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55085U - 组装式户外帐篷 - Google Patents

组装式户外帐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55085U
CN215255085U CN202120805935.2U CN202120805935U CN215255085U CN 215255085 U CN215255085 U CN 215255085U CN 202120805935 U CN202120805935 U CN 202120805935U CN 215255085 U CN215255085 U CN 2152550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roof
oblique
assembled
beam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0593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彦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ltic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eltic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ltic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eltic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80593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550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550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550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nts Or Canop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装式户外帐篷,包括第一组装单元、第二组装单元及换向单元;第一组装单元包括第一屋顶梁、第一斜梁、第一立柱、第一斜撑及第一横梁;第二组装单元包括第二屋顶梁、第二斜梁、第二立柱、第二斜撑及第二横梁;换向单元包括屋顶梁换向通、横梁换向通及斜撑换向通,第一屋顶梁与第二屋顶梁之间通过屋顶梁换向通组装,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之间通过横梁换向通组装,第一斜撑与第二斜撑之间通过斜撑换向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借助换向单元,换向单元包括屋顶梁换向通、横梁换向通及斜撑换向通,从而帮助第二组装单元能够以垂直于第一组装单元的方向上任意增减,从而能够更好地利用户外的空间。

Description

组装式户外帐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户外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装式户外帐篷。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旅行成为人们生活中放松身心和拓宽视野的不二选择。旅行过程中,一个好的住宿环境能够为人们带来愉悦的心情。户外帐篷一种在条件允许下能够更加亲自大自然的户外住宿用具之一。
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户外帐篷,整体结构多为单一方向设置的长条型或圆形,形状较为单一,且对占地面积的利用率较低,且对功能用途限制较多,无法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
目前市面上的户外帐篷多为组装式,但是其只能沿同一方向增加或者减小单元,而无法沿垂直方向做增加或者减小单元,故而使得该户外帐篷只能适用地形为长形的占地,而无法在垂直方向上布置占地面积。
