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24608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24608U
CN210624608U CN201921693304.5U CN201921693304U CN210624608U CN 210624608 U CN210624608 U CN 210624608U CN 201921693304 U CN201921693304 U CN 201921693304U CN 210624608 U CN210624608 U CN 2106246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rared
wall
light
infrared receiver
sno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9330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世勤
徐林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9330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246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246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246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涉及厨房器具技术领域,该烹饪器具能够远距离遥控加热主体,并能够提高其遥控性能。本实用新型烹饪其器具,包括:加热主体和遥控器(4),所述遥控器(4)设置有红外发射器(41),所述加热主体上设置有红外接收器(1),所述红外接收器(1)用于接收所述红外发射器(41)发射的红外光信号;所述红外接收器(1)的外侧罩设有聚光罩(2),所述聚光罩(2)能够将射到所述聚光罩(2)的红外光信号折射到所述红外接收器(1)的接收区域上。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电磁炉又称为电磁灶,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的装置。电磁炉的面板上都会设置用于加热的工作区域以及用于控制的控制区域,在控制区域会设置多个功能键以便使用者在烹饪时对电磁炉进行控制。
但是,在诸如煲汤或者其他需要长时间开启电磁炉的情况下,使用者往往会间隙的做一些其他事务,为了控制电磁炉的火力,每次都需要使用者走到电磁炉前进行操作,非常的不方便。
有鉴于此,提供一种能够远距离遥控的电磁炉,以及提高其遥控性能成为了业界不断尝试的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能够实现远距离遥控以及提高其遥控性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加热主体和遥控器,所述遥控器设置有红外发射器,所述加热主体上设置有红外接收器,所述红外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红外发射器发射的红外光信号;所述红外接收器的外侧罩设有聚光罩,所述聚光罩能够将射到所述聚光罩的红外光信号折射到所述红外接收器的接收区域上。
通过在遥控器上设置红外发射器,在加热主体上设置红外接收器,且红外接收器能够接收红外发射器发射的红外光信号,从而实现遥控器对加热主体的远距离控制;通过设置聚光罩,且将聚光罩罩设在红外接收器的外侧,使射到聚光罩上的红外光信号能够折射到红外接收器的接收区域上,提高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的红外光信号强度和稳定性,从而保证遥控器与加热主体之间的正常通信。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加热主体包括底壳,所述聚光罩固定在所述底壳上。
通过将聚光罩固定在加热主体的底壳上,加热主体的底壳靠近烹饪器具的放置平台,使得聚光罩可以更加稳定的聚合红外光信号。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聚光罩设置在所述底壳的外部。
通过将聚光罩设置在底壳的外部,使得红外发射器发射的红外光信号直接射到聚光罩,并通过聚光罩的折射作用聚合到红外接收器的接收区域上,避免其他部件对红外光信号的遮挡。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聚光罩设置在所述底壳的内部,且所述底壳上设置供所述红外光信号穿过的透光区域。
将聚光罩设置在底壳的内部,可以避免其他结构件触碰聚光罩而损坏,且使得底壳的外部更加平整,有利于提高烹饪器具的美观性;通过在底壳上设置透光区域,使得红外光信号能够通过透光区域射到聚光罩,且聚光罩将射到其上的红外光信号折射到红外接收器的接收区域,从而提高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的红外光信号强度和稳定性。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底壳包括:底壁和围设在所述底壁外边沿的侧壁,所述聚光罩、所述侧壁以及所述底壁围成用于容纳所述红外接收器的容纳空间。
