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92876U - 致动器 - Google Patents

致动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92876U
CN215292876U CN202120604489.9U CN202120604489U CN215292876U CN 215292876 U CN215292876 U CN 215292876U CN 202120604489 U CN202120604489 U CN 202120604489U CN 215292876 U CN215292876 U CN 2152928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connector
housing
cover
l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0448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桥本幸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Toso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Toso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Tosok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Tosok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928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928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课题为确保导线的通气性,并且使连接导线的连接器的可靠性提高。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包括连接器的致动器,所述连接器包括:导线,被覆有芯线;壳体,支撑所述导线且包括穿过所述导线的开口;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导线的芯线自被覆中露出的空间;以及防水构件,以穿过所述导线的状态,隔开所述空间而设置于将所述壳体的开口堵塞的位置,且以将所述空间封闭的状态,与所述壳体密合而固着于所述壳体。

Description

致动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致动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防水型连接器,将保持对芯线的通气性而将导线的端部一体地成型的成型体的前端水密性地嵌着于壳体内。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1-84580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防水型连接器中,将导线的端部一体地成型的成型体的前端嵌着于壳体内。因此,由于在防水型连接器的组装时以及使用时等对导线施加的张力及振动等,芯线与端子之间的密合性松弛,存在芯线与端子之间的导通性下降的顾虑。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确保导线的通气性,并且使连接导线的连接器的可靠性提高。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实用新型的致动器的一实施例为一种包括连接器的致动器,所述连接器包括:被覆芯线而成的导线;壳体,支撑所述导线且包括供所述导线穿过的开口;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导线的芯线自被覆中露出的空间;以及防水构件,在穿过有所述导线的状态下,设置于隔开所述空间并将所述壳体的开口堵塞的位置,且在将所述空间封闭的状态下,与所述壳体密合而固着于所述壳体。
所述致动器中,所述防水构件为灌封材料。
所述致动器中,所述灌封材料与所述导线的被覆密合而固着于所述导线的被覆。
所述致动器还包括:分隔部,将所述空间与所述灌封材料分隔。
所述致动器还包括:端子,与所述壳体内的所述芯线连接;以及隔离壁,在所述空间分隔所述端子,并且所述分隔部位于所述隔离壁的前端。
所述致动器还包括:支架,在所述壳体的开口侧支撑所述导线,并且所述支架的至少一部分是由所述灌封材料所覆盖。
所述致动器中,所述防水构件是焊接于所述壳体的盖。
所述致动器还包括:弹性体,介隔存在于所述盖与所述导线之间,且具有防水性。
所述致动器还包括:马达部,与所述导线连接;以及泵部,由所述马达部来驱动。
所述致动器中,设置于所述马达部的马达的内部空间与所述导线相连。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确保导线的通气性,并且使连接导线的连接器的可靠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
