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58420U - 一种后处理压差软管双管夹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后处理压差软管双管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58420U
CN215258420U CN202120814733.4U CN202120814733U CN215258420U CN 215258420 U CN215258420 U CN 215258420U CN 202120814733 U CN202120814733 U CN 202120814733U CN 215258420 U CN215258420 U CN 2152584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fferential pressure
pressure hose
strip
hose
aftertrea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1473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宇
赵挺
张海冲
代士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Isuzu Motor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Isuzu Motor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Isuzu Motor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Isuzu Motor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81473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584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584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584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处理压差软管双管夹,包括连接扣、第一扎带、第二扎带。其中,连接扣的两侧设置有通孔。第一扎带穿过连接扣的左侧通孔,第一扎带用于将第一压差软管与连接扣固定。第二扎带穿过连接扣的右侧通孔,第二扎带用于将第二压差软管与连接扣固定。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处理压差软管双管夹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成本低,并且能对不同管径的压差软管进行固定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后处理压差软管双管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排气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后处理压差软管双管夹。
背景技术
汽车排气系统颗粒捕集器需要增加检测压力差部件,需要在颗粒捕集器前后引出2根导气管分别与压差传感器连接,压差传感器2根引脚分别是高压端和电压端,连接管径不同,为了防错2根压差管相适应压差传感器管径设计不同进行区分,一根粗一根细,同时为了避免在车辆运行过程中管子之间相互运动碰撞引起损坏,本领域人员设计了双管夹进行限位,该产品使用的是固定式管径双管夹,这种管夹只能应用于固定范围的管径,比如管径为10~12mm的软管管径,使用范围窄,结构也较复杂,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处理压差软管双管夹,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双管夹的使用范围窄,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后处理压差软管双管夹,包括:
连接扣,所述连接扣的两侧设置有通孔;
第一扎带,所述第一扎带穿过所述连接扣的左侧通孔,所述第一扎带用于将第一压差软管与所述连接扣固定;
第二扎带,所述第二扎带穿过所述连接扣的右侧通孔,所述第二扎带用于将所述第二压差软管与所述连接扣固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扣的表面光滑无锋利边角。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扎带与第二扎带均包括:
头部,所述头部内设置小孔,所述小孔内部设置有锯齿结构;
条带,所述条带的一端固定所述头部上,所述条带上设置同样设置有锯齿结构,所述条带的另一端插入到所述头部内,并通过所述条带上的锯齿结构与所述头部小孔内的锯齿结构相配合,使所述条带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头部的小孔内,所述条带围成封闭环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条带上的锯齿结构覆盖整个所述条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扣采用高强度的金属材料制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扎带与所述第二扎带均采用塑料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处理压差软管双管夹,包括连接扣、第一扎带、第二扎带。其中,连接扣的两侧设置有通孔。第一扎带穿过连接扣的左侧通孔,第一扎带用于将第一压差软管与连接扣固定。第二扎带穿过连接扣的右侧通孔,第二扎带用于将第二压差软管与连接扣固定。当需要对压差软管进行固定时,扎带环绕压差软管一周,而后扎带的尾部插入到头部,使得扎带尾部与头部之间固定连接,由于扎带的头尾部配合类似腰带锁紧原理,故而扎带可以对不同直径大小的压差软管进行捆绑,使压差软管固定到连接扣上,进而通过连接扣两侧的扎带分别固定两个压差软管,进而实现对压差软管记行固定,固定结构简单,并且不会出现直接将两个压差软管进行捆绑时发生的管子之间相互运动碰撞。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处理压差软管双管夹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成本低,并且能对不同管径的压差软管进行固定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处理压差软管双管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后处理压差软管双管夹固定压差软管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各个附图标记如下:
