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76350U - 湿式尘埃处理室 - Google Patents

湿式尘埃处理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76350U
CN215276350U CN202023170943.9U CN202023170943U CN215276350U CN 215276350 U CN215276350 U CN 215276350U CN 202023170943 U CN202023170943 U CN 202023170943U CN 215276350 U CN215276350 U CN 2152763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housing
wet dust
opening
valve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7094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斋藤功
高柳圭佑
前田晃毅
近藤祐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tokogi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tokogi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tokogio Ltd filed Critical Sintokogi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763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763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提供一种湿式尘埃处理室,具有针对爆炸的应对手段,能够避免爆炸时装置的破坏等。湿式尘埃处理室(10)包括:导入部(11),其将混入有尘埃的空气导入到内部;排气部(12),其与负压抽吸源连接,并在运转时将内部抽吸成负压;以及外壳(100),其具有积存槽(13),上述积存槽(13)位于比上述导入部和上述排气部靠下方的内部的位置,并积存有用于捕捉尘埃的捕捉水(W),其中,上述外壳(100)在上述积存槽(13)的上方包括开口部(106),还包括:爆炸扩散盖(16),其在常态下将上述开口部(106)封堵,并在上述外壳(100)内的压力超过一定值时使上述开口部(106)开口。

Description

湿式尘埃处理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湿式尘埃处理室。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对在各种机械加工装置等中产生的尘埃进行处理的装置,已知存在利用捕捉液去除导入到装置内的尘埃的湿式尘埃处理室。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将混入有界面活性剂的尘埃捕捉液向处理槽喷雾来捕捉尘埃的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2-115724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另外,在对机械加工等中产生的尘埃进行集尘处理的情况下,在该集尘处理中有时会产生可燃性气体。例如,用于对铝粉尘进行集尘处理的湿式尘埃处理室在其集尘处理中,水和铝粉会发生反应产生氢气。若使产生的可燃性气体保持滞留于腔室内的状态,则存在引发爆炸的危险性,因此,从安全性的观点出发,需要采取针对爆炸的某些措施。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装置虽然具有捕捉粉尘的功能,但是没有采取针对爆炸的措施,因而,在爆炸时存在装置遭到破坏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湿式尘埃处理室,上述湿式尘埃处理室通过具有针对爆炸的应对手段,能够避免爆炸时装置的破坏等。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以下手段。
即,本实用新型的湿式尘埃处理室包括:导入部,上述导入部将混入有尘埃的空气导入到内部;排气部,上述排气部与负压抽吸源连接,并且在运转时将内部抽吸成负压;以及外壳,上述外壳具有积存槽,上述积存槽位于比上述导入部和上述排气部靠下方的内部的位置,并且积存有用于捕捉尘埃的捕捉水,其中,上述外壳在上述积存槽的上方包括开口部,还包括:爆炸扩散盖,上述爆炸扩散盖在常态下将上述开口部封堵,在上述外壳内的压力超过一定值时使上述开口部开口;以及导入用配管,上述导入用配管在上述外壳的内部上端部与上述导入部连通,并且从上述上端部向上述积存槽内的捕捉水的表面向下方延伸。
