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99403U - 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和新能源汽车 - Google Patents

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和新能源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99403U
CN215299403U CN202120851634.3U CN202120851634U CN215299403U CN 215299403 U CN215299403 U CN 215299403U CN 202120851634 U CN202120851634 U CN 202120851634U CN 215299403 U CN215299403 U CN 2152994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y
bottom plate
new energy
heat dissipation
energy automob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5163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飞
王建成
李有祥
吕恒林
仇世伟
张文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zhou Hongfu Aluminium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gzhou Hongfu Aluminium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zhou Hongfu Aluminium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gzhou Hongfu Aluminium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85163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994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994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994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和新能源汽车,该电池托盘包括托盘本体,托盘本体包括托盘底板、形成于托盘底板上的用于容置电池的凹槽以及位于托盘底板的底部的散热片,托盘底板的内部形成有多个缓冲腔,多个缓冲腔由冷却管贯穿,冷却管紧贴缓冲腔顶部设置,冷却管呈环形,从托盘底板的一端伸入多个缓冲腔中,并从另一端延伸至托盘底板的底部然后折回伸入端一侧,散热片沿汽车的行驶方向设置,冷却管平行或垂直于散热片设置。本实用新型在托盘底板的内部设缓冲腔,能够有效避免外力或颠簸对电池的直接冲击,进而有效保护电池,冷却管配合散热片的使用,能够充分保证电池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和新能源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包含该电池托盘的新能源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发展,对新能源汽车中的动力电池的安装及安全性能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尤其是如何将动力电池安装在汽车上,又同时能够兼顾动力电池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和对一些特殊问题的应对,是阻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个难题。
在新能源汽车中,目前电池安装采用的一般做法是:将动力电池(模组或模块)安装在汽车托盘上,既节省了空间,又能够将动力电池的重量集中在汽车的底部,提高汽车的稳定性;同时也可以通过托盘底部外露的特点,能够利用汽车行驶过程中的自然风来冷却托盘底部,进而实现对设置在托盘上的动力电池的冷却。在汽车的使用过程中,由于托盘底板一般都设置在汽车的最底部,类似于汽车底盘的作用;在行驶过程中,难免发生撞击;而常规的钢托盘为单层的结构,在受到撞击时,没有缓冲的功能,容易损坏电池,导致电池热失控甚至发生起火,威胁到驾驶员的人生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和新能源汽车,该托盘能够对电池进行有效散热的同时增加缓冲,以减少外力对电池的冲击。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该电池托盘包括托盘本体,所述托盘本体包括托盘底板、形成于所述托盘底板上的用于容置电池的凹槽以及位于所述托盘底板的底部的散热片,所述托盘底板的内部形成有多个缓冲腔,多个所述缓冲腔由冷却管贯穿,所述冷却管紧贴所述缓冲腔顶部设置,所述冷却管呈环形,从所述托盘底板的一端伸入多个所述缓冲腔中,并从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托盘底板的底部然后折回伸入端一侧,所述散热片沿汽车的行驶方向设置,所述冷却管平行或垂直于所述散热片设置。
具体地,相邻所述缓冲腔之间的隔板上形成有供所述冷却管穿过的凹陷部,使得所述冷却管能够紧贴所述缓冲腔的顶部设置。
优选地,所述散热片上形成有供所述冷却管穿过的通孔。
优选地,所述散热片包括垂直于所述托盘底板的散热主体以及位于所述散热主体两侧的散热增强部。
具体地,所述散热增强部为位于所述散热主体上的凸起;或者
所述散热增强部为位于所述散热主体两侧并且相对所述散热主体倾斜设置的散热翅片。
优选地,所述缓冲腔内设有柔性导热材料。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该汽车包括上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现了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托盘底板的内部设缓冲腔,能够有效避免外力或颠簸对电池的直接冲击,进而有效保护电池,冷却管配合散热片的使用,能够充分保证电池散热效果;
2、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散热片上形成有供所述冷却管穿过的通孔,使散热片和冷却管形成一定的连接,一方面可以互相增强散热效果,另一方面,通孔可给予冷却管一定的支撑作用,以保证托盘结构稳定可靠;
3、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散热片上设有散热增强部,以进一步提升电池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托盘底板 11缓冲腔
12冷却管 13隔板
2凹槽 3散热片
31散热主体 32散热翅片
4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下文的描述中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涉及的一些方位词,例如“顶部”、“底部”、“外部”、“内部”等均是按照电池托盘零部件正常所指的方位类推所具有的含义,例如,电池托盘在使用时,一个零部件的靠近车顶的方向为顶部,靠近车底的方向为底部,指向零部件中心位置为内部,与之相背的位置为外部。术语解释部分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者是一体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连接件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包括托盘本体,所述托盘本体包括托盘底板1、形成于所述托盘底板1上的用于容置电池的凹槽2以及位于所述托盘底板1的底部的散热片3,所述托盘底板1的内部形成有多个缓冲腔11,缓冲腔11的设置能够避免电池直面外力的冲击,进而起到保护作用;
而为了快速带走电池底部的热量,多个所述缓冲腔11由冷却管12贯穿,所述冷却管2紧贴所述缓冲腔11顶部设置,工作状态下,向冷却管12中通入冷却液,电池的产生的热量被传递至缓冲腔11的顶部,然后被冷却管12中的冷却液带走,起到快速散热的目的;
为了方便设置,所述冷却管12呈环形,从所述托盘底板1的一端伸入多个所述缓冲腔11中,并从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托盘底板1的底部然后折回伸入端一侧,所述散热片3沿汽车的行驶方向设置,便于气流带走热量,所述冷却管12平行或垂直于所述散热片3设置。图1和图2是冷却管12垂直于所述散热片3的设置方式,该种情况下,电池托盘的安装板4优选位于托盘本体的两侧,即与冷却管12平行设置,避免冷却管12对托盘的安装造成干涉,而在冷却管12平行于散热片3设置时,电池托盘的安装板4优选位于托盘本体的两端设置。
本实用新型中,缓冲腔11能够避免电池受到外力冲击,同时,在行驶过程中颠簸时,也会减小托盘底板1对电池的作用力,从而有效保护电池;冷却管12和散热片3的设置能够快速有效地将电池产生的热量输出,保证运行安全。
为了使得冷却管12能够有效紧贴缓冲腔11的顶部,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相邻所述缓冲腔11之间的隔板13上形成有供所述冷却管12穿过的凹陷部。该种情况下,托盘底板1分为两块平板和多块位于两块平板之间的隔板13,隔板13和平板围成所述缓冲腔11。在加工托盘底板1时,可先将隔板13固定在一块平板上,然后将冷却管12放入隔板13上的凹槽中,最后将另一块平板与隔板13固定连接。
在冷却管12垂直于散热片3设置时,所述散热片3上形成有供所述冷却管12穿过的通孔,使散热片3和冷却管12形成一定的连接,一方面可以互相增强散热效果,另一方面,通孔可给予冷却管12一定的支撑作用,以保证托盘结构稳定可靠。
为了增加散热片3的散热效果,所述散热片3包括垂直于所述托盘底板1的散热主体31以及位于所述散热主体31两侧的散热增强部。
具体地,所述散热增强部为位于所述散热主体31上的凸起;或者所述散热增强部为位于所述散热主体31两侧并且相对所述散热主体31倾斜设置的散热翅片32。凸起或散热翅片32都可增加散热片3的散热面积,以实现提升散热效果的目的。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缓冲腔11可以空置,但为了进一步提升散热效果,可以在所述缓冲腔11内填充柔性导热材料,如石墨烯、导热硅脂等。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该汽车包括上述的电池托盘。
由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在托盘底板1的内部设缓冲腔11,能够有效避免外力或颠簸对电池的直接冲击,进而有效保护电池,冷却管12配合散热片3的使用,能够充分保证电池的散热效果;散热片3上形成有供所述冷却管12穿过的通孔,使散热片3和冷却管12形成一定的连接,一方面可以互相增强散热效果,另一方面,通孔可给予冷却管12一定的支撑作用,以保证托盘结构稳定可靠;散热片3上设有散热增强部,以进一步提升电池的散热效果。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7)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其特征在于,包括托盘本体,所述托盘本体包括托盘底板(1)、形成于所述托盘底板(1)上的用于容置电池的凹槽(2)以及位于所述托盘底板(1)的底部的散热片(3),所述托盘底板(1)的内部形成有多个缓冲腔(11),多个所述缓冲腔(11)由冷却管(12)贯穿,所述冷却管(12)紧贴所述缓冲腔(11)顶部设置,所述冷却管(12)呈环形,从所述托盘底板(1)的一端伸入多个所述缓冲腔(11)中,并从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托盘底板(1)的底部然后折回伸入端一侧,所述散热片(3)沿汽车的行驶方向设置,所述冷却管(12)平行或垂直于所述散热片(3)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缓冲腔(11)之间的隔板(13)上形成有供所述冷却管(12)穿过的凹陷部,使得所述冷却管(12)能够紧贴所述缓冲腔(11)的顶部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3)上形成有供所述冷却管(12)穿过的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3)包括垂直于所述托盘底板(1)的散热主体(31)以及位于所述散热主体(31)两侧的散热增强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增强部为位于所述散热主体(31)上的凸起;或者
所述散热增强部为位于所述散热主体(31)两侧并且相对所述散热主体(31)倾斜设置的散热翅片(32)。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腔(11)内设有柔性导热材料。
7.一种新能源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
CN202120851634.3U 2021-04-23 2021-04-23 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和新能源汽车 Active CN2152994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51634.3U CN215299403U (zh) 2021-04-23 2021-04-23 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和新能源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51634.3U CN215299403U (zh) 2021-04-23 2021-04-23 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和新能源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99403U true CN215299403U (zh) 2021-12-24

