提升挡板500对水流冲击的承受能力,避免挡板500在水流的冲击作用下产生破损。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管300的出口与朝向的所述挡板500之间的距离为1mm-10mm,如此,既能使水流有很好的发散效果,又不至于对进水管300的出口的进水流量产生过大影响。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隔板包括靠近所述出水管400的进口设置的第二隔板620,所述第二隔板620为环板结构,且所述第二隔板620套设于所述出水管400外。第二隔板620可使碰撞于其上的大气泡破裂,使其中的空气溢出,溢出的空气一部分可溶解于水中,一部分上升补充至溶气腔200内的空气中,以避免溶气腔200中空气的不必要消耗,同时还可避免大气泡在用水端破裂并发出刺耳的破裂声,而影响用户的用水体验。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热水器。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该热水器包括前述的溶气罐10,该溶气罐1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热水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热水器还包括:
冷水进水管30、热水出水管40;
内胆70,通过所述冷水进水管30连接于水源;
混水阀20,通过所述冷水进水管30连接于水源,并通过所述热水出水管40连接于所述内胆70;以及
气泡发生器,通过所述出水管400连接于所述罐体;
所述混水阀20用于将所述热水出水管40中的热水与所述冷水进水管30中的冷水混合形成温水,温水经所述进水管300流入所述溶气腔200后与空气混合,以使所述出水管400输出溶气水,而使所述气泡发生器利用溶气水制成微气泡水。
不失一般性,本实施例中,热水器为电热水器,冷水进水管30具有连接于水源的进水端,冷水进水管30的一出水端连接于内胆70,以向内胆70提供冷水,除此之外,冷水进水管30还具有连接于混水阀20的另一出水端;
热水出水管40连接于内胆70与混水阀20之间,以将内胆70加热产生的热水输出至混水阀20;
混水阀20还连通于溶气罐10的进水管300,混水阀20通过冷水进水管30与热水出水管40进水,向进水管300出水,混水阀20的作用在于,将热水出水管40中的热水与冷水进水管30中的冷水混合,也即混合热水器内胆70产生的热水与来自水源的冷水,以获得温水并使温水流入溶气腔200;
因溶气腔200内充盈着空气,故温水进入溶气腔200中,能使一定量的空气溶解其中而形成溶气水,从而使出水管400能够输出溶气水;
在溶气罐10与用户的用水端之间,还设有气泡发生器,气泡发生器用于将溶气水中溶解的空气释放出来,以形成微气泡水,并使该微气泡水通过用户的用水端输出以供用户洗浴。
现有技术中,在具备微气泡洗浴功能的热水器中,溶气过程先于混水过程,也即其将溶解有空气的热水通入混水阀20,再通过混水阀20输出溶解有空气的温水。然而,空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是随温度的上升而降低的,热水对空气的溶解效果不佳;再者,在热水与冷水的混合过程后,获得的温水中的空气溶解度将进一步下降。因此,在这类热水器中,最终的温水中的空气含量极少,也就导致最后用水端输出的微气泡水的微气泡效果不明显。
本实用新型中,热水器的混水过程先于溶气过程,首先,混水阀20将热水器内胆70产生的热水与来自水源的冷水混合,输出温水;之后,进入溶气腔200中,溶气腔200内的空气得以溶解于温水中,以获得溶气水。因空气在温水中的溶解度高于其在热水中的溶解度,且出水管400直接连通于气泡发生器,溶气水在形成微气泡水前,其空气溶解度不会发生变化,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热水器中,溶气水的空气浓度更高,获得的微气泡水的微气泡效果更明显。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热水器还可以是燃气热水器,该燃气热水器上连接有冷水进水管30与热水出水管40,冷水从冷水进水管30流入燃气热水器,燃气热水器可将冷水加热,以使热水出水管40中向混水阀20输出热水。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混水阀20为恒温混水阀20,所述恒温混水阀20包括阀芯以及与所述阀芯传动连接的电机,所述电机能驱动所述阀芯,以控制所述热水出水管40输入所述恒温混水阀20中的热水量、及所述冷水进水管30输入所述恒温混水阀20中的冷水量,从而使所述进水管300中的水温维持在恒定温度。如此,用户只需设定好温度,恒温混水阀20即可持续且恒定地输出该温度的温水,避免了手动调节水温的繁琐,同时,恒温混水阀20能保证通入溶气罐10内的温水的温度恒定,在空气充足的前提下,温水对空气的溶解度也将恒定,因此,溶气罐10输出的溶气水中的空气浓度能够维持在一定范围内,以保证用水端持续输出微气泡效果基本一致的微气泡水,从而进一步提升用户的洗浴体验。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气泡发生器包括文丘里管。文丘里管可以较为简单地将水流中溶解的空气析出,并且制成微气泡,如此,不必设计多余的水泵、加热装置或者控制阀门等等,极大地简化了气泡发生器的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且文丘里管对进水方式没有额外要求,能够较为容易地产生大量微气泡。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气泡发生器可以是气泡发生龙头,也可以是气泡发生花洒,以使用户能够在不同的用水端实用微气泡水;如此,用户除了可利用气泡发生龙头输出的微气泡水洗手,还可使用气泡发生花洒输出的微气泡水进行洗浴。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水器还包括防电墙罩(未图示),所述内胆70收容于所述防电墙罩内,所述溶气罐10横向设置,并收容于所述防电墙罩内。如此,可使该热水器的外观更简洁,也能使溶气罐10受到防电墙罩的保护。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所述溶气罐10竖向设置,至少部分溶气罐10收容于防电墙罩内,以使该热水器的外观简洁,且这部分的溶气罐也能受到防电墙罩的保护。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至少所述溶气罐10显露于防电墙罩外的部分为透明材质,以使溶气罐10内的溶气过程可视化,由此,用户可以清楚地看到溶气水经由出水管400输出的过程,当用水端的微气泡水的微气泡效果不明显或用水端的大气泡炸裂声过于刺耳时,可以通过观察容器罐内的空气溶解情况来初步判断问题所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溶气罐,其特征在于,包括:
罐体,所述罐体包括具有溶气腔的罐体壁,所述罐体壁上设有进水孔和出水孔;
进水管,设于所述进水孔,并至少部分伸入所述溶气腔内;
出水管,设于所述出水孔;以及
进气管,一端连通气源,另一端连通所述溶气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气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壁上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管设于所述进气孔,并至少部分伸入所述溶气腔内,且所述进气管的出口靠近所述进水管的出口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溶气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伸入所述溶气腔内的部分具有折弯结构,以将进水水流导向所述溶气腔内的预设位置;和/或