图1B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3A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制造方法的剖面图。
图3B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制造方法的剖面图。
图4A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
图4B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5A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
图5B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应用了第六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电动油泵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
[符号的说明]
1:壳体
1A、1B:凹部
2A、2B:隔离壁
3、4:导线
3A、4A:被覆
3B、4B:芯线
5A、5B:端子
6:分隔部
7:支架
6A、6B、7A、7B:贯穿孔
8:灌封材料
9A、9C、9D:空间
10、10A、10B、10C、10D:连接器
11:开口
90:支撑台
91:剥离层
92:通道
93~95:开口部
96:夹具
1C、18D、28D:凸缘
16、26、36:弹性体
18、28:盖
16A、16B、18A、18B、26A、36A:贯穿孔
18C:凹部
28A、28B:插入管
51:基板罩
52:导线引出部
53:传感器基板
54:汇流条
61:马达壳体
71A、71B:螺钉
81:安装面
82:吸入口
83:喷出口
84:安装孔
101:电动油泵
102:马达部
103:泵部
103A:泵主体
103B:泵盖
104:基板罩部
105:线束
113:泵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随附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以下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特征的组合并非全部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所必需的。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根据应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的规格或各种条件(使用条件、使用环境等)来适当修正或者变更。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是由技术方案的范围所确定,不受以下的个别实施方式所限定。另外,以下的说明中所使用的附图为了便于理解各结构,有时会使比例尺及形状等与实际的结构不同。
图1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图1B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结构的剖面图。此外,图1A中,示出将灌封材料灌封于连接器之前的状态。
图1A及图1B中,连接器10A包括:壳体1、导线3、导线4、端子5A、端子5B、分隔部6、支架7及灌封材料8。
各导线3、导线4包括:被覆3A、被覆4A及芯线3B、芯线4B。各芯线3B、芯线4B是由被覆3A、被覆4A所覆盖。各芯线3B、芯线4B能够使用将复数个电线绞合而成的绞线。此时,为了将复数个电线绞合,而在复数个电线间产生间隙。因此,在各芯线3B、芯线4B,设置在各导线3、导线4内具有通气性的通气管路。各被覆3A、被覆4A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聚氯乙烯或聚乙烯等可挠性树脂等。各芯线3B、芯线4B的材料例如为铜或铝等导电体。
壳体1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丙烯酸羟基丙酯(hydroxy propylene acrylate,HPA)等树脂等。壳体1包括:凹部1A、凹部1B以及隔离壁2A、隔离壁2B。凹部1A、凹部1B及隔离壁2A、隔离壁2B能够作为壳体1的一部分来设置。壳体1在其内部容纳端子5A、端子5B。凹部1A位于导线3、导线4的引出侧,包括自壳体1内向外部穿过导线3、导线4的开口11。凹部1B位于凹部1A的相反侧,能够插入对方侧的连接器。