因此,急需要一种美观实用、模块化、安装拆卸方便及空间利用率高的组装式户外帐篷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美观实用、模块化、安装拆卸方便及空间利用率高的组装式户外帐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式户外帐篷包括沿X方向排列组装的第一组装单元、沿Y方向排列组装的第二组装单元及安装于所述第一组装单元与所述第二组装单元交接处的换向单元;所述第一组装单元包括沿X方向设置的第一屋顶梁、组装于所述第一屋顶梁的两端并沿所述第一屋顶梁呈轴对称设置的第一斜梁、竖直地支撑于所述第一斜梁的下方的第一立柱、一端与所述第一立柱的下端连接而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斜梁的端部连接的第一斜撑及沿X方向设置并连接于两所述第一斜梁之间的第一横梁;所述第二组装单元包括沿Y方向设置的第二屋顶梁、组装于所述第二屋顶梁的两端并沿所述第二屋顶梁呈轴对称设置的第二斜梁、竖直地支撑于所述第二斜梁的下方的第二立柱、一端与所述第二立柱的下端连接而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斜梁的端部连接的第二斜撑及沿Y方向设置并连接于两所述第二斜梁之间的第二横梁;所述换向单元包括屋顶梁换向通、横梁换向通及斜撑换向通,所述第一屋顶梁与所述第二屋顶梁之间通过所述屋顶梁换向通组装,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之间通过所述横梁换向通组装,所述第一斜撑与所述第二斜撑之间通过所述斜撑换向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式户外帐篷借助第一组装单元与第二组装单元之间具有换向单元,换向单元包括屋顶梁换向通、横梁换向通及斜撑换向通,从而帮助第二组装单元能够以垂直于第一组装单元的Y方向上任意增减,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式户外帐篷整体为T型,不受限于只能在单一方向的增加或者减少,从而能够更好地利用户外的空间,使得占地空间更加合理以及最大化,从而使得搭建的组装式户外帐篷空间更宽敞,更能适用于户外环境。
较佳地,所述第二组装单元的宽度为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组装单元的长度。
较佳地,所述两相邻的所述第一屋顶梁之间及两相对的所述第一斜梁之间通过屋顶安装通连接,所述屋顶安装通为四通结构,所述屋顶安装通包括沿X方向相对设置的屋顶梁通管及与所述屋顶梁相互垂直并以所述屋顶梁通管为轴对称设置的斜梁上端通管,所述斜梁上端通管还沿所述屋顶梁通管所在的竖直面呈锐角的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屋顶梁插置于屋顶梁通管上,所述第一斜梁的上端插置于所述斜梁上端通管上。
较佳地,所述两相邻的所述第二屋顶梁之间及两相对的所述第二斜梁之间通过所述屋顶安装通连接。
较佳地,所述两相邻的所述第一横梁、第一立柱及第一斜梁之间通过立柱通连接,所述立柱通为五通结构,所述立柱通包括沿X方向相对设置的横梁通管、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立柱通管及与所述立柱通管在同一平面且相对所述立柱通管呈斜向上设置且相对设置的斜梁贯穿通管,所述第一斜梁的穿置于所述斜梁贯穿通管上,所述第一立柱的上端插置于所述立柱通管上,所述第一横梁插置于所述横梁通管内。
较佳地,所述屋顶梁换向通为四通结构,所述屋顶梁换向通包括沿X方向呈相对设置的第一屋顶梁通管、沿Y方向设置的第二屋顶梁通管及与所述第二屋顶梁通管位于同一竖直平面的第一斜梁上端通管,所述第一屋顶梁通管与所述第二屋顶梁通管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一屋顶梁插置于所述第一屋顶梁通管上,所述第二屋顶梁插置于所述第二屋顶梁通管上,所述第一斜梁的上端插置于所述第一斜梁上端通管上。
较佳地,所述横梁换向通为六通结构,所述横梁换向通包括沿X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横梁通管和支撑横梁通管、沿Y方向设置并与所述第一横梁通管位于同一水平面的第二横梁通管、竖直设于所述第一横梁通管及所述第二横梁通管的下方的共用立柱通管、与所述第一横梁通管垂直的第一斜梁下端通管以及与所述第二横梁通管垂直的第二斜梁下端通管,所述第一斜梁下端通管与所述第一横梁通管所在的水平面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二斜梁下端通管与所述第二横梁通管所在的水平面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一立柱或者所述第二立柱插置于所述共用立柱通管上,所述第一横梁插置于所述第一横梁通管上,所述第二横梁插置于所述第二横梁通管上,所述第一斜梁的下端插置于所述第一斜梁下端通管上,所述第二斜梁的下端插置于所述第二斜梁下端通管上。
较佳地,还包括支撑横梁,所述支撑横梁设于与所述换向单元连接的所述第二组装单元内,所述支撑横梁插置于相对的两所述支撑横梁通管上,所述支撑横梁的中间还设有竖直的支撑立柱,所述支撑立柱与所述支撑横梁之间通过三通结构的支撑立柱通连接。