聚光罩分别与侧壁、底壁连接,围成容纳红外接收器的收纳空间,有利于提高聚光罩的稳固性;并且,红外接收器可以安装在侧壁上,也可以安装在底壁上,提高红外接收器安装位置的灵活性。此外,将红外接收器安装在聚光罩、侧壁以及底壁围成的收纳空间内,还能够避免其他零部件碰撞而损坏红外接收器。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底壳包括:底壁和围设在所述底壁外边沿的侧壁,所述聚光罩与所述侧壁围成用于容纳所述红外接收器的容纳空间。
聚光罩与侧壁连接,围成容纳红外接收器的收纳空间,聚光罩仅与侧壁连接,使得聚光罩的连接简单、快速;聚光罩与侧壁连接,其高于底壁,有利于提高聚光罩的对红外光信号的聚合效果;此外,红外接收器安装在聚光罩和侧壁围成的收纳空间内,能够避免其他零部件碰撞而损坏红外接收器。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聚光罩的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矩形或者圆角矩形。
通过设置不同形状的聚光罩,适应不同类型的烹饪器具内的安装空间,提高聚光罩应用的灵活性。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聚光罩包括第一壁、第二壁以及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三壁和第四壁,所述第一壁分别与所述第三壁、所述第四壁的第一侧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壁分别与所述第三壁、所述第四壁的第二侧边固定连接。
通过第一壁、第二壁、第三壁以及第四壁形成聚光罩,其各个侧壁均可以将照射到聚光罩上的红外光信号折射到红外接收器的接收区域内,提高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的红外光信号强度和稳定性。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加热主体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红外接收器,且至少其中一个红外接收器的外侧罩设有所述聚光罩。
通过加热主体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红外接收器,提高红外光信号接收强度和范围,提高遥控器与加热主体通信稳定性。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加热主体为圆形,多个所述红外接收器沿所述加热主体的周向均匀设置。
通过沿圆形加热主体的周向等间距设置多个红外接收器,不仅能提高红外光信号接收范围和强度,而且提高红外接收器在各个方向接收红外光信号的均匀性。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遥控器为柱状结构,所述柱状结构的侧面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红外发射器。
遥控器为柱状结构,方便用户单手持握操作;通过在柱状遥控器的侧面间隔设置多个红外发射器,提高红外光信号的发射强度和发射范围,使得红外接收器可以从更大的范围内接收红外光信号,进而提高加热主体和遥控器之间通信连接的可靠性。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加热主体为电磁炉。
电磁炉和遥控器之间通过红外光信号通信连接,用户通过遥控可以远距离控制电磁炉,操作简单方便;并且,电磁炉上设置的红外接收器外侧罩设有聚光罩,使射到聚光罩上的红外光信号能够折射到红外接收器的接收区域上,提高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的红外光信号强度和稳定性,从而保证遥控器与遥控器之间的正常通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公开的概念,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底壳和聚光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底壳和聚光罩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P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遥控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红外接收器;
2:聚光罩;21:第一壁;22:第二壁;23:第三壁;24:第四壁;
3:底壳;31:透光区域;32:底壁;33:侧壁;
4:遥控器;41:红外发射器;42: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电磁炉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进行加热的加热器具。电磁炉包括底壳、线圈盘和面板,面板盖设于底壳的顶部开口处,线圈盘设置在所述面板与底壳围合成的空间中。在电磁炉工作过程中,线圈盘(即励磁线圈)通入交变电流,线圈盘的线圈周围便产生一交变磁场,交变磁场的磁力线大部分通过承载在电磁炉上的锅具,在锅具底部中产生大量涡流,从而产生烹饪所需的热。
下面结合上述电磁炉阐述本实用新型烹饪器具的优选技术方案。
