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78617U - 一种薄壁轴承试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薄壁轴承试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78617U
CN215178617U CN202121539446.3U CN202121539446U CN215178617U CN 215178617 U CN215178617 U CN 215178617U CN 202121539446 U CN202121539446 U CN 202121539446U CN 215178617 U CN215178617 U CN 2151786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c
assembler
bearing
test device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3944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占涛
宋立杰
程军圣
李宝庆
段诚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un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2153944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786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786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786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sting Of Devices, Machine Parts, Or Other Structur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公开中的一种薄壁轴承试验装置,包括内圈装配器、外圈装配器、驱动器和加载器,所述驱动器的输出轴与所述内圈装配器连接,所述加载器的加载杆通过关节轴承与所述外圈装配器连接,并且,所述加载杆通过关节轴承向所述外圈装配器传递动力,所述内圈装配器包括圆盘,所述圈盘上设置有与待测轴承内圈配合且具有弹性形变能力的配合环,所述圆盘上还设置有丝杆,所述丝杆完全位于所述配合环内,所述丝杆上设置有支撑盘,所述支撑盘上设置有与所述丝杆配合的螺孔。通过本方案,待测轴承易于与试验装置装配,提高了试验装置的试验效率,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薄壁轴承试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轴承试验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薄壁轴承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薄壁轴承试验机是在检修状态下对薄壁轴承的使用状态进行模拟,从而对薄壁轴承的使用周期、寿命做一系列的监测;薄壁轴承试验机包含有轴承的支撑机构、用以对轴承进行加载的轴向、径向加载机构和驱动传动机构;在对轴承进行试验时,轴承的支撑机构悬挂在输出主轴的一端,形成悬臂支撑机构;轴向、径向加载机构设置在悬臂支撑机构的一侧,悬臂支撑机构的另一侧与驱动传动机构连接,其中轴承的支撑机构是轴承试验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有技术中,待测轴承的外圈以及内圈均以过盈配合试装配至试验机上,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试验机结构不合理,待测轴承装配十分困难,降低了试验机的试验效率,并且,提高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薄壁轴承试验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待测轴承与试验机装配困难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薄壁轴承试验装置,包括内圈装配器、外圈装配器、驱动器和加载器,所述驱动器的输出轴与所述内圈装配器连接,并且,所述驱动器通过所述输出轴驱动所述内圈装配器旋转,所述加载器的加载杆通过关节轴承与所述外圈装配器连接,并且,所述加载杆通过关节轴承向所述外圈装配器传递动力,待测轴承的外圈与所述外圈装配器过盈配合,待测轴承的内圈与所述内圈装配器过盈配合,所述内圈装配器包括圆盘,所述圈盘上设置有与待测轴承内圈配合且具有弹性形变能力的配合环,所述配合环上均布有使所述配合环易于产生弹性形变的开口,所述圆盘上还设置有丝杆,所述丝杆与所述圆盘同轴设置,所述丝杆与所述配合环同轴设置,所述丝杆完全位于所述配合环内,所述丝杆上设置有支撑盘,所述支撑盘上设置有与所述丝杆配合的螺孔,调节所述支撑盘相对于丝杆的位置,所述支撑盘使所述配合环具有不同的外径。
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所述配合环的内壁具有第一斜面,所述支撑盘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斜面配合的第二斜面,调节支撑盘相对于丝杆的位置,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一斜面的不同位置接触,以使所述配合环具有不同的外径。
简化了内圈装配器的结构,降低了内圈装配器的制造成本。同时,配合环的外壁与待测轴承的内圈为面接触,待测轴承受力均匀,待测轴承不易损坏。
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所述丝杆与所述圆盘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支撑盘上设置有便于旋转所述支撑盘的操作部。
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所述操作部为设置于所述支撑盘上的通孔,所述通孔至少有两个,并且,所述通孔均布于所述支撑盘上,所述通孔的轴线与所述支撑盘的轴线同轴。操作部为通孔,支撑盘结构紧凑,减小了支撑盘占用的空间。
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所述圆盘上设置有法兰体,所述圆盘通法兰体与所述输出轴连接。
