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06158U - 半自动活检针的安全锁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半自动活检针的安全锁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06158U
CN215306158U CN202121389536.9U CN202121389536U CN215306158U CN 215306158 U CN215306158 U CN 215306158U CN 202121389536 U CN202121389536 U CN 202121389536U CN 215306158 U CN215306158 U CN 2153061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protrusion
handle
biopsy needle
semi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8953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樊德金
罗森
刘国想
唐斐
管宁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yon Medical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yon Medical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yon Medical Inc filed Critical Canyon Medical Inc
Priority to CN20212138953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061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061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061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半自动活检针的安全锁定装置,所述活检针的操纵结构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的外针座以及用于对活检针进行上膛或击发的拉手,所述拉手包括依次连接在一起的手持段、过渡段和连接段,所述拉手的连接段插入壳体后与外针座连接;所述拉手的过渡段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轴线与拉手的长度方向之间具有预设角度的夹角;所述通孔内设有可沿该通孔的轴线方向往复滑动的锁定件,所述锁定件的一端向拉手的连接段方向弯折形成行程限位部,所述行程限位部伸出过渡段后向连接段延伸预设长度;所述锁定件上设有与通孔相匹配的两个弹性卡扣。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安全锁定装置安装不便、易于掉落、造成手术困扰等问题。

Description

半自动活检针的安全锁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半自动活检针的安全锁定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超声引导下穿刺组织学活检是在超声监视下应用,通过切割的方式获得器官组织靶目标组织进行病理诊断,如乳腺、甲状腺、肾、肝脏、淋巴结等,是早期诊断靶目标良恶性的最快捷、简便与安全的方法,具有损伤小、风险小、结果同样可靠等优点。穿刺组织学活检涉及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活检穿刺针。其中,半自动活检针在操作时,通过活检针的内外针进入患者的病灶位置,使用活检针进行取样,取出患者的病灶组织后进行病理分析。
常见的半自动活检针以及其操纵结构可参考名称为“一种操纵结构和活检针”、申请号为“CN 202021260773.0”的中国专利,操纵结构通常包括壳体、外针座、滑台、拉手以及弹簧,滑台设置在壳体内,且与壳体连接。通过在滑台上沿同一延伸方向设置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且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分部与外针座和拉手滑动配合,且拉手伸入壳体内的一端与外针座抵接;故当拉手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于第二滑槽滑动时,由于拉手的滑动方向与外针座的滑动方向一致,便可带动外针座相对于第二滑槽滑动沿同一方向滑动,以压缩弹簧并使得限位扣与外针座卡合(这一过程称为“上膛”),或使得限位扣与外针座脱离卡合并释放弹簧(这一过程称为“击发”)。但是,现有的半自动活检针一般都没有安全锁定装置,在使用时,通过拉动拉手上膛,然后向前推动拉手进行击发,在手术过程中可能导致活检针的误击发。