端子5A、端子5B是以向凹部1A、凹部1B突出的状态,由壳体1所支撑。各端子5A、端子5B由于在壳体1内与各导线3、导线4的芯线3B、芯线4B连接,故而各端子5A、端子5B与各导线3、导线4能够电性导通。此外,连接包括:压接、压入、铆接、焊接、使用热能的固定、利用螺钉的固定。此时,自各被覆3A、被覆4A中露出的芯线3B、芯线4B分别压接于端子5A、端子5B。而且,压接有各芯线3B、芯线4B的各端子5A、端子5B在壳体1内装配。此外,即便各芯线3B、芯线4B压接于各端子5A、端子5B,各芯线3B、芯线4B的通气管路也在壳体1内的空间9A中通过。端子5A、端子5B的材料例如为铜或铝等导电体。对于端子5A、端子5B也可实施镀金或者镀镍等。
隔离壁2A将凹部1A内的端子5A、端子5B分隔,固定在使凹部1A内的端子5A、端子5B相互不接触的位置。隔离壁2B将凹部1B内的端子5A、端子5B分隔,固定在使凹部1B内的端子5A、端子5B相互不接触的位置。
灌封材料8可作为具有防水性的防水构件来使用。灌封材料8是在导线3、导线4、端子5A、端子5B及壳体1组装而成的状态且导线3、导线4自开口11中引出的状态下,设置于将壳体1的开口11堵塞的位置。此处,灌封材料8是在使壳体1内的空间9A残留的状态下,与壳体1密合而固着于壳体1。所谓固着,是指对象物彼此直接接触,且这些对象物彼此的位置关系固定。例如,固着可以是通过以自身熔融的状态与对方接触,且自身固化而固定于对方的情况,也可以是通过自身压入对方而使自身固定于对方的情况。固着未必需要限定于通过以自身整体熔融的状态与对方接触,且自身整体固化而固定于对方的情况,也可以是通过固体状态的自身中仅与对方的接触部分熔融,且此接触部分固化而固定于对方的情况。另外,灌封材料8与导线3、导线4的被覆3A、被覆4A密合而固着于导线3、导线4的被覆3A、被覆4A。灌封材料8的材料例如为硅树脂。此外,灌封材料8的材料并不限定于硅树脂,也可以是其以外的树脂。
分隔部6将空间9A与灌封材料8分隔。分隔部6阻止灌封材料8侵入至空间9A。分隔部6可采取位于凹部1A内的隔离壁2A的前端,且由隔离壁2A来定位的形态,也可对分隔部6的形状或大小进行钻研,设为并不由隔离壁2A来定位而配置于凹部1A内的形态。分隔部6包括穿过各导线3、导线4的贯穿孔6A、贯穿孔6B。分隔部6的形状可以是片状,也可以是将空间9A内露出的芯线3B、芯线4B的周围加以包围的圆筒状。分隔部6的形状只要能够阻止灌封材料8侵入至在空间9A内露出的芯线3B、芯线4B内,则可以是任意的形状或厚度。分隔部6的材料例如为丙烯酸系树脂。此外,分隔部6的材料并不限定于丙烯酸系树脂,也可以是其以外的树脂。
支架7在壳体1的开口11侧支撑导线3、导线4。通过存在支架7,在开口11的端部的导线3、导线4的支撑性进一步提高。支架7的至少一部分是由灌封材料8所覆盖。支架7包括穿过导线3、导线4的贯穿孔7A、贯穿孔7B。贯穿孔7A、贯穿孔7B为了能够支撑导线3、导线4,也可设为凹状的凹陷、或缺口的形状。支架7的材料例如为树脂等绝缘体。
在组装连接器10A的情况下,将各导线3、导线4的前端的被覆3A、被覆4A去除,使各导线3、导线4的前端的芯线3B、芯线4B露出。其次,将各导线3、导线4的前端的芯线3B、芯线4B压接固定于端子5A、端子5B。接着,将压接固定有芯线3B、芯线4B的端子5A、端子5B装配于壳体1内。然后,在分隔部6的各贯穿孔6A、贯穿孔6B中穿过导线3、导线4,在隔离壁2A的前端的位置设置分隔部6。在导线3、导线4明显长且自端子5A、端子5B侧穿过分隔部6的状况良好的情况等,即便存在分隔部6的贯穿孔6A、贯穿孔6B与导线3、导线4或端子5A、端子5B的间隙,只要是灌封材料8不流出的程度,则也无问题,另外,只要对分隔部6的材质进行钻研,分隔部6的贯穿孔6A、贯穿孔6B与导线3、导线4或端子5A、端子5B接触即可。继而,在支架7的各贯穿孔7A、贯穿孔7B中穿过导线3、导线4,在较分隔部6更靠近开口11侧设置支架7。然后,以使壳体1的开口11朝上的状态将灌封材料8灌封于壳体1内,并使灌封材料8硬化。此时,灌封材料8保持于分隔部6上,能够防止灌封材料8侵入空间9A中。
此处,通过在使壳体1内的空间9A残留的状态下,在将壳体1的开口11堵塞的位置设置灌封材料8,能够防止将壳体1内的导线3、导线4内的芯线露出部位堵塞,并且利用壳体1及灌封材料8来包围芯线3B、芯线4B。因此,能够确保导线3、导线4的通气性,并且使壳体1内的导线3、导线4防水。
另外,通过将灌封材料8进行灌封,能够以使灌封材料8与壳体1及导线3、导线4密合的状态来固着,能够提高由壳体1所带来的导线3、导线4以及灌封材料8的支撑的稳定性。因此,于在连接器10A的组装时或者使用时等,对导线3、导线4或者灌封材料8施加张力或振动等的情况下,这些张力及振动也能够难以传递至壳体1内的芯线3B、芯线4B。其结果为,能够抑制在壳体10A内的芯线3B、芯线4B与端子5A、端子5B之间产生间隙,或者能够抑制芯线3B、芯线4B及端子5A、端子5B断线,且能够抑制芯线3B、芯线4B与端子5A、端子5B之间的导通性下降。
另外,通过使用灌封材料8来作为防水构件,则在将灌封材料8进行灌封后,能够通过使灌封材料8硬化,而使灌封材料8在与壳体1及导线3、导线4密合的状态下固着。因此,能够抑制连接器10A的结构及组装的复杂化,并且使连接器10A具有通气性、防水性及强韧性。
另外,通过设置将空间9A与灌封材料8分隔的分隔部6,则当将灌封材料8灌封于壳体1内时,能够在维持空间9A的状态下进行灌封,或者便利化。
另外,通过使用能够在使壳体1内的端子5A、端子5B彼此不相互接触的位置固定的隔离壁2A,将分隔部6定位,而不需要追加用以将分隔部6定位的专用的加工或构件,能够抑制连接器10A的成本上升。