较佳地,所述斜撑换向通包括第一斜撑换向通、第二斜撑换向通以及中部斜撑换向通,所述第一斜撑换向通包括沿X方向设置的第一连接通管、与所述第一连接通管相互垂直的第一斜撑上端通管及与所述第一连接通管相互垂直的第一斜梁尾端通管,所述第一斜撑上端通管与所述第一斜梁尾端通管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所述第一连接管及所述第一斜撑上端通管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一斜撑上端通管和所述第一斜梁尾端通管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一斜撑的上端插置于所述第一斜撑上端通管上,所述第一斜梁的尾端插置于所述第一斜梁尾端通管上,所述中部斜撑换向通包括沿X方向设置的第二连接通管、沿Y方向设置的第三连接通管及相对所述第一立柱倾斜的第二斜撑上端通管,所述第二斜撑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斜撑上端通管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通管与所述第二连接通管之间连接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斜撑换向通的结构与所述第一斜撑换向通的结构一致,所述第二斜撑换向通与所述中部斜撑换向通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杆连接。
较佳地,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斜梁、所述第二斜梁、所述第一立柱、所述第二立柱、所述第一屋顶梁、所述第二屋顶梁、第一斜撑及所述第二斜撑均为直管;所述直管包括相互可拆卸与组装的第一直管及第二直管,所述第一直管外侧壁上开设有卡合孔,所述第二直管包括卡合主体及直管主体,所述卡合主体的外径小于所述直管主体的外径,所述卡合主体设有带弹性的卡合销,所述卡合主体穿置于所述第一直管时,所述卡合销先弹性压缩以随着第二直管进入第一直管,当所述卡合销与所述卡合孔对齐时,所述卡合销弹性恢复以卡合所述卡合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组装式户外帐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组装式户外帐篷之第一组装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组装式户外帐篷之屋顶安装通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组装式户外帐篷之立柱通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组装式户外帐篷之斜撑通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组装式户外帐篷之基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组装式户外帐篷之屋顶梁换向通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组装式户外帐篷之横梁换向通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组装式户外帐篷之斜撑换向通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组装式户外帐篷之直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式户外帐篷100包括沿X方向排列组装的第一组装单元1、沿Y方向排列组装的第二组装单元2及安装于第一组装单元1与第二组装单元2交接处的换向单元。具体地,于本实施例中,第一组装单元1为四个,第二组装单元2为一个,第二组装单元2的宽度为两个第一组装单元1的长度。即是说,第一组装单元1至少为两个,第二组装单元2至少为一个。可理解的是,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组装单元1可为两个、三个或者五个不等,第二组装单元2可为两个、三个或者四个不等。第二组装单元2的宽度为至少两个第一组装单元1的长度,举例而言,第二组装单元2的宽度为三个第一组装单元1的长度,或者,第二组装单元2的宽度为四个第一组装单元1的长度,故第一组装单元1的数量、第二组装单元2的数量以及第二组装单元2的宽度不以此为限。更具体地,如下:
请参阅图2,第一组装单元1包括沿X方向设置的第一屋顶梁11、组装于第一屋顶梁11的两端并沿第一屋顶梁11呈轴对称设置的第一斜梁12、竖直地支撑于第一斜梁12的下方的第一立柱14、一端与第一立柱14的下端连接而另一端与第一斜梁12的端部连接的第一斜撑15及沿X方向设置并连接于两第一斜梁12之间的第一横梁13。可理解的是,第一组装单元1的具体结构与第二组装单元2的具体地结构一致,仅仅是布置方向的差异。请继续参阅图2,第二组装单元2包括沿Y方向设置的第二屋顶梁21、组装于第二屋顶梁21的两端并沿第二屋顶梁21呈轴对称设置的第二斜梁22、竖直地支撑于第二斜梁22的下方的第二立柱24、一端与第二立柱24的下端连接而另一端与第二斜梁22的端部连接的第二斜撑25及沿Y方向设置并连接于两第二斜梁22之间的第二横梁23。
