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84386U - 一种分离器传动总成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离器传动总成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84386U
CN215284386U CN202121694363.1U CN202121694363U CN215284386U CN 215284386 U CN215284386 U CN 215284386U CN 202121694363 U CN202121694363 U CN 202121694363U CN 215284386 U CN215284386 U CN 2152843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line
mechanical wheel
tooth
wheel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9436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成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9436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843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843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843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车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分离器传动总成及汽车。分离器传动总成包括分离器、设有半轴花键的半轴、机械轮及驱动轴,分离器包括拨叉件,拨叉件具有拨叉套内花键结构。机械轮包括机械轮本体和机械轮外花键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离器传动总成,通过在机械轮外花键齿中临近半轴花键一侧的机械轮外花键齿宽侧面和机械轮外花键齿槽侧面之间设置机械轮外花键齿导滑面,以引导拨叉套内花键结构的拨叉套内花键齿顺利滑入到外花键齿槽内,缓解或避免因为半轴花键与机械轮外花键结构没有完全对正而导致拨叉件无法与机械轮顺利啮合传动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分离器传动总成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分离器传动总成及汽车。
背景技术
越野汽车大都是四驱车型,在城市道路或者平直的铺装道路上采用两区模式,在山路、泥地、沙地或者坏路等非铺装路面采用四驱模式,以此提升整车的通过性。前桥分离器,位于前桥半轴套筒的外端,连接前桥半轴和驱动轴,是实现整车两轮驱动与四轮驱动之间切换的桥间离合器装置,它能使汽车在两轮驱动和四轮驱动之间转换,通过开关控制电机,使拨叉件控制拨叉套来连接和断开前桥半轴和驱动轴。在两驱的状态下,通过前桥半轴和驱动轴的断开,使前减速器内部的主被齿、差速器壳体以及前桥传动轴处于静止状态,避免这些零部件转动带来的能量消耗,提升整车的燃油经济性。在四驱状态,使四个车轮都有驱动力,大大提升了整车的驱动性能,提升了整车的越野通过能力。
如图1所示,前桥分离器通过分离器里面的电机带动拨叉件移动,拨叉套在前桥半轴上移动,机械轮与驱动轴连接。当拨叉套完全在前桥半轴上时,前桥半轴与机械轮断开,呈两驱状态;当拨叉套移动到最右端时,前桥半轴与机械轮连接,呈四驱状态。
现有的前桥分离器,只是通过电机机械的让拨叉件左右移动,使前桥半轴和机械轮连接和断开来实现两四驱的切换,因为前桥半轴和机械轮是通过拨叉套进行连接和断开,因此,拨叉套从前桥半轴移动到机械轮上时,如图2所示,需要前桥半轴花键和机械轮花键对正后,拨叉套才能向右移动。而机械轮花键和拨叉套花键均为普通的直齿圆柱齿轮花键结构,花键齿的两侧面为平面结构,如图3所示,如果前桥半轴花键和机械轮花键未对正,则拨叉套无法顺利进入到机械轮的花键上。而驾驶员不知道具体情况,会反复的按动分离器的开关,从而使分离器内部的电机一直动作,会出现电机烧蚀或前桥分离器损坏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离器传动总成,旨在解决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现有前桥半轴花键与机械轮花键在未完全对齐时拨叉套无法顺利移动到机械轮上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分离器传动总成,包括分离器、设有半轴花键的半轴、机械轮以及用于与所述机械轮传动的驱动轴,所述分离器包括拨叉件,所述拨叉件具有用于与所述半轴花键或所述机械轮花键配合的拨叉套内花键结构;所述机械轮包括:
机械轮本体;以及
机械轮外花键结构,所述机械轮外花键结构包括若干间隔地、环绕分布于所述机械轮本体外周的机械轮外花键齿;所述机械轮外花键齿中临近所述半轴花键一侧的机械轮外花键齿宽侧面与该机械轮外花键齿的机械轮外花键齿槽侧面之间设有机械轮外花键齿导滑面,以使所述机械轮外花键结构临近所述半轴花键一侧的外花键齿槽开度,从临近所述半轴花键一侧到远离所述半轴花键一侧的方向,逐渐变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机械轮外花键齿临近所述半轴花键一侧的所述机械轮外花键齿宽侧面与所述机械轮外花键齿导滑面之间还设有第一倒圆角过渡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机械轮外花键齿的外花键齿顶面与临近所述半轴花键一侧的所述机械轮外花键齿宽侧面之间设有第一导斜面;从临近所述半轴花键一侧到远离所述半轴花键一侧的方向,所述第一导斜面凸出所述外花键齿槽底面的高度逐渐增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机械轮外花键齿导滑面为倾斜平面结构,所述机械轮外花键齿导滑面与临近所述半轴花键一侧的所述机械轮外花键齿宽侧面的夹角范围为50°-70°。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机械轮本体还设有机械轮内花键齿轮结构,所述驱动轴上设有用于与所述机械轮内花键齿轮结构啮合传动的驱动轴外花键结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拨叉套内花键结构与所述机械轮外花键结构的配合间隙的范围为0.1mm-0.24mm。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机械轮外花键结构为表面喷丸处理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离器传动总成,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机械轮外花键齿中临近半轴花键一侧的机械轮外花键齿宽侧面和机械轮外花键齿槽侧面之间设置机械轮外花键齿导滑面,以引导拨叉套内花键结构的拨叉套内花键齿顺利滑入到外花键齿槽内,缓解或避免因为半轴花键与机械轮外花键结构没有完全对正而导致拨叉件无法与机械轮顺利啮合传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另一种分离器传动总成,包括分离器、设有半轴花键的半轴、机械轮以及用于与所述机械轮传动的驱动轴,所述机械轮包括机械轮本体以及机械轮外花键结构,所述机械轮外花键结构包括若干间隔地、环绕分布于所述机械轮本体外周的机械轮外花键齿;所述分离器包括拨叉件,所述拨叉件包括:
拨叉套;以及
拨叉套内花键结构,用于与所述半轴花键或所述机械轮外花键结构花键配合,所述拨叉套内花键结构包括若干间隔地、环绕分布于所述拨叉套内圈的拨叉套内花键齿;所述拨叉套内花键齿中临近所述驱动轴一侧的拨叉套内花键齿宽侧面与该拨叉套内花键齿的拨叉套内花键齿槽侧面之间设有拨叉套内花键齿导滑面,以使所述拨叉套内花键结构临近所述驱动轴一侧的内花键齿槽开度,从临近所述驱动轴一侧到远离所述驱动轴一侧的方向,逐渐变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拨叉套内花键齿中临近所述驱动轴一侧的所述拨叉套内花键齿宽侧面与所述拨叉套内花键齿导滑面之间还设有第二倒圆角过渡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拨叉套内花键齿的内花键齿顶面与临近所述驱动轴一侧的所述拨叉套内花键齿宽侧面之间设有第二导斜面;从临近所述驱动轴一侧到远离所述驱动轴一侧的方向,所述第二导斜面凸出所述内花键槽底面的高度逐渐增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拨叉套内花键齿导滑面为倾斜平面结构,所述拨叉套内花键齿导滑面与临近所述驱动轴一侧的所述拨叉套内花键齿宽侧面的夹角范围为50°-70°。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拨叉套内花键结构与所述机械轮外花键结构的配合间隙的范围为0.1mm-0.24mm。