据申请人了解,市面上已经出现一种分离式的安全锁定装置,在手术取样之前,将分离式的安全锁定装置卡在击发拉手与活检针主体之间,使拉手击发的行程受到限位,进而无法击发;在需要击发的时候则将安全锁定装置抽离开来,然后进行击发;但申请人在测试和使用过程中发现,此类安全锁定装置不但安装操作不方便,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掉落,给手术过程增加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避免手术过程中活检针误击发的安全锁定装置,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不会轻易掉落从而方便手术过程中的操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半自动活检针安全锁定装置,所述活检针的操纵结构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的外针座以及用于对活检针进行上膛或击发的拉手,所述拉手包括依次连接在一起的手持段、过渡段和连接段,所述拉手的连接段插入壳体后与外针座连接;
所述拉手的过渡段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轴线与拉手的长度方向之间具有预设角度的夹角;所述通孔内设有可沿该通孔的轴线方向往复滑动的锁定件,所述锁定件的一端向拉手的连接段方向弯折形成行程限位部,所述行程限位部伸出过渡段后向连接段延伸预设长度,所述锁定件与通孔的大小相匹配;
所述锁定件上设有与通孔相匹配的两个弹性卡扣,其中,靠近行程限位部的弹性卡扣称为第一弹性卡扣,远离行程限位部的弹性卡扣称为第二弹性卡扣;所述第一弹性卡扣的头部具有朝向通孔内壁的第一突起,所述第二弹性卡扣的头部具有朝向通孔内壁的二突起,所述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之间的距离不小于通孔的长度;所述行程限位部与第一突起之间的距离不大于通孔的长度。
半自动活检针的击发是利用拉手向前推动一定的行程,活检针的内部弹簧被释放进行击发。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所述拉手具有锁定状态和非锁定状态,通过沿通孔移动锁定件,可以根据需要对锁定状态和非锁定状态进行切换。当所述行程限位部抵在拉手与壳体之间,通过行程限位部将拉手的行程进行约束,限制了拉手的行程造成无法击发,此时处于锁定状态;当所述第一突起、第二突起分别位于通孔的两侧,此时所述行程限位部不再位于拉手与壳体之间,不会对拉手的行程造成阻碍,此时处于非锁定状态。
当拉手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锁定件上的第一突起与通孔形成过盈配合,在摩擦力的作用下,锁定件不会向回滑动。当拉手处于非锁定状态时,所述第一突起、第二突起分别位于通孔的两侧,两个弹性卡扣卡住拉手,可以防止整个锁定件从拉手中掉落。
本实用新型通过锁定件来控制拉手击发活检针,在锁定状态时,通过限制拉手的行程避免了手术过程中活检针发生误击发,使手术操作更为简单方便;而在非锁定状态时,锁定件也不会轻易掉落从而方便手术过程中的操作,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安全锁定装置安装不便、易于掉落、造成手术困扰等问题。
优选的,所述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之间的距离等于通孔的长度,这样在非锁定状态时,锁定件的两个突起卡在通孔两侧,锁定件不会晃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分别位于锁定件相对的两侧,这样在非锁定状态时,保证锁定件的稳定。
优选的,所述第一突起朝向第二突起的一侧为平面,该平面与通孔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90度,所述第一突起背离第二突起的一侧为外凸的弧形;所述第二突起朝向第一突起的一侧也为平面,该平面与通孔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90度,所述第二突起背离第一突起的一侧为外凸的弧形。这样,可以防止
优选的,所述通孔的横截面为多边形、半圆形或扇形。这样可以防止锁定件在通孔内旋转,影响锁定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锁定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是锁定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是拉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处于锁定状态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1、手持段;102、过渡段;103、连接段;104、通孔;110、活检针;130、操纵结构;131、壳体;134、拉手;200、锁定件;201、行程限位部;202、第一弹性卡扣;203、第二弹性卡扣;204、第一突起;205、第二突起。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所述活检针的操纵结构130可参考名称为“一种操纵结构和活检针”、申请号为“CN 202021260773.0”的中国专利,以及图1所示,包括壳体131、位于壳体131内的外针座以及用于对活检针进行上膛或击发的拉手134。如图4所示,所述拉手134包括依次连接在一起的手持段101、过渡段102和连接段103,所述拉手134的连接段102插入壳体131后与外针座连接。
