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59965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59965U
CN215259965U CN202121150728.4U CN202121150728U CN215259965U CN 215259965 U CN215259965 U CN 215259965U CN 202121150728 U CN202121150728 U CN 202121150728U CN 215259965 U CN215259965 U CN 2152599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ensing
piece
photoelectric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15072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旋
邵坚强
史庭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15072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599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599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599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Stoves And Ran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涉及家电技术领域,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烹饪器具检测准确性不够高的问题,该烹饪器具包括壳体(10)及至少一对光电感应组件(20),壳体(10)上具有用于放置锅具(200)的加热面(11),光电感应组件(20)设置在壳体(10)上,至少一对光电感应组件(20)对称分布在加热面(11)的相对两侧,至少一对光电感应组件(20)中的一个具有发光件,至少一对光电感应组件(20)中的另一个具有感光件,发光件与感光件相对设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能够准确检测到锅具是否放置在加热面上。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烹饪器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厨具,常用的烹饪器具包括电磁炉、电陶炉、电饭煲和电炒锅等。
以电陶炉为例,电陶炉是利用电流热效应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烹饪器具,利用红外线发热的技术原理,通过炉盘上的镍铬丝进行发热产生热量,从而对锅具内的食材进行加热和烹煮。电陶炉在正常使用时,锅具放置在电陶炉的加热面上,锅具吸收加热面上的温度,完成锅具内食物的烹制,目前对于锅具是否放置在加热面上主要是依据操作人员的人为判断。
然而,在无人值守且为空锅状态的时候,烹饪器具仍然会按照先前设定的程序继续工作,浪费电力,且检测的准确性不够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有助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烹饪器具检测的准确性不够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壳体及至少一对光电感应组件,所述壳体上具有用于放置锅具的加热面,所述光电感应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至少一对所述光电感应组件对称分布在所述加热面的相对两侧;
至少一对所述光电感应组件中的一个具有发光件,至少一对所述光电感应组件中的另一个具有感光件,所述发光件与所述感光件相对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通过在壳体上设置至少一对光电感应组件,至少一对所述光电感应组件对称分布在所述加热面的相对两侧,这样通过识别不同的光信号,从而判断出加热面上是否有锅具,控制烹饪器具的开启或者关闭,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检测准确性较低的问题。
如上所述的烹饪器具,可选的,所述光电感应组件垂直设置在所述壳体上,这样能够确保发光件发射的光信号到达感光件上,进一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如上所述的烹饪器具,可选的,所述光电感应组件具有光通过面,所述光通过面垂直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加热面,通过设置光通过面,能够实现光信号的往返传输。
如上所述的烹饪器具,可选的,至少一对所述光电感应组件包括发光组件和感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包括相互电连接的发光件和发光光电转换器,所述感光组件包括相互电连接的感光件和感光光电转换器;
所述发光件的发光端与所述感光件的感光端相对设置;