参照图1至图5,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底壳和聚光罩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底壳和聚光罩的剖视图;图3为图2中P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底壳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遥控器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其包括:加热主体和遥控器4,遥控器4设置有红外发射器41,加热主体上设置有红外接收器1,红外接收器1用于接收红外发射器41发射的红外光信号;红外接收器1的外侧罩设有聚光罩2,聚光罩2能够将射到聚光罩2的红外光信号折射到红外接收器1的接收区域上。
其中,遥控器4可以是长条形、柱形等,其上设置有红外发射器41,用于发射红外光信号。遥控器4上可以设置一个红外发射器41,例如,在遥控器4的端部设置一个红外遥控器41;遥控器4上也可以设置有多个红外发射器41,且多个红外发射器41沿遥控器4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以提高其发射的红外光信号的强度和范围。此外,遥控器4上还可以设置有按键,例如,功能选择按键、增大和减小的按键等。
加热主体可以是电磁炉、电水壶、电压力锅等。例如,其加热主体为电磁炉,在电磁炉上设置有红外接收器1,在烹饪过程中,用户通过遥控器4远距离控制电磁炉的加热时间、功率、火力等,简单方便。红外接收器1作为接收红外发射器41发射的红外光信号的器件,其可以安装在加热主体的壳体上。示例性的,加热主体包括壳体,壳体包括底壁以及设置于底壁外周的侧壁,且侧壁向上延伸设置。底壁和侧壁共同围合形成一安装空间,该安装空间用于安装加热结构、控制板、电源件等部件。其中,控制板是设置在加热主体上控制加热主体工作状态的结构,电源件用于为加热主体的各个用电负载供电。红外接收器1可以设置在壳体的侧壁或者底壁上,其还与控制板电连接。
聚光罩2罩设在在红外接收器1的外侧,具体地,聚光罩2罩设在红外接收器1的接收区域外,将射到聚光罩2上的红外光信号折射到红外接收器1的接收区域内,以提高红外接收器1接收到的红外光信号的强度和稳定性,从而保证遥控器4与加热主体之间的正常通信。
聚光罩2可以是壳体结构,其横截面可以是圆形、椭圆形、矩形或者圆角矩形等,即,聚光罩2可以是圆形壳体、椭圆形壳体、矩形壳体、圆角矩形壳体或者不规则形状的壳体,在此不做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通过在遥控器上设置红外发射器,在加热主体上设置红外接收器,且红外接收器能够接收红外发射器发射的红外光信号,从而实现遥控器对加热主体的远距离控制;通过设置聚光罩,且将聚光罩罩设在红外接收器的外侧,使射到聚光罩上的红外光信号能够折射到红外接收器的接收区域上,提高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的红外光信号强度和稳定性,从而保证遥控器与加热主体之间的正常通信。
在一些示例中,加热主体包括底壳3,聚光罩2固定在底壳3上。一般加热主体的底壳3靠近烹饪器具的放置平台,通过将聚光罩2固定在加热主体的底壳3上,使得聚光罩2可以更加稳定的聚合红外光信号。
其中,聚光罩2与底壳3的固定连接方式有多种,例如,聚光罩2上设置有安装边,安装边上开设有螺纹孔,底壳3上也设置有螺纹孔,螺钉等紧固件分别与安装边上的螺纹孔、底壳3上的螺纹孔螺纹连接,实现聚光罩2与底壳3的固定连接。再例如,聚光罩2上设置有卡扣,底壳3上设置有卡槽;或者,聚光罩2上设置有卡槽,底壳3上设置有卡扣,通过卡扣与卡槽卡接实现聚光罩2与底壳3的固定连接。又例如,聚光罩2与壳体3为采用注塑方式一体成型的一体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聚光罩2与底壳3的固定连接方式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底壳3的具体结构、聚光罩2的形状、安装空间等进行设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聚光罩2设置在底壳3的外部,如此使得红外发射器41发射的红外光信号直接射到聚光罩2,并通过聚光罩2的折射作用聚合到红外接收器1的接收区域上,避免其他部件对红外光信号的遮挡。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参照图3和图4,聚光罩2设置在底壳3的内部,且底壳3上设置供红外光信号穿过的透光区域31。如此将聚光罩2设置在底壳3的内部,可以避免其他结构件触碰聚光罩2而损坏,且使得底壳的外部更加平整,有利于提高烹饪器具的美观性。且通过在底壳3上设置透光区域31,使得红外光信号能够通过透光区域31射到聚光罩2,且聚光罩2将射到其上的红外光信号折射到红外接收器1的接收区域,从而提高红外接收器1接收到的红外光信号强度和稳定性。
其中,透光区域31为可透红外光材质即可,例如,透明塑料板。具体地,在底壳3上设置有安装开口,透明塑料板固定在安装开口上,形成透光区域31,以使红外发射器41发射的红外光信号穿过透光区域射到聚光罩2上。可选地,透光区域31位于聚光罩2在透光区域31上的投影内部,即,聚光罩2在透光区域31内的投影的尺寸大于透光区域31的尺寸,以使穿过透光区域31红外光信号均射到聚光罩2上。此外,透光区域31的形状可以是方形、圆形、椭圆形或者不规则形状等,或者,透光区域31的形状与聚光罩2的形状一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底壳3包括:底壁32和围设在底壁32外边沿的侧壁33,聚光罩2、侧壁33以及底壁32围成用于容纳红外接收器1的容纳空间,此时,红外接收器1可以固定在侧壁33上,红外接收器1也可以固定在底壁32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灵活选择红外接收器1的安装位置。