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拨叉套内花键结构为表面喷丸处理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离器传动总成,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拨叉套内花键齿中临近驱动轴一侧的拨叉套内花键齿宽侧面和拨叉套内花键齿槽侧面之间设置拨叉套内花键齿导滑面,以引导机械轮外花键齿顺利滑入到内花键齿槽内,缓解或避免因为半轴花键与机械轮外花键结构没有完全对正而导致拨叉件无法与机械轮顺利啮合传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分离器传动总成。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分离器传动总成的示意图之一;
图2为现有技术中分离器传动总成的示意图之二(图中前桥半轴花键和机械轮花键对正);
图3为现有技术中分离器传动总成的示意图之三(图中前桥半轴花键和机械轮花键未完全对正);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提供的分离器传动总成中机械轮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左视图;
图6为图4中A处的放大图。
图中:100’、机械轮;200’、拨叉件;210’、拨叉套;300’、前桥半轴;400’、前桥半轴花键;500’、分离器壳体;100、机械轮;110、机械轮本体;120、机械轮外花键齿;121、机械轮外花键齿宽侧面;122、机械轮外花键齿槽侧面;123、机械轮外花键齿导滑面;124、第一倒圆角过渡面;125、第一导斜面;126、外花键齿顶面;127、外花键齿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长度”、“宽度”、“高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头”、“尾”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此外,“多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一
请参见图4至图6,现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分离器传动总成进行说明。所述的分离器传动总成,包括分离器、具有半轴花键的(前桥)半轴、机械轮100以及用于与机械轮100传动的驱动轴。分离器至少要包括拨叉件,拨叉件具有用于与半轴花键或机械轮100花键配合(即花键传动)的拨叉套内花键结构。拨叉件能够在半轴花键和机械轮100上进行切换传动,半轴花键临近半轴一侧,机械轮100临近驱动轴一侧。当然,分离器肯定还包括如现有技术中的分离器壳体500’和电机(驱动拨叉件)等结构,以上均为现有技术(非本案发明点),在此不多赘述。
其中机械轮100包括机械轮本体110和机械轮外花键结构。机械轮外花键结构包括若干间隔地、环绕分布于机械轮本体110外周的机械轮外花键齿120。拨叉件的拨叉套内花键结构具体能够与机械轮外花键齿120进行花键配合
相邻的机械轮外花键齿120之间具有外花键齿槽127,各机械轮外花键齿120肯定具有外花键齿顶面126、两个机械轮外花键齿宽侧面121以及两个机械轮外花键齿槽侧面122。机械轮外花键齿宽侧面121就是沿着机械轮本体110轴向间隔分布的两个侧面,机械轮外花键齿槽侧面122也就是临近机械轮外花键结构中的外花键齿槽127的侧面。
在本实施例中,机械轮外花键齿120中临近(前桥)半轴花键一侧的机械轮外花键齿宽侧面121与该机械轮外花键齿120的机械轮外花键齿槽侧面122之间设有机械轮外花键齿导滑面123。机械轮外花键齿导滑面123可以是平面或弧形面等结构,机械轮外花键齿导滑面123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机械轮外花键齿宽侧面121和机械轮外花键齿槽侧面122相连。这里还应该注意的是,同一个机械轮外花键齿120上可能设有一个机械轮外花键齿导滑面123(分别与其中一个机械轮外花键齿槽侧面122和临近半轴花键一侧的机械轮外花键齿宽侧面121相接),也可能设有两个机械轮外花键齿导滑面123,每个机械轮外花键齿导滑面123与一个机械轮外花键齿槽侧面122对应,这样机械轮外花键齿导滑面123就与对应的机械轮外花键齿槽侧面122和临近半轴花键一侧的机械轮外花键齿宽侧面121相接。
机械轮外花键齿导滑面123的设置,实际上使机械轮外花键齿120在设置机械轮外花键齿导滑面123处的齿厚变小了,而且沿着从临近半轴花键一侧到远离半轴花键一侧的方向,设置机械轮外花键齿导滑面123处的机械轮外花键齿120的齿宽逐渐增大(即靠近半轴花键一侧的齿宽小),从另一方面讲,也就是说,沿着从临近半轴花键一侧到远离半轴花键一侧的方向,机械轮外花键结构临近半轴花键一侧的外花键齿槽127开度逐渐变小,在设置机械轮外花键齿导滑面123处的对应位置上,越是临近半轴花键一侧,那么外花键齿槽的开度就越大。