请参阅图3,两相邻的第一屋顶梁11之间及两相对的第一斜梁12之间通过屋顶安装通3连接,屋顶安装通3为四通结构,屋顶安装通3包括沿X方向相对设置的屋顶梁通管31及与屋顶梁通管31相互垂直并以屋顶梁通管31为轴对称设置的斜梁上端通管32,斜梁上端通管32还沿屋顶梁通管31所在的竖直面呈锐角的倾斜设置,第一屋顶梁11插置于屋顶梁通管31上,第一斜梁12的上端插置于斜梁上端通管32上。可理解的是,在第二组装单元2内,两相邻的第二屋顶梁21之间及两相对的第二斜梁22之间通过屋顶安装通3连接,其连接方式与第一组装单元1的一致,区别仅仅是从X方向变化到Y方向,故不在此赘述。
请参阅图4,两相邻的第一横梁13、第一立柱14及第一斜梁12之间通过立柱通4连接,立柱通4为五通结构,立柱通4包括沿X方向相对设置的横梁通管41、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立柱通管42及与立柱通管42在同一平面且相对立柱通管42呈斜向上设置且相对设置的斜梁贯穿通管43,第一斜梁12的穿置于斜梁贯穿通管43上且第一斜梁12的下端穿出于斜梁贯穿通管43,第一立柱14的上端插置于立柱通管42上,第一横梁13插置于横梁通管41内。可理解的是,在第二组装单元2内,两相邻的第二横梁23、第二立柱24及第二斜梁22之间通过立柱通4连接,其连接方式与第一组装单元1的一致,区别仅仅是从X方向变化到Y方向,故不在此赘述。
请参阅图1、图5及图6,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式户外帐篷100还包括基座7,第一立柱14与地板(图中未示)之间通过基座7连接,具体地,与本实施例中,基座7包括基板71、供第一立柱14插置的第一插置通72及供第一斜撑15插置的第二插置通73。基板71的四周设有用于与地板固定连接的螺孔711。第一插置通72竖直设置,第二插置通73与所述第一插置通72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并相对第一插置通72呈锐角的倾斜。第一立柱14的下端插置于第一插置通72内,第一斜撑15的下端插置于第二插置通73内。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式户外帐篷100还包括用于连接第一斜撑15与第一斜梁12的斜撑通16,斜撑通16为三通结构。斜撑通16包括相交设置的斜梁尾端通管161及斜撑首端通管162,第一斜梁12的尾端插置于斜梁尾端通管161上,第一斜撑15的首端插置于斜撑首端通管162上。
请参阅图1,换向单元包括屋顶梁换向通5、横梁换向通6及斜撑换向通8。第一屋顶梁11与第二屋顶梁21之间通过屋顶梁换向通5组装,第一横梁13与第二横梁23之间通过横梁换向通6组装,第一斜撑15与第二斜撑25之间通过斜撑换向通8连接。
请参阅图7,屋顶梁换向通5为四通结构,屋顶梁换向通5包括沿X方向呈相对设置的第一屋顶梁通管51、沿Y方向设置的第二屋顶梁通管52及与第二屋顶梁通管52位于同一竖直平面的第一斜梁上端通管53,第一屋顶梁通管51与第二屋顶梁通管52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第一屋顶梁11插置于第一屋顶梁通管51上,第二屋顶梁21插置于第二屋顶梁通管52上,第一斜梁12的上端插置于第一斜梁上端通管53上。
请参阅图8,横梁换向通6为六通结构,横梁换向通6包括沿X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横梁通管61和支撑横梁通管66、沿Y方向设置并与第一横梁通管61位于同一水平面的第二横梁通管62、竖直设于第一横梁通管61及第二横梁通管62的下方的共用立柱通管63、与第一横梁通管61垂直的第一斜梁下端通管64以及与第二横梁通管62垂直的第二斜梁下端通管65。第一斜梁下端通管64与第一横梁通管61所在的水平面的夹角为锐角,第二斜梁下端通管65与第二横梁通管62所在的水平面的夹角为锐角,第一立柱14或者第二立柱24插置于共用立柱通管63上,第一横梁13插置于第一横梁通管61上,第二横梁23插置于第二横梁通管62上,第一斜梁12的下端插置于第一斜梁下端通管64上,第二斜梁22的下端插置于第二斜梁下端通管65上。
较优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式户外帐篷还包括支撑横梁67,支撑横梁67设于与换向单元连接的第二组装单元2内,支撑横梁67插置于相对的两支撑横梁通管66上,支撑横梁67的中间还设有竖直的支撑立柱68,支撑立柱68与支撑横梁67之间通过三通结构的支撑立柱通10连接。
请参阅图1及图9,斜撑换向通8包括第一斜撑换向通81、第二斜撑换向通82以及中部斜撑换向通83。第一斜撑换向通81包括沿X方向设置的第一连接通管811、与第一连接通管811相互垂直的第一斜撑上端通管812及与第一连接通管811相互垂直的第一斜梁尾端通管813,第一斜撑上端通管812与第一斜梁尾端通管813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第一连接杆84及第一斜撑上端通管812所在的平面与第一斜撑上端通管812和第一斜梁尾端通管813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第一斜撑15的上端插置于第一斜撑上端通管812上,第一斜梁12的尾端插置于第一斜梁尾端通管813上。中部斜撑换向通83包括沿X方向设置的第二连接通管831、沿Y方向设置的第三连接通管832及相对第一立柱14倾斜的第二斜撑上端通管833,第二斜撑25的上端与第二斜撑上端通管833连接,第一连接通管811与第二连接通管831之间连接第一连接杆84。第二斜撑换向通82的结构与第一斜撑换向通81的结构一致,故不在此赘述。第二斜撑换向通82与中部斜撑换向通83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杆85连接。