Family

ID=79537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51634.3U Active CN215299403U (zh) 2021-04-23 2021-04-23 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和新能源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994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55429B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抗震吸能电池箱
EP3584854B1 (en) Fixing frame and battery pack
JP2006324041A (ja) 電池パックおよび車両
JP5072852B2 (ja) バッテリパック用の熱放散装置及びそれを使用したバッテリパック
JP2018503934A (ja) 放熱板及び動力電池システム
JP2012138205A (ja) 自動車用バッテリフレーム構造
CN213026305U (zh) 动力电池包和车辆
JP2007200580A (ja) バッテリ装置および電動自転車
EP3657568B1 (en) Battery cooler and vehicle
KR20120048262A (ko) 전지 모듈
CN113853708A (zh) 电池模块
JP2013164969A (ja) バッテリ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鞍乗型電動車両
CN215299403U (zh) 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和新能源汽车
CN113054314B (zh) 一种多散热模式作用下的汽车动力电池强化传热系统
CN211791294U (zh) 一种储能逆变器的散热结构
CN210958057U (zh) 一种机电一体化电机防护装置
CN116722292A (zh) 一种电动车自行更换电池的换电机构
CN216288737U (zh) 防护组件、电池包及车辆
CN211700499U (zh) 一种汽车电池的高效散热装置
CN115377590A (zh) 电池包和汽车
CN111682139A (zh) 一种高强度动力储能电池
CN219226478U (zh) 电池托盘组件
CN218548614U (zh) 电池模组
CN216648429U (zh) 一种高散热电源模块
CN217822987U (zh) 具有散热构造的电池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