根据这样的实用新型,包括在常态下将外壳的上方的开口部封堵,并且当内部的压力超过一定值时使上述开口部开口的爆炸扩散盖,因此,能防止可燃性气体爆炸时破坏湿式尘埃处理室。另外,由于导入用配管设置成从导入部向捕捉水向下方延伸,因此,能够高效地捕捉从导入部抽吸的尘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在上述外壳的上部设置有扩散管道,上述扩散管道从围绕开口部的位置朝向上方延伸,并且上述扩散管道的上端向大气开放。
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设置有从围绕上述开口部向上方延伸的扩散管道,因此,在可燃性气体爆炸时,爆炸火焰、气浪不会向上吹而波及周围,从而能够将对作业者和设施的影响降到最小限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在上述导入用配管的上端部形成有向上述外壳内开口的气体排出孔。
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在外壳内的导入用配管的上端部形成有向外壳内开口的气体排出孔,因此,在装置停止时,能够将外壳内的可燃性气体引导到导入用配管的内部,从而能够高效地释放外壳内的可燃性气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在上述导入用配管的上述上端部设置有自动气体排出阀,上述自动气体排出阀将积存槽内产生的可燃性气体释放到大气中。
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在导入用配管的上端部设置有自动气体排出阀,因此,在装置停止时,能够高效地排出外壳内的可燃性气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上述自动气体排出阀构成为包括:阀主体;阀座室,上述阀座室设置于上述阀主体内;第一管路,上述第一管路从下方向上方延伸,上述第一管部的上端部开口于上述阀座室,并且上述开口的部分设为阀座;第二管路,上述第二管路从下方向斜上方倾斜延伸,上述第二管路的上端与上述阀座室连通;以及球体,上述球体配置成在上述第二管路内自由移动至上述阀座室,并且在上述第一管路内成为负压时被抽吸并与上述阀座抵接以将上述开口封堵,在上述第一管路内成为大气压时,在上述第二管路内因重力而下落并向下方移动以使上述第二管路经由上述阀座室与上述第一管路连通,上述第一管路连接到上述导入部的上端部。
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自动气体排出阀的球体根据第一管路内的压力在倾斜的第二管路内与阀座之间移动,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高效地进行气体排出。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上述自动气体排出阀包括第三管路,上述第三管路从上述阀座室向上方延伸,上端部向大气中开放,上述球体在位于上述第二管路内的下方时,使第三管路经由上述阀座室与上述第一管路连通。
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球体在处于第二管路内的下方时,使第三管路与第一管路连通,因此,能够高效地进行气体排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包括:副罐,上述副罐经由连通孔与上述积存槽连接;捕捉水供给源,上述捕捉水供给源将捕捉水供给至上述副罐内;水位计,上述水位计对上述副罐内的水位进行检测;以及供水控制装置,上述供水控制装置基于上述水位计的输出来对从上述捕捉水供给源向上述副罐内的捕捉水供给量进行控制。
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包括与积存槽连接的副罐和基于副罐内的水位计的输出来对捕捉水的供给进行控制的供水控制装置,因此,能够适当地控制积存槽的水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上述外壳包括:底壁部;筒状的主体部,上述主体部从上述底壁部的周缘部向上方立起;以及顶板部,上述顶板部将上述主体部的上端封堵,上述主体部的下端部及上述底壁部构成上述积存槽,在上述顶板部设置有上述开口部。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构成湿式尘埃处理室。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湿式尘埃处理室,上述湿式尘埃处理室通过具有针对爆炸的应对手段,能够避免爆炸时的装置的破坏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湿式尘埃处理室的立体图。