机械轮外花键齿导滑面123实际上就成为便于拨叉套内花键结构的拨叉套内花键齿滑入到对应的外花键齿槽127内的导向面结构。如此,在拨叉套需要滑动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械轮100上时,即便半轴花键与机械轮外花键结构没有完全对正(即有一些偏离),那么当拨叉套内花键齿滑动到外花键齿槽127附近时,凭借机械轮外花键齿导滑面123的导向作用,拨叉套内花键齿可以顺利滑入到对应的外花键齿槽127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离器传动总成,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机械轮外花键齿中临近半轴花键一侧的机械轮外花键齿宽侧面和机械轮外花键齿槽侧面之间设置机械轮外花键齿导滑面,以引导拨叉套内花键结构的拨叉套内花键齿顺利滑入到外花键齿槽内,缓解或避免因为半轴花键与机械轮外花键结构没有完全对正而导致拨叉件无法与机械轮顺利啮合传动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4及图6,机械轮外花键齿120中临近半轴花键一侧的机械轮外花键齿宽侧面121与对应的机械轮外花键齿导滑面123之间还设有第一倒圆角过渡面124。当然如果每个机械轮外花键齿120具有两个机械轮外花键齿导滑面123,那么第一倒圆角过渡面124也应该对应的设有两个。第一倒圆角过渡面124的两端分别连接机械轮外花键齿宽侧面121和机械轮外花键齿导滑面123。第一倒圆角过渡面124可以使机械轮外花键齿宽侧面121和机械轮外花键齿导滑面123的连接处具有圆弧过渡,以避免机械轮外花键齿宽侧面121和机械轮外花键齿导滑面123的连接处与拨叉套内花键齿发生尖锐磕碰,同时也就进一步便于拨叉套内花键齿可以顺利滑入到对应的外花键齿槽127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4及图6,机械轮外花键齿120的外花键齿顶面126与临近半轴花键一侧的机械轮外花键齿宽侧面121之间设有第一导斜面125。沿着从临近半轴花键一侧到远离半轴花键一侧的方向,第一导斜面125凸出外花键齿槽127底面的高度逐渐增大,也就是,说机械轮外花键齿120上设置第一导斜面125位置处的齿高会变小,而且沿着从临近半轴花键一侧到远离半轴花键一侧的方向,机械轮外花键齿120上设置第一导斜面125位置处的齿高逐渐变大,即越靠近半轴花键一侧,机械轮外花键齿120上设置第一导斜面125位置处的齿高就越小。第一导斜面125就是一个导向面结构,在拨叉套移动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械轮100上时,各机械轮外花键齿120也是插入啮合到拨叉套内花键结构的内花键齿槽中,第一导斜面125的设置可以便于机械轮外花键齿120滑入到内花键齿槽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6,作为机械轮外花键齿导滑面123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机械轮外花键齿导滑面123为倾斜平面结构,该倾斜平面结构(即机械轮外花键齿导滑面123)与临近半轴花键一侧的机械轮外花键齿宽侧面121的夹角范围为50°-70°。机械轮外花键齿导滑面123与临近半轴花键一侧的机械轮外花键齿宽侧面121的锐角夹角设置,也保证了机械轮外花键齿导滑面123能够对拨叉套内花键齿滑入到外花键齿槽127内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机械轮外花键齿导滑面123与临近半轴花键一侧的机械轮外花键齿宽侧面121的夹角范围为50°-70°的基础上,作为一种更佳的实施例,机械轮外花键齿导滑面123与临近半轴花键一侧的机械轮外花键齿宽侧面121的夹角为60°。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5,机械轮本体110还设有机械轮内花键齿轮结构111,驱动轴上设有用于与机械轮内花键齿轮结构111啮合传动的驱动轴外花键结构。当然了,机械轮本体110肯定是具有一个通孔,在通孔内设置相应的机械轮内花键齿轮结构111。