参照图3,红外接收器1固定在底壁32上,且红外接收器1位于聚光罩2、侧壁33以及底壁32围成用于容纳红外接收器1的容纳空间内。可选地,聚光罩2包括第一壁21、第二壁22以及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三壁23和第四壁24,第三壁23和第四壁24垂直设置在底壁32上;第一壁21分别与第三壁23、第四壁24的顶边固定连接,第一壁21与底壁32相对;第二壁22分别与第三壁23、第四壁24的侧边固定连接,第二壁22与侧壁33相对。此时,第一壁21、第二壁22、第三壁23以及第四壁24形成底面和外面开口的方形框结构,该方形框结构的底面与底壁32固定连接,该方形框结构的外面与侧壁33固定连接,从而围成容纳空间以容纳红外接收器1。第一壁21、第二壁22、第三壁23以及第四壁24的连接处设置有过渡圆角。需要理解的是,方形框结构的外面指的是朝向底壳3的外侧的面。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底壳3包括:底壁32和围设在底壁32外边沿的侧壁33,聚光罩2与侧壁33围成用于容纳红外接收器1的容纳空间。此时,聚光罩2只与侧壁33固定连接,使得聚光罩2的安装固定简单。红外接收器1设置在侧壁33上,其距离底壁32一定距离,能够更容易接收红外光信号。例如,聚光罩2为半圆形壳体,侧壁33上设置有环形卡接槽,聚光罩2与环形卡接槽卡接,聚光罩2与侧壁33形成容纳空间,红外接收器1容纳在容纳空间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红外接收器1设置有一个,例如,该红外接收器1设置在加热主体的底壳上。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红外接收器1设置有多个,例如,多个红外接收器1可以均布在加热主体的外侧。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加热主体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红外接收器1,提高红外光信号接收范围,且至少其中一个红外接收器1的外侧罩设有聚光罩2,聚光罩2能够将射到聚光罩2的红外光信号折射到红外接收器1的接收区域上,提高红外接收器1接收到的红外光信号的强度和稳定性,从而保证遥控器4与加热主体之间的正常通信。
具体地,加热主体包括底壳3,底壳3包括:底壁32和围设在底壁32外边沿的侧壁33。其中,底壁32可以是圆角矩形,相应地,底壁32为圆角矩形框。例如,多个红外接收器1可以均设置在底壁32上,多个红外接收器1沿底壁32的周向间隔设置;再例如,多个红外接收器1可以均设置在侧壁33上,且多个红外接收器1沿侧壁33的周向间隔设置;又例如,多个红外接收1中的部分设置在侧壁33上,且设置在侧壁33上的部分红外接收器1沿侧壁33的周向间隔设置,设置在底壁32上的另一部分红外接收器1沿底壁32的周向间隔设置。
此外,为了使加热主体各个方向接收到的红外光信号强度一致,多个红外光接收器1沿加热主体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红外接收器的数量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为了进一步提高红外光信号的接收强度,设置在加热主体上的每个红外接收器外侧均罩设一个聚光罩2。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加热主体为圆形,多个红外接收器1沿加热主体的周向均匀设置,使得加热主体的各个方向均可以接收到红外发射器41发射的红外光信号。
具体地,加热主体包括底壳3,底壳3包括:底壁32和围设在底壁32外边沿的侧壁33。其中,底壁32是圆形,底壁32为圆形。多个红外接收器1可以均设置在底壁32上,多个红外接收器1也可以均设置在侧壁33上,多个红外接收器1也可以部分设置在底壁32上,部分设置在侧壁33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照图5,遥控器4为柱状结构,方便用户单手持握操作;例如,柱状结构的侧面可以设置一个红外发射器41;再例如,柱状结构的侧面间隔设置有多个红外发射器41,不仅可以提高红外光信号的发射强度,还可以提高红外光信号的发射范围,使得红外接收器1可以从更大的范围内接收红外光信号,进而提高加热主体和遥控器4之间通信连接的可靠性。
此外,在柱状结构的遥控器4的端部设置有开关42,例如,开关42为按压结构的开关,用户按压开关42即可打开加热主体;用户再次按压开关42,即可关闭加热主体,操作简单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以上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主体和遥控器(4),所述遥控器(4)设置有红外发射器(41),所述加热主体上设置有红外接收器(1),所述红外接收器(1)用于接收所述红外发射器(41)发射的红外光信号;所述红外接收器(1)的外侧罩设有聚光罩(2),所述聚光罩(2)能够将射到所述聚光罩(2)的红外光信号折射到所述红外接收器(1)的接收区域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主体包括底壳(3),所述聚光罩(2)固定在所述底壳(