请参阅图1及图10,第一横梁13、第二横梁23、第一斜梁12、第二斜梁22、第一立柱14、第二立柱24、第一屋顶梁11、第二屋顶梁21、第一斜撑15及第二斜撑25均为直管9;直管9包括相互可拆卸与组装的第一直管91及第二直管92,第一直管91外侧壁上开设有卡合孔911,第二直管92包括卡合主体921及直管主体922,卡合主体921的外径小于直管主体922的外径,卡合主体921设有带弹性的卡合销9211,卡合主体921穿置于第一直管91时,卡合销9211先弹性压缩以随着第二直管92进入第一直管91,当卡合销9211与卡合孔911对齐时,卡合销9211弹性恢复以卡合卡合孔911。
值得注意的是,X方向和Y方向指的是同一水平面上的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竖直方向同时垂直于X方向与Y方向。
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横梁13、第二横梁23、第一斜梁12、第二斜梁22、第一立柱14、第二立柱24、第一屋顶梁11、第二屋顶梁21、第一斜撑15、第二斜撑25、支撑横梁67、支撑立柱68、第一连接杆84及第二连接杆85均为木质棍结构。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横梁13、第二横梁23、第一斜梁12、第二斜梁22、第一立柱14、第二立柱24、第一屋顶梁11、第二屋顶梁21、第一斜撑15、第二斜撑25、支撑横梁67、支撑立柱68、第一连接杆84及第二连接杆85可为钢管结构,故其材质不以此为限。
可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式户外帐篷100还包括内布(图中未示)、外布及张紧器(图中未示),内布的周侧串有绳索,将绳索绑定在横梁上即可将内布撑开。外布搭在内布的上方,外布的周侧设有若干个张紧器,张紧器通过绳索与外布连接,张紧器固定于斜梁上,从而张紧外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式户外帐篷100借助第一组装单元1与第二组装单元2之间具有换向单元,换向单元包括屋顶梁换向通5、横梁换向通6及斜撑换向通8,从而帮助第二组装单元2能够以垂直于第一组装单元1的Y方向上任意增减,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式户外帐篷100整体为T型,不受限于只能在单一方向的增加或者减少,从而能够更好地利用户外的空间,使得占地空间更加合理以及最大化,从而使得搭建的组装式户外帐篷100空间更宽敞,更能适用于户外环境。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组装式户外帐篷,其特征在于,包括沿X方向排列组装的第一组装单元、沿Y方向排列组装的第二组装单元及安装于所述第一组装单元与所述第二组装单元交接处的换向单元;所述第一组装单元包括沿X方向设置的第一屋顶梁、组装于所述第一屋顶梁的两端并沿所述第一屋顶梁呈轴对称设置的第一斜梁、竖直地支撑于所述第一斜梁的下方的第一立柱、一端与所述第一立柱的下端连接而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斜梁的端部连接的第一斜撑及沿X方向设置并连接于两所述第一斜梁之间的第一横梁;所述第二组装单元包括沿Y方向设置的第二屋顶梁、组装于所述第二屋顶梁的两端并沿所述第二屋顶梁呈轴对称设置的第二斜梁、竖直地支撑于所述第二斜梁的下方的第二立柱、一端与所述第二立柱的下端连接而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斜梁的端部连接的第二斜撑及沿Y方向设置并连接于两所述第二斜梁之间的第二横梁;所述换向单元包括屋顶梁换向通、横梁换向通及斜撑换向通,所述第一屋顶梁与所述第二屋顶梁之间通过所述屋顶梁换向通组装,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之间通过所述横梁换向通组装,所述第一斜撑与所述第二斜撑之间通过所述斜撑换向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户外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组装单元的宽度为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组装单元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