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81701U - 一种汽车驾驶室后悬置组装工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驾驶室后悬置组装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81701U
CN215281701U CN202120649641.5U CN202120649641U CN215281701U CN 215281701 U CN215281701 U CN 215281701U CN 202120649641 U CN202120649641 U CN 202120649641U CN 215281701 U CN215281701 U CN 2152817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positioning
turnover
pushing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4964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岳国生
朱丽云
王伟
骆德强
冯鄂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gyang Qunlong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gyang Qunlong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gyang Qunlong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gyang Qunlong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4964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817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817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817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驾驶室后悬置组装工装,横梁支撑架安装在底板的上部中间位置,第一定位夹持机构和第二定位夹持机构分别设置在横梁支撑架的前部两侧边并安装在底板上,第一翻转机构和第二翻转机构分别设置在横梁支撑架的后部两侧边并安装在底板上,底板的底部四角边均设置有移动轮。本实用新型横梁支撑架用于支撑放置悬置主件,翻转机构用于悬挂悬置副件,便于定位组装;定位夹持机构一方面对悬置主件进行定位夹持,另一方面可对悬置主件的安装孔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可进行后期组装工作,这样减少后期组装时出现的问题;底板的底部四角边均设置有移动轮,便于对汽车后悬置进行搬运和转运,减少工作人员强度,提高了组装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驾驶室后悬置组装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悬置组装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汽车驾驶室后悬置组装工装。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在组装汽车后悬置部件时,通常是放置地面或工装板上进行组装,如图1-2所示为现有技术中汽车后悬置组装示意图;其中汽车后悬置包括悬置主件9和悬置副件10,将悬置主件9和悬置副件10放置在工装板8上,然后进行上螺丝组装;但是这样在组装之前没有对悬置主件9进行个初步检测,悬置主件9的大小是否合格,悬置主件9的安装孔11的间距及孔径是否合格,如悬置主件和安装孔不合格,在后期装配过程中会影响装配,这样会浪费前期的组装工作;另外现有技术的工装板8没有移动轮,汽车后悬置组装完成后,采用人工方式搬运,由于汽车后悬置采用钢制材料,重量大,增加了工作人劳动强度,这样导致整个组装效率降低。
因此,对于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汽车驾驶室后悬置组装工装。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驾驶室后悬置组装工装,以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汽车驾驶室后悬置组装工装,包括底板、第一定位夹持机构、第二定位夹持机构、第一翻转机构、第二翻转机构和横梁支撑架,所述横梁支撑架安装在所述底板的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第一定位夹持机构和第二定位夹持机构分别设置在横梁支撑架的前部两侧边并安装在底板上,所述第一翻转机构和第二翻转机构分别设置在横梁支撑架的后部两侧边并安装在底板上,所述底板的底部四角边均设置有移动轮。
优选地,所述横梁支撑架包括横梁支撑柱和横梁限位块,所述横梁限位块安装在横梁支撑柱上,所述横梁限位块设置有横梁放置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夹持机构包括第一直线滑轨、第一滑动限位块和第一定位夹持架,所述第一滑动限位块滑动连接于第一直线滑轨,所述第一定位夹持架安装在第一滑动限位块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夹持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一基准座、第一基准块和第一推送架,所述第一基准座、第一基准块和第一推送架均安装在第一支撑板上,所述第一推送架包括第一支撑座、第一推柄、第一铰接杆、第一推杆、第一固定板和第一定位销,所述第一推柄铰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座,所述第一推柄通过第一铰接杆铰接于所述第一推杆的一端,所述第一推杆的杆部滑动连接第一支撑座的第一导向筒,所述第一推杆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定位销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定位销的另一端插入第一基准座并与第一基准座滑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定位夹持机构包括第二直线滑轨、第二滑动限位块和第二定位夹持架,所述第二滑动限位块滑动连接于第二直线滑轨,所述