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29372U - 转移床 - Google Patents

转移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29372U
CN215229372U CN202121470557.3U CN202121470557U CN215229372U CN 215229372 U CN215229372 U CN 215229372U CN 202121470557 U CN202121470557 U CN 202121470557U CN 215229372 U CN215229372 U CN 2152293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d
cloth
transfer
plate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7055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齐伟
樊林林
刘涛
徐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7055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293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293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293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移床。该转移床包括,床架;至少一层床板,所述床板由所述床架支撑;以及床布,所述床布闭合缠绕在对应的所述床板上,所述床布被配置为,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相对于对应的所述床板沿其缠绕方向进行往复转动。本实用新型的转移床可以在磁共振检查室内使用,降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转移的负担以及可能对患者造成的二次伤害。

Description

转移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以进入磁共振检查室进行使用的转移床。
背景技术
转移床作为一种体积较小、能够自由移动的活动床,在医院中进行患者的转移过程中应用极为广泛,尤其是对患者进行不同科室之间的往复转移过程中,可以大大降低医护人员对患者往复转移的负担。
目前,现有的转移床大多采用电驱动的方式,利用电机驱动系统对整个转移床的移动进行驱动,甚至以床架为基准借助控制器对齿轮和齿条进行动作控制,以达到对床板进行往复移动的驱动。这样,通过对床板的移动驱动,就可以直接将患者由转移床转移到病床上,从而进一步降低医护人员的负担,同时也可以降低对患者在转移床和病床之间转移过程中造成的二次伤害。
然而,由于磁共振检查室不允许含磁设备进入使用,以避免由电机或控制器所引起风险的特殊性,导致当前最常用的电驱动转移床均无法进入磁共振检查室进行使用,这样就需要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人工转移,而且在进行磁共振检查的患者中,有相当部分患者是不宜进行大幅度移动的,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转移时要格外小心,由此不仅增加了医护人员的负担,同时也增加了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由于现有转移床无法进入磁共振检查室进行使用而存在上述问题的情况,提出一种可以进入磁共振检查室进行使用的转移床。
一种转移床,包括:
床架;
至少一层床板,所述床板由所述床架支撑;以及
床布,所述床布闭合缠绕在对应的所述床板上,所述床布被配置为,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相对于对应的所述床板沿其缠绕方向进行往复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床布上设有牵引结构,借助于所述牵引结构能够牵引所述床布,使得所述床布相对于对应的所述床板沿其缠绕方向进行往复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牵引结构为牵引孔或牵引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层床板包括:上床板和下床板,所述下床板位于所述上床板的下方,且所述下床板与所述上床板连接;
所述床布至少包括:
上床布,所述上床布闭合缠绕于所述上床板,所述上床布被配置为,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相对于所述上床板沿其缠绕方向进行往复转动;和
下床布,所述下床布闭合缠绕于所述下床板,所述下床布被配置为,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相对于所述下床板沿其缠绕方向进行往复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床板与所述下床板之间具有间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床板与所述下床板之间的间隙大小可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转移床还包括高度调节块,所述高度调节块设置在所述上床板与所述下床板之间;所述高度调节块、所述上床板以及所述下床板通过螺纹连接件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床板上设有多个所述上床布,并且多个所述上床布相互独立的缠绕在所述上床板的不同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床板上设有多个所述下床布,并且多个所述下床布相互独立的缠绕在所述下床板的不同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上床布的缠绕方向,所述上床板的端部伸出所述下床板的端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床布或/和所述下床布采用两个面分别为粗糙面和光滑面的布材,并且以光滑面作为内表面、粗糙面作为外表面的方式缠绕于各自对应的床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床板上设有滚轴,所述滚轴位于所述上床板中所述上床布绕所述上床板转向的位置或/和位于所述下床板中所述下床布绕所述下床板转向的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床板上设有导向轮,所述床架上设有导向槽;沿所述床板相对于所述床架移动的方向,所述导向轮固定在所述床板的两侧,所述导向槽开设在所述床架的两侧,并且所述导向轮能够沿所述导向槽进行往复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床架的移动轮采用三角轮。