在一些实施例中,机械轮外花键结构的表面进行了喷丸处理。因为机械轮外花键齿120上设置了相应的机械轮外花键齿导滑面123和/或第一导斜面125,这些结构可能会造成机械轮外花键齿120强度不足,因此将加工成型后的机械轮外花键结构的表面进行喷丸处理,可以使工件表层材料产生弹塑性变形并呈现较高的残余压应力,从而提高工件表面强度及疲劳强度,从而改善机械轮外花键结构的抗咬合能力、提高寿命。当然,作为一种替代方案,机械轮100的整体表面都进行喷丸处理也是可行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拨叉件中的拨叉套内花键结构与机械轮100中的机械轮外花键结构的配合间隙的范围为0.1mm-0.24mm。即机械轮外花键齿120滑入至内花键齿槽内后,机械轮外花键齿120与内花键齿槽(内花键齿槽中非设置拨叉套内花键齿导滑面的位置处)的间隙范围为0.1mm-0.24mm,也就是机械轮外花键齿120和/或拨叉套内花键齿的制造精度等级提高了。现有技术中,为了使拨叉套更容易的与机械轮结合,拨叉套内花键结构与机械轮外花键结构的配合间隙的范围非常大,通常配合间隙要求为0.32-0.64mm,这导致在车辆起步的瞬间,拨叉套与机械轮撞击会发出很大的声音,严重影响整车的NVH性能,导致顾客抱怨强烈,影响整车品牌和销售。在本实施例中,因为机械轮100具有机械轮外花键齿导滑面123,所以该配合间隙的范围可以设置的更小。据此,可以减小车辆刚起步时花键啮合时的撞击音,提升整车的NVH性能,减少顾客的抱怨。
实施例二
请参见图4至图6,现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分离器传动总成进行说明。所述的分离器传动总成,包括分离器、具有半轴花键的(前桥)半轴、机械轮100以及用于与机械轮100传动的驱动轴。分离器至少要包括拨叉件。拨叉件能够在半轴花键和机械轮100上进行切换传动,半轴花键临近半轴一侧,机械轮100临近驱动轴一侧。当然,分离器肯定还包括如现有技术中的分离器壳体500’和电机(驱动拨叉件)等结构,以上均为现有技术(非本案发明点),在此不多赘述。
拨叉件包括拨叉套和拨叉套内花键结构。拨叉套内花键结构具体能够与半轴花键或机械轮花键配合(即花键传动)。拨叉套内花键结构包括若干间隔地、环绕分布于拨叉套内圈的拨叉套内花键齿。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拨叉件可能还具有拨叉柄,以连接拨叉套和分离器(即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以上结构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多赘述。
相邻的拨叉套内花键齿之间具有内花键齿槽,各拨叉套内花键齿肯定具有内花键齿顶面、两个拨叉套内花键齿宽侧面以及两个拨叉套内花键齿槽侧面。拨叉套内花键齿宽侧面就是沿着拨叉套轴向间隔分布的两个侧面,拨叉套内花键齿槽侧面也就是临近拨叉套内花键结构中的内花键齿槽的侧面。拨叉套内花键齿的结构与实施例一中机械轮外花键齿120的结构类似,因此其结构可参照图4至图6。
在本实施例中,拨叉套内花键齿中临近驱动轴一侧的拨叉套内花键齿宽侧面与该拨叉套内花键齿中的拨叉套内花键齿槽侧面之间设有拨叉套内花键齿导滑面。拨叉套内花键齿导滑面可以是平面或弧形面等结构,拨叉套内花键齿导滑面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拨叉套内花键齿宽侧面和拨叉套内花键齿槽侧面相连。这里还应该注意的是,同一个拨叉套内花键齿上可能设有一个拨叉套内花键齿导滑面(分别与其中一个拨叉套内花键齿槽侧面和临近驱动轴一侧的拨叉套内花键齿宽侧面相接),也可能设有两个拨叉套内花键齿导滑面,每个拨叉套内花键齿导滑面与一个拨叉套内花键齿槽侧面对应,这样拨叉套内花键齿导滑面就与对应的拨叉套内花键齿槽侧面和临近驱动轴一侧的拨叉套内花键齿宽侧面相接。
拨叉套内花键齿导滑面的设置,实际上使拨叉套内花键齿在设置拨叉套内花键齿导滑面处的齿厚变小了,而且沿着从临近驱动轴一侧到远离驱动轴一侧的方向,设置拨叉套内花键齿导滑面处的拨叉套内花键齿的齿宽逐渐增大(即靠近驱动轴一侧的齿宽小),从另一方面讲,也就是说,沿着从临近驱动轴一侧到远离驱动轴一侧的方向,拨叉套内花键结构临近驱动轴一侧的内花键齿槽开度逐渐变小,在设置拨叉套内花键齿导滑面处的对应位置上,越是临近驱动轴一侧,那么内花键齿槽的开度就越大。
拨叉套滑入到机械轮100上的过程,其实也可以认为是机械轮外花键齿120“被动”滑入到内花键齿槽内的过程,拨叉套内花键齿导滑面实际上就成为便于机械轮外花键齿120滑入到对应的内花键齿槽内的导向面结构。如此,在拨叉套需要滑动到机械轮100上时,即便半轴花键与机械轮外花键结构没有完全对正(即有一些偏离),那么当内花键齿槽滑动到机械轮外花键齿120附近时,凭借拨叉套内花键齿导滑面的导向作用,机械轮外花键齿120可以顺利滑入到对应的内花键齿槽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离器传动总成,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拨叉套内花键齿中临近驱动轴一侧的拨叉套内花键齿宽侧面和拨叉套内花键齿槽侧面之间设置拨叉套内花键齿导滑面,以引导机械轮外花键齿顺利滑入到内花键齿槽内,缓解或避免因为半轴花键与机械轮外花键结构没有完全对正而导致拨叉件无法与机械轮顺利啮合传动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拨叉套内花键齿中临近驱动轴一侧的拨叉套内花键齿宽侧面与对应的拨叉套内花键齿导滑面之间还设有第二倒圆角过渡面。