本实施例的半自动活检针安全锁定装置,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拉手134的过渡段102上设有通孔104,所述通孔104的轴线与拉手134的长度方向之间具有预设角度的夹角(夹角优选为90度,即所述通孔104的轴线与拉手134的长度相互垂直);所述通孔104内设有可沿该通孔104的轴线方向往复滑动的锁定件200,所述锁定件200的一端向拉手134的连接段方向弯折形成行程限位部201,所述行程限位部201伸出过渡段后向连接段102延伸预设长度。所述锁定件200与通孔104的大小相匹配,所述通孔104的横截面优选为多边形、半圆形或扇形,相应地,锁定件的外轮廓也为多边形、半圆形或扇形;本实施例中采用方形通孔,这样可以防止锁定件200在通孔104内旋转,影响锁定效果。
所述锁定件200上设有与通孔104相匹配的两个弹性卡扣,其中,靠近行程限位部201的弹性卡扣称为第一弹性卡扣202,远离行程限位部201的弹性卡扣称为第二弹性卡扣203;所述第一弹性卡扣202的头部具有朝向通孔104内壁的第一突起204,所述第二弹性卡扣203的头部具有朝向通孔内壁的第二突起205,所述第一突起204和第二突起205之间的距离不小于通孔104的长度。所述行程限位部201与第一突起204之间的距离不大于通孔104的长度。
如图1-3所示,半自动活检针拉手134安装在主体结构后,将锁定件200插入拉手134的通孔中,第一弹性卡扣203完全露出拉手134的通孔中为安装到位。本实施例中两个弹性卡扣的末端的截面形状均呈圆弧形,且弹性卡扣是一个片体,片体受压,易弹性变形,这样在安装时,弹性卡扣沿着圆弧形的面向内侧偏转,一直推动直至第一弹性卡扣露出,此时两个弹性卡扣不再受压,弹性恢复,两个弹性卡扣就可以卡住拉手,防止整个锁定件从拉手中掉落。
半自动活检针击发是利用拉手向前推动一定的行程,活检针的内部弹簧被释放进行击发,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锁定时,拉手的行程会被锁定件的行程限位部201阻碍,造成无法击发。本实施例在使用时,所述拉手134具有锁定状态和非锁定状态,通过沿通孔104移动锁定件200,可以根据需要对锁定状态和非锁定状态进行切换。如图5所示,当所述行程限位部201抵在拉手134与壳体131之间,通过行程限位部201对拉手34的行程进行约束,限制了拉手134的行程造成无法击发,此时处于锁定状态,所述锁定件上的第一突起204与通孔104形成过盈配合,在摩擦力的作用下,锁定件200不会向回滑动。如图1所示,当所述第一突起204、第二突起205分别位于通孔104的两侧,此时所述行程限位部201不再位于拉手134与壳体131之间,不会对拉手134的行程造成阻碍,此时处于非锁定状态,第一弹性卡扣202、第二弹性卡扣203卡住拉手134,可以防止整个锁定件200从拉手中掉落,优选的,所述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之间的距离等于通孔的长度,所述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分别位于锁定件相对的两侧,这样,锁定件200就不会在通孔内晃动。
本实施例还可以作以下改进:所述第一突起朝向第二突起的一侧为平面,该平面与通孔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90度,所述第一突起背离第二突起的一侧为外凸的弧形;所述第二突起朝向第一突起的一侧也为平面,该平面与通孔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90度,所述第二突起背离第一突起的一侧为外凸的弧形。
作为优选方案,本实施例中第一、第二弹性卡扣的主体宽度为4.2mm,拉手中的方形通孔的宽度为4.0mm,因此锁定件与拉手的配合为过盈配合;拉手的方形通孔的长度为7.5mm,第二弹性卡扣的长度为7.5mm,即工作长度为7.5mm。未锁定状态下,由于有0.2mm的过盈量,没有外力的作用,第二弹性卡扣的头端起到卡阻的作用,同时第一弹性卡扣的倒扣会卡住拉手方形通孔的另一端,因此在未锁定状态下,锁定件的位置是固定的,不会出现随意乱动的情况。当半自动活检针需要锁定时,推动锁定件移动,此时第二弹性卡扣在压力下,弹片发生变形,可以很轻松的将锁定件推入方形通孔中,由于弹性恢复力的存在,在整个7.5mm的行程中,具有一定的摩擦阻力,锁定完成时,锁定件也不会向回滑动。拉手的方形通孔的长度为7.5mm,弹性卡扣2的长度也为7.5mm,弹性卡扣2的倒扣不会超出拉手方形通孔的另一侧,如果超出,倒扣起作用,安全锁定装置将无法拉回,半自动活检针将一直处于锁定状态,无法击发。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具体技术方案,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半自动活检针的安全锁定装置,所述活检针的操纵结构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的外针座以及用于对活检针进行上膛或击发的拉手,所述拉手包括依次连接在一起的手持段、过渡段和连接段,所述拉手的连接段插入壳体后与外针座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手的过渡段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轴线与拉手的长度方向之间具有预设角度的夹角;所述通孔内设有可沿该通孔的轴线方向往复滑动的锁定件,所述锁定件的一端向拉手的连接段方向弯折形成行程限位部,所述行程限位部伸出过渡段后向连接段延伸预设长度,所述锁定件与通孔的大小相匹配;