户外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相邻的所述第一屋顶梁之间及两相对的所述第一斜梁之间通过屋顶安装通连接,所述屋顶安装通为四通结构,所述屋顶安装通包括沿X方向相对设置的屋顶梁通管及与所述屋顶梁相互垂直并以所述屋顶梁通管为轴对称设置的斜梁上端通管,所述斜梁上端通管还沿所述屋顶梁通管所在的竖直面呈锐角的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屋顶梁插置于屋顶梁通管上,所述第一斜梁的上端插置于所述斜梁上端通管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装式户外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相邻的所述第二屋顶梁之间及两相对的所述第二斜梁之间通过所述屋顶安装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户外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相邻的所述第一横梁、第一立柱及第一斜梁之间通过立柱通连接,所述立柱通为五通结构,所述立柱通包括沿X方向相对设置的横梁通管、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立柱通管及与所述立柱通管在同一平面且相对所述立柱通管呈斜向上设置且相对设置的斜梁贯穿通管,所述第一斜梁的穿置于所述斜梁贯穿通管上,所述第一立柱的上端插置于所述立柱通管上,所述第一横梁插置于所述横梁通管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户外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梁换向通为四通结构,所述屋顶梁换向通包括沿X方向呈相对设置的第一屋顶梁通管、沿Y方向设置的第二屋顶梁通管及与所述第二屋顶梁通管位于同一竖直平面的第一斜梁上端通管,所述第一屋顶梁通管与所述第二屋顶梁通管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一屋顶梁插置于所述第一屋顶梁通管上,所述第二屋顶梁插置于所述第二屋顶梁通管上,所述第一斜梁的上端插置于所述第一斜梁上端通管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户外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换向通为六通结构,所述横梁换向通包括沿X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横梁通管和支撑横梁通管、沿Y方向设置并与所述第一横梁通管位于同一水平面的第二横梁通管、竖直设于所述第一横梁通管及所述第二横梁通管的下方的共用立柱通管、与所述第一横梁通管垂直的第一斜梁下端通管以及与所述第二横梁通管垂直的第二斜梁下端通管,所述第一斜梁下端通管与所述第一横梁通管所在的水平面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二斜梁下端通管与所述第二横梁通管所在的水平面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一立柱或者所述第二立柱插置于所述共用立柱通管上,所述第一横梁插置于所述第一横梁通管上,所述第二横梁插置于所述第二横梁通管上,所述第一斜梁的下端插置于所述第一斜梁下端通管上,所述第二斜梁的下端插置于所述第二斜梁下端通管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装式户外帐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横梁,所述支撑横梁设于与所述换向单元连接的所述第二组装单元内,所述支撑横梁插置于相对的两所述支撑横梁通管上,所述支撑横梁的中间还设有竖直的支撑立柱,所述支撑立柱与所述支撑横梁之间通过三通结构的支撑立柱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户外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换向通包括第一斜撑换向通、第二斜撑换向通以及中部斜撑换向通,所述第一斜撑换向通包括沿X方向设置的第一连接通管、与所述第一连接通管相互垂直的第一斜撑上端通管及与所述第一连接通管相互垂直的第一斜梁尾端通管,所述第一斜撑上端通管与所述第一斜梁尾端通管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所述第一连接管及所述第一斜撑上端通管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一斜撑上端通管和所述第一斜梁尾端通管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一斜撑的上端插置于所述第一斜撑上端通管上,所述第一斜梁的尾端插置于所述第一斜梁