另外,通过在壳体1的开口11侧设置支撑导线3、导线4的支架7,能够利用支架7来将壳体1的开口11侧的导线3、导线4的位置固定,并且将灌封材料8进行灌封。因此,能够防止与灌封时的硬化前的灌封材料8的流动性相伴的导线3、导线4的位置紊乱。
图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结构的剖面图。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关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及功能,省略其详细的说明,仅对不同点加以说明。
图2中,连接器10B将图1B的连接器10A的分隔部6去除。连接器10B的分隔部6以外的结构与连接器10A的结构相同。此处,通过自连接器10B中去除图1B的分隔部6,能够使连接器10B具有与图1B的连接器10A同等的功能,并且与连接器10A相比能够简化结构。
图3A及图3B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制造方法的剖面图。在此第三实施方式中,示出图2的连接器10B的制造方法的一例。另外,在此第三实施方式中,列举灌封材料8为热塑性树脂的情况为例。灌封材料8并不限定于热塑性树脂,还可使用利用环氧树脂的树脂、或湿式硬化性的树脂、或热硬化性的树脂。
图3A中,在此制造步骤中使用夹具96。夹具96包括支撑台90。支撑台90是以将开口11封闭的状态来支撑灌封材料8的灌封前的连接器10A。
夹具96包括剥离层91、通道92以及开口部93~开口部95。剥离层91能够将连接器10A内的硬化后的灌封材料8剥离。剥离层91的材料例如为硅系树脂或者氟系树脂。剥离层91能够利用涂布等方法来形成于支撑台90上。通道92将灌封材料8自壳体1的外部引导至壳体1内。开口部93能够通过支撑台90而将导线3引出至外部。开口部93能够通过支撑台90而将导线4引出至外部。开口部95能够收纳支架7自开口11中的突出部分。
在制造图2的连接器10B的情况下,如图3A所示,将灌封材料8的灌封前的连接器10B配置于支撑台90上。此处,经由开口部93,将导线3自壳体1引出至支撑台90的外部。另外,经由开口部94,将导线4自壳体1引出至支撑台90的外部。另外,将支架7的突出部分收纳于开口部95。此时,为了使壳体1的端部与剥离层91密合,也可使用其他夹具或设备等,将连接器10A在支撑台90的方向定位,或者使连接器10B不偏移。
其次,如图3B所示,经由通道92,将硬化前的灌封材料8注入至开口11内。灌封材料8的注入量设定为在空间9A内露出的芯线3B、芯线4B不被堵塞的量。
其次,将注入至开口11内的灌封材料8冷却,使灌封材料8硬化。注入至开口11内的灌封材料8的冷却方法可以是自然冷却,也可以是强制冷却。而且,若注入至开口11内的灌封材料8硬化,则经由剥离层91而自夹具96上拆除连接器10B。
由此,即便在不使用图1B的分隔部6的情况下,如图2所示,也能够防止壳体1内的空间9A被堵塞,并且利用灌封材料8将壳体1的开口11封闭。
图4A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图4B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结构的剖面图。此外,第四实施方式中,关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及功能,省略其详细的说明,仅对不同点加以说明。
图4A及图4B中,连接器10C包括弹性体16及盖18,来代替图1B的连接器10A的分隔部6、支架7及灌封材料8。连接器10C包括弹性体16及盖18来代替连接器10A的分隔部6、支架7及灌封材料8,除此以外的结构与连接器10A的结构相同。
盖18是作为具有防水性的防水构件来使用。盖18设置于以穿过导线3、导线4的状态将壳体1的开口11堵塞的位置。此处,盖18是在使壳体1内的空间9C残留的状态下与壳体1密合而固着于壳体1。此时,盖18能够焊接于壳体1。盖18包括贯穿孔18A、贯穿孔18B、凹部18C及凸缘18D。贯穿孔18A、贯穿孔18B、凹部18C及凸缘18D能够作为盖18的一部分来设置。各贯穿孔18A、贯穿孔18B穿过导线3、导线4。凹部18C向连接器10A的外侧突出,容纳弹性体16。凸缘18D沿着盖18的外周部而设置。通过凸缘18D焊接于壳体1的凸缘1C,则盖18固定于壳体1。
盖18的材料例如为能够焊接于壳体1的树脂。盖18优选为与壳体1相同的热塑性树脂。例如,在壳体1为HPA的情况下,盖18也优选为HPA。盖18及壳体1的材料可均为聚丙烯(polypropylene,PP),也可均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PBT),也可均为聚酰胺(polyamide,PA),还可为其他树脂的组合。
弹性体16具有防水性,与导线3、导线4及盖18密合来保护导线3、导线4。弹性体16包括穿过导线3、导线4的贯穿孔16A、贯穿孔16B。弹性体16的材料例如为橡胶。