所述锁定件上设有与通孔相匹配的两个弹性卡扣,其中,靠近行程限位部的弹性卡扣称为第一弹性卡扣,远离行程限位部的弹性卡扣称为第二弹性卡扣;所述第一弹性卡扣的头部具有朝向通孔内壁的第一突起,所述第二弹性卡扣的头部具有朝向通孔内壁的第二突起,所述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之间的距离不小于通孔的长度;所述行程限位部与第一突起之间的距离不大于通孔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自动活检针的安全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之间的距离等于通孔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自动活检针的安全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分别位于锁定件相对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3之任一项所述的半自动活检针的安全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起朝向第二突起的一侧为平面,该平面与通孔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90度,所述第一突起背离第二突起的一侧为外凸的弧形;所述第二突起朝向第一突起的一侧也为平面,该平面与通孔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90度,所述第二突起背离第一突起的一侧为外凸的弧形。
5.根据权利要求1-3之任一项所述的半自动活检针的安全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横截面为多边形。
6.根据权利要求1-3之任一项所述的半自动活检针的安全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或扇形。
CN202121389536.9U 2021-06-22 2021-06-22 半自动活检针的安全锁定装置 Active CN2153061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89536.9U CN215306158U (zh) 2021-06-22 2021-06-22 半自动活检针的安全锁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89536.9U CN215306158U (zh) 2021-06-22 2021-06-22 半自动活检针的安全锁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06158U true CN215306158U (zh) 2021-12-28

Family

ID=79560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89536.9U Active CN215306158U (zh) 2021-06-22 2021-06-22 半自动活检针的安全锁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061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651110B1 (en)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blood sampling devices
KR200315777Y1 (ko) 일회용 사혈침기구
JP4182431B2 (ja) 穿刺装置
US8568434B2 (en) Lancing device
JP4080886B2 (ja) スキンプリッカに関する改良
US20050085840A1 (en) Lancet assembly
JP2001087251A (ja) ランサー
CN215306158U (zh) 半自动活检针的安全锁定装置
CN112716558A (zh) 夹仓装置及外科手术器械
CN113303839A (zh) 半自动活检针的安全锁定装置
CN215129368U (zh) 吻合器及击发机构
US7765932B2 (en) Shock tube initiator
CN107320161B (zh) 自回缩穿刺芯
KR102493277B1 (ko) 일회용 절단 생검기구
KR20050107509A (ko) 개선된 스킨 프리커
US20190282147A1 (en) Blood Collection Tube Holder with Single Needle
CN115211905A (zh) 一种活检针
JP3184112B2 (ja) 回転可能な耳刺し通しカートリッジ組立体
CN113598766B (zh) 采血笔
CN115998379A (zh) 一种活检穿刺装置
MXPA97001104A (en) Assembly of ear drill cartridge, girato
CN114533145B (zh) 一种活检枪
JP2009011704A (ja) ランセット
EP3852630B1 (en) Improved activation and retraction mechanism for lancing devices
CN218899569U (zh) 施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