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所述外圈装配器包括盘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盘体上的卡体,所述盘体与所述卡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卡体设置有与待测轴承外圈配合的配合面,每个所述卡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配合面。待测轴承易于与外圈装配器配合。至少两个配合面可以与不同规格的待测轴承配合,加宽了外圈装配器的应用范围。
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所述盘体位于所述卡体与所述关节轴承之间。
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所述卡体至少有三个,相邻两个所述卡体之间的夹角相等。
本公开的有益效果为:
一种薄壁轴承试验装置,包括内圈装配器、外圈装配器、驱动器和加载器,所述驱动器的输出轴与所述内圈装配器连接,并且,所述驱动器通过所述输出轴驱动所述内圈装配器旋转,所述加载器的加载杆通过关节轴承与所述外圈装配器连接,并且,所述加载杆通过关节轴承向所述外圈装配器传递动力,待测轴承的外圈与所述外圈装配器过盈配合,待测轴承的内圈与所述内圈装配器过盈配合,所述内圈装配器包括圆盘,所述圈盘上设置有与待测轴承内圈配合且具有弹性形变能力的配合环,所述配合环上均布有使所述配合环易于产生弹性形变的开口,所述圆盘上还设置有丝杆,所述丝杆与所述圆盘同轴设置,所述丝杆与所述配合环同轴设置,所述丝杆完全位于所述配合环内,所述丝杆上设置有支撑盘,所述支撑盘上设置有与所述丝杆配合的螺孔,调节所述支撑盘相对于丝杆的位置,所述支撑盘使所述配合环具有不同的外径。
通过设置支撑盘、配合环,并且,配合环具有弹性形变,在实际装配过程中,先将待测轴承的内圈套设于配合环上,然后,再旋转支撑盘,使支撑盘沿丝杆的轴向位移,此时,支撑盘即可撑大配合环的外径,使配合环的外径与待测轴承的内圈形成过盈配合,通过本方案,待测轴承易于与试验装置装配,提高了试验装置的试验效率,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附图。
图1是本公开中一种薄壁轴承试验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中一种薄壁轴承试验装置第一方向的爆炸图。
图3是本公开中一种薄壁轴承试验装置第二方向的爆炸图。
图4是本公开中一种薄壁轴承试验装置第三方向的爆炸图。
图中标号说明:
1-内圈装配器;2-外圈装配器;3-输出轴;4-加载杆;5-关节轴承;6-圆盘;7-配合环;8-开口;9-丝杆;10-支撑盘;11-螺孔;12-第一斜面;13-第二斜面;14-操作部;15-法兰体;16-盘体;17-卡体;18-配合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青楚完整的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定本公开。基于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参阅图1至图4,一种薄壁轴承试验装置,包括内圈装配器1、外圈装配器2、驱动器和加载器,所述驱动器的输出轴3与所述内圈装配器1连接,并且,所述驱动器通过所述输出轴3驱动所述内圈装配器1旋转,所述加载器的加载杆4通过关节轴承5与所述外圈装配器2连接,并且,所述加载杆4通过关节轴承5向所述外圈装配器2传递动力,待测轴承的外圈与所述外圈装配器2过盈配合,待测轴承的内圈与所述内圈装配器1过盈配合,所述内圈装配器1包括圆盘6,所述圈盘上设置有与待测轴承内圈配合且具有弹性形变能力的配合环7,所述配合环7上均布有使所述配合环7易于产生弹性形变的开口8,所述圆盘6上还设置有丝杆9,所述丝杆9与所述圆盘6同轴设置,所述丝杆9与所述配合环7同轴设置,所述丝杆9完全位于所述配合环7内,所述丝杆9上设置有支撑盘10,所述支撑盘10上设置有与所述丝杆9配合的螺孔11,调节所述支撑盘10相对于丝杆9的位置,所述支撑盘10使所述配合环7具有不同的外径。
驱动器以及加载器均为现有技术中的常规设备,其配置方案以及工作原理参照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输出辆与内圈装配器1可以通过联轴器连接,以传递动力。
所述配合环7的内壁具有第一斜面12,所述支撑盘10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斜面12配合的第二斜面13,调节支撑盘10相对于丝杆9的位置,所述第二斜面13与所述第一斜面12的不同位置接触,以使所述配合环7具有不同的外径。
由于配合环7具有弹性形变能力,第一斜面12使得配合环7的内腔呈圆锥状,第二斜面13使支撑盘10的外壁呈圆锥状,因此,改变第一斜面12与第二斜面13的接触位置,即可使支撑盘10撑大配合环7的外圈,以实现待测轴承的装配。
所述丝杆9与所述圆盘6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支撑盘10上设置有便于旋转所述支撑盘10的操作部14。
所述操作部14为设置于所述支撑盘10上的通孔,所述通孔至少有两个,并且,所述通孔均布于所述支撑盘10上,所述通孔的轴线与所述支撑盘10的轴线同轴。操作部14可以通过卡钳操作。
所述圆盘6上设置有法兰体15,所述圆盘6通法兰体15与所述输出轴3连接。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外圈装配器2包括盘体16以及设置于所述盘体16上的卡体17,所述盘体16与所述卡体17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卡体17设置有与待测轴承外圈配合的配合面18,每个所述卡体17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配合面18。
所述盘体16位于所述卡体17与所述关节轴承5之间。
所述卡体17至少有三个,相邻两个所述卡体17之间的夹角相等。待测轴承外圈与外圈装配器2的装配方式参照现有技术。
外圈装配器2也可以为自定心卡盘,以使外圈装配器2易于与待测轴承装配。
下面结合应用方式进一步介绍本公开的薄壁轴承试验装置:
先将待测轴承的内圈套设于配合环7上,然后,再旋转支撑盘10,使支撑盘10沿丝杆9的轴向位移,此时,支撑盘10即可撑大配合环7的外径,使配合环7的外径与待测轴承的内圈形成过盈配合,通过本方案,待测轴承易于与试验装置装配,提高了试验装置的试验效率,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