所述进气管伸入所述溶气腔内的部分具有折弯结构,以将气流导向所述溶气腔内的预设位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溶气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孔、所述出水孔和所述进气孔设于所述罐体的同一侧或者同一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气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连接于所述进水管位于所述罐体外的部分。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气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的出口朝向并靠近所述罐体壁的顶部设置;
或,所述罐体还包括设于所述溶气腔顶部的挡板,所述进水管的出口朝向并靠近所述挡板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气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至少部分伸入所述溶气腔内,且所述出水管的进口靠近所述溶气腔的底部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气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位于所述罐体外的部分设有单向阀,以使所述气源向所述溶气腔单向导通;
和/或,所述进水管位于所述罐体外的部分设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用于导通或阻断所述进水管的进水流路。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溶气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气腔内还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位于所述进水管的出口与所述出水管的进口之间,用于拦截流向所述出水管的进口的大气泡。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溶气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包括自所述溶气腔的顶部向下延伸的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靠近所述进水管的出口设置;
和/或,所述隔板包括靠近所述出水管的进口设置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为环板结构,且所述第二隔板套设于所述出水管外。
11.一种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溶气罐。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器还包括:
冷水进水管、热水出水管;
内胆,通过所述冷水进水管连接于水源;
混水阀,连通于所述进水管,并通过所述冷水进水管连接于水源及通过所述热水出水管连接于所述内胆;以及
气泡发生器,连通于所述出水管;
所述混水阀用于将所述热水出水管中的热水与所述冷水进水管中的冷水混合形成温水,温水经所述进水管流入所述溶气腔后与空气混合,以使所述出水管输出溶气水,而使所述气泡发生器利用溶气水制成微气泡水。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水阀为恒温混水阀,所述恒温混水阀包括阀芯以及与所述阀芯传动连接的电机,所述电机能驱动所述阀芯,以控制所述热水出水管输入所述恒温混水阀中的热水量、及所述冷水进水管输入所述恒温混水阀中的冷水量,从而使所述进水管中的水温维持在恒定温度。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泡发生器为气泡发生龙头和/或气泡发生花洒。
15.如权利要求12至14任一项所述的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器还包括防电墙罩,所述内胆收容于所述防电墙罩内,所述溶气罐横向设置,并收容于所述防电墙罩内;
或,所述溶气罐竖向设置,至少部分溶气罐收容于防电墙罩内。
CN202120352890.8U 2021-02-05 2021-02-05 溶气罐和热水器 Active CN2153115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52890.8U CN215311518U (zh) 2021-02-05 2021-02-05 溶气罐和热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52890.8U CN215311518U (zh) 2021-02-05 2021-02-05 溶气罐和热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11518U true CN215311518U (zh) 2021-12-28

Family

ID=79581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52890.8U Active CN215311518U (zh) 2021-02-05 2021-02-05 溶气罐和热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115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354337B1 (en) Sanitary washing apparatus
JP4891127B2 (ja) マイクロバブル・炭酸泉発生装置
CN113041866B (zh) 微气泡发生装置和热水器
JP2007289903A (ja) マイクロバブル発生装置及び風呂システム
CN112923569A (zh) 热水器的控制方法、热水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5692258B2 (ja) 微細気泡発生装置および風呂給湯装置
CN112915826A (zh) 溶气罐和热水器
CN215311518U (zh) 溶气罐和热水器
KR20080092750A (ko) 욕조용 산소 마이크로버블 공급장치
WO2009128292A1 (ja) 洗浄水吐出水栓システム
JP2001347145A (ja) 微細気泡発生装置
JP2014057915A (ja) マイクロバブル発生ノズル
CN207493515U (zh) 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器
CN109667105B (zh) 微气泡产生循环系统
JP2005034624A (ja) 微細気泡風呂装置及びその気泡発生用ノズル
JP2007000546A (ja) 微細気泡発生浴槽
CN220978240U (zh) 一种泡沫液混合装置
JP3226477U (ja) マイクロバブル水生成システム
CN217614055U (zh) 一种混气罐及热水器
KR20170003421U (ko) 월풀욕조용 분사노즐구조
JP3226478U (ja) マイクロバブル水生成システム
CN215627008U (zh) 一种富氧微气泡发生器
CN113041924A (zh) 微气泡发生装置和热水器
CN217782263U (zh) 一种气压供液起泡装置
CN111139623A (zh) 微气泡发生器的水力空化件及衣物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