当然如果每个拨叉套内花键齿具有两个拨叉套内花键齿导滑面,那么第二倒圆角过渡面也应该对应的设有两个。第二倒圆角过渡面的两端分别连接拨叉套内花键齿宽侧面和拨叉套内花键齿导滑面。第二倒圆角过渡面可以使拨叉套内花键齿宽侧面和拨叉套内花键齿导滑面的连接处具有圆弧过渡,以避免拨叉套内花键齿宽侧面和拨叉套内花键齿导滑面的连接处与机械轮外花键齿120发生尖锐磕碰,同时也就进一步便于机械轮外花键齿120可以顺利滑入到对应的内花键齿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拨叉套内花键齿的内花键齿顶面与临近驱动轴一侧的拨叉套内花键齿宽侧面之间设有第二导斜面。沿着从临近驱动轴一侧到远离驱动轴一侧的方向,第二导斜面凸出内花键齿槽底面的高度逐渐增大,也就是,说拨叉套内花键齿上设置第二导斜面位置处的齿高会变小,而且沿着从临近驱动轴一侧到远离驱动轴一侧的方向,拨叉套内花键齿上设置第二导斜面位置处的齿高逐渐变大,即越靠近驱动轴一侧,拨叉套内花键齿上设置第二导斜面位置处的齿高就越小。第二导斜面就是一个导向面结构,在拨叉套移动到机械轮100上时,各拨叉套内花键齿也是插入啮合到外花键齿槽中,第二导斜面的设置可以便于拨叉套内花键齿滑入到外花键齿槽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作为拨叉套内花键齿导滑面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拨叉套内花键齿导滑面为倾斜平面结构,该倾斜平面结构(即拨叉套内花键齿导滑面)与临近驱动轴一侧的拨叉套内花键齿宽侧面的夹角范围为50°-70°。拨叉套内花键齿导滑面与临近驱动轴一侧的拨叉套内花键齿宽侧面的锐角夹角设置,也保证了拨叉套内花键齿导滑面能够对机械轮外花键齿120滑入到内花键齿槽内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拨叉套内花键导滑面与临近驱动轴一侧的拨叉套内花键齿宽侧面的夹角范围为50°-70°的基础上,作为一种更佳的实施例,拨叉套内花键齿导滑面与临近驱动轴一侧的拨叉套内花键齿宽侧面的夹角为60°。
在一些实施例中,拨叉套内花键结构的表面进行了喷丸处理。因为拨叉套内花键齿上设置了相应的拨叉套内花键齿导滑面和/或第二导斜面,这些结构可能会造成拨叉套内花键齿强度不足,因此将加工成型后的拨叉套内花键结构的表面进行喷丸处理,可以使工件表层材料产生弹塑性变形并呈现较高的残余压应力,从而提高工件表面强度及疲劳强度,从而改善拨叉套内花键结构的抗咬合能力、提高寿命。当然,作为一种替代方案,拨叉套或者拨叉件的整体表面都喷丸处理也是可行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拨叉件中的拨叉套内花键结构与机械轮100中的机械轮外花键结构的配合间隙的范围为0.1mm-0.24mm。即机械轮外花键齿120滑入至内花键齿槽内后,机械轮外花键齿120与内花键齿槽(内花键齿槽中非设置拨叉套内花键齿导滑面的位置处)的间隙范围为0.1mm-0.24mm,也就是机械轮外花键齿120和/或拨叉套内花键齿的制造精度等级提高了。现有技术中,为了使拨叉套更容易的与机械轮结合,拨叉套内花键结构与机械轮外花键结构的配合间隙的范围非常大,通常配合间隙要求为0.32-0.64mm,这导致在车辆起步的瞬间,拨叉套与机械轮撞击会发出很大的声音,严重影响整车的NVH性能,导致顾客抱怨强烈,影响整车品牌和销售。在本实施例中,因为拨叉件具有拨叉套内花键齿导滑面,所以该配合间隙的范围可以设置的更小。据此,可以减小车辆刚起步时花键啮合时的撞击音,提升整车的NVH性能,减少顾客的抱怨。
实施例三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三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的分离器传动总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因为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分离器传动总成,因此具备上述分离器传动总成的所有有益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分离器传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离器、设有半轴花键的半轴、机械轮以及用于与所述机械轮传动的驱动轴,所述分离器包括拨叉件,所述拨叉件具有用于与所述半轴花键或所述机械轮花键配合的拨叉套内花键结构;所述机械轮包括:
机械轮本体;以及
机械轮外花键结构,所述机械轮外花键结构包括若干间隔地、环绕分布于所述机械轮本体外周的机械轮外花键齿;所述机械轮外花键齿中临近所述半轴花键一侧的机械轮外花键齿宽侧面与该机械轮外花键齿的机械轮外花键齿槽侧面之间设有机械轮外花键齿导滑面,以使所述机械轮外花键结构临近所述半轴花键一侧的外花键齿槽开度,从临近所述半轴花键一侧到远离所述半轴花键一侧的方向,逐渐变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器传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轮外花键齿临近所述半轴花键一侧的所述机械轮外花键齿宽侧面与所述机械轮外花键齿导滑面之间还设有第一倒圆角过渡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器传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轮外花键齿的外花键齿顶面与临近所述半轴花键一侧的所述机械轮外花键齿宽侧面之间设有第一导斜面;从临近所述半轴花键一侧到远离所述半轴花键一侧的方向,所述第一导斜面凸出所述外花键齿槽底面的高度逐渐增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器传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轮外花键齿导滑面为倾斜平面结构,所述机械轮外花键齿导滑面与临近所述半轴花键一侧的所述机械轮外花键齿宽侧面的夹角范围为50°-7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器传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轮本体还设有机械轮内花键齿轮结构,所述驱动轴上设有用于与所述机械轮内花键齿轮结构啮合传动的驱动轴外花键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器传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叉套内花键结构与所述机械轮外花键结构的配合间隙的范围为0.1mm-0.24mm。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分离器传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轮外花键结构为表面喷丸处理的结构。
8.一种分离器传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离器、设有半轴花键的半轴、机械轮以及用于与所述机械轮传动的驱动轴,所述机械轮包括机械轮本体以及机械轮外花键结构,所述机械轮外花键结构包括若干间隔地、环绕分布于所述机械轮本体外周的机械轮外花键齿;所述分离器包括拨叉件,所述拨叉件包括:
拨叉套;以及
拨叉套内花键结构,用于与所述半轴花键或所述机械轮外花键结构花键配合,所述拨叉套内花键结构包括若干间隔地、环绕分布于所述拨叉套内圈的拨叉套内花键齿;所述拨叉套内花键齿中临近所述驱动轴一侧的拨叉套内花键齿宽侧面与该拨叉套内花键齿的拨叉套内花键齿槽侧面之间设有拨叉套内花键齿导滑面,以使所述拨叉套内花键结构临近所述驱动轴一侧的内花键齿槽开度,从临近所述驱动轴一侧到远离所述驱动轴一侧的方向,逐渐变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离器传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叉套内花键齿中临近所述驱动轴一侧的所述拨叉套内花键齿宽侧面与所述拨叉套内花键齿导滑面之间还设有第二倒圆角过渡面。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离器传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叉套内花键齿的内花键齿顶面与临近所述驱动轴一侧的所述拨叉套内花键齿宽侧面之间设有第二导斜面;从临近所述驱动轴一侧到远离所述驱动轴一侧的方向,所述第二导斜面凸出所述内花键槽底面的高度逐渐增大。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离器传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叉套内花键齿导滑面为倾斜平面结构,所述拨叉套内花键齿导滑面与临近所述驱动轴一侧的所述拨叉套内花键齿宽侧面的夹角范围为50°-70°。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离器传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叉套内花键结构与所述机械轮外花键结构的配合间隙的范围为0.1mm-0.24mm。