第二定位夹持架安装在第二滑动限位块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定位夹持架包括第二支撑板、第二基准座、第二基准块和第二推送架,所述第二基准座、第二基准块和第二推送架均安装在第二支撑板上,所述第二推送架包括第二支撑座、第二推柄、第二铰接杆、第二推杆、第二固定板和第二定位销,所述第二推柄铰接于所述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二推柄通过第二铰接杆铰接于所述第二推杆的一端,所述第二推杆的杆部滑动连接第二支撑座的第二导向筒,所述第二推杆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定位销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定位销的另一端插入第二基准座并与第二基准座滑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翻转机构包括第一托架立柱和第一翻转架,所述第一翻转架安装在第一托架立柱上,所述第一翻转架包括第一安装座和第一翻转夹勾,所述第一翻转夹勾铰接于所述第一安装座。
优选地,所述第二翻转机构包括第二托架立柱和第二翻转架,所述第二翻转架安装在第二托架立柱上,所述第二翻转架包括第二安装座和第二翻转夹勾,所述第二翻转夹勾铰接于所述第二安装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置有第一定位夹持机构、第二定位夹持机构、第一翻转机构、第二翻转机构和横梁支撑架,横梁支撑架用于支撑放置悬置主件,第一翻转机构和第二翻转机构用于悬挂悬置副件,便于定位组装;第一定位夹持机构和第二定位夹持机构一方面对悬置主件进行定位夹持,另一方面可对悬置主件的安装孔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可进行后期组装工作,如检测不合格,说明次悬置主件不合格,则需要换一个悬置主件,这样减少后期组装时出现的问题;底板的底部四角边均设置有移动轮,便于对汽车后悬置进行搬运和转运,减少工作人员强度,提高了组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2是现有技术中汽车后悬置组装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驾驶室后悬置组装工装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驾驶室后悬置组装工装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定位夹持机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定位夹持机构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推送架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推送架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翻转机构结构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翻转机构结构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横梁支撑架结构图;
图12-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后悬置组装状态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1、底板;2、第一定位夹持机构;3、第二定位夹持机构;4、第一翻转机构;5、第二翻转机构;6、横梁支撑架;7、移动轮;8、工装板;9、悬置主件;10、悬置副件;11、安装孔;201、第一直线滑轨;202、第一滑动限位块;203、第一支撑板;204、第一基准块;205、第一基准座;206、第一推送架;207、第一支撑座;208、第一推柄;209、第一铰接杆;210、第一推杆;211、第一导向筒;212、第一固定板;213、第一定位销;214、第一定位夹持架;301、第二直线滑轨;302、第二滑动限位块;303、第二支撑板;304、第二基准块;305、第二基准座;306、第二推送架;307、第二支撑座;308、第二推柄;309、第二铰接杆;310、第二推杆;311、第二导向筒;312、第二固定板;313、第二定位销;314、第二定位夹持架;401、第一托架立柱;402、第一翻转架;403、第一安装座;404、第一翻转夹勾;501、第二托架立柱;502、第二翻转架;503、第二安装座;504、第二翻转夹勾;601、横梁支撑柱;602、横梁限位块;603、横梁放置槽。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3并结合图4至图13所示,一种汽车驾驶室后悬置组装工装,包括底板1、第一定位夹持机构2、第二定位夹持机构3、第一翻转机构4、第二翻转机构5和横梁支撑架6,所述横梁支撑架6安装在所述底板1的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第一定位夹持机构2和第二定位夹持机构3分别设置在横梁支撑架6的前部两侧边并安装在底板1上,所述第一翻转机构4和第二翻转机构5分别设置在横梁支撑架6的后部两侧边并安装在底板1上,所述底板1的底部四角边均设置有移动轮7。
进一步的,所述横梁支撑架6包括横梁支撑柱601和横梁限位块602,所述横梁限位块602安装在横梁支撑柱601上,所述横梁限位块602设置有横梁放置槽603。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夹持机构2包括第一直线滑轨201、第一滑动限位块202和第一定位夹持架214,所述第一滑动限位块202滑动连接于第一直线滑轨201,所述第一定位夹持架214安装在第一滑动限位块202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夹持架214包括第一支撑板203、第一基准座205、第一基准块204和第一推送架206,所述第一基准座205、第一基准块204和第一推送架206均安装在第一支撑板203上,所述第一推送架206包括第一支撑座207、第一推柄208、第一铰接杆209、第一推杆210、第一固定板212和第一定位销213,所述第一推柄208铰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座207,所述第一推柄208通过第一铰接杆209铰接于所述第一推杆210的一端,所述第一推杆210的杆部滑动连接第一支撑座207的第一导向筒211,所述第一推杆211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板212,所述第一定位销213