在组装连接器10C的情况下,与图1B的连接器10A的组装同样,将各导线3、导线4的前端的芯线3B、芯线4B压接固定于端子5A、端子5B。其次,将支架7插入壳体1内,直至与隔离壁2A的前端碰撞的位置,利用支架7来保持导线3、导线4。接着,在弹性体16的贯穿孔16A、贯穿孔16B中穿过导线3、导线4,将弹性体16设置于支架7的近前的位置。然后,在盖18的贯穿孔18A、贯穿孔18B中穿过导线3、导线4,在盖18的凹部18C中容纳弹性体16,并且使盖18的凸缘18D紧贴于壳体1的凸缘1C。然后,通过将盖18的凸缘18D激光焊接于壳体1的凸缘1C,而将盖18固定于壳体1。
此处,通过在使盖18覆盖于壳体1的状态下,将盖18激光焊接于壳体1,能够隔开空间9A,使盖18与壳体1密合而固着于壳体1。因此,能够抑制制造步骤的复杂化,并且使连接器10C具有通气性、防水性及强韧性。
另外,通过在盖18与导线3、导线4之间设置弹性体16,能够提高导线3、导线4之间的密合性,且能够提高连接器10C的防水性。另外,不仅能够利用弹性体16来保护导线3、导线4,而且能够在连接器10C的使用时等,由弹性体18来吸收对导线3、导线4施加的振动,从而能够提高连接器10C的包括防水性的可靠性。
另外,通过将容纳弹性体16的凹部18C设置于盖18,来提高弹性体16的保持性。另外,能够使弹性体16的侧面与盖18的接触面积增大,且能够提高连接器10C的防水性。另外,即便在增大凹部18C的体积而难以获得弹性体16的侧面与盖18的接触面积的情况下,也可通过在弹性体16与盖18的接触面设置凹凸等形状,使弹性体16与盖18的接触面的表面积增大,来确保防水性。
图5A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图5B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结构的剖面图。此外,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关于与第四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及功能,省略其详细的说明,仅对不同点加以说明。
图5A及图5B中,连接器10D包括弹性体26、弹性体36及盖28来代替图4B的连接器10C的弹性体16及盖18。连接器10D包括弹性体26、弹性体36及盖28来代替连接器10C的弹性体16及盖18,除此以外的结构与连接器10C的结构相同。
盖28作为具有防水性的防水构件来使用。盖28设置于以穿过导线3、导线4的状态将壳体1的开口11堵塞的位置。此处,盖18在使壳体1内的空间9D残留的状态下与壳体1密合而固着于壳体1。此时,盖28能够焊接于壳体1。盖28包括插入管28A、插入管28B及凸缘28D。插入管28A、插入管28B及凸缘28D能够作为盖28的一部分来设置。各插入管28A、插入管28B穿过导线3、导线4。此时,各插入管28A、插入管28B能够在各插入管28A、插入管28B与导线3、导线4之间介隔存在弹性体26、弹性体36。凸缘28D沿着盖18的外周部而设置。通过凸缘28D焊接于壳体1的凸缘1C,则盖28固定于壳体1。
盖28的材料例如为能够焊接于壳体1的树脂。盖28优选为与壳体1相同的热塑性树脂。例如,在壳体1为HPA的情况下,盖28也优选为HPA。
各弹性体26、弹性体36具有防水性,与导线3、导线4及盖28密合来保护导线3、导线4。各弹性体26、弹性体36包括穿过导线3、导线4的贯穿孔26A、贯穿孔36B。各弹性体26、弹性体36的材料例如为橡胶。此外,连接器10D的组装方法与图4B的连接器10C的组装方法相同。
此处,通过在将盖28覆盖于壳体1的状态下,将盖28激光焊接于壳体1,能够隔开空间9D,使盖28与壳体1密合而固着于壳体1。因此,能够抑制制造步骤的复杂化,并且使连接器10D具有通气性、防水性及强韧性。
另外,通过在盖28与导线3、导线4之间设置弹性体26、弹性体36,能够提高与导线3、导线4之间的密合性,从而能够提高连接器10D的防水性。另外,不仅能够利用弹性体26、弹性体36来保护导线3、导线4,而且能够在连接器10D的使用时等,由各弹性体28、弹性体38来吸收对导线3、导线4施加的振动,从而能够提高连接器10D的包括防水性的可靠性。
另外,通过将容纳各弹性体26、弹性体36的插入管28A、插入管28B设置于盖28,来提高各弹性体26、弹性体36的保持性。另外,能够使各弹性体26、弹性体36的侧面与盖28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能够提高连接器10D的防水性。另外,即便在增大插入管28A、插入管28B的长度而难以获得各弹性体26、弹性体36的侧面与各插入管28A、插入管28B的接触面积的情况下,也可通过在各弹性体26、弹性体36与各插入管28A、插入管28B的接触面设置凹凸等形状,使各弹性体26、弹性体36与各插入管28A、插入管28B的接触面的表面积增大,来确保防水性。
图6是表示应用第六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电动油泵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此外,以下的说明中,将马达的旋转轴的方向称为轴方向,将旋转轴自马达部向泵部延伸的方向称为前侧,将与前侧相反的方向称为后侧。