在上述转移床中,通过对床板进行相对于床架的整体推拉操作,可以借助床布与床板所构成的履带式移动机构,在床布与床架或病床之间形成摩擦力,从而带动床板在床架和病床之间进行往复移动。同时,借由医护人员手动驱动床布相对于床板进行转动,以利用床布与患者衣物之间所形成的摩擦力,实现对患者在床板与病床之间的转移。这样,可以在不需要外界电机驱动系统的辅助情况下,实现对患者的顺利转移操作,使该转移床可以自由进出磁共振检查室进行使用,而且在患者随床板转移至磁共振设备之后可以直接进行检查,而不需要再将患者由床板转移至磁共振设备,从而省去对患者的二次转移,降低医护人员的转移负担以及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转移床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转移床中床板的第一视角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转移床中床板的第二视角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转移床中上床板与下床板之间的局部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转移床中床板移动至病床上进行患者转移的示意图。
元件符号说明:
10-床架;101-导向槽;102-移动轮;20-床板;201-上床板;2011-握持孔;202-上床布;203-下床板;204-下床布;205-牵引结构;206-高度调节块;207-螺钉;208-滚轴;209-导向轮;30-病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至图5所示,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转移床的外形结构,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转移床中床板的第一视角外形结构,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转移床中床板的第二视角外形结构,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转移床中上床板与下床板的连接关系,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转移床中床板移动至病床上进行患者转移的情况。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转移床中,包括床架10、床板20以及床布,床架10采用无磁框架结构,并且床架10的高度与病床30的高度相当,而床板20则由床架10进行支撑。在本实施例中,床板20为两层,包括上床板201和下床板203,上床板201位于下床板203的上方,并且两者之间具有间隙且两者固定连接,从而形成一体式结构。与床板20相应的,床布包括上床布202和下床布204。
上床布202以闭合的方式缠绕在上床板201上,并且上床布202能够相对于上床板201进行缠绕方向的往复转动。下床布204以闭合的方式缠绕在下床板203上,并且下床布204能够相对于下床板203进行缠绕方向的往复转动。
同时,在上床布202上设有多个牵引结构205,并且多个牵引结构205沿上床布202的转动方向依次布设,用于医护人员通过牵引结构205以手动的方式驱动上床布202相对于上床板201进行往复转动。
此时,通过对床板进行相对于床架的整体推拉操作,就可以借助下床布与下床板所构成的履带式移动机构,在下床布与床架或病床之间形成摩擦力,从而带动整个床板在床架和病床之间进行往复移动,同时借助位于上床布的牵引结构就可以由医护人员手动驱动上床布相对于上床板进行转动,以利用上床布与患者衣物之间所形成的摩擦力,实现对患者在该床板与病床之间的转移。这样,在不需要外界电机驱动系统的辅助情况下,就可以实现对患者的顺利转移操作,使该转移床可以自由进出磁共振检查室进行使用,而且在患者随床板转移至磁共振设备之后可以直接进行检查,而不需要再将患者由床板转移至磁共振设备,从而省去对患者的二次转移,降低医护人员的转移负担以及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的风险。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中,床板包括上床板和下床板两层结构。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床板也可以为一层床板和闭合缠绕于该一层床板的床布。通过对该一层床板进行相对于床架的整体推拉操作,同样可以借助该床布与该一层床板所构成的履带式移动机构,在该床布与床架或病床之间形成摩擦力,从而带动该一层床板在床架和病床之间进行往复移动。同时,借由医护人员手动驱动该床布相对于该一层床板进行转动,以利用该床布与患者衣物之间所形成的摩擦力,实现对患者在该一层床板与病床之间的转移。这样,仍然可以在不需要外界电机驱动系统的辅助情况下,实现对患者的顺利转移操作,使该转移床可以自由进出磁共振检查室进行使用,而且在患者随床板转移至磁共振设备之后可以直接进行检查,而不需要再将患者由床板转移至磁共振设备,从而省去对患者的二次转移,降低医护人员的转移负担以及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的风险。
针对目前医院里最常用的长方形结构移动床,以及对患者进行转移床和病床之间转移时大多是沿转移床宽度方向进行转移操作的情况,本实施例中的床板采用了长方形结构,并且将上床布沿上床板的宽度方向进行缠绕,以实现上床板沿上床板宽度方向的往复转动,从而能够沿床板的宽度方向对患者进行床板与病床之间的转移,同时将下床布沿下床板的宽度方向进行缠绕,以实现整个床板沿移动床宽度方向的往复移动,从而能够沿移动床的宽度方向对患者进行移动床与病床之间的转移。