通过设置发光件和感光件,发光件的发光端用于发射光信号,感光件的感光端用于接收光信号,发光光电转换器和感光光电转换器用于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传递给电路板,另外,所述发光件的发光端朝向所述发光组件的所述光通过面,所述感光件的感光端朝向所述感光组件的所述光通过面,这样能够实现光信号在发光件与感光件之间的往返传输,从而完成光信号的反射过程或者直射过程。
如上所述的烹饪器具,可选的,所述光电感应组件包括第一光电感应组件和第二光电感应组件,所述第一光电感应组件包括第一发光件、第一感光件及第一光电转换器,所述第一发光件和所述第一感光件均与所述第一光电转换器电连接;
所述第二光电感应组件包括第二发光件、第二感光件及第二光电转换器,所述第二发光件和所述第二感光件均与所述第二光电转换器电连接;
所述第一发光件的发光端与所述第二感光件的感光端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发光件的发光端与所述第一感光件的感光端相对设置;
且所述第一发光件的发光端朝向所述第一光电感应组件的所述光通过面,所述第一感光件的感光端朝向所述第一光电感应组件的所述光通过面。
通过设置第一光电感应组件和第二光电感应组件,当第一感光件和第二感光件同时接收到对面发射的光信号时,则可以判断出此时加热面上没有放置锅具,从而控制烹饪器具关闭,进一步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
如上所述的烹饪器具,可选的,所述光电感应组件的外部设置有防护壳,所述防护壳包裹在所述光电感应组件的至少部分外周。
通过设置防护壳,一方面防护壳能够对光电感应组件起到保护的作用,避免因裸露在壳体外部而受到损坏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光电感应组件使用时的安全性;另一方面防护壳对光电感应组件还可以起到固定的作用,避免了光电感应组件在工作时出现晃动而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
如上所述的烹饪器具,可选的,所述防护壳上具有光通过口,所述光通过面位于所述光通过口中。
通过设置光通过口,发光件的发光端朝向光通过口,感光件的感光端也朝向光通过口,实现光信号在发光件与感光件之间的往返传输,从而完成光信号的反射过程或者直射过程。
如上所述的烹饪器具,可选的,所述光通过口中设置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形成所述光通过面;
所述防护板为透光件,和/或,所述防护板上设置有透光孔。
通过设置防护板,能够对光电感应组件起到保护的作用,避免光电感应组件裸露在壳体外而受到污损的问题,提高光电感应组件在使用时的安全性,另外,通过设置防护板为透光件,这样光信号通过该透光件仍然可以实现往返传输。
如上所述的烹饪器具,可选的,所述防护壳上设置有连接部,所述防护板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连接孔相对设置;
所述连接部穿设所述连接孔,并与所述壳体连接。
通过设置连接部与连接孔,可以将防护壳固定在壳体上,提高了壳体装配时的稳定性,并避免光电感应组件在工作时出现晃动而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
如上所述的烹饪器具,可选的,所述壳体包括面板和底壳,所述面板盖设在所述底壳上,所述加热面位于所述面板上;
所述光电感应组件位于所述底壳上的靠近所述面板的一侧。
通过设置光电感应组件在底壳上,这样便于实现防护壳的固定。
如上所述的烹饪器具,可选的,所述底壳包括相互连接的侧壁和底壁,所述光电感应组件位于所述侧壁上的靠近所述面板的一侧。
通过设置光电感应组件在侧壁上,一方面能够实现发光件与感光件之间的光信号的往返传输,另一方面设置在侧壁上这样便于用户操作。
如上所述的烹饪器具,可选的,还包括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设置在所述光电感应组件上;
所述感应装置包括感应端和转换器,所述感应端与所述转换器电连接,所述感应端位于所述感应装置的背离所述加热面的一侧。
通过设置感应装置,感应装置的感应端用于感应到外部信号,转换器用于将接收到的外部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传递至电路板,从而控制烹饪器具的开启或者关闭,这样进一步丰富了烹饪器具的识别与操控功能,并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如上所述的烹饪器具,可选的,还包括电路板和加热件,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有容置腔,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加热件均位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加热件均与光电感应组件及所述感应装置电连接。
通过设置电路板,电路板接收到电信号,并判断出加热面上是否放置锅具,从而控制烹饪器具开启或者关闭,加热件用于对加热面上的锅具进行食材,以完成对锅具内食材的烹煮。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结构的烹饪器具和锅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结构的烹饪器具和锅具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结构的烹饪器具和锅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结构的光电感应组件的分解图;