图2是从图1的箭头A方向观察的湿式尘埃处理室的主视图。
图3是安装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湿式尘埃处理室的自动气体排出阀的立体图。
图4是安装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湿式尘埃处理室的自动气体排出阀的侧视图。
符号说明
1自动气体排出阀
10湿式尘埃处理室
100外壳
101底壁部
102主体部
103顶板部
105气体排出孔
106开口部
11导入管(导入部)
110副罐
112连通孔
114水位计
115供水控制装置
12排气管(排气部)
13积存槽
16爆炸扩散盖
17扩散管道
19导入用配管
2阀主体
3阀座室
5第一管路
6第二管路
7第三管路
8球体
W捕捉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湿式尘埃处理室10的图,图1是其立体图,图2是从图1的箭头A方向观察的主视图。
在此说明的湿式尘埃处理室10附设于发挥将产生铝粉等的作业现场的环境保持清洁的作用的集尘机,用于将铝粉等尘埃从空气中分离。
如图1和图2所示,湿式尘埃处理室10在架台300上设置有成为外壳体的外壳100。外壳100是漏斗状的,并且包括形成为截头呈四棱锥形的底壁部101、从该底壁部101的上端周缘部向上方立起的方筒状的主体部102、以及对主体部102的上端进行封堵的顶板部103。
如图2所示,外壳100的主体部102在其上端部形成有向侧方突出的突出部102a,顶板部103以对包括突出部102a的上端部整个区域进行覆盖的方式设置。
外壳100在顶板部103的上表面侧包括支承箱104,在支承箱104设置有将混入有尘埃的空气导入上述外壳100内的导入管11(导入部)。
在外壳100的主体部102的上端部设置有排气管12(排气部),该排气管12与未图示的负压抽吸源连接,并且在湿式尘埃处理室10运转时对外壳100的内部进行负压抽吸。导入管11和排气管12的下方、且主体部 102的下端部和底壁部101构成积存槽13,在该积存槽13内贮存有用于捕捉尘埃的捕捉水W。在积存槽13的最下部设置有排出捕捉水W的排出阀 14。
在排出阀14的下方且架台300的内部配置有接受排出的捕捉水W的排出罐15。
在外壳100设置有导入用配管19,该导入用配管19的上端部从主体部 102内贯穿顶板部103而位于支承箱104内,并且从该上端部朝向积存槽 13内的捕捉水的表面向下方延伸。在外壳100内、导入用配管19的上方形成有向外壳100内开口的气体排出孔105。导入用配管19的上端部在支承箱104内被连接成与导入管11连通。
在支承箱104的上部18安装有自动气体排出阀1,自动气体排出阀1 与位于支承箱104内的导入管11及导入用配管19的上端部连接。
外壳100的顶板部103包括开口部106,还包括爆炸扩散盖16,该爆炸扩散盖16在常态下封闭开口部106,包括在外壳100内可燃性气体爆炸的情况,在外壳100内的压力超过一定值时,使开口部106开口。在顶板部103的上表面设置有扩散管道17,该扩散管道17从围绕开口部106的位置朝向上方延伸,并且其上端向大气中开放。在扩散管道17设置有嵌入透明板而构成的检修窗107。
在外壳100的主体部102的侧部设置有副罐110。与未图示的捕捉水供给源连接的供水管111的端部开口于上述副罐110内。副罐110和积存槽 13经由连通孔112连通。副罐110和供水管111构成以使积存槽13的水位保持一定的方式进行供水的自动供水装置113的一部分。
除了上述副罐110、供水管111以外,自动供水装置113还包括:水位计114,上述水位计114对上述副罐110内的水位进行检测;以及供水控制装置115,上述供水控制装置115基于水位计114的输出对从捕捉水供给源向副罐110内的捕捉水供给量进行控制。水位计114包括电极式液位开关 116和浮子开关117,通过两个机构来监视水面。
接着,参照图3、图4,对安装于支承箱104的上部18的自动气体排出阀1的结构进行说明。图3是自动气体排出阀1的立体图,图4是侧视图。自动气体排出阀1构成为在阀主体2内设置包括阀座室3、阀座4的第一管路5、第二管路6、第三管路7,在第二管路6内配置球体8。
第一管路5从设置于阀主体2的底部(下方)211的第一开口部51向上方延伸,其上端部开口于阀座室3,并且该开口的部分设为阀座4。第一开口部51与图2所示的导入用配管19的上端部连接。第二管路6从设置于阀主体2的侧面213的第二开口部61向斜上方倾斜地延伸,其上端与上述阀座室3连通。第三管路7从上述阀座室3向上方延伸,上端部与向大气中开放的第三开口部71连通。
球体8构成为从上述第二管路内6自由移动至上述阀座室3,并且在上述第一管路内5成为负压时被抽吸并与上述阀座4抵接以将上述开口封堵,在上述第一管路内5成为大气压时,球体8在上述第二管路内6因重力而下落并向下方移动以使上述第二管路6和上述第三管路7经由上述阀座室4 与上述第一管路5连通。
阀主体2由阀结构体21和侧板22、22构成,上述阀结构体21将具有规定的厚度尺寸的铝合金制的板体形成为大致矩形,上述侧板22、22从两侧夹着上述阀结构体21而配置。在阀结构体21与图4的纸面垂直地形成有孔23、24,侧板22、22在与孔23、24相同的位置处形成有孔,并且通过穿过上述形成的孔和阀结构体21的孔23、24而安装的螺钉25、26和螺母27、28,上述侧板22、22固定于阀结构体21。此处,孔24构成为,设置于第二管路6的靠近第一开口部61的附近,通过利用螺母28将螺钉26 安装于阀主体2,以将球体8保持于第二管路6的内部。
在阀结构体21的底部211设置有螺纹孔212、212,上述螺纹孔212、 212用于将自动气体排出阀1安装于图1、图2所示的支承箱104。阀结构体21是利用深深地设置到阀结构体21内部的螺纹孔212、212来安装于支承箱104的,因此,自动气体排出阀1能够在图1、图2所示的支承箱104 等处接地。因此,构成为能够实施防静电措施(处理)。
侧板22、22由丙烯酸板等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侧板22、22由丙烯酸板形成。此外,阀座室3是通过在阀结构体21上与图4的纸面垂直地开设椭圆状的孔31,并且利用由透明的丙烯酸板形成的侧板22、22从两侧夹住孔31并将其堵塞而形成的。因此,球体8构成为能够从外部以目视来确认是否将阀座4封堵。
此外,在侧板22、22的、构成阀座室3的壁部的部分的下方形成有孔 221、221。上述孔221、221构成为在阀座室3内,作为将由水蒸气的结露而产生的水滴向外部排出的排水孔起作用。
阀主体2包括延长管路52、62,上述延长管路52、62在第一管路5 和第二管路6的两方的延长线上向外部开口,在上述延长管路52、62的向外部开口的开口部53、63自由拆卸地螺合有螺钉54、64。
接着,对如上所述构成的湿式尘埃处理室10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湿式尘埃处理室10处于停止状态时,外壳100内向大气压开放。在该状态下,由于第二管路6的倾斜,图4的自动气体排出阀1的球体8因重力下落,并且位于由第二管路6内的下方的螺钉26支承的虚线S的位置处。球体8离开阀座4,与外壳100内连通的第一管路5向大气压开放,第一管路5、第二管路6和第三管路7经由阀座室3连通。即,自动气体排出阀1成为开放状态。
当湿式尘埃处理室10运转时,排气管12被外部风扇(未图示)抽吸,而使外壳100内成为负压状态。在图4的自动气体排出阀1中,第一管路5 由于与外壳100连通而成为负压,球体8因上述负压而被吸向阀座4,并且移动到与阀座4抵接的双点划线T所示的位置处。在这种状态下,第一管路5的阀座4被球体8封堵,第一管路5成为与第二管路6和第三管路7 不连通的状态。即,自动气体排出阀1成为封堵状态。因此,在湿式尘埃处理室10运转时,自动气体排出阀1在不破坏外壳100内的负压的情况下,使湿式尘埃处理室10正常地动作。
在湿式尘埃处理室10处于运转状态时,通过外壳100的负压,来自从导入管11混入铝粉的作业环境的空气如图1的箭头p那样被导入。导入到导入管11的混入铝粉的空气如图2中箭头d所示通过导入用配管19被引导向位于外壳100下方的储存有补充水W的积存槽13。被导向积存槽13 的空气与补充水W接触,混入在空气中的铝粉被补充到补充水W中并被净化。净化后的空气如箭头u所示被引向外壳100上部,并且如图1中的箭头q所示,从排气管12排出。
在湿式尘埃处理室10停止时,来自排气管12的抽吸停止,外壳100 内再次向大气开放。图4所示的自动气体排出阀1的与外壳连通的第一管路5向大气开放,因此,球体8不会因负压而吸向阀座4,而是通过第二管路6的倾斜因重力而下落,并且再次返回到被第二管路6内的下方的螺钉 26支承的虚线S的位置处。第一管路5、第二管路6及第三管路7经由阀座室3连通,并且自动气体排出阀1再次成为开放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在捕捉水W与铝粉反应而产生可燃性气体时,导入用配管19内的可燃性气体通经由安装于导入用配管19的上端部、支承箱104 的上部18的自动气体排出阀1而向大气开放。另外,外壳100内的导入用配管19的外部的可燃性气体经由导入用配管19的气体排出孔105移动到导入用配管19内,并与上述同样地释放到外部。
自动供水装置113通过构成水位计114的电极式液位开关116和浮子开关117这两个机构来对副罐110内的捕捉水W的水位进行观测。由于副罐110经由连通孔112与捕捉水W的积存槽13连通,因此,副罐内的水位成为积存槽13的水位。供水控制装置115基于水位计114的输出,经由与未图示的捕捉水供给源连结的供水管111供给捕捉水W,并且将积存槽13的捕捉水W的水位保持在确定的值。
在可燃性气体点燃而产生可燃性气体的爆炸状态时、即外壳100内的压力发生急剧上升时,设置于顶板部103的开口部106的爆炸扩散盖16开口,并将外壳100内部的压力向由扩散管道17包围的上部释放。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湿式尘埃处理室10在外壳100的上部包括爆炸扩散盖16,因此,在发生未预期的可燃性气体爆炸时,经由爆炸扩散盖 106释放外壳100内的压力,能够防止湿式尘埃处理室10破坏。在爆炸扩散盖16的周围设置有扩散管道17,以将气浪、爆炸火焰向上方引导,因此,能够防止对湿式尘埃处理室10周围的作业人员、设备造成影响。爆炸扩散盖16设置在外壳100上部的较高位置,因此,能够尽可能地减少可燃性气体滞留的空间。
由于在外壳100内部的导入用配管19的上方设置有气体排出孔105,因此,在湿式尘埃处理室10停止的状态下,能够将在外壳100内产生的可燃性气体引导到导入用配管19内,能够从设置于导入用配管19的上方的自动气体排出阀1高效地释放外壳100内的可燃性气体。外壳100包括:底壁部101;筒状的主体部102,上述主体部102从上述底壁部101的周缘部向上方立起;以及顶板部103,上述顶板部103将上述主体部102的上端封堵,上述主体部102的下端部以及上述底壁部101构成上述积存槽13,在上述顶板部102设置有上述开口部106,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构成湿式尘埃处理室1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自动气体排出阀1构成为在支承箱104的上部设置有一个,但不限于此,在装置的结构中,只要是可燃性气体滞留的上部即可。个数也不限定于一个,根据其结构,也可以在考虑可燃性气体的排出效率、安全性的基础上设置多个。

Claims (9)

1.一种湿式尘埃处理室,包括:
导入部,所述导入部将混入有尘埃的空气导入到内部;
排气部,所述排气部与负压抽吸源连接,并且在运转时将内部抽吸成负压;以及
外壳,所述外壳具有积存槽,所述积存槽位于比所述导入部和所述排气部靠下方的内部的位置,并且积存有用于捕捉尘埃的捕捉水,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在所述积存槽的上方包括开口部,还包括:爆炸扩散盖,所述爆炸扩散盖在常态下将所述开口部封堵,在所述外壳内的压力超过一定值时使所述开口部开口;以及
导入用配管,所述导入用配管在所述外壳的内部将上端部与所述导入部连通,并且从所述上端部向所述积存槽内的捕捉水的表面向下方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式尘埃处理室,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壳的上部设置有扩散管道,所述扩散管道从围绕所述开口部的位置向上方延伸,并且所述扩散管道的上端向大气开放。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式尘埃处理室,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导入用配管的上端部形成有在所述外壳内开口的气体排出孔。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湿式尘埃处理室,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导入用配管的上端部形成有在所述外壳内开口的气体排出孔。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湿式尘埃处理室,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导入用配管的所述上端部设置有自动气体排出阀,所述自动气体排出阀将在积存槽内产生的可燃性气体释放到大气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湿式尘埃处理室,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动气体排出阀构成为包括:
阀主体;
阀座室,所述阀座室设置于所述阀主体内;
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从下方向上方延伸,所述第一管路的上端部开口于所述阀座室,并且所述开口的部分设为阀座;
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从下方向斜上方倾斜延伸,所述第二管路的上端与所述阀座室连通;以及
球体,所述球体配置成在所述第二管路内自由移动至所述阀座室,并且在所述第一管路内成为负压时被抽吸并与所述阀座抵接以将所述开口封堵,在所述第一管路内成为大气压时,在所述第二管路内因重力而下落并向下方移动以使所述第二管路经由所述阀座室与所述第一管路连通,
所述第一管路连接到所述导入部的上端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湿式尘埃处理室,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动气体排出阀包括:
第三管路,所述第三管路从所述阀座室向上方延伸,上端部向大气中开放,
所述球体构成为在位于所述第二管路内的下方时,使所述第三管路经由所述阀座室与所述第一管路连通。
8.如权利要求1至4、6、7中任一项所述的湿式尘埃处理室,其特征在于,包括:
副罐,所述副罐经由连通孔与所述积存槽连接;
捕捉水供给源,所述捕捉水供给源将捕捉水供给至所述副罐内;
水位计,所述水位计对所述副罐内的水位进行检测;以及
供水控制装置,所述供水控制装置基于所述水位计的输出来对从所述捕捉水供给源向所述副罐内的捕捉水供给量进行控制。
9.如权利要求1至4、6、7中任一项所述的湿式尘埃处理室,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包括:底壁部;筒状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从所述底壁部的周缘部向上方立起;以及
顶板部,所述顶板部将所述主体部的上端封堵,
所述主体部的下端部及所述底壁部构成所述积存槽,在所述顶板部设置有所述开口部。
CN202023170943.9U 2019-12-25 2020-12-24 湿式尘埃处理室 Active CN21527635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04911U 2019-12-25
JP2019004911U JP3225504U (ja) 2019-12-25 2019-12-25 湿式塵埃処理チャン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76350U true CN215276350U (zh) 2021-12-24

Family

ID=69724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70943.9U Active CN215276350U (zh) 2019-12-25 2020-12-24 湿式尘埃处理室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3225504U (zh)
CN (1) CN215276350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38762B2 (ja) * 2019-12-25 2023-03-14 新東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ガス抜き弁
KR102538364B1 (ko) * 2022-06-16 2023-05-31 렘코 주식회사 밀 스케일 브리켓팅 설비용 분진 제거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225504U (ja) 2020-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276350U (zh) 湿式尘埃处理室
JP5346251B2 (ja) 爆風放散機能付き集塵装置
KR101462241B1 (ko) 웨이퍼용 개구통합형 포드의 퍼지장치
WO2008004129A2 (en) Fluorescent bulb compactor and mercury vapor recovery system
KR100567433B1 (ko) 반도체제조장비의 오염가스 배출 장치
CN101204710B (zh) 具有双壁底板槽的安全工作台
US5339843A (en) Controlled agitation cleaning system
CN113028098B (zh) 自动气体排出阀
CN108116797A (zh) 闭锁机构及包括其的煤粉收集器
JPH1043700A (ja) ドライアイスブラスト装置
CN212283529U (zh) 自动调整气体污染物排放数值的处理器
JP3117372U (ja) 塵埃除去装置
JP2000325726A (ja) 湿式集塵機における防爆装置
JP2009216482A (ja) 口金ユニット
CN217890655U (zh) 一种不锈钢研磨生产线除尘系统
KR101604088B1 (ko) 습식 대기정화장치
CN213415047U (zh) 垃圾分离装置
CN220148593U (zh) 一种负压真空吸取检测保护装置
JP2020162855A (ja) 有害物回収用掃除機
CN209849074U (zh) 一种具有粉尘处理功能的破碎机
CN214865792U (zh) 动力电池盖板的除尘设备
CN216856056U (zh) 焊剂输送回收集成系统
CN217626002U (zh) 投料装置
CN219546114U (zh) 一种粉料吸取装置
CN216360269U (zh) 一种氧化铝罐车卸料上部粉尘逃逸扑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