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板212,所述第一定位销213的另一端插入第一基准座205并与第一基准座205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定位夹持机构3包括第二直线滑轨301、第二滑动限位块302和第二定位夹持架314,所述第二滑动限位块302滑动连接于第二直线滑轨301,所述第二定位夹持架314安装在第二滑动限位块302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定位夹持架314包括第二支撑板303、第二基准座305、第二基准块304和第二推送架306,所述第二基准座305、第二基准块304和第二推送架306均安装在第二支撑板303上,所述第二推送架306包括第二支撑座307、第二推柄308、第二铰接杆309、第二推杆310、第二固定板312和第二定位销313,所述第二推柄308铰接于所述第二支撑座307,所述第二推柄308通过第二铰接杆309铰接于所述第二推杆310的一端,所述第二推杆310的杆部滑动连接第二支撑座307的第二导向筒311,所述第二推杆311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板312,所述第二定位销313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板312,所述第二定位销313的另一端插入第二基准座305并与第二基准座305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翻转机构4包括第一托架立柱401和第一翻转架402,所述第一翻转架402安装在第一托架立柱401上,所述第一翻转架402包括第一安装座403和第一翻转夹勾404,所述第一翻转夹勾404铰接于所述第一安装座403。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翻转机构5包括第二托架立柱501和第二翻转架502,所述第二翻转架502安装在第二托架立柱501上,所述第二翻转架502包括第二安装座503和第二翻转夹勾504,所述第二翻转夹勾504铰接于所述第二安装座503。
其中第一翻转机构4和第二翻转机构5的间距及位置是根据合格的汽车后悬置的尺寸大小而提前设计制造安装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置有第一定位夹持机构2、第二定位夹持机构3、第一翻转机构4、第二翻转机构5和横梁支撑架6,横梁支撑架6用于支撑放置悬置主件9,第一翻转机构4和第二翻转机构5用于悬挂悬置副件4,便于定位组装;第一定位夹持机构2和第二定位夹持机构3一方面对悬置主件9进行定位夹持,另一方面可对悬置主件9的安装孔11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可进行后期组装工作,如检测不合格,说明次悬置主件9不合格,则需要换一个悬置主件9,这样减少后期组装时出现的问题;另外底板1的底部四角边均设置有移动轮7,便于对汽车后悬置进行搬运和转运,减少工作人员强度,提高了组装效率。
工作原理:根据待组装悬置主件9的合格尺寸大小,调节第一滑动限位块202和第二滑动限位块302的间距及位置,调节好后用螺栓和固定销对第一滑动限位块202和第二滑动限位块302进行固定;
然后将待组装的悬置主件9的上部放置在横梁支撑架6的横梁放置槽603上,悬置主件9的两侧下部分别放置在第一基准块204和第二基准块304上,手动推送第一推送架206和第二推送架306,使得第一定位销213和第二定位销313分别插入悬置主件9下部的安装孔11,如不能插入则说明此悬置主件9不合格,需要更换一个悬置主件9;如能够插入,则说明此悬置主件9的安装孔是合格的,进入下一组装程序;将悬置副件10分别悬挂在第一翻转架402的第一翻转夹勾404和第二翻转架502的第二翻转夹勾504上,观察悬置副件10的安装孔11与悬置主件9的安装孔10是否对齐,如未对齐说明悬置副件10不合格,需要更换;如对齐说明悬置副件10是合格的,然后上螺栓组装;
组装完成后,将第一翻转夹勾404和第二翻转夹勾504翻转起来,手动推送第一推送架206和第二推送架306,使得第一定位销213和第二定位销313与悬置主件9下部的安装孔11脱离,然后取出组装好的汽车后悬置,进行后续装配工作。
如汽车后悬置较重,存放点距离有点远,也可以先将组装好的汽车后悬置通过底板1的移动轮7作用下托运至存放点处,然后再取出汽车后悬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汽车驾驶室后悬置组装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第一定位夹持机构(2)、第二定位夹持机构(3)、第一翻转机构(4)、第二翻转机构(5)和横梁支撑架(6),所述横梁支撑架(6)安装在所述底板(1)的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第一定位夹持机构(2)和第二定位夹持机构(3)分别设置在横梁支撑架(6)的前部两侧边并安装在底板(1)上,所述第一翻转机构(4)和第二翻转机构(5)分别设置在横梁支撑架(6)的后部两侧边并安装在底板(1)上,所述底板(1)的底部四角边均设置有移动轮(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驾驶室后悬置组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支撑架(6)包括横梁支撑柱(601)和横梁限位块(602),所述横梁限位块(602)安装在横梁支撑柱(601)上,所述横梁限位块(602)设置有横梁放置槽(60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驾驶室后悬置组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夹持机构(2)包括第一直线滑轨(201)、第一滑动限位块(202)和第一定位夹持架(214),所述第一滑动限位块(202)滑动连接于第一直线滑轨(201),所述第一定位夹持架(214)安装在第一滑动限位块(202)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驾驶室后悬置组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夹持架(214)包括第一支撑板(203)、第一基准座(205)、第一基准块(204)和第一推送架(206),所述第一基准座(205)、第一基准块(204)和第一推送架(206)均安装在第一支撑板(203)上,所述第一推送架(206)包括第一支撑座(207)、第一推柄(208)、第一铰接杆(209)、第一推杆(210)、第一固定板(212)和第一定位销(213),所述第一推柄(208)铰