图5a是图4中I部分的放大图;
图5b是图4中II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结构的烹饪器具和锅具的剖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剖面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结构的烹饪器具和锅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结构的烹饪器具和锅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俯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结构的烹饪器具和锅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六种结构的烹饪器具和锅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烹饪器具;
10-壳体;
101-容置腔;
11-加热面;
12-面板;
13-底壳;
131-侧壁;
132-底壁;
20-光电感应组件;
21-第一光电感应组件;
211-第一发光件;
212-第一感光件;
213-第一光电转换器;
22-第二光电感应组件;
221-第二发光件;
222-第二感光件;
223-第二光电转换器;
30-防护壳;
31-光通过口;
32-连接部;
40-防护板;
41-透光孔;
42-连接孔;
50-感应装置;
51-感应端;
52-转换器;
60-加热件;
200-锅具。
具体实施方式
烹饪器具作为现代家庭中一种常用的厨具,用于烹煮食物,常用的烹饪器具包括电磁炉、电陶炉、电炒锅和电炖锅等,其中,电磁炉是利用磁场感应涡流的加热原理,电流通过线圈并产生磁场,当磁场内的磁力接触到含有铁质的锅具底部时,产生无数的小涡流,锅具在涡流的作用下自行发热,产生的热量作用于锅内食物,电陶炉是一种利用电流热效应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烹饪器具,利用红外线发热的技术原理,通过炉盘上的镍铬丝进行发热产生热量,在产生热量的同时发射出红外线。
其中,本实施例中,以电陶炉为上述烹饪器具为例进行说明,其中,电陶炉主要包括发热盘、微晶板、电控系统、温控系统和炉体等,发热盘由发热部分的铁铬发热片和绝热盘组成,电陶炉在发热时的表面温度最高可以达到600摄氏度,从而能够对锅具内的食材持续性进行加热。
电陶炉在正常使用时,锅具放置在电陶炉的加热面上,电陶炉内炉盘上的镍铬丝发热并产生热量,锅具吸收加热面上的温度,以对锅具内的食材进行烹煮,其中,电陶炉在无人值守并处于无锅状态时并无特殊防护,仍会按照先前的设定模式继续工作,这样不仅浪费电力,而且由于没有锅具吸收热量,加热面上的高温辐射烘烤会破坏周围物体甚至可能引起火灾,现有中往往在烹饪器具的单侧上设置有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能够发射光信号以及接受锅具反射回来的光信号,并根据加热面内的光线的改变而对应产生不同的光信号,从而判断出加热面上是否有锅具,控制烹饪器具的开启或者关闭,然而,上述检测方式主要是对反射光进行识别,检测的准确性不够高。
基于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通过在壳体上设置至少一对光电感应组件,至少一对光电感应组件对称分布在加热面的相对两侧,这样通过识别不同的光信号,从而判断出加热面上是否放置有锅具,从而控制烹饪器具的开启或者关闭,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检测准确性较低的问题。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结构的烹饪器具和锅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结构的烹饪器具和锅具的剖面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结构的烹饪器具和锅具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结构的光电感应组件的分解图,图5a是图4中I部分的放大图,图5b是图4中II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结构的烹饪器具和锅具的剖面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剖面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结构的烹饪器具和锅具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结构的烹饪器具和锅具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的俯视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结构的烹饪器具和锅具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六种结构的烹饪器具和锅具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2的俯视图。