13.如权利要求8-12任一项所述的分离器传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叉套内花键结构为表面喷丸处理的结构。
14.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分离器传动总成。
CN202121694363.1U 2021-07-23 2021-07-23 一种分离器传动总成及汽车 Active CN2152843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94363.1U CN215284386U (zh) 2021-07-23 2021-07-23 一种分离器传动总成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94363.1U CN215284386U (zh) 2021-07-23 2021-07-23 一种分离器传动总成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84386U true CN215284386U (zh) 2021-12-24

Family

ID=795242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94363.1U Active CN215284386U (zh) 2021-07-23 2021-07-23 一种分离器传动总成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843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24829B1 (en) Driveline coupling for electric module
US8721493B2 (en) Drive train for a motor vehicle
EP2699441B1 (en) Power transfer unit
EP2110582B1 (en) Differential device for vehicle
US8381861B2 (en) Power transfer unit with dual hypoid geartrain
CN215284386U (zh) 一种分离器传动总成及汽车
US10072712B2 (en) Shaft coupling arrangement
EP3047998B1 (en) Drive axle system
US20040092354A1 (en) Transmission mechanism for driving four wheels
US9638303B2 (en) Double disconnect front differential
US20190219142A1 (en) Driveline component having differential assembly with differential gearset configured to limit inboard thrust of side gears
CN211009796U (zh) 一种差速器总成
US11156281B2 (en) Axle assembly with lubrication pump
EP3559490B1 (en) A joint assembly with an installation aid
CN215257736U (zh) 用于分动器的输入轴组件、分动器和车辆
JP2020526711A (ja) クイックコネクトアセンブリとクイックコネクトアセンブリに使用される保持部材
CN214888455U (zh) 分动箱花键联接结构
JP2007285474A (ja) スプライン連結構造
CN202646607U (zh) 一种汽车主减速器的从动轮
KR100395053B1 (ko) 4륜 구동차량의 변속기 일체형 트랜스퍼
CN216430433U (zh) 差速器、驱动桥总成和车辆
CN101644301A (zh) 使用双轴颈元件的车辆联轴节配置
CN201169211Y (zh) 四轮摩托车的后桥总成
CN207554747U (zh) 汽车变速箱中间轴总成
CN115742736A (zh) 双电机减速箱、传动总成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