图6中,电动油泵101包括:基板罩部104、马达部102及泵部103。泵部103包括容纳泵转子的泵壳体113。泵壳体113包括泵主体103A及泵盖103B。基板罩部104、马达部102、泵主体103A及泵盖103B沿着轴方向而自后侧依次配置至前侧。
马达部102包括马达壳体61。马达壳体61支撑马达的旋转轴,且容纳马达。马达壳体61在马达的前侧容纳泵主体103A的后侧。马达壳体61利用螺钉71A来固定于泵主体103A。
泵主体103A是以马达的旋转轴插入至泵转子的状态来容纳泵转子。
泵盖103B将自外部吸入的油引导至泵主体103A,并且将自泵主体103A喷出的油引导至外部。泵盖103B利用螺钉71B而固定于泵主体103A。泵盖103B包括将电动油泵101安装于油压控制单元的安装面81。安装面81包括:自外部吸入油的吸入口82、将油喷出至外部的喷出口83、以及插入将电动油泵101固定的螺钉的安装孔84。
基板罩部104包括基板罩51及导线引出部52。基板罩51不仅容纳传感器基板53,而且在基板罩51的后侧支撑汇流条54。传感器基板53检测马达的旋转状况(例如旋转角及旋转速度)。在传感器基板53,为了检测马达的旋转状况而安装霍尔元件等。导线引出部52将导线3、导线4引出至外部。导线3用于马达,导线4用于传感器基板53。此处,设置于马达部102的马达的内部空间与导线3能够相连。此时,导线3能够经由汇流条54而连接于马达线圈。导线4能够连接于传感器基板53。
基板罩51及导线引出部52能够利用树脂等来构成为一个组件。将导线3、导线4捆束而成的线束105经由导线引出部52而自基板罩部51引出至外部,连接于连接器10。连接器10可以是图1B的连接器10A,也可以是图2的连接器10B,也可以是图4B的连接器10C,还可以是图5B的连接器10D。
电动油泵101例如能够在积存于油底壳的油中浸渍来使用。此时,连接器10引出至油面上,与反相器单元连接。
电动油泵101在搭载有引擎的车辆中,在引擎停止时也能产生油压而使油循环。电动油泵101中产生的油压例如能够用于变速器的变速控制,能够提高引擎起动时的变速动作的适应性。
此处,通过使用连接器10A、连接器10B、连接器10C、连接器10D中的任一者来作为连接器10,能够确保导线3、导线4内的通气性,并且使马达旋转,能够经由泵而使油循环,并且能够提高马达内的通气性。
另外,通过在壳体1的空间中确保导线3、导线4的通气性,则马达内部与连接器连接侧能够通气,因此不需要在马达的筐体等上设置通气管或管等通气构件,能够实现电动油泵的小型化及成本降低。
此外,所述实施方式中,已对将连接器应用于电动油泵的例子加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还可应用于吸入或喷出空气、水蒸气、水、温泉、药液、血液或者燃料等流体等的电动泵。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应用范围未必限定于电动泵,例如也可应用于电动汽车或机器人等使用驱动用马达的致动器。
此外,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使防水构件固着于壳体的方法,已列举灌封以及焊接为例,但也可以是压入等其他方法。另外,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灌封,已列举树脂覆盖为例,也可以是使用喷墨法等的3D印刷。
另外,所述实施方式中,已列举设置有复数个导线的连接器为例,但也可以是设置有单数个导线的连接器。

Claims (10)

1.一种致动器,包括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
被覆芯线而成的导线;
壳体,支撑所述导线且包括供所述导线穿过的开口;
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导线的芯线自被覆中露出的空间;以及
防水构件,在穿过有所述导线的状态下,设置于隔开所述空间并将所述壳体的开口堵塞的位置,且在将所述空间封闭的状态下,与所述壳体密合而固着于所述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构件为灌封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灌封材料与所述导线的被覆密合而固着于所述导线的被覆。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分隔部,将所述空间与所述灌封材料分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端子,与所述壳体内的所述芯线连接;以及
隔离壁,在所述空间分隔所述端子,并且
所述分隔部位于所述隔离壁的前端。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架,在所述壳体的开口侧支撑所述导线,并且
所述支架的至少一部分是由所述灌封材料所覆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构件是焊接于所述壳体的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弹性体,介隔存在于所述盖与所述导线之间,且具有防水性。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马达部,与所述导线连接;以及