如图1至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100,该烹饪器具100可以包括壳体10和至少一对光电感应组件20,其中,光电感应组件20可以设置在壳体10上,壳体10上具有用于放置锅具200的加热面11(具体参见图3所示),至少一对光电感应组件20对称分布在加热面11的相对两侧,其中,壳体10的内部形成有容置腔101,容置腔101中设置有电路板和加热件60,电路板和加热件60均与光电感应组件20电连接,这样烹饪器具100在使用时,将锅具200放置在壳体10的加热面11上,容置腔101中的加热件60对锅具200进行加热,以实现对锅具200内食物的烹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对称分布是指光电感应组件20为一一对应设置,即本实施例中,对于光电感应组件20的分布方式具有一定的限定,例如,在装配时,如图1至图8中所示,光电感应组件20可以设置为一对,并且一对光电感应组件20对称分布在加热面11的相对两侧;或者,如图9至图11中所示,光电感应组件20可以设置为两对,并且两对光电感应组件20一一对称分布在加热面11的相对两侧,其中,两对光电感应组件20可以分别设置在壳体10的单侧上,当然,也可以两两设置,只要是一一对称分布在加热面11的相对两侧即可。
或者,如图12和图13中所示,光电感应组件20还可以设置为四对,并且四对光电感应组件20一一对称分布在加热面11的相对两侧,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光电感应组件20的排布方式以及排布数量包括但并不限于上述几种实现方式,另外,本实施例对于锅具200、烹饪器具100的形状及尺寸不做进一步限定,例如,本实施例可以适用于方形的烹饪器具100(具体参见图1所示),也可以适用于圆形的烹饪器具100(具体参见图11所示),还可以适用于其它形状的烹饪器具100,另外,锅具200可以为图1或者图9中所示的大锅,或者,还可以为图3中所示的小锅,本实施例中对此均不做进一步限定,只要是能够准确检测到加热面11上是否放置有锅具200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其中,本实施例中,以设置一对光电感应组件20为例进行说明,其中,一对光电感应组件20中的一个具有发光件,一对光电感应组件20中的另一个具有感光件,并且发光件与感光件相对设置,其中,发光件被配置为发射光信号,感光件被配置为接收发光件发射的光信号,具体的,烹饪器具100和锅具200的配合可以包括以下两种状态:第一种状态为加热面11上有锅具200,即加热面11上有遮挡物,感光件不能接收到光信号,此时光信号为反射光;第二种状态为加热面11上无锅具200,即加热面11上无遮挡物,感光件可以直接接收到光信号,此时光信号为直射光。
其中,本实施例中,当烹饪器具100处于第一种状态时,即烹饪器具100正常工作,锅具200放置在烹饪器具100的加热面11上,发光件与感光件对称分布在加热面11的相对两侧,其中,发光件具有发光端,感光件具有感光端,这样发光件与感光件在配合使用时,发光件的发光端发射光信号,光信号沿着图6中箭头a方向到达锅具200时,锅具200的锅壁对光信号进行反射,光信号沿着图6中箭头b方向反射至发光件上,即此时感光件的感光端接收不到光信号,其中,具有发光件的光电感应组件20将反射回来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传递至腔体内的电路板,电路板接收到电信号后产生读数,并判断出此时加热面11上放置有锅具200,从而控制烹饪器具100正常开启,烹饪器具100处于通电状态,以对锅具200内的食材进行加热,因此,本实施例中,通过识别光信号为反射光,从而判断出加热面11上放置有锅具200。
继续参见图6所示,腔体内具有加热件60,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加热件60可以为发热盘,发热盘在工作过程中,由炉盘的镍铬丝进行发热,并且发热盘容易向外发射光源,这样当烹饪器具100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发热盘发射光信号,光信号沿着图6中的箭头c方向到达锅具200时,锅具200的锅壁对光信号进行反射,光信号沿着图6中箭头b方向反射至发光件上,这样同样会导致感光件的感光端接收不到光信号。
其中,本实施例中,当烹饪器具100处于第二种状态时,即加热面11上没有放置锅具200(具体参见图7所示),这样发光件与感光件在配合使用时,发光件的发光端发射光信号,光信号沿着图7中的箭头d方向直接到达感光件上,感光件的感光端接收到光信号,其中,具有感光件的光电感应组件20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传递至腔体内的电路板,电路板接收到电信号后产生读数,并判断出此时加热面11上没有放置锅具200,从而控制烹饪器具100关闭,烹饪器具100处于断电状态,加热件60停止对锅具200内的食材进行加热。因此,本实施例中,通过识别光信号为直射光,从而判断出加热面11上无锅具200。
其中,本实施例中,对于壳体10和光电感应组件20的尺寸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进一步限定,因为壳体10和光电感应组件20的尺寸可以根据不同型号的烹饪器具100来具体设定,只要是通过自身的结构准确检测到锅具200是否放置在加热面11上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因此,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烹饪器具100,通过在壳体10上设置至少一对光电感应组件20,至少一对光电感应组件20对称分布在加热面11的相对两侧,这样通过识别不同的光信号,判断出加热面11上是否放置有锅具200,从而控制烹饪器具100的开启或者关闭,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检测准确性较低的问题。