尾端通管上,所述中部斜撑换向通包括沿X方向设置的第二连接通管、沿Y方向设置的第三连接通管及相对所述第一立柱倾斜的第二斜撑上端通管,所述第二斜撑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斜撑上端通管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通管与所述第二连接通管之间连接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斜撑换向通的结构与所述第一斜撑换向通的结构一致,所述第二斜撑换向通与所述中部斜撑换向通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杆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户外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斜梁、所述第二斜梁、所述第一立柱、所述第二立柱、所述第一屋顶梁、所述第二屋顶梁、第一斜撑及所述第二斜撑均为直管;所述直管包括相互可拆卸与组装的第一直管及第二直管,所述第一直管外侧壁上开设有卡合孔,所述第二直管包括卡合主体及直管主体,所述卡合主体的外径小于所述直管主体的外径,所述卡合主体设有带弹性的卡合销,所述卡合主体穿置于所述第一直管时,所述卡合销先弹性压缩以随着第二直管进入第一直管,当所述卡合销与所述卡合孔对齐时,所述卡合销弹性恢复以卡合所述卡合孔。
CN202120805935.2U 2021-04-19 2021-04-19 组装式户外帐篷 Active CN2152550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05935.2U CN215255085U (zh) 2021-04-19 2021-04-19 组装式户外帐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05935.2U CN215255085U (zh) 2021-04-19 2021-04-19 组装式户外帐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55085U true CN215255085U (zh) 2021-12-21

Family

ID=79509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05935.2U Active CN215255085U (zh) 2021-04-19 2021-04-19 组装式户外帐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550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09826B (zh) 用于导入负荷力如绳索力或面结构的张力的负荷接收装置
CN108365799B (zh) 一种悬吊式柔性光伏支架单元及光伏支架
US7448400B2 (en) Modular frame with parabolic top
US3376879A (en) Portable shelter
CN111119566B (zh) 一种篷房框架、单元篷房及可延展式立方篷房组
CN107269107A (zh) 支架系统、模块化篷房、模块化篷房组及其排水方法
CN215255085U (zh) 组装式户外帐篷
AU598668B2 (en) Framework forming support for a tent canvas of a light shelter
CN215255084U (zh) 快装式户外帐篷
CN207194601U (zh) 支架系统、模块化篷房及模块化篷房组
CN115233878A (zh) 自适应找形曲面斜交索网幕墙结构
CN214273148U (zh) 一种悬绳式救灾帐篷
CN211818500U (zh) 篷房支架和模块化篷房
CN210186407U (zh) 一种用于滑雪台的支撑框架结构
JP4730015B2 (ja) H形鋼の交差連結構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書架の耐震装置
KR20230092212A (ko) 지붕 설치형 태양광 발전장치
KR200390378Y1 (ko) 펜스
JP4916426B2 (ja) 仮設用テント及びその重り床
GB2347477A (en) Frame connector
EP0214108A1 (en) Lattice covering structure
CN220014628U (zh) 一种足球场看台钢结构系统
CN215564910U (zh) 多单元多边形篷房支架和多单元多边形篷房
CN220815092U (zh) 一种便于快速组装的临时舞台
CN219611643U (zh) 一种转向装置、支撑门架及柔性悬索光伏支架系统
CN219569785U (zh) 一种充气式便携运动场搭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