泵部,由所述马达部来驱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设置于所述马达部的马达的内部空间与所述导线相连。
CN202120604489.9U 2020-03-27 2021-03-25 致动器 Active CN21529287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59121A JP2021158037A (ja) 2020-03-27 2020-03-27 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20-059121 2020-03-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92876U true CN215292876U (zh) 2021-12-24

Family

ID=779187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04489.9U Active CN215292876U (zh) 2020-03-27 2021-03-25 致动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1158037A (zh)
CN (1) CN215292876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158037A (ja) 2021-10-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79923B2 (en) Method for applying coating agent and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JP5428722B2 (ja) 電線の止水構造および該止水構造の形成方法
US7204724B2 (en) Plastic flange with molded-over harness
EP2654152B1 (en) Liquid-proof structure for wire harness
JP2014107239A (ja) モジュール機器と外部との電気接続構造
JP2007281127A (ja) コンデンサを備える回路装置及びコンデンサモジュール
CN109546368B (zh) 带端子电线
US5925851A (en) Lead wire guiding structure
KR102327471B1 (ko) 접속 장치 및 전기 모터
US20190380214A1 (en) Circuit unit,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and production method of circuit unit
CN215292876U (zh) 致动器
US11211740B2 (en) Electric unit for a motor vehicle with a plug-in connection, plug for a plug-in connection on an electric uni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plug for a plug-in connection on an electric unit
JP5542815B2 (ja) 回路基板収容体
US9413209B2 (en)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JP3974180B2 (ja) アセンブリ
JP7102466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US9419426B2 (en) Sealing-member-equipped shielded cable
JP5690477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CN111740281A (zh) 带有连接器的盒、带有连接器的线束以及发动机控制单元
US11855513B2 (en) Electric drive having an electrical connection including a sleeve
JP2003086266A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JP7410059B2 (ja) 高密度ヘッダシステム用の電気コネクタを形成する方法
CN214899273U (zh) 引线保持结构及电动致动器
Board Printed circuit board
JPH07253079A (ja) 電磁ポンプの防水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