本公开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在互不抵触的前提下,各方案之间可任意组合;任何人在本公开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公开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薄壁轴承试验装置,包括内圈装配器、外圈装配器、驱动器和加载器,所述驱动器的输出轴与所述内圈装配器连接,并且,所述驱动器通过所述输出轴驱动所述内圈装配器旋转,所述加载器的加载杆通过关节轴承与所述外圈装配器连接,并且,所述加载杆通过关节轴承向所述外圈装配器传递动力,待测轴承的外圈与所述外圈装配器过盈配合,待测轴承的内圈与所述内圈装配器过盈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装配器包括圆盘,所述圆盘上设置有与待测轴承内圈配合且具有弹性形变能力的配合环,所述配合环上均布有使所述配合环易于产生弹性形变的开口,所述圆盘上还设置有丝杆,所述丝杆与所述圆盘同轴设置,所述丝杆与所述配合环同轴设置,所述丝杆完全位于所述配合环内,所述丝杆上设置有支撑盘,所述支撑盘上设置有与所述丝杆配合的螺孔,调节所述支撑盘相对于丝杆的位置,所述支撑盘使所述配合环具有不同的外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壁轴承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环的内壁具有第一斜面,所述支撑盘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斜面配合的第二斜面,调节支撑盘相对于丝杆的位置,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一斜面的不同位置接触,以使所述配合环具有不同的外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薄壁轴承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与所述圆盘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支撑盘上设置有便于旋转所述支撑盘的操作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薄壁轴承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为设置于所述支撑盘上的通孔,所述通孔至少有两个,并且,所述通孔均布于所述支撑盘上,所述通孔的轴线与所述支撑盘的轴线同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薄壁轴承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盘上设置有法兰体,所述圆盘通法兰体与所述输出轴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薄壁轴承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装配器包括盘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盘体上的卡体,所述盘体与所述卡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卡体设置有与待测轴承外圈配合的配合面,每个所述卡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配合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薄壁轴承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位于所述卡体与所述关节轴承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薄壁轴承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体至少有三个,相邻两个所述卡体之间的夹角相等。
CN202121539446.3U 2021-07-07 2021-07-07 一种薄壁轴承试验装置 Active CN2151786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39446.3U CN215178617U (zh) 2021-07-07 2021-07-07 一种薄壁轴承试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39446.3U CN215178617U (zh) 2021-07-07 2021-07-07 一种薄壁轴承试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78617U true CN215178617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396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39446.3U Active CN215178617U (zh) 2021-07-07 2021-07-07 一种薄壁轴承试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786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66250B (zh) 机器人手腕结构及机器人
CN201116900Y (zh) 双套圈旋转轴承试验机轴系结构
CN105734905B (zh) 一种洗衣机减速离合器及洗衣机
CN109227598A (zh) 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连接机构及连接方法
CN215178617U (zh) 一种薄壁轴承试验装置
CN205404117U (zh) 滚动轴承径向三向加载装置
CN113532856A (zh) 一种薄壁轴承试验装置
CN1939665B (zh) 表面处理装置
CN2401311Y (zh) 超速试验的工件夹紧装置
CN211174250U (zh) 一种高稳定凸轮轴
CN212964016U (zh) 一种谐波减速器用柔轮性能测试装置
CN212887393U (zh) 泵传动轴压装工具
CN210665901U (zh) 可调悬臂轴惯量盘负载加载装置
CN209224091U (zh) 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连接机构
CN109029982B (zh) 用于风力发电机齿轮箱实验台的连接器
CN209930096U (zh) 新能源电机旋变新型装配装置
CN201934531U (zh) 套筒联轴节
CN208592761U (zh) 一种曲轴连杆颈自定心装置
CN214793781U (zh) 一种减速器疲劳寿命测试台
CN207710794U (zh) 一种舵机组件及人形机器人
CN214310740U (zh) 一种电动执行器多功能测试台
CN219799509U (zh) 一种减速电机两种测试工装
CN220039822U (zh) 一种变速箱换型测试工装
CN217505191U (zh) 新能源零部件检测台架的旋转支撑装置
CN216695580U (zh) 一种轴承故障模拟实验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