1、后处理压差软管双管夹;2、第一压差软管;3、第二压差软管;11、连接扣;12、第一扎带;13、第二扎带;111、通孔;121、条带;122、头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至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后处理压差软管双管夹,包括连接扣11、第一扎带12、第二扎带13。其中,连接扣11的两侧设置有通孔111。第一扎带12穿过连接扣11的左侧通孔111,第一扎带12用于将第一压差软管2与连接扣11固定。第二扎带13穿过连接扣11的右侧通孔111,第二扎带13用于将第二压差软管3与连接扣11固定。当需要对压差软管进行固定时,扎带环绕压差软管一周,而后扎带的尾部插入到头部122,使得扎带尾部与头部122之间固定连接,由于扎带的头尾部配合类似腰带锁紧原理,故而扎带可以对不同直径大小的压差软管进行捆绑,使压差软管固定到连接扣11上,进而通过连接扣11两侧的扎带分别固定两个压差软管,进而实现对压差软管记行固定,固定结构简单,并且不会出现直接将两个压差软管进行捆绑时发生的管子之间相互运动碰撞。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处理压差软管双管夹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成本低,并且能对不同管径的压差软管进行固定的优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扣11的表面光滑无锋利边角。由于压差软管固定在连接扣11上,故而倘若连接扣11上存在锋利边角,则当车辆运动时,压差软管容易被连接扣11上的锋利边角割伤,甚至于导致压差软管破裂。故而为了保护压差软管,故而将连接扣11的表面设置成无锋利边角的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扎带12与第二扎带13均包括头部122、条带121。头部122内设置小孔,小孔内部设置有锯齿结构。条带121的一端固定头部122上,条带121上设置同样设置有锯齿结构,条带121的另一端插入到头部122内,并通过条带121上的锯齿结构与头部122小孔内的锯齿结构相配合,使条带121的另一端固定于头部122的小孔内,条带121围成封闭环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条带121上的锯齿结构覆盖整个条带121。通过将锯齿结构覆盖整个条带121,进而使得条带121上的任意一个位置均可以通过锯齿结构与扎带的头部122进行连接固定,进而使得条带121可以围成的环形圈的尺寸范围更大,进而使得后处理压差软管双管夹可对直径处于更大范围内的压差软管进行固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扣11采用高强度的金属材料制成,例如不锈钢等材料。连接扣11用于将两个压差软管固定,需要承受压差软管给予的力,故而通过采用高强度的金属材料制成连接扣11,使得连接扣11更加耐用,使得压差软管固定更加稳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扎带12与第二扎带13均采用塑料材料制成。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后处理压差软管双管夹,应用于汽车中的管路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处理压差软管双管夹包括:
连接扣,所述连接扣的两侧设置有通孔;
第一扎带,所述第一扎带穿过所述连接扣的左侧通孔,所述第一扎带用于将第一压差软管与所述连接扣固定;
第二扎带,所述第二扎带穿过所述连接扣的右侧通孔,所述第二扎带用于将所述第二压差软管与所述连接扣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处理压差软管双管夹,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扣的表面光滑无锋利边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处理压差软管双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扎带与第二扎带均包括:
头部,所述头部内设置小孔,所述小孔内部设置有锯齿结构;
条带,所述条带的一端固定所述头部上,所述条带上设置同样设置有锯齿结构,所述条带的另一端插入到所述头部内,并通过所述条带上的锯齿结构与所述头部小孔内的锯齿结构相配合,使所述条带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头部的小孔内,所述条带围成封闭环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后处理压差软管双管夹,其特征在于:
所述条带上的锯齿结构覆盖整个所述条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处理压差软管双管夹,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扣采用高强度的金属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处理压差软管双管夹,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扎带与所述第二扎带均采用塑料材料制成。
CN202120814733.4U 2021-04-20 2021-04-20 一种后处理压差软管双管夹 Active CN2152584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14733.4U CN215258420U (zh) 2021-04-20 2021-04-20 一种后处理压差软管双管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14733.4U CN215258420U (zh) 2021-04-20 2021-04-20 一种后处理压差软管双管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58420U true CN215258420U (zh) 2021-12-21

Family

ID=795098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14733.4U Active CN215258420U (zh) 2021-04-20 2021-04-20 一种后处理压差软管双管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584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92829B1 (en) Pipe and conduit clamp for strut
US20190063644A1 (en) Lock band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EP3604042A1 (en) Device for securing a wire assembly
CN215258420U (zh) 一种后处理压差软管双管夹
CN206299904U (zh) 用于固定管线路的管夹
CN205592504U (zh) 一种无人机用双轴线管箍装置
CN214084126U (zh) 一种管线束固定支架及其安装结构
CN103994289A (zh) 一种新型卡箍接头
CN207000357U (zh) 一种车身线束固定支架
CN201274344Y (zh) 汽车abs传感器接头用卡扣
US20140299721A1 (en) Hose Clamp Brace
CN212709273U (zh) 一种固定扎带装置及线束系统
CN203907083U (zh) 一种新型卡箍接头
CN215258344U (zh) 一种复合管道承插接口
CN217111668U (zh) 一种可伸缩采样管
CN210920496U (zh) 一种转换接头及连接组件
CN113599670B (zh) 一种便捷式医用管夹
CN211145713U (zh) 一种新型三通弯头装置
CN211649386U (zh) 一种泵车配管连接组件
CN214124660U (zh) 线束固定装置及车灯装置
CN218118903U (zh) 一种汽车用管路固定集成管夹
CN216344548U (zh) 一种喉箍
CN214889417U (zh) 一种新型耐高压pe给水管材
CN213425675U (zh) 一种具有可拆束线结构的打印机线束
CN217540064U (zh) 一种具有卡式接头便于拼接的旋转补偿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