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座(207),所述第一推柄(208)通过第一铰接杆(209)铰接于所述第一推杆(210)的一端,所述第一推杆(210)的杆部滑动连接第一支撑座(207)的第一导向筒(211),所述第一推杆(210)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板(212),所述第一定位销(213)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板(212),所述第一定位销(213)的另一端插入第一基准座(205)并与第一基准座(205)滑动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驾驶室后悬置组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夹持机构(3)包括第二直线滑轨(301)、第二滑动限位块(302)和第二定位夹持架(314),所述第二滑动限位块(302)滑动连接于第二直线滑轨(301),所述第二定位夹持架(314)安装在第二滑动限位块(302)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汽车驾驶室后悬置组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夹持架(314)包括第二支撑板(303)、第二基准座(305)、第二基准块(304)和第二推送架(306),所述第二基准座(305)、第二基准块(304)和第二推送架(306)均安装在第二支撑板(303)上,所述第二推送架(306)包括第二支撑座(307)、第二推柄(308)、第二铰接杆(309)、第二推杆(310)、第二固定板(312)和第二定位销(313),所述第二推柄(308)铰接于所述第二支撑座(307),所述第二推柄(308)通过第二铰接杆(309)铰接于所述第二推杆(310)的一端,所述第二推杆(310)的杆部滑动连接第二支撑座(307)的第二导向筒(311),所述第二推杆(310)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板(312),所述第二定位销(313)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板(312),所述第二定位销(313)的另一端插入第二基准座(305)并与第二基准座(305)滑动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驾驶室后悬置组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转机构(4)包括第一托架立柱(401)和第一翻转架(402),所述第一翻转架(402)安装在第一托架立柱(401)上,所述第一翻转架(402)包括第一安装座(403)和第一翻转夹勾(404),所述第一翻转夹勾(404)铰接于所述第一安装座(403)。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驾驶室后悬置组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翻转机构(5)包括第二托架立柱(501)和第二翻转架(502),所述第二翻转架(502)安装在第二托架立柱(501)上,所述第二翻转架(502)包括第二安装座(503)和第二翻转夹勾(504),所述第二翻转夹勾(504)铰接于所述第二安装座(503)。
CN202120649641.5U 2021-03-30 2021-03-30 一种汽车驾驶室后悬置组装工装 Active CN2152817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49641.5U CN215281701U (zh) 2021-03-30 2021-03-30 一种汽车驾驶室后悬置组装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49641.5U CN215281701U (zh) 2021-03-30 2021-03-30 一种汽车驾驶室后悬置组装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81701U true CN215281701U (zh) 2021-12-24

Family

ID=795350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49641.5U Active CN215281701U (zh) 2021-03-30 2021-03-30 一种汽车驾驶室后悬置组装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817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915742A (en) Car door separating and attaching device
US4932639A (en) Door and body jack
JPS6212448A (ja) 作業ラツク装置
CN107971682A (zh) 夹具快换装置
CN110142554A (zh) 一种适用于工业车辆快速脱模焊接工装
US5634759A (en) Raising and lowering columns
CN110355516A (zh) 用于工字钢型汽车大梁底护板用的焊接工装
CN215281701U (zh) 一种汽车驾驶室后悬置组装工装
CN104084732B (zh) 中排座椅右锁扣安装板手动装具
JP5759708B2 (ja) ブーム式作業車のカウンタウエイト着脱装置
CN115091098A (zh) 一种用于焊接三轮车车架的转动式固定工装
US20040150148A1 (en) Support for automotive parts
CN207900531U (zh) 夹具快换装置
CN214558623U (zh) 一种汽车水箱横梁的焊接夹具结构
CN213085348U (zh) 一种新型举升机
CN114102021A (zh) 一种侧围总成自动预装装置
CN211252644U (zh) 一种白车身试制多车型通用转运地车
CN110076507B (zh) 翻转角锁组装工装
CN210388064U (zh) 一种双梁起重机机架焊接工装
CN215280602U (zh) 一种汽车驾驶室后悬置部件焊接工装
JP2022075301A (ja) 車輪保持機能を高めたホイールドーリー
CN214816238U (zh) 焊接紧固机构
CN219487475U (zh) 燃料电池堆周转车
CN212921759U (zh) 汽车后悬扭力梁合车工装
CN218947484U (zh) 一种直升机发动机整流罩修复定位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