但是,并不排除在其他实施例中,针对特殊使用环境,将下床板沿下床板的长度方向进行缠绕,从而使整个床板能够沿移动床的长度方向进行往复移动,以及将上床布沿上床板的长度方向进行缠绕,而使上床布能够沿上床板的长度方向进行往复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上床布和下床布均采用具有较高抗拉强度且两个面分别为粗糙面和光滑面的柔性布材,例如尼龙布。这里,粗糙和光滑是相对而言的,具体是指,粗糙面较光滑面更粗糙,光滑面较粗糙面更为光滑,因此,并不限定粗糙程度和光滑程度。其中,在对上床布进行缠绕时,将其光滑面作为内表面与上床板形成直接接触,而将粗糙面作为外表面与患者进行直接接触,以此降低上床布与上床板之间转动摩擦力的同时,还可以增加上床布与患者衣物之间形成的摩擦力,从而可以对患者进行床板与病床之间的平稳快速转移,提高对患者进行转移的效率。
同理,在对下床布进行缠绕时,将其光滑面作为内表面与下床板形成直接接触,而将粗糙面作为外表面与床架和病床形成直接接触,这样在降低下床布与下床板之间转动摩擦力的同时,可以增加下床布与床架和病床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可以对整个床板在床架与病床之间进行平稳快速转移,提高对患者进行转移的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位于上床布202的牵引结构205为牵引孔(例如是通孔),并且沿上床布202的缠绕方向均布有多个牵引结构205。此时,医务人员的手部穿过牵引孔形成对上床布的握持后,就可以对上床布进行拉拽,从而驱动上床布相对于上床板进行转动。通过将牵引结构205设为牵引孔的形式,不仅便于医务人员去上床布进行转动,而且还可以避免采用凸起结构时可能对患者造成的不舒适感,提高患者平躺在上床板的舒适度。
在其他实施例中,牵引结构也可以采用牵引绳的结构形式,或者在上床布上同时设置牵引孔和牵引绳,通过对牵引绳的拉拽也可以实现对上床布的转动,以保证患者体积较大而遮住牵引孔时的情况下,医务人员依然可以对上床布进行转动操作。
结合图2和图3所示,在上床板201和下床板203上分别设有三个上床布202和三个下床布204,并且三个上床布202沿上床板201的长度方向分布,并且以相互间隔平行的方式独立缠绕在上床板201上,三个下床布204沿下床板203的长度方向分布,并且以相互间隔平行的方式独立缠绕在下床板203上。这样,可以减少单个床布的尺寸,避免床布尺寸过大而可能导致的抗拉性能降低,提高床布使用的牢固性。同时,针对特殊情况,例如需要对患者的头部和腿部进行先后转移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对不同位置的上床布进行先后转动,以满足特殊情况的使用要求。
结合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针对采用三个上床布和三个下床布的结构形式,利用相邻床布之间露出的床板对上床板和下床板进行固定连接。其中,在上床板201和下床板203之间设有多个高度调节块206,以调整上床板201与下床板203之间的间隙,并通过螺钉207(或者也可以是其他螺纹连接件)将上床板201、高度调节块206和下床板203进行连接固定。这样,根据上床布和下床布的厚度,通过调整高度调节块的厚度尺寸,就可以改变上床板与下床板之间的间隙,从而避免在上床布与下床布之间存在相互摩擦接触而增加转动阻力,进而保证上床布与下床布的灵活转动,提高该移动床使用的灵活性。
同样,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达到上床板与下床板的间隙可调式固定连接,例如直接选用高强度螺栓,通过螺栓对上床板与下床板形成连接的同时,借助螺栓分别与上床板和下床板形成的螺纹连接来调整上床板和下床板之间的间隙。
结合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将上床板201的宽度尺寸设计为大于下床板203的宽度尺寸,从而沿上床布202相对于上床板201转动的方向,使上床板201的端部伸出下床板203的端部。
这样,在将床板插入患者一侧身体的下方之后,通过对上床布进行转动就可以使患者的衣物直接与上床布形成接触,并在上床布与患者衣物之间的摩擦力作用下,将患者顺利转移至该床板上。在此过程中,由于上床板的端部对上床板与下床板之间的缝隙进行了遮盖,从而避免了患者衣物可能被卷入上床板与下床板之间缝隙的情况,提高对患者的转移效果。
同时,在上床板201中沿其宽度方向的端部位置还设置了握持孔2011。这样,医务人员借助握持孔就可以对整个床板进行推拉操作,从而实现下床布相对于下床板的转动,使整个床板进行往复移动。此外,医务人员还可以借助握持孔对整个床板进行搬抬,避免由于下床布无法绕下床板转动而导致整个床板无法使用的情况,从而提高该床板的工作可靠性。
进一步,在该床板20上还设有多个滚轴208,并且多个滚轴208通过轴承转动固定在上床板201宽度方向的端部以及下床板203宽度方向的端部,即上床布202绕上床板201转向的位置以及下床布204绕下床板203转向的位置。
此时,借助转动固定在上床板端部和下床板端部的滚轴,就可以降低对上床布和下床布进行转动驱动的阻力,提高上床布和下床布的转动灵活性,提高医务人员对该床板操作的灵活便捷性。
此外,结合图1至图3所示,在床板20上还设有多个导向轮209,同时在床架10上还设有导向槽101。其中,多个导向轮209固定在床板20长度方向的端部,导向槽101则开设在床架10的长度方向端部,即在床板20与床架10形成相对移动的位置设有导向轮209和导向槽101,并且导向轮209能够沿导向槽101进行往复移动。
此时,借助床板上导向轮与床架上导向槽之间形成的移动导向,可以对床板相对于床架的往复移动进行导向,提高床板往复移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此外,通过对导向轮与下床布之间位置关系的调整,例如将导向轮固定在下床板的端部而使导向轮的外圆周面向下略微伸出下床布,就可以在床板与床架接触时,由导向轮替代下床布与床架形成接触,从而由导向轮对整个床板进行移动支撑,而导向轮在床板与病床接触时,由于病床上设有床被,则导向轮凹陷于床被,从而可以继续由下床布与病床进行接触,进而保持由履带式的下床布对整个床板进行移动支撑。这样,既可以降低床板在床架上往复移动的阻力,提高床板在床架上移动的灵活性,也可以保持床板在病床上移动的稳定,提高床板在病床上移动的平稳性,从而大大提高该移动床的整体使用效果。
参阅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床架10上还设有四个移动轮102,并且四个移动轮102均采用三角轮结构形式。这样,借助三角轮跨越障碍的灵活性,使医务人员在缺少外界电机驱动系统辅助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对该转移床进行不同环境之间的快速移动,甚至进行楼层攀爬,从而使该转移床可以在更多工作环境中进行正常使用,提高该转移床的使用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转移床,其特征在于,包括:
床架;
至少一层床板,所述床板由所述床架支撑;以及
床布,所述床布闭合缠绕在对应的所述床板上,所述床布被配置为,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相对于对应的所述床板沿其缠绕方向进行往复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移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布上设有牵引结构,借助于所述牵引结构能够牵引所述床布,使得所述床布相对于对应的所述床板沿其缠绕方向进行往复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移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结构为牵引孔或牵引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移床,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层床板包括:上床板和下床板,所述下床板位于所述上床板的下方,且所述下床板与所述上床板连接;
所述床布至少包括:
上床布,所述上床布闭合缠绕于所述上床板,所述上床布被配置为,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相对于所述上床板沿其缠绕方向进行往复转动;和
下床布,所述下床布闭合缠绕于所述下床板,所述下床布被配置为,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相对于所述下床板沿其缠绕方向进行往复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移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床板与所述下床板之间具有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移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床板与所述下床板之间的间隙大小可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移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高度调节块,所述高度调节块设置在所述上床板与所述下床板之间;所述高度调节块、所述上床板以及所述下床板通过螺纹连接件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移床,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床板上设有多个所述上床布,并且多个所述上床布相互独立的缠绕在所述上床板的不同位置;和/或
所述下床板上设有多个所述下床布,并且多个所述下床布相互独立的缠绕在所述下床板的不同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转移床,其特征在于,沿所述上床布的缠绕方向,所述上床板的端部伸出所述下床板的端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转移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布采用两个面分别为粗糙面和光滑面的布材,并且以光滑面作为内表面、粗糙面作为外表面的方式缠绕于对应的所述床板。
CN202121470557.3U 2021-06-29 2021-06-29 转移床 Active CN2152293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70557.3U CN215229372U (zh) 2021-06-29 2021-06-29 转移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70557.3U CN215229372U (zh) 2021-06-29 2021-06-29 转移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29372U true CN215229372U (zh) 2021-12-21

Family

ID=794853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70557.3U Active CN215229372U (zh) 2021-06-29 2021-06-29 转移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293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624541C (en) Patient lift and transfer device
EP1931296B1 (en) Patient lift and transfer device
JP7207635B2 (ja) 寝返り支援装置
CN215229372U (zh) 转移床
CN212853861U (zh) 一种拼接式多功能护理床
CN217339194U (zh) 一种核磁共振室用转运车
CN210903065U (zh) 一种方便运送心内科病人做医学影像检查器具
JPH06181952A (ja) 患者用ベッド移し替え装置
CN210521249U (zh) 带鞋托板的病床
JPH0451786Y2 (zh)
AU2012216304A1 (en) Patient lift and transfer device
JP2002028195A (ja) リモコン式テーブルを装備したベッド
JP3070649U (ja) 横移動機能付きベッド装置
JP3146732U (ja) おむつ交換装置
CN116269460A (zh) 一种可移动的伸缩式ct扫描床
JPH0358735B2 (zh)
CA2657968A1 (en) Portable patient transfer system
CN110934691A (zh) 移动病床及其控制方法
JPH0556995A (ja) ベツド装置
JP2000288026A (ja) 被介護者移送装置
JPH1085082A (ja) シーツ交換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