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罩(2)设置在所述底壳(3)的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罩(2)设置在所述底壳(3)的内部,且所述底壳(3)上设置供所述红外光信号穿过的透光区域(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3)包括:底壁(32)和围设在所述底壁(32)外边沿的侧壁(33),所述聚光罩(2)、所述侧壁(33)以及所述底壁(32)围成用于容纳所述红外接收器(1)的容纳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3)包括:底壁(32)和围设在所述底壁(32)外边沿的侧壁(33),所述聚光罩(2)与所述侧壁(33)围成用于容纳所述红外接收器(1)的容纳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罩(2)的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矩形或者圆角矩形;
和/或,所述聚光罩(2)包括第一壁(21)、第二壁(22)以及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三壁(23)和第四壁(24),所述第一壁(21)分别与所述第三壁(23)、所述第四壁(24)的第一侧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壁(22)分别与所述第三壁(23)、所述第四壁(24)的第二侧边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主体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红外接收器(1),且至少其中一个红外接收器(1)的外侧罩设有所述聚光罩(2)。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主体为圆形,多个所述红外接收器(1)沿所述加热主体的周向均匀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遥控器(4)为柱状结构,所述柱状结构的侧面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红外发射器(41);和/或,
所述加热主体为电磁炉。
CN201921693304.5U 2019-10-11 2019-10-11 烹饪器具 Active CN2106246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93304.5U CN210624608U (zh) 2019-10-11 2019-10-11 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93304.5U CN210624608U (zh) 2019-10-11 2019-10-11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24608U true CN210624608U (zh) 2020-05-26

Family

ID=70763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93304.5U Active CN210624608U (zh) 2019-10-11 2019-10-11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246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32548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101749760B (zh) 微波炉的波导组件安装结构
US20180014366A1 (en) Split-type microwave oven
CN210624608U (zh) 烹饪器具
KR102558298B1 (ko) 증기 발생기를 갖는 레인지
JP4998128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およびその誘導加熱調理器用鍋
CN216702329U (zh) 烹饪器具
CN210055660U (zh) 盖体和烹饪器具
CN204351612U (zh) 水壶
CN219103061U (zh) 防溢结构及烹饪器具
CN102644946A (zh) 烹饪装置
JP6861489B2 (ja) 加熱調理器
CN208551142U (zh) 烹饪设备及烹饪组件
CN211632809U (zh) 一种新型的电热水壶
CN107509264B (zh) 一种电煲的电磁加热炉芯及电磁加热电煲
CN206879133U (zh) 仿真火电磁加热烹饪器具
CN211128268U (zh) 一种具有烧烤功能的微波炉
CN213395438U (zh) 电磁炉
CN210429205U (zh) 一种图标结构和具有其的家用电器
CN215259966U (zh) 烹饪器具
CN217118198U (zh) 烤箱
CN211704248U (zh) 可宽域加热的电炖锅
CN210631068U (zh) 烹饪器具
CN215259965U (zh) 烹饪器具
CN215583904U (zh) 烤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