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光电感应组件20可以垂直设置在壳体10上,光电感应组件20具有光通过面,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垂直设置是指光通过面垂直于壳体10的加热面11,需要说明的是,光通过面可以为光接收面,也可以为光发射面,这样发光件与感光件在配合使用时,能够确保发光件发射的光信号到达感光件上,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其中,本实施例中,光电感应组件20也可以倾斜设置在壳体10上,需要说明的是,光通过面与加热面11之间的角度设置为锐角,这样能够确保发光件发射的光信号到达感光件上,其中,对于具体的角度值不做进一步限定。
进一步的,至少一对光电感应组件20可以包括发光组件和感光组件,也就是说,其中一个光电感应组件20可以包括发光组件,另一个光电感应组件20可以包括感光组件,发光组件包括相互电连接的发光件和发光光电转换器,感光组件包括相互电连接的感光件和感光光电转换器,发光件的发光端与感光件的感光端相对设置,其中,发光件的发光端用于发射光信号,感光件的感光端用于接收光信号,发光光电转换器和感光光电转换器用于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传递给电路板。
其中,本实施例中,发光件的发光端朝向发光组件的光通过面,感光件的感光端朝向感光组件的光通过面,这样能够实现光信号在发光件与感光件之间的往返传输,从而完成光信号的反射过程或者直射过程。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光电感应组件20可以包括第一光电感应组件21和第二光电感应组件22,其中,第一光电感应组件21包括第一发光件211、第一感光件212及第一光电转换器213(具体参见图5a所示),第一发光件211和第一感光件212均与第一光电转换器213电连接,第一光电感应组件21在装配时,第一发光件211的发光端朝向第一光电感应组件21的光通过面,第二光电感应组件22包括第二发光件221、第二感光件222及第二光电转换器223(具体参见图5b所示),第二发光件221和第二感光件222均与第二光电转换器223电连接,第二光电感应组件22在装配时,第二感光件222的感光端朝向第二光电感应组件22的光通过面。
其中,本实施例中,第一发光件211的发光端与第二感光件222的感光端相对设置,第二发光件221的发光端与第一感光件212的感光端相对设置,这样在配合使用时,第一发光件211的发光端沿着图7中箭头d方向发射光信号,第二感光件222的感光端接收到光信号,第二发光件221的发光端同样沿着图7中箭头d方向发射光信号,第一感光件212的感光端接收到光信号,这样当第一感光件212和第二感光件222同时接收到对面发射的光信号时,则可以判断出此时加热面11上没有放置锅具200,从而控制烹饪器具100关闭,进一步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光电感应组件20的外部可以设置有防护壳30,其中,防护壳30包裹在光电感应组件20的至少部分外周,即光电感应组件20位于防护壳30内,通过设置防护壳30,一方面防护壳30能够对光电感应组件20起到保护的作用,避免因裸露在壳体10外部而受到损坏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光电感应组件20使用时的安全性;另一方面防护壳30对光电感应组件20还可以起到固定的作用,避免了光电感应组件20在工作时出现晃动而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防护壳30的尺寸不做进一步限定,可以根据烹饪器具100的尺寸来具体进行设定。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防护壳30上可以具有光通过口31,光通过面位于光通过口31中,通过设置光通过口31,发光件的发光端朝向光通过口31,感光件的感光端也朝向光通过口31,实现光信号在发光件与感光件之间的往返传输,从而完成光信号的反射过程或者直射过程。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光通过口31中可以设置有防护板40,其中,防护板40形成光通过面,通过设置防护板40,能够对光电感应组件20起到保护的作用,避免光电感应组件20裸露在壳体10外而受到污损的问题,提高光电感应组件20在使用时的安全性。
其中,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为,防护板40可以为透光件,通过设置防护板40为透光件,这样光信号通过该透光件仍然可以实现往返传输,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对于透光件的材质不做限定,示例性的,透光件的材料可以为亚克力材料、聚碳酸酯材料或者其他透光率更强的材料;其中,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为,防护板40上可以设置有透光孔41,这样在装配时,发光件的发光端以及感光件的感光端均穿入透光孔41中,从而实现光信号在发光件与感光件之间的往返传输。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防护壳30上可以设置有连接部32,防护板40上可以设置有连接孔42,其中,连接部32与连接孔42相对设置,通过设置连接部32与连接孔42,这样连接部32与连接孔42在配合使用时,连接部32穿设连接孔42,并与壳体10连接,从而将防护壳30固定在壳体10上,提高了壳体10装配时的稳定性,并避免光电感应组件20在工作时出现晃动而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
进一步的,壳体10可以包括面板12和底壳13,面板12盖设在底壳13上,加热面11位于面板12上,光电感应组件20设置在壳体10上,其中,本实施例中,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为,光电感应组件20可以设置在面板12上,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为,光电感应组件20也可以设置在底壳13上(具体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具体以光电感应组件20设置在底壳13上为例进行说明,这样便于实现防护壳30的固定,另外,光电感应组件20位于底壳13上的靠近面板12的一侧,这样进一步保证光信号在发光件与感光件之间的往返传输,从而完成光信号的反射过程或者直射过程。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底壳13可以包括相互连接的侧壁131和底壁132,其中,光电感应组件20位于侧壁131上的靠近面板12的一侧,通过设置光电感应组件20在侧壁131上,一方面能够实现发光件与感光件之间的光信号的往返传输,另一方面设置在侧壁131上这样便于用户操作。
进一步的,如图8所示,还可以包括感应装置50,其中,感应装置50可以设置在光电感应组件20上,或者,感应装置50也可以设置在防护壳30内,本实施例中,具体以感应装置50设置在防护壳30内为例进行说明,其中,本实施例中,感应装置50可以包括感应端51和转换器52,这样在装配时,感应端51与转换器52电连接,感应端51位于感应装置50的背离加热面11的一侧,通过设置感应装置50,这样当用户靠近烹饪器具100时,感应装置50的感应端51能够感应到外部信号的改变,其中,外部信号可以为光信号,也可以为声音信号,或者也可以为其他信号,转换器52将接收到的外部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传递至电路板,从而控制烹饪器具100的开启或者关闭,这样进一步丰富了本实施例中的烹饪器具100的识别与操控功能,并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为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使两个元件内部的相连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及至少一对光电感应组件(20),所述壳体(10)上具有用于放置锅具(200)的加热面(11),所述光电感应组件(20)设置在所述壳体(10)上,至少一对所述光电感应组件(20)对称分布在所述加热面(11)的相对两侧;
至少一对所述光电感应组件(20)中的一个具有发光件,至少一对所述光电感应组件(20)中的另一个具有感光件,所述发光件与所述感光件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感应组件(20)垂直设置在所述壳体(1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感应组件(20)具有光通过面,所述光通过面垂直于所述壳体(10)的所述加热面(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对所述光电感应组件(20)包括发光组件和感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包括相互电连接的发光件和发光光电转换器,所述感光组件包括相互电连接的感光件和感光光电转换器;
所述发光件的发光端与所述感光件的感光端相对设置;
且所述发光件的发光端朝向所述发光组件的所述光通过面,所述感光件的感光端朝向所述感光组件的所述光通过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感应组件(20)包括第一光电感应组件(21)和第二光电感应组件(22),所述第一光电感应组件(21)包括第一发光件(211)、第一感光件(212)及第一光电转换器(213),所述第一发光件(211)和所述第一感光件(212)均与所述第一光电转换器(213)电连接;
所述第二光电感应组件(22)包括第二发光件(221)、第二感光件(222)及第二光电转换器(223),所述第二发光件(221)和所述第二感光件(222)均与所述第二光电转换器(223)电连接;
所述第一发光件(211)的发光端与所述第二感光件(222)的感光端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发光件(221)的发光端与所述第一感光件(212)的感光端相对设置;
且所述第一发光件(211)的发光端朝向所述第一光电感应组件(21)的所述光通过面,所述第二感光件(222)的感光端朝向所述第二光电感应组件(22)的所述光通过面。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感应组件(20)的外部设置有防护壳(30),所述防护壳(30)包裹在所述光电感应组件(20)的至少部分外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壳(30)上具有光通过口(31),所述光通过面位于所述光通过口(31)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光通过口(31)中设置有防护板(40),所述防护板(40)形成所述光通过面;
所述防护板(40)为透光件,和/或,所述防护板(40)上设置有透光孔(4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壳(30)上设置有连接部(32),所述防护板(40)上设置有连接孔(42),所述连接部(32)与所述连接孔(42)相对设置;
所述连接部(32)穿设所述连接孔(42),并与所述壳体(10)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包括面板(12)和底壳(13),所述面板(12)盖设在所述底壳(13)上,所述加热面(11)位于所述面板(12)上;
所述光电感应组件(20)位于所述底壳(13)上的靠近所述面板(12)的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13)包括相互连接的侧壁(131)和底壁(132),所述光电感应组件(20)位于所述侧壁(131)上的靠近所述面板(12)的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感应装置(50),所述感应装置(50)设置在所述光电感应组件(20)上;
所述感应装置(50)包括感应端(51)和转换器(52),所述感应端(51)与所述转换器(52)电连接,所述感应端(51)位于所述感应装置(50)的背离所述加热面(11)的一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路板和加热件(60),所述壳体(10)的内部形成有容置腔(101),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加热件(60)均位于所述容置腔(101)内,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加热件(60)均与光电感应组件(20)及所述感应装置(50)电连接。
CN202121150728.4U 2021-05-26 2021-05-26 烹饪器具 Active CN2152599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50728.4U CN215259965U (zh) 2021-05-26 2021-05-26 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50728.4U CN215259965U (zh) 2021-05-26 2021-05-26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59965U true CN215259965U (zh) 2021-12-21

Family

ID=79458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150728.4U Active CN215259965U (zh) 2021-05-26 2021-05-26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599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865963B2 (ja) 調理具の温度を測定するための温度センサ−を含む調理具
JP2009293892A (ja) 加熱調理器
CN215259965U (zh) 烹饪器具
CN215259966U (zh) 烹饪器具
WO2023078181A1 (zh) 加热设备
CN215259967U (zh) 烹饪器具
CN216020411U (zh) 盖体和烹饪器具
JP4443947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208425894U (zh) 烹饪锅具及烹调器
CN211609229U (zh) 一种可识别内胆的烹饪设备
JP6223481B2 (ja) 加熱調理器および温度検知装置
CN209595494U (zh) 一种一体式烹饪装置
CN212157292U (zh) 烹饪组件、锅具和烹饪设备
CN217559885U (zh) 一种可提高防干烧性能的燃气灶
CN216693648U (zh) 烹饪器具
CN217696134U (zh) 一种光波加热烤箱
CN219223963U (zh) 防干烧温度传感器
CN218864234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8006536U (zh) 红外发热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3421197U (zh) 一种具有检测锅体结构的电陶炉
CN218154352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1511517U (zh) 烤盘组件及煎烤机
CN208551117U (zh) 烹饪锅具及烹调器
CN210624608U (zh) 